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评论写作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15#
发表于 2022-5-30 00:47: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祝贺!13/50!

近日,由重庆市委网信办、市教委、沙坪坝区委、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重庆日报(重庆日报网)、沙坪坝区委宣传部、沙坪坝区委网信办承办的“渝论·青年说”首届重庆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已落下帷幕。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共评出拟获奖作品50件。重大学子积极参与,共有13份作品获奖。

来源:重庆大学(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314#
发表于 2022-5-29 23:38: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网络评论方法论①: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本文关键词:评论选题
□王小杨

最近,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正式启动了。于不少网络评论作者而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该写什么,或该拿什么样主题的视评、漫评作品来参赛。这涉及的,便是评论的选题问题。

关于选题,评论界有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从本质上看,选题是对媒体传播与受众阅读契合点的寻找,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有些评论,当你看到它所评论的内容时,你便知道,它已经在这个言论竞争激烈的年代胜出了。正如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米傅华所言,“一个人的创作才能,首先体现在选题环节上。能不能优质高产地创作言论,取决于作者能不能发现大量的选题,特别是高质量选题”。

尽管提升评论选题能力需长期的写作实践,但找到好选题有一些应掌握的基本要求,如政治远见、时代意识、价值导向。

找到有价值的选题,首先要有胸怀全局的政治远见。

这要求评论员具有高度的大局观念,且保持一份政治清醒与坚定,能及时感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拨开世事迷雾,为公众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

作为一代“文章大家”的毛泽东,他的文章源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用笔杆子指挥枪杆子,融自己的政治远见于笔端,通过一篇篇旗帜鲜明的政论文章,宣传政治理论,阐述战略、策略、思想。

譬如,他通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深刻论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战略思考。他通过《论持久战》等一系列文章,阐述了抗战的战略和目标,清晰指明了未来道路,也给了人民信心,都展现出他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核,胸怀全局的政治远见。

近代著名爱国报人徐铸成,他始终将抗日救亡、反内战作为核心议题撰写政论,呼吁全民团结、抵制外辱。正因为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聚焦于国内及国际局势的分析,他事理结合,撰写出了《不与侵略者谈和平》《日本的 “双簧”》《培养中国之新血液》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评论。

譬如,在《西北大战之展望》(1938年3月15日)中,徐铸成写到,“陕北现为八路军之中心,人民经两年之余严格训练,抗日思想,最为浓厚;武装民众,遍地皆是;彼等皆已厉兵秣马,准备保卫故土,献身祖国”。这就体现了他科学的预见性,以及对事态全局发展的正确把握。

正如“革命的理论家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网络评论实践中,评论员政治的清醒来自理论上的坚定,远见则来自站立于制高点。这种高度的政治远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源于清醒的理论思考,坚定的人民立场,以及长远的战略眼光。

其次,要有强化发展的时代意识。

文章合为时而著,评论更要因时而评,关注大事、大情、大理,体现大情怀、大格局。著名散文家、政论家梁衡在《毛泽东怎样写文章》一书提到:

“什么事能激励最大多数的人?只有当时当地最大之事,只有千万人利益共存共在之事,众目所瞩,万念归一,其事成而社会民族喜,其事败而社会民族悲。近百年来,诸如抗日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人帮’覆灭、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香港回归等,都是社会大事,都是政治,无一不牵动人心、激动人心。”

梁衡先生强调的“能激励最大多数人的事”,即关乎国家利益、民族情感的、反映时代浮沉的大事,而非鸡毛蒜皮的小事。拿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来说,可以写写新时代里,乡村振兴、科技腾飞、追梦星辰等具有公共价值的话题。正如大赛征集公告所展示的,要深入阐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鲜活解读非凡成就、幸福生活背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生动呈现祖国大地奔腾发展的澎湃气象、中华儿女蓬勃昂扬的时代风貌。

当然,反映时代主题的“大事、大情、大理”,往往也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来诠释。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们可从选题的某一方面或侧面切入,用历史的发展的逻辑视野,来体现时代精神。

最后,要有关注现实的价值导向。

评论选题须扎根“泥土”,突出现实针对性,不能局限于“玫瑰栽培”。不回避社会关切,透过现象之本质、现实之根源,找到解决的建设性方法,这是文字评论写作或视评漫评制作的主要价值之一。

评论学界的老前辈丁法章先生曾指出,“就一般情况而言,凡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或能够引起公众普遍关注、实际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疑点、焦点问题,往往是评论选题的重点”。这考验评论员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吃透上头政策,且把握下头基层实际,需要评论员身与心都进入现实生活之中,做一个时时保持思考状态的“留心人”。

以《“一号文件”要管“二号文件”》为例,新华社这篇评论员文章针对一些主管部门和地方党政机关出台的,不符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规定,也就是文中所提到的“二号文件”,鲜明指出这些“二号文件”干扰着中央政策的落实,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有关部门应当自觉加以修改,直至全部废除。这篇文章抓住了广大群众十分关心也非常担心的现实关切展开评论,不回避现实,后来被数十家报纸刊用,有力推动了农村改革。

评论选题就是“未动笔的写作”,是写作之前的孕育。要孕育一则“好选题”,离不开高度的政治远见,鲜明的时代意识,强烈的现实导向。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无论是文字评论,还是视评漫评或其他形式,找到有价值的好选题都是成就一件网络评论佳作的前提。

网络评论方法论②:立意,何以与众不同
本文关键词:评论立意
□王小杨

如果说立意是一篇评论的灵魂之光,那光一定是源于我们的基本立场,以及平时的阅读、观察及思考。没有光源,一切都是徒然。

正如光源不同,所照耀的地方也不一样,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认知,那在评论写作中,便可能会找到什么样的立意角度。

当然,我还想表达的是,评论立意的确立,不仅事关认知,也有涉方法论。光再微弱,若引导得当,也同样会明亮一片天地。

先从认知角度看,立意是评论的灵魂。

立意究竟是什么?相信写过多年评论的人也未必说得清楚。学界的定义也多种多样,颇具代表性的定义如学者丁法章在《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中所说的:所谓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关键词,如看法、见解。这些关键词,就是评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既然是思想,那就有境界高低之分,毕竟每个人的观察广度、站位高度、思考深度都不一样。

关于境界的层次,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这样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段话用在评论立意上也是十分恰当的。对应而言,第一层境界,是评论员穷尽的思考,去探寻文章立意的努力,在找到立意之“高”“新”,有时确实要望尽天涯路,然而却也不一定能得到。第二层境界,意在表明立意的确定,需要坚忍与执着的精神,有些像十月怀胎一般。第三层境界,在某种意义上,好的立意需要灵感闪现,有时不经意间形成,却也是长期坚持钻研或关注某一领域的结果。

立意要与众不同,这自然取决于思想境界之高低。在思想境界上,你所站立的位置,便是你所能拥有的高度。正如学者米博华所说:在京城京广中心上俯瞰和在胡同里溜达,我们对北京的感觉是很不相同的。正如在人民日报工作,因为关注和研究的通常是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中央的精神知道得较快较准较全,自然应该在观察问题方面有某种优势。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现在信息发达,上天入地,无远弗届,仅仅靠位置高度是不够的。“站得高”至少需要三个支点,曰历史眼光,曰广阔视野,曰辩证思维。

我们知道,人们所处的位置,可以是时间的,也可以是空间的,还可以是时空交错的。从时间的维度,所处的位置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未来的,更可以是当前的。这要求评论员要有正确、深入、全面的思考,找到别开生面的立意,走向思考的更高境界。

在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启动式上,专家代表发言指出,参加“好评中国”大赛,既可以讲中国,也可以讲世界舞台上世界视野里的中国,讲一讲中国正在推动的世界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这给广大参与“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的作者一个可供参考的提醒,作品无论从何切入,但得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尽量以小见大,可以从你的一篇网络评论佳作中,窥见这个时代。

再从方法论角度看,评论立意更要“思辨出新”。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我们思考确立评论的立意,也要置身这一语境之中,不仅需要有历史纵深感,而且要有广阔视野,通过参照比较,全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辩证思维。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体现出这些辩证思维方法的政论名篇,这些都是评论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典范。譬如,西汉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过秦论》便是其中之一。这篇文章讨论了秦之政治过失,通过六国与秦、陈涉与秦王朝、陈涉与六国的对比,表明原来蓬勃发展、无往不利的秦国,在胜利后继续推行强权政治而变得不堪一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文章对比背后是为进一步“昭汉之过”,以作为汉朝加强统治的借鉴:“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文章从历史得失的分析,以及开阔视野的对比,辩证得出强弱会因时因势而变的道理。

当然,评论思辨的魅力,不仅体现在逻辑的美感上,更体现在分析问题的深刻上。立意与众不同所体现出的,不仅是认识问题中的新,也体现方法论上的“思辨出新”。

因而,立足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双重维度,找到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新道理、新思想,这应当是一条让评论立意与众不同的基本路径。在某种意义上,评论所表达的新道理、新观点、新角度,只有在对具体事件、具体现象的分析评述中得以体现。没有透彻、精辟、深刻的辩证思考,站位之高、立意之新,这些也无从得以体现。

譬如,漫画作品《“孔夫子”失业》,能获得第31届中国新闻奖漫画类二等奖,主要原因还是辩证的构思中有新意。作品先从教育这一国之根本出发,展望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再巧借“孔夫子”办学却失业,来对比当前的“正宗教育”受到校外培训的严重冲击,使人形成强烈的认识反差,立意高深而令人过目不忘。

总而言之,尽管从根本上,评论立意首先是认知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较高的认知水平,就一定能在“蓦然回首”中,找到与众不同的立意角度。如何从方法实践上把握立意的“高”“新”,这也直接影响着评论思想境界的高低,以及作品是否出彩。

网络评论方法论③:阐明观点,要明确为谁而写、写给谁看
本文关键词:阐明观点
□翟亚菲 (环球网评论部总监)

如今,互联网不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还成为思想碰撞、观点交锋的主要载体。一方面,当看到各类新闻资讯时,我们总有通过更专业、更深刻的观点来理顺思维、看清新闻背后逻辑和本质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们也越来越表现出主动表达观点,并与他人互动的意愿。

网络评论正是这一背景下衍生的。在某种意义上,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顺势而为,就与网络评论发展接轨,鼓励文字、视频、漫画等多种作品形式参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现风采与才华的平台。万变不离其宗,任何形式的网络评论都离不开好的“观点”本身。那对网络评论写作者来说,应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抓住关键信息、阐明立场观点,如何从“百家争鸣”的各类作品中“脱颖而出”?

因爱而生:明确为谁而写、写给谁看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当天,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吴洪源就一鼓作气,为《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完成了作词。

“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歌词中的描述,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不仅应被历史铭记,更值得渗入每个人的言行和内心。这给网络评论写作的启示是,写作要形成并阐述观点,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站稳立场。通俗地说,就是要明确是为谁而写、写给谁看。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一篇好的网络评论作品,所阐述的观点需要符合人民利益,需要呼唤正能量。比如,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中国率先为世界抗疫提出了“中国方案”,树立了“中国榜样”。如何阐释好“动态清零”方针的重要意义,宣介好中国抗疫成果和抗疫精神,就成为了形成网络评论观点的题中之义。

无论如何,每一位网评写作者都应具备作为一个中国人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用心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和重要方针,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或阐述,用能够形成大众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的方式,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清楚理解问题、正确认识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起到正面引导舆论的作用。

知势而动:“争分夺秒”与“欲速不达”的辩证统一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的更新迭代也愈发快速。从一般传播规律来看,网络评论应该紧跟新闻热点、迅速主动出招,第一时间占领舆论先机、形成话语主动权,才能在舆论场上占据传播优势。

诚然,互联网信息时代就是“争分夺秒”的时代。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尤其当事实较少、未经理顺,抑或超出预期或理解范围,大众往往有着寻求进一步解读或观点的普遍心态。于是,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网络评论的撰写发布,谁就更容易被舆论关注,占据话语主动权。当一个或一些正被期待的观点问世,大众常会表现出“群起而追之”的迹象,从而形成舆论走势。

而“追”的结果,又会有两种。一种是“追”到观点清晰、逻辑合理的评论观点,说出了人们想表达又没表达出来的内容,赢得多数人的共情、信任和认可。另一种是因新闻资讯本身信源模糊、碎片传播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反转。在未厘清事实真相之前,解读观点往往就是片面的、不客观的、无效的,还可能会引发大众形成错误判断,对网络舆论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评论写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应注意“争分夺秒”和“欲速不达”的辩证统一关系。要在充分了解事实情况的基础上,尽快做出相应观点阐述。而对于事实不清或出现疑点的资讯报道,也要有“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判断能力和逻辑定力,做到知“势”而动。

总之,为谁而写、写给谁看,这是网络评论写作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事实上, 我们从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的征集方向中,也显然看到,大赛正期待网络评论写作者通过感同身受的视角、深刻独到的思考、温暖人心的笔触来上传或创作作品。于广大青年而言,我们参与这项大赛,就是为生动呈现祖国大地奔腾发展的澎湃气象、中华儿女蓬勃昂扬的时代风貌而写,希望作品能展示新青年一代奋进向上的意志与决心。

网络评论方法论④:弘扬正能激浊扬清,“无观点不评论
本文关键词:立意要求
□蒋萌(人民网专家评论员)

评论是新闻写作的范畴之一,它不仅叙述新闻事实,更要透过新闻事实阐释清晰的观点。

所谓观点,就是思想立意,体现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要向读者和受众传递什么。观点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清晰的思维脉络、显著的导向性。

观点是构成一篇评论的核心,正所谓“无观点不评论”。

在思想活跃、视角多元的当下,观点可能各种各样。什么是“好”的观点?什么是负责任的媒体人应当书写的内容?什么是主流媒体应向社会传递的正确价值观?

秉承守正笃实,传递正气正能,引导向上向善,必不可少。

观点应立足于讴歌伟大时代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评论员应讴歌伟大时代,唱响主旋律,赓续奋进力量,激发砥砺前行。

比如,《以奋斗与担当写下青春诗行》(《人民日报》 2019年5月13日),就是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为题,倡导广大青年“当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际”,应当“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不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不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评论强调时代呼唤担当、复兴有赖于奋斗,给人以深深的力量感和使命感,激励广大青年不负历史和民族重托,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更属于国家的精彩篇章。

此类观点立意适用于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等,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观点要着眼于凝心聚力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评论观点更要紧紧围绕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结合实例,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时,战“疫”更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需要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具体到评论写作中,《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重要讲话》(新华社 2020年9月8日),新华社评论员指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上述观点具有强大感召力。在我们仍处于与新冠疫情较量的今天,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此外,在面对各种攻坚克难时,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广大群众凝心聚力,都将迸发出强大的民族伟力,使我们在披荆斩棘中具有充足的信心和底气。

观点当致力于激浊扬清

新闻和评论宣传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但对于少数不良现象或作风,也要像“啄木鸟啄虫”,激浊扬清。

《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光明日报》2019年3月13日 )一文中,光明日报评论员指出,“在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对少数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形式主义决不能掉以轻心。”“纠正‘四风’构成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评论还写道“对基层干部,我们要高度重视,真挚关心,让他们在事业上有干劲有奔头,在生活上受帮助被爱护。”

既不回避少数干部存在形式主义作风问题,又指出应当重视关心广大基层干部,这样的观点是理性的,也具有建设性。

评论同样肩负着舆论监督的使命。客观严谨、恪守尺度、去芜存菁,这样的“笔力”需要评论员不断锤炼。

文无定式,评论观点“不拘一格”。上述观点维度或可“抛砖引玉”,希望给参与“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的作者一些启示。严谨、理性是评论者应当恪守的职业素养,讴歌伟大时代、着眼凝心聚力、致力激浊扬清更是新闻工作者的己任。

网络评论方法论⑤:专业知识,让评论有点理论色彩
本文关键词:专业知识
□刘海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人们的印象中,评论写作没有什么难度,中学生阅读几篇媒体评论作品,基本就可以模仿着写评论了。每年的大学生新闻评论大赛,新闻传播学的学生在参赛,非新闻专业的学生也在参赛。从文章的水平看,未必看得出接受过评论写作训练的学生和未接受过专业课训练的学生的作品质量有多少明显的区别。有的参赛者获了奖,更觉得自己的评论写作水平不错了。事实果真如此吗?相信资深的报纸评论编辑最有发言权。

对热点事件的评头论足,并不是多难的事情。凑个千字左右的评论作品,只要稍加努力,也可以很快上手。评论写作,上手快,写出境界则大不易。对于年轻评论作者来说,不缺评论的话题,不缺灵感,也不缺文字表达能力,更不缺投稿的平台,缺的是将专业知识应用到评论写作的能力。

让理论融入评论作者的血液,让专业知识在自己的身体内“动”起来,让理论知识变成评论写作的助推剂,这是我在年度的评论课堂上反复叮嘱学生的。一个学期下来,能听得进去并将这个忠告付诸评论写作实践的学生,总是寥寥无几。也许,写作者觉得专业知识和新闻事件相距千里,让理论知识牵着手进入评论作品,评论作者当不了这个“红娘”。在我看来,专业知识不是考卷上的答案要点,不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专业知识应该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一旦拥有某种专业知识,就要善于把它作为思考的工具,服务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一篇好的评论,理应有点理论色彩。评论作品要让人听得懂,但仅仅满足听得懂,无论如何也增加不了评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评论要影响公众,需要作者将自己的见解装进别人的脑袋里,没有新意和深意显然不行。新意和深意来自何处?根据我的评论写作和教学经验,新意和深意同源,都来自专业理论知识。

评论的选题可以一样,评论在立论时就要独辟蹊径,避免评论的同质化现象,立论需要结合评论作者的专业背景,从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审视热点事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学科领域、每个专业甚至每一门专业课,都可以作为评论的角度。甚至说,你读过的每个知识点,都可能是你评论写作的角度。因此,评论写作在立论时拼的就不单纯是作者的灵感,更多是在拼作者的知识积累。一个新颖的评论角度,立论的新颖可以让读者眼前一亮,因为大多数未知的知识总能给他们带来新鲜感。2022年5月8日,《北京青年报》发表我的评论《标注帖主IP地址,谁的人性“离了岸”》,这个话题的评论不少,我选择伦理学有关人性的分析作为立论的角度,从伦理学的一个知识点切入,避免因与其他作者立意相近而导致读者不感兴趣。在评论写作中,评论话题要选择作者擅长的知识点来立论,以增加评论的新颖性。

评论的话题可以相同,真正考验作者的是运用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来审视新闻事件,将某一理论知识融入分析论证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评论作品的理论色彩。评论是介于论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论说文体,不通俗将失去读者,过于通俗则降低评论的思想性。康德强调洞见的重要性,评论作者难以让每篇作品都有独到的深刻见解,但起码也不能平庸地阐述一个家喻户晓的道理,这样的“白开水”式评论,相信没读者愿意耐着性子坚持读完。合格的评论要善于从热点事件的表象中发现深层的问题,把握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评论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借助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当专业知识被应用到评论写作中,作者很快会发现自己的评论变得厚重了,不再是泛泛而谈。应该说,这是专业知识助力评论写作的奇特之处,专业知识让评论变得“美丽”而不仅仅是辞藻的漂亮。

“好评中国”大赛,正是考验作者将专业知识应用到评论写作实践的一次机会。中国这么大,看得见的“好”你不说大家也知道;看不见的“好”你能“淘”出来跟读者分享,这才是真正的好评。这样的好评,拼的是参赛作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这样的活学活用能力,又何尝不是值得“好评”的对象呢!

来源:论道湖南

编辑:陶鹏辉

313#
发表于 2022-5-19 15:09: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渝论·青年说”首届重庆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拟获奖作品名单公示



“渝论·青年说”首届重庆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共评出拟获奖作品50件。
现将拟获奖作品名单公示,欢迎社会各界监督、评议。公示日期为5月19日至5月23日。公示期间社会各界可通过电话或邮件等方式发表意见。承办单位将认真受理,按照《评选办法》对有关举报进行认真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评委会决定。
联系人:臧博  
电话:15922900050
邮箱:cqplds@163.com
(排序不分先后)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来源:重庆日报
链接:https://app.cqrb.cn/html/2022-05-10/1222899.html
编辑:邓秋雨


312#
发表于 2022-3-31 22:20: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从大报评论金句,对比文白张力

同样的评论表达,你会怎么写?
是选择白话到底,还是穿插文言文?
一起来看看人民日报这些金句表达吧。

01
你写的:
顺时而变,顺势而为。
人民日报写的: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摘自: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02
你写的:
要学会审时度势,顺着时代潮流走。
人民日报写的: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摘自:让希望的阳光照亮人类
03
你写的: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人民日报写的: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摘自:书写美丽中国新篇章(人民论坛)
04
你写的:
人多力量大。
人民日报写的: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摘自: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
05
你写的:
知道容易做到难。
人民日报写的: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
摘自:大江奔涌绘宏图
06
你写的:
不亲身体验,不知道成事艰难。
人民日报写的:
事非经过不知难。
摘自:“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
07
你写的:
要有全局观念才能成大事。
人民日报写的: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摘自: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08
你写的:
做事一定要注重细节。
人民日报写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摘自:把改进作风的好态势坚持下去(评论员观察)
09
你写的:
行事应该眼光长远,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
人民日报写的: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摘自:以战略思维谋全局——我们需要怎样的“改革思维”之一
10
你写的:
努力奋斗,用青春追梦。
人民日报写的: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
摘自:我们都是追梦人
11
你写的:
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
人民日报写的: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摘自: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人民观点)
12
你写的: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人民日报写的: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摘自:夯实民主基石 汇聚澎湃力量
13
你写的:
事业发展的道路上,遇到艰难险阻是很平常的事,但英雄不惧艰难,敢于攻坚克难。
人民日报写的:
攀山越水寻常事,英雄不识艰难字。
摘自: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人民论坛)
14
你写的:
要学会防患于未然。
人民日报写的: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摘自:“窑洞之问”的答卷人
15
你写的:
风清气正,才能聚民心,办好事情。
人民日报写的: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摘自: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来源:传媒茶话会(公众号)

编辑:马源

311#
发表于 2022-3-19 16:20: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梁启超与“时务文体”
从1895年12月编辑《中外纪闻》,开始在言论界初露荷角,最后到1922年主编的《改造》停刊,梁启超走过了27年的办报生涯,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政论,以气势磅礴、情感炽热的政论,在中国言论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开创的“时务文体”风靡一时,影响至今。

(1)“时务文体”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又有哪些主要特点呢?
背景:
时务体产生于中国近代史上维新运动时期,是一种为适应维新派倡导变法、广议时政的需要,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报刊政治家在写作中形成的新型报章文体,或称“报章文体”、“时务文体”、“新民文体”。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内忧外患、新旧交替
一方面,西洋传教士的办报活动在中国大地上迅速蔓延。他们表面上科普科学文化知识,实际上潜移默化地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另一方面,处于封建统治即将消亡的时代,梁启超等文人通过洋人办报获得了宣传新政的启发。康有为曾在公车上书中写到:清议时存,等于乡校。见闻日辟,可通时务。当时的文人志士希望通过针砭时弊,让国民更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让社会变得更好。因此催生了时务文体的产生。
这种文体起于王韬的《循环日报》,发展于梁启超的《时务报》,成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和当时流行的八股文、桐城派的文章比较,“时务文体”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一次改革。

特点:
1.文体解放:“纵笔所至,略不检束”
2.文风自由:“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3.结构清晰:“条理明晰”
4.情感充沛:“笔锋常带感情”
即此文体打破传统写作上的清规戒律,半文半白,浅显易懂,富有时代感,可用俗语等句式雅俗共赏,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此文体具有感染力,常读来慷慨激昂。这种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2)他的政论代表作有《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新民说》。他的许多政论文章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至今仍是值得我们评论写作借鉴学习。现重点以《少年中国说》为例,来说说他的政论如何体现“时务文体”的特点?同时通过这些案例赏析,为我们评论写作提供更多的有益启示。
1.文体解放:“纵笔所至,略不检束”
(1)首先从标题少年二字即可体现,《少年中国说》的流行将“少年”一词在清末社会里变成一种时尚的革命名词,彼时追求进步的年轻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之少年”或“新中国之少年”自称。
(2)“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入乳虎”等几个连续的比喻,大胆对比出了老少人的不同,以此类比老少中国的巨大差别。
2.文风自由:“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一则曰老大帝国,二则曰老大帝国。”等表达偏口语化,减少了阅读理解的障碍。
3.结构清晰:“条理明晰”
开篇立意“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对标“老大帝国”,后文的论述均围绕老少展开,层层递进,由古至今,从人之老少论及国之老少。
4.情感充沛:“笔锋常带感情”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总结“新文体”的特点时说:“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少年中国说》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殷切期盼;“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语气词的运用和直截了当的反驳更体现了作者对此评价的不满。

启示:
在落笔前,要有鲜明的立意,要对自己的观点有理性和感性双重层面的体悟,足够了解才能有所言;
在布局论述中,要有清晰的结构,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全文要有逻辑和重点,并且要注意积累论据,使言之有理;
在写作手法上,不可华丽堆砌辞藻,而要服务于中心思想,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善用修辞,最重要的是要写自己认可的话,要思考本篇文章的意义,且有自然充沛的情感流露,不能为了写而写;
在语言表达上,要铭记评论的对象是大众,语言要尽量通俗易懂,避免生涩的学术词汇等。
此外,还要具备时代意识,无论在选题或表达上都要具有时代感。正如梁启超的政论文受到广泛追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晚清复杂动荡的社会环境中需要这种革故鼎新的精神养料。

(3)梁启超政论存在哪些不足,对于今天评论写作有哪些反思意义?
不足:
1. 篇幅较长,行文拖沓,反复论述同一观点。如《变法通议》对上中下策分别进行了大段具体详尽的叙述,增加了阅读的负担。
2. 极端言论颇多,并以此作为政治宣传的手段,类似西方“黄色新闻”的元素,甚至还提出了“变骇为习”的具体操作模式。这样煽动的宣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3. 直觉性的思维方式,逻辑不严密。如作者在《少年中国说》中论述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时,既没有给出明确界定,也没有逻辑性地深入分析,导致描述的结果含糊笼统,经不起推敲。如“老年人常思既往”无法推出“保守”的必然结论。

意义:
1. 文笔简洁,直戳要害,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到更为丰富完整的信息。
2. 不能大肆运用情感化词汇夸张渲染、哗众取宠。在论证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据,从客观事实出发,论述结合。
2.合理发挥直觉思维的情感性优势,但要与理性思维的合理兼容,不可滥用。

(4)在梁启超看来,评论写作的原则有哪些?如何评价《时报发刊例》中提到的“四条原则”?
梁启超办报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报道确而速、材料富而当。
《时报发刊例》中提到的“四条原则”分别是:“公”、“要”、“周”、“适”。
1.“公”,就是要以社会利益为重,不附于一党之见;
2.“要”,就是要拣“一国一群之大问题”,不能用小事来误导读者;
3.“周”,就是要分清主次;
4.“适”,就是内容要适合中国国情。

评价:
1. 从立场上看,体现了梁启超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办报要以国家利益为先,具有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他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中指出,报纸应该“脱离一党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国报之范围,且更努力渐进,以达于世界报之范围。”
2. 从选题的取舍和版面安排上看,按照新闻事件的重要性进行优先级划分,已经抛弃了古代邸报以皇室动态为主的报道模式,具备了现代报业所需要的新闻思想和理念。
3. 从报道内容看,考虑到国情的差别,明确了报纸服务的对象为本国公民,要用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式进行报道。也为后来他提出“党报理论”埋下了伏笔。

(5)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设了时评性的“国闻短语”专栏,针对热点时事发表见解,字数多则三五百字,少则几十字,简要明快,受到读者喜爱。因为他被当今评论界一些人称为“新媒体大咖”。试以他的短评《济济多士》(182字)、《奴隶与盗贼》(154字)为例,分析这篇短评的思想观点,表达的效率,以及批判深刻性,评论写作行文的特点。
《济济多士》:
1. 思想观点:批判清末卖官冗官现象,讽刺世人为名利奔波的喧嚣气象。立足于动荡飘摇的时代环境,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体现出作者企图对世风日下现状的警醒,展现出文人强烈的责任感。
2. 表达效率:较高。在极端篇幅内直接阐明观点,用直观数据说话,且举出了具体例子。有理有据,史论结合,信息量丰富。
3. 批判深刻性:较为深刻。本文由卖官现象出发阐述了浮躁、追名逐利的官场现状,“闻之破涕为笑”一句充分展现出作者对世态的失望,对于频繁的卖官现象已经由愤怒转为嘲讽。
4. 行文特点:
(1)风格鲜明:作为一则代表性短评,充分展现了梁启超写文章文风自由、善用俚语、情感充沛、易于理解的特点。
(2)直抒胸臆:“呜呼盛矣”用感叹词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态度。
(3)论述结合:既有理论层面的观点输出,也有实际的案例佐证,相辅相成,增强文章说服力。
(4)正话反说:“济济多士”本来是形容读书人多,而在本文中褒词贬用,反讽了官场现状,是一个突出的亮点。

《奴隶与盗贼》
1. 思想观点:展现了清政府不顾国民而对外国人有求必应的献媚丑态,体现了作者辛辣的嘲讽和强烈的批判情怀,以及对清政府统治下百姓艰苦生活的同情。
2. 表达效率:较高。全文仅154字,但干净利落,表达流畅。先陈述事实,“公使夫人偶遭儿童指目,辄欲拿拷治罪;一教士之受辱,辄下罪已之诏”让清政府的献媚丑态跃然纸上,接着加以议论,分析感叹,事理相融,在理性和情感层面都得到了升华。
3. 批判深刻性:较深刻。“视于无行,听于无声,诚如孝子之事父母矣。”展示出清政府卑躬屈膝的顺从态度。全文既有具体事例,又有议论拔高,将清政府五十国民生活却屈从洋人的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4. 行文特点:
(1)短小精悍,高度浓缩,在极短篇幅内做到情理兼容,具有强大的情感张力。用词遣句辛辣有力,入选《百年新闻经典》。
(2)善用对比,“公使夫人偶遭儿童指目”芝麻情节,政府却要“拿拷治罪”;“一教士受辱”,朝廷竟要“罪己”。简短两个对比,极具反讽意味。
(3)寓情于理,情感有落点。不是高屋建瓴的浅层说教,而是从事实中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5)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梁启超学问渊博,思想和文笔皆为出众,他不惑、不忧、不惧,敢于批判现实问题等,他的品质还有许多。我们今天的时评写作者,又该如何批判性继承这种精神?
1. 学习梁启超先生的高尚品格。时评写作者通过文章像社会传递的观点与自身价值观息息相关,要像梁启超先生一样胸怀家国、仁勇兼备、坚守本心,才能关切到社会生活的命脉,才能为民众发好声,真正写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字,正确引导国民。
2. 学习梁启超先生的写作特色。梁公的评论文章文体解放、文风自由、条理清晰、结构充沛,他的文章在今天仍然有其借鉴意义。时评写作者除了有清晰的观点,也要有个性化的表达,才能吸引读者。
3. 学习梁启超先生的创新思想。他在波诡云谲的时代变动中,以笔尖为武器,用创造性的时务文体抨击腐朽,唤醒国民;他在封建思想禁锢的环境下,大力介绍西方政治学说,鼓吹保皇立宪,成就了“舆论界的骄子”的地位;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报馆如耳目喉舌、办报四原则、党报理论等思想,为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4. 批判性地摒弃某些极端的新闻思想。如浸润和煽动,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的意识形态色彩,如果被滥用将会引发言论动荡;如写作过程中极端言论过多,且思维方式过分偏向直觉性,也会让读者对文章的客观性产生质疑。

2、毛泽东与他的评论实践

泱泱中华,文章大国,毛泽东绝对是群山中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毛泽东的革命生涯,是从办报撰写评论开始的。他说,革命夺权靠枪杆子和笔杆子。枪杆子他是没有拿过的,而笔杆子一直握在手中,如握着千军万马的份量一般。哪怕是再艰苦卓绝、炮火连天,他也没有放下笔杆子。1919年7月他被推选为《湘江评论》的主编,在这出版短短四期和一期临时增刊的刊物上,撰写了36篇言论,从此开启了他评论写作的生涯。

(1)结合《西藏的哲学与尼赫鲁的革命》《为人民服务》《别了,司徒雷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评论作品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毛泽东文章的主要特色。
1. 体现中国风格和气派,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说:“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而他的文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就以恢宏之势描述了人民英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具有中国大气蓬勃的风格。
2. 强调文章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即事实准确、逻辑清晰、立场鲜明、语言通俗具有可读性。如他在《矛盾论》、《实践论》中讲哲学,用劳动人民能理解的语言来叙述,将哲学这一概念形象化,生动有趣。
3. 标题醒目,夺人眼球。毛泽东对“选好题目”的要求是:醒目、概括、响亮、吸引人。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标题既体现了思想主张,又套用老话,使之在更大范围传播;《反对本本主义》通俗接地气,且具有韵律上的和谐。
4. 引经据典,增强说服力。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泽东引用司马迁《史记》中的句子,并略加修改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与后文的对比形成工整的对仗,更容易理解。
5. 语言真挚,情感态度积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虽是为缅怀张思德同志所作,但字里行间并不感到悲凉。而是有强大的鼓舞力量,号召广大人民学习其精神,将“为人民服务”发扬光大。

(2)毛泽东一生都握着笔杆子,又是怎样一种“强烈的评论意识”在支撑着他?或者说,他为什么要写评论,他写作的意义或价值源泉在哪里?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评论写作者来说,又什么现实意义?
意义/价值源泉:
1.时代背景要求:革命年代的中国处于剧烈的风云变幻之中,而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心骨,毛泽东对各大事件的看法对革命进程的布局和行动起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
2.宣传政治理论的必要性:如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就对其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做了阐述和推广。
3.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渴望改变中国落后现状的使命感。毛泽东以笔杆子为武器,所写文章涉猎广泛,哲学、政治、军事等领域都有所研究,正是因为他企图从思想上振奋国民,改变国民思想,使中国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革命中鼓舞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一系列文章清晰阐明了各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给人民群众以信心。

现实意义:
1. 评论写作者要明确写作的目标和意义所在,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而要去思考文章的目标人群是谁,发表后期望达到怎样的效果,以及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2. 评论写作者要有时代责任感,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因为公开发表的言论具有公共性,更是会对社会新潮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符合时代价值的、能促进人积极向上的言论才能正确引领社会风尚。
3. 评论写作者要有个性化的表达,在写作上要有所特色,才能吸引读者,文章才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被传播,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3)毛泽东又是怎样写社论的?结合他的写作实践,以及《反对党八股》等文章来分析。
1.写作之前,注重对事实的调查,实事求是掌握客观素材,服务于观点。毛主席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有大量事实来解释党八股造成的危害,很好地支撑了要反对党八股的这个论点。
2.写作中,要有辩证的思维方式,处理好材料和观点的关系。他在《反对党八股》中论述: “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它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清晰地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3.写作手法上,毛主席的评论具有独特的现实政治性、深刻哲理性和鲜明思辨性,善用修辞,标题响亮,情感真挚。全文既有接地气的例证,又有思想层面的拔高,巧妙融合,在情理上都与读者达到了共鸣。
4.思想上,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八股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就像一堵无形的墙割裂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毛主席作此文是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理性思索后的结晶。

(4)结合毛泽东的评论,理解如何实现“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除了赏析毛的作品,同时还可以结合梁衡先生的文章《文章大家毛泽东》《怎样学习毛泽东的文风》等来理解。
如何实现:
1. 在语言表达上要深入浅出,善用接地气的表达和通俗易懂的案例,以及一些俚语俗语,使文章在语言上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使得通俗与优雅能够完美结合。如《反对本本主义》“本本”一词就能让文化水平较低的底层群众很好地理解文章思想。
2. 在观点思想上要立意高远,对现状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对未来有一定的预见性。如他在抗战时期所写的《论持久战》等一系列文章,阐述了作战战略和目标,清晰地指明了未来道路,也给足了人民信心,无论从感性思想还是理性逻辑上,都展现出他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核,因此“不觉为浅”。梁衡先生在《文章大家毛泽东》里对其评价:当井冈山时期革命处于低潮时,他却用诗一样的浪漫语言预言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3. 在目标读者上要坚持群众观点。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到: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说明毛主席在写作过程中一直贯穿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企图通过文章感染群众,带动更多人行动起来。这样的想法既扎根现实,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又高瞻远瞩,与共产主义的精神一脉相承。因此“不觉为深,不觉为浅。”

(5)都说毛泽东的文章,如同一座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逾越,无法去模仿。这或许与他的经历、伟人气质以及政治地位都有关,你如何理解一些人关于毛氏文章不可逾越性的观点?如果说,我们可以去无限攀登这座“高峰”,又什么样的路径?
理解:
1. 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毛主席所处的时代,他作为一代伟人攀登了当时的言论最高峰,写出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文章,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他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最善良和璀璨的。也正是因为时代背景不同,写作环境的差异,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无法与动荡时代的伟人放在同一个维度比较。也因此“可以逾越,但无法去模仿。”
2. 这种观点也体现出时代与英雄的相互作用。正是因为那个时代需要英雄,毛泽东的经历和地位让他拥有了更高的眼界和思维方式,也让他针砭时弊的过程中更能抓住社会的痛点,并给出具有创造性的建议。所以他的文章内容丰富,思想先进,无人可以逾越。
3. 在今天这个时代,虽然毛泽东的文章仍然是作为典范和传奇的存在,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这个时代的时代特色,发展出一条有别于他的另外的道路,寻找时评写作的多重可能。
路径:
1. 掌握扎实的评论理论知识,同时了解新闻动态,储备更新新闻素材,也扩展自己的思维和眼界,才能提出更精妙、与时代命题息息相关的观点。毛泽东正是在当时年代深切参与到国之大事,阅读了大量书籍,两相结合才能写就经典。
2. 要在学习过程中多写多实践。毛泽东的文章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在不断的练习中超越自我、成就经典。时评写作者要成长就需要大胆试错,慢慢提高自身水平。
3. 学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评写作者最重要的是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而毛泽东的文章多是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发声。正因为他爱国爱民的思想,他文章中的赤诚之心才被人所称道。
4. 学习毛泽东的写作特色。标题亮眼,结构清晰,善用修辞,语言通俗接地气,集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于一体,将这些被认可的写作手法作为自己写作的精神养料,并在其中探索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3、鲁迅与他的杂文(《申报·自由谈》)
鲁迅的一生,是杂文的一生。他在生前出版了《热风》《华盖集》等14本杂文集。杂文写作,也体现出了他执着的思想追求,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位革命者,不屈不挠与旧势力的斗争精神,显示出坚定的人民大众的立场。

(1)结合《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记念刘和珍君》《小品文的危机》等代表作品,谈谈鲁迅杂文体现出的强烈现实性。
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是指其密切关注和联系现实。浙江师范大学张明老师在文章中指出,文学作品的现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文学创作的现实性。传统的文学创作观基本上属于反映论,,即主张生活具有某种本质和规律,文学的任务则是反映这种本质和规律。第二个方面是文学的接受。在接受的层面,所有文学都具有当代性,有历史和社会意义。文学的解读语境制约着文学意义的阐发,同时,阅读者对世界的看法也影响了文学的解读。文学构成了社会大文本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它是这一大文本的子文本,我们对文学的解读不能脱离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
下面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鲁迅的杂文体现的强烈现实性:
1.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之前作者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用雷峰塔类比封建压迫势力,体现了对于作为封建压迫势力的象征的雷峰塔的倒掉之快意。而“再论”却体现出快意之外的一种悲哀,也是强烈现实性的体现。因为即使雷峰塔的故事是传说,但作者用它来说明反封建的艰巨性。因为人们仍然保持着旧的思想习惯,没有从思想上觉醒,所以实际上“雷峰塔”并没有真正倒掉,体现了作者的批判现实主义情怀和对现实停滞不前的悲哀。
2.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三一八惨案之后。本文的强烈现实性不仅体现在所选事例真实存在,更体现在作者对其的具体描绘,是放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阐述的。刘和珍君生前敢于追求真理、反抗黑暗,却被反动派杀害,“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等语句都具有强烈的现实反讽意味。
3.   《小品文的危机》在描写上生动形象,作者将小品文比喻成供达官贵人赏玩的小玩意,言语之间体现出对其的不满和排斥,并指出其负面影响:不具备崇高艺术价值,麻醉青少年。对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小品文进行评价和描写,并结合时代环境论述其产生的实际危害,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性。

(2)结合《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等代表作品,谈谈鲁迅杂文体现出的深刻思想性。
鲁迅在杂文写作中带有明确的目的,文章蕴含了他崇高的思想追求,也能从他的文字中看到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批判。他与落后的现实思想作斗争,用激进的思想唤醒鼓舞了一大批国民。下面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杂文体现的深刻思想性。
1.   《我之节烈观》是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残害妇女的声讨,“节烈”是封建社会给妇女套上的枷锁,用以维系男权社会的统治。而作者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桎梏,对其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他在文中提出“节烈难么?”“苦么?”“女子自己愿意么?”的问题,回答是“很难”,“很苦”,“不愿”。而。“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正是展现了其思想的先进性和深刻性,成为照亮黑暗不平等年代的一束光。
2.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关注的是家庭问题。怎样在亲权和父权占比极重的中国社会里处理父子关系问题。作者一反传统思想,提出“只是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罢了。”的观点,针对封建礼法的不妥,提出新时代家庭关系的新主张,是对封建宗法社会的挑战,也展现其思想的进步性。
3.   《娜拉走后怎样》是一篇关于妇女问题的讲演,讨论妇女如何争取解放的问题。他提出“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这一思想与当今时代经济自由才能带来人格自由不谋而合,充分体现其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见解。

(3)适当结合一些史实案例,说说鲁迅杂文总体上有哪些特征。鲁迅杂文对我们评论写作又有哪些有益的经验或启示?
特征:
1. 形式上自由多样。他的杂文有随感、杂感、闲谈、漫笔等多种类型,有题目或者“无题”等。一般根据文章内容来选择写作的形式,不拘一格,自由散漫。
2. 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却又犀利深刻。鲁迅的文笔辛辣,直戳要害,《纪念刘和珍君》、《《我之节烈观》都能明显感觉到他用语的直接和讽刺意味。
3. 情感上以批判现实性为主。鲁迅文章的取材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他在《华盖集》的题记中写道:“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
4. 人物塑造性强。鲁迅笔下的闰土、孔乙己等人物形象都十分鲜明,且辨识度很高。他在刻画人物时赋予其独一无二的任务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 思维上具有论战思维,逻辑性强。《灯下漫笔.一》先说“纸币换银元”的事件, 联想到我们容易成为奴隶, 然后解释原因,层层递进,展现中国历史就是百姓们“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这两种时代的交替, 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号召青年们“无需反顾, 去创造历史上不曾有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的结论。

4、徐铸成与《文汇报》社评

1927年,年仅20岁的徐铸成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后,课余兼职做国闻通讯社的书记员,开始步入新闻界。因用心好学,徐铸成很快被聘为《大公报》正式记者。1957年,徐铸成作为《文汇报》的总编辑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并被给予了“必首先看《文汇报》,然后看《人民日报》”的高度肯定。也在同一年,反“右”开始,徐铸成被划为“右派”,从此结束了新闻生涯。在整整30年的新闻生涯中,影响最大还是他的社评。他从事社评的时间,主要在1938年至1949年这11年,抗日救亡、反内战是鲜明的时代背景,也是他社评的核心议题。

(1)徐铸成能在社评写作上取得举世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近现代新闻评论名家,这也与他善于学习研究前辈之作有关。在评论写作上,张季鸾一直是徐铸成的引路人。徐铸成时常有意识地学习张季鸾的社评,把的社评当成写作的模板用心忖度,而张季鸾晚年也有意培养这位后生,多次直接与他谈及写作的心得、经验方法,两人的感情也一直比较深厚。比较两人的社评理念及特色,有哪些异同?可以结合《出卖民族的汪兆铭》《由延安易手说起》等作品分析。
异:
1.篇幅上徐文较为冗长,如《到了最后关头》全文7500字之长,共有五个小标题论述。而张文言简意赅,迅速写就,在有限篇幅内表达清楚意思,这也跟他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有关。
2.在表达上徐文情感丰沛,文风大气,读来慷慨激昂,如他在评论中发出呐喊,“我们只有一条路了,大家向前冲吧”;而张文语言平实,深入浅出,如“西安事变”后,他在《大公报》上连续发表几篇社论,主张“救蒋”及建议政府对张学良、杨虎城“宽大处理”。
同:
1.选题广泛,关注社会重大热点事件。张季鸾办报年间经历了如“四一二”事变、“九一八”事变等重大事件,他抱着“文章报国”的思想,用手中的笔针砭时弊。而徐铸成文章选题同样重大且全面,《西南问题之清算》、《时局之展望》都体现他对时局的关注。
2.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和时代使命感。张季鸾信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而徐铸成作为他的学生,与他的思想一脉相承。两人的文章中都能体现出作为新闻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经济独立的思想。二人都主张发表言论在报纸上,要保障报纸的经济独立,是指能够不被政治因素掌控,减少言论表达的障碍。

(2)纵观徐铸成的社评写作,他的立论主张有哪些?结合《晋祠访冯记》《不与侵略者谈和平》《日本的 “双簧”》《培养中国之新血液》等代表性来谈谈。
徐铸成的理论主张概括起来有如下四个方面:有关抗日战争的评论、有关国人在抗战中表现的评论、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分析以及抗战胜利后对民主建国的呼吁,在其代表作中的体现如下:
1.   《晋祠访冯记》是徐铸成通过智慧采访到被软禁的冯玉祥,还在山西严格的新闻封锁下发出的新闻,了解到了乱世中的真实情况,本次实践让徐铸成一炮而红。
2.   《不与侵略者谈和平》《日本的 “双簧”》体现了徐铸成对外国侵略者的极端厌恶和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在理论上都表达了他的讽刺和不满。
3.   《培养中国之新血液》则是对新中国时期的殷切期盼,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3)为民立言,始终坚守民众的立场,这是徐铸成社评写作的基本立场。具体从内容主题角度来说,结合《怒吼吧,中国!》《倾听人民的意见》《人民不应该问政治吗?》等篇目,来说说“民众的立场”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 听取群众声音,如实反映民意。这是他的评论受到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政治性时间针砭时弊,为群众理清其中的玄机,也听取群众的意见。在《倾听人民的意见》一文中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2. 为民众争取权利。《人民不应该问政治吗?》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了人民能否讨论政治的重要话题,也暗含他认为群众有权问政治的心声,是他为群众争取政治权利的一种体现。
3. 关心时事政治,为民请命。他在《怒吼吧!中国》里面说官场里“滥用粉饰虚伪的伎俩,谄谀之风盛行,真理几乎汩没,推其结果,政令不能贯彻,贪污由是繁兴……旷观当世,求一争先赴义,守正不阿者,竟寥若晨星,而唯利是图,冲破道德藩篱,毁弃国家法律的官员,几乎滔滔者天下皆是”。言辞间充满了对官场和政治局势的披露和不满,希望出现更能为国民负责的有担当的管理者。

(4)总的来说,他的说理艺术主要体现在缘事而发,有很强的新闻性;配合报道,常常就事论理;逻辑思想与抽象有机结合;情感真挚而充沛,富有感染力。结合作品及相关案例,分析阐述徐铸成社评的“说理艺术”,具体体现有哪些体现。
1.就事伦理,事理结合增强说服性。他在《上海并非孤岛》中论证到:“地球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孤岛,上海尤其不能和内地脱离关系;四周的巨浪,随时可以把你们吞没……不应该再这样苟安逸堕;为了你们的子孙,更应该时时有所警惕。”
2.情感真挚,达到情感与理性的双重升华。如《怒吼吧!中国》一文中写道“旷观当世,求一争先赴义,守正不阿者,竟寥若晨星,而唯利是图,冲破道德藩篱,毁弃国家法律的官员,几乎滔滔者天下皆是。”充满了愤怒之情。
3.敢于批判政治人物,言辞激烈,从事件中推出理论。如他以“祝蒋主席寿”为题发社论,通过一系列政府的所作所为,总结出民不聊生的局面,得出“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窒息。”的结论。

5、请分析短评(微博140字的短评、新华网三句话短评)、视评(青椒视评、视频号、抖音、传统媒体评论的转型)、 快评(观潮快评、央视快评)、暖评(“睡前聊一会儿”“夜读”)、艺评(借用文学语言来写评论的创新)等评论形态的背景、特点及话语创新价值。
短评:
1. 背景:
(1)从受众来看,碎片化阅读习惯挤占了大篇幅评论的阅读时间,短评成为现代人更青睐的高效获取信息的方式。如人民日报在疫情期间发布的短评《方舱落幕,春天来临》在极短篇幅内展现了我国医治能力的非凡。
(2)从媒介渠道来看,微博等社交平台对篇幅有所限制,而短评的高度浓缩性符合这样的传播特点。
2. 特点:
(1)选题和立论要集中,精准打击。
(2)强调角度的新颖性,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3)论述结合,见解新鲜。
(4)语言表达精炼。
3. 话语创新价值:
(1)在最短篇幅内,就新闻的某一个亮点进行点评,聚焦性强,信息量密集;
(2)语言较为活泼生动,文风自由,甚至可以出现网络流行语吸引读者注意;
(3)观点鲜明,不拖泥带水。

视评:
1. 背景:
(1)短视频发展迅速,成为人们娱乐社交重要的一部分。
(2)以主播讲述+新闻画面结合的方式评论,将会调动五官,使评论更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
2. 特点:
(1)依托短视频平台,受众广泛且活跃。如《主播说联播》、新京报《我们》视频等。
(2)镜头语言+主播讲述,内容更形象可感。如红网青椒视评。
(3)配合流行语讲述,减少阅读障碍。如康辉在《国际锐评》中的一句话“这一观点,荒唐得令人喷饭”走红网络。
3. 话语创新价值:
(1)巧妙运用镜头语言,增加了视觉上的可感性。
(2)表述更加接地气,语言通俗易懂,能引起受众共鸣。

快评:
1. 背景:
(1)技术更迭换代,媒体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与传统媒体全媒体转型的步伐相一致,新闻评论的主阵地也转向新媒体端。重视言论板块的媒体纷纷开设网络快评栏目。
(2)时评不再有截稿时间,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网络快评就呈现在受众面前。
2.特点及话语创新价值:
(1)深度与高度的“小切口”:快评可以聚焦新闻的某个核心方面,往深处走,也可以超越新闻事实,往高处走。往深处走,不是把新闻传递的价值写小了、写窄了,而是像针灸一样,命中关键点。往高处走,不是写出万能结论,而是沿着新闻的筋脉,洞悉本质,抓住要害;
(2)适应网络环境,文字短小精悍:以央视快评为例,在语言风格上,《央视快评》顺应用户移动刷屏的阅读需求, 兼顾电视播报的语言特点, 文章一般为800字~1500字;
(3)时效性、多平台的协作式生产:以《央视快评》为例,其发稿注重移动端优先原则,首先在央视网和“央视新闻”客户端及旗下50余个新媒体账号多终端、多平台第一时间推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央广新闻”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在线”等App转载推送,三台网站的首页、首屏、头条置顶推荐最新评论报道,当晚再在央视 《新闻联播》中播出精加工的评论内容。

暖评:
1.背景:
(1)技术手段上,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开放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人民日报《睡前聊一会儿》和《夜读》栏目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持;
(2)社会环境方面,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民群众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需要情绪的宣泄出口以及心灵偶尔的栖息之地;
(3)制度安排方面,在我国,党报即主流媒体在负责发布新闻的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舆论引导和守卫意识形态阵地的社会责任,开设情感疗愈类栏目也是我国主流媒体的责任之一;
2.特点:
(1)篇幅较短,用语简洁明快,多见简单句,复合句使用极少
(2)结合诵读音频,用温柔的文字和声音抚慰人心
(3)登载权限不像传统评论仅使用本报评论员的方式,向各个互联网用户都开放登载投稿权限。
3.话语创新价值:
(1)语言风格轻松柔和,又不失厚重感和亲切感。作为一篇来自主流媒体的短篇暖评,既为用户提供了轻松明快的放松和反思空间,又不违背主流媒体在用户心中“值得依赖”的形象。
(2)依旧结合热点,讲出普通百姓的心声,同时做到了一定程度上主流价值观的传递和巩固,以及在某种意义上,评论区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评论也构成了暖评的一部分,“暖评➕暖评下的暖评”,共同执行了此篇推送的各项功能。

艺评:
1. 背景:
(1)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某些具备时效性的话题作为热点新闻被讨论较多,如影片、综艺评论等,因此出现了艺评这一分支。
(2)艺术领域的产品层出不穷,为艺评提供了大量素材。
2. 特点:
(1)选材多为艺术领域的话题,如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综艺评论,以及关于元宇宙的讨论。
(2)语言表达标为自由,文风不受拘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文学写作的手法,要具备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
(3)受众垂直分层,一般为该艺术领域的关注者,因此数量有限。如关注综艺、影视、绘画作品等的受众会关注不同类型的艺评。
3. 话语创新价值:
(1)用文学的手法写评论,在表达上更加具备文学性和美感,抒情性占比加大。
(2)与涉及国计民生的硬新闻相比,更加具有人情味,不会给人造成压迫和紧张感。

编辑:蒋可心

310#
发表于 2022-2-20 21:43: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丰县铁链女事件最精彩的14条评论,句句拷问我们的良知!
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调查组,对“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查明事实真相,对有关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对有关责任人员严肃追责,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01
       当女性想要冲破世俗的一些桎梏,
       当她想打破一些性别偏见,
       当她想拥有完整的子宫自由,
       当她想拥有一些相对完整平等的权力,
       那条“铁链”就会隐隐出现,哗啦啦作响。   
——豆瓣@颜彦清
02
我们不仅要关心金牌挂在了哪个女孩的脖子,更要关心铁链锁住了哪个女人的脖子。站出来为丰县八孩女发声,不是蹭热度,而是源于内心未冷却的良知。
03
要知道,那个被铁链锁住的女子,可能是任何一个幸福家庭里,曾被父母捧在掌心里的女孩。在某个飘雪的冬日,她莫名消逝于茫茫人海中,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为了她能找到回家的路,你和我都不该对她形同陌路。
04
小花梅事件像一道闪电,照出人性的幽暗,也照亮我们的内心,让大家明白个体原本是如此弱小。这种弱小感让人们感到恐惧,因为这种事可能继续发生,每个普通人距离小花梅的命运可能都只差背后一记闷棍。
05
如果社会对丰县铁链女熟视无睹,让她的哭诉与呼喊消失于旷野之中;如果我们容忍这样的突破底线之恶与我们共存于这一世界,而朴素的正义被按在地上摩擦,我们社会好不容易构建的法治意识和秩序感就岌岌可危。
06
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幸存者。
不是我们解救了铁链女,而是铁链女解救了我们。      
      
07
面对铁链女,沉默不是有用的自卫武器,恰恰可能是自掘坟墓的工具。
这次事件后,我拉黑了一些朋友圈的人,退出了一些毫无温情的群,他们事不关己、置若罔闻的冷漠让我寒心。
(鲜素材精编)
08
       今天你不为正义站岗,明天就得为邪恶陪葬。(对于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站岗不意味着一定要挺身而出,殊死搏斗,而可以是从心里觉醒,在精神上关注、支持)
      
09
如果你感受到痛苦,那么你还活着。
如果你感受到他人的痛苦,那么,你才是人。
——列夫·托尔斯泰
10
悲悯就像一条善良的河流,澄清着沿路的风尘。它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也不一定济世,但一定有光,一定伴着感动。
11
    (鲜素材精编)
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
——欧阳修
   
12
你尽可以犬儒,可以躺平,可以作壁上观当看客,但你至少应该心里明白,你之所以可以这样,不是因为你多精致,多高明,而仅仅是你运气好,水还没有漫到你的脖子,你仍然可以待在你的桶子里岁月静好。
13
有人说,“家丑不可外扬”。这个的确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观点,但是也要分清楚“家丑”的情况,这个“家丑”是必须要外扬的,不能再捂着盖着。
这个铁链女不解救,可能更多的人会成为铁链女。
——某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14
如果面对不公和罪恶,你选择明哲保身,那就是把这一切留给孩子与未来。
来源:喻言亭阁
编辑:李佳怿

309#
发表于 2022-2-19 20:53: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媒评“锁链女”舆情:网络大V鸡一嘴鸭一嘴就是功德?
今天,《农民日报》主办的“中国农网”刊发署名作者孙鲁威的评论文章《“威”观察| 借丰县事件该说的事情是什么?》说,丰县最近出事了。网络平台上曝光的“丰县生育八孩女”事件激发了全民愤慨...事件发酵过程中,又有两个方面被舆论围猎,一是当地政府的乱解释,二是主流媒体的不发声。
文章指出,谁说主流媒体对罪恶沉默和容忍了?主流媒体是党的一支有素质的宣传舆论队伍,最重要的是它有严明的纪律。难道不正是这种“集体沉默”形成的态度等来了事件出现新的转机?
文章还说,主流媒体在舆情旺盛的时候也去添油加醋,这不难,一点都不难,因为主流媒体有人才、有条件,做得会比谁都精彩,而难的倒是依法、依规、依纪地等待有关方面的调查。请问某些网络大V,形成鸡一嘴鸭一嘴的局面,让一个地方的基层干部都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和道德谴责,难道这就是功德吗?你是站在什么制高点?
相关介绍显示:孙鲁威,《农民日报》原编委、高级记者,《中国农网》观察员、“威”观察专栏影响力专家。
以下是文章全文,未做任何删改:
作为一个三农央媒的记者,我对江苏丰县十分熟悉。我并没有去过丰县,但是丰县的农业宣传工作做得非常好。三月底开始的梨花节,十月底开始的苹果节,还有七月的伏羊节,县委宣传部都会邀请主流媒体的各路记者前去采风宣传。平时的农业“四季歌”,丰县也是在媒体上积极组织发布各种新闻。丰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一个农业大县做成了一个农业品牌大县。到2020年,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4元,比全国平均数17131元高出7803元。
然而,丰县最近出事了。网络平台上曝光的“丰县生育八孩女”事件激发了全民愤慨。事件实施人的惨无人道令全社会所不容,一个被拐女能顺利登记结婚连生八子的过程令全社会所不解。事件发酵过程中,又有两个方面被舆论围猎,一是当地政府的乱解释,二是主流媒体的不发声。甚至有的网络大V也认为这是在制造“亡国之殇”。认为“比罪恶更加可怕的是主流媒体对罪恶的沉默和容忍”。并抛出猛烈的质问:“请问这些主流媒体还有丝毫天道天理,还有丝毫人类良知吗?主流媒体对罪恶的沉默,代表着主流社会的立场,而主流社会的立场,又会推动罪恶没有底线的大规模泛滥。”
谁说主流媒体对罪恶沉默和容忍了?主流媒体是党的一支有素质的宣传舆论队伍,最重要的是它有严明的纪律。难道不正是这种“集体沉默”形成的态度等来了事件出现新的转机?省委派调查组亲自参与事件调查这一新闻能同时在所有主流媒体上发布,这难道不是一种声音,一种力量,一种震慑?主流媒体在舆情旺盛的时候也去添油加醋,这不难,一点都不难,因为主流媒体有人才、有条件,做得会比谁都精彩,而难的倒是依法、依规、依纪地等待有关方面的调查。请问某些网络大V,形成鸡一嘴鸭一嘴的局面,让一个地方的基层干部都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和道德谴责,难道这就是功德吗?你是站在什么制高点?
这件事我们不能停留在愤怒的层面上,要再往前走一步,寻找解决之道。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传统社会生态结构被打破。女性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化,不仅获得解放,而且由于自身的努力,反而成为了社会发展中最活泼的力量。农村的女孩子只所以能够走出去,也是由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积淀到今天,对女孩子的外出没有任何观念上的羁绊。长此以往,农村青年男多女少,导致男青年择偶难,而贫困家庭就更难了。这是拐卖妇女现象难以绝迹的客观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社会管理层面的。农村自治也是需要客观条件和手段的。目前农民经济行为是分散的,土地没有约束力,农村对农民个体进行管理也就缺失了客观依据。再就是邻里约束也在淡化。据说“锁链女”所在村庄就是一个宗族同一个姓氏,但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变化,传统的道德监督能力已经湮灭,新旧道德观念之间没有很好地赓续,导致对于这个极端畸形扭曲的家庭发生在这么长时间的令人发指的行为竟然没有人走进去看个究竟,形成了畸形的“包容”。
社会变了。我们能看到的是,许多地方政府干部因为组织动员农民外出打工而成为全国学习的先进典型,而很难看到哪个地方政府为解决农村适龄青年婚姻问题做什么大工程的宣传。婚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人隐私问题,其实从来都不是。过去不是,现在更不是。婚姻从来都是政治的结果,社会的选择。一些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最后的坦白都是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为人解决传宗接代问题,是积德。而购买“锁链女”的犯罪嫌疑人说,他“34岁没结婚,让村里人瞧不起。”于是他们就生八胎给你们看。正是我们政府把时代变化后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才给拐卖妇女犯罪提供了机会。
这可是一个大的机会。丰县这个地方,是汉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而看2015年的统计,“丰县人口120余万人。全县有汉、回、蒙古、藏、维吾尔、彝、苗、锡伯、景颇、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纳西、普米、傣、拉祜、达斡尔、羌、高山、黎、怒、布朗、哈尼、哈萨克等29个民族。”这样一份报告是不是让我们同样震撼?这些少数民族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的?什么途径来的?难道这不应该是我们政府关注的吗?顺藤摸瓜,这里面就没有不法途径进入的吗?
借“丰县事件”该说的事情是什么?很多人喜欢引用鲁迅文字,我也引用一句:“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你如果爱国,就拿出你的智慧来,与邪恶做斗争,与愚昧做斗争,促进国家稳定,人民安康,也顺便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好了,天下无拐,不是你所希望看到的吗?
作者:孙鲁威
跟帖:
由敬忠
套用一句评论:从未有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sunshine
“ 我对江苏丰县十分熟悉,我并没有去过丰县”。第一句就看笑了…[微笑]
Wenji
孙先生,鲁迅还说过:墨写的谎,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姜小竹
电视剧里最丑的反派也不敢这么演……[捂脸][捂脸][捂脸]
勇敢的蚂蚁
果然是主流媒体,不愧是主流媒体,这就是主流媒体。
王军
丰县四次权威发布,孔子不信,庄子不信,老子也不信!
黄莺在歌唱13804655669
用尽世间最肮脏的语言,都不足以描述出这种媒体人的无耻!
肖波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zhjones
看了评论区,我就放心了
淮安陈先生
回家种红薯去吧!
小马哥
这是退休金不够花了还是采风团缺车马费了??
Faye
厉害,集体沉默迎来转机,这逻辑无懈可击
德國的鳥Xia
作为一个三农央媒的记者,我对江苏丰县十分熟悉。我并没有去过丰县。
你是真的有文化[弱]
烟霞客
我是来看评论的
许小伊
看到评论区都在骂我就放心了
北京陈建新律师
我对“主流媒体”和“高级记者”素无了解,今天终于“管中窥豹”!
其实还要“庆幸”它们没有对一些社会敏感事件“及时评论”,似乎“保持沉默”是它们最好的贡献!
山峰过白云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Mark🐟
正是这些鸡一嘴鸭一嘴,才不至于这事不了了之
弓長木昜
孙鲁威同志:我跟您很熟悉,但我不认识您,也从来没听说过您,但我确实看懂了您的这篇文章,所以我想您自己也想知道,您到底在说什么?
马贡多的上校
天呐,这都是什么魑魅魍魉?
野草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媒体人
嗯嗯
自己冷血不说,还来讽刺别人,呸!
东风
这家媒体上上下下是如何把这篇评论发出来的?[流泪][流泪][流泪]
林川
"主流媒体的集体沉默的态度等来了事件的新转机"到底是个什么逻辑实在是理解不了
边地良家子
“一些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最后的坦白都是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为人解决传宗接代问题,是积德”——如果这些“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对作者家里的女眷们也都“积德”一下,不知道作者是否还能如此坦然和洒脱呢?!
Rico
感觉智商又一次被侮辱了
书霞
那段关于少数民族是不法途径进入的,是个什么神逻辑?
高静
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中国民众的愚弱、麻木,他认为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现在看来部分媒体人还没有被唤醒,甚至内心拒绝被唤醒。
席大仙🏂
国家好了,天下无拐,当然是我们所有人都想看到的。但是主流媒体“集体沉默”形成的态度等来了事件出现新的转机?不敢苟同,恐怕不是!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引起省一级的重视和调查,恐怕还是得益于万千网友的奔走疾呼。沉默永远等不来转机,而是遗忘、是纵容、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敷衍。
Mancy
作为主流媒体的职员,感觉被黑了。。。。。。(我倒觉得网友骂媒体骂的对,虽然身处其中,知道媒体有太多无奈,但从道理来讲,确实应该跟进的)
木石年华
某大V与民众是鸡?是鸭??这个你必须要讲清楚!!!
钟向阳
举头三尺有神明!
苍天饶过谁?
行啊,我们一起看表演吧!
师振亚无用师
我是来给留言点赞的。
SS
我看了好几遍这个句子——难道不正是这种“集体沉默”形成的态度等来了事件出现新的转机?一脸懵!什么逻辑?
有些人难忘,你说他坏呢,其实有点蠢,你说他蠢呢,其实是有点坏。总结就是:又蠢又坏。
醉书生
这就高级记者?啧啧啧啧!
L
这是在说什么[撇嘴]
徐进【诉讼保函】
莫名,就想起了《九品芝麻官》里的常威。
这是一个好名字
“我没有去过丰县”“我十分了解丰县”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没去过丰县怎么对丰县熟悉,纯粹是胡编乱造,做为一个记者,弄虚作假乱编乱写应该严查
黄胜友
原文删除了。赶紧截屏保存这篇。
廢柴女王🍀
如果他写的东西真是他的内心所想,我想问是谁给他的勇气写出来还广而告之?是什么目的?…[发呆][衰][尴尬]
毛毛鱼
我只能是给每个上墙的留言点个赞了。
劉羿含18514587686
大晚上的,给爷气笑了
骑小老虎的花猫咪
我给所有评论都点了赞,一个不漏[捂脸]
浅草
差点以为是高级黑[捂脸]
长安老稼娃
作者是遵守纪律的模范,文章是遵守纪律的结果
森山大道
这文章其实并不是一无是处。但“ 难道不正是这种“集体沉默”形成的态度等来了事件出现新的转机?”这句话的逻辑我确实看不懂……
清风
可怕的人性
电气林洁伟
我是来看看评论区的,很好,没发现一句不是骂的
杨媛媛
不愧是主流媒体,最懂得打哈哈和喊口号
【爱/理解/和平/尊重】一一张玉玺
看完后背一阵发凉……[衰]
踯躅
好家伙,你们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挨个点赞
落棋无悔
“ 我对江苏丰县十分熟悉,我并没有去过丰县”。道听途说,枉为文字工作者
宴西
看明白了。农村妇女走出去害的村里男多女少是罪恶之源哦 酱紫
枫桥
非常熟悉,没去过……但是宣传工作做的非常好……
懵!
陈yy
反倒有理了,竟然说得如此振振有词,冠冕堂皇
枫桥
我对你十分熟悉。我从来没见过你。
老鱼
我看留言就知道文章不咋滴[弱]
🇨🇳恒乐
𝙉𝙞𝙘𝙚!!👏🏻‧✧̣̥̇‧✦👏🏻‧✧̣̥̇‧✦ 👏🏻‧✧̣̥̇‧✦‧👏🏻✧̣̥̇‧✦👏🏻我以为你去丰县了[流泪]
super
这是自黑吗
阳川
他用了多少问号,我脑门就有多少问号[撇嘴]
alina_liu
这是出来博出名的吗?
TOM
这是在进一步透支真诚的关系
Vincent奕
我对江苏丰县十分熟悉,我并没有去过丰县???????????
陈鹰🦅
他说的高度,言下之意就是不该批评地方政府。
博物馆长
难道不正是这种“集体沉默”形成的态度等来了事件出现新的转机?
这句话对吗?
米米米粒
看了评论我就放心了,这写的啥啊
王大头
评论精彩
申申叹了口气
意思是主流媒体故意不发声让网友骂以便推动转机?我想凭这位作者的才华,他早点发声更能推动事件转机
跳跳
来看评论的路过[呲牙][呲牙]
c
别人要是不说话,直接去现场,那别说功德了,人都没了[呲牙]
Taoer
我怎么觉得他是想暗示什么?你们看他写的少数民族那一段。我们是不是误解他了……
乔弗雷乔姬
这个记者怕是永远也不会理解,有些记者迫于压力而实在无法开展调查和报道的苦楚
林圳山人
我对孙大人十分熟悉,我并没有见过孙的尊容……
🐣
语塞了
村姑
现在的大多数人不都是本科生吗?为什么连“我对江苏丰县十分熟悉,我并没有去过丰县”一句都没看懂?读书读到爪洼国里去了!
我熟悉农村,但我没去过丰县!
孙跑农业口,熟悉农村,熟悉基层!
2o22道骨仙风
不知所云[撇嘴]
刘瑶
他在说反话吧
李革革
这个应该是说反话吧
doris
想给后几段点个赞
个人觉得这篇可能其实是为了到数第二段发出来而写的
朱江
不知所云
凌之
谁说主流媒体对罪恶沉默和容忍了?主流媒体是党的一支有素质的宣传舆论队伍,最重要的是它有严明的纪律。难道不正是这种“集体沉默”形成的态度等来了事件出现新的转机?省委派调查组亲自参与事件调查这一新闻能同时在所有主流媒体上发布,这难道不是一种声音,一种力量,一种震慑?主流媒体在舆情旺盛的时候也去添油加醋,这不难,一点都不难,因为主流媒体有人才、有条件,做得会比谁都精彩,而难的倒是依法、依规、依纪地等待有关方面的调查。请问某些网络大V,形成鸡一嘴鸭一嘴的局面,让一个地方的基层干部都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和道德谴责,难道这就是功德吗?你是站在什么制高点?
精彩[鼓掌][鼓掌][鼓掌]
Linda
讲的是某一部分存在的观点,但是不会被认同,也无法被认同!作为媒体人怜悯之心,善良之举,求真求实的态度,专业人士价值发挥!我相信你应该是个新人!
寒雨连江
保护,先截屏
王同学
中国的互联网公共空间,本来就是鸡对鸭讲、各说各话,即无共识~~~
36°
说了实话
来源:传媒特训营
编辑:李佳怿

308#
发表于 2022-2-4 10:57: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方周末如何写评论?
01
怎样捕捉一个好选题?
说实话,刚入行时,我也常常因为找不到好选题、错失一些重要选题而苦恼。

后来,每天写评论、编辑评论,慢慢摸索出了捕捉好选题的方法。

评论要为公共事务而写,这是选题的一把标尺。评论与新闻一样是易碎品,但我们可以写出独家评论,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出圈、捞干货、带私货、向评论大家学习,每一种方式都是好选题的探寻之路。

评论人或许只能在螺狮壳里做道场,但还是可以有所发挥。

宏大如世界形势,细微如饮食男女,都需要有清晰的参考和指引。如果我们能够在这里有所作为,前途应该还是光明的。

02
怎样用核心论据说服他人?
我很小的时候,就相信笔下能产生震烁山河的力量,于是从法律人转向评论界后,我执着于“笨拙”地探寻论据,努力把每一篇评论的写作,看成寻找真相的过程。

我相信这些用键盘敲下的火星,这些从世界角落觅得的论据、新知和视野,在为汉语世界提供“信息增量”。

也许,用不了几年,我的观点会落伍,但我有了更多观测世界的模型和工具,有了观察世界笃定的信心,而我在评论中提供的那些信息增量,也会在提升社会共识的水位,成为更多人眺望世界的窗口。

这就是我所相信的,评论的力量——它不是靠浮泛的词藻去煽惑人,而是靠“高势能”的新知,冲击你的成见。

03
怎样练成别人杠不赢的强逻辑?
2008年,我还在武汉上大学,很喜欢看《南方周末》《新京报》和《中青报》的评论,看多了也想“激扬文字”。

那年12月,我考四六级考试时,英语听力很嘈杂,考完之后我就写了篇评论——《四六级考试公平不应只在考场内》,投了出去。

第二天发在了《长江日报》上,成了个人的媒体评论处女作。之后在文字论剑的快感和稿费的激励下,我笔耕不辍,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直到今天,我写了13年评论,我写的评论也经常被评论,我深切体会到,要想让自己的观点在价值分化的舆论场中站得住脚,就要讲逻辑。

也正是这么多年的逻辑训练,治好了我的口吃,让我在跟人争论时争得有底气。

也许你没怎么写过新闻评论,没关系,练好评论逻辑,也能让你在微博、朋友圈里发表观点时,击中问题要害,避免说一堆不痛不痒的废话。

这也是评论人要做的——努力拨开速朽的文字骸骨,在无声中显意义,于逼仄处见胸怀。

04
怎样把握结构美感?
我在2005年通过校园媒体招聘进入媒体行业,并始终待在南方报业集团。

十几年的从业经验,让我意识到,一个热点事件出来后,要让读者愿意读你的文章,就要做到比其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挖得更深,给读者提供高含金量的观点。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挖掘信息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所以,我们要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让知识在大脑中自动“归位”,学会编制一张张意义之网。同时,找到有价值的概念与解释模型,举一反三,用这些概念与解释模型让我们的评论变得更深刻。

05
怎样写出准确又深刻的评论?
我在孩提时代就喜欢写作,没想到最后真的凭借这一技之长过日子。

在成为专职评论员前,我曾任校长秘书,当过机关干部,也做过镇委书记。

但最后我弃政从“闻”,怀中揣着“写作者的初心”,赤手空拳地从丽水“飘”到杭州。

后来,我当上了新闻部主任,但两年后,我再次辞去主任职务,做回了专职评论员。

正是这两次放弃,才能让我安心写评论,并先后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等逾百项奖项;而从校园到政坛再到基层的经验,也赋予我的评论更厚实的阅历感。

在十数年的评论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识、言之有情、言之有人、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开世界眼光,立中国高度,接足下地气,拥人间情怀,尽华彩内容,写悦读文章!

06
如何构建评论员的专业视角?
财经评论员,最重要的两个字,一个在评,一个在论。“论”是摆事实,讲证据,“评”是讲道理,下判断。

一般财经评论员常犯的毛病是:沉浸在论述里不可自拔,太过执迷于数据化。

这种操作容易让简单复杂化,和简约形式无法调和。

以我之见,财经评论员的重心应当放在“评”上,用简单的、通俗的论,来达成精辟、犀利的评。

谁能够用生活语言,表达财经分析,谁就掌握了财经评论员的通关密码。

07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评论员?
一个合格的评论员,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问心无愧。

评论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要有所依托,不能自说自话,这需要我们调动自己储备的论据去“格物”,加以比较、借鉴,这个“据”,是理据,是依据,是根据,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评论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投射,所以致力于评论写作,一定要忠于自己内心中最可信赖的那个地方。

我们可能无知,可能偏离,但写作时内心不能有杂质,不能掺杂私欲或明知道的偏见。问心无愧是对自己评论的最高评价。

社交媒体时代,人人皆有麦克风,在众声喧哗中,拨开迷雾、独立思考,并非易事。

但纵横言论十数年的评论老手们,却已经在舆论场中练就了一身理性表达的技巧,若非身处业界,你很难获悉。

南方周末邀请了7位来自《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澎湃新闻、《杭州日报》等知名媒体的评论老手们,他们将用十数年的评论实战经验,倾力打造《评论写作实战课——怎样表达一个观点》,告诉你如何通过表达观点,成长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如果你也想在传媒领域或自媒体领域提高自己的内容竞争力;

想在职场中逻辑清晰地向上司提出解决方案;

想在各类考试写议论文时,运用一线评论员们找论点、用论据的技巧;

想在用点赞代替思考的时代,洞察逻辑之美,发现思想之真。

开始评论写作吧,做一个敢表达、懂表达的独立思考者!


来源:传媒老友记


编辑:陶鹏辉


307#
发表于 2022-1-6 20:37: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民日报》1970年社论:迎接伟大的70年代
与往常一样,《人民日报》2022年新年献词没有署名,也没有人透露它的制作过程。但在新年的第一天,它还是如期而至。
题目叫《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这是该报自1949年以来的第73篇元旦社论。
如今,翻阅那浓缩共和国年轮记忆的旧报纸,仍能找到一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
遍览《人民日报》的新年献词,《迎接伟大的70年代》是值得一提的名篇。即使发表于文革语言盛行的1970年,这篇别具一格的社论至今仍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台湾作家马世芳能背诵更多内容:“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英雄的越南人民的铁拳,把美帝国主义打得焦头烂额……旧世界风雨飘摇,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王冠落地……”他曾在微博发问:“这篇灿烂夺目的经典,执笔者谁?每次读都有种看雷芬斯坦《意志的胜利》式的Guilty Pleasure(罪恶的快感)”。
而当中国游客秦兆基站在巴黎协和广场的女神雕像前,瞬间想到的竟也是那篇经典的社论,“我至今记得很清楚,‘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王冠落地’,这番话是写当时的世界风云的,但移来形容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也很恰当”。
今天,我们推出这篇1970年代的社论,让70后们了解一下自己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经典再读
迎接伟大的70年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过去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豪迈的战斗步伐,跨进了伟大的七十年代。
放眼全球,展望未来,我国各族人民心潮澎湃,衷心祝愿我们的伟大领袖、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毛主席万寿无疆!
六十年代初期,毛主席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
六十年代的历史,雄辩地证实了毛主席这一伟大的预言。
过去的十年,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的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现代修正主义公开论战,激烈搏斗,取得伟大胜利的十年;是全世界革命人民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以苏修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伟大斗争蓬勃发展的十年。
在这十年中,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在新的条件下,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一浪高一浪地向前推进。革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和组织在斗争中日益发展。资本主义无可挽救地没落下去,社会主义不可阻挡地兴盛起来。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英雄的越南人民的铁拳,把美帝国主义打得焦头烂额。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越来越广阔地鼓舞着亚、非、拉地区人民的武装斗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堤坝,一块一块地塌了下来。漫天的革命烽火已经燃烧到帝国主义的“心脏”地区。震撼西方的财政金融危机,日益严重、日益深化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更加病入膏肓。旧世界风雨飘摇,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王冠落地。在整个地球上,再也找不到一块帝国主义的“安定的绿洲”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爬上世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美帝国主义,没有过多久就从它的顶峰跌落下来。它扩军备战,到处侵略,到处建立军事基地,把一根根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被全世界人民越勒越紧了。自称世界“最富有”的美国,数以千万计的人民越来越贫困和饥饿。美国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反对垄断资本集团的斗争和美国黑人的抗暴斗争,使美国反动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一任任的白宫主子,找不出一付挽救美帝国主义衰落的灵丹妙药。曾经吹嘘二十世纪是“美国世纪”的华尔街老板们,无可奈何地哀叹美国进入了“困难的年代”。美帝国主义的急剧没落,突出地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上极其深刻的、新的总危机。
现代修正主义的中心——苏修叛徒集团加速走向彻底破产。自以为不可一世的跳梁小丑赫鲁晓夫,曾几何时,变成了不齿于人类的渣滓。他的继承者勃列日涅夫之流,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陷入了内外交困的重重危机。他们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彻底暴露了社会帝国主义的面目,激起了苏联人民和各国人民越来越强烈的反抗。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出现,不过是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过程中的一个插曲。它既不能挽救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覆灭,也不能挽救它自己的灭亡。所谓“勃列日涅夫主义”,归根结底,不过是垂死的新殖民主义的变种而已。
同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一片衰微破败的景象相反,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更加巩固,更加繁荣,更加壮大,更加朝气蓬勃。毛主席亲自领导我们党,同全世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一道展开的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大论战,从思想上、理论上和政治上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更大胜利准备了条件。毛主席亲自发动和亲自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粉碎了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的梦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开辟了一条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光明大道。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在七亿人民中空前大普及。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深远历史影响,正在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成为当代反帝反修的强大的政治力量,成为各国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最可靠的朋友,成为世界革命的希望。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经过六十年代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世界的革命力量壮大了,阶级阵线分明了。世界基本矛盾的新发展,必然要继续引起革命。七十年代,将是人民革命风暴在全世界更大兴起的年代,将是帝国主义在重重矛盾中加速崩溃的年代,将是全世界革命势力同垂死挣扎的反革命势力进行剧烈搏斗的重要的年代。不管美帝、苏修怎样互相勾结、互相争夺势力范围,不管它们施展多少阴谋诡计,发动什么样的侵略战争,都逃脱不了注定灭亡的命运。它们的日子不会太长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军队,一定能够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一定不会辜负世界人民寄予我们的希望。新的一年里,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的周围,进一步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用毛主席关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推动斗、批、改,检查斗、批、改,戒骄戒躁,更好更快地完成党的“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
当前,斗、批、改的群众运动,正在各条战线深入发展。毛主席提出的各项无产阶级政策,正在进一步全面落实。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无产阶级新事物到处出现。我们要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群众运动,同斗、批、改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紧紧抓住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这个纲,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各个基层。要继续开展革命大批判,肃清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要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继续清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在政治领域中按照党的政策做好清理阶级队伍的工作,加强对一小撮反革命势力的专政;在经济领域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有步骤地打击资产阶级的腐蚀和破坏。要把教育、科研、文艺、新闻、卫生等方面的革命坚持下去,深入下去,取得新的成果和新的经验。
毛主席在“九大”期间一再指出:“一定要抓好典型。”“面上的工作要先抓好三分之一。”我们要坚决执行毛主席这个极其重要的指示,全面规划,分期分批地、深入细致地、积极而又慎重地做好斗、批、改的各项工作。
在清理阶级队伍的基础上,要抓紧整党建党。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建设我们的党,是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百年大计。在整党建党中,自始至终都要把思想整顿放在首位,认真地学习新党章,对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认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学说的教育,进行关于领袖、政党、政权、阶级、群众相互关系学说的教育,批判各种右的或极“左”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潮。要正确地做好“吐故纳新”的工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以毛主席的指示和新党章的各项规定对照自己,彻底改造世界观。
随着斗、批、改的深入发展,一个工农业生产的新高潮正在出现。各级领导要站在群众运动的前面,全面地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指示,使运动沿着毛泽东思想的轨道深入地、持久地向前发展。只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和革命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就能够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要把毛主席提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落实到每一个省、每一个县、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项事业。要注意调查研究经济工作中各项政策性的问题。订计划必须发动群众,注意留有充分的余地。
毛主席最近指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任何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要反对以原子弹为武器的侵略战争!如果这种战争发生,全世界人民就应以革命战争消灭侵略战争,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
毛主席这个伟大指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远见,向全世界人民指出了斗争的方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全世界人民一定要百倍提高革命警惕!全中国人民一定要百倍提高革命警惕!我们要从精神上、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要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各级领导机关要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进一步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化,精兵简政,以适应战备的需要。要巩固和完善各级革命委员会,继续加强革命的大联合和革命的三结合,团结起来,共同对敌。要加强军民团结和军政团结。中国人民解放军要继续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做好“三支”“两军”工作,在政治上、军事上都要更进一步提高,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全面落实四好,加强战斗力,随时准备为保卫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立新功。
同一切国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这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一贯政策,但是我们决不能容忍任何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侵占我国神圣领土。我们一定要解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如果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敢于侵犯我国,我们就坚决把他们葬身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革命在发展,人民在前进。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的曙光就在前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选自《人民日报》1970年1月1日
来源:老课文
编辑:李佳怿

306#
发表于 2021-12-23 16:52: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微亚被罚13.41亿,网友评论笑不活了
网友神评论:
1
13.41亿,每个月工作能存2万的话,存个5500多年就可以了。
——中华上下才五千年
2
我真的疑惑了,我们国人真的在用同一种货币吗?我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那边其实是罚的13亿欢乐豆
的“们凶,议位那,滑充况举雪轮每夺近抄“的可东慢出雪看一时
3、  
1薇=635爽 郑爽都要干两年
1薇=9宏 王力宏可以离9次婚
1薇=1.49冰 范冰冰干了这么多年还不如薇娅直播间两年
1薇=n个我 我从猴开始干都赚不了这么多
4
别人一年逃税6亿多,我为了6块钱求我的闺蜜帮我砍一刀滑充况举雪轮每夺近抄“的可东慢出雪看一时树,动乡迟实滚乡?车
5
国家查薇娅要补13亿,国家查我还要给我退税那,滑充况举雪轮每夺近抄“的可东慢出雪看一时树,清2口被余动迟实滚乡?起
6
这下大家彻底能完结全互联网都是王力宏的局面了
王力宏:
感谢薇姐送来的嘉年华的“们凶,议位那,】抄“的可东慢出雪看一时树,清2口被余动乡迟实滚乡?车到去雪积限我启起们脚
7
嫁给王力宏五年生仨才分1亿多,当主播光逃税就能逃6亿,这说明女人放弃事业当家庭主妇真不行。
8
我感觉我现在都麻木了
王力宏给前妻赔1.5亿
薇娅偷税漏税6亿
罚款13.41亿
我都怀疑是不是通货膨胀没带上我
不然为啥大家一出手都几个亿
我今天吃碗14块钱的馄饨都纠结半天
9
今天很多朋友发朋友圈说薇娅被罚了13个亿
拜托。。。是13.41亿好吗?
。。。不要忽视0.41亿啊!
我这辈子连0.41亿也见不到
10
我贴心地帮大家算了一下:
如果你每天攒100块钱
用36740年就可以攒到13.41亿啦!
11
冷知识:
王力宏是杭州旅游形象大使
薇娅是杭州反诈骗形象宣传大使
来源:微亚被罚13.41亿,网友评论笑不活了
链接:驰骋D嘶鸣
编辑:蒋可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