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媒体经营案例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8 22:56
标题: 媒体经营案例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12-3 09:50 编辑

媒体是企业,但媒体经营和普通意义上的企业经营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拒绝照搬经济学的经营理论来谈论媒体经营,而是觉得媒体经营别是一家。开辟这个案例库,旨在展示媒体的内容经营和商业经营的情况。
【案例】
广告圈
据外媒报道,美国老牌杂志《读者文摘》于周五裁掉了四分之三的英国雇员。纸媒往何处去呀!

@广告导报
【《读者文摘》启动破产 裁员90人】据外媒报道,美国老牌杂志《读者文摘》于周五裁掉了四分之三的英国雇员;《读者文摘》是德惠特-华莱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创立的;在20世纪90年代的全盛时期,拥有200万名读者。但现在不足40万册,而这其中还有30%左右是免费分发的。详见:http://t.cn/zjmQW3v




|
轉發(19)
|
評論(3)

今天08:15來自皮皮时光机


|
轉發(5)|
收藏|
評論

22分鐘前
來自媒体版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10 11:44
【案例】
陈昌凤
//@新传媒网: 《人民日报》前编辑黄彩忠常说“新闻人要时刻让自己新鲜着”,也送给各位。//@呂岸LuiNgon: 正如范敬宜范老所说,“惟有特色是永恒。”@陈昌凤
//@中国网络传播学会:
#新闻客户端争夺战#
@陈永东:有木有新闻客户端只是面子问题,有木有特色才是能否生存之根本。无特色,不新闻!

@新传媒网
#新媒观察#【新闻客户端争夺战】对比四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从新闻角度而言,差距不大;从速度看,腾讯最快;从特点看,网易优先;从噱头看,搜狐有点意思——至于掌上新浪,似乎退出了这个领域的竞争。2013年最终的市场格局,很有可能要看腾讯对新闻客户端的决心有多大...http://t.cn/zju9ggc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52)
|
評論(5)

1月8日14:21來自专业版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10 11:56
【案例】
陈永东
可以洋为中用,如果能结合中国企业自身的特点就极好极好了! //@蘑叽蘑叽: 这六个社会化目标还比较靠谱 //@上海广告媒体圈:
//@智为电商: //@陈永东: 续问:中国公司在社会化媒体上主要创建哪些种类在线内容?
@焰妍凤舞
@刘瑶
@江苏陈德阳
@王佳航

@陈永东
【国外社会化媒体运营现状全景图】据Ragan/NASDAQ OMX的2012年11月数据:1)27%的组织有专门的社会化媒体运营团队;2)使用社会化媒体六大目标:增加品牌意识、增加网站流量、提高声誉、产生引导、增加销售、改进客服;3)六大类在线内容:Facebook帖子、Tweets、图像、视频、博文、在线文章。详点大图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61)
|
評論(18)

1月9日08:52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
轉發(1)|
收藏|
評論

16分鐘前
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1-10 12:41
【案例】
英国《金融时报》被曝寻找中国内地买家


英国传媒公司培生集团被报道可能卖掉其旗舰报纸《金融时报》


 新浪传媒讯: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在英国传媒公司培生集团被报道可能卖掉其旗舰报纸《金融时报》之后的第三个月,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金融时报》的顾问实际上已经来过中国,寻求可能的买家。
  笔者认为,最有趣的是培生如何会考虑将其拳头产品中的一个卖给中国买家,这或许能够反映出曾经一统全球传媒市场的印刷品出版物前景是如何艰难。培生集团顾问寻求中国买家这一举动,同样折射出中国传媒业是这一行业中资金相对充足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这是因为,中国的许多大型传媒集团几乎都在当地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并且拥有多样资产,从印刷品到广播和新兴媒体资产。
  《金融时报》的这一传言首次进入全球消息头条是在去年秋季,当时媒体报道称,培生集团正在考虑卖掉《金融时报》;同时,最有可能的买家包括财经传媒集团汤森路透公司和彭博新闻社,以及《华尔街日报》和道琼斯通讯社的所有者,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随后,大约在一个月之前,报道称彭博新闻社的确非常感兴趣,但不清楚这些讨论是否属实。
  笔者的猜测是,这一嗅探中国买家兴趣的举动表明,要么是彭博社止步不前,要么就是培生集团的顾问可能正试图打价格战。据消息人士所述,他所在的公司——中国顶级传媒集团之一,最近被代表培生集团的第三方咨询公司找过,对购买《金融时报》的兴趣进行了洽谈。
  事实上,培生集团考虑这样一个中国买家是非同寻常的。因为,所有的中国媒体在一定层级上都属国有,而且所有的活动都有国家委托的自我审查制度。但现在不是平常,培生集团可能也意识到《金融时报》距离步《商业周刊》和《新闻周刊》等其他一些老牌印刷刊物的后尘之路并不遥远了;它们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在读者剧降和利润蒸发之后遭到“贱卖”。
  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可能不会有太多的西方买家愿意出钱购买《金融时报》。因此,中国买家购买报纸的可能到底有多大?同时,谁又会是这样的买家呢?
  对第一个问题,笔者的回答是:《金融时报》被卖给中国买家的可能性极其微小,或许还不到10%。最重要的是,因为相互冲突的传媒文化,中国政府很可能绝不会允许其传媒集团收购这样一个高知名度的报纸。同样重要的是,如果《金融时报》的员工发现他们被一个中国公司收购,他们很可能会较为反感并一同离开报社。
  在这场不太可能的交易中,唯一一家有收购资质的中国传媒集团很可能是南方传媒集团,这是一家以中国最敢言著称的出版商;同样它也是《21世纪环球报道》的所有者,这是一份中国领先和最前沿的金融报纸。但即使是南方传媒集团也会发现,政府相关部门很可能会快速介入,扼杀这一交易。
  再次,没有人会认为新闻集团能够在2007年成功收购《华尔街日报》的发行商道琼斯;然而最后,这笔交易还是成功达成了。所有的这一切表明,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时代,全球传媒业进行着一场彻底的重组,很容易发现一些比较老、最富盛名的报纸被迫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商业模式;或者在不久的将来面临倒闭的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不应该对培生集团顾问寻求中国潜在买家,出售《金融时报》这样的举动太过惊异,虽然他们只是试着激起对方的兴趣。但在今天结束时,笔者确实认为,与中国交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同时,培生集团毫无疑问又将不得不以比其寻求收购价低很多的价格解决出售《金融时报》的问题。
  概要:虽然与中国传媒集团完成交易的可能非常渺茫,但寻求潜在中国买家购买培生集团《金融时报》这一举动,已经折射出了西方印刷业艰难的前景。(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3-01-09/100725992823.shtml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1-12 19:54
【案例】
英国1.3万户家庭仍然在看黑白电视

  本报讯 据英国媒体10日报道,最近英国官方电视牌照局的统计显示,目前仍有1.3万户家庭在看黑白电视机。
  英国电视牌照局发言人表示,这种现象是很惊人的,英国的数字电视转换已经完成,41%的英国家庭拥有高清电视机,在网络收视方面,英国领先全世界,不过仍然有1.3万户家庭还在看黑白电视。
  英国电视用户需缴纳牌照费,0.05%的家庭选择每年缴纳49英镑(约合人民币492元)收看黑白电视,收看彩色电视的2500万户家庭则每年要支付145.5英镑(约合人民币1462元)牌照费。
  英国电视和广播行业历史学家特拉诺夫表示,未来十年以后,仍然会有数百个家庭继续使用黑白电视机,因为总会有一些人喜欢收看黑白电视机,不希望浪费掉仍然可以用的电视机或是热衷旧电视机收藏。(国际在线)
(原标题:英国1.3万户家庭仍然在看黑白电视)

http://news.sina.com.cn/m/2013-01-12/071926018153.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15 10:58
【案例】
美国媒体与出版业工资大涨

2013年01月15日10:17  新浪传媒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赫芬顿邮报》1月9日刊文称,尽管财政问题悬而未决,但美国的工资似乎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其中也包括那些并不被看好的行业。PayScale指数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媒体与出版业2012年第四季度工资实现了六年以来的最大幅度增长。相关工作包括:公共关系、媒体和通信等岗位。同时,娱乐和表演从业人员的工资也实现了4.6%的增长,高于全国3.5%的平均值,远高于2006年以来的任何时期的增长幅度。

  帕科-昂德希尔(Paco Underhill)是纽约消费者行为研究与咨询公司Envirosell的创办人,他认为,媒体、出版和娱乐业的工资增长与该产业出现的一些变化有关。这些变化迫使雇主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雇佣较少的人,来完成更多的工作。

  昂德希尔向《赫芬顿邮报》指出,“多数媒体业务2012年的工作量与上年持平,但员工数量有所减少。如果员工业务能力较强,雇主可能需要向他们支付更多的工资。”

  PayScale指数跟踪美国工人的工资变化情况,并揭示就业补偿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补偿趋势。整体而言,PayScale发现,各行业2012年第四季度的工资增长非常强劲,许多行业的工资甚至超过了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PayScale首席经济学家凯蒂-巴尔达罗(Katie Bardaro)表示,“经济并不会因为财政问题的不确定性而过度放缓,就业岗位仍在增加,工资也一直在增长”

  12月份的就业报告表明,在国会就财政问题进行激烈讨论的情况下,就业状况仍然稳定。上月新增15万5千个就业岗位,其中建筑业增加3万个岗位。失业率维持在7.8%。尽管12月份的新增工作岗位加超出预期,但最民众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却呈现比较复杂的态势。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大幅下降,而彭博社消费舒适指数则跃升到六月以来的最高值。

  最新的PayScale指数支持各部门2012年第四季度工资稳定增长的整体趋势,但并非所有产业都是赢家。与去年相比,商业支持服务和社会服务行业的工资就基本上没有增加。首都华盛顿的工资增长幅度是各大城市最低的,紧随其后的是圣路易斯和底特律。

  彭博资讯的高级经济学家约瑟夫-布鲁修拉斯(Joseph Brusuelas)对PayScale指数反映的工资增长情况保持审慎态度,认为这种增长难以持续。他在给《赫芬顿邮报》的邮件中写道,“多数增长可能发生在12月份,主要是因为年底工作时间增加,也是年终奖发放的时候。这些都表明当前的工资增长趋势难以持续。”(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3-01-15/101726038163.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16 17:22
【案例】全球报业头版观察
新媒体融合之路。英国《卫报》将在今年推出Guardian.com澳大利亚版,这是前年推出美国版后,卫报全球计划的又一次扩张。该报副主编Katharine Viner透露,截止去年,卫报在全球有7000万网络读者,其中4500万在海外。考虑到澳大利亚市场的饱和度,业内认为卫报旗下主打娱乐体育的G2版将是其突围的关键。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 收藏| 評論(1)
1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17 17:05
【案例】台湾週末
分享图片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 收藏| 評論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17 23:08
【案例】赵雨杉
@程苓峰-云科技 最新爆料:传新浪为挽救门户,可能分拆垂直化运营:体育、财经、科技、娱乐等频道独立成为垂直分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由总经理领衔。最终将可能把新浪门户改造成一个类控股公司。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 收藏| 評論
13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1-19 17:09
【案例】
美国2013媒体广告支出情况仍将持续萎靡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传媒生活》杂志网站报道,媒体广告支出在今年第一季度将有所下降,这将导致本年收益出现轻微下降。
  这一消息来源于Pivotal研究小组高级分析师Brian Wieser的最新预测,他预测今年第一季度的媒体广告支出将下降1.4%;对地方收益的影响将下降2.4%。虽然,今年下半年的广告支出情况将稍稍上涨。但Wieser仍然认为,今年的支出总额将下降0.2%,达到1264亿美元。Wieser在报告中称:“我们觉得,今年的特点是基于即时原则(如有可能)决策的认识偏差,在广告商中进一步增强;这一原则是为了在突发和长期不利情况冲击经济时,依然能够保持灵活性”。
  根据ShopperTrak所述,假期的销量仅上涨2.5%,比许多分析师之前的预期要差很多。零售商被迫大幅降价,并提供其他激励措施来吸引购物者。销售已然受到冲击,同时,被说服的购物者也没有明确的购物动机。因此,一些广告商撤掉了他们的媒体广告支出。之前,电视广告通常在第4季度会显现盈利,然而实际情况却下降了4.9%。
  这种萎靡的现象在2013年还将持续。买家这样告诉《传媒生活》杂志:广告商担心财政悬崖的冲击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因此他们在第一季度有所退缩。“消费者不再自信”,纽约市的一位媒体买家说到,“广告商并不知道[消费者]何时才能拿到本月第一笔薪水是什么感觉,同时他们会发现新的赋税会带走一些收入。他们能花的变的更少了,这样,广告商很可能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中的支出就会变得更少”。
  Wieser预测,美国全国广播支出在第一季度将下降4.7%。同时,印刷媒体将继续挣扎。杂志将下降8.3%,同时地区性报纸将下降10.1%;无论对哪种类别而言,都是最大的打击。本地电台将下降2.4%。
  然而,也会有一些亮点。全国在线视频将会出现最大增幅,达到11.3%。另外,Wieser指出地区性有限电视将会上涨5.6;同时,地区性网络将上涨4.2%。(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3-01-18/114426067550.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1 13:13
【案例】大样小样儿
//@武汉丁寅: 上次中部旅游联盟,没看到任何变化

@某报朱记者
【中部党报传媒签区域合作协议】形式大于内容吗?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4) | 評論(2)
今天09:57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 收藏| 評論
23分鐘前 來自WeicoHD.iPad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1-22 11:51
【案例】
BBC自称促进英国经济增加80亿英镑

 新浪传媒讯:据英国《卫报》报道,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委托的一则最新报告指出,BBC促进英国经济增加超过80亿英镑(是其许可费用支出的近两倍);但是,威尔士和其他英格兰地区的经济收益下滑却抵消了英国北部的收益增长。
  根据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该公司在其电视、电台、网络,商业和其他活动上支出43亿英镑,在2011至2012年度创下了80亿英镑的经济效益。其“总增值额”(GVA)为83亿英镑,包括位于供应链下方的BBC支出连锁效应。
  然而,在英国广播公司对索尔福德新BBC北部区域进行投资的情况下,英格兰北部GVA同比增长19.7%,高达3.91亿英镑。尽管如此,包括东西米德兰兹郡和东英格兰在内的英格兰中部地区GVA却下滑了21.7%,跌至1.99亿英镑。
  据称,BBC支出从2009年的1.62亿英镑跌至2010年的1.54亿英镑;此时,威尔士的经济收益也下滑6.2%,跌至2.76亿英镑。与此同时,包括英格兰东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整个南部地区的经济效益与去年相比也下滑了18.8%,跌至6.99亿英镑。
  此前,BBC业内人士曾表示担忧,关注BBC北部可能会使其他地区受影响,如对西米德兰兹郡BBC伯明翰的电视电台事实部门进行裁剪;这也是“交付质量第一”成本节约措施的一部分。报道称,伦敦的BBC总支出是在英格兰(6.56亿英镑)以及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总支出(4.25亿英镑)的近3倍。
  英国广播公司董事、政策及战略策划约翰-泰特(John Tate)表示,BBC支出的一个更大利益是能有力反驳Ofcom对广播公司实行的频段税收计划,正好是从2006年推迟后的未来一年。泰特在一篇BBC博客文章中说,“许可费用的更大利益是为Ofcom提供一个额外理由,再次考虑明年将要实施的频谱税收计划:对广播公司用于传输节目的频段进行征税。除了打击许可费用纳税人,该税收将会从英国创意公司转移急需现金。”(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3-01-22/110726094142.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2 13:16
【案例】北大新媒体
【《金融时报》重点转向数字业务】其总编昨日宣布,由于该报将把部分印刷版资源投向数字领域,因此将裁员25人。“当今,老牌企业正逐渐被谷歌、Twitter等新秀颠覆。我们的竞争对手正利用个性化和社交媒体等技术改革新闻业。手机已占《金融时报》25%的数字流量。我们不能坐以待毙”http://t.cn/zYvFWyc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2 15:56
【案例】刘娟的碎片生活
有趣的经济学原理,看看哦~~

@中国NLP学院
【一张图了解十几则经济学原理】卢维斯定理、托利得定理、刺猬理论、雷鲍夫法则等等看起来很深奥的经济学原理用一句话解释就能明白。~NLP朋友们,早安#NLP年会倒计时41天#via商业启示录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184) | 評論(24)
1月18日07:02來自实用心理学门户


| 轉發(1)| 收藏| 評論
1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2 18:01
【案例】@陈强微博
过去一年,全国新闻纸用量减少了27%。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崛起,不仅印刷媒体面临危机,印刷厂的日子也不好过。

(1)| 轉發(333) | 評論(88)
今天10:34來自Android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3 10:30
【案例】王以超
大趋势已定,纠缠具体数字无意义。 //@羽落夕阳2012: 产业面临重构,七成以上传统采编将转岗。求点评。@芮必峰 @李开复 @老榕 @杜红超 @傅玉辉@王以超 @杨锦麟

@闻道阅读平台
【传媒发展的八大预测】一:整合在即,大数据媒体集团不会超过10家;二:单纯依赖广告的媒体,活不过10年;三:并购汹涌,拥有"操作系统"的媒体诞生;四:媒体将向两极进化,平台向大、细分向小;五:产业面临重构,七成以上传统采编将转岗……http://t.cn/zYPA2rm @梦工场徐园 @中国报业网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384) | 評論(51)
1月22日15:47來自专业版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8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1-25 12:47
【案例】
YouTube停止向华尔街日报、路透社提供资金


YouTube
  新浪传媒讯:据知名科技博客网站“PandoDaily”1月18日报道,YouTube在2012年年初时推出了一个金额为1.5亿美金的投资计划,在该计划中,这笔资金将用来支持相应的合作伙伴在YouTube上创办100多个新的原创付费频道。《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也在最初的赞助名单上,然而在最近传出消息称,YouTube已经终止了向《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提供赞助资金。这笔交易维持了一年时间,然而交易的结果却是他们对路透社逐渐丧失了兴趣。这个被Google所持有的公司曾表示,如果他们保持投资,这个频道可能会下滑的更加厉害。
  PandoDaily称,至少有15名去年曾经为YouTube的路透社频道工作的编辑和承包商已经确定了不再续约,这意味着他们将去寻找新的项目;这一部分的员工们在大概一个月前就已经被告知经费削减的这个消息。
  路透社的YouTube部门由18个人组成,其中大部分是自由职业者和承包商。18日是他们在这个部门工作的最后一天。自从该新闻机构裁撤了9名编辑人员的新闻曝出之后,紧跟着就曝出了经费削减的消息。据称,公司采取这样的举措的原因是他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其“全球成本结构”之上。
  去年1月,路透社对外公布了与YouTube的这笔合作交易,并启动了路透社电视频道;他们在这个频道上发布10类新闻、评论以及实事分析。这个频道可以在路透社自己的网站上及一个专门的YouTube页面上进行观看,目前还不确定这个频道还是否会继续维持下去。
  笔者曾尝试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向一些路透社代表提出疑问,但截止到目前并没有得到任何答复。路透社全球项目负责人丹-科拉鲁索(Dan Colarusso)在伦敦回邮件说,他无权对这笔交易评头论足,然后也没有给出更详细的说明。
  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华尔街日报》是如何受到影响的。该公司的一名发言人说,他们公司还没有终止与第三方机构的对话;不过可以明确的是,《华尔街日报》直播频道将继续在YouTube上播放。这位发言人还说:“我们希望能继续和他们保持合作。”
  另一个从YouTube获得原创频道投资的频道——SB Nation也可能会受到影响。SB Nation所有公司Vox Media的一名发言人不愿意透露他们与YouTube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如何发展,因为相关的对话和洽谈仍然在进行中。但他说,就目前而言,他们两家“仍然是合作伙伴”。
  对《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而言,经费的削减也许算不上一个多大的意外。在去年11月时,YouTube就曾向ALLThingsD表示过,他们将对这个项目进行一次投资调整;调整之后,他们将只从最初投资的160多个频道中筛选出40%进行继续投资。YouTube的内容战略总监杰米-拜恩(Jamie Byrne)表示,他们公司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些公司打造的频道究竟从观众那里赢得了多少“观看时间”,以及各家公司对目前获得节目预算的使用效率如何。
  尼曼新闻实验室最近报道称,《华尔街日报》在YouTube上的频道一般能获得50万到100万浏览量左右的收看率;而路透社是在20万到40万之间。一些收看率最高YouTube频道的周收看率一般都能达到300-700万左右。
  YouTube仍然没有提供为何会决定削减向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提供资金的理由,但其他一些频道,譬如由The Young Turks、SourceFed以及Vice提供的频道却并没有遭到资金削减。
  YouTube的发言人不愿回答关于向这些频道继续投资决定的变更,是否表明YouTube在运营策略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在一次发布会中,该公司发言人说:“我们的目标是,将继续帮助我们的合作者在YouTube上取得成功;无论他们有没有获得我们提供的赞助资金。”这份发言也表明,提供给这些频道的初始投资资金可能是YouTube用来“刺激”其行动起来的交易。
  这位发言人指出,每天都有大概7,000小时与新闻相关的视频被上传到YouTube上。“我们希望能继续支持这些新闻内容的上传,我们也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这些新闻内容在我们这个平台上是多么有价值,无论是在2012年总统选举期间或者是在飓风桑迪肆虐的那段日子里。”(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3-01-23/163026105424.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6 01:22
【案例】密苏里新闻学院孙志刚
《金融时报》的最近裁员(提前买断退休计划)实为他们“数字优先”策略的继续,而且着眼于未来!

@中国传媒精英俱乐部
【报业新媒体因其严肃新闻模式更艰辛】独创“付费墙”制度的《金融时报》宣布裁员35人,同时增加新媒体业务职位以推动新闻业务的网络化转型。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破坏了报业传统模式,尽管其中很大一部分已大力试水在线新闻业务,但未能为其带来足以支撑严肃新闻报道的收入。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8) | 評論(2)
45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2)| 收藏| 評論(2)
1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26 17:27
【案例】陈永东
回复@綦浩0205:雷军认识到:顺者昌,逆者亡 //@綦浩0205:不好说,还是等那天介绍吧,只是没想到雷军这么快就屈服了 //@陈永东:好吧,你带V,你说了算! //@未来电视: 是1月28日上午10:30,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不是下午!

@陈永东
据比较靠谱的消息,小米盒子已投奔CNTV,并与CNTV旗下未来电视公司达成合作,将于1月28日下午宣布小米盒子合作事宜。@雷军 总算顺从了中国的明规则,即使不能说规则就一定合理,但在未改规则前只能如此。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42) | 評論(8)
今天07:53來自iPad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50秒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1-28 11:51
【案例】
纸书与电子书能否双赢

 岁末年初,总是出版界各类统计数字密集发布的时候。今年,有两组统计数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一是《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出版商协会报告,2012年电子书销售年增幅骤降至约34%;二是国内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统计,2012年中国地面图书零售渠道同比增长-1.05%,首次出现负增长。前者使得业内对读者于纸质书的忠实度有了重新考量,后者难免引发爱书人对实体书店命运的担忧。
  笔者却认为,这两组很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其价值倒并非仅限于对谁是好消息、谁是坏消息这一层面,而是对于此前火热探讨、却总感觉困惑重重的电子平台于出版的意义,及身在其中的人如何选择今后的道路,有了逐渐解惑的可能。
  对于纸书与电子书之争方面,首先,因为缺乏电子出版的实践,此前下的一些“定论”,在电子书销售增速放缓,尤其是该报道指出的“精装书表现出来的抗压能力令人惊诧”这样的事实面前,就显得有些过于夸大甚至好笑。比如信誓旦旦断言纸质书将在多少年内消失的说法。对电子书初期的爆炸性增长,人们也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比如该报道指出的这是一批早期热衷人士带来的一种异常现象,并对其今后能否继续源源不断找到这样的人,持较为否定的态度。另外,更重要的,这使人们对纸书与电子书各自承载的作用,在何种纸书能够抵抗电子化的压力,何种电子书更受欢迎的实际情况中,有了比以前更清晰的认识。比如,更多人意识到,电子书适合的内容,正如该报道指出的,其中畅销的部分,“尤其被类型小说所主导,比如惊悚类和爱情类。在屏幕上看书似乎尤其适合消遣类图书,这类书传统上常常以大众市场平装书的形式在超市和机场销售”,并且“这类图书很适合读完就丢掉”。
  美国电子书市场(率先发展并且是实质性发展市场)的情况,其实也在国内有所印证。比如京东对其畅销电子书的特征分析,从书名就能看出一二:《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给你个公司,看你怎么管》、《人脉是设计出来的》、《话术攻心》、《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等。其中的“地气”特征、实操特征,格外明显而直白,颇似消费市场上的快销品一类。因此此前电子书与纸质书的矛盾点,其实已经有所缓和和转移。这无疑使得一些掌握出版内容资源的传统出版社更具信心,当然,这也要在他们能够出版值得让人们买回放在书架上长期保存书籍的基础上。
  如果说电子书的数据对双方都是一种启发,关于地面零售的数据,也并非只能得出某种简单结论。比如买书的人越来越少?其实据开卷统计,如果将网络零售渠道考虑在内,图书零售的总体增幅仍然接近10%。此外,实体书店也并非必然面临悲观未来,笔者从出版社方面了解到的代表性态度是,他们认为实体书店特别是大型书店的销售渠道依然稳定,但网络书店渠道则是可以实现较快增长的领域,因此他们对传统书店保留稳定期待,同时加大了对网络书店渠道的推广力度。但这也并非意味着实体书店全无危机感,而是与其悲观解读数据本身的危机感,不如把它作为自身创新与变革决心不够的危机感,比如是否仔细考虑了人们对文化体验场的需求。困难中总是有契机,这就是一个坏消息的另一面。

http://news.sina.com.cn/m/2013-01-28/112126140967.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1-31 23:05
【案例】31王卓铭
一样是干媒体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田恩祥:哈哈支持公开账户~~//@陈明辉max: //@龚丹枫: 人均奖金增长超过10%! //@记者刘晓玲:每人到账几万元。。。//@吴鑫: 老实交代你分了多少//@神气飞天猪: 此刻这个表情符号就是我的脸....

@朱伟
周刊的年终奖已经分完,人均奖金增长超过10%,每人都可有几万到帐。今晚开完年会,明天始就可以各自回家过年或准备出门旅游了。辛苦一年,又到了最高兴的时候,一年辛苦的目的就为了这两周的温馨。还在上班的朋友们:我们就先放假一些天先歇了,你们只能再继续劳苦一些天了。

(20)| 轉發(411) | 評論(156)
今天16:39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HTC 新渴望V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 12:31
【案例】@北大新媒体
【用户活跃度下降40%!七问新浪微博】GlobalWebIndex最新全球社交网络用户活跃度数据指出,在中国市场,新浪微博用户活跃度下降了近40%,中国社交网络正在变得安静。批着Twitter的皮,揣着Facebook的心,做着腾讯QQ的梦,新浪微博症结何在,下一步怎么走?阅读全文: http://t.cn/zYUgKcU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5) | 評論(1)
4分鐘前來自专业版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 18:49
【案例】时代公司大规模裁员:约500名职员可能被裁
2013年02月01日11:18  新浪传媒 我有话说(19人参与)



时代公司(Time Inc。)开始大规模的公司预期裁员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赫芬顿邮报》1月30日报道,时代公司(Time Inc。)开始大规模的公司预期裁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大约有500人将被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杂志公司所裁掉;这就意味着,拥有大约8000多职工人数的公司将有6%的员工被裁掉。这些职员来自《时代》杂志、《体育画报》和《人物》杂志,尤其是后两个。
  据报道,时代公司(Time Inc。)计划通过裁员达到节省1亿美元开支的目的;广告销售额、出版和订阅的收入全部下降。新的首席执行官(CEO)劳拉-朗(Laura Lang)已经分派了恢复良好运营的任务。
  在一篇出版的备忘录中,《时代》(TIME)杂志总编辑史丹格(Rick Stengel)写道:“时代公司正在经历一个全公司范围的重组”;同时,他在寻求至少六个时代公司自己的并购基金。
  劳拉-朗(Laura Lang)在他自己的笔记中写道:“通过重要和持续的行业改变,我们必须不懈的把公司转变的更加简洁、敏捷,更加具备多平台运作能力。”
  当然,时代公司(Time Inc。)并不是唯一在努力应对收入下滑的此类公司。美国《新闻周刊》已经停刊,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报纸,包括《纽约时报》,也正在不断裁员。(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01/111826177268.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4 10:35
【案例】
欧洲电视台招募无家可归者报天气

2013年02月02日04:49  东方今报 微博 我有话说(18人参与)
  据《赫芬顿邮报》1月31日报道,欧洲的一些电视台开始招募无家可归者作为天气预报员,从而提高人们对该群体的关注。他们不但要在节目中播报天气,同时还可以谈自己的生活,告诉观众还有相当数量的这样一群人在遭受严冬的酷寒。然后他们将介绍向支持无家可归者的“希望之日”慈善组织捐款的方式。

  据报道,这个栏目创意来自德国的萨奇广告公司,他们已成功与罗马尼亚电视台合作,节目播出后反响良好。接下来德国、俄罗斯、波兰、瑞士和塞尔维亚的电视台也将与他们展开合作。

  报道称,这些媒体公司已经为一名合作的无家可归者提供了食品、衣物和住所。萨奇广告的一名创意总监表示,希望该项目能引起滚雪球效应,在更广的范围内引起积极的社会影响。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02/044926182660.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4 11:03
【案例】赵乐米
这是我们小编的新媒体专栏,虽然她比较悲观。但再难也要有人走,我支持财新,国内有实力有魄力敢走出这一步的,也只有一直在原创和调查上高投入的财新团队。

@钛媒体
【【新媒体进化论(1)】财新“付费墙”再进一步,能走多远】财新低调推出“付费墙”,是新媒体盈利模式的尝试,还是保护原创文章版权上的煞费苦心?钛媒小编对此表示悲观,真的不要低估国内读者找到“免费午餐”的不懈精神。但这一步总得有人走。http://t.cn/zYGrrrD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0) | 評論(6)
47分鐘前來自钛媒体TMTpost


| 轉發(3)| 收藏| 評論(2)
20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4 22:59
【案例】陈永东
有些新闻客户端动了些新脑筋,如自己做新闻平台,吸引传统媒体的电子版入驻,相对而言即时性、广度、深度就都能兼顾,当然前景与效果还需市场来检验。@杨溟 @彭兰 @谭天论道 @北大新媒体 @杨伯溆 //@杨炳华: 新闻客户端是个陷阱!全球化的今天,难有一家的新闻不可代替。

@陈永东
最近,各大门户纷纷将最重要的广告位留给自己:1、新浪给自己的企业微博做广告;2、搜狐给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做广告;3、网易为自己的彩票做广告;4、腾讯为自己的新闻手机客户端做广告;5、凤凰网为自己的凤凰FM做广告。这表明,各大门户分别在押宝:新浪咬定微博不放松,搜狐、腾讯在争夺新闻客户端。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7) | 評論(8)
今天20:38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2-4 23:37
【案例】
《今日美国》发行量位居美国报刊业第二名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美国报纸《编辑和出版商》报道,新闻传媒审计联盟为《今日美国》发布了一篇综合媒体报告。这份综合媒体报告是一篇顾客报告,它用简明易懂的文字及经过统计的数据展示出,在印刷版和电子频道中读者的分布情况。根据2012年9月公布的平均发行量,《今日美国》在美国报刊业中位居第二;这份报纸的发行量在发布了综合媒体报告的传媒产品中排在首位。
  《今日美国》隶属于甘尼特有限公司(Gannett Co., Inc。),他们在2012年秋天对网站、平板电脑、手机和印刷产品等模块进行了重新设计。这篇报道反映了这个全新品牌的外观,并描述了各个频道所取得的相关数据。自2012年4月至9月六个月内,《今日美国》取得的平均业绩如下:
  ·170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发行量;
  ·联合网站达到3220万的独立访问量和5.94亿的页面浏览量;
  ·200万的平板设备和650万的智能手机装备的浏览量;
  该报道还对各产品的情况进行了一些特定的描述和分析,比如文中通过一些图表对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可移动设备的页面访问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公布了一份关于广告销售合同及对《今日美国》观众分类的列表。
  《今日美国》董事长兼发行人拉里-克雷默(Larry Kramer)说道:“对我们来说,拥有一个能展示我们所取得全部成果的途径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在多种多样数字式平台上所取得的这些成绩。这份综合媒体报告正好为我们提供了所需要的东西,我们认为广告合作伙伴也会觉得这些信息对他们来说非常有价值。”
  新闻传媒审计联盟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迈克-莱物瑞(Mike Lavery)说道:“跨媒体的数据审计是非常有价值的,综合媒体报告帮助媒体购买者从整体角度去看待各个品牌,并且让他们能够根据经新闻传媒审计联盟提供的、经过审核的可靠数据做出决定。自从《今日美国》发布了他们的第一份综合版媒体报告以来,我们一直为他们的经营情况和高透明度而喝彩;我们认为,他们称得上报刊业界的代表。”
  现今,有越来越多的报纸、杂志及商业出版物通过综合媒体报告来报道他们的跨媒体品牌内容;《今日美国》也已经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新闻传媒审计联盟已为超过100个的成员发布了综合媒体报告,这些品牌层面的报道也将为新闻传媒审计联盟未来做出的报告打下基础。
  一个由新闻传媒审计联盟发起,由出版商和买家共同组成的特派小组正在对综合媒体报告下阶段的发展方向进行调研和探讨。目前,这个团队正致力于创造一个具有可比性的形式,将当前的数据整合进新闻传媒审计联盟的数据库,并制定一个更加高频率报道的标准。
  ACGMedia的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和新闻传媒审计联盟的报纸消费者咨询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夫-柯普(Christopher Cope)说道,“这种类型的透明为多种多样产品的提供建立起了信心和理解的桥梁。综合媒体报告的出现向广告商展示了一个报纸的多媒体产品在市场中究竟具有多大价值,多媒体产品对出版商而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具,出版商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部分资源。”(斯年)
  关于新闻传媒审计联盟
  新闻传媒审计联盟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它与北美主要的新闻传媒公司、广告商和广告代理机构息息相关。它最先以发行审计局的名号成立于1914年,对于广告业来说,新闻传媒审计联盟在跨媒体认证、信息提供服务、制定标准、审计服务、数据鉴定等方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这个组织独立地为美国和加拿大的报刊、杂志和数字媒体公司统计印刷版和数字版的发行量、手机应用系统、网站分析、社会媒介、科技平台和消费者信息。在2012年11月,新闻传媒审计联盟与发行量认证审核机构联合。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04/164926202112.shtml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2-6 13:01
【案例】
美国春晚"超级碗"吸金3亿 一周卖出150万台电视


超级碗



超级碗



超级碗


第47届超级碗于昨日在新奥尔良落下了大幕,巴尔的摩乌鸦队34比31险胜旧金山49人夺取队史第二座超级碗奖杯。而这一场美国式的狂欢派对有一次震撼了全世界……
  美国总统奥巴马昨日在自己的推特上昭告天下“今天是比赛日”;年收入超过4000万美元的天后碧昂斯在中场休息时献上了13分钟的倾情演出,出场费则为零;至于超级碗的广告总收入将超过预计的2.63亿美元,广告时段还供不应求。就比赛本身,兄弟教练约翰·哈勃和吉姆·哈勃一同谱写了一曲跌宕起伏的剧本,比赛的悬念甚至被突如其来的停电保持到了最后4秒钟。对于超级碗而言,体育、娱乐、商业真正做到了有机融合,世界上最赚钱的商业体育赛事地位无可撼动。
  108码达阵创历史纪录
  相比以往,今年的超级碗有了更多谈资,巴尔的摩乌鸦队和旧金山49人最终会师,超级碗变成了“哈勃碗”,因为两队教练约翰和吉姆是一对亲兄弟。和从事45年橄榄球执教的老爸杰克一样,兄弟俩体内充满了橄榄球的DNA,约翰作为哥哥,在巴尔的摩乌鸦队担任主教练5个赛季,每个赛季都率队杀入季后赛,其中三个赛季杀到分区决赛;弟弟吉姆起点更高,首先成为NFL的首发四分卫,退役后做教练也战绩彪炳,让49人球迷依稀看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支战无不胜的球队。有意思的是,在两个儿子会师之前,老爸杰克曾经大胆预测,新英格兰爱国者队将赢得超级碗,结果大相径庭,此间就有媒体调侃:“老爸是在为两个儿子攒人品。”
  除了兄弟俩同室操戈,比赛第三节乌鸦队球员琼斯在本方端区接到球后狂奔108码,成功穿越49人防线完成了接踢球回攻达阵。而本次震撼世界的108码的回攻达阵的距离则平了NFL历史纪录,并创造了超级碗决赛的纪录。
  停电引发的商业创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分扩大到28比6后,现场出现突发状况,新奥尔良穹顶体育馆上空的照明灯突然熄灭,比赛不得不中断,停电事故让比赛中断了足足36分钟,重新通电后,落后的49人队猛然发威,一度将比分追至只差2分。
  至于停电的原因是什么,官方并没有给出说法,但美国诸多社交媒体却表示,之所以停电是拜中场演出的碧昂斯所赐,她在表演时候的布景烟雾桶里的烟没有顺利排出,从而触发竞技场内的烟警器导致停电。虽然停电让主办方新奥尔良市颇为尴尬,但也有企业得到了福音,奥利奥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作了一张海报贴到了推特上,上面写道:“黑暗之中,你仍然可以泡一泡(再吃)”。这条推文之后被转发了13514次。以LED车灯技术引以为傲的奥迪也发布推特:“给体育场输送LED光源。”与奥利奥和奥迪是超级碗的电视广告商不同,作为美国第二大药品和食品百货零售商,沃尔格林在超级碗期间唯一的“广告”就是一条推文,“我们就是卖蜡烛的……其实我们也卖灯泡。”沃尔格林没花一分钱,却于一片黑暗中聚焦了诸多眼球。
  眼球超过美国大选
  超级碗的冠军奖杯——隆巴迪杯由著名的蒂凡尼珠宝公司制造,重约7磅,由纯银制成,历时4个月打磨制成。但要说超级碗是一个金碗都毫不为过。要知道比赛当天“超级碗”的平均门票价格已经在二手市场炒到了3100美元,最贵的票价则达到了13200美元,折合人民币8万元,单上座率就带来直接收入2.37亿美元。而为了保证能够顺畅收看超级碗直播,很多家庭甚至掏钱购买新电视,据统计,赛前一周全美至少售出150万台电视机……美国人对于超级碗的痴狂可见一斑。
  虽然今年的收视人数目前还无法做出准确统计,但上一届超级碗吸引了1.6亿人收看,相比之下,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的选票加起来不过1.29亿,即便创造了投票人数纪录的2008年,总投票数也只有1.31亿,考虑到超级碗年年举办,总统大选4年一次,美国人心里,超级碗的分量远远高于总统大选这样的国家大事。除了恐怖的当场票房,要想在超级碗期间投放广告,每秒价值1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达到80万元人民币,如果包下30秒时长的广告时段,每个商家最高要支付400万美元。
  不仅仅是票房和广告可以带来收入,根据NFL中国统计,今年超级碗比赛日当天预计消耗5000万罐啤酒,同时为了帮助消化这些啤酒,人们还需要20亿加仑饮用水,相当于150亿瓶矿泉水,要知道当天穹顶体育馆的啤酒售价高达15美元,就连一杯纯净水的价格也卖到了5美元。有喝的,也就得有吃的,相关统计公司给出的数据显示,比赛日当天全美消费了12.5亿只鸡翅,平均每个观众要啃掉12只鸡翅;新奥尔良当地的一家饭店当天就制作了6000份牡蛎餐,是往日销量的3倍还多……据《福布斯》统计的数据显示,超级碗的商业估价达到了4.2亿美元,居所有体育赛事的首位。而在同一份数据当中,世界杯仅为1.4亿美元,即便是奥运会也仅仅是2.3亿美元,在超级碗面前都甘拜下风。
  今年的超级碗有一点与众不同,因为它和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同时在新奥尔良举行,这个巧合也是百年难遇。狂欢节自1月25日起,至2月12日结束,狂欢节期间天天举行游行和各种各样的派对,这不是新奥尔良第一次举办超级碗,但在历史上超级碗只有两次碰上狂欢节。两大盛事重合,新奥尔良旅游首席执行长佩里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郁闷,“超级碗周末,新奥尔良大约九成的酒店、大约3万个房间提前被NFL预订,因此我们不得不对观光游客说‘酒店已经全部爆满’。”据悉,超级碗和狂欢节会给这座城市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效益。
  美国人的春晚
  超级碗的电视直播,犹如美国人的“春晚”,是最受欢迎、最聚人气、最能创收的节目。四十多年来,一直雄霸北美电视节目收视率的第一。1964年到2010年美国收视率最高的45个节目中,超级碗就占据了其中21个,前五名中超级碗占据了两席。2011年,因为超级碗直播,那个周末北美影市Top12的票房收入只有区区7540万美元,比之前的周末下降了18%。
  在体育赛事直播中超级碗更是达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每年吸引的电视观众比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和NBA总决赛的总和还要多3倍,2009年观看超级碗的美国电视观众达到9000万,而2010年则缔造了1.06亿人的原收视率纪录,尽管这一年NBA总决赛湖人和凯尔特人第七战有2820万的观众收看,乃NBA历史上收视率第二高,但与超级碗比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一年艾美奖的收视率是1350万,奥斯卡奖和格莱美的收视率分别是4130万和2655万,在超级碗的面前统统是浮云。
  除了赛事精彩,超级碗上的表演秀同样是聚焦眼球的巨大砝码。今年NBA雷霆队球星杜兰特早早就发出推文,“碧昂斯,我等不及要看你了。”碧昂斯用一曲《Crazy In Love》High爆全场,几首歌曲之后,另一位NBA巨星科比也盛赞,“向碧昂斯致敬。”热火队的波什直言:“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半场秀。”
  事实上,超级碗一直是巨星亮相的舞台,滚石乐队、迈克尔·杰克逊、保罗·麦卡特尼、席琳·迪翁和U2等乐坛巨星都曾登上超级碗的舞台,尤其是1993年杰克逊在纽约玫瑰碗球场所做的开场表演,吸引了1.3亿观众。不过超级碗的舞台也不只有巨星,今年比赛开始前,26个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的幸存者也来到现场,与著名歌唱家哈德逊演唱了一曲《美丽的亚美利加》,此刻潸然泪下者不在少数,也体现了超级碗对于人性的关怀。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05/111326210297.shtml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2-7 19:54
【案例】
美国自由媒体945亿元收购英国维珍媒体集团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雪】据英国路透社2月5日报道,美国亿万富翁约翰•马龙(John Malone)控制下的有线电视运营商自由媒体(Liverty Global Inc)将以15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5亿元)收购英国维珍媒体(Virgin Media),这使得马龙能够与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形成抗衡。
  自由全球和维珍媒体集团5日在一份共同声明中指出,根据该协议,维珍媒体集团股东将每股平均获得17.5美元的现金、0.2582份自由全球的A股,以及0.1928份自由全球的C股。参照5日股市的收盘价,维珍集团股东每股将获得47.02美元。
  维珍媒体集团是英国第二大付费电视提供商,仅次于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天空广播公司。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06/165626223093.shtml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2-7 19:56
【案例】
新闻集团第二财季净利润23.8亿美元

 北京时间2月7日凌晨消息,新闻集团(NWSA)今天发布了201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报告显示,新闻集团第二财季营收为9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9.8亿美元增长5%;净利润为2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6亿美元增长一倍以上。
  在截至12月31日的这一财季,新闻集团净利润为23.8亿美元,每股收益为1.01美元,这一业绩好于去年同期。2012财年第二财季,新闻集团净利润为10.6亿美元,每股收益为42美分。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新闻集团第二财季每股收益为44美分,高于去年同期的39美分 ,也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新闻集团第二财季每股收益为43美分。
  新闻集团第二财季营收为9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9.8亿美元增长5%,也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新闻集团第二财季营收为92.6亿美元。
  按业务部门划分,新闻集团第二财季有线网络节目部门营收为25.5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1.61亿美元;运营利润为9.4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8.82亿美元。新闻集团第二财季电影娱乐部门营收为20.67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0.63亿美元;运营利润为3.83亿美元 ,低于去年同期的3.93亿美元。新闻集团第二财季电视部门营收为15.32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5.20亿美元;运营利润为2.2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89亿美元。
  新闻集团第二财季直播卫星电视部门营收为8.90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9.47亿美元;运营亏损为2000万美元,去年同期运营利润为600万美元。新闻集团第二财季出版部门营收为21.4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1.30亿美元;运营利润为2.34亿美元,去年同期运营利润为 2.18亿美元。新闻集团第二财季其他部门营收为2.2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54亿美元;运营亏损为1.86亿美元,去年同期运营亏损为1.91亿美元。
  从2012年5月9日宣布批准将股票回购计划规模从50亿美元提高至100亿美元以来,截至2013年2月5日,新闻集团已经回购了近63亿美元的A类普通股,平均回购价格为每股19.13美元。新闻集团此前已宣布支付每股A类和B类普通股0.085美元的股息,这项股息将在4月17日向 截至3月13日为止的在册股东发放。(金良)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07/092926230042.shtml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2-8 20:02
【案例】
纽约时报第四季净利1.77亿美元同比增两倍


纽约时报大楼。资料图
  北京时间2月8日凌晨消息,纽约时报公司(NYT)周四发布财报称,2012财年第四季净盈利同比增长近两倍,主要得益于与出售问答网站About.com相关的9670万美元税前收益。
  该公司第四季净盈利从上年同期的5890万美元,合每股39美分,增至1.77亿美元,合每股1.14美元。不包括重组开支、资产出售收益、养老金调整及其他一次性项目在内,调整后每股盈利从上年同期的39美分降至32美分,仍略高于接受汤森路透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1美分。
  纽约时报第四季度营收增长5.2%,至5.76亿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5.70亿美元。其中,发行收入增长16%,得益于数字业务的增长;广告收入下降3.1%,主要是由于印刷广告收入5.6%的下滑。(羽箭)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08/113026240159.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1 16:47
【案例】师永刚
//@在水一方风铃草://@收税招发表了//@不够-八卦:周刊官网上也有刊登。@杨锦麟 @白云峰 @白宗义-VC @法图麦的妈妈 @李承鹏 @李稻葵 @NUS张军@袁莉wsj @辕门射戟吕布 @于建嵘 @赵普 @正和岛刘东华 @湛江李开浓 @赵晓 @张醒生 @郑新业 @光头蒙男 @分享投资白文涛 @宋鸿兵 @师永刚 @师迅斋主

@在水一方风铃草
《证券市场周刊》报社保亏空2万亿,投资回报才1.8%,跑输通货膨胀。社保让鼎晖管理其总额5.5%的50亿基金。 鼎晖总裁焦震偷取30亿项目,致社保等损失24亿。鼎晖隔空否认却不敢告举报人诽谤。 专家称社保有义务披露相关信息,展开调查,并冻结鼎晖管理的社保基金。http://t.cn/zYqAxb2 @学习粉丝团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307) | 評論(28)
2月5日22:15來自三星Galaxy SIII


| 轉發(6)| 收藏| 評論(1)
26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1 19:14
【案例】
大样小样儿
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专题,封面之编辑部一年间,分别解码浙江报业集、湖北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等三家报业集团的经营之“道”。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 收藏| 評論
1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2-14 11:54
【案例】
时代华纳或将出售《人物》等25亿杂志资产

  【时代华纳或出售25亿杂志资产】据外媒报道,美国时代华纳公司正考虑全部或部分出售旗下杂志业务,包括《人物》、《Real Simple》、《娱乐周刊》和《InStyle》等。据估算,上述杂志资产市值大约为25亿美元。不过,时代华纳将保留对《时代》、《体育画报》和《财富》的所有权。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14/111726263312.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5 11:01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2-15 11:02 编辑

【案例】
News app lets readers subscribe to specific journalists
The app was launched following the closure of free Dutch newspaper De Pers last year and takes the idea of 'the journalist as the brand'

Posted: 13 February 2013 By: Rachel McAthy

0 Comments and 0 Reactions
Copyright: Image by Alexander Kirch, Dreamtime.com

A news app which offers readers subscriptions to specific journalists has been launched following the closure of a free Dutch newspaper.

The print newspaper De Pers was closed last year "because of a lack of advertising", former editor-in-chief Jan-Jaap Heij told Journalism.co.uk. Now Heij is managing director of DNP, a news app which has adopted the model of "the journalist as the brand".

According to Heij, when print newspaper De Pers was still running, it had been experimenting with a digital-only newspaper, and following the closure of the print title this was "reinvented" to become DNP within around eight months.

While some of the content on the app, such as that found within its reviews section or liveblog, is free to access, the app includes a subscription model for readers to access the work of individual journalists.

"What we believe is that people, journalists, matter more now than media brands. Readers follow journalists, not so much newspapers or media anymore. What we are trying to achieve is a channel approach in which we give journalists the possibility to publish for themselves."

The subscription channels on the app can therefore act like "their own newspaper".

"We do not select the content but we select the journalist that we want to work with. They are all independent brands and they can edit and market themselves."



Currently the group of journalists writing for the app, which include some of those from the print newspaper, are all based in Holland.

"We started out with 11 people, the first newcomer will arrive in a week or so and we have about 200 people that want to join.

"The journalists don't have to invest anything, there is no set up fee or anything... They have no cost, but they have to spend time in content and also in marketing, in promoting themselves."

Heij added that the content includes unique and republished material, and is based on a split of around 50 per cent each.

Currently the content is largely text-based, although there are also some slideshows and video. But Heij added that "we are thinking about video channels, about photography channels, about literature channels, all sorts of media".

"It has to fit within our brand, which is a little bit young and provocative at times, but not too much, and also cheerful and optimistic, but it can be all sorts of media, all sorts of content."

Currently the app is for iOS only, with a full website due to launch in several weeks. But Heikj said "we're still thinking about Windows 8 and Android and we're hoping a good HTML5 website will solve all that so we don't have to deliver a complete range of apps".

Another feature of the app is its "liveblog", which he said is "a complete turnaround of the traditional liveblog".

He described a traditional model as where "there is a major event and you try to bring all the news about it as fast as possible and as complete as possible".

"We have turned this around in terms of what we want to do is take one subject, which we think is important, and follow this for an entire week. And if it's really important it might even be two weeks.

"So we're trying to bring all the news and all there is to share about one subject,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to have a complete view of one topic. Instead of having a view about an event as fast as you can, having a view about a more long-term subject as complete as possible."

As well as trying a non-traditional liveblog model, he said the app also chose to "leave the traditional media startups model behind us" too, and instead hoped the popularity of the newspaper in the Netherlands would help it secure readership backing by crowdfunding.

Through crowdfunding it raised around ㈠5,000, which could then be added to other money raised and invested in the app.

The app was developed by imgZine, which blogged about the app's launch this week.

Subscriptions are ㄠ.79 a month per journalist, or ㄠ6.99 a year. Or readers can subscribe to all journalists for 4.49 a month or 37.99 a year.


http://www.journalism.co.uk/news/news-app-launches-which-lets-readers-subscribe-to-journalists/s2/a552079/





许林2009

或许吧,电视节目往往会出现受众随主持人而改变的情况。崔永元走了,实话实说收视率马上走低。//@新闻研究---王健:转发微博

@范东升
荷兰一家报纸关闭后,出现由单个媒体人制作内容的付费订阅的移动应用 DNP。“我们相信,现在是媒体人比媒体更加重要,读者不是报纸或其他媒体的粉丝,而是媒体人的粉丝” 。这会成为一种趋势吗?http://t.cn/zYiuKjd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01) | 評論(18)
今天09:34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7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6 19:21
【案例】@胡锡进
环球时报记者组在新德里访问印度斯坦时报编辑部,并参加该报编前会。他们的中层几乎全是男的,真让人羡慕。该报大学毕业生起薪约税前4000人民币,工作10年的大约11000人民币,属印度高收入职业。而中国报业陷入全行业低谷,优秀男生留不住,收入的社会相对水平越来越低。中国报业的黄金时代是10年前。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4)| 轉發(164) | 評論(163)
33分鐘前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7 16:00
【案例】
李翔
转发微博

@仇勇
【Traditional media Under New Management】我的一份年终总结:传统媒体在洗牌中。与其做遗老遗少,在一个旧时代的余晖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不如做革命党人,创造一个在新纪元里让高质量内容仍能获得合理市场定价的商业模式。现在,是时候打破铁屋子了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0)| 轉發(338) | 評論(101)
今天12:22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7分鐘前 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7 17:58
【案例】
何加正
//@窦含章: 几千人排队有必要吗?一个部门一个部门领不好吗?多浪费时间啊,跟难民营领救济似的,纯属摆拍//@黄日涵-白鹤: 腾讯的福利确实不错

@无觅网
【腾讯公司数千员工排长队领红包】http://t.cn/zYat4tC 2013年2月17日,深圳腾讯大厦,腾讯员工在马化腾办公室外排队领红包。排队领红包的人从39楼一路排到1楼大厦外!据说有四五千人。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4)| 轉發(442) | 評論(133)
今天13:56來自专业版微博


| 轉發(1)| 收藏| 評論(2)
29分鐘前 來自Weico.iPhone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8 22:22
【案例】
新闻老兵
新浪网上高调发红包不知是否有人收到?腾讯随后看来不至一家在造新闻!(见大图)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 收藏| 評論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9 17:57
【案例】
谭天论道
这是否可用创新扩散理论来解释?//@郭庆光_人语天声: 简单了点,不过还是不错:)//@娄上有个月亮: 相当中肯!

@每日经济新闻
这是一名普通IT男春节回乡的所见所闻,或许这才是一个三四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写真。建议每一名互联网从业者都应该多去中小城市看看,大部分中国人到底在想什么做什么。via@网站分析公会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2)| 轉發(61) | 評論(24)
27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2-19 22:53
【案例】
默多克抛售4000万美元新闻集团股票


新闻集团CEO默多克
  北京时间2月18日上午消息,新闻集团股价近期出现大涨,上周五甚至创下历史新高。而该公司CEO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也乘机抛售公司股票,套现4000万美元。
  新闻集团拒绝对默多克在情人节前抛售近140万股B类股的原因发表评论。此次抛售行为发生在上周三,并于周五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备案。
  新闻集团的B类股拥有投票权,上周五报收于29.34美元,全天上涨1.3%。交易更为广泛的A类股没有投票权,上周五收涨1.4%,报收于28.90美元。这两种股票的价格都创下历史新高。
  新闻集团股价一年前不足19美元。但当该公司去年夏天宣布分拆计划后,股价也应声上涨。
  默多克曾于去年11月出售了1000万美元的A类股。知情人士当时指出,这位81岁的传媒大亨之所以抛售股票,是为了遗产规划问题。上周三抛售的B类股的行为则不同寻常,因为默多克一直以来都很看重投票权。
  不过,上周的抛售并未削弱默多克家族对新闻集团的控制权。该家族仍然持有3.15亿股拥有投票权的股票,控制权比例仍然接近39%。
  新闻集团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主营出版业务的资产将组成新的新闻集团,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泰晤士报》和HarperCollins图书出版公司。
  利润更丰厚的电视和电影资产则会组成新的福克斯集团,包括福克斯广播、FX、福克斯新闻频道和20世纪福克斯电影工作室。
  默多克将担任福克斯集团的董事长兼CEO,以及瘦身后的新闻集团的董事长。《华尔街日报》前主编罗伯特·汤姆森(Robert Thomson)则会出任出版业务CEO。(思远)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18/111626288773.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2-19 23:15
【案例】
@山东传媒观察
半岛都市报1.75亿入股青岛日报:消息称,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与大众报业(确切说是半岛报系)的合作,在喧嚣和猜测了一年后,尘埃落定。据悉,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已正式签协议,半岛都市报投入2500万元注册资金、1.5亿元溢价,共计1.75亿元,占50%股份入股青报集团。并在9人的董事会中占据5席。

| 轉發(28) | 評論(8)
42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2-20 23:46
【案例】
美国著名杂志《读者文摘》二次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读者文摘》第1000期封面 新华/美联
  发行91年来始终是全球发行量最大杂志之一 目前负债4.65亿美元————

  美国老牌杂志《读者文摘》的母公司4年内第二次申请破产保护,负债4.65亿美元。
  重组方案以退为进
  读者文摘杂志社控股公司17日依据《破产法》第十一章申请破产重组。根据重组方案,债权人将把4.65亿美元债务转化为股权;公司同时承诺1.05亿美元债务人持有资产融资。
  这种融资指企业提起破产重组程序后,经债务人申请,法院批准其从外部直接获得融通资金,所获资金独立于企业现有资产之外。
  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古特说:“考量诸多选项后,我们认为这一行动路线将最有效地帮助我们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保持势头。”
  随着数字时代伤害传统印刷产品的订阅量和报亭销量,包括《读者文摘》在内的印刷刊物利润江河日下。
  《读者文摘》由德威特·华莱士和莉拉·华莱士夫妇创办,第一份杂志1922年问世。这家杂志因1952年报道吸烟有害健康一炮而红。
  拟向数字领域转型
  《读者文摘》发行91年来,始终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
  据《今日美国报》18日提供的数字,《读者文摘》在美国最受欢迎杂志中排名第五位,全美发行量大约550万份,低于《游戏告密者》杂志和《美好住宅与庭院》杂志。
  读者文摘杂志社控股公司说,破产重组期间,公司将继续发行杂志;重组预期大约6个月内结束。
  古特说,这次申请破产保护将有助于把公司资源向强势的北美发行品牌集中,从而明晰业务方向。他认为,公司为向数字领域转型付诸的努力,已使这些品牌展现新的活力。
  破产周转机构康韦·麦肯齐公司首席执行官范·康韦说,读者文摘杂志社控股公司可能将不得不“一路剥离业务,或接受杠杆收购,或重组新债务”。
  仍是全球领军品牌
  这已是读者文摘杂志社控股公司第二次申请破产保护。2009年8月,这家企业的美国分支第一次申请破产保护,次年2月脱离破产保护程序时,遭遇持续债务困扰和欧洲、亚洲业务下滑。
  读者文摘杂志社控股公司出版75种杂志,包括49个版本的《读者文摘》。公司旗下同时拥有诸多数字业务资产。去年,读者文摘杂志社控股公司把旗下网站Allrecipes.com出售给杂志发行商梅雷迪斯公司,把儿童读物《读者周刊》卖给Scholastic出版社。
  公司说,仍在全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持有“21个市场领军品牌”。文/卜晓明(新华社特稿)
(原标题:美国名杂志《读者文摘》二申破产)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20/000026304874.shtml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2-22 19:28
【案例】
纽约时报拟出售《波士顿环球报》等资产

 北京时间2月21日凌晨消息 纽约时报周三表示,寻求出售包括《波士顿环球报》在内的新英格兰媒体集团,集团已雇用Evercore Partners来安排此事。《波士顿环球报》是波士顿发行量第一大报。
  纽约时报首席执行官Mark Thompson表示,“我们出售新英格兰媒体集团的计划表明我们将把精力与资源集中在《纽约时报》品牌与新闻业。
  纽约时报还将出售《波士顿环球报》的网站、《沃塞斯特电讯报》与其网站、Boston.com、《波士顿环球报》的邮件行销公司GlobeDirect以及Metro Boston的49%的股份。
  纽约时报在近几个月已卖掉了许多非核心资产,包括一些区域性报纸以及About.com网站,但还保留着法国的《国际前锋论坛报》。
  纽约时报周三微跌,收报9.03美元。
  《波士顿环球报》创刊于1872年,目前发行量在美国报纸中排第17位。2009年纽约时报公司宣布有意出售《波士顿环球报》,最后只有两位买家有收购意愿,然而给出的收购价只有3500万美元,远低于当初纽约时报公司11亿美元收购《波士顿环球报》的价格。最终作罢。  (明煜)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21/122126319823.shtml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3-1 10:12
【案例】
巴菲特集团收购第28份日报《塔尔萨世界报》

  新浪传媒讯:据英国《卫报》2月26日报道,亿万富翁、新的报业巨头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买下他的第28份日报——俄克拉荷马州第二大报纸《塔尔萨世界报》(Tulsa World)。
  据悉,这份报纸工作日的销量为95,000份,周日销量为133,000份;而其网站Tulsaworld.com则是塔尔萨地区最受欢迎的网站。
  报道称,巴菲特通过旗下BH传媒集团从洛顿家族购买了这份报纸的所有权;而洛顿家族自1917年以来已经连续四代拥有该报。
  《塔尔萨世界报》成为BH传媒集团旗下的第28份日报,而该集团在九个州还拥有包括月刊、杂志及相关在线出版物在内的42种刊物的所有权。《塔尔萨世界报》将成为BH传媒集团旗下继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世界先驱报》(Omaha World-Herald),以及弗吉尼亚州《里士满时讯报》(The Richmond Times-Dispatch)之后的第三大报纸。
  上个月,BH传媒集团收购了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斯博罗新闻与记录》(Greensboro News & Record)。从去年5月以来,巴菲特集团一直都在狂热地收购报纸。(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28/144926386796.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2 21:54
【案例】范东升
回复@可可西里韩平:主要是指网络推广优化之类的,报界认为在这方面有优势。 //@可可西里韩平:院长,讲讲,市场营销服务是什么来的啊?

@范东升
除了传统的广告和发行,美国报业正努力加上“第三条腿”——市场营销服务(marketing service)。 KEN DOCTOR 预计到2016年,该项面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可以达到广告收入的10%(20亿美元)。以往报纸不屑于挣这些“小钱”,现在不少大报业集团纷纷投入资源争一席之地。http://t.cn/zYTsu7C

| 轉發(4) | 評論(5)
12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3 10:06
【案例】
英国独立电视台税前利润增长6%

2013年03月02日09:53  新浪传媒

  新浪传媒讯: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独立电视台(ITV)首席执行官亚当·克罗齐耶(Adam Crozier)宣布,该公司的业绩第三年取得双位数增长。在此之后,他们公布公司的税前利润在2012年增长了6%,收入总额达到3.48亿英镑。

  ITV在这一年以2.06亿英镑的净收入完美收官,这家广播提供商的全年股息达到了每股2.6便士,特别股息为每股4便士。这是自2004年母公司卡尔顿和格拉纳达合并以来,ITV第二年向股票持有者支付股息。

  通过公布ITV全年的经营情况,克罗齐耶抨击了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收购传闻。在被问及ITV是否已经收到来自股票型基金或其他企业的收购通知时,他回答道:“绝无此事。”

  该公司表示,该公司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已经有目共睹;公司的经济收入去年增长了3%,达到了21.9亿英镑。这些收入的获得,得益于其演播室、在线业务、付费业务以及互动业务的强劲表现。

  ITV演播室(ITV Studios)的经济收入增长了1亿英镑,增长率为16%,达到了7.12亿英镑;演播室打造了包括“塞尔福里奇先生”、“Dancing on Ice”以及“Come Dine With Me”在内的一批热门节目。在线业务、付费业务以及互动业务的业绩收入增长了26%,达到了1.02亿英镑。

  克罗齐耶说:“我们ITV演播室缔造了收益纪录,我们制作节目的时间长度增长了40%”。他指出,尽管类似《X Factor》这样的节目表现不佳;不过,ITV已经发掘出了新的受追捧节目,譬如说“塞尔福里奇先生”,这个节目的版权目前已经出售给了35个国家。

  克罗齐耶称,这个成绩是在“广告市场平淡无奇”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也意味着公司的非广告收入超过了10亿英镑,比去年同比增长了12%。他表示,该公司“在2013年已经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第一季度的广告预计将增长5%。这还是假设ITV的重头戏《X Factor》继续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作出的预计。

  克罗齐耶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月份的广告业务增长了7.5%,2月份的业务与1月份持平,但在3月份将增长8%;这个数据也将远远超过整体市场所具有的4%的业务增长。他说,这部分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零售、电信和宽带方面的广告。

  报道称,ITV正处于五年转型计划中的第三年。在这个计划中,他们拟减少ITV对广告收入的依赖;而在去年,除了演播室业务的收入取得了两位数增长以外,他们还看到了在线业务、支付业务以及互动服务中所蕴含的机遇。

  克罗齐耶说:“我们可以毫不避讳的说,三年前,我们的很多技术都是不满足我们需求的。但现在,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十分正确,并且将成功的迎合上增长的需求。”

  小额支付系统的推出,让观众可以付费观看任何价格在99便士到4.99英镑之间的付费节目;这个动作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早期的成功。ITV还没有大规模推广这个服务,这个服务是在去年夏天时推出的;当时,他们制定的目标是在圣诞节时达到10万的注册用户。

  克罗齐耶说:“我们在圣诞节时获得了35.4万用户,而现在,我们所拥有的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100万。”他们今年在移动领域已经取得了95%的增长,这也是他们今年的目标。

  在当前金融低迷的大环境下,克罗齐耶领导的ITV基本没有债务需要承担,并且账户上还拥有接近8亿英镑的现金。但他说,这笔资金不是为了竞争而筹措的,并且ITV目前也没有任何具体的收购计划。他说:“我们正在取得良好的有机增长。我们不需要一味追逐企业规模的扩大,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对我们的策略有所助益的话,我们将考虑收购事宜。”

  克罗齐耶表示,2012年“对英国电视行业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很多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这些事情不会再在2013年出现。譬如说,女王登基“钻石大庆”以及伦敦奥运会,这都给BBC带来了巨大的收视优势。同时,他还列举了《英国达人秀》以及曝光吉米·萨维尔街的性犯罪等一系列纪录片作为这一年的重大事件;之后还回答了由汤姆·布拉德彼提出的关于Question Time以及The Agenda的问题。

  克罗齐耶补充道,他对ITV在线寄予了厚望。长格式视频的需求由于受到移动业务的刺激,增长了22%。他说:“在过去三年里,我们的收入持续保持增长,并取得了高达两位数的增长率,我们将这部分盈利转换成了现金,这也加强了我们的财务状况。”之后他又表示,公司在这段时间内的利润增长了157%,达到了5.2亿英镑。

  ITV的股价在第一个交易小时内增长了1.1便士,增长额为0.9%,目前已经达到了每股121.3便士。与此相比,三年前克罗齐耶刚刚接手时,ITV的股价仅为每股56便士。(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3-03-02/095326404812.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4 12:16
【案例】陈永东
为何不想到“卖萌、新锐、小清新”的风格会显得轻松、有趣? //@无微不至新媒体:是不是“卖萌、新锐、小清新”的风格会显得浮躁、肤浅? @陈国权的微博@陈永东 @魏武挥 @张志安 @潘越飞- //@王甘霖: 如果没有做传统媒体的功力,肯定做不好新媒体,新媒体有传播快捷的优势,但也显得浮躁、肤浅。

@无微不至新媒体
@老沉 :传统媒体做新媒体优势更多】新媒体不仅要见新闻,也要见观点。卖萌、新锐、小清新…这些网民喜爱的方式,都将成为传统媒体转战新媒体的“大学堂”。传统媒体做新媒体应该优势更多。“对新闻的洞察力、对热点的追踪报道、独家观点的呈现,这些都是纸媒独有的优势。”@杨锦麟 @王甘霖 @仇勇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1) | 評論(8)
45分鐘前來自专业版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5 10:40
【案例】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
【第9周央视市场份额为32.19%】2013年第9周(2月22日-2月28日),央视市场份额为32.19%,同比上涨3.95个百分点,涨幅为13.98%。其中,一套、四套及十二套涨幅明显,2月24日播出的元宵晚会大幅拉升了周份额;十二套晚间20-23点时段收视增长明显,涨幅达90.84%。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7 00:17
【案例】
范东升
原本媒体内容并非免费。只是许多媒体机构“忘记”数字内容同样应该有价,十多年来自我贬值/@新闻理: 付费墙!!??至少现在连付费的《凤凰周刊》网络版我都不想花钱去看。还好不是在中国,不然只会更加经营惨淡!我们还不习惯那些原本免费的互联网内容变成有偿提供!!

@范东升
在全球报业地位数一数二的《华盛顿邮报》一直反对“付费墙”,现在终于抗不住改主意了,计划在明年也要学纽约时报经验设立“付费墙”。今年前九个月亏损6500万,收入下跌14%。但最近和好几位台湾媒体界专家交谈,几乎众口一辞,都说哪家台湾报纸都搞不了“付费墙”,看来世界华文报纸依然在观望。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94) | 評論(13)
2012-12-8 23:08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2)| 收藏| 評論
11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7 09:47
【案例】

国内纸媒衰退隐忧:上市公司业绩普跌

作者:何天骄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于:2013-03-05

  《德国金融时报》停刊,美国杂志《新闻周刊》转向数字报,一场关于纸媒的"钱途危机"已经成为热议。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梳理粤传媒(002181.SZ)、博瑞传播(600880.SH)等国内五大纸媒类上市公司2012年财报发现,其业绩几乎全面下滑,特别是报纸广告业务,下滑趋势尤为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纸媒新一轮大衰退正在"登陆"中国,传统纸质媒体的人要先转变自己的身份,要用新媒体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拯救传统出版业并实现转型。

  业绩普降

  粤传媒去年注入了大量优质资产,依旧未能挽回业绩下滑的趋势。粤传媒(广州日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2年营业总收入18.76亿元,同比下滑1.6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75亿元,大幅下滑26%。

  去年上半年,粤传媒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实际控制人广州日报社将主要经营性资产广州日报报业经营有限公司、广州大洋传媒有限公司、广州日报新媒体有限公司注入到上市公司,公司资产质量大幅提升,主营业务在广告代理、印刷等业务基础上增加了广告经营、报纸发行、网络服务等业务。

  粤传媒认为,受宏观经济政策、广告客户投放行为变化等因素影响,2012年利润大幅下滑。值得一提的是,粤传媒在2012年的中报就将业绩有所下滑归因为宏观经济的疲软:一方面,平面媒体广告业务与宏观经济状况相关度很高,上半年的经济不振再加之政策影响导致广告业务有所下滑;另一方面,纸张、能源等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上升导致营运成本增加。可见,全年下来,宏观环境状况并未有改善。

  事实上,纸媒广告业绩下滑已经再次冲击到多家上市公司,并且从东部沿海城市向西部城市扩展。

  新华传媒(600825.SH)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26万元(合每股收益0.075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滑17%和26%。浙报传媒(600633.SH)2012年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4.76%。北青传媒(01000.HK)2012年中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跌9.96%至3.2亿元人民币(下同)。近75%毛利来自"五报一刊"的华闻传媒(000793.SZ),2012年年报显示,全年传播与文化产业营收同比增长仅6.28%。毛利率同比增长仅0.36%。

  纸媒行业性下滑的趋势从东部沿海开始向西部蔓延。西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成都商报》广告代理和印刷业务公司博瑞传播也出现大幅下滑,该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2012年实现净利润2.86亿元,同比下降27.44%,2012年报纸广告代理和印刷业务均出现下滑,其中博瑞广告利润下滑8.73%。印刷相关业务利润下滑9.18%。

  亟待转型

  在业绩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几家上市公司也开始谋划新的盈利途径。

  华闻传媒公告坦陈,公司目前传媒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来自于报刊平面广告收入,从目前公司所面临的市场情况来看,传统的文化传媒产业增长速度已开始放缓,目前新兴媒体如互联网、手机新闻、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媒体平台和广告载体。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广告进入快速增长轨道的同时,报纸广告不得不面临因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广告的冲击和分流所引致的市场风险。

  新华传媒也提出广告业务转型新思路——由传统"都市报+新华书店"定位拓展至"营销+数字出版+院线+电商+文化地产+……"全媒体板块。而北青传媒主要利润来源已经从原来的集团内部印刷及贸易业务逐步过渡到了来源于第三方的印刷和贸易业务。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研究指出,传统纸质媒体人要先转变自己的身份,要用新媒体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拯救传统出版业并实现转型。他认为,纸媒要转型需要满足六个条件:有海量的内容;内容要专业化;内容必须是前沿的;针对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细分,比如说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有配套的支付手段;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http://www.chinamedia360.com/New ... id=F9C843737CD9C592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12 23:47
【案例】
@观世音童
伦敦街头,免费的 《人民日报》,似乎无人问津。我的税。by@罗昌平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64) | 評論(27)
34分鐘前來自iPad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30 13:08
【案例】
gdtv黄宏
这也算铺张办节目吧?

@西瓜达人
江苏卫视原本已经和中国跳水梦之队谈妥,但浙江卫视以双倍价格将周继红、田亮等人挖走,江苏不甘示弱,再祭出萨乌丁、高敏组合。而在场地上,水立方更是成了两家争抢的香饽饽。在江苏卫视先定了4-6月的水立方场馆之后,浙江卫视紧接着要定7-9月份,打算连着办第二季,火药味甚浓。

| 轉發(6) | 評論(8)
28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0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  檢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31 18:48
【案例】

美联社成首家进驻缅甸国际通讯社

更新时间 2013年3月3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3:54
.
美联社将在缅甸仰光开设一个全面的办公分社。
自缅甸两年前开展政治改革进程后,美联社将成为首家在缅甸设立分社的国际通讯社。

美联社表示,缅甸新闻部周六(30日)通知他们获准在仰光开设一个全面的办公室,日本放送协会(NHK)也获得了批准。

相关内容缅甸解散媒体审查机构 中国人关注缅前审查官称新闻审查制度行不通中国媒体和民众关注缅甸新闻开禁更多相关的故事
相关新闻话题媒体, 亚洲美联社执行主编卡罗尔表示,这个拥有本地及国际记者作为工作人员的多媒体分社将令美联社更多报道缅甸正在进行的历史性转变。

报道说,这是缅甸数十年来首次对媒体放宽限制。

此前,虽然美联社定期派出外国记者前往缅甸进行报道,但一直被禁止在该国长期派驻国际记者。

在过去的军政府政权下,中国的新华社及《光明日报》是少数容许在缅甸国内派驻公民作为驻当地记者的国外新闻媒体。

缅甸总统吴登盛所推行的改革还包括废除对当地媒体的直接审查。

自1964年至今,缅甸的独立私营报章即将可以印刷出版。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 ... _burma_bureau.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3-31 22:59
【案例】
@南都全媒体集群
#推文#【从全球文化产业50大企业排名看新闻出版与广电合并未来】“我们理解的文化产业是内容+传播,只有内容不能称其为产业,你想想仅仅是一篇文章或一幅画,没有传播的话,能算什么”。没错,文化归根结底最本质的内涵,是其对普罗大众的影响力。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35) | 評論(4)
今天21:18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4-1 22:35
【案例】
彭兰
//@广电小当家: 【干货:电视节目模式史的梳理】欧美国家主导,第三世界国家跟风模仿。原创节目输出的不对等是节目模式贸易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否又是文化霸权的另一种体现?但是最基本的是,先要有好节目,才卖得出去。

@彭侃THU
近年来,全球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市场规模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2年的市场规模接近200亿欧元。2013年,中国各大电视台已经播出或计划播出的引进模式节目已超过50档。国际电视节目模式是如何发展为一大产业的?奉上发表在《新闻春秋》上的长文《国际电视节目模式贸易发展简史》。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29) | 評論(5)
30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4)| 收藏| 評論(1)
8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4-2 19:18
【案例】
媒介评弹
「推荐」"内容为王"概念的渊源及反思

@传媒汇
【一个传统媒体人的反思:“内容为王”错在哪里?】@王康鹏
:“内容为王”被传统媒体人奉为圣经,但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不仅错了,而且大错特错。读者需求在变化,媒体需要跟上这个变化,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内容即可,而不是教条的坚持内容质量越高越好……大家怎么看?@展江
@仇勇
@晏耀斌
@孟磊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264)
|
評論(72)

4月1日 22:10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4)|
收藏|
評論(1)

11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4-9 19:07
【案例】

何镇飚
中国广告法也规定,不能用最高级。

@驮派-沐浴秋天
为什么媒体自己的广告满目皆是“发行量全省第一”、“最权威媒体”,为什么政府自己的广告满目皆是“中国最美”、“中国最大”,而一个民企、私企就不能用“最”、“唯一”……?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何镇飚
@华视影视广告
@广告门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
|
評論

今天17:16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4-13 20:33
【案例】

德国第二大通讯社停业

新华社   发表于2013-04-13 10:48

因资不抵债提请破产保护的德国第二大通讯社——德国国际通讯社(DAPD)12日宣布,该通讯社从当天起正式停止全部新闻发稿业务,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新华社柏林4月12日专电(记者潘旭)因资不抵债提请破产保护的德国第二大通讯社——德国国际通讯社(DAPD)12日宣布,该通讯社从当天起正式停止全部新闻发稿业务,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声明说,德国国际通讯社向其所有用户提供的新闻发稿服务定于当天17时起全部终止,现有员工将在领取当月足额薪水后全部离职。

  德国国际通讯社是由美国联合通讯社旗下的德语新闻部与原德意志电讯社于2010年合并成立的,在德国曾是与德新社齐名的著名德语新闻通讯社。然而,在仅仅成立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后,该通讯社于2012年10月初突然向法院提出其下辖8个子公司的破产申请。在多方寻找新投资者未果的情况下,德国破产监管部门最终勒令其所有业务停止经营。

  德国国际通讯社轰然倒下让人颇感意外。就在2012年,该通讯社还宣布并购了世界四大新闻图片社之一的西霸图片社,并雄心勃勃地高调宣称要接管美联社的法语新闻业务部门,与法新社在法国本土新闻市场展开竞争。然而由于主要投资方突然终止了资金注入,而导致其陷入经营困境。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7/2013/4/13/978217.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4-16 00:02
【案例】


传媒老王
温故而知新!

@读报微园
【全国第一回:惠州晚报破产】 作为新闻舆论监督阵地的报纸,领导班子的配备须予以充分重视,人事权要由政府部门握有,版面权只能交给业界精英,宣传部门须加强监管,报纸在经营运作中决不能违纪违规,惠州晚报破产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它给国内其他新闻媒体的经营运作提供了莫大的借鉴和启示。

| 轉發(9) | 評論(2)
7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4)| 收藏| 評論(1)
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4-19 10:38
【案例】

广电小当家
【电视业未来的路】抛弃文化产业路线而选择信息产业路线,放弃既有的优势去硬拼不是聪明的做法。从政策因素考虑,政府应该也是倾向于文化产业的

@趴趴虫
当前,横在业界面前有两个困惑,一是定位困惑。是走向文化产业,还是走向信息产业?哪个更适合有线电视的产业特性?二者的依循政策、发展规律、凭借资源有明显不同。二是市场困惑。在当前环境下,是追求经营利润,还是追求市场规模?经营利润要求收支平衡,精耕细作。市场规模要求低价覆盖,快速占领。

| 轉發(4) | 評論(2)
58分鐘前來自微博桌面


| 轉發(1)| 收藏| 評論(2)
1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3-4-26 22:17
【案例】纽约时报转型互联网公司 应对广告收入下滑

北京时间4月26日上午消息,纽约时报公司CEO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正在研究美国流媒体视频服务Netflix的订阅模式,希望将这家新闻出版公司转型为互联网公司,从而降低对广告的依赖。
  模式转变
  汤普森在周四的采访中透露,该公司之所以决定开发新的数字产品和服务,一定程度上源自该公司的一项研究:用户渴望低价套餐,以及涵盖政治和科技领域的专业订阅服务。这类用户的规模达到了“数十万”。
  他在谈到数字战略时说:“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这表明该公司将转向以订阅为基础的模式,从而降低对广告的依赖,效仿Hulu和Netflix的发展方式。
  “这是一种很贴切的描述,但我们不会就此抛弃广告,广告仍然对我们很重要。”他说。
  纽约时报公司的股票周四报收于9.45美元,上涨54%,该股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上涨11%。
  除了更廉价的套餐外,纽约时报公司还准备推出高端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在线功能,并邀请他们参加该公司举办的活动,这也是一项增速较快的新业务。例如,纽约时报公司周四就在曼哈顿总部大楼举办了“明日能源大会”。
  套餐定价
  目前的套餐价位在每月15至35美元之间,具体要取决于用户所使用的设备总数。
  汤普森的新战略预计将在今年末或明年初部署,其中还将包含更多的在线视频和游戏,该公司此前已经成功推出了一款字谜游戏。
  汤普森去年11月执掌纽约时报公司帅印,他希望通过内容营收来弥补印刷广告的整体下滑——后者曾经是纽约时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纽约时报公司的订阅收入首次超过广告收入。不过,广告收入的下滑速度仍然超过了发行收入的增速。
  “纽约时报公司实际上正在抛弃广告收入。汤普森希望效仿HBO或Netflix的模式,这意味着内容收入增长,而非广告收入增长。”巴克莱分析师康南·文卡特什沃(Kannan Venkateshwar)说。
  广告收入
  纽约时报公司周四宣布,该公司第一财季的广告收入已经下滑11%,至1.912亿美元,而订阅收入则增长6.5%,至2.418亿美元。
  该公司当季总营收同比下滑2%,至4.659亿美元,未达分析师4.705亿美元的平均预期。除去部分项目,该公司0.04美元的每股收益符合预期。
  虽然纽约时报公司正在投放更多的网络广告,但费率却不及印刷广告,这也迫使该公司加大对订阅收入的依赖程度。《纽约时报》2011年部署了所谓的“收费墙”,目前已经吸引很多用户购买该公司的订阅服务,截至3月的网络付费读者已经达到67.6万人,同比增长45%。
  为了简化业务,该公司过去两年又重新开始关注旗舰媒体品牌,出售了与《纽约时报》不相干的资产,包括About.com、地方性报纸以及波士顿红袜棒球队的股权。
  该公司目前正在出售《波士顿环球报》,并计划将《国际先驱论坛报》改名为《纽约时报国际版》。在出售了《波士顿环球报后》,该公司将完全由《纽约时报》及其相关资产构成。
  纽约时报公司第一财季实现净利润314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210万美元同比下滑93%,折合每股收益0.02美元。去年第一财季之所以实现大幅盈利,得益于芬威体育集团股权等部分资产的出售交易。(书聿)
                                   http://news.sina.com.cn/m/2013-04-26/114126958742.shtml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3-5-6 22:06
【案例】欧洲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逾万记者失业




记者。资料图

  【欧洲逾万记者失业】欧洲议会近日公布数据,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08年至2012年,欧洲共有12353名记者失去工作。新闻业似乎成为受金融危机和业态模式转变影响最深的行业。随着纸质出版物发行数下降和数字出版物增加,以及各种社交网站传播信息日益增多,记者行业也受到了冲击。来源:新华社国际新闻
                          http://news.sina.com.cn/m/2013-05-06/150627039399.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11 12:49
【案例】
卫视大混战
【大剧减少虚火下降 多家卫视缩减购剧预算】2013年很多观众发现电视剧虽是一部接一部演,却难见大剧身影,精品剧更是凤毛麟角。“去年热门剧单集最多卖过135万元,今年很多单集降到30万到40万元”“大成本剧不代表收视率,经过两年多的迷茫,很多卫视终于想通了这个道理。”多家卫视今年缩减购剧预算
(1)| 轉發(1)| 收藏| 評論
1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3-5-16 11:29
【案例】《纽约时报》数字化专题"雪崩"获得大赞(图)

原标题 [《纽约时报》尝试“雪崩”,重新定义新闻生产的传统媒体逆袭]
                                                                                                                                                          钛媒体注:《纽约时报》的数字化专题报道Snow Fall(雪崩)赚足了眼球,通过创新式的多媒体报道方式大获成功:创造了350万浏览量,为沉寂已久的传统媒体圈掀起了一轮高潮;而这一数字专题的作者——《纽约时报》体育频道记者John Branch也因此获得不少赞誉,而他本人也因出色的报道在近期刚刚获得普利策奖。  资深科技记者欧姆·马利克对雪崩项目大加赞赏。他在自己创办的GigaOm上发表文章认为,"雪崩"项目的新媒体探索具有很高的价值,《纽约时报》完全可以沿着目前的路子走下去,"以这类型的数字化报道模式为起点,开创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新闻报道"。他的观点可以提炼为:
  一、 作为传统媒体人,你还认为新媒体就是把旧媒体内容改一改,"移植"到网络上,你就大错特错了。《雪崩》的成功告诉我们,根植于新媒介(iPad平板等)自主产生内容才是生产方式。
  二、 大媒体集团可借鉴好莱坞模式。
  三、 点击免费,但其他付费方式可以多多益善。
  然而,杂志从业者《雪崩》报道的成本,必然是像钛媒体这类新媒体形式的探索者无法企及的。类似钛媒体的新媒体尝试,早期阶段几乎都是避开传统媒体高成本、长周期制作的新闻生产方式,以低成本生产方式开始造城,才换得了一点点革命的资本。
  不管多媒体报道模式未来是不是有戏,马利克的鼓吹显然对新兴媒体制造了压力,这种烧钱而浮夸的多媒体报道方式,将仅仅是属于《纽约时报》式的高富帅的游戏?还是压死众新媒体的最后一根稻草?来看看欧姆主编如何自证观点,钛媒体对此进行了综合编译:

        3


  【梁敏仪/钛媒编译】如果我有幸碰上《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吉尔·阿布拉姆森(Jill Abramson),我绝对要让她知道,她和她的报纸为"雪崩"计划(Snow Fall)的成果而沾沾自喜是再正确不过了!在我眼中,这才是首个真正的"后平板"时代报道方式。
        2


  在本周初在纽约召开的Wired Business会议上,吉尔主编说:
  "雪崩"现在是一个动词了。现在人人都想雪崩,每天,每个编辑部都如此。
  看到了《雪崩》式报道的成功,记者们正静候时机,希冀创造下一个"雪崩"完成他们的猛料。吉尔说,该故事源于体育编辑部,他们还花了"好几个月"时间,但其实雪崩式项目随处可见。
  先来段前情提要:雪崩(Snow Fall)是个多媒体项目,包括六部分扣人心弦的故事,由《纽约时报》普利策获奖作家John Branch撰写,此文的报道灵感来自于对滑雪场上高死亡率的高度关注。故事通过交互式图片、采访视频以及知名滑雪者的传记等多元化的方式呈现。
  这一故事性报道仅在发布后六天,就以出色的表现力获得了290万访问量和350万页面浏览量(官方并未透露其自2012年12月至今获得的总流量)。
  《雪崩》(及其它类似的尝试)意味着绝佳的良机,以及《纽约时报》等新闻机构的未来。在这个BuzzFeed(新闻聚合网站)和Huffington Post等新秀媒体崛起的时代,处于劣势的传统新闻机构更需要自己把握机会。
  如果你是《纽约时报》的管理者,是时候赌一把了:花2500万美元创造100个类《雪崩》项目吧!它完全值得。
  点击免费,报纸付钱
  事实上,"纽约时报"的媒体弟兄应该从这里出发,把目光放更远——这很重要,尽管这将意味着要从更单调、更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作为内容生产者《纽约时报》,千万不要把《雪崩》仅仅看作是从印刷版到网络的延伸、一个让传统内容适应网络、手机和平板的工具。相反,他们应该将其看作一种崭新的媒体产品,专为多设备、多屏幕世界而设。
  我投身网络媒体已有一段时间了,确切来说是18年。在这期间,我无数次看到现今的媒体反复犯着同样的错误:他们常常改写报纸和杂志版的文章,然后贴到网上;当接受网络之时,也不过是要求网络记者和编辑重复过去在报纸、杂志的工作而已——已经是思维定势了。
  不过,《纽约时报》值得表扬。它选择将《雪崩》报道首发于网络,三天后才印在报纸上——至少表明它对类似的数字项目有挺深刻的认识了。)
  互联网的大不同
  不论现在还是未来,互联网都将永远是个强调沉浸式、互动式的社区平台。遗憾的是,许多出版商依然把它看作旧的二维媒体。
  现实是,每当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如最近的波士顿惨案,社交网络都会让众大读者们参与新闻制作,成为新闻的一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多数巨头媒体仍未采用博客形式的原因之一。当然,某些作家除外,如David Carr和Paul Krugman。不过,你去看看《纽约时报》的某些博客,它们不过是将新闻报道(或专题)翻新成博客而已。
  写博客,是一种"编辑"世界的方式,并将其呈现给社区人们。这意味着,小到图片、网站链接、推特、视频,大到思绪、完善的专题报告、独家新闻和基本的新闻报道——这些都可以与人们分享了。
  通过我的每一次传播和分享,你都可以看到我对什么感兴趣,以及我希望学习和谈论什么。
  而媒体出版商总是搞不明白,媒体和内容是密切联系的。这就是默多克出品的 The Daily不能打动我的原因(钛媒体关于《the daily之死》专题讨论请见:http://www.tmtpost.com/tag/the-daily-death ),它失败就失败在:没有创造出适合iPad时代讲故事(新闻报道)的新方式。
  说了这么多前提,你该明白了吧,为何我总是喋喋不休于《雪崩》式产品才是全新的媒体?这就是一种全新的讲故事方式,或者说21世纪的新闻模式。该方式既不失专业性,也给新闻业臃肿衰老的身躯打了一针肾上腺素,将其带入新世界中。
  Mr.Excel遇上Ms.Editor
  不过,这只是故事的开头。关键是,在惊呼、赞叹雪崩项目之余,还要认识到背后有什么样的商业机会,就好比好莱坞的工作室创造性的利用大片来赚钱一样。
  我的问题是:为何报纸和杂志公司不能采取类似的做法,建立一个像《雪崩》那样包含着多种潜在机会的商业模式呢?
  因此,《纽约时报》不应从报纸版报道入手,继而将旧内容改编成不同的形式,而是应该直接制造雪崩故事!
  如果细细打量雪崩项目,你会发现其内容很具有可塑性,不光适用于不同介质媒体,同时适用于各种商业模式,就像电影一样。
  就我自己在杂志的从业经历来看,明确告诉你,制作专题报告并不便宜,甚至动辄花费数十万元。制作时间越长,故事内容越多,那成本自然就越高。从该角度看,在"后平板式专题"中投入更多花费,也无伤大雅。
  时下的编辑,总是努力在报纸上做文章,不过赢得一两天关注,却希望以此获取几十万浏览量。为什么不优先在应用程序和电子书阅读器(均是支付版)上推出文章,然后将其改造成网络版本,最后才拿到报纸上呢?
  在应用程序和电子阅读器上发表文章,这虽然要求纽约时报学习新的技巧,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革新。
  请原谅我的企业家野心。但当我看到《雪崩》项目时,目中所见全是可贵的品牌广告机会,"纽约时报"需要好好向其学习,一改自身沉闷的商品化广告了。为何不嵌入雅致的路虎广告、或为Moncler独家订造广告?《纽约时报》如果想要维持品牌形象和保真度,这些不就是很好的本地广告资源吗。
  想想好莱坞吧,各位!
  让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纽约时报》能做。
  请别介意,我再次以好莱坞为例。好莱坞的多层制片方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尽最大努力以达到最佳效果。他们拥有最佳故事和最佳明星,还有最重要的是,他们懂得资源分配。而且还有大量资金。
        2


  《纽约时报》及其他大型媒体公司有很多类似功能。他们有出色的明星(钛媒体注:我的神啊,这都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啊!比好莱坞出品的任何角色都要好),他们有一流的讲故事的人(钛媒体注:编辑和记者,获得普利策奖就足以证明这点了),而且他们有能力创建最佳的产品效应(摄影师,视觉艺术家和设计师)。
  《纽约时报》观众众多,据comScore数据显示,仅美国每月就有35万游客访问其网站,这就意味着其关注度颇高,稍加以利用即可创造新概念。
  发行为王
  正如电影大片得到众多媒体关注,《雪崩》项目在其它媒体社区的传播中也得到可大量关注。
  社区上,每月数百万访客和大量的广告印刷空间,这都意味着网络"发行"不是大问题。尽管经济不景,但大部分媒体包括《纽约时报》在内,仍然有余钱用于创新,花钱赞助更多的《雪崩》式项目不是难题。
  目前还不清楚雪崩报道花了《纽约时报》多少银子,但让我们假设这是笔小财吧。(经求证,我得到以下回应:"我们不能透露有关费用的详情,这是编辑部的工作。当然,编辑部的工作,就是为创新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技术")。
  可毕竟它以此换来了几百万页面浏览量。我猜测,他们也因此建立了很好的后续基础设施,以创建更多此类项目。那么下一场类雪崩项目的花费就会降低,而且未来将有更多开销用于创造性的文字、照片以及其它多媒体元素和设计上。
  那么,《纽约时报》以及类似传媒机构究竟需要怎样做?很简单,跳出现有思维的限制,拥抱现实,并重构大城市报纸的工作流程。换句话说:
  •重构其业务模式,综合考虑当今世界因素,放下旧新闻印刷业的条条框框
  •培育能在Excel(发行量)和内容间切换的新一代内容生产者。
  •培育新一代记者,一个既拥有老式价值观,又能创作多媒介故事的记者。
  •组建创造性的编辑团队,改变以传统印刷为中心的编辑团队格局。
  现在,只要他们能抛下包袱(这么说真伤心),媒体产业就能免于陷入肤浅内容的泥淖中了,他们就能重新把重心转移至高质量、有深度的新闻出版上。
  如果《纽约时报》管理层愿意一搏,那它就应该投入2500万美元创造100个雪崩式项目,从而改变读者对未来数字内容和新闻业的期望。
  因此,如果想要打倒BuzzFeed和HuffPo,上吧,吉尔主编!
          http://media.sohu.com/20130516/n376098250.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21 09:55
【案例】

博联社马晓霖
【农夫退出】然后呢?央视、新华、人民等中央媒体就没有一个认真、全面的水战调查让公众知道真相吗?我本能地感觉,一个旗下经营饮用水业务的媒体领先打跑农夫,本身就是嫌疑重重。农夫的桶装水不达标,打跑农夫后占领市场的桶装水就达标了吗?

@央视财经
【农夫山泉着手处理水厂善后 大桶水将绝迹北京】据中国企业报,农夫山泉已经开始着手处理北京怀柔宽沟工厂的善后工作,相关人士表示,若员工想继续留在农夫山泉,公司安排在北京的其他工作岗位。北京市桶装饮用水协会常务副会长袁军称,此次农夫山泉从北京市场退出,立马会有别的牌子补上。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2)|
轉發(22)
|
評論(24)

11分鐘前來自央视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22 21:00
【案例】

舞美师
江西卫视的营销策略永远是以小搏大,记得今年跨年的时候,搞了个看江西卫视送苹果手机的活动,一打一打的送iPHONE5,一晚上10万就博了别的卫视上千万的投入。今晚又开始故伎重演了,但这次是送小米,估计是小米赞助的手机,这样费用也省了,这商业头脑,呵呵。

| 轉發| 收藏| 評論
50秒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23 10:57
【案例】

张志安
䃼正下:第2个数据漏掉「网络」两字,应该是报业集团的网络广告收入占总广告收入的比重很低(仅5.42%),增长很慢。

@张志安
「报业集团的数字化」两项值得忧虑的数据:1、2012年报业集团经营绩效出现逆转信号。24家报刊2011年营业总收入増长9.7% ,2012年却同比下跌(-26.3%),其中2011、2012年出现负増长的,从7家増加到15家;2、报业广告收入占总广告比例太低。2012年,美国的比例是15.1%,中国的比例仅5.42%。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1)
|
評論(10)

24分鐘前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3)|
收藏|
評論(2)

11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25 09:31
【案例】

新闻集团将于6月底一分为二 默多克仍是领导
2013-05-24 21:54: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23人参与








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资料图)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外电报道,世界媒体巨头“新闻集团”于24日宣布,其董事会决定将默多克领导的传媒娱乐集团分为两家公司,该决议将于6月28日生效。
据悉,其中一家将负责新闻出版领域,并保留“新闻集团”的名字,而另外一家则负责电视、电影,命名为“21世纪福克斯”公司。
原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仍将领导此两家公司,他将是21世纪福克斯公司的主席兼董事长,也是新闻集团的执行主席。
(原标题:新闻集团将于6月底一分为二 默多克仍是领导)

http://news.163.com/13/0524/21/8VM1MGK700014JB6.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27 01:00
【案例】


范东升
美国报业经过十多年努力,网络广告收入仅占广告总收入15.1%,仍远不足以弥补广告下跌趋势。而中国报业网络广告目前仅占5.42%。

@范东升
“全国报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报告”中关键的一点是:美欧报业依赖免费提供内容从而逐步增加网络广告的模式已被证明并不可行(见图2),虽然这种思路一直流行,并被报界深信不疑,认为是惟一出路。调研发现,在中国,期待以同样经营模式以支撑报业转型和持久发展,亦属空中楼阁,成功的希望更加渺茫。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翻完啦!看他的更多图片








<
>



| 轉發(4) | 評論(1)
14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2)| 收藏| 評論(1)
1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3-5-27 18:55
【案例】百度文库发布数字版权开放平台 零分成让利版权方

日前,百度文库正式发布数字版权开放平台,称任何版权机构或版权个人均可申请加入该平台,将正版电子作品有偿提供给广大网民。同时,百度首席产品架构师孙云丰还宣布,3年内百度将采用“零分成”模式,所有版权收益都划拨给版权方。          百度方面表示,除了可获得全部收益,版权方还将享有作品的定价权。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引入了75家版权机构和60位版权个人,上线各类版权作品300万份。
          据介绍,百度正通过反盗版DNA比对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解决用户上传侵权文档的问题。目前,平台上已有超过7000万份的文档,79%都是教育文档和专业资料,接下来最需要的就是提升文档的质量。(记者余建斌)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0527/c40606-21622150.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28 11:05
【案例】

杨桐
//@孟磊:郑州领导反复表示:拆报亭是为了造福市民、是为了城市更好发展、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大家为嘛总是不信呢? //@风利: 我相信会复出的。一拆一复,银子白花花。狗官敛财 //@生命也有战争:你是否赞成报刊亭重出江湖?@大河网刘静沙
@平安中原
@史璞
@薛蛮子
@孟磊
@文明绿城
@中青报曹林

@大河网
【郑州报刊亭要重出江湖?】网友
@檐间飞鸟
通过微博发图,在郑州的一个院里发现了许多新的报刊亭。有网友猜测,报刊亭要重出江湖?很多网友持欢迎态度。对此,郑州邮政回应称,这里是报刊亭的生产厂家,这些报刊亭将配发郑州周边城市使用。http://t.cn/zHMq82g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5)
|
評論(8)

今天 09:49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29 00:21
【案例】

齐树华
内容不再为王?内容不再为王!//@邵芳卿: 的确用心,纸媒不会亡。//@Li梦娇: //@传媒汇:

@丁来峰
@邵芳卿
@陈向俞


@报纸观察
【新视点】报纸除了搞好内容,如何在新闻纸外玩创意?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2)|
轉發(283)
|
評論(44)

5月28日 21:36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
收藏|
評論

5月28日 23:50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29 18:34
【案例】

@传媒老王
【广播影视服务将享6%税率】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印发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今年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扩至全国的相关税收政策,包括新增的广播影视服务将按6%税率征税。 其中广播影视服务主要包括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服务、发行服务和播映(含放映)服务。

|
轉發(11)
|
評論(4)

8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31 00:59
【案例】

新闻已死
《视觉》杂志,是因为马三家。

@财经女记者部落
【纸媒的日子不好过】《证券市场周刊》全体员工一周前收到通知,要求明天下午三点参加公司减薪裁员大会,因财经媒体近年普遍广告大幅下降,为节源开流,该刊率先拿员工开刀。(此外据悉,投资者报也欠薪好久了;联办旗下《视觉》杂志亦被停刊了。)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140)
|
評論(49)

5月30日 23:01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微博搜索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3-5-31 09:48
【案例】

广电小当家
//@彭侃THU: 抱歉抱歉,央视2012年的广告收入为269.76亿元。142亿仅为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的收入。

@彭侃THU
电视业数据分享2:2012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1042亿,其中央视142亿。湖南卫视53亿,江苏卫视40亿,浙江卫视25亿。一般电视剧采购金额占中国电视广告总额的15%,自2000年以来电视剧在所有节目中的播出比重始终保持在1/4左右,收视贡献占1/3左右。当然这些数据根据平台的不同会有所区别。

|
轉發(21)
|
評論(6)

5月30日 23:18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20分鐘前
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5-31 11:55
【案例】

五岳散人
我就说呢,我看女人都是先看臀的,这下找到理论依据了....

@明石高峰
看一家企业报表与看女人一样,净利润是胸,大点当然好,但大胸要配长腿小蛮腰才协调,长腿是利润率,小蛮腰是净资产。而关乎生养的臀是现金流;脸则像资产负债比,太大太小都不好,关键是匀称。最后还要看气质,即企业文化了。看的顺序应为臀、腿、腰、胸、气、脸。

| 轉發(4) | 評論(2)
7分鐘前來自Android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3-5-31 20:49
【案例】AYTM:传统电视渐行渐远,流媒体收视增长

    随着网络视频受众规模日趋壮大,有线电视的份额在减少。AYTM的调研发现2013年5月,60%的美国网民仍然有有线电视,但另外23%的人虽然曾经拥有有线电视服务,但目前已经退订了。
    用户观看有线电视的意愿减少很快,而用户在非电视设备上消费的网络视频和观看的OTT内容变得愈加平常。
    2013年3月,Leichtman Research Group发现27%的美国成年用户每天在非电视设备上观看视频内容,超过一半的人则每周都有此行为。
    网络视频和流媒体服务也变得日益流行。Leichtman的研究发现2013年,44%的美国家庭至少拥有一台联网的电视机,而2012年这个比例为38%。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视机连接数据,OTT的收看行为也在快速上升。2013年1/3的美国成年用户每天观看OTT内容,这个比例是两年前的2倍,59%的人则每周都观看OTT内容。
    YouTube和Netflix是数字和OTT观看的两大驱动力,AYTM发现29%的美国互联网用户每天观看YouTube,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每周都会观看至少一次。Netflix的用户数也在持续上涨,2013年,22%的美国用户每周观看Netflix的视频,是2010年的5倍多。
    这些趋势都指向一点:传统电视收看正在日渐走微,而数字视频增长很快,但不意味着电视就在这个体系中迅速消息。随着电视厂商和电视网络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美国消费者观看视频的方式也会继续发生变化。
    AYTM还发现超过一半的有线电视观众表示他们观看的电视频道数量还不到订阅的一半,74%的人表示他们更愿意一个个频道选择,而不是购买整个电视包。(via199it@eMarketer)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16925.html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3-6-1 09:37
【案例】《金融时报》新功能欲加速传播突发新闻

    新浪传媒讯:据英国《卫报》5月29日报道,近日,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发布新线上服务“fastFT”。该服务的名字蕴含了其目标,旨在加速传播市场突发新闻及相关知情评论。  《金融时报》主编莱昂内尔-巴伯在2月份《卫报》进行的采访中透漏,“fastFT”包括“和市场突发新闻及市场发展相关的短小精悍的报道”。
  fastFT可以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任何设备上使用。根据该报刊的计量模型,FT.com的订阅者每个月都可以用完8篇免费在线文章的配额。
  在梅根-墨菲(Megan Murphy)的领导下,该创新服务一天24小时提供全天服务,伦敦、纽约及香港等还可享受员工专用。她将该服务看作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服务,在竞争日益残酷的背景下,该服务将把为《金融时报》读者提供的新闻服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墨菲称:“我们的目标不是打击其它形式的新闻媒体。我们提供的这个服务是个新的领域,能够在即时标题上看到相关的知情评论。这样,我们的新闻传播将达到更好的效果。”
  与最快的新闻发布者Twitter相比又如何呢?墨菲回答称:“我们要提供的不仅仅是140个字符,在标题之外,我们还会提供背景及快速的权威评论。”
  她手下强大的团队也能从《金融时报》的专刊记者身上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但她相信,她手下经验丰富的员工具备处理突发新闻事件的知识和经验。
  该报刊官方声明称,该项新服务的目的是使《金融时报》读者享受议题设定分析的优点。一家新闻通讯稿称,该服务将“通过提供及时的、动态的新闻及评论,来扩大和深化《金融时报》现有的新闻报道方式。”
  由fastFT撰写的材料将被展示在该报刊网站上一个新的板块,这一新板块将和该报刊颇受欢迎的Alphaville博客一起运行。
  巴伯相信,fastFT“将使我们的读者及时了解他们关心的事物,实时报道或其他世界上的任何东西。”
  现今,担任fastFT首席记者的墨菲于2007年加入FT。为了扩展其新闻报道范围,她后来又成为投资银行业务记者,专门关注全球性银行。在加入《金融时报》之前,她曾工作于伦敦的彭博新闻社,专门对法律事务和全球金融监管进行报道。(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3-05-31/154727278156.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 18:28
【案例】

中国互联网研究院
【2013年第一季度两大媒体广告品类占比情况】互联网媒体吸引着相对新兴、高端的行业如电脑及配件、汽车及有关产品等。并且互联网媒体广告主品类相对单一,行业集中度较高。而电视媒体则以高触达的特性承载了众多快消行业的广告主,如饮料、化妆品、药品、食品等都是电视媒体中高占比的广告品类。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粉丝大本营
|
檢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 23:16
【案例】

XLL徐林林
面对新兴媒体的巨大冲击,真正沉下心来勾勒突围路线图传统媒体老总并不多。所以如此,主因有三:一是仍以权威自恃,二是对新技术不甚了了,三是官本主义,几无担当。

@XLL徐林林
各地纸媒发行量明显下降,长沙几家日报也不例外。绝大部分纸媒指望靠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免费转发稿件,扩大传播效应与社会影响力,可到头来为人作嫁,适得其反,倒把自己逼得不知如何是好。而纸媒在向新介质媒体拓展方面,至少目前尚不见盈利模式相对成功的范例!这个现象值得探究。

| 轉發(3) | 評論(2)
24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9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10 16:46
【案例】

【案例】

南方版式
//@大样小样儿: //@安徽报业发行: //@范东升: 我们学生刚刚去过印度,上网发稿是件很困难的事,远不如中国//@范东升:因为印度互联网不普及,太差了

@闻道阅读平台
【印度报纸印刷业一片兴旺】当西方国家哀叹报业的衰亡时,印度的印刷业却一片兴旺。报纸价格非常便宜,扩大了读者群。社区小报也在增加,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要登分类广告,资助了出版物的发展。二手报纸杂志市场也很繁荣。


(2)| 轉發(86) | 評論(14)
6月9日 11:31來自专业版微博


| 轉發(2)| 收藏| 評論(1)
1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10 20:06
【案例】

电视眼
新恋爱时代,到底新在哪里?

@电视眼
【东方卫视将删减《#新恋爱时代#》“非诚勿扰”戏份】《新恋爱时代》10日登东方和江苏卫视。东方卫视昨日发布会上表示会重剪《新恋爱时代》中《非诚勿扰》画面,会最大化删减涉及《非诚勿扰》剧情,打造“百里挑一版”《新恋爱时代》。电视荧屏将首次出现一部剧两个不同版本同时播出。via传媒第三只眼

| 轉發(75) | 評論(38)
6月6日 17:29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 收藏| 評論(2)
1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12 11:01
【案例】

@人民日报
【新闻史上的今天】2006年6月12日,加拿大报业大亨肯尼思•汤姆森病逝。他治下的“汤姆森报业帝国”买下加拿大唯一全国性报纸《环球邮报》,而将连年亏损的《泰晤士报》卖给默多克,并控制了加拿大电视新闻网,成为加拿大首富和新闻媒体经营者。(中国新闻史学会供稿,图片来自网络)

(25)| 轉發(75) | 評論(27)
今天 08:56來自人民日报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13 12:42
【案例】

@黄河渔家
【浙报传媒砸32亿购买游戏公司,哀叹老媒体只有五年寿命】32亿!浙报传媒以震撼业界的并购价,拿下盛大子公司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一家老媒体为何收购游戏公司?纸类媒体这两年广告量收入增速下滑,“可能只剩下五年了,或者连五年都不保!”传统媒体在砸钱求变,这就是残酷时代!http://t.cn/zHRxu8D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5) | 評論(8)
今天 11:09來自微博桌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3 17:17
【案例】

彭兰
//@数媒前沿: 现在很多自媒体还在用传统媒介的方式来获取广告收入,它们的商业逻辑通常是这样的:先把内容做到足够好,自然就会有流量,有流量就会有广告……很多传统媒体在做新媒体时都是这个思路,但鲜有能赚钱的。最现实和最靠谱的途径是在细分行业和领域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为小众提供定制化服务

@南都全媒体集群
#推文#【未来媒体的生存之道】未来的媒介如果想要赚钱的话,只有三种可能的途径:第一,通过公信力来获取广告利润。第二,通过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取利润。第三,去做行业专业媒体,服务长尾。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60)
|
評論(6)

今天 11:00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5 15:37
【案例】

文子豫
//@新浪河南: 滚……//@郑在发生: 你看看人家,你就一屌丝@新浪河南


@大河网
#直升机#【报业集团迎来三架直升机】随着三架直升机降落在河南日报报业大厦广场上,从此报业人可以飞上云端鸟瞰郑州了。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此我们必须感谢为直升飞机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航空先驱,那您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实用直升机出自谁手吗?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7)|
轉發(517)
|
評論(130)

今天 10:37來自媒体版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0分鐘前
來自媒体版微博
|
檢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7 12:29
【案例】

河南日报集团买直升机采编新闻 开报业先河
2013年06月26日23:30  大河网 微博 我有话说(61人参与)


[url=http://news.sina.com.cn/m/2013-06-26/%3Ca%20href=%22http://news.sina.com.cn/m/2013-0 ... 32.html%3C/a%3E#p=1]大河报号在空中执行采访任务[/url]






1/8 2013年6月25日10时30分许,郑州,一架被命名为“大河报号”的美国贝尔407直升飞机降落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广场。这标志着大河报成为全国都市报中首家拥有新闻采访直升飞机的媒体。
分享|评论(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大河网讯(记者 芦瑞)“十几年前,我们骑着单车去采访;今天,我们要开着飞机去采访!”6月26日,“大河报号”新闻采访直升机首航仪式上,大河报首席摄影记者杜小伟很自豪地说,“我们是全国首家拥有新闻采访直升机的报业集团。”
  当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家门口”——河南日报报业大厦,与河南贯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贯辰通航的一架美国贝尔407直升飞机被命名为“大河报号”,贯辰通航将协助报业集团在全省开展突发事件报道、跨区域采访、重要活动航拍等飞行任务,进一步加强报业集团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等方面的时效性与灵活性。
  省政协副主席、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出席签约仪式,他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贯辰集团也有着良好的媒体背景,此次双方的合作将会进一步提升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传媒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建设,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开着飞机去采访,不仅仅是交通方式的转变,也是媒体发展的历史跨越。“新闻做得深不深,取决于记者离现场近不近。记者越接近现场,就越接近新闻的本质与核心。”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夏炎表示,“双方合作是‘跨界牵手,优势互补’,一方面将提升报业集团在新闻舆论引导方面的综合能力,开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另一方面也开启了贯辰通航公司社会的辅助功能,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贯辰通航还将在文化产业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联合拍摄以直升机女子特技飞行表演队为主题的电视剧《红粉兵团》;联合举办“翼览天下”直升机跨界体验VIP沙龙等推广活动。
  “通用航空将越来越多地进入河南人民的视野和生活。”河南贯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冰说, “虽然我驾驶直升机飞过很多个起落,但我知道这一次意义非凡。我坚信‘大河报号’不仅会飞翔在中原的天空,更会飞进每一个老百姓的心里。”
(原标题: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打造新闻“空降兵”)

http://news.sina.com.cn/m/2013-06-26/233027506999.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7 20:48
【案例】
@数媒前沿
【央视新敌人,百度的沉默广告战】2012年百度在线营销收入为222.46亿元,央视广告收入估计为269.76亿元,但两者的同比增长分别为53.5%和不到15%。这是一场新旧媒体之争,战争的核心关乎传统媒体赖以生存大型广告主,它们正逐年增加新媒体广告营销的投入,并同时减少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4)
|
評論

今天 15:24來自专业版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9 22:48
【案例】

简讯: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正式分家
更新时间 2013年6月2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3:18

.媒体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影视和出版业务正式一分为二,成为两家分别独立的上市公司。

原来新闻集团旗下收益更高的影视娱乐业务部分,包括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公司,统归到一起称为21世纪福克斯公司。

而原来新闻集团旗下出版业务部分,包括英国的《太阳报》和《泰晤士报》,以及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等仍将保留新闻集团的名字。

记者们说,此举将减轻原新闻集团收益较高的电影、电视牌子受到因默多克报纸窃听丑闻的影响。

去年,默多克就已经宣布了拆分公司的计划,但本月初这个计划才得到董事会和股东们的批准。

(编译:立行 责编:李莉)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 ... wscorp_divide.shtml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3-7-2 11:59
【案例】央视新闻连续3天预告偶像剧 网友大呼:天啊


《非缘勿扰》



不少细心的观众发现,向来庄重的央视一套正悄悄变脸,尤其在电视剧播出上越来越贴近年轻观众:湖南卫视前脚播完青春大戏《爱在春天》,央视一套立刻安排重播。播完该剧后,紧接着又推出苏有朋首当制片人的都市偶像大戏《非缘勿扰》。更令不少观众惊讶的是,一套开播后,本周四晚黄金档央视八套将接踵重播该剧。为了给《非缘勿扰》造势,央视还在前晚《新闻联播》中播出了该剧预告片。一套、八套在一周内套播同一部都市偶像剧,还在《新闻联播》做预告,这在央视电视剧播出史上还是第一次!

连续3天预告

网友惊呼“天啊!”

“天啊!我没看错吧。电视剧《非缘勿扰》居然上《新闻联播》了!”一名为“有种缘分叫遇见”的微博网友在6月28日19:26发出这条微博,为证明所言属实,这位网友还用手机即时拍下一张《新闻联播》播出画面。这条微博迅速引起网友热烈围观。28日,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并机播出的《早间新闻》里又播出了《非缘勿扰》预告片,29日,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并机播出的《新闻直播间》第三次播出该剧预告片。网友“扶摇畅远”在微博里惊呼:“见过一个时装电视剧连续3天上央视新闻吗?”对于央视如此高调预告电视剧《非缘勿扰》,不少网友纷纷转载、评论。

到底什么剧有这么大的魅力,让央视如此重视?记者了解后发现,《非缘勿扰》是一部典型的都市偶像剧,该剧导演赖水清出身香港亚视,曾在1997年凭借电视剧《新龙门客栈》获台湾金钟奖,《京城四少》《倚天屠龙记》《天涯明月刀》等知名大戏均出自他手。赖水清告诉记者,《非缘勿扰》用诙谐轻松的手法表现时下年轻人的婚姻观、人生观,通过一个个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和励志爱情故事,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真实诉求。剧中有优雅自负冷酷多金的不婚“犀利男”(苏有朋饰);有成熟自信干练泼辣的不婚“毒舌女”(秦岚饰);有柔情似水弱不禁风的“新时代好媳妇”(熊乃瑾饰);有优柔寡断关怀体贴的“关怀男”(谭俊彦饰);还有“纯情女”、“富二代”……《非缘勿扰》通过刻画这样一群都市男女,细腻勾勒出当下年轻人的情感世界。

贴近年轻人生活

直面新媒体竞争

“一戏两播,无缝链接。”央视有关负责人如此解释《非缘勿扰》的播出模式,这在央视以往播出史里尚属第一次。这位负责人坦率地表示,《非缘勿扰》被央视寄予厚望,属于高价购入并视为角逐暑期档的一张王牌。该剧风格青春时尚,演员阵容强大,堪称为年轻观众的“定制剧”。

事实上,不少细心观众已发现,在最近一段时间,央视一套的电视剧悄然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最近一个月尤为向年轻观众“倾斜”。湖南卫视自制的青春大戏《爱在春天》近期在湖南卫视晚间黄金档独家播出后,引起观众强烈反响,收视率稳居冠军。该剧播出临近尾声时,央视突然宣布在一套重播该剧。过去往往是一部剧在央视热播后,地方台抢播二轮、三轮,央视跟播地方卫视热剧十分罕见,尤其是青春偶像作品,《爱在春天》是第一部。此番,央视“一戏两播,无缝链接”播出《非缘勿扰》,更是集中火力,抢占收视率制高点的意图十分明显。

业内有关人士分析,央视此举重拳出击至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收视率市场压力,今年以来,地方卫视进一步加大了电视剧采购、播出力度,除四星联播外,湖南、江苏、浙江、安徽、东方等强势卫视经常采取独播策略,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这给央视造成了很大收视压力;另一方面,央视自身也在积极调整市场策略,尤其加大了对年轻观众市场的吸引力,直面手机等移动新媒体在视频领域的内容竞争和观众分流,像《非缘勿扰》这样贴近年轻人生活的剧纳入播出重点,自然就不奇怪了。

http://news.qq.com/a/20130702/012124.htm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7-4 13:06
【案例】
广电小当家
【干货分享】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战略差异//@君兮无言://@小博amigo: //@彭侃THU: 学习。

@清华史安斌
美国晚间电视新闻受众的平均年龄为53岁,三大电视网和有线新闻台共同寻找21世纪电视新闻新模式,吸引不同层面的受众:CNN引入明星主播,强化访谈和评论;NBC主打新闻杂志; PBS继续强化其”精英“的定位。”目标受众导向“的模式成为电视新闻变革的方向,以受众决定新闻形式和品类http://t.cn/zQhLUkn

| 轉發(27) | 評論(3)
7月3日21 : 39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 轉發(1)| 收藏| 評論
15分鐘前 來自Android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7-4 20:13
【案例】

@媒介评弹
【推荐:棱镜门背后的新闻竞争】去年今日,英国《卫报》捅出震惊事件的窃听丑闻,使默多克关闭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新闻集团遭遇滑铁卢。一年后,《卫报》又推出重磅头条“棱镜门”,斯诺登为何选择《卫报》?曾经捅出水门事件的《华盛顿邮报》为何接到线索后没有刊发?背后的故事……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2)|
轉發(23)
|
評論(3)

20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7-7 01:19
【案例】
写字李华良
//@报人老郭://@读报微园:大多数的纸媒在原有的作为信息源的价值定位和运营模式下,将难免一死。除非它们找到适合自己资源和能力的新的价值定位和相应的运营模式

@读报微园
【纸媒之死与新闻之生(上)】由于在全球范围内,新闻仍然不那么自由,新闻的自由市场尚未建立,人为的新闻垄断和干预仍然存在,因此一些在原有的价值模式下掌握着核心能力的纸媒,仍然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下去,甚至可能由于大量不那么具有竞争力的纸媒的消失,少数主流纸媒仍然能保持增长。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6) | 評論(2)
44分鐘前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 轉發| 收藏| 評論
11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7-11 10:03
【案例】
中国之声
#抽奖通知#好消息。为回馈广大听众和粉丝,我们每天送出一台有中国之声标识的调频/中波/短波/照明/太阳能/手摇充电收音机(小绿绿)。参与中国之声官方微博的言论、新闻、互动话题等的留言转发就有机会得奖,获奖名单每天下午三点公布。还有ipad2超级粉丝大奖等着你哟 。到底是参与还是参与呢?

| 轉發| 收藏| 評論
1分鐘前 來自皮皮时光机 |  檢舉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3-7-11 12:00
【案例】希腊新国家公共电视台10日开播

新华网雅典7月10日电  在希腊政府关闭国家广播电视公司近一个月后,一家新的国家公共电视台10日开播,但此举遭到原公司员工的激烈反对。

当天开播的新电视台名为“希腊公共电视台”。由于国家广播电视公司总部仍被原公司员工占领,新电视台借用了一家私营公司进行节目的制作和播送。相关政府官员称,新电视台目前主要播放电影和纪录片,等招聘一批记者后将开始播送新闻节目。

希腊总理萨马拉斯6月11日宣布关闭国家广播电视公司,以减少国家财政赤字、履行向债权人作出的裁减国有部门员工的承诺。这一决定遭到该公司2700名员工的强烈反对,三党联合政府中的民主左派党也退出政府,最终导致三党联合政府改组为两党联合政府。

新电视台属于临时性质。希腊政府的最终目标是成立一家新的广播、网络和电视公司来取代原先的国家广播电视公司。目前希腊议会正在就成立新公司的法案进行辩论。

关闭国家广播电视公司是希腊政府裁减过于臃肿的公务员队伍的第一个主要步骤。根据希腊政府与国际债权人达成的最新协议,希腊将于今年内裁减4000名公务员,2014年裁减1.25万名公务员。

希腊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员工、记者工会和反对党称,政府成立新公共电视台的决定“不可接受”。希腊记者工会拟于11日号召所有私营电视台停工,以表达对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员工的支持。希腊公共和私营部门工会也计划16日举行总罢工,抗议政府即将推行的大规模裁员等改革措施。

(原标题:希腊新国家公共电视台10日开播)

http://news.163.com/13/0711/05/93FS5VC700014JB5.html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3-7-11 12:13
【案例】BBC停播3D节目 负责人称用户体验很烦人

    经过两年的市场检验,7月5日,BBC宣布将停止3D电视试点计划,理由是3D节目的收视率“令人失望”。  2011年,BBC启动3D电视试点计划。两年内推出了一系列3D电视节目和转播,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女王演说、电视剧《与恐龙同行》、圣诞节家庭喜剧《臭臭先生》和娱乐节目《舞动奇迹》等。
  据BBC负责3D节目的主管金姆·什林络透露,3D技术未能赢得英国观众的欢心。在英国,大约有150万户家庭拥有兼容3D技术的电视机,但在奥运会开幕时只有一半收看了BBC的3D转播,仅5%的潜在观众观看了3D版的女王演说和《臭臭先生》。此外,英国天空广播公司于2010年10月推出了3D订阅服务,只有50万用户订阅3D,而该公司的电视用户总数是1030万。
  为什么3D电视吸引不了观众?对此,什林络的看法是:用户体验“很烦人”。她说:“在家里看3D节目的体验确实不理想。开电视前你就得把你的3D眼镜找出来,而且人们看电视的习惯也各有不同,手头可能还会做别的事情,眼镜就成了个累赘。但如果是去影院,人们通常只会专心地看电影。我想这也是3D电视至今普及率不怎么样的原因之一。”
  2009年12月,美国电影《阿凡达》的上映在全球掀起了一股3D热潮。电视制造商紧跟商机,在2010年开始力推3D科技,试图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视觉享受。但事实证明,消费者似乎并不太愿意为此买单。电视观众普遍排斥3D眼镜,认为3D影像也不如想象中的酷。全球产业动态追踪组织NPD集团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虽然3D电视的销量呈上升趋势,但3D参与度却下降了。和电视的互联网功能一样,用户觉得3D并不是观看电视的根本原因。在未来购买电视的用户中,只有14%的人认为3D是“必需”,68%的人认为最好拥有,以备未来需要。
  BBC并非唯一一个暂时放弃3D技术的大型电视转播公司。6月12日,美国最大体育电视网ESPN宣布年底停播已推出3年的3D频道,原因是采用3D服务的消费者有限。23日,国际足球联盟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将考虑放弃使用3D技术直播2014年巴西世界杯。接二连三的退出消息无疑是对3D技术的重大打击,因为体育一直被看作是最适合、最具吸引力的3D内容领域。
  即使在电影院,3D电影的受青睐程度也面临下挫。2010年,3D电影迎来黄金时期,3D电影产生的票房收入占全美票房收入的1/5。根据美国电影协会的统计,2012年仅36部3D电影在美国上映,较2011年的高峰期锐减20%。在过去的2年里,虽然带3D功能的电影院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全球共有4.5万家,但3D电影在票房收入上所占的比重已经下降。
  “我们要看看当这波低潮过去之后还会有怎样的行情。”什林络说,“或许市场上的3D设备会越来越多,但BBC还会再观望一下,现在是时候让3D电视节目稍作休息了。”
                                       
http://news.sina.com.cn/m/2013-07-11/104227639483.shtml

作者: 肖淑娟    时间: 2013-7-12 11:14
【案例】模式不是电视台的灵丹妙药

    目前中国电视机构已经“铲”光了欧美排名前十的综艺节目央视,然而并不是所有引进“洋模式”的节目都获得了成功。当下电视行业总惦记着依靠一两个海外模式获得成功。一个模式救不了什么都没有的频道。
  其实回顾一下近些年各大卫视引进的一些模式,几乎没有一个能够成为一个频道才长期的品牌,就算是有个别的模式也就火了一把,那也只是昙花一现。更多的情况是花了大把的银子浪费了大把的时段,结果频道还是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中国电视往往心甘情愿经受这样一次次的失败。
  中国人排队买版权
2013年被电视圈称为模式引进节目的“井喷年”,全国各大电视台的引进节目将多达30档,这些节目不仅占据卫视周末黄金档,还将延展至日常时段,各卫视新节目几乎全部来自国外。
  中国电视人在海外常会打听当地排名最好的节目是什么,这个节目的模式被他国复制后,收视率如何?目前电视行业整体浮躁,总惦记着依靠一两个海外模式获得成功。
  一度不为中国人所知的法国戛纳电视节电视片交易会,如今普遍是“中国人排队买版权”。有的电视台排了一天,版权方也未必会见。《中国好声音》火了之后,全国的电视台几乎都扑去了戛纳,感觉买版权就有收视率。
  引进节目就是中国电视在补课
  我们家里用的电器都会说引进美国生产线、欧美生产线、日本生产线,大家以买进口货为荣,但这种引进方式带动了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电视也是一样。
  就像合资品牌汽车,引进生产线、技术、操作规范之后,你必须从中学到全新的创作理念,这样才能创出自己的品牌。学到如何保持创新的勇气,如何面对失败,是走过模仿阶段之后,电视综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安徽卫视2013年5月推出了引进自荷兰版权、明星真人唱歌PK秀《我为歌狂》,在总制片人柴焰看来,“引进”也是因为广告客户的兴趣。许多电视台的地面频道也加入了“买模式”的大军,SMG旗下新娱乐频道就是其中之一。
  流水的模式,还须铁打的兵
  一个模式救不了一个毫无基础的台,不可能引进一个节目一下子就好了。一个好的模式进来,要有一个执行力非常强的团队,同时成熟的团队对节目发展至关重要。
  《美国偶像》的灯光团队、音响团队、导播团队,甚至旁边拎水的工作人员,70%以上都跟随节目组12年了。
  好的模式进来,还要有一个好团队来运作。一个模式救不了一个台、救不了一个团队,任何一个制作团队对模式的理解和运用都是不一样的。
  读懂模式“说明书”才是关键
  虽然模式节目一拥而上,但实际上,引进模式后本土化的节目中并非个个都能火,有的甚至在一季之后便销声匿迹,在选择模式时首先还得适合自己的平台,大热模式不一定大红。“说明书”谁都买得起,怎么读说明书,才是关键。
  现在很多台引进后各方面都打折扣,买版权只是为了能够拷贝,并未吃透节目模式。有的台并非发自内心地学习模式,第一学不像,第二只能学到浅层次的,甚至有曲解。
  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总导演就是在读《美国偶像》说明书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档节目模式成功的关键:所有顶层设计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晰,而且是层层递进,这恰是中国许多原创节目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原创节目,常常天马行空想到一些好的点子,就将这些点子凑合到一起,到了具体操作的时候,会发觉漏洞百出。”
  结语:目前电视行业总惦记着依靠一两个海外模式获得成功。一个模式救不了什么都没有的电视台。国内节目制作机构不应该盲目选择国外最热最火的节目模式,而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在执行力和对模式的理解上,能够加入团队的符号和记忆,使之成为别人无法复制的独有节目。要有充分的自信和禁得住前期的各种挑战和质疑。
http://chinamedia360.com/News/NewsDetail.aspx?nid=EA02638F206DCB8A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7-13 14:58
【案例】
大样小样儿
//@花名册王一鹏:亚鹏这期应该就是最后一期封面了。。

@花名册王一鹏
据闻,本周二《他生活hislife》正式宣布停刊。只保留网站转做新媒体。目前《他生活》的编辑团队正在做收尾工作,员工要么在财讯集团内部竞聘转岗,要么赔偿遣散。……具体详见:http://t.cn/zQLBlwD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403) | 評論(68)
7月12日13 : 05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华为 Ascend Mate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7-13 16:39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7-13 16:43 编辑

【案例】
李学鹏
我反对新浪微博的强行商业推广,尽管微博是新浪的商业化项目,但由于其已经具有社会化的公共属性,应当服从公共利益和尊重个人权益,其中就包括不受商业打扰的个人权利。现在的强行推广,微博机构本身并无能力鉴别推广内容的真实可靠,与久被诟病的百度竞价排名毫无区别,敬请思量。@老沉 @微博小秘书
| 轉發| 收藏| 評論
27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刘海明8888:微博作为商业化媒体,需要有自己的盈利模式。无盈利,新浪无法维持这样的社会化媒体。只是广告如何呈现,如何人性化,是个有待关注的话题。 (10秒前)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