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万家凝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84#
发表于 2016-2-2 22:16:55 | 只看该作者
1:2016.1.19      
                                                                             春节前夕归途见闻
                                       
                                                                                                            ——路途人情别样美

      五个月前,自认为羽翼已丰的我,怀揣着对大学的种种美好希望,步入大学的校园。


      五个月后,家乡青青毛尖缀墨山丶点点野菊睡山坡的美却在此时刻呼唤着我:归家,归家。


      “我会不会误时?在几楼进车站?回家途中会遇到什么麻烦?”带着种种疑问,与最后一位室友告别后,我独自抵达绵阳车站。天公作美,久久不见的深冬暖阳气息包裹了我的右手,行李箱的影子由长被拉短,手心里拉的不是冰冷的拉杆,而是回家前隐隐约约跳动的喜悦情。


       年终,行人匆匆赶至车站,一列列火车载着一车厢的思念,身后的人与我共同前进,朝进站入口赶去。我自持力气大,行李箱一开始便装了不少东西。迎接我的是一大排阶梯,我低头看看行李箱,晃晃背后的大背包,再望望台阶,周围人似乎没有我的这种迟疑,大多皱着眉头往前方赶,遇到台阶,直接掂起就往车站内跑。我对比了自己与周围人的行李箱,开始后悔带了一个大的累赘。


       当我四处张望时,不远处有个人开始向我走来。我的眼角处瞥到一个身影,加大警惕扭头盯着逐渐上前的人。他身着一件橘红色的外套,上面写着“志愿者”三字,眼睛里带着笑意。无奈我是标准的近视眼,看不太清他的表情,只能判断是位和我差不多大的男生。


       “我来帮你提上去吧,我是志愿者。”


       我没有反应过来,呆愣了一瞬间,随后点点头。他自然没有我之前的顾虑,直接掂起行李便是三步两步向前走,很快将我的东西都提到了阶梯最上面。他在扭头向前走的时候,背后贴着的“环资学院”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开始猜测他应该就是我们学校做志愿者的学生,对他的信任度逐渐增长。思绪回到现实,我整理后身后的背包,跟着向前走去,而前方便是那位同学,将行李放置好站在那里等着我。


       “谢谢”,我带着笑拿回自己的行李箱,而他开始继续往台阶下走,向我摆摆手:“应该的”,话语间回到了另外两个和他身着同样衣服的同学那里,三个人继续慢慢等候着下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没有直接进入火车站,迟疑了片刻,拉着行李箱,靠近阶梯处。又因为怕他们看到我,藏在一小排围栏后,继续观察着他们。当注意到那个男生继续帮助下一个人时,因为箱子较重,他直接用手扛了上去,我很快掏出手机,将这个画面拍下。我希望借助这几张照片,将今天的感动记录下来,志愿者传递的爱与关心,大概让我在今日亲身体会到。


      周围的人们在我眼里仿佛放慢了脚步,牵着自家孩子的父亲,身上背着沉重的行李,被嬉笑蹦跳的孩子拉的身子摆动,我看到他时刻捏着行李的一角避免东西掉下,他的表情始终却是欣慰与喜悦的,任凭孩子拉着他向前走。


       结伴而行的大学生,照顾对方而强行拉下对方难以再负担的背包,背在自己的身上,再匆匆赶向自动取票口,去取出打开回家之车的钥匙。或是打开提前买好的食品袋,彼此分享着食物,笑意中却又催促对方抓紧时间。回家路途漫漫,彼此照应是个心安。


       独行的归人不能更好看管自己的钱财,便将自己的背包取下,重新背在自己身前。抬头看着车站前不断滑动变化的车次情形,再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火车票,认真核对着车次信息。当看到想要获取的信息时,又仿佛不置信般,目光在屏幕与票间来回流转几次,最终确定,将火车票紧紧攥在手里,不时张望着周围围上来的越来越多的人,紧皱着的眉头却逐渐舒展开来。


      是的,要回家了,我们终于要回家了。

83#
发表于 2016-1-16 11:31:48 | 只看该作者
2016.1.16   星期六    弃冬留情雪无痕


      只见七重八重棠棣花开,不见一粒棠棣花果实,不胜唏嘘。



      焦躁孕育浮夸,心静集聚凝力。



      有句话耳熟能详:到关键时刻可看出谁是你的朋友,谁将与你患难与共,谁是你的独木桥上的生死伴侣。



      推演而来,不仅是关键时刻,到了危难渡过后,彼此能否还有先前的默契与生死与共的誓言。好比学习丶生活等竞争过程,渡过了危难期,接踵而至的是洋溢着幸福感的轻松,饱满着的愉悦感若水流源源不断从心间漫出,杂乱的书桌上堆放着随意摆置的专业书,书皮上的字墨若开学初始印刻上的那般清晰,只是现在显得有些刺眼。



      它这样蜷缩着身子,没有了先前吊着眉梢侧眼看我的姿态,有时与我捉迷藏,躲在某堆书里不想让我发现。现在的它,仿佛被主人在一夜间抛弃了。它的眼神流露出恐惧与迷茫的神色,不解为何在最后将它作为弃质。



      鼓噪的音乐张开血盆大口吞噬昔日坚若磐石的心灵,袭来的懒惰心理让人一步步走向滑坡。在这样矛盾的心理下,室友在一家水果店前停住,给我看了这样一段短视频。引人注意的是,视频上方是这样备注的:你不去做的时候,生活其实一步步在走向下坡路。一个段子,你以为内容很清新,结局却很让人意外与恐惧。



      我注意到这个视频截图是3D动画小短片的形式,风格清新,不大相信上方的文字介绍,于是催促室友打开视频,而室友意味深长地说:“看完后你就明白了。”她轻轻抬起手指,点开视频,屏幕的上的画面开始变化。



      台灯静静地搁置在桌角,光芒微弱,令人昏昏欲睡。桌上摊着的一大厚本计算题,让我无处可逃。我捏着的笔不能再随我的心挥舞,记录我的大脑先前飞速运转的过程与答案,有的只是逐渐停止写字的右手,大脑开始不听使唤,眼前的题目开始在我的眼前跳跃,舞动,四处飞舞,速度越来越快以至于开始变得模糊,化作头脑中的繁星点点闪烁且渐渐消失了。墙壁上的钟敲响了凌晨12点的大门,我的理智在向我的大脑抗议:面前的题没有做完,明天怎么和老师交代——没有用了,没有用了。我的意识沉入大海,头若灌了铅般倒在作业题前,理智的双手没能将我打捞回来。



     冥冥之中,我面前的作业好像被轻轻地翻动,纸页摩擦的声音在我的耳边窸窣作响,笔尖与书页的摩擦声与地下昆虫磨牙的声音十分相似地,让我在半睡不醒中有种奇异感。



      是谁在我的旁边?



      钟上的指针绷直着面孔,他的胡须被盘面的数字交替抓着。6点了,钟的胡须变成一道垂直的针,刺痛了我的神经,将我在大海浮沉的身体打捞回来。



     6点了?



      我猛然起身,即将面临我的是摊在桌前的几大页未能完成的数学作业。我惶恐了,抓起笔急匆匆翻阅着昨晚摊在面前的题。奇异的事情却出现了:这些题都被做完了!



      我揉揉自己的眼睛,双手不停歇,再翻了一遍题,前前后后几页都被完成了。我甚至怀疑自己还在做梦,翻了一遍又一遍,眼前呈现的却还是满满的被完成的题,逐渐漫上的喜悦淹没了我的心。



      突然,我听到桌角有窸窣的声响。抬起头,看到平时被自己随意放在桌角的女孩外形的小木头人,此刻却像复活了一般,怯懦地躲在几本书后,探出脑袋看着我,她的面孔满是胆怯。看到我这样直直盯着她,她惶恐地缩回身子,藏在书后。等了一会,感觉到我没有反应,她又探出了脑袋,我却指指作业,没有说话,却向她微笑起来。她仿佛得到了回应,逐渐挪出步子,围着我的作业走了一圈,点了点头,仰起脑袋向我羞涩地笑,她的短发显得她十分俏皮,我的内心仿佛被一缕缕暖流包围。



      窗外的校车行驶到我家楼下,校车的鸣笛声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我瞥了一眼闹钟,马上就要迟到了!万幸的是,她在我沉睡的时候已经帮我完成了作业。我飞快地将书统统装进书包,背起书包就向楼下奔去。临走前,我像被提醒了一般,停住了脚步,回头与那个木头小女孩挥挥手,她带着胆怯的目光看着我,逐渐绽放出灿烂的微笑。



     我想,我是遇上了一个真正的朋友。



      每日铺天盖地的作业压得我喘息不过来,她在桌子上,径直走向我的作业本,小小的身躯挡着我。她虽不会说话,却是催促着我不要熬夜,让我提前睡觉,她会帮我写完。她的目光不似原来那样胆怯,显得坚定。



     她曾经陪伴我多少个日日夜夜,看见我伏笔桌前,看到我挑灯夜战,看到我因为完不成作业而被父母责骂,看到我抖动的右手再也没有精力去算一道又一道题,随着大脑意识的逐渐模糊而停止动作。她曾经不能像个活物与我交流,替我分担痛苦,如今的她,想要尽她所能帮助我,让我每天能睡个安稳觉。



      她推开我捏着笔的手,开始挡住我的视线,慢慢做起题来。我的嘴角浮现出欣喜,不知内心的感动如何形容。我听从了她,走向自己的床,钻进了温暖的世界。今晚,没有了这些年晚上被迫不能睡觉的痛苦。



     入睡前,我轻轻从被子中探出头,看到她将整个身体趴在作业本上,台灯微弱的光芒让她不得不再靠近作业本,没比她身体大多少的笔被她努力的抱着,挥舞着的笔的身影被远处的我深深印刻在脑海中。我闭上了眼睛,心中默念:谢谢你。



      从今以后,我再也没有熬过夜,也再也没有在桌前困得睡着过。不知道怎么了,我觉得木头人小女孩,仿佛有了些我察觉不到的变化。



      她,在帮我写作业的日日夜夜里,逐渐变大,我却没有注意到。



      直到那天——



      躺在床上的我,想起将要迟到的现实,一个鲤鱼打挺起来,背起书包想要出家门。木头人女孩拦住了我,将我身上的书包慢慢脱下来,背在了她的身上。她不会说话,用眼神告诉我,她可以帮我上学,眼睛里满是第一次看见她苏醒时,那般的温顺与柔和。我迟疑了,她却递给我一个游戏机,我欢腾起来,跳向自己的小床,半躺在床上打开游戏机,心中有前所未有的解放感。



      木头女孩打开了房间门,背着我的书包,将要离开。这时的她,在前脚踏出门前,却回头意味深长看了我一眼,面部冷若冰霜。她看到我在玩游戏时激动的模样,本是杏仁般的大眼睛此刻弯曲成了诡异的月牙状,眼眸的神色让人捉摸不定,嘴角扯出一丝奇怪的笑容。她定在门前不动,就这样盯着我。



      我扭头,察觉她没有走,反倒以这样恐怖的面部神情盯着我,气氛一瞬间沉入冰点。我忽然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了非常奇特的变化,我的身体,在变得僵硬,我的正在点击游戏机屏幕的手指不再灵活,更令我恐怖的是,我的身体在急剧缩水。我拼命地扔掉游戏机,惶恐地想要爬起。我还没有爬到床边,意识开始逐渐模糊。我看见世界仿佛在逐渐以不可描述的速度膨胀变大,我缩小成了一个小小的弃质。意识消失之前,我挣扎着扭头,抬着求救的目光看着那个木头人女孩,惊觉——



      她早已和自己身形一般大小,我却从未发现。



      我的意识消失了,和之前的她一样,僵硬与笔直的躺在床上,失去了生命。




      画面戛然而止,我惊醒,原来,我早已将视频中的女孩看做自己,扮演着她的角色与剧情一起走着。这个视频给了我极大的恐惧感,女孩临死前的无助,我仿佛亲身体验了一次。看到周围喧闹的环境,擦肩而过的人们带着笑颜的面庞,我的恐惧感却迟迟不能消失。




      “你不去做的时候,生活其实一步步在走向下坡路。”目光再次回到了视频简介,自己忽然惆怅不已,大脑仿佛将要窒息。





82#
发表于 2016-1-10 00:31: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家凝 于 2016-1-10 00:33 编辑

2016.1.9    星期六   曙光 星光 灯光

      手表上的分针缓慢转指向最上处,未能感觉到如老式古钟在整点敲响时的震动,分针指向地方的一瞬间,却给自己心里带来一瞬震动。


  
      7点了。


      前方,图书馆玻璃门紧闭,馆内灯光不愿与外处黑暗共享光明,被黑暗吸食过的光芒的尾巴悬挂在门外的树前,垂下的逃逸者拼命想要回到馆内,恍惚中被树下一小队人群吸引,人群内隐约闪烁着的方形光芒,让前者困惑。失去了方向,它们无奈飘浮在半空中,给馆前人们的眼睛绘制上光芒的图徽。



      后方,石阶逐渐消失在黑色深渊里,身后的人们渐渐变多,身影晃动,渴求馆内的光芒被自己分享。



      如今的7点与曾经的7点相比,情景差别是极大的。7点半的图书馆开门时间,决定了曾经的清晨,哪怕到8点,门口只是偶尔有人愿早起提前来;今日,仿佛如一场小春运,伴随着火车到站的时刻,乘客们蜂拥而至,人挤人,人踩人,人急人。



      7点30,封锁馆门的锁将被打开,人群开始了骚动,且这种气氛是极快传染的,最后方的越来越长的队伍,像已经感受到前方的情况,气氛也渐渐紧张了。他们将手中的手机紧紧攥在手中,像是在防备一会将要发生的事情里,手机将会消失。



      “一会我在二楼的一个小教室,记得来找我。”站在我右边的杨丹丹突然给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讶异:我们俩不就站在一起吗,为什么不是一起上去?



      “你一会有事先去别的地方吗?”在问这句话的同时,我的内心为她的回答准备了几个答案,大概最可能的便是她提前去吃饭。
杨丹丹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一会你就懂了。”



      我扭头盯着她,右手伸向右边挎着她的胳膊:“这样总行了吧。”她仍然用“高深莫测”的表情看着我,没有做声。


      开门了——


      人群迅速扩大了骚动的气氛,一开始倒是有些受拘束的样子此刻被改变,人群里不知是谁发出一声怪叫,让后方人群更加急迫想要向前涌去。前方的人群用奔跑的方式“疯狂”向前跑,无奈空间太小,在相互推攘中向前。我在巨大的拥挤力中,被挤得大脑空白,被我挎着的杨丹丹早不知道被前方的人挤到哪里去了,只记得一瞬间有巨大的拉力将我们两人的胳膊分开,甚至将她直接猛推向前方,将她的身影掩藏在更多的身影中,而我却被迫做着左右运动,迟迟不能向前。那样短暂的时间,我竟想象自己是一个被两人踢着的毽子,彼此戏耍踢毽,游戏物却只能在两者间做来回运动,不能向第三方向逃去——此刻的我,有种强烈地“毽子”感。



      为何前方人有时会突然停下来不走,我被挤得茫然,大脑转不过来弯,突然想起进门需刷卡,猴急地把一卡通从钱包中取出,后方的人却将我不断推向前,我的双腿被紧紧压在入口处的两扇自动门那,身后又是蜂拥而至的同学们,自己急迫地将一卡通放置在感应处,无奈反应不来,而身后人群蜂拥向前的推力,让我的腿被压迫的同感越来越强烈。第三次刷卡后,终于将我放出在感应门的“终点处”,我被强烈压迫的痛感才渐渐消失,于是,我瞬间明白杨丹丹那副“高深莫测”的神情是什么意思了。



      昔日清晨人少不足为道,近日晨时爆满你争我夺,虽说最后这些日子肯好好复习是好事,但更愿每个学生在平日也是这般模样,早起抓住时间学习,而非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后开玩笑地说,我也不想再体验一次将被挤压成馅饼的滋味。
81#
发表于 2016-1-5 23:36:45 | 只看该作者
2016.1.5   星期二    风钻衣袖,刺骨谁怨
     
     “我先走了,要去录音。”



      我转过头,盯着脸上带着疲惫神色的赵梦玲,许久,我回应:“好”。却是目送着她下楼,匆匆赶往停靠小面包的路口的身影,自己哑口,心里有些堵着的感觉。



      既然体育课没有上了,计算机课已经结束,录音时间与它们不再相撞,为何不去勇敢尝试去录音?



      来到龙新之声媒体半年,因为撞课,自己没能尝试过一次录音。每次看到群中由赵丹学姐发来的期期音频,我每次只能默默下载下来,戴着耳机躲到安静的地方听。我始终扮演的是听众,这次,我想换个角色。



     停住往寝室楼方向迈去的脚步,将手中的杯子与书籍拜托给室友带回寝室,我毅然转方向走向小面包停靠处,去做我未能尝试过的事情。



      在新区等到了赵梦玲与刘玥莹,两人带我走向图书馆的剪辑室。我尾随两人,前方的她们加快速度往前走,我却在身后却不愿走得太快,前方的事物仿佛让自己既期待,又畏惧。我能否胜任这一录音的角色,能否让赵丹学姐能满意,这些答案,将在不久后将得到回答。



      踏入剪辑室,赵丹学姐正坐在一台电脑前,电脑屏幕上呈现着声音的波纹形状,而学姐正移动鼠标将画面不断转换,并放出某些时段的声音,这大抵就是音频剪辑的一个过程。见到我们两人,赵丹学姐给我们两人安排录“龙门阵”。我拿着学姐递上的稿子,看着两页A4纸,手中却是有些抖动的:我想了几个月的事情今天终于可以实现。



      赵梦玲带着我走向一个大桌子,桌子上安装着大概是控制音响的设备,而大桌子的正前方是透明的玻璃,玻璃内散射着的温暖的光芒被剖析,空气中弥漫着温暖的味道。我站起来,用手机摄像头捕捉玻璃后的世界,那个透露橙色温暖气息的地方,摆放的灯光设备与摄像器具将我吸引。


      我坐下,将稿子捧在手中,细细读着,手中是沉甸甸的重量。赵梦玲坐下后便开始了练习。由于没有经验,我注意着她读稿的语速与语气,脑海中回想起杨婷学姐曾与赵丹学姐的一段对话:“建议龙门阵尝试脱稿录音,这样更自然”。思绪回到现实,与梦玲分配好角色,开始了练习。



      我专心致志读着自己的稿子,却被梦玲有时的声音吸引过去,她将稿子的许多原话改得更为活泼与口语化,一些语气词较合适地添加在语句中,显得更像是扮演一位生活中的聊天者。相比之下,我很难讲“录音”与“轻松的语气”联系在一起,保持着较慢的语速,害怕有的字不能清楚地读出来。
梦玲突然停下,转过头看着我:“你的嗓子很“紧”,和我一样。”我放下手中稿子,不知她在说明什么。“我的意思是说,听起来有些不正常。”我大抵是了解了她的意思,应该是我的声音读出有些造作,而这“龙门阵”的特点是轻松与随意性,好比两人自由聊天。自己尝试着纠正嗓音,却很难转变成理想的效果。“算了,先去试试吧。”赵梦玲给赵丹学姐打了个招呼,随即像我示意,催促我进入录音室进行尝试。



      穿越了那个被光线包围的温暖场地,我以为我们是在这里录音,她却没有停住脚步,向右边转了个弯,一扇标识着“录音室”的门赫然映入眼帘。我与她踏入门,迎面而来的却是一股冷空气,让自己抖了一抖,心中加快了跳动的速度。



      转头看梦玲,她却是一脸淡然。我开玩笑道:“这是早已有了经验么?”她瞅了瞅我,“快坐下!”我被她拉着坐在一个摆放着两个大话筒的桌子前。梦玲在询问学姐话筒能否出音,我却漫无目的地扯着桌子上的绸布。在我尚未反应过来时,录音已经开始了。第一次的录音的表现我是记得不太清楚的,只记得满手是汗出来后,赵丹学姐却给我展现我们两人声波的差异图,告诉我录音声音太小且速度慢。“龙门阵,就像两人轻松地聊天一样,不用速度这么慢,加快语速,可以多增加一些自己的话,按照稿子念很假。”我与梦玲对视,再次走到一开始坐着的桌子前。



      “如果我与你真的是用平时聊天的语气,我怕会吓坏学姐。”梦玲听到我的话,笑道,“那你来一句啊。”我盯着她,展现出一副被挑衅后的不屑状,随即用信阳话将稿子的几段用自己的话“翻译”过来,她顿时笑得将凳子也随身体移动到后方去了,“那我用四川话”。我们两人就这样小打小闹的上演了“当方言与方言碰撞”大剧,却也在“玩闹”中逐渐明白了如何将一个录音转变为聊天的形式。



      这一次,我们再次走到录音室。我的声音没有第一次那样紧绷了,反倒是轻松愉快地。中间倒是有几处错误,尤其是有一段我想要临时修改的,没有成功转变为自己的语音,导致自己重复了4丶5遍,幸好到后来没有慌忙,与梦玲如平日对话般“聊”完了这个话题,而我与梦玲初次合作就这样完成了。



      回到最初的位置,赵丹学姐告诉我们效果好多了,而我至今为那个读了几遍的地方耿耿于怀。与学姐告别,我与梦玲走向食堂,脚步却是轻盈的。这是我的初次尝试,也多了一次我与梦玲共同合作的回忆。
80#
发表于 2016-1-5 21:4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家凝 于 2016-1-5 21:49 编辑

2016.1.5     星期二   何处溢出梅子香
        在期末即将来临的日子里,全身的战斗细胞仿佛被召唤醒:是的,我们这周开始陆陆续续将会进行各种考试,检验我们大一上半学期成果的日子将要来临。


        桌子上堆满了舍友的书籍与各种杂物,零食袋子与教科书此时沦为同级事物,亦或是杯子紧紧贴着书籍封面,书的主人却是没能静下心来听到书的不满与抱怨,将书们的抗议声压在水果与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物身下。


        此刻,我听到了一本书的残喘声,它的脸庞依旧雕刻了多日前被我不小心划伤的墨色伤痕,它没有开口说什么话,却让我不由自主再次打开它的心窗,而我明白了它始终召唤我丶吸引我的注意力再次翻开它的原因——昔日与自己相伴的新闻史等书,如今再翻阅,仿佛让我似懂非懂,的确学过了,可合上书不能大脑不能立刻清晰地回想起曾经的所学所得。



        我有些恍惚,随即在一班群中发布一个公告,告诉同学们:考试仅剩一个星期,希望同学们晚上能够忍住看视频丶玩游戏的欲望。无论多么想放松,这一个星期决不能放松。



        公告发布后,我默默将聊天框关闭,没多久桌面的右下角却又闪烁起来。我再次点开聊天框,是同学们支持我发布的公告的回复,一句句排列整齐的回答,让我很高兴,我们的同学是听从建议的,也就是说同学们的斗志即将会被点燃的吧。



        正当我握着鼠标暗暗庆幸时,对铺的杨丹丹突然寝室群将我的公告再次发了一遍,并艾特了整个寝室。没过多久,我的寝室群赫然出现一条新公告:从今天晚开始到期末考试结束,每天晚上7点之后不许任何人发出噪音,不许看视频,不许外放,违反者罚款5块当室费。



        看完这条公告,我抬起头看着坐在床上的她,见到她开始拿着教科书翻阅起来,并“警告”室友:“你们都要遵守,不许说话,学习!学习!”有一位是有没有看寝室群的公告,继续看视频与另一位室友大声交流,杨丹丹在床上做虎跃状,右手食指一指,“怒视”斜下铺:“你,你,安静!学习去!”我看到杨丹丹在床上要跳起来的样子,再琢磨着她“愤怒”的威胁,忍俊不禁,随即在寝室群响应:“支持。”



        这一番小闹腾后,寝室逐渐安静下来了。丹丹举起手表,给我们倒计时,“还有5分钟,有什么话赶紧说,一会再说话罚钱。”我们寝室立刻又开始了议论,但室友们此刻的声音像故意被拔高似得,生怕自己真的失去了说话的机会,一个个加快速度,去“享受”7点前最后一点美好时光。



        “7点到了!”杨丹丹提醒我们,随即将床帘拉开一些,让光线更好的照射进她的床上小桌,她已经开始安静下来静静看书了。室友们默不作声,拉出自己摆放在大桌子下的凳子,安静地坐在桌前,一起复习与做题,不再像开学以来晚上有时吵闹娱乐的景象。这样的环境,正如贺莉开得玩笑那样:“我们要早这样,就成为学霸寝室了!”的确,在这样的环境下,若能长期坚持,一整个寝室的人们怎能不进步呢。



        这大概是开学以来,寝室最安静的一个夜晚。我希望不仅仅是坚持今晚,也不仅仅是坚持到期末考试,如果我们有幸以后还在一个寝室,我们要一直坚持下去,让每位室友都成为有学霸精神的人,去创造我们的“学霸”寝室!


79#
发表于 2016-1-2 10:5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家凝 于 2016-1-2 11:46 编辑

默默走过大一上半学期

——我与新闻系的邂逅

文/万家凝



       脚下踩着的是一架独木桥,自身性命难保,未能站稳,却伸着脖子望着另一条大道。独木桥在晃动,远方的大桥被厚重的雾气笼罩,进退维谷的人该如何选择?现在,我将讲述这四个月来,我是怎样在这座高山攀爬,跌入山坳中又是如何爬起的。



      初次见到这个专业的名称“广播电视学”,第一反应是偏向艺术化的专业,记得假期加入新生群,群内有人告诉我,12级的唐微是我的直系学长。他的群备注却是以“新闻”为前缀的,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到底学的是什么专业?我倒是没有问谁,静静看着陆陆续续进入15级新闻新生群中的同学们和我一样的疑问,他们的问题大部分在群中得到回答,我将这些聊天记录翻阅,了解到我们是所谓的“新闻系”。这立刻让我想起了新闻联播与人民日报,心情顿时有了变化。诚实地说,我很在乎自己学的什么专业,至少“新闻”让我觉得可以接受。我想起了小学时取得的“小记者证”,记得我曾经是有那么的一个记者梦,只是有些遥远,以至于我仿佛已经遗忘了它,只剩下翻箱倒柜时,发现的那个静静躺在箱子中的证书。



      第一次与刘老师的交流倒是挺有意思的。初次进入15级新生群,刘老师大概是看了我的资料,发现我是河南人,便在群中告诉我是他的老乡,这让我十分惊讶,那几页聊天记录至今如歌曲刻在磁盘般存在我的脑海里。群中有学长反抗:“刘老不能偏袒老乡。”看到这句话后,我忍俊不禁,我放下手机,给自己母亲分享自己的发现。



      我是不怕老师的,自己从出生起,便和老师们生活在一起。虽说老师的资历各不相同,他们面对学生表现的喜怒哀乐却是不尽相似的。因为这些原因,我十分喜欢与老师交流,刘老师也不例外。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性格,并非都喜欢被学生打扰。经过多次交流,我渐渐发现他是一个与初中高中老师管理模式相似的大学老师,这与我之前听到的“大学老师都不管你们”的话相悖。我自己笑了笑,没什么别的想法。已经习惯了高强度的管理模式,或许我不会对专业的严格管理方式产生心理抵抗。



      9月7日,我已经来到了西南科技大学,比其他同学早到了几天。得知刘老师已经在校,我的母亲便陪我一起进入校园,而我去找刘老师背诵“千字文”。那时候我的内心是惶恐不安的,我认为暑假应该把这6篇都要背诵完,假期却没有抓紧时间,注意力没有高度集中,只背了一篇半,我的母亲也批评我“效率低”,对我不满。在给刘老师完成第一篇背诵后,刘老师却表扬了我,这让我不可思议。他说我是背书最早的学生,我看着仅仅的一篇背诵的文章感到“羞耻”,何况讲记只看了五分之三。刘老师的第一次表扬,是我坚持这个专业第一个坚持的理由;暑假写了46篇文章,同样被表扬,这让我再度有了愧疚感。进入新闻系新生群后,离现在已有70多天了,我却没有做到真正的一天一篇——大抵是与我高中时身旁那么多上清华北大丶985的同学们相比,他们怕是做这些事情效率丶质量丶数量上会惊人。这就可以解释,我为什么在这个专业不敢放慢脚步:强烈的愧疚感与羞耻感,自卑感与不甘落后感。



      可是问题来了,后来我被选为了临时联络员,再后来成为了班长。我不能说职务丶生活丶学习哪一方面的繁杂事务多,只是加起来,让我难以胸有成竹地很好完成。刘老师让我检查同学们的背诵情况,更新媒体案例库,更新同学们的日志等等,张老师通知我们开会丶讲座丶做事情,我自己要复习丶预习丶整理生活上的事务,这些事情加起来,让我逐渐承受不住。我非常不喜欢做事情做得很糟糕,以至于拿出来让人不忍直视。写的新闻日志也是,背书也是,做生活中的事也是。那段日子,我因为每有一些时间可以看书时,QQ上便会有同学找我背书,有些甚至没有打招呼不请而来,有些甚至不分时间,晚上11点的也有;而背诵得情况又是“千奇百怪”的,有的背了一会觉得不熟要明天背就走了,有的觉得背的不够好,背了一遍又一遍,我只得听了一遍又一遍。我看着桌子上的专业书,心中不知是什么感觉。等到有时间了,又需要更新龙新网的同学们写的日志链接丶更新案例库,这些完成后,才能开始写新闻日志,等到一切完成了,已经夜里3点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极大的痛苦之中。长期的3个多小时的睡眠,让我开始焦躁不安。我无法处理好班长事务丶帮助刘老师处理事务丶自己的学业丶自己专业中的媒体这四个方面的事情。我几度怀疑我的能力太小,或者是效率太低。我不想把老师说的任何一件事情漏掉,我想要全部做完,并且要拿出来能见人。于是我自己把自己陷入了怪圈,听他人说大学后遇到事情不能抱怨,于是我忍着,忍了很久,以至于开始独自一人时焦躁不安,逐渐没有了先前做事的平静。于是我打电话告诉母亲,大概有6丶7通电话是哭诉我的痛苦,我母亲告诉我学会放弃一些事情,不想做的事情让班委做。我始终不愿意有的事情分给班委,与其让班委因为增加任务可能会不情愿地被迫做,不如自己做,以至于我后来分配他们任务,自己是惴惴不安的,这让我母亲十分恼火。



       后来我终于敢告诉刘老师我的一些苦衷,他将背诵的任务与更新案例库的任务分配给了他人,在我担子轻了后,准备选择自己想进入的社团丶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时,班长的事务开始繁多起来。我想写自己专业媒体的“周刊”“时报”,因为事情的矛盾,只得选择稍微任务轻松些的“广播”;我甚至退了唯一的校园电视台播音组,“沦为”了“光杆司令”,没有加入任何组织。多少个晚上,我悲愤地骂着自己,为何效率这么低,为什么不能把事情把握手中,为什么不能疯狂学习,不学习你就落后了啊!!为何又将自己的睡眠丶吃饭时间缩到几乎没有,以至于现在身体出了一些问题——在这样的尖锐矛盾与自责中,我开始产生“我要转专业的念头”。



      “我要转专业,我要做一个普通的学生,我不要职务,不要被迫做事情,不要被他人打扰,我不需要别人需要我,我只想看自己专业的书,看很多课外书,去参加一个自己喜欢的社团,让自己的生活不被突然而来的事情打乱;我不喜欢热闹,我想自己一个人安静地做事情。”在这样的想法下,我开始产生了极其强烈的转专业念头。在此之后,我想更加努力的学习,即使是走,也要别人看到,我不是因为害怕专业任务繁多而走,我是因为兴趣爱好而走,我是有能力的,我不想被人看不起。




      的确不是因为我的专业的问题,倘若让我没有其他事务,让我每天写3000丶4000字的稿子,我是十分乐意的。我对专业没有讨厌,也不觉得任务哪里多,每天都做,顺水渠成,滴水石穿;但比起法学,前者在我心中地位更高一些。我尝试爱新闻系,可缠绕我的职务事务让我难以抽身。我开始畏惧手机,畏惧电脑,畏惧网络,周日我逃出寝室,立刻将手机关机,求没有任何人打扰我,让我做什么事情,让我安静地过一天。



       2015年12月31日,15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我在东八舞池难得的与六位室友一起,看着舞池里舞动的人们,牵着手兴奋地旋转,走动,跑着,灯光炫目,色彩艳丽,发散的光辉笼罩了台下的人们,将人们眼中熠熠生辉的眸子照亮,眸中闪烁的光芒跳动,化作天上星辰与舞池中隐约的人影相映衬。人渐渐多了起来,逐渐填满了台下石阶,满眼的人,满耳的音乐,我没有什么反应,坐在台下看着舞池的人群。电话。响了起来,是刘老师的电话,我没有听到;第二次,电话又响了起来,我匆匆跑到安静的地方,听到刘老师让我去教研室和他们一起吃饭。我有些诧异,却很惊喜。因为舍不得室友,被赵梦玲第四次丶第五次催促的电话中,我赶到了教研室。汤圆丶凉菜丶饮料丶白酒,这一切,让我站不稳,我仿佛回到了家中跨年的场景,或是高中生时期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的日子。刘老师喝酒,我喝饮料,老师有些喝醉了,却告诉要学会自己成长,他不会帮我,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自己做。我想起了母亲要求我要独立,学会自己做事情,不依靠他人。我回过头看着周围举着杯子的学长学姐或是同级同学们,难抑的感情将要爆发,却在刘老师的儿子来后,注意力被吸引走,陪着他的儿子看奥特曼。就这样,我们师生在教研室度过了大半个晚上,而这晚,让我的想法又有些改变。



      我这样开玩笑说,用我的理性说真话,我会转专业;用感性说话,不会。原因只有一个,我不想让老师失望,我舍不得现在的人们。倘若下学期的我,能够很好地支配好自己的时间,在这些角色中高效率运行,我会坚持下去。我相信我的家人不会反对我的想法,无论我选择什么,他们会接受。只要我肯下定决心认真做自己所做的事情。我不知道我未来往哪走,但是我不管我走到哪里,我会尽其所能将它做到最好。大一的上半学期就这样飞逝而过,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浪费过多少时间,我希望下学期的我,能够在人际关系上处理得更好,学会享受集体活动,这是我新年一个小愿望。
78#
发表于 2016-1-1 11:1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家凝 于 2016-1-1 11:26 编辑

2016.1.1    星期一   辞旧迎新新气象
(新年第一天发送给老师的一则QQ信息)
寄给刘老师:
    刚刚看到了您重新写的媒体启事,我才明白,启事也可以写得这样生动形象,而非生硬刻板。昨天在教研室很开心,也觉得很特别。虽然和往年一样, 是老师同学一起在过的,却是气氛很轻松的丶在教研室一起吃东西丶聊天谈心度过的。赵梦玲告诉我您希望我尽快赶到,您也打过我几次电话,让我有种在家里我妈打电话让我赶紧回家吃饭的感觉。当时我在科技之光舞台,后来走的有些慢,有点晚才赶到。您昨天晚上告诉我,不会帮我忙,其实我很疑惑,我觉得您一直在帮助我,也可能是在帮助每个学生,看哪个学生知道您的意思了。我说的“帮助”,并不是学生请您物质上的帮助,或是请求您帮助我们直接做什么事情。我指的是很多方面,交通规则意识,大学生更应该树立竞争与学习意识,养成读书的习惯,礼节礼仪等细节。这些是我在上大学,听到您多次强调后,我会想起我母亲在我人生旅途中不断提起与重复的话,这让我更加重视这些东西。这些,不是一直在帮我么。


    您说不会帮我忙,我挺惊讶的。我大概是羞于向别人寻求太多帮忙的,我妈教我做一个独立的人,走投无路的时候务必静心再想办法。何况我妈妈原来带着我,她几乎没有找别人求过什么事情,基本是自己独立于非常顽强地解决一个个问题,克服一个个困难。我虽然没有她的意志力那么惊人,但是她让我学会独立。比起前者,我想接受更多指导性的精神“帮助”。大概因为我是一个更重视物质精神的人。


      从学生的角度看,怎样才能没有过多的目的,能够一心的渴求丶追求自己作为学生本该做的事情,大概是没有过多的不合理欲望。没有了这些东西,目的就很单纯;目的很单纯,也变享受的是追求的过程,当然也需要非常清晰的方向和目标。我从来没有觉得大一学生谈论考研很远,和我上高一时就紧张高考的感觉是一样的。


      这个星期过的让我愧疚和揪心,活动多,事情多,晚上能做自己的事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我想着下星期接踵而至的考试,倒是没有紧张很多东西没能复习,倒是计划着更周全的计划,考虑怎么样启动高三模式,把前两个星期的失去的时间与本该做的事情,弥补与完成。


     刘老师,再次祝您元旦快乐,带领我们15级学生走向新的一年!
77#
发表于 2015-12-30 01:26:03 | 只看该作者
2015.12.29   星期二    岁月青霜不敌剑寒


      我可以不同意你说的每句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我们可以内心痛苦,放弃学习丶睡眠丶娱乐的权利,但是请不要长期剥夺我们自由的权利。我们是自由人,请给予我们应有的自由空间。



      5个月前,被赋予使命的我们,自恃可渐渐了解与掌控即将面临之挑战。当日我们激动万分,站在新的位置,怀着热情,去完成新的使命。我们自以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与耐心去承受即将来袭的大部分挑战与挫折,现实让我们,在不少的深夜里,内心痛哭流涕。



      我恐惧周末,甚至在周日关机。关机过后,想起班委群时刻需要关注的动态,内心惶恐与纠结的打斗中,后者战胜前者,现实战胜理想,手机之门再度开启,负担之石再次肩负。我曾经一度以为我能掌控老师与辅导员给我布置得所有任务,并且是认真完成,不允许有一丝敷衍。我发现我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可是我已经连续3个多月睡觉3个多小时了。我的身体向我抗议,被我无视,不愿回到高三喝咖啡度日的日子,自持年轻体力强盛,自以为是地坚持着,直到身体系统有些紊乱,沉静的心开始烦躁,耐着的性子开始磨破,坚定的信念被现实残酷地鞭笞——我想请给我们一个安静而又自由的一天,哪怕仅仅是周末的一天。



       我们三个曾信誓旦旦,毫无怨言,于是我们强按心中想法,长期间来,不经意间向室友透露了心中苦恼,随即羞于个人忍耐程度,眼前藤蔓疯狂缠绕最后几丝光线,吞噬掉昔日的阳光,落得心中泥潭的翻滚与咆哮的姿态。


  
      我已经一个星期没能看书背书了,被剥夺了看书的权利,让人痛不欲生。我多次敲键盘,想记录心中的千万缕焦心念想,无奈几字敲出,迅速删除:给他人创造自己无能力与嘲笑自己的理由。于是我们在单独相处的时间里,低着头,制造着玩手机的假象,却实质上进行着一个又一个繁琐的任务。



      今天的问卷调查,是第三次做了,每一次花费我们三个班班长巨大的精力,第三次我和赵梦玲已经后怕了,不敢再把统计交给他人。前两次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交付给他人,最后出了些小差错,以致全盘皆输,重新再来。今晚想实验,两人长时间能够完成多少任务,结果却告诉我们,两个人努力,5个小时下来也不过完成160份左右,我们就这样陷入了“精确”与“效率”的矛盾中。



      我看着三班班长赵梦玲无神的双眼,为了准备游园活动,她昨日中午与晚上皆没有休息好。淘宝购物,原本顾客为上帝,店家为服务对象,此刻在我们身上却发生了转变。仓促的通知,平日的繁忙,让我们不得不有求于淘宝店家,而赵梦玲正是扮演了这一角色,忙到焦头烂额,一方面顶着下周考试的压力,接受问卷调查问题百出的情况,忍受着明日游园活动一整天从老区跑到老区,可能无法吃饭睡觉的现实,她无力地刷着手机,或是转变位置,敲打着电脑键盘,紧促着的眉头,隐隐诉说了她内心的无力。



      我看到二班班长疲惫地坐在对面,打开笔记本电脑,翻开一摞又一摞问卷调查,这第三次重新做的问卷调查。我走向前问他怎么像是没有睡醒般的,他没有像往日回复我,反倒将眼眸垂了垂,没有什么反应。空气一瞬间凝滞,我也没说什么,静静翻着剩下的问卷。“今天有点累。”过了许久,他才将双眼的千斤石扔掉,睁开眼睛继续开始手头工作。我看着教研室来了的同学,抓住时间正在复习新闻史,有些无力,有些惆怅,有些悲伤。



      但是,夜深人静时,我却这样询问我自己:



      你我有没有想过,三次重新的调查统计,我们究竟获得了什么?



      至少我们明白许多事情质量大于效率,一招不慎,全盘皆输;至少我们自己编辑出一个网上调查问卷,采用网上调查方式将纸质选项调查转移到前者上;至少我们三个在这样的情形下,能聚在一起,动用彼此的智慧再次分析与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至少我们分担了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的任务;至少我们还有这个信心与责任去完成这个任务;至少我们将自己逼迫到时间短暂而学习高效率的学习机会……



      生活不断鞭笞着我,我不得不向前奔跑,不要总想着我何时能够逃离鞭子的顶端,至少在逃离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奔跑的速度与技巧。
76#
发表于 2015-12-27 01:28:57 | 只看该作者
2015.12.26   星期六   过后冬至易暖阳

      在白色小包与“笨重”大黑包中艰难抉择,最终仍选择了后者,回想起碰到的同学见到我的反应,大多数是:“你这是背着炸药包么”类的调侃语言,我的心中多次做着抚额撑桌的经典动作,脚步却已迈开,向楼下走去。



      已经8点了,广场上摇曳的灯光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时辰上像是已晚,打开门走向外界,却是发现雾气沉淀在空中的模样已经擅自剥夺了钟表显示的“时间氛围”,本该是较晚的时间点,在此时此景有六丶七点般的阴冷氛围与创造出一个昏暗世界。往前走,风撕扯着手背皮肤,我停下,风停了,也躲在不知名的角落,不再肆意割着我的皮肤;我提起步子向前,那阵风阴魂不散地再次撩拨我的脖子与唯一暴露出的其它几寸皮肤。背后的大包遮挡了身后的寒风,温暖的感觉让我加快脚步,渴望逃离这个让我颤栗的环境,求得背后一小块区域的温暖扩大到我的全身。



      目标直指“酱香饼”阿姨,我想起室友多次指出我“中午不好好吃饭,却吃酱香饼”的话语,庆幸此刻的清晨“命题”让我躲避了“良心的谴责”,毅然决然登上了一小节台阶,开始晃动着身子,试图引起铺子后面的阿姨的注意力。



       阿姨侧着身子对着我,倒也开着手机,坐在凳子靠在右侧的木桌子,眼睛没有什么神采,盯着桌角不知在思考什么。我左右晃动摇摆的身子成功引起了阿姨的注意力,且只是两秒钟的事情。阿姨立刻起身,手中开始摸着架子,头却是没有低下去,直直看着我笑:“吃什么?”我重复着每次来说过的话:“酱香饼。”静静等着酱香饼按斤撑好,自己好抓着一抹小温暖,逃离此地去另一个更温暖的世界。



      今日阿姨像是心情比较好,主动搭起讪来,虽说平日阿姨也会对不同的学生说些温柔而家常的话语与问候,此时话比平日多些。



      “今天你没有课了吧,应该比较轻松了。”



      阿姨麻利地打开袋子,将酱香饼慢慢夹进袋子。



      “阿姨,我去教研室。”



      “啊?那你今天好好玩。”



      我愣了一愣,阿姨显然是没有听懂我在说什么,常人大抵是放弃对话,我却又接了句:



      “教研室就是老师的办公室。”



      阿姨突然晃了一晃,干干地笑了笑,手上放酱香饼的动作没有停止:



      “对不起啊,我不知道你是老师。几点上班啊?”



      我呆了一呆,没有反应过来。等到阿姨把酱香饼都装进袋子后,没有反应过来。阿姨特意比平时还多撑了些饼,热情地递给我。此刻,手穿梭在空气中的动作掀起一阵冷风,“锲而不舍”地继续开始折磨我的游戏。



      直到阿姨将袋子递给我,我仍处于茫然状态,错过了纠正阿姨错误判断的最佳时期,我选择了沉默,阿姨却再次为我道歉,解释没有反应过来我是老师。阿姨解释的间隙,我顿了顿,脸扭向一边,臆想着眼前飞过一只环绕着省略号大黑点的乌鸦,默然无言。



      “来给你。”阿姨比平时的动作更要麻利,饼也比平时多了些。我站在小摊正前方,眼睛余角瞥见“炸药包”的肩带下方,思考阿姨是怎么认为一位背着“巨大”背包的人会是老师。阿姨显然高估了我的年龄,起码第二次判断是如此。想到此,我的心中突然笑出来,却还是一副冷静的样子与阿姨告别。身后的“炸药包”像是失去了些温暖后背的作用,更加催使我加快去教研室这个温暖区域的步伐。



      由此,我得出结论两条:话一定要说清楚;尽快解释与纠正别人的误解。今天被冠以“老师”帽子的我,回想起此事倒是有而发笑:是什么又让阿姨再次相信我的年龄在她所判断出的老师年龄的中间位置?
75#
发表于 2015-12-26 01:15:21 | 只看该作者
2015.12.25   星期五   暖阳暖人心


      “凡人不知道缪斯会走哪些路。如果她再次造访你,请带我向她致意。”



      一位出版商就这样写下一位未来的出版商的退稿信。这本书,体裁却是较为特别的。曾有位出版业界高层拒绝评论书中某些误判的例子,唯恐它们毁了别人的一世英名。他甚至对这本书的宗旨嗤之以鼻,唯恐“污蔑”了众多出版社。这本书是结合出版商对不同的作品的退稿信与该作品后来畅销的现实进行的文字对比,且附上编者与读者对该书后来的评价来写的。这倒是让我有两个体会:“编辑永远不会有纰漏”的想法是错误的;个人作品被否定,勿灰心丧气,不少人在退稿后,还是获得了一举成名的机会。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为多数人所熟知,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女作家。在被传教士父亲带到镇江后,接受了上海早期教育的她,后来曾在中国教书。有些文学批评家认为,她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非仅仅因为她的写作技巧,而是书中透露的人道主义情怀与跨文化的交流。



      《大地》讲述了一对中国农民夫妇及其子孙们的故事,在此书中可以看见不少的有关农村生活的细节,还可以看到中国农民如何以坚忍的生命力熬过荒年。书中另一个情感倾向,却是批判城市生活的。显然,赛珍珠偏爱的是乡村生活,而对被西方文明与资本主义浸透的社会偏向较少。出版商却拒绝了这份稿子,他们认为“很遗憾,美国大众对任何有关中国的事物都没有兴趣。”就是这样的带着情感倾向于意识色彩的立场,在开始拒绝了这本经典的作品。后来这份作品却被广大群众所知,推广到人群中间,作者用小说向世界介绍中国,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变大,世界开始注意中国。不论出于什么背景,至少证明赛珍珠的作品是能够有价值且能够被群众认可的。



      在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人所知;在加拿大,则有女性小说家梅佐,她的16本以贾尔纳山庄为主题的小说,叙述了一个家族的百年轶事,可称北美版的《百年孤独》。如她的小说《贾尔纳庄园》以倒叙手法展开故事,小说一开始,女主人公再过一年左右就要年满一百周岁了,随后故事却又跳回1850年,这带有奇幻色彩的手法与风格,给这本书平添一分魅力。出版商在初次拒绝出版这本书的退稿信中说:“书中人物被刻画得像个木头人,这部手稿真是个败笔,倘若把它出版,对于读者将是一场灾难。”这样的话语对于作者来说是一场活生生的灾难,不论作者当时心情如何,至少在后来书籍的畅销证明的书本有的价值。



      有些退稿信跟随他们那些出版社一起消声匿迹了,有些退稿信则像时光宝盒一样,封存在某个角落。这本书的目的大概不是主要嘲讽编辑与出版商多 么的愚蠢,以至于这些经典之作被他们退稿信中的“污蔑”性语言数落的一无所处,而是激励着这些还在写作路上奋斗着的,对写作还怀揣希望的人们,在文学创作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