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9 23:03: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光明日报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威大肆进行软文广告创收、变相有偿新闻还涉嫌偷漏巨额国家税收
光明日报是中宣部代管的一家权威媒体,这种权威性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同时也是几代办报人积累的成果。特别是19785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在文教卫科技等知识分子心中有崇高的地位!
作为如此权威的中央级媒体,应该是行业的表率,带头遵守党和国家的新闻纪律、法律法规。早前,党中央、国务院多次集中整治新闻媒体行业乱象,譬如:有偿新闻、软文广告混扰新闻报道、新闻敲诈等。
但是从128日的光明日报的版面安排来看,用软文广告混扰新闻报道,并明码标价大肆进行广告创收,已经是普遍现象,下面用事实说话:
第一版也是“头版”,都是新闻板块,暂时没有广告;
第二版是“评论”版,这是新闻的一种形式,评论版,暂时没发现广告;
第三版是“要闻”版,是一些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和主题报道,再加一个新华社记者拍摄的图片新闻,从表象上看,没有广告;
第四版是“综合新闻”版,重点来了,既然这个版是综合新闻版,上头三分之二的面积应该属于新闻,下头占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积,就是一个软文广告,这篇软文广告很有迷惑性,初看一眼还以为是一篇新闻报道,因为它是承上而下的综合新闻,但是甄别此文是广告还是新闻的“诀窍”来了,这篇文章配了一个图片,在图片上面打了“广告”二字,不认真仔细看,看不出来,因为编辑排版用图时,用了黑白照片,“广告”二字就没有那么醒目了。
而按照光明日报的广告刊例价,三分之一黑白版9万,再加3000元设计费,合计达9.3万元。有些可能会有一些折扣优惠,这个所谓的报道单位至少也要付6-7万费用。
再来看第五版,是“红船初心”专刊,属于新闻报道,此版没有广告。
第六版,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此版毫不怀疑的是新闻版。
第七版,是“学术争鸣”版,此版学术气息浓厚,相当于一些党报的副刊,没有看到广告的字样。
第八版,是“教科新闻”版,此版有一半的版面面积是广告版,与第四版“综合新闻”一个套路。
第九版,是“文化新闻”版,此版又有一半的版面是软文广告,其中与上半版的图片形成鲜明对比,上面的新闻报道配图为彩色,下面的软文广告配图为黑白。
第十版,又是“综合新闻”版,此版大部分是新闻报道,唯一存疑的是贵州盘山公路生态美的图片报道。
第十一版,是“理论”版,没有广告。
第十二版,是“国际新闻”版,又发现有大概占版面三分之一的软文广告,与之前的套路一模一样。
第十三 ——十六版,分别是光明文化“文荟”、“作品”、“大观”、“雅趣”等四个专版栏目,没有发现广告。
就从这期报纸来看,总共16个版有四个版面的内容是新闻与软文广告混杂在一起,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那些软文广告就是新闻报道,不是专业的人很难辨别。
然后,光明日报开了这么多软文广告窗口后,到年底全国各单位集中考核,有些考核单位可能也分不清新闻和广告,把光明日报这种典型的软文广告当做新闻报道,也算考核加分,导致年底这个时间段各单位疯狂购抢版面。于是,广告部的编辑、业务员或外面的代理公司、甚至个人,公开兜售:800+图片,2.7W,坐地起价,时间稍微拖延几分钟,就说没有版面了,并且价格也不一样了,把“饥饿营销”的套路玩得溜熟。
由于下面单位考核的压力,只好通过种种关系,甚至有些不惜一切代价,正好也被这些业务员或代理公司抓住这个心里,待价而沽。
此外,由于下面考核单位只要能上个“豆腐块”就算完成考核任务,光明日报的图片新闻更成了“香饽饽”,出现内部编辑与外面人员或公司,相互勾结合谋,明码标价,有中间商报价1.3W,也迅速被商业化。
而这些交易大部分通过个人的微信、支付宝等转账,不是对公交易,没有合同,也没有发票,既然是广告,按照国家的税率规定,应该缴纳的税是比较高的,这样大量持久的交易量累积起来,偷税漏税金额肯定是巨大的。后面有里面的编辑要一些中间人、帮他们收稿子的人说,那是改稿费,并说专业改稿费很高的,关键之前根本就没说过改稿费,然后又说报社可以开发票、签合同,但是这种不签合同、不开发票,走私账,之前已经大面积发生了,妄图逃避法律、政策的制裁,是徒劳的。
若是新闻可以用钱购买,并还是如此权威的媒体发生如此大面积的购买新闻行为,搞变相、“插边球”的有偿新闻,那么新闻的公信力在哪里?中央媒体的权威性在哪里?
建议中纪委、中宣部、国家税务总局介入调查!
来源:学习大潮
编辑:洪韵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9 14:27: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受不了了!巴黎市长宣布退出X,抨击其为“巨大的全球下水道”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7日,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在社交平台X上高调宣布,她决定退出这一平台。法国《世界报》报道称,伊达尔戈将X平台称为“巨大的全球下水道”,严厉抨击该平台存在传播虚假信息、煽动仇恨、宣扬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行为。




伊达尔戈称,X不再是那个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获取信息的开创性媒体,反而成为“摧毁民主”的主要工具。对于X来说,唯一重要的是“点赞”的数量,而内容真实性无关紧要。她还指责X的算法直接催生了“争吵、谣言和粗暴的信息操纵”等问题,并称其所有者马斯克“故意加剧紧张局势和冲突”。
“这个平台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全球下水道,难道我们应该继续涉足其中吗?我拒绝支持这个邪恶的计划。”伊达尔戈称。
巴黎市长办公室27日表示,伊达尔戈当日发布的这篇帖子将是她最后一次在X平台发帖,她将于本周末关闭个人账号,但巴黎市政厅的X账号仍将维持运营。伊达尔戈表示,她会继续留在其他社交平台上。
据法国“法兰西24”电视台报道,伊达尔戈于2009年3月开始使用X平台,并且一直是该平台的活跃用户。在2022年竞选法国总统期间,X更成为她与支持者互动的主要平台之一。
报道认为,不堪忍受网络暴力可能是迫使伊达尔戈退出该平台的重要原因之一,伊达尔戈在X等社交平台上经常遭遇反对者和匿名用户的人身攻击,还经常遭受针对巴黎市容和安全状况不佳、奥运会准备不足的批评,包括要求她辞职的声音。
本月初,伊达尔戈因没有对外披露访问大溪地的行程被批。有消息称,她在因公访问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和法属波利尼西亚期间为了和女儿多度两天假,故意延长访问时间。她予以否认,并称“这是诽谤”。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潘洁



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00:30: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秦克峰



61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00:36: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秦克峰
6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20:05: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推文涉嫌标题党,区级融媒体账号被市民投诉


来源丨传媒见闻(ID:mediadaily)

最近,杭州富阳一市民的投诉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该市民十分罕见地投诉了官方账号,直指该官方账号推文涉嫌标题党。

该投诉认为,“富阳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有“标题党”嫌疑,如“富阳发布”10月17日推文《即将“断崖式”下降!富阳人提前做好准备!》、《暂停运营!富阳一地发布重要公告》,10月16日推文《定好闹钟!今天14:00开抢!》,希望标题准确表达事实,描述正文重点事项。



标题党,顾名思义,指的是用夸张、夸大、歪曲事实等手段制作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点击阅读。

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标题党现象更加普遍,很多人认为,涉嫌标题党的往往是自媒体,但本次网友投诉的“富阳发布”可是正儿八经的官方账号。

据介绍,“富阳发布”微信公众号的认证主体为杭州富阳区委宣传部。


在接到市民投诉后,杭州富阳区委宣传部于10月23日回复称,工作人员前往区融媒体中心核实,发现部分推文确实存在标题信息不全、吸引点击等问题。已要求区融媒体中心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引导,确保推文标题既有新意又不落入俗套,尤其避免“标题党”,避免对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目前,工作人员已电话回访反映情况的市民,他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来源:传媒头条(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TDUR6Oe2P58yLu6Llsovg
编辑:秦克峰
61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21:54: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媒体刊发批评以色列军事行动的讽刺漫画,引发争议后道歉

【环球网报道】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当地时间21日报道,美国《费城问询报》日前刊登了一幅旨在批评以色列的讽刺漫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抨击。在争议声中,《费城问询报》为刊登该漫画道歉。


报道称,美国《费城问询报》17日刊登了漫画家蒙特·沃尔弗顿的讽刺漫画。这幅漫画上绘有代表以色列的巨大黑色军靴,正准备践踏向一群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群中有一部分被标记为哈马斯武装人员,还有一部分人四散而逃。以色列方面要求人群“拉开距离!”,但军靴的践踏看起来将杀害人群中的大部分人。报道称,这幅漫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抨击,亲以色列人士指责该讽刺画是“反犹太的”。在争议声中,《费城问询报》编辑部在一份声明中道歉称,“显然,这幅漫画非常不敏感,尤其是在当前反犹太主义抬头这种时候。我们听到了人们的强烈抗议,并对它造成的痛苦道歉。”此外,在该媒体的一篇文章中,《费城问询报》高层谴责了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并明确表示认为以色列“有权自卫”,承诺将更好地审查该媒体的漫画,以“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近期,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美国等国家出现亲巴勒斯坦运动。不过,这也引发部分犹太人士的强烈反应。例如,美国多个大学因被指“反以”而被犹太金主威胁撤捐助。据美国“商业内幕网”18日报道,因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此前举行的巴勒斯坦文学节邀请了不少巴勒斯坦学者,包括雅诗兰黛化妆品公司继承人之一、犹太裔亿万富翁罗纳德·劳德在内的知名捐助者威胁撤资并要求该校校长马吉尔引咎辞职。


来源:环球时报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0432827384841821&wfr=spider&for=pc
编辑:潘洁

61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21:22: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潘洁

61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0 21:13: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微博大V需“前台实名制”?CEO微博账户已测试 专家称更大社会影响力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此前,新浪微博内部一位员工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了这一传言。其表示,前台实名将逐步推行,第一阶段是100万粉丝以上的微博大V实行。此外,新浪微博内部其他中高层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相关传言,并表示该制度将会全网推行。
10月19日,新浪微博CEO王高飞的微博账号@来去之间 个人账户显示,个人资料一栏已显示其本人真实姓名,个人资料一栏也显示出“自媒体前台实名(测试)”的字样,个人信息的职业一栏中则显示其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治理网络空间的法律进程来看,此次“前台实名制”是在顺势承接以往的法律规范。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意味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多,从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的角度来看,高粉丝量的自媒体有必要向社会公示真实身份,对其在网络空间的发言自行负责。
有大V表示:
自己微博账号已前台自愿实名
前台实名,指的是在页面前端展示自媒体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也即网友口中的“卸马甲”。
前台实名并非首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新浪微博管理中一项推行并应用的措施。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微博管理员在今年9月6日发布信息表示,“积极探索推行针对自媒体账号的前台实名制等措施,不断完善社区管理规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将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此前的8月27日,微博管理员发布信息表示,如果自媒体账号因发布社会时政类违规内容被处罚达到3次,相关自媒体账号可提供“工作单位”及“职务信息”等“前台实名制”身份认证信息,在站方核实认证信息并在该用户个人主页展示后,方可解除限制。
此前,红星新闻记者分别联系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自媒体社交平台,咨询“前台实名制”是否会在平台内推行,对方表示暂时没有可回复的信息。但此前,新浪微博CEO王高飞用其个人微博“来去之间”已经公开回复了一些网友的疑问,表示目前影响比较大的可能是医疗和财经大V,并称粉丝100(万)才会实施。
网络上对“前台实名制”讨论的声音不一。拥有100多万微博粉丝的才亮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才亮律师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如果大V合法、文明发言,其实没有隐藏身份的必要。
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卓诚在微博上拥有810多万粉丝,他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在他看来,高频发表时政、知识垂类信息的博主有必要前台实名,用于约束前者的过激言论,佐证后者的发言可信度。实际上,他表示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科普、科研类博主已经实行前台自愿实名,用以表示对自己的发言负责,也用专业背景来佐证发言的专业性。而对粉丝基础较小的博主和普通网友,他认为前台实名目前没有必要。
专家:
更大社会影响力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网络空间的实名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1年北京市颁布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就提出“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之后,总部位于北京的各大网站微博都在2012年3月16日全部实行实名制,采取的都是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公布并实施,其中明确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用户协议等形式“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通过,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2017年8月,国家网信办公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平台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2022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要求平台应当在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示账号的IP地址,且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账号需要向平台提供相关资料进行资质认证。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治理网络空间的法律进程来看,此次“前台实名制”是在顺势承接以往的法律规范。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自媒体特别是百万粉丝以上级别自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非常强。朱巍表示,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意味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多。从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的角度来看,高粉丝量的自媒体有必要向社会公示真实身份,对其在网络空间的发言自行负责。
朱巍同时表示,“前台实名制”还能一定程度上节约网络诉讼纠纷中的司法资源。他介绍,一些造谣、网暴等网络纠纷走到司法诉讼这一步,起诉人联系平台想查明网络账号的真实身份时,平台无权提供。于是起诉人的一般做法是,先去互联网法院起诉平台,法院要求平台提供账号的真实身份,起诉人再转为起诉账号。他表示,这个过程浪费了很多司法资源,“前台实名制”可以一定程度简化网络诉讼中确认账号真实身份的步骤。
“前台实名制”
如何引导大V对自己言论负责?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法治社会,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大V前端实名,恰恰要求大V的言论要对社会和对历史负责,不能成“大V”了就不履行社会责任。
刘海明表示,实名考验的是人对法规的被动遵守程度,匿名考验的是人的道德自律程度。现在的社交媒体舆论场,非理性的声音太多,这个空间甚至不再是讲理的地方,更像是用分贝高低证明真理的大小。没有用户的理性和文明,不论是匿名还是实名,治理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前台实名制,前期可能会吓跑那些既要表达权又不想对言论负责的大V。随着习惯这样的管理规范,相信负责任的大V终究有归来的时候。
对于“前台实名制”实施后的影响,朱巍认为,什么信息网友实名不敢说但匿名敢说,需要打一个问号。实际上,通过近些年的观察,他表示,互联网的匿名性具有身份隐蔽和低成本性,助长了一些网民无惧妄为的心理,躲在账号化名背后不敢现身更多的是发布造谣、不实信息和开展黑公关活动的人。“任何政策都有利有弊,从净化网络空间来看,网络实名制利大于弊。”
同时朱巍也认为,“前台实名制”落实的同时也会伴生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由MCN机构培养的大V号背后可能是一个团队在运营,这时具体在前台展示谁的真实身份是一个问题。另外,随着个人在网络空间真实身份的展示,随之而来需要配套的是对网络暴力、反向暴力和侵权等乱象的进一步整治。治理网络空间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少。
红星新闻特约记者 于晨珉 首席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潘洁

61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6 20:57: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潘洁

6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22:14: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以巴冲突:BBC报道中没有称哈马斯为恐怖分子遭抨击,公司解释为什么

以色列正式向哈马斯宣战 以巴冲突为何突然升级

BBC在近日报道以色列的袭击事件时,没有将哈马斯(Hamas)武装分子称为恐怖分子遭抨击,对此BBC作出了自己的解释,称是惯常做法。

英国国防大臣格兰特·沙普斯(Grant Shapps,夏博思)表示,BBC的这一政策「近乎可耻」。

BBC一名发言人指出,英国广播公司记者不使用该词,除非是在引用他人说法的时候,这是长期以来的做法。

BBC的资深驻外记者约翰·辛普森(John Simpson)表示:「称某人为恐怖分子意味着你站在某一方的立场。」

但是,沙普斯称,BBC需要找到自己的道德指南针。

「实际上,我认为这是近乎可耻的——这种认为它有某种对应方的想法,然后他们总是会说,嗯,事物有两面,」他在伦敦广播公司(LBC)的访问中表示。

他说,「屠杀无辜民众、婴儿、节日活动参加者、老年人」的哈马斯在英国是被禁的组织——这意味着政府正式将其视为恐怖组织,支持它是违法的。

「他们不是自由战士,他们不是武装分子,他们纯粹是恐怖分子。 在BBC网站上,仍然看到他们称呼其是枪手和武装分子,而不是恐怖分子,这很怪异,」 沙普斯说道。

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 James Cleverly,祁湛明)和文化大臣露西·弗雷泽(Lucy Frazer)也敦促BBC修改其政策,而工党领袖凯尔·斯塔莫爵士(Sir Keir Starmer)指,BBC「需要解释为什么没有」使用这个词。

「对我来说,用『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来描述,因为这显然就是我们正在目睹到的,」斯塔莫在LBC电台上表示。

BBC发言人称:「我们对自己语言的使用一直非常认真。」

「任何观看或收听我们报道的人都会听到『恐怖分子』这个词多次被使用——我们都是在引述他人的说法,比如英国政府。

「这是一个沿袭几十年的做法,并且与其他广播机构一致。」

「BBC是一家编辑独立的广播机构,其工作是凖确地描述『实地』正在发生的事情,从而让我们的观众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

「让受众自行决定」
约翰·辛普森在社交平台X上的帖文回应了批评。 「英国政客们非常清楚为什么BBC避免使用『恐怖分子』这个词,多年来,他们中的很多人私下里也都同意这一立场,」他在帖文中写道。

「称某人为恐怖分子意味着你站在某一方的立场,而不再以无偏见的态度处理这一情况。

「BBC的职责是向其受众提供事实,让他们可以诚实、不带怒骂地决定他们的观点。」

BBC的编辑政策和标凖总监大卫·乔丹(David Jordan)告诉BBC第四电台(Radio 4)的《媒体秀》(The Media Show)节目,这一指引已经存在多年,旨在避免产生偏见。

他说:「这是为了确保所有受众都信任我们提供给他们的信息,而不会认为BBC是站在冲突的一方的角度,而与另一方对立,而且我们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坚持这样一条路线,保证我们的新闻报道始终是讲求事实、凖确、公正和诚实的。」

其他广播机构,如天空新闻( Sky News)和为ITV、第四频道和第五频道提供新闻报道的ITN均没有固定的政策,而是让他们的新闻部门按每个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天空新闻和ITV新闻网站上的报道主要将哈马斯称作武装分子或者战士,不过ITV也曾将他们描述为恐怖分子。

自周末以來,以色列和加沙的戰火就一直是新聞的焦點,當時哈馬斯進入以色列的社區,殺死了至少1200人,並劫持了數十人。

以色列以轰炸加沙的方式做出回应,空袭导致1000多人死亡,并切断了该地区的电力、燃料和水的供应。

BBC的指南是怎么说的?
公司的编辑指南上说,「恐怖分子」一词可能是「理解的障碍,而不是帮助」。

指南说:「我们应该通过描述发生了什么,向我们的受众传达这一行为的全部后果。」

「我们应该使用能够具体描述施行者的词语,例如『炸弹袭击者』、『施袭者』、『枪手』、『绑架者』、『叛乱分子』和『武装分子』。

「我们不应将别人的用语采纳为我们自己的用语; 我们的责任是保持客观,报道的方式应能够让我们的受众根据谁对谁做了什么而做出自己的评估。」


来源:BBC NEWS 中文网
链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7026076
编辑:郑程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