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避雷针 | 顶端新闻赵克: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小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1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期讲述者赵克
我叫赵克,顶端新闻记者,主要负责热点事件调查,人物报道也接触过一些,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偶尔出现10万+的作品纯属运气好。工作中最欣慰的事是采访对象说遇到的困难得到解决或有了进展,最头疼的事就是没有选题,不定期的焦虑症候群。虽然记者这一行赚不了大钱,但我自己乐在其中,享受其价值。




接到“磨稿子”的约稿,我正在菏泽出差,听到这个消息,我有点儿受宠若惊。第一是我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知名的稿件,以及让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第二我感觉自己的能力还非常有限,谈不上什么经验。既然“磨稿子”是新闻人交流的平台,今天就简单聊一些采访中遇到的事情以及应对的经验、技巧,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与官方打交道,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事,无论是舆论监督,还是就热点事件询问各职能部门,都是在实操中经常遇到的事。

在我采访的经历中,遇到的政府职能部门多数情况是:能不说肯定不说,能少说绝不多说。甚至有些部门还没等你问问题,就表示需要向宣传部门报备,核实记者身份等,这确实给热点稿件带来了不少麻烦。如果不采访政府职能部门,就属于“不平衡”报道。所以,对于这样的采访,如何拿捏确实是个问题。


1 引导:

职能部门不接受采访大多数原因是怕担责任,引起舆情,所以适当的引导显得特别有必要。

比如之前我所写的一篇山东某地公交车司机因拖欠工资停运的事,在微博上发现这个线索,已经是事发第二天,当时采访到一位司机师傅,他介绍了公司内部拖欠工资的情况后,我联系了当地公交公司,可想而知,他们拒绝了我的采访,并表示根本没有这回事。这个回应其实就给了口实,因为当时虽然微博在不断删帖,但还是有不少内容流出来甚至被网友截图。

我给当地交通运输局打电话,亮明身份之后,对方一开始也是不愿意多说,但我给他说了司机发布的微博截图以及市民的抱怨,建议官方有个态度以防止舆情扩大时,这位工作人员才告知了目前市里的一些动向,包括正着手处理等,算是拿到了增量。


2 反问:

我一哥们儿在某地做宣传工作,一次聚会他说,面对你们这些记者,有时候会被你们套进去。对记者来说,“问话”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比如采访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方的回答没有价值信息,要会反问。

江苏北部某市纪委书记辱骂村民的新闻事件中,当时我采访当地政府,犹如挤牙膏一般,对于同样的问题,当地政府部门一开始是“不清楚”,后来是“不大明白”,再后来让我“留下联系方式回头联系”。三个小时后,对方依旧没动静,我就先交了稿子。

后来一直等到当晚八点多,当地才打来电话,念了一份通稿,大概意思是纪委书记已被批评检讨了。当时我反问为何没有处分,而且没有向村民道歉?对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当时第一篇稿子已经发布了,当地人员将我的问题全部记下来,并一再表示整改。报道之后,最终涉事纪委书记被停职,村民举报的村支书也被调查。


3 运气和速度:

不得不承认,采访有时要靠运气和速度。

记得我曾经采访过一个某北方城市的车祸事故,当时多家媒体同时跟进,我拨打了当地宣传部门的电话。电话一接听,对方就突然说,刚才打电话的时候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又把之前媒体采访的内容说了一遍,再经过我的追问,我又获得了不少增量信息。

又如菏泽网红的事。5月17号联系菏泽市政府,当时政府非常愿意把这几天做的工作说出来,说了很多。但随着各种主播扰民,周围民众不满的声音多起来,20号我再次联系菏泽市政府,他们已经不愿多说了。

面对记者,宣传部门总是说,会为记者提供便利,甚至有一次在云南采访地震的时候,当地宣传部门说是记者的娘家人,但实际操作,这所谓娘家人确实一言难尽。所以与官方打交道确实要掌握一些方法,虽说谈不上斗智斗勇,但技巧还是需要掌握一些的。


来源:磨稿子(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