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43|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4级硕士李梦瑶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3-10-23 11:2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31#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20241111-20241117
本周在看史料写论文,已经完成了论文的1/3,下周要记得写学术日志,可以督促自己,“留痕”好让每一天不白过。
3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8 09:01:57 | 只看该作者
整理讲座内容,看课程海德格尔(十一)(十二)
海德格尔哲学(十一)
我们冷静地承认:思想的基本原则的源泉、确立这个原则的思想场所、这个场所和
它的场所性的本质,所有这些对我们来讲都还裹藏在黑暗之中。这种黑暗或许在任
何时代都参与到所有的思想中去。人无法摆脱掉它。相反,人必须认识到这种黑暗
的必然性而且努力去消除这样一种偏见,即认为这种黑暗的主宰应该被摧毁掉。
其实这种黑暗不同于昏暗。昏暗是一种赤裸裸的和完全的光明缺失。此黑暗确是光
明的隐藏之处,它保存住了这光明。光明就属于这黑暗。因此,这种黑暗有它本身
的纯洁和清澈。
《老子》(28章,斯特劳斯译)讲那理解光明者将自己藏在他的黑暗之中【知其白,
守其黑】。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人人都知晓的、但鲜能真正理解的真理:有
死之人的思想必须让自身没入深深泉源的黑暗中,以便在白天能看到星星。
【海德格尔】知其白:通过知其白的方式去接近和保存黑暗。通过知其白的方式去
守其黑。
一个人是否能站到另一个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叔本华受佛教的思想。
西方哲学强调逻各斯,现实化之后才是真理,潜在的东西最后成为现实,现实的东
西才能称之为真理,强调逻辑。绝对精神要通过人类精神体现出来。
道可道,非常道。原来的东西不能现代化,人工雕琢之后的结果是生命死了。
“世界”和“大地” 隐秘的事情是拒绝显现的,大地的隐秘和开显之间形成了张力,在
显与隐之间艺术作品得以形成。
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者的家,语言不是人们因为相互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工具,
语言是存在给人的馈赠。人是有逻各斯的动物,海德格尔人是会说话的动物,人给
万物命名,把万物带入显现状态,语言是揭示同时也是隐藏。
海德格尔哲学(十二)
存在亲自遍测自己的畿域。它现身在言词中,于是这畿域得以划分成畿域,语言是
存在的畿域即,存在的家。……因为语言是存在的家,所以我们能够随时随刻从这
家宅穿来穿去,以这种方式达乎存在者我们走向井台,我们穿过树林,我们也就穿
过了'井这个词,'树林,这个词,哪怕我们没有说出这些词哪怕我们想也没有去想
语言这样的东西。-《诗人何为》
天籁通过人来发声,给万物命名,“语词破碎处,无物存在”“语词崩解处,一个
存在出现”没有揭示、没有显现、没有命名。需要有语言但是也要打破语言的枷
锁,让语言脱颖而出。
有死之人的思想必须让自身没入深深泉源的黑暗中,以便在白天能看到星星。-海德格尔
柏拉图 洞穴隐喻 由现象转向本质的世界,从黑暗转向光明
海德格尔通过知其白的方式去守其黑,西方技术异化比一千个太阳还亮,不能一
味地去追求光明,要去守护自己的家园。庄子说知和不知也是一种知。庄子强调
原始世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
相濡以沫:苟延残喘,庄子: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一切都运转起来了,这恰恰是令人不得安宁的事,运转起来并且这个运转起来总是
进一步推动一个进一步的运转起来,而技术越来越把人从地球上脱离开来而且连根
拔起。我不知道您是不是惊惶失措了,总之,当我而今看过从月球向地球的照片之
后,我是惊惶失措了。我们根本不需要原子弹现在人已经被连根拔起。我们现在只
还有纯粹的技术关系这已经不再是人今天生活于其上的地球了。(现代化成为了目
的而不是手段),老庄思想反现代化。
4
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庄子·天地》
海德格尔 座驾,群山聚集在一起成为座驾,技术的本性是座驾,遮蔽其他一切可能

2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20:41:44 | 只看该作者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 看海德格尔(一)(二)(三)(四)、读选题相关论文、看公众号、读完《娱乐何为》
         海德格尔哲学(一)


        
    • 胡塞尔现象学
        

           
      • 19世纪人们对经验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用主义,威廉斯·詹姆斯 把自己的实用主义称为彻底的经验主义,意识是经验之流
           
      • 实用主义并非一家之言,而是链接了很多房间
           
      • 现象学的反思会使生活经验不再被活生生的体验(现象学将意识流组织),而是被观察。其次,对经验的任何描述都不可避免的是一种普遍化和抽象化,根本不存在直接的描述。所以你允诺的纯描述是不能达到的。——那托尔卜
           
      • 胡塞尔退休坚决推荐海德格尔接替教职(现象学是海德格尔和我而已)
          
        
    • 海德格尔(1889-1976)与维特根斯坦同年出生
        

           
      • 只是还原到意识的层面,仍然不够原始,需要面向意识的存在。讲意识要讲意识的存在,突破了胡塞尔的限制。
           
      • 以1930为标志,哲学划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的转向
           

             
        • 出身贫寒(农村),教会资助读书(需要献身教会),毕业后申请加入耶稣会(守清贫、守纪律、有知识),有心脏病无法加入耶稣会,进入大学读神学。做大学校长(希特勒执政),有跟纳粹合作的经历。
             
        • 前期哲学:《存在与时间》把存在与时间相联系,存在与时间是未完成的一本书,应该有六个单元,现在只有两个单元因为三年之后海德格尔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 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了,不过,对然我们也曾相信领会了它,现在却茫然失措了。——柏拉图
               
             
        • 后期哲学:思、诗、语言、天地人神。
             
        • 存在的遗忘,一部形而上学史就是存在和遗忘史
             
          
  • 海德格尔哲学(二)

        
    • 围绕海德格尔的始终是存在问题,海德格尔解决存在问题的方式不同      
        
    • 海德格尔还原存在的本意,to be(生生不息的、不断产生,是一种显现,而不是一种凝固) ,非凝固的存在者。我们每个人与自己的存在是融为一体的,对存在有所领悟是将其当做生存活动的对象,而非理性的思考。
        
    • 人独一无二的特点是:此在。da (德语里的小品词 这儿)海德格尔想表达在这儿,存在在此显现的境遇,密不透风的密林,林中空地(澄明)。
  • 海德格尔哲学(三)

        
    • 此在的本性
        

           
      • 去存在:
           

             
        • 世间一切凝固成具体的物,而人始终处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之中,人没有像物一样有鲜艳的摆在那里的本质,人的本质——无本质,指向未来
             
           
      • 向来我属性
           

             
        • 落实在个体上,筹划自身的个体的存在着。强调对人的生存活动的分析,不是单纯的理论的分析而是面向个人。
             
        • *人不是凝固化的、现成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未成定型的、始终面对可能性筹划自身的开放的存在者。
             
          
        
    • 海德格尔称“此在”的存在就是“生存”(Existenz)=ex(出来)+stand(站),始终站出来,始终在to be的过程中。此在是被抛状态,来到世界上无选择性的,人是被抛到可能性的境地之中。
        
    • 人是自由的存在
        

           
      • 面对可能性有筹划自身的性质
           
      • [虽然此在是存在在此存在出来的境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此在存在就能够使存在显现]
           
      • 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让存在显现,不显现也是一种显现,它不显现自身而是显现为别的样子。此在自始就是处于非本真状态之中。
           
      • 为什么两千多年来形而上学表现为一种在的遗忘史?
           

             
        • 面向可能性筹划自身,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以往的哲学忽略了现实生活、日常生活,必须要落实到对此在的日常活动的分析上。
             
          
  • 海德格尔哲学(四)

        
    • 此在和其他在者之间的关系
        

           
      • 此在的存在(本性)——sorge—烦—牵挂—操心
           
      • 此在与在者打交道——Besorgen—烦忙—牵念—操劳
           
      • 此在与此在打交道——Fursorge—烦神—牵心—操持
          
        
    • 烦:人对自己未来的忧虑“今日之日多烦忧”
        

           
      • 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筹划选择承担责任,就有了负担和牵挂,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 日常在世的此在最切近的“世界”就是“周围世界”。日常在世的此在就是“在世界中与世界内的存在者打交道”,这种“打交道”海德格尔称之为Besorgen。
          
        
    • 世内在者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 首先来照面的存在者状态是上手状态(Zuhandenheit)(人和物最原始的状态,密切相关)【在烦忙/操劳中照面的在者,就是Zeug—用具】只有此在有世界,对于用具来说,任何用具总是在一个用具整体中获得含义。课桌只有摆在教室里才叫课桌,整体,跟时间没有关系。(家具摆在家和家具市场,生存的意义,用具之所以称之为用具是通过使用来展现的。当用具得心应手且忘记这个物体存在的时候,用具成为了最大的意义。)
           
      • 现成状态(Vorhandenheit)[摆在前面]衍生状态 ,在...之前,摆在手前。静态的、现成状态。
           

      •   
现代人所追求的“本真”,不仅荒谬可笑,而且毫无意义
https://mp.weixin.qq.com/s/3neGvYjKlHA55dLAnlwHtA
l  我们之所以成瘾性地寻找本真就是因为我们怀疑我们自己的体验不很真实,实际上是虚假的。在其极端的形式中,这种怀疑导致我们痴迷于假新闻和阴谋论。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我们相信自己生活在某种模拟状态,任何东西都不真实。悖论在于一个强制性寻找本真的社会恰恰是疏远现实的社会。
l  韩炳哲论证说新自由主义经济迫使我们居住在以表演为基础的文化中。正如阿多诺预测的那样,这促成了自恋,最终导致倦怠疲惫。
l  萨特的著名论证“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我们的生活是未完成的工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行为来塑造它。但是,现代人的本真自我的追求似乎已经变成了一辈子的企业工程,需要不断上传到领英(LinkedIn)上。
人在现代被分裂为两个部分,一方面作为主体的人似乎是高高地扬起来了;但另一方面我们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却被严重地贬低了、边缘化了,人和自然一起丧失了自主性和尊严。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看《海德格尔哲学(五)(六)》、看“都市报与报业创新”相关内容、上《新闻传播史》课程

  • 海德格尔哲学(五)

        
    • 此在和其他此在(Fursorge)
        

           
      • 此在: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
           
      • 共在:拥有同一个世界,共在
           
      • 此在与此在,总有他人在这
           
      • 一是einspringen,一是vorausspringen。springen是跳、跃。前缀ein有“往里”、“进入”。前缀voraus则有“在前头”、“领头”的意思。(代庖,跳入,把持)和放手,把持:把别人应做之事拿过来/把自己应做之事交出去。放手:个人牵挂/负责自己的事情。
          
        
    • 此在作为日常的杂然共在,就处在他人可以号令的范围之中不是他自己存在;他人从它身上把存在拿去了。他人高兴怎样,就怎样拥有此在之各种日常的存在可能性。在这里,这些他人不是确定的他人。与此相反,任何一个他人都能代表这些他人。…人之所以使用'他人’这个称呼,为的是要掩盖自己本质上从属于他人之列的情形,而这样的'他人’就是那些在日常的杂然共在中首先和通常'在此’的人们。这个谁不是这个人,不是那个人,不是本身,不是一些人,不是一切人的总数。这个'谁’是个中性的东西:常人。
        

           
      • 由他人指挥着生存,他人没有具体的指向。常人——大家(Das Man)
           
      • 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是作为自己而是作为“大家”而生活的。我的一言一行都是以大家、公众为标准,向大家、公众“看齐”的。个人迷失于大众之中,每当需要决断特别是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时,大家就不见了。实际要做的时候,是将自己和大家分开的,自己站在大家之外是一种不想承担责任的行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人在本性上自始就已沉沦:海德格尔称此在这种由大家规定、控制的日常在世为“沉沦”(Verfallen)-此在不是作为它自己而是由大家支配他的日常生活即“沉沦”-混迹于芸芸众生之中,沉沦于世。所谓“沉沦”并不是从某个纯洁的地方堕落到肮脏的地方,此在“自始就已沉沦”,此在之沉沦是“从自身脱落到自身”。(生存是负担,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沉沦状态有一种家园感),由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有一种“不在家”的感觉,物价可归,unheimlich。悬在半空、没有着落的感觉。人不愿意被抛到可能性的境地,追求必然性,一切都可以用必然性去解释,踏实感。感受到情绪,才有存在。
        
    • 闲谈,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失败。好奇指看,追求新奇的东西。对于新奇的欲望,看热闹。
  • 海德格尔哲学(六)

        
    • 《存在与时间》逻辑性强,结构完整,重复性。
        
    • 存在之所以被遗忘是因为此在以非本真的方式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有情绪所以我存在。因为在情绪中,存在的负担公开出来了。
        

           
      • 此在自始就以沉沦,所谓“沉沦”指的是此在逃避它自己的存在,逃到大家那里去从自己本真地存在沦落为非本真地存在。此在怕的不是别的而是它自己。
           
      • 不可能逃避自己的能在,此在从自身脱落到自身,以常人的方式生存但是还是他自己,以非本真的方式领悟自己的存在并生存在世。
           
      • Sorge是此在对于生存的承受和开展本性上牵挂未来的可能性之在,不得不承受着“我存在且不得不存在”乃至“我存在且不得不存在”的负担,逃避存在而沉沦于世。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上课从上午8:30-21:35
新媒体研究笔记心得:研究论文首先需要①定性,确立一个范围(即论文的大致方向),其次需要下一个②工作定义,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再次③综述需要紧扣研究主题、研究内容。④文献检索方面,不应只是使用关键词检索,关键词应该上升到关键词组(例:农村妇女的小红书社会支持,可以上升到弱势群体、社交媒体)。
注:如果涉及到调查需要脱离作者身份去看,并且要注意实验的伦理问题。
抖音使用对农村妇女的社会支持研究,抖音是社交媒体、农村妇女是弱势群体,则研究主题变为媒介对特定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切忌“切香肠”式的综述(将关键词分别综述),应该围绕研究主题来展开。
自然辩证法:最难是找选题(读书读出来,专业方向最核心的权威期刊),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板块明晰、读两三年,读研究趋势、研究前沿,审稿人的用稿习惯,参考文献水平,一半以上是英文。文献综述,读出了哪些东西。阅读的习惯(强迫自己阅读)。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看海德格尔哲学(七)(八)
海德格尔哲学(七)


        

           
      •     Sorge是此在对于生存的承受和开展,此在自己总是处在to be之中,要承受生存的压力和负担,能在。此在是可能之在。
           
      •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要为功名利禄所累,来之后去之前有牵挂的。
           
      •         如何让此在从沉沦的迷梦中惊醒?别具一格的死亡哲学。
           
      •         向死而在:死所意指的结束意味着的不是此在的存在到头,而是这一存在者的一种向终结存在。死亡是无法经验的,每个人不可能经验自己的死亡,经验他人之死来经验死亡?死亡从来都是自己去死,而不能经历他人之死。死亡是无法经验的。
           
      •         通常死亡观:存在到头。由死亡面对不存在的过程。尽量将死亡推倒远处。对死亡的禁忌。死亡对此在来说是最本己的可能性,死亡是自己去面对。一起都可以推脱,唯独死亡无法避免。
           
      •         常人式的沉沦的死亡观表现为一种在者状态(凝固的摆在这里的东西)“线性的”死亡观。悬迁在外与生存无关。
           
      •         只要此在存在,它就始终已经是它的尚末。向死亡存在是一种可能性存在,对此在来说是一种生而为人的可能性(因为我们活着还没有死)。死亡无法成为现实,始终保持自身的可能性。海德格尔提出生存论的死亡概念,死亡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而不确定的、超不过的可能性。死总是自己去死。可以承担危险,但不会将死带走,死是带不走的只能自己面对。人终有一死,但具体的天数是无法预知的。
           
      •     向终结存在:终结是可能性,死亡对我们来说表现为可能性,人生下来就以为着一定会死。人始终面向可能性筹划自身,终结是可能性,提前到死中去。要意识到是能在的整体,置之死地而后生。让此在立足自身而在世,充分意识到是因为自己而存在,能在(可能之在),面对可能性筹划选择自身。
          
        
    • 海德格尔哲学(八)
        

           
      •     死亡是一种可能性,to be 是始终面对可能性的,将此在逼回到to be中去,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将时间解读为存在的境域,从此在到与其他此在打交道,到死亡的分析,此在的牵挂的结构叫做生存、被抛和沉沦。只有此在有时间,只有此在是 to be,只有此在是在存在之中的。现成所以凝固化的在者状态,所有一切是由过去决定的,海德格尔时间观是面向未来。此在是to be所以此在有时间。
           
      •     ekstasis—站出来生存,绽出,灵魂出窍。下放的过程,回归的路,让自己的灵魂升华,与1凝聚在一起。
           
      •     时间的三重结构:将来(去着的来,来临)、存在、当前
           
      •     存在源自将来,被抛入到可能性的境地,始终要面对的是可能性,从可能性来理解此在。被抛入到自由之中。从此在的实践性来讲,有界无限的味道。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听董晨宇讲座
一、为什么是美颜滤镜
a .技术赋权的呼吁增加“社会资本”,提升使用者的自信
美颜降低了直播的准入门槛,美颜滤镜关掉之后难以接受后再去整容(有了美颜
滤镜再去整容),男性要求干干净净。大致在心理学层面进行讨论。
b. 技术压力的话语:新自由主义的自我凝视、女性在性别秩序中的弱势地位
c. 从“赋权—压迫”的二分理解到情景化的理解(自内而外的深锚“
理论作品不是理论性不强而是描述性不强
1.2 我们该如何“情境”
多边市场:平台劳动设计多元性都过着的多重人物关系的并置、交互和冲突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的意义是本质性的
为什么摘美颜对于主播来说是一种惩罚?
1.3 我们如何体现平台化的“情境”
a.平台化中的多边市场(multi-sided markets):平台劳动涉及多元行动者的多重人
物关系的并置、交互和冲突(Schubleretal.,2021)
b.更具体的说:一方面,数字技术作为劳动工具介入劳动秩序和用工模式,塑造
了不平等且不稳定的劳动形态(Rosenblat&Stark,2016);另一方面,劳动者对于
各种技术工具的挪用体现出他们的主体性和身份认知(丁未,2021)。值得指出的
是,技术对劳动的影响并非颠覆性的(Joyceeta1.,2023),而是需要被放置于具
体的经济社会情境和多层次的技术社会关系中考察。
二、如何理解直播行业的美颜滤镜?
主播—平台:规模化的“微名人生产
扁平化,规模经济,个性化无法做成规模经济。
直播行业的矛盾性困境:普通人的微名人梦想与她们外形条件的普通之间如何进
行调节,以完成美丽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换?
化妆和美颜:镁光灯长时间照射需要补妆,经济困难。整容,美颜滤镜:暂时性
的,对于主播的工作而言是一种持续性。
脸不能出境,美颜滤镜不能线下跟很多人见面。
颜值作为非优势性生产。
主播-公会:屈从于消费的资本美学
如何设定美颜
对于每一个平台有具体的设置清单,白幼瘦刺激消费美需要屈从于消费的内
在性。直播平台:同一种生活,屈从于消费的同质化生产。
主播-观众:关系劳动中的距离调控
女主播于男性相遇的技术界面:游客等级与美颜带来的等级感
隐藏自己 美颜是一种自我保护 直播同城:用来约的? 幻想作弊器,修改自己的
ip
技术-产业-情感复合环境的审美意义流动。
美颜的意义是流动的,是需要深描的,而不是简单的压迫或赋权,或研究者自己意
识形态的佐证。
三、为什么是平台时间
a. 既有研究专注于解构而非建构:while previous studies haveanswered thequestion
of what platform time“isn’t,” most failed to go further in analyzing what it is.(平
台是一个争议和冲突的动态场所,因此应该被理解为一个多面的关系性结构。)
研究者如何理解外卖员的“弹性工作”
a.算法控制话语:实时控制、收入不稳定性(DeStefano,
2016b;0ppegaard,2021:Rosenblat and Stark,2016;Wood et al.,2019)
b.骑手抵抗的话语:日常机会主义实践(ChenandSun,2020),因此骑手与平
(Chen,台的权力关系“far from being one way and from the topdown”2018)
外卖员没穿马甲是众包,穿了是专送。众包签约是第三方,是非常松散的控制。
弹性时间是虚伪的? 在不同主体中理解时间意味着什么,
1 第三方外包商建构的日常时间
片区 打卡 配送计划
例外的常规化(与雨伞、挂单)
外卖站点的自我约束;骑手投诉 主导的日常时间无法用来完全剥削骑手,
以实然来理解这个世界并不难,难得是理解为何如此 ,描述是非常重要的,
四、如何理解外卖平台的时间政治
美团平台建构的事件时间
超时罚款,新手骑手被卡单,
加速:限速器和超标电池(电动车限速线剪断,超标电池)
时间区间替代固定配送时间:缓解事件时间焦虑(从时间点到时间段)
骑手建构的盗猎时间
外挂抢单:为什么外挂会一直存在?
关闭定位:提前点送达中国骑手与用户的“默契” (提前点一下送达,关闭网络
开飞行模式)
在平台和外卖员之间的相互协调
拒绝对一个概念进行确定性的回答而是将这个观念放到
明星不可触摸性,网红是可触摸的。idols that you can reach,网红直播是
家人还需要卖东西,捧起来踩,本真性是什么?
平台而言 本真意味着什么,原来火的是,现在是平凡人年中国的不平凡的本真,
2018之前 崇拜从这里开始,2018年之后:记录美好生活。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而不
是奇观,基础设施化,无所不在又习以为常,不能没有他。社交媒体中是微信。离
不开它、记不起他、不能没有他。小红书是百度,抖音越来愈像美团。
郭有才为什么火?诺言  一线三四线城市中年人,切中了网络忽略的一个群体,经
济震荡的近几年压力大,郭有才有一个无论富贵和贫穷的一直支持他的老婆。
董宇辉对象是丈母娘  作为老师(资源),作为女婿(、作为打工人(当老板)的
董宇辉。
本真性、原生广告,
为什么关联性分析是重要的
恰逢此时 当我们想哟去了解每一个关键词的时候,词的使用者是谁,生成性,把关
键词放置在异质化心动者组成的多元关系中进行具体考察
对算法的知识当作一种宣称。黑箱/工具箱
2024年10月19日
去雾都宾馆听讲座,醍醐灌顶
2024年10月20日 听张志安老师讲座

2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4 21:26:04 | 只看该作者
2024年10月7日 读完韩炳哲《非物》,准备新闻与传播理论课程汇报。

【算法】在被算法控制的世界中,人日益失去了他的行动力、他的自主性。他看到一个与自己相对立的、脱离了他的理解的世界。他遵从算法的决定但是他无法理解这些决定。算法变成了黑箱。世界迷失在神经网络的深层层面中,而人无法进入这些层面。单单只有信息,还没有让世界变得明亮。甚至信息还会让世界变得昏暗。从某一个特定的节点开始,信息不再提供信息(informativ),而是扭曲信息(deformativ)。人们早已逾越了这个关键的节点。快速增长的信息熵,即信息的混沌,让我们陷入后真相的(postfaktisch)社会。真与假的区别被消除了。从此,信息在一种超现实的空间中循环着,无需任何真实关联。假新闻也是信息,这些信息的影响可能要胜过事实。短期效应才是重要之事。效应取代了真相。P12
【工具】因为缺乏自我行动,工具是惰性的物,用工具来劳动的人让自己成为一种物,因为他的手获得了老茧。P14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通过把世界生产为图像,确立了世界,这就是说,它获得了世界。因此,摄像头与屏幕发展成了智能手机的核心要素,因为它们强力促进了世界的图像生成。数字化图像将世界变成了可以获取的信息。智能手机是一种海德格尔意义上的“集置”;作为技术的本质,这种集置在自身中汇集了那种让人们可以获取事物的“确立”活动的全部形式,比如订购、设想和生产。未来文明的步伐将会超越世界的图像生成。这一未来的步伐在于从图像中生产出世界,即生产出一种超实在的现实性。
作为客体的物构成了世界。“客体”这个词源于拉丁文动词,它的含义是迎面对立放置、迎面对立投放或者反对。这个词本身就具有对立的否定性。在词源上,客体是某种与我相对峙的、和我迎面对立放置并且反对着我的东西。数字化客体没有拉丁语动词的否定性。我所经验到的数字化客体不是对立的东西。智能手机之所以是智能的,原因在于它取消了现实的对立特征。它的平滑表面就已经传达出了一种没有对立阻碍的感觉。在其平滑的触摸屏上,一切都显得那么顺手和讨喜。可以通过点击或者手指触发来达到和获得一切。借助它光滑的表面,智能手机具有了光滑润手的数字化按摩石功效,这种数字化的按摩石为我们永久解锁出了“点赞”。数字化媒介虽然有效地克服了时空中的对立,但是对立的否定性却是经验的关键。数字化的无对立特性、智能的周遭环境导致了世界和经验的匮乏。P37
【思维】思维最初的形象比喻就是起鸡皮疙瘩。人工智能不能进行思维,这是因为它不会起鸡皮疙瘩。它缺少激发和模拟的维度,缺少感动,数据和信息无法提供感动。P65
【精神】精神的原初的含义是“在自身之外的存在”,或者是感动。人工智能或许可以进行快速的计算,但是它缺少精神。对计算来说,感动似乎只是一种干扰。P67
【智能】智能的含义是在某些东西中做出选择。它只涉及一种在预先给定的选项之间所作的选择,归根结底是在1和0之间作选择。它的运转不超出预先给定的东西,不进入不可通行之地。P74
【智能手机的仆人特性】智能手机不仅具有给人带来解放的面向。“一直能够被人找到”的特性与仆人的特性没有根本上的差别。智能手机表明自己是一座移动的强制劳动场所,而我们自愿被关在里面。此外,智能手机是色情影像式的电话(Pornophone),我们自愿让自己裸露。它的功能就像是一张可以移动的审讯坦白座椅。它用另一种形式来延续“坦白座椅的神圣统治”。
每一种统治都会有它自己的虔信者。神学家恩斯特·特洛尔其(ErnstTroeltsch)就提到过“大众对给人带来镣铐的虔信对象的想象”39。这些虔信的对象通过将自身变成习俗并且在身体中扎根,它们稳定了统治。“虔诚”意味着服从。智能手机将自己定位为新自由主义体制的虔信对象。作为一种让人服从的设备,它就像十字架念珠一样;十字架念珠和数字化穿戴设备相似,同样都是移动的且触手可及的东西。“点赞”是数字化的“阿们”。我们点击“点赞”按钮,也就是让自己臣服于统治的整体。P41
【数字化与手指】海德格尔的手坚定地捍卫大地的秩序,反对数字化秩序。数字化源于digitus,其意思为手指。我们用手指来计数和计算。这些手指是数目性的,即数字化的。海德格尔明确地区分了手和手指。只有手指指尖参与活动的打字机“让人失去了手的本质领域。这种打字机把“词语”降格为“交流的手段”,明降格为“信息”,它由此破坏了“词语”。打出的字“不再经由书写的——真正在行动的——手来实现。只有“手写文字”才接近词语的本质领域。如海德格尔所说,打字机是一片“没有符号的云朵”,即一片数目式的云朵,一种掩藏了词语本质的“云端”(Cloud)。手展现“对思维所言说的东西”,仅就此而言,手是一种“符号”。只有手接收到了思想的馈赠。对海德格尔来说,打字机是计算机的先行阶段。它从“词语”中制造出“信息”。它接近于数字化设备。通过“让语言越来越多地变成单纯的信息工具之进程,人们才有可能去制造计算机。P113
( Martin Heidegger, Parmenides,Gesamtausgabe, Bd. 54, Frankfurt/M. 1982, S. 126.
一112.)

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2 10:24:18 | 只看该作者
2024年9月16日——2024年9月22日
读韩炳哲《透明社会》
目录
《透明社会》韩炳哲
第二章 展示社会
【相片的时间】巴特认为日期是照片的组成部分,“因为日期会使人抬起头来思索,会让人去推算照片上人的生与死,一代一代人不可避免地死亡”。(罗兰·巴特《明室——摄影纵横谈》)
【展示社会】在展示社会中,每一个主体都是自己的广告对象。一切都是以它的展示价值来衡量的。展示社会是一个色情社会。所有的东西都被向外翻开、被揭去遮蔽、被夺走掩护、被剥掉衣服、被曝光。P20 过度地展示将一切变成商品,“没有丝毫秘密,转瞬即被吞噬”的商品。
它们不是消失于黑暗,而是消失于过度照明。P20
第三章 证据社会
【康德:想象力的基础是游戏。】
康德的“游戏”并不是指单纯的娱乐,而是一种自由、不受拘束的心灵活动,这种活动不局限于严格的逻辑和理性的框架之内。在感性与知性之间,想象力通过自由联想、组合感知材料,形成统一的认知图景。这种过程类似“游戏”,因为它带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不是单一固定的机械操作,而是动态的、富有弹性地将感知经验与理性概念结合起来。
【透明是一种对称的状态】透明社会力求消除一切不对称关系。P30
【权力】当被问及“人类为何喜欢行使权力”时,福轲的回答指向了“性”趣经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自由,决定他人行为的兴趣就越大。游戏越开放,操纵他人行为的花样越多,乐趣就越大。
【“暴力比诡计更接近真理”】“暴力比诡计更接近真理”这个观点反映了一种对权力、控制和直接行动的理解。这里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命题的含义:
1. 暴力的直接性:暴力是一种直接的行动,它通过力量来实现目标,不依赖隐藏的意图或复杂的策略。暴力体现了行动者真实的意图和力量对比。相对来说,诡计则是一种隐秘的、间接的行为,往往依赖欺骗、掩饰或复杂的计划,可能掩盖了某些动机或力量。
2. 透明性与清晰性:暴力在其使用时,双方的立场和力量关系会更加明确,力量的较量和结果是公开的,因而更接近事实或真相。而诡计则是通过隐藏和伪装来实现目的,其背后的真实意图和真相可能被掩盖。因此,在这一意义上,暴力比诡计更直截了当,也可能被认为更“接近”真理。
3. 道德与伦理层面:有些哲学家认为,虽然暴力是破坏性的,但它是一种真实的表达,相比之下,诡计涉及虚伪和欺骗。因此,在探讨权力、正义或真理的过程中,暴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更真实的手段,尽管道德上可能更难以接受。
第五章 加速社会
【场景】社会变得淫秽,“当场景不复存在,当一切成为无情的透明”。P53
【意义与阻碍】意义唯有通过门槛和渡桥,也就是阻碍才能产生。
(在许多哲学流派中,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中,个体通过面对困难、挑战或不确定性来找到生活的意义。倘若生活一帆风顺、毫无阻碍,人们可能不会深刻地反思自己或外界的存在。而只有当我们面对并克服各种困境时,意义才会在这种努力和克服的过程中生成。)
【叙事性与肯定性】(叙事的而非肯定的)
“当今社会肯定性泛滥,表明它已经丧失了叙事性。”P54
(思:肯定性指的是充满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和表态,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评论,还是日常生活中的鼓励与支持。人们倾向于过分强调表面的成功、幸福、正能量,而忽视了复杂性、冲突或反思。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一种“过度的肯定文化”。 叙事性指的是一种深度的故事结构,它包含复杂的情节、发展、冲突与转折。一个有叙事性的社会或文化,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肯定,还会反映出人们如何在复杂的情境中发展、挣扎并从中寻找意义。叙事性往往涉及矛盾、冲突与解决的过程,呈现多面性和人类经验的深度。
媒介思考: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的普及加剧了这一趋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简单的符号(如点赞)来表达态度,而非通过深入的叙事、反思或批判性思考来理解和表达复杂的经验。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沉迷于短暂的满足感和即时的正面反馈,而不愿深入探讨那些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理解的、具有冲突性和挑战性的故事。)
【时间】我们的时代危机并非[url=]加速[/url][梦李1] ,而是[url=]时间性的散射和分解[/url][梦李2] 。[url=]时间上的不同步[/url][梦李3] 使时间毫无方向地[url=]盲目飞行[/url][梦李4] ,嗡嗡作响,并分裂成一系列[url=]点状的、原子般的当下[/url][梦李5] 。P55
第六章 亲密社会
【仪式感和符号化】人们通过仪式化的形式符号进行交流,此举减轻了精神的负担。P57
仪式化的形式:婚礼等通过规范性,给予了人们安全感和稳定感,人们通过遵循既定的形式,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去思考该如何行动或应对复杂的情境,从而减轻了心理压力。在面对重大人生事件或转折点时,仪式化的形式往往会简化复杂的情感和决策过程。比如在葬礼中,人们不必自己决定如何表达哀悼或应对悲伤,因为仪式本身已经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形式和途径。这种形式化的过程让情感得以自然地表达,缓解了人们在面对情感时的心理负担。
符号的象征意义:符号通过本身的象征意义将复杂的情感外显,比如玫瑰花,通过具体的象征物来表达内在情感的途径。在婚礼中,交换戒指这一符号行为代表了承诺与爱,但简化了人们在表达这一情感时可能面临的语言或情感压力。符号因在某一场景的共同使用具有凝聚群体的作用,心理上的安慰和稳定感,从而减轻孤独和不确定性带来的精神负担。
仪式的心理学功能:转化和释放压力)
【戏剧距离和亲密关系】P57
(戏剧距离指的是一种第三者的旁观视角,使观众能够客观地欣赏戏剧的艺术性。如今短视频的呈现,“电子父母”等的出现,使观众与表演者的距离消失,剧中的人和剧外的观众共同成为了局限在市场中被消费的对象。
今日之世界不再是表演和解读行为及情感的剧场,而是一个展示、出售和消费亲密关系的市场。剧场是表演之所,而市场则是展示之地。如今,戏剧表演让位于色情展示。p58
{传统上,社会被比作一个“剧场”,在这个剧场中,个体通过行动、语言、情感表达与他人互动,彼此之间通过观察和解读行为来理解对方。这种互动过程类似于戏剧表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复杂性:不仅有“角色”和“台词”,还包括对他人情感和意图的解读。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人际关系更关注真实的情感互动、个人行为的背后意义,以及彼此理解的过程。现代社会被描述为从“剧场”转变为一个“市场”,意味着人际关系从原本的复杂、深刻的表演和解读,逐渐变成了一种商品化的展示与消费行为。在这个“市场”中,亲密关系和情感不再是内在、私人和深度交流的结果,而是被展示出来、被商品化,供人们消费。这可以体现在社交媒体、现实秀节目、甚至是各种以展示个人生活和情感为目的的媒介中,人们不再仅仅是表现自己和与他人互动,而是有意识地展示和“出售”自己的亲密生活。“色情展示”并不仅仅指狭义上的情色内容,而是指一种过度曝光和消费情感、身体和亲密关系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具有私密性和情感深度的关系被简化为外在的、直接可见的内容,成为大众消费的对象。色情展示强调的是视觉、即时满足和感官刺激,忽略了情感和行为背后的复杂性与深度。表面、快速、即使的展示使情感浅薄化。}
第七章 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语言】透明社会是信息社会。当信息缺乏否定性,那么它就是一种透明的现象。它是一种被肯定化、可操作化了的语言。海德格尔会称其为一种“集-置”的语言:“说话受到促逼,去响应任何一个方面的存在者的可订置性。如此这般被摆置的说话便成了信息。” 信息“摆置”人类的语言。海德格尔是从“掌控”角度来构想“集-置”这个词的。相应地,“摆置”的方式,譬如“订造”、“伪造”、“表象”或者“制造”也是权力与统治的方式。“订造”将存在者摆置“持存物”。“介绍”将其摆置为“对象”。然而,海德格尔的“集-置”恰恰未考虑到那些对当今社会来说极具代表性的“摆置”形式。“展示”或者“展览”的首要目的并非获得权力,而是关注。
语言的“集-置”:信息社会的语言也受到了这种“集-置”的影响。信息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一种可操作、可订置的对象。信息不再是通过对话生成意义,而是成为了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操作的“工具”。语言被迫回应存在者的可订置性,换句话说,语言被控制和支配,成为了工具性的信息,而不是人类自发的表达方式。所谓“肯定化”是指,信息不再具备复杂的反思和否定性,它变成了单一、可操控、直接用于特定目的的东西它不是通过对话或辩论生成意义,而是被直接呈现和使用。因此,信息变得“透明”,因为它失去了对意义和真理的深层探讨,成为了一种表面上清晰、直接、可操作的现象。)
第九章 监控社会
【全景结构式监狱】
为透明提供保障的不是孤单和独立而是超交际,数字化全景监狱的特殊性在于,居民们通过自我展示和自己揭露,参与到它的建造和运营之中。P79
【透明与信任】
恰恰于信任不在时,人们对“透明”的呼求声才愈发响亮。
对透明的大声呼求恰恰表明,社会的道德基础已然脆弱不堪,真诚、正直等道德价值越来越失去其意义。作为一项新的社会命令,透明正在取代日渐式微的道德审查机构。P82
透明的用户是数字化全景监狱里的新型囚犯,是“神圣之人”
(数字囚犯不断产生数据,甚至为平台提供免费的内容和劳动力,同时也被迫遵守平台和社会的规范。在这种自我规训中,透明性成为一种束缚,用户无法逃避对其个人信息的披露和使用。
  阿甘本的“神圣之人”:阿甘本在《至高权力》中讨论了“神圣之人”(Homo Sacer)的概念,这是一种处于法律之外的存在,可以被无条件地杀死而不承担法律后果。神圣之人是权力可以随意操控的对象,代表了极端的生命形式:既处在社会秩序中,又处于其边缘。在数字社会,透明的用户也可以被视为“神圣之人”。他们的隐私和数据随时可能被侵害和利用,但却没有真正的保护和权利。用户的生活和信息在数字空间中被任意展示、利用或操控,但他们无法完全掌控这些信息的流动。正如阿甘本所说的“神圣之人”处于法外之地,现代的数字用户在大数据和算法的运作下,也失去了对自身信息和隐私的掌控权,成为了随时可被剥夺隐私和权利的存在。)
读《伦理学的当代建构》
《伦理学的当代建构》
第一章  伦理学中人的镜像
file:///C:/Users/zgsdl/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一)  主要观点
第一章中提到的主要观点涉及到不同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尼采认为,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没有固定的本能或行为模式,因此是“未确定的”生物。动物的行为受本能驱动,而人类则拥有自由和创造力,可以通过意志力和理性塑造自我和环境。这种“未确定性”既是优势也是挑战,因为它赋予了人类不断自我超越、创造新价值的潜力,但也意味着人类必须面对存在的虚无,并在其中寻找意义。伦理学中的关键讨论是自由选择与道德行为的关系。只有当个体在拥有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时,其行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意义。人类的本能驱动其追求欲望与快乐,但理性要求他们根据道德律行事,克制欲望或冲动。这种冲突体现在道德选择上:生物性和理性之间的张力使得人类在选择道德行为时具有复杂性。
第一章 综述
【不同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亚里士多德说人也是政治动物。康德承袭了理性动物说,在此基础上又称自我意识、自主性和道德性构成了人的本质特征。赫尔德、洪堡、伽达默尔强调人的语言能力。迪尔泰重视人的文化性。胡塞尔把着眼点放在意识上。盖伦凸显的是人的行为能力。马克思注重人的社会性与劳动。萨特推崇人的自由。布伯和列维纳斯关注的是人与他人的关系。卡西尔则指出使用符号的能力才是人的本质的集中体现。P19
【人的道德行为与基因配置之间的关系】某基因型的一个简单变异,就会影响一个人是否做出亲社会的举动,而拥有另一种变异的人,其助人为乐的可能性也就更高。P20
【人和动物的显著区别】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情感、理性、语言、道德等方面有着非常的深度与复杂性。而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所特有的高度的抽象能力。这一能力之所以形成,取决于人能够使用语言,并且进而将语言凝结为文字,通过文字这一表意符号,人们就可以把握到那种与我们直截当下的感知体验保持距离的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既包括对过去与未来这种无法预见的事物的认知,也涵盖对完全无法直观言说的抽象内容的掌控与理解。P21
【人的精神性的体现】作为自由选择的主体、能够道德行为的主体。
第一节  自由:人的精神性的第一种体现
【尼采:“人是未确定的动物”】尼采认为,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没有固定的本能或行为模式,因此是“未确定的”生物。相比于动物依赖本能驱动其行为,人类拥有白由和创造力,能够通过意志力和理性塑造自我和环境。尼采认为,人类的这种“未确定性”既是优势也是挑战。它赋予了人类不断自我超越、创造新价值的潜力,但同时也意味着没有预定的目的或本质,人类必须面对存在的虚无,并在这种虚无中寻找意义。
【人类跃进文明状态:拥有理性的能力】动植物的成长取决于自然界因果链条的约束,而人类之所以能够摆脱自然状态跃进到文明状态,决定性的因素就在于其自由选择的前提下运用理性的能力。
【自由选择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个体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作出决定时,其行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意义。
【康德认定人是动物,亦是理性的存在。】
①  人是动物:人类有身体的需求、本能的冲动以及欲望冲动。
②  作为一种理性的存在,人类能够超越其生物性本能,做出自主的、理性的选择。
③  这种冲突体现在人类的道德选择上:人类的生物性驱使他们去追求欲望和快乐,而理性则要求他们根据道德律行事,可能袞绕辜冼菉鹇熊戳噩龊本能冲动。
第二节   道德:人的精神性的第二种体现
【儒家仁爱的血亲道德】对于宗族群体而言,个人永远是第二位的。在宗法血亲原则成为最高的道德裁判标准的前提下,中国人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叛逆家庭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社会关系的网络,个体的独立性永远不如关系的和谐更为重要。
这种普遍适用的道德的载体是个体之人。近代文明强调个体价值,不是说个体离开了家庭、社群和共同体原则上也可以生存,而是说人之存在首先是个体性的存在,只有个人的生命与寿命,没有所谓集体的生命与寿命。只有个体才可能作为一位自由自主的行为主体,他拥有自我意识,能够基于自身的利益、目标和信念来决断与行事,并为此而承担责任。人只能做自己的梦感受自己的兴奋或头痛。“我们的行为越来越少地打下像性别、地域出身和社会阶层的印记,越来越强地取决于个体能力和偏好的作用。这种文化,是与决断和责任从社会向个人层面的转移相关联的。”

[梦李1]生活节奏变快,给人的无法跟上的紧迫感。


[梦李2]不再有明确的方向感和连续性,时间变得间断和不连贯。


[梦李3]多任务系统,时间被分裂成多个片段。


[梦李4]对时间的掌控感降低,无法明确地前进或后退,而是被推着进入一个个无意义的、短暂的当下。


[梦李5]即人们更多关注眼前的片段,而缺乏对整体时间的掌控。生活似乎变成了由一个个离散的时刻组成的“点”,这些时刻相互独立,无法连成一条连续的线。




2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15:10:59 | 只看该作者
2024年9月9日星期一
邓晓芒:今天很多儒家学者所做的恰恰相反,他们的研究中充满着寻章摘句和繁琐考证,这些考证「超不出前人两千多年所积淀的学术遗产,却又平添了现代学者由于幼学功底无法与前人相比而生出的无数错谬和纰漏」,但他们仅凭这种热心于读经解经的态度就为自己赢得了学问“扎实”、路子“纯正”的美名。
【百家争鸣】邓老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非学术的争夺,而是为了夸大影响力,向君王邀宠,为自己谋取权力和利益。
大家似乎都觉得,只要把我们传统中的“好东西”挖掘出来,用现代衣装“创造性”地乔装打扮一番,就连改革开放都用不着了,我们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法治国家了。
这种玩弄文字游戏以自娱自乐的做法极大地败坏了思想界的风气,只不过是「以情绪化的意淫来代替严肃的学术研究,掩饰和缓解自己的自卑情结,注定是立不住脚的」
思:人文社科的研究具有复杂性和极强的主观性如何能保证因认知局限而出现的错谬和纰漏?从批判中找,从反对意见中找,多元视角。邓老的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诚然,中国人的追求同质单一,聊天话题甚至也很单一,追求世俗成功者占大多数。
2024年9月10日星期
《数字永生:一种交往论的观点》李丹 杜俊飞
AGI永生的本质:以交往性的生命法则,替代主体性的生命法则。
(网络上的交往比主体更重要?)
【强永生、弱永生和人工永生】
Patrick M. Rael将技术性永生划分为强永生(strong immortality)、弱永生(weak immortality)和人工永生(artifcial immortality)三类。强永生是指保留了生物原生体系结构的无限的生命延伸,也就是我们所言的生物性永生;弱永生是指依靠关节置换、细胞修复以及再生等人工手段实现的无限的生命延伸,保留了生物体的部分原生体系结构;人工永生是指在机器人(Robo Sapiens)身体中植入人的思想,使之模拟生物原生体系结构的生命延伸形式。(前两者没有脱离肉身而存在,而第三者则否,第二者属于控制论上的永生)
思:数字永生的核心效用在于象征性不朽,通过延续交往的方式来实现个体永生。在数字永生的过程中,交往性的生命法则取代了传统主体性的生命法则。即通过数字技术,人类不再依赖于生物主体的存续,而是通过信息、数据以及社会连接实现生命的延续。
自由自由不在于选择,因为我们如果我们只能在非此即彼或者非常有限的选项中做出选择,那么这种自由其实是一种不自由。
2024年9月11日星期
更新传媒教育网,上课8:30-21:35
2024年9月12日星期——2024年9月15日星期
董晨宇《拆论文:从精读中领悟学术写作》

25#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7:03:41 | 只看该作者
2024年6月17日星期一
看王德峰老师《闲暇与文明创造》视频
【《资本论》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资本论》第三卷,第48章。必然王国代表了人类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求而与自然界进行的斗争。在这个王国中,劳动是由外在的必要性和目的所驱动的。马克思指出,随着人类的发展,这个必然性的王国会扩大,因为需求会扩大,但满足这些需求的生产力也会相应增长。在这个领域内的自由,是指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能够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将其置于共同控制之下,而不是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
在必然王国的彼岸,即在物质生产领域之外,开始了真正的自由王国。这是一个以人类能力的发挥为目的本身的领域,是人类自由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实现的领域。马克思强调,只有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自由王国才能繁荣起来,而工作日的缩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条件。
思考与启示:人工智能只能够根据question输出answer(答案),而无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即solve problem。当代年轻人的自我感觉是每一个当下都在筹划着未来,以筹划未来的方式活在当下。人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动物直接从自然界摄取能量,而人类以大量劳动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古希腊如果没有奴隶制就不会产生文明,一部分人创造出剩余价值使另一部分人不必劳动而有时间仰望星空,闲暇时间使创造力涌现,产生了各种先进的观点、艺术。剩余劳动被生产组织所拥有,卖不成叫剩余劳动,在市场中竞争,卖成了成为剩余价值。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自然界限,24小时,相对延长剩余劳动实践,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方法是提高熟练程度/把劳动技术应用到劳动生产里面,熟练程度的提高是有界限的,技术与资本是一对孪生兄弟。
2024年6月17日-6月23日
本周较忙,多数时间在学院帮助处理学院事务,参加毕业典礼等,24日整理班级档案,25日回家,开始恢复阅读。

2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15:11:52 | 只看该作者
2024年6月3日星期一
读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作为道德最高准则的意志自律性
【意志自由】在普通理性看来,意志自由就是必须承认和意识到,意志是不为主观原因所决定的、是不为感觉所决定的,总而言之它是独立于感性的。以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看做是理智的人,当他想到自己作为理智而具有意志,从而具有因果性的时候,把自己置于另一种事物的序列之中,完全置身于和另一种决定根据的关系之中;不过在他感知到自己是感觉世界的一个现象,实际也确是一个现象的时候,他就使自己的因果性,按照外在的规定,服从于自然规律。
思考与启示: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康德区分了现象界(我们感知的物理世界)和本体界(理性和道德法则的领域),在本体界中人是自由的,在现象界则收到种种因果律的约束,但仍能在道德选择上遵循道德律行动,行驶自由意志。并且,康德认为意志自由是道德责任的前提,无自由道德责任将无从谈起。
2024年6月4日星期二
读《模仿律》塔尔德 序言部分
一、塔尔德对文化扩散说和独立发明说的启发?
塔尔德可以给人类学界的论战双方提供灵感,既激励文化扩散说的干将,又激励独立发明说的学者,因为他给两种文化现象都提出了基本的原理。
[思考与启示]:塔尔德的模仿理论认为,社会变化和文化传播的核心机制是模仿,而新的发明则是模仿过程中的偶然产物。
文化扩散说方面:新发明越是类似于社会中已被模仿和制度化的旧发明,就越有可能被社会接受和模仿。(文化元素的传播往往依赖于与已经存在的文化的相似性)
独立发明说方面:越是满足文化里主导性重点的发明,越是可能被该文化模仿。(即使在没有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不同社会也可能独立发展出类似的文化现象,因为它们都在模仿满足相似文化需求的基本原则。)
从这两点来说,塔尔德的理论既能够帮助文化扩散学者解释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和地理界限之间的传播又能够证明文化的独立发明性。
二、塔尔德为什么收到遮蔽?
1.法国社会学的三大先驱:孔德、迪尔凯姆、塔尔德,自法国社会学的老祖宗孔德死后,两大主帅势不两立,在一段时间里迪尔凯姆占据上风。就两者的学术思想来看,孔德偏重实证主义,迪尔凯姆继承并将实证主义推向极端,而塔尔德偏向抽象的哲学思辨。
2.在法国两股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想中,塔尔德代表的是弱势的一方。
学术体制,塔尔德弱势。迪尔凯姆的立场是教会、政府、军队和国立大学的立场;塔尔德抱定反资产阶级、反体制的姿态。塔尔德是自发性思潮的代表,反映破落贵族、乡村农夫、都市无产者的立场,从唯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向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发起攻击。
三、模仿即是传播?
思考与启示:在塔尔德看来,当一个行为或想法被模仿时,它就被传播开来,进而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如抖音热门舞蹈动作,如果被大众模仿就会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再比如,广告塑造了一种向往的生活方式,当消费者使用产品时也是对该产品的一种传播,同时传播的是该产品的信息、文化和价值观。
2024年6月5日星期三
阅读《模仿律》第一章普遍的重复性
【发明和发现】P41
[首创性产生新的欲念,同时又产生新的满足;通过自发而无意识的模仿,或者通过人为而有意识的模仿,新的欲念和新的满足就得到或快或慢的传播;其传播方式有规律,就像光波一样辐射,像白蚁的家族一样繁衍。P41
【康德思想中关于发明与发现的论述】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探讨了人类如何用理性来认识世界,包括对自然科学的发现以及数学和形而上学的发明。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发明与形而上学和数学有关,而发现则与自然科学和经验知识有关。
2024年6月6日星期四
开组会
2024年6月7日星期五
王楷《君子上达:儒家人格伦理学的理论自觉——以陈来先生《儒学美德论》为中心》
【公德与私德之辩】
亚里士多德自觉区分公民的品德与善人的品德,公民指特定社会的成员资格,是具体的,善人则纯就高尚的道德人格而言,是普遍的。作为政治共同体,城邦不应亦不必要求所有的公民都具有“善人的品德”,但一个理想的城邦会寻求公民在品德上的改进,不如此则不足为理想的城邦。
其在儒家,“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礼记·表记》),行动者怎样对待他人(公德)与其自身成为什么样的人(私德)实为一体之内外,而非断为两橛。真正的仁者行仁而安仁,中心而发,不能自已。若出于自我道德生命之外的考量而不得不然,则难免勉强和造作,甚至只是在应付一个令人不快的负担而已。
【儒家意义上的道德人格】儒家意义的道德人格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品质(做人)与行为(行事)互为表里,借用孟子的讲法,称之“居仁由义”(《孟子·尽心上》)可也。
儒家不止在横向上重视非道德意义的文化教养,更在纵向上追求超道德的精神境界,“其生活不是以‘正当’‘正确’为焦点,而是以‘高尚’‘君子’人格为整体的伦理学形态”。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整理毕业论文纸质版文件
2024年6月9日星期日
休息一天

23#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7:49:32 | 只看该作者
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
读康德《道德形而上学》
定言命令可以作这样表述;你行动所依从的推则,要能同时使其自身成为象自然普遍规律那样的对象,因此,这也就是彻底善良意志的公式。
思考与启示:定言命令也称普遍性法则,我们的行动应该是一种普遍的规律,应该出于纯粹的善良意愿,而不是出于自私或其他杂乱的动机。
【判定道德价值的条件】
既不是恐惧,也不是爱好,完全是对规律的尊重,才是动机给予行为以道德价值。只有在其准则可能是普遍立法的条件下才行动的意志,才是人们可能得理想意志,才是固有的尊重对象。
2024年5月28日星期二
毕业论文顺利结辩,冲优成功。答辩老师提了很多问题,作为本科生论文下得功夫不小但是很多东西并没有吃透,适合把每一章单独列出再做具体分析,但这样得趋近于研究生论文的要求,在字数和质量要求更高,以我目前的知识储备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无法短时间内实现大改。在写作过程中也写着写着感觉越来越不对劲儿,看来还是需要注重自己的感觉和感受,不对劲儿一定事出有因,庆幸的是我的感觉与答辩老师的建议刚好相符,挺无奈的,得沉下心来读原著、学习课程,不然写论文时寸步难行。毕业论文偏向于跨学科,很感谢这次毕业论文写作也让我以学习的心态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很多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接下来的时间需要补大短板了。
2024年5月29日星期三
读康德《道德形而上学》
【自由】自由尽管不是得之于自然的、意志所固有的性质,但并不是无规律的,而是一种具有不变规律的因果性。它不过是另一种不同的规律罢了;如若不然,自由意志就变成荒唐(Unding)了。P105
思考与启示:因果性和自由的关系是康德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属于理性世界的自由和属于感官世界的自然因果性如何实现相容?自然因果性是“事出有因,有因必有果”,自由因果性则分为独立于感官世界中自然原因的消极自由和能够主动选择行动的积极自由。从先验观念论来说,自由属于自身领域的范畴是不可知的,独立于属于现象领域的自然因果性;从力学特征来说,因果关系是力学性的,自然结果可能出于有条件者或无条件者,故自然结果既被决定也有一定自由。
2024年5月30日星期四
宋健奖学金现场展示,四年大学生活有始有终。
2024年5月31日星期五
读《苏菲的世界》闪族文化、以色列
闪族文化最重要的感官则是听觉,因此犹太人的《圣经》一开始就是“听哪!以色列”
西方三大宗教强调上帝与造物之间有一段距离,对他们而言,生命的目的不在脱离轮回,而在于从罪恶和谴责中得救。
【爱邻如己】耶稣说,“天国”就是爱你的邻居、同情病弱穷困者,并宽恕犯错之人。于是,“天国”这样一个原本具有战争意味的古老字眼,到了耶稣ロ中便在意义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人们原本期待的是一位很快能够建立“天国”的军事领袖,但他们看到的却是穿着短袍、凉鞋,告诉他们“天国”一或“新约”一一就是要“爱邻如已”的耶稣。除此之外,耶稣还说我们必须爱我们的敌人,当他们打我们时,我们不得报复,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把另外一边脸转过来”让他们打,同时我们必须宽怒,不只宽恕七次,更要宽恕七十个七次。(同样的,在耶稣的身上,我们也发现要求人们无条件地爱别人、无条件地宽恕别人,也可能对于某些人造成极大的威胁。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人民开始要求和平与爱、要求让穷人免于饥饿、要求当权者赦免政敌时,强权也可能因此在一夕之间倾覆。)
2024年6月1日星期六
6点出发去烟台长岛,参与大学生旅游推介官活动,去程8个小时。
2024年6月2日星期日
14:00出发返程,返程8小时,看完电影《一句顶一万句》。充满荒诞意味,众生寻找“说得着”的人,有一种中国式的孤独在里面。

2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7 17:14:33 | 只看该作者
2024年5月20日星期一
读《苏菲的世界》亚里士多德部分 P99-120
【形式与质料】亚里士多德认为实在界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eg:鸡的例子,鸡的形式是振翅、会咕咕叫、会下蛋,当这只鸡死亡时候,它的”形式“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是鸡的物质,也就是鸡的质料,但这时它已经不再是鸡了。
【潜能即极限】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物质从潜能转变为实现的结果。一件事物的形式不但说明了这件事物的潜能也说明了它的极限。
【自然弯曲各有其目的】亚里士多德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有目的,天会下雨的三种原因:质料因:空气冷却时湿气云层正好在那儿,主动因是湿气冷却,形式因是水的形式就是会降落地面。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植物和动物需要雨水才能生长。亚里士多德试图将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分门别类。
【快乐的三种形式】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又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他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与满足。
【亚里士多德对女性的看法】P111
对于两性的错误见解:在亚里士多德认为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在生育方面,女性是被动的只能接受,而男性则是主动且多产的。男性是播种者而女性则是土壤,男人提供“形式”,而女人则贡献“质料”。
P120 就像某些人看起来似乎没有大脑的样子,但着只是因为他们不用脑筋罢了。尝试和良心不像肌肉一样。你不去用它,他就会越来越萎缩。
拓展:【寡头政治其中大部分甚至全部有效地掌握在部分的特权阶级手上(无论是财富、家族、军事力量、残暴或政治)。
2024年5月21日星期二
读《道德形而上学》P85-93
【目的王国】
每个有理性的东西都须服从这样的规律,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由普遍客观规律约束起来的有理性东西的体系,产生了一个王国。无疑这仅仅是一个理想的目的王国,因为这些规律同样着眼于这些东西相互之间的目的和工具的关系。
思考与启示:康德对于人类工具和目的的论述与萨特有相似之处,康德和萨特都关注了人类的理性和自由,他们都认为人类不应仅仅被视为工具,而应该被看做目的本身。康德强调人类如何通过理性来理解世界和行动,萨特则强调人类自由的绝对性,强调个体责任和选择的重要性。
【责任只能以有理性的东西的相互关系为基础】P91
依从这项原则而行动的实践必然性,责任决不能以情感、冲动和爱好为基础,而只能以有理性的东西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这样的关系中,每个有理性的东西的意志,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被看做是立法的意志,因为若不然它就不是自在目的了。
思考与启示:强调理性、普遍性和道德责任的重要性,责任依托于理性而非个人的情感和偏好。
2024年5月23日星期三
改毕业论文
2024年5月23日星期四
参与组会会议,收获颇丰。阅读塔尔德《模仿律》
【海德格尔本真状态】
1.“非本真状态”指丧失自身走向“众人”
“非本真状态”,就是“此在”丧失了自己的状态,丧失了成为自身的各种可能性。
人的行动和选择都受到“众人”影响,丧失掉自己的个性,趋向用“所有人都接受”的方式去生存,之后变得人云亦云。
这里的“众人”就是指大家,公众和集体;总是按照集体标准要求自己,总是不自觉地走向集体,向集体看齐。别人怎么享乐,我们就怎么享乐。别人对书籍怎样评价,我们就怎样评价。别人对什么东西愤怒,我们就对什么东西愤怒。
2.“沉沦之境”的诱惑
当你不知所措,不想承担责任,不想背负风险的时候;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投向“众人”;别人怎么选择,自己就怎么选择;这样就感到了一种莫名的轻松和自在。久而久之,就被“众人”所影响,成为“众人”中的一员;老老实实,本本分分按照“众人”所规定的秩序规则生存。于是,越来越远离自己,越来越远离那个“自我筹划”冲动之下的“本真状态”。就逐渐丧失了改变的勇气,逐渐沉浸在“众人”的无形统治之中。
3.“本真状态”是筹划自身面向未来
“本真状态”就是此在本来的“去存在”状态;面向未来时,能够不断筹划自身,最终超越自我。人的行动应该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人的选择也应该是出于自己的想法,是一种主动的行为。
4.“存在”被遗忘
“此在”的本真特性是“去存在”,就是去成为自己;“此在”本来就是一个筹划自身,谋划未来的“在者”。我“存在”着,不应该被遗忘,迷失在茫茫人海之中;要敢于找到那个最为真实的自我。
5.“去存在”意味着人的担当
把人生交给自己掌控时,意味着要承担自己所作所为的一切后果。“去存在”就是要敢于活出自我,在是是非非面前,能够勇于做出正确的选择,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权利,保护所爱的人,说出正义的话,而不是冷漠的成为众人中的一员,袖手旁观。当人从“去存在”的角度看待自己,定位自己,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现成“存在物”时,人就处在“本真状态”,就能够“活出自己”。
2024年5月24日星期五
改毕业论文
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2024年5月26日星期日
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