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灾难报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057#
发表于 2022-5-18 15:33: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邓秋雨

1056#
发表于 2022-5-6 23:04: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张铭麟

1055#
发表于 2022-3-30 21:25: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1054#
发表于 2022-3-27 19:45: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民快评:灾难报道要守住道德底线、遵循新闻伦理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2日晚直播梧州空难核心救援现场中出现暖心一幕,总台记者直播时捂住乘务人员证件,示意镜头避开。记者这一举动让许多网友感动。

  连日来,梧州空难引发舆论持续关切。搜救情况进展到了哪一步、有无发现幸存人员、何时查明事故原因等等都为人热切关注。

  132人生死未卜,不仅亲人煎心,公众也颇为牵挂。在守住道德底线、遵循新闻伦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呈现有价值的信息,确有必要。但是不能以报道为名过度挖掘机上人员的隐私,也不能因报道之需而构成对机上人员亲朋的侵扰。

  灾难报道有个公认的原则要求:最小伤害。也就是说,报道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到这篇报道是否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是否让他们的亲属感到不安,以及在采访过程尽可能地不冒犯遇难者亲属,不让他们感到为难。

  一边是追踪事故的核心信息,特别是聚焦人的命运,这是媒体的一项基本责任;另一边却因过度挖掘而可能伤害到当事人,这就背离了报道初衷。当然,如何守住边界,并不容易。面对可能出现的质疑,媒体索性袖手旁观,虚置了自身定位,也不可取。

  曾有学者认为,在重大灾难时刻,媒体和新闻人不能刻意追求轰动效应、注意力效应。事实证明,不挖掘隐私、不侵扰受害者亲属并不等于不能呈现好的报道,也不等于无所作为。

  在灾难报道中,不猎奇,不陷入低层次的八卦模式非常有必要。掌握好报道的尺度,进行有价值的反思和追问,才能赢得普遍尊重。

  这场空难的搜救工作、事故调查都还在进行,解开谜团,需要时间,也需要更专业的知识。把目光聚焦在对生命的搜救上,不对他人造成二次伤害,显然更有意义。

来源:人民网
链接: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2/0323/c1003-32382259.html

编辑:张铭麟

1053#
发表于 2022-3-27 15:44: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张铭麟

1052#
发表于 2022-3-26 21:12: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张铭麟

1051#
发表于 2022-3-26 15:20:03 | 只看该作者
新京报》连续4天采用黑色报头
 

  3月21日,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编前会注意到,自3月22日以来,《新京报》头版除了东航客机坠毁报道外没有其他内容的导读,同时连续4天采用黑色报头。




  3月22日《新京报》头版





  3月23日《新京报》头版





  3月24日《新京报》头版





  3月25日《新京报》头版



其他报纸报道
















来源:编前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BcDzHqZ0tjx_RNOi9gNA


编辑:张铭麟


1050#
发表于 2022-3-25 20:22: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二个黑匣子是否找到的报道尽显诡异

  东航321空难事故发生后,造成空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记录飞行信息的黑匣子变得异常重要。

  黑匣子的规范名称叫飞行记录器。

  此次失事飞机波音737—800装有两个飞行记录器,其中一个是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安装在客舱尾部,记录高度、速度、航向、俯仰角、滚转角、垂直速度以及机组的操作如驾驶盘杆量、油门等重要参数。

  另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安装在货仓尾部,记录四个通道声音,即机长、副驾驶、环境和备用通道的声音。

  这两个桔黄色记录器颜色醒目,便于搜寻,且能抵抗高过载冲击撞击,耐高温、耐海水浸泡等特性,不易损毁。

  3月23日下午,东航MU5735客机的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已被找到,这个黑匣子找到时已经严重破损。

  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已送到北京的译码实验室,数据下载和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但不能排除存储单元损坏的可能性。

  为了尽快找到第二个黑匣子,即飞行数据记录器,救援人员以主要撞击点为中心,扩大搜索半径范围,开展拉网式搜寻,坠机点核心区也由专家进行重点发掘。


  今天上午,即2022年3月25日上午10:15,中国民航报七名记者从广西梧州现场发出报道:第二个黑匣子已找到!

  这个报道开创了最简洁的报道方式,除了标题《第二个黑匣子已找到!》外,报道的内容只有两个字——真的!


  报道虽然简短,但内容一目了然一字千金,并且报道形式非常规范,编辑、校对、审核一一具名。

  紧接着,三分钟后,即10:18分,稍微详细的内容出来了:本报记者在搜救现场得到确认,两部黑匣子中的另一部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已找到。
此条消息迅速传播。


  但令人感到诡异的是,仅仅半个小时之后,新华社发出否定性消息——目前还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

  两条消息究竟谁真谁假?一时让所有人懵逼。


  懵逼的同时让人感到诡异,为什么?

  一是新华社报道中,新华社记者并不在事发现场,而是从此次事故国家应急指挥部了解得到的讯息。

  二是新华社报道不像中国民航报记者一一署名,报道只有记者二字,无人署名。

  这则报道究竟是哪名记者撰写?他为什么不署名?特别是这样一则带有纠正中国民航报报道的报道应更加翔实,最应该署名为什么没有署名。

  这难免让人感觉诡异的同时,甚至疑窦丛生。

  一个是七名署名记者的现场报道,一个是没有署名记者的非现场报道,你说应该相信谁?

  到了2022年3月25日下午,中国民航报发出郑重致歉,申明关于找到第二个黑匣子的消息失实。



  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谣言止于智者,信任来自透明。新华社纠错式报道过于随意。

来源:大江白鹭(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RSpsDNujCmYP9q9PiJ4Jg

编辑:张铭麟
1049#
发表于 2022-3-25 15:52: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记者捂住证件,遵循意外事件的最小伤害原则

  一名电视媒体记者在航空意外事故现场作直播时看到机组人员证件照,马上提醒摄像“这个不用给特写了”。

  记者这个动作的画面,经二次传播后获得较多点赞“尊重”“好暖”“专业”……

  记者捂住证件,避免当事人身份信息泄露,也避免家属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是遵循意外事件的最小伤害原则积极体现。

  从这次航空意外事故发生至今,看到很多参与报道的媒体和记者都遵循了意外事件的最小伤害原则,多家网络社交平台更是积极监控,过滤包括谣言在内的各种不良信息。

  记者捂住证件获得更多点赞,一是所在媒体平台传播面广;二是报道时正处于信息空窗期阶段,公众对关键场景的有关报道关注度高;三是以往类似事件体现媒体人文关怀的报道,公众并不多见。

  重大灾害、突发事故、极端案件等各类意外事件发生后,新闻报道在“时度效”上要求媒体必须要考虑公众知情权与受影响群体权益之间平衡。

  最小伤害原则是判断意外事件中那个阶段、什么内容可以公开传播的依据。借鉴传播学相关理论,可以用一个公式来判断:

  意外事件报道价值=新闻性×知情权/禁忌性

  意外事件中需要禁忌的因素越多,哪怕认为公众对某个环节或内容很感兴趣、觉得很有必要知道,媒体也要掂量是否公开传播,克制行使采访和报道的权利。

  记者捂住证件的动作,看似个人素养,实则是经过媒体职业道德学习和多次专业实战后形成的修养和同理心。

  记者所处于的媒体行业对此早有行为规范可循。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大纲包括《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这个最早在2004年就出现的准则给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定下了规矩:

  报道意外事件,应顾及受害人及家属的感受,在提问和录音、录像时应避免对其心理造成伤害。

  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报道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和性侵犯的受害者时,录音、图像应经过特殊处理,使之不可辨认;不公布其真实姓名,不描述犯罪过程。
来源:老总签发单(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JkJeTDZo7gvYOqPLsWLog

编辑:张铭麟


1048#
发表于 2022-3-25 15:10: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郑重致歉

  由于我们的工作失误,核实相关事实不严谨,今天上午错误地发出了关于找到第二个黑匣子的失实消息,特向读者郑重致歉!


中国民航报社

2022年3月25日




来源:中国民航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RmEaj-xoiWwsj-aaorbKQ

编辑:张铭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