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媒体管理案例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6 10:41
标题: 媒体管理案例集锦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8-20 00:56 编辑

【案例】
夫妇因拒收电视购物商品被连续电话骚扰
2011-06-06 04:40:00 来源:武汉晚报(武汉) 有199人参与
=


转发到微博(0)



不买时日夜骚扰 有木有

崩溃顾客大呼

电视购物“伤不起”

本报讯(记者 李芳)因拒收过电视购物送货上门的产品,大半年来,客服每天都进行电话骚扰,最多一天200多个。“我快崩溃了。”东西湖的窦先生昨投诉。



窦先生昨诉苦,去年10月,老婆见电视购物推销一款手提电脑,便电话咨询,当时客服态度极其客气,老婆就订了一台。后送货上门,验货时不满意没要。自此,老婆就频繁接到客服打来的骚扰电话。为查清号码归属地,他用自己手机拨了一次此号。谁料,他也开始被骚扰。对方不分白天夜晚,凌晨一两点也不间断地拨打,直至关机。最多一次,一天打了200多个电话。对方还发短信来骂:“你个王X,怎么不接电话?”有时他忍无可忍,接电话回骂却没回应,对方又挑衅回信:“你拿我没办法吧。”他说:“我报警了。”对方更嚣张:“我好怕,我等着啊!”老婆不堪忍受换号。他试着将此号拉入黑名单,但没用。

记者昨看到,骚扰显示最多的号码是0085264504508。记者搜索发现,有10多个网友举报过此号,经历大都一样拒绝过该号码的推销或拒收过货物,后遭疯狂骚扰。

目前,东西湖公安分局已介入调查。

作者:李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6 10:42
网易浙江省宁波市网友 ip:122.227.*.* 2011-06-06 07:55:06 发表
相关部门应该从电视购物的源头抓起,为什么会让这些虚假的广告上到电视台?
顶[76]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河北省沧州市网友 ip:110.252.*.* 2011-06-06 08:07:10 发表
我就纳闷了.电话通了你把听筒放旁边.看谁浪费电话费...我就喜欢这样的骚扰.
顶[40]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河北省唐山市网友 [风筝no1]: [加关注]2011-06-06 08:57:04 发表
笨蛋,想整他还不简单呀?办个新手机卡,然后给他打电话订货(地址要新疆、深圳、内蒙、海南......)看谁整死谁
顶[22]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上海市浦东新区网友 ip:114.92.*.* 2011-06-06 08:04:31 发表
有些东西上不了电视,能上电视的也未必都是好东西。
顶[20]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北京市网友 ip:123.103.*.* 2011-06-06 09:27:35 发表
网易河北省沧州市网友 [a189set] 的原贴:1
我就纳闷了.电话通了你把听筒放旁边.看谁浪费电话费...我就喜欢这样的骚扰.
网易山东省淄博市网友 [apple7401] 的原贴:2
他们的话费是包月的。
给你出个注意:你把电视购物的电话公布到网上出租房的地方,各地的都挂。比如说在北京有一套3居室出租......这样的话,他的电话就会被租房中介天天打,直到打爆了
我家出租房的时候,每天最少接到100个中介电话。
而且你还可以挂到不同的省市,这样他一天最少一两千个电话
你多挂几次,这样看谁受不了。

顶[16]回复收藏复制

http://news.163.com/11/0606/04/75RCUSJ000014AED.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2 09:17
【案例】
揭秘中国电视剧营销手段:期货购买成主要方式

2011年06月10日10:04  新京报

  一年一度的上海电视节,数百家影视制作公司、电视网络播出平台、各地媒体聚集一起。大家都知道重头戏就在仅仅三天的“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在这4000平方米、近200家参展单位里,或许会有很多影视作品成功找到它的发行平台,也或许很多电视剧从这里走向国际,更有可能在这里能够引进一些国际上非常优秀的栏目和电视剧。

  尽管各家参展单位不愿意透露具体的交易情况,但经过采访调查,各影视公司中交易最好的是十部电视剧中有六部已经卖出,成交率达到60%。但据记者在上海电视节四天的观察,很多电视台、影视公司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交易”,而是更加看重沟通感情和树立品牌。

  目的:沟通感情 树立品牌

  上海电视节一直是电视剧非常重要的交易平台,因此电视节最终“成交量”成为大家颇为关心的事情。每年一定都会有影视公司在这里获益,但第十七届上海电视节“交易”功能不再是影视公司追逐的重点,电视节反倒成为各单位秀实力树立品牌、沟通感情的场所。

  作为第一次参加上海电视节的影视新秀高希希工作室,主推的作品是《楚汉》和《天下人家》。高希希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我展厅中数十部作品其实都已经卖出去了,而我来的真正目的只是想跟一些新老朋友交流和沟通感情。”对于电视节是否能够产生真正的交易,高希希表示:“至少会有很多意向在这里产生,我今天在展会呆了一天,来问剧的还真的不少,比我预期的还要好,所以参加电视节意义还是很大,明年也会考虑再来。”

  而作为上海电视节常客的海润影视,今年也带来《战雷神》、《戎装女人》、《雪狼谷》等一系列题材剧。发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展览几天不会得到立竿见影的交易结果,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在这里树立很好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多的参展单位从以往单一的作品展览,已经延伸到一个宣传平台,甚至利用发布会、明星坐镇、特色展台来吸引人气,达到秀实力的效果。

  揭秘:中国的电视剧营销

  有人会质疑如此多的影视公司花那么高的费用到上海电视节参展,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沟通感情吗?当然不是。记者在展会最后一天看到大部分影视公司在自己的展台中贴上某某剧“已售出”、或者是发行主管的电话和入住酒店的名字。银润传媒市场推广部经理乌女士透露:“其实我们很多剧在参展之前就已经售出了,到展会上也就是想要巩固销售而已。”

  其实,随着电视剧市场发展的日益成熟,电视剧交易已从相对单一的“电视节”等交易平台转向了多样化的营销渠道,通过营销渠道的拓展获得竞争力。电视剧在前期策划阶段就开始进行精密的策划营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网络进行前期的宣传炒作。而上海电视节也只是宣传促销活动拓宽电视剧的营销渠道、提高知名度的另一方式。

  现在播出机构对电视剧的购买方式主要存在两种,一种是现货购买方式,一种是期货购买方式。而现在期货已经成为主要的方式,期货使制作单位与播出机构同时承担了高风险。

  湖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购片人告诉记者:“如今购剧讲究‘先下手为抢’,一部好的剧,还在筹拍的时候我们就介入了。所以我们的关注点也不在他们主推的上面,而是一些筹备剧。”多数购片机构的人表示:“等好剧在这里上桌,早已不是我的菜了。”

http://news.sina.com.cn/m/2011-06-10/100422618012.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2 09:18
【案例】
香港新增三家免费电视台 无线百名艺人拉拢客户

2011年06月10日09:30  四川新闻网

  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近日宣布原则上同意向“电讯盈科”、“城市电讯”及“香港有线”三家公司发放免费电视牌照,如无意外,香港免费电视台将在年内由原来的两家(香港无线、亚洲电视)变为五家,新一轮电视大战一触即发。为了迎战新一轮的免费电视大战,TVB日前出动上百名艺人向广告客户推介多元化广告平台并趁势推荐重头戏《on call 36》和《冲上云霄2》。有指无线此次出动上百名艺人拉拢广告客户,旨在保住香港电视界龙头大哥的地位。不过无线制作资源部总监乐易玲则表示新举措并未对无线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http://news.sina.com.cn/m/2011-06-10/093022617844.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3 09:53
【案例】
新闻集团贱卖MySpace 默多克称只是没管理好

2011年07月01日11:38  21世纪经济报道


  黄锴
  6月30日凌晨,MySpace CEO麦克·琼斯(Mike Jones)发送致全体员工邮件和新闻稿,证实MySpace被在线媒体和广告公司Specific Media收购,价格为3500万美元。根据协议,MySpace东家新闻集团将拥有Specific Media的少量股权。本周开始,MySpace将会直接裁减400名员工中的150人,而麦克·琼斯本人也表示交接完成后将辞职。在今年1月,MySpace已经裁员47%。
  2005年,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了MySpace,但如今,该网站在社交网络领域被Facebook远远地甩在身后,新闻集团不得不为其另寻买主。针对MySpace的经营现状,默多克近日表示“新闻集团没买错,只是没管理好”,这句话听来意味深长。
  曾几何时,MySpace是互联网行业最为耀眼的明星。2006年时,它一度超过雅虎,成为全球流量最高的网站。尽管具有非实名、后台不够稳定等先天缺陷,但MySpace作为互联网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却不输当时的任何SNS。然而,5年内它迅速地黯淡下去,在社交媒体投资疯狂的年代,几乎无人愿意接手。
  自从意识到Facebook的威胁以来,MySpace并非没有考虑过自救。它每年都会抛出一个新的重振旗鼓的方案,但要么无关痛痒,要么无疾而终。事实上,自从被新闻集团收购的那一天起,MySpace不甚光明的前途就已被注定。它的身上集聚了SNS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在它黯然的背影中,蕴含着诸多启示。
  首先,默多克或许自己都没意识到,新闻集团根深蒂固的传统媒体思维是MySpace进行创新的最大掣肘之一。新闻集团擅长用传统媒体的方式运作互联网,比如将MySpace的首页进行频道划分,开辟了音乐、视频、游戏、体育、新闻和时尚等频道,传播新闻集团自己生产的内容。这使MySpace的定位变得逐渐模糊,既类似雅虎这样的门户网站,又像Friendster这样的社交网站,甚至还糅合了Youtube的特征。与Facebook不同的是,MySpace的用户也未被要求用实名注册。MySpace变得越来越像媒体,以至于它去年10月改版时,干脆彻底将自己定义为“社会化娱乐网站”。
  换言之,MySpace已将核心转移到内容上,希望通过人际间的互动传播和消费内容,而不是像Facebook那样在社区关系链的基础上寻求更多商业模式。这种通过生产内容吸引流量,再获得广告收入的模式和传统媒体并无二致。当产品的思路是围绕广告而非用户时,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网络。
  在此基础上,MySpace允许用户自主设计网页,这在最初受到了大部分年轻用户的欢迎。注重个性与自我表达的年轻人争相装扮自己的主页,就像在家中用各种海报和墙纸装饰客厅一样。日益增长的用户创造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页面,但这股热潮并非社交网络的本质。当年轻用户忙于装点页面的同时,更多人对于复杂的视觉及越来越长的载入时间感到厌烦。不难发现,当多变的年轻用户热情消退、逐渐离开时,MySpace的流量迅速从巅峰滑落。与之相对的是,此前营造出的氛围又阻碍了一部分新用户的加入。到后来,MySpace页面载入要二三十秒,而Facebook只需两三秒。
  当然,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用户体验。事实上,资本的进入彻底扭转了Myspace作为社交网站的进化方向,盈利开始成为MySpace的最高使命,这使其不得不成为新闻集团的产品推广渠道。
  要知道,默多克直接将MySpace置于上市公司的资产之中,导致这家需要长期积累的创新型企业没能将用户体验放在股东利益之前。在收购MySpace后不久,默多克便迫不及待地将20世纪福克斯的片花弹出广告植入用户首页。MySpace被要求和新闻集团现有的资源“整合”,来加速这家新媒体公司的变现。
  于是,广告在MySpace上蔓延开来,大量的广告加剧了页面的混乱,也进一步拖慢了载入速度。当Facebook潜心研究用户体验时,MySpace承担着母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利润压力,开始按新闻集团的广告模式运营。
  显然,MySpace还没有完全准备好,默多克也严重低估了SNS网站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从不使用谷歌搜索的默多克并不爱好互联网,也不了解“打造产品、市场扩张、平台整合”的方式同样适合互联网企业——而SNS公司需要打造产品、培养用户的时间可能更长。毕竟,Facebook的成功依靠的是数亿用户的行为价值,而非任何现成的媒体资源。
  有分析人士称,默多克的注意力如今已经转移到了仅供iPad的电子报The Daily上——这是默多克在数字传媒领域发起的新攻势,而MySpace在新闻集团内部已然是明日黄花。短短六年内,领跑者Myspace的身价已从5.8亿美元跌至3500万美元,而挑战者Facebook从1亿美元的估值涨到700亿美元,令人唏嘘。但无论如何,短期让MySpace关门大吉和让它重现辉煌一样不可能。或许,它的宿命是成为社交网站历史上的一座纪念碑,像更早期的Friendster一样,逐渐被人淡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3 09:53

http://news.sina.com.cn/m/2011-07-01/113822740281.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5 00:09
【案例】如此“应急”管理
杨海鹏在上海:HAHAH 苏北这种妖蛾子事情很多。不过这个故事比较新奇。


@贺鹏飞的微博:今天听到一则奇闻,央视焦点访谈前段时间曝光江苏某县一则“负面新闻”,该县获悉后,为了防止新闻在全县传播,竟然紧急停电,待焦点访谈结束后方才恢复供电,如此掩耳盗铃之举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原文转发(1160)|原文评论(382)






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8) | 收藏 | 评论(5)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3 10:41
【案例】
英议会将就是否放弃收购天空广播公司进行投票

2011-07-13 04:14:23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有1人参与

国际在线报道  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发言人12日表示,联合政府将支持反对党工党提出的动议,在议会投票决定深陷电话窃听丑闻的新闻集团是否该放弃对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的全盘收购。据悉,投票定于13日进行。

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目前拥有天空电视39%的股份,原本计划以140亿美元收购剩下的61%,方案已于今年3月得到英国政府的初步批准。但随着其旗下《世界新闻报》所涉电话窃听丑闻的不断升级,英国国内要求默多克放弃收购的压力日增。

11日,负责最终审批此收购案的文化大臣亨特表示,已经致信电信、电视和无线电行业独立监管机构英国通讯管理局,要求后者对该收购是否违反反垄断法以及是否会影响英国媒体的多元化进行评估。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作者: 涂赟 )

http://news.163.com/11/0713/04/78QK598H0001121M.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3 10:41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王倩orz [网易北京市网友]: 2011-07-13 06:23:46 发表 默多克时代要终结了?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4 10:44
【案例】丑闻与收购
默多克因丑闻放弃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
2011-07-14 00:27:33 来源: 新华网(广州) 有147人参与

核心提示: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7月13日宣布,受窃听丑闻影响将放弃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英首相发言人对其决定表示欢迎。工党领导人则称“这是全体英国人的胜利”。新闻集团目前持有天空电视台39.1%的股份,并计划通过购买其余股份完全拥有该电视台。

新华网伦敦7月13日电  美国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13日宣布,受旗下《世界新闻报》一系列窃听丑闻影响,决定放弃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
新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卡雷当天发表声明说,虽然新闻集团收购天空电视台的计划对两家企业都有好处,“但在目前环境下显然已难以继续推进”。他同时强调,新闻集团将继续做天空电视台的长期股东。


新闻集团目前持有天空电视台39.1%的股份,并计划通过购买其余股份完全拥有这家能够带来丰厚利润的电视机构。然而,《世界新闻报》窃听英国名人、政治家、阵亡军人甚至失踪遇害女孩的电话语音留言等恶行,不仅葬送了这家有着168年历史的周报,而且在英国国内激起反对收购的强烈声浪。
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发言人对新闻集团放弃收购天空电视台的决定表示欢迎。英国最大的反对党工党领导人米利班德说,“这是全体英国人的胜利”,他们对窃听丑闻和新闻集团没有担负起责任感到震惊。
卡梅伦13日在议会宣布,任命莱韦森法官领导一个由无党派人士组成的小组,尽快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警方的错误以及媒体监管进行调查。
(本文来源:新华网作者: 郭瑞 康逸 ) 责任编辑:NN03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4 10:46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5831702902 [网易山东省网友]: 2011-07-14 10:24:10 发表 从窃听事件来看最起码证明他们的新闻是真实的,可是我们的新闻都是导演拍出来的!顶[1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江苏省南京市网友 ip:122.96.*.* 2011-07-14 10:03:06 发表 我们这可以报丑闻么....顶[7]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河源市手机网友 ip:112.91.*.* [手机上163.com看贴回贴] 2011-07-14 10:30:46 发表 反正卡梅伦已经利用完新闻集团了顶[0]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浙江省手机网友 ip:117.136.*.* [手机上163.com看贴回贴] 2011-07-14 10:28:03 发表 原来在国外钱不是万能的顶[0]回复收藏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人造革0 [网易四川省网友]: 2011-07-14 10:23:46 发表 默多克为世界做出了很多贡献。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1931466813 [网易广东省河源市网友]: 2011-07-14 10:22:12 发表 其实就是阻止他收购做的事。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http://news.163.com/11/0714/00/78SQ136G00014JB5.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8 20:43
【案例】
新闻出版总署加强报刊传播证券期货信息管理
      2011年2月28日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次   

    为深入落实“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证监会联合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强报刊传播证券期货信息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并于2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检查贯彻落实该规定情况,进一步加强报刊证券期货信息管理,新闻出版总署2月25日在北京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中国证监会、中央重点财经报刊、财经专业报刊及部分都市类媒体相关负责人,共同研讨加强报刊传播证券期货信息管理,围堵股市流言、谎言、谣言的良方。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负责人分析认为,证券期货类虚假失实报道分为4种类型,一是制造假新闻以讹传讹,影响市场预期;二是偷梁换柱,夸大其词,制造“新闻”影响市场;三是断章取义,妄加猜测;四是来文照登,记者不核实,媒体不把关。对此,该负责人表示,希望财经类报刊及都市类报刊财经栏目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新出台的规定,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杜绝证券期货报道领域虚假新闻的传播。具体来讲,要做到4点,即加强采编流程管理,从根本上杜绝虚假新闻;证券期货信息发布要审慎,对重要和敏感数据要全面核实;加强报刊广告内容管理,规范广告经营行为;加强采编队伍建设,提高证券期货报道记者素质。
    中国证监会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证券期货领域的报道情况看,要进一步改进中国证监会、上市机构、新闻媒体的有关工作。比如,证监部门近几年来能够做到善待媒体甚至是极为尊重媒体,但在资本市场的主动宣传、相关知识的普及上却仍然做得不够好,与有影响的财经媒体的沟通机制也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对谣言的求证和反应也不够及时。他表示,证监部门和有关机构将积极努力改进有关工作,同时希望中国财经媒体能与中国资本市场共同成长,使中国财经媒体在整个世界范围的财经话语权与中国资本市场在世界的地位相匹配。他希望媒体今后应尽量减少误报、错报、被利用等情况,进一步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有效的引导力。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及中国证监会办公厅、机构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来自《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国家周刊》、《北京青年报》等21家中央重点财经报刊、财经专业报刊、部分都市类媒体的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期货类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产生虚假不实报道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所在媒体实际和新出台的规定,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晋雅芬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1年2月28日
http://www.gapp.gov.cn/cms/cms/w ... d=367&siteId=2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18 08:21
【案例】
BBC交易旗下著名上市周刊《广播时报》
2011-08-18 05:41:08 来源: 京华网(北京)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据新华社电英国广播公司(BBC)旗下商业分支BBC环球公司16日卖出旗下多家杂志以及在印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内持有的股份,两桩买卖总共卖得1.99亿美元。BBC环球旗下最著名的上市周刊《广播时报》由此易主。

交易后BBC环球公司发表声明说,已将连同《广播时报》在内的多家旗下杂志经营权售予一家名为EXPONENT的私人集团。依据合同约定,这些杂志今后仍将印有BBC标识。

EXPONENT集团总部设在伦敦,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杂烩集团,拥有多家网站和实体连锁店,包括地铁票订票网、床具连锁店、肉食企业、品牌手提包等。


在另一桩交易中,《印度时报》的东家贝内特·科尔曼集团买走了BBC环球公司在印度风险投资公司“环球媒体有限公司”内所持全部50%股份。

两桩交易成交额总计1.99亿美元。

BBC环球公司说,这两笔大买卖的背景是政府紧缩财政预算,致使主要靠政府财政划拨的英国广播公司难以为继,只得卖出部分资产作为投资其他收益更高项目的本钱。交易所得大部分将回流BBC总公司。

《广播时报》是一家老牌英国报纸,1923年首刊,主要刊登文字版广播节目,近几年增设文字版电视节目。

http://news.163.com/11/0818/05/7BNFE0UA0001121M.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20 09:52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5-5-20 15:27 编辑

【案例】
电视购物神话破灭:七星购物员工流失现象严重
  2011年08月20日 00:01  经济观察报
  王芳
  “超长待机62天”、“一部摔不烂的手机”……这些七星购物过去几年间创造的销售神话正在破灭。
  中国七星购物(00245.HK)上半年财报尚未发布,但公司8月12日已发布盈利预警称,中期将录得亏损。本报从中国七星购物有限公司(下称“七星购物”)内部人士处获悉,七星购物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连续亏损,因其主要业务卫视购物受外部环境挤压严重,利润下滑,而其延伸的新兴业务家庭购物等亦无起色。
  查阅财报,七星购物2009年年度溢利约500万港元,而 2010年年度亏损约2.5亿港元。
  七星购物上海总部的一名员工称,公司一名高管在2010年年底的一次所有员工都参加的月会上讲话称,家禧购物(2010年七星购物与福州电视台合资成立的专业购物频道)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持续稳定的亏,争取要在2011年的10月份盈利。
  这句话被七星的员工广泛流传为“持续稳定的亏,就是成功”。
  该员工称,在七星购物上海总部,员工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其刚进入七星工作时,公司四层楼几乎人满,到现在已经流失很多,加上业务部门分拆调整,有的高管被挤下,一波就带走手下百余人。
  七星购物上海总部工作人员称相关负责领导不在,拒绝了记者采访。
  亏损
  2006年11月,七星购物借壳香港上市公司蓝顿国际,成功上市。2007年上半年,七星购物的销售收入达到4.14亿港元。由此,七星购物与2007年5月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橡果国际一道,成为中国电视购物行业中的佼佼者。曾参与过七星购物重组的一名电视营销高级职业经理人称,橡果国际和七星购物一度占据了国内电视购物市场30%~40%的市场份额。
  但从2008年开始,橡果国际突然受挫,纽交所股价一落千丈,2008年的净运营损失超过1.4亿元,是橡果国际成立10年来出现的首度净亏。
  而七星购物从2007年下半年起就已陷入亏损泥潭,到2008年亏损达3.8亿港元。
  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波认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其中,卫视购物的媒体投放成本逐年增加,涨幅甚至超过了20%。此外,卫视购物面临严重的诚信问题。
  近年来,国内电视台广告费用大幅增加,一家省级电视台的广告费较几年前已飙升10倍。上述高级职业经理人称,橡果国际购买广告时段的成本开支占销售收入的35%左右,再加上物流配送、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合计占收入的20%左右,销售产品的毛利率要超过55%才有可能盈利。
  七星购物2010年的财报显示,其2009年的销售及服务成本是2.68亿港元,而2010年上升至6.17亿港元。
  上述七星员工告诉本报,这几年随着大量资金投入到电视购物行业,除了橡果国际和七星购物,又出现了湖南卫视快乐购、央视中视购物等频道,整个行业的竞争加剧,电视台的广告时段成为紧缺资源。
  电视购物分为卫视购物和家庭购物两种。卫视购物以电视节目形式出现,一般选在收视率较高的频道和时段插播。七星购物和橡果国际就是采用这种形式。而家庭购物则可以在某一频道滚动播出。如快乐购、东方CJ、优购物、好享购等。
  家庭购物从大股东广电集团租用电视频道,成本较卫视购物大幅降低。
  据了解,东方购物的频道使用费用为每年收入的3%,大大低于橡果35%的广告费用占比,而家庭购物频道背靠地方广电集团,具有独立的电视频道,通过吸引众多产品进行销售,并以收入分成、赚取价差等方式实现收入。
  由于广电总局鼓励各级电视台自办电视购物频道,这些购物频道从品牌度到推广渠道和成本等方面,相比电视购物企业更有优势。
  王波称,根据中国商联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的估算,江苏台的好享购,一天的销售额已经能达到600万,净利达20%~30%,而湖南台的快乐购亦不低于这个水平。
  而七星购物所代表的民营电视购物企业,正在受到这些“国家队”的冲击。
  出路
  王波说,电视购物进入中国已经快有20年的时间,但现在整个行业的状态给人感觉还是一个新兴行业。这是因为行业标准缺失。电视购物行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才能建立起健全的行业标准,从呼叫中心、物流到供货商,电视购物公司都应该掌控,事实上很多公司在这些方面是缺失的。
  王波表示,橡果国际从2009年开始不断向平面和网络等媒体发展,并且在全国建立了广泛的地面分销网络,覆盖国内几乎所有地级和县级城市,目前,占其总销售收入25%以上的线下收入已经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与橡果国际近一半的收入来自地面分销业务不同的是,七星购物把接下来的战略转型瞄准了电子商务,具体说来是网络视频购物。为了降低成本,七星购物推出“互动概念”的电子商务网站。
  2010年,七星购物与福州电视台合资创立了专业购物频道“家禧购物”,涉猎到家庭购物领域。“家禧购物”全天24小时播出电视购物节目,目前落地省市区域福州、上海浦东、盐城等。
  七星购物还与福州电视台合资首创“星活馆”,是由家庭电视购物、网购与门店相结合经营的实体体验门店。
  但由于相关新兴业务仍处于发展阶段,家庭购物业务于2010年仅占七星购物商品销售额的16%。
  而且,据七星购物员工称,公司高管在内部会议上透露,“‘家禧购物’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持续稳定的亏”。
  此外,七星购物近日还收购了福建万星电影发展有限公司35%的股份,最终收购股权可增至不少于60%。该投资动向在5月一度成为七星购物股票上涨的动力。
  但七星购物向网络视频购物转型,还面临新兴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强力竞争。曾有消息称,七星购物原计划按每股0.68港元,配售5亿新股,集资3.4亿元,但是市场环境的恶化却让这次融资计划至今未能完成,这对七星购物向网络视频购物转型造成了一定影响。
  目前,韩国电视购物销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12%,美国为8%,而我国还不到1%,王波认为我国的电视购物行业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市场并没有萎缩。但业内的企业更替太快,因为行业标准的缺失,很多企业,包括已经上市的,其真正业绩无从准确考证。
> 相关报道:



http://tech.sina.com.cn/it/2011-08-20/00015955085.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24 23:24
【案例】
今日:没兴趣 点击一次就没再点了


@魏武挥:最近在玩微城市,我个人猜想,如果这个玩意儿在腾讯微博上,说不定就能收到大钱了。想让新浪微博的用户掏钱买城市币——不是没有,而是比例应该比腾讯微博的低?



37分钟前 来自移动微博同步应用
转发(4) | 评论(18)




2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1 12:42
【案例】
新西兰国家通讯社无法适应新技术被迫关门

  2011年08月30日18:26  新浪传媒

  新浪传媒讯:据英国《卫报》8月29日报道,由于无法适应新的技术和媒体所有权的转变,拥有132年历史的新西兰国家通讯社将于本周被迫关门。

  本周三,新西兰国家通讯社“报联社”(The New Zealand Press Association)位于惠灵顿的主新闻演播室准备进行最后一次新闻播报。据悉,新西兰国家通讯社将于本周内关闭;也为这个曾为树立新西兰形象做出巨大贡献,并拥有132岁高龄的机构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文章称,新西兰报联社(简称NZPA)成为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媒体整合的牺牲品。两家大型的澳大利亚传媒公司收购了新西兰绝大多数的报社,并且这些报社对于新闻报道也都互通有无,所以降低了他们对于外部新闻提供商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通讯社会先将他们的新闻消息及服务出售给报社、广播公司、在线新闻提供商,而非与读者直接接触。新西兰报联社近几年通过合作经营的模式,一直在通过尝试寻找新的广播公司,或者在传统报纸读者的基础上探索新路子,吸引更多在线用户的方式来更好的适应传媒行业的变化。然而,无论如何努力,该公司最终还是以关门的结局告终。

  来自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波因特新闻学院”的比尔-米切尔(Bill Mitchell)说:“如果所有的通讯社一夜之间都消失了的话,我们的日子将会非常难过。因为,这将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又少了一股声音。”

  上世纪80至90年代,正值新西兰国家通讯社的全盛时期;当时该公司曾拥有无计其数的记者,其中包括驻伦敦、悉尼、香港和华盛顿的通讯员;新西兰的报社也都通过该公司取得报道与新闻。

  该通讯社的编辑凯文-诺奎先生说:“这种盛世曾持续百年之久;然而,目前的雇员却仅剩下42人。”诺奎继续说道,随着报社的合并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这种模式开始土崩瓦解。由于新闻报道目前已经随处可见,而且在线读者的数量日益增多;通讯社的地位也越来越模糊。仅2005年,绝大多数报社已经不再从通讯社获得新闻报道。

  对新西兰报联社造成致命打击的便是费尔法克斯传媒公司(Fairfax Media)在今年4月份时做出的一项决定。这家澳大利亚的传媒企业拥有超过70家新西兰报社,它终止了与新西兰报业协会的合作关系,而决定自主报道。

  作家兼历史学家罗恩-帕兰斯基自从1984年开始就在通讯社工作,他表示通讯社的文章为这个仅拥有400万人口的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继续说:“这一切即将被两家外国报纸公司夺走,真的令人伤感。”

  有些人认为,该事件再次证明澳大利亚企业不断增长的控制权对新西兰本地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澳大利亚的企业目前已经主导了新西兰的传媒与银行业,目前正在逐步进入该国家的零售行业。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国的经济联系紧密,这也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

  费尔法克斯传媒公司总编保罗-汤普森认为,他们的决定不会对自己带来很大的影响。他说:“几十年以前,新西兰报联社确实是这个行业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现在,这种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汤普森表示,最近几年这家通讯社并没有多少原创报道。他认为,费尔法克斯的400人记者团队将足以为其公司提供更有价值的报道。

  目前,费尔法克斯传媒与其竞争对手APN新闻媒体集团都在为自己的报道团队增加人手。APN是《新西兰先驱报》(the New Zealand Herald)的发行商,该公司于上周开始自己的新闻报道工作,其记者团队共计17名员工。这个团队将主要为该公司发行的报纸提供新闻服务,同时也在与一些独立发行商进行合作。该团队的编辑克里斯-里德(Chris Reed)说:“这个新闻业的新项目让我们感到无比兴奋”。

  同时,第三个参与者也正在进入这个新的市场。澳大利亚另一个通讯社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AAP)也在扩大其在新西兰的记者团队;记者人数从过去的1人已经上升到现在的9人,旨在为该公司的澳大利亚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美联社与费尔法克斯传媒、APN以及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都建立了业务关系。

  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总裁布鲁斯-戴维森(Bruce Davidson)说:“我们一直都在向新西兰报联社购买新闻报道服务,可是直到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新西兰的新闻都消失了。”他认为在这样的新格局下,有关新西兰的报道不会渐渐消失,反而会更多。

  戴维森说:“我个人认为这是件遗憾的事,因为我们即将面对一个全新的局面;三家通讯社提供的新闻内容应该大同小异。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情况是挺可笑的。”(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1-08-30/182623076924.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3 00:59
【案例】政治性管理
@刘刚在路上:半个小时后,2011年9月2日,中国再无“中央级都市报”。以此为记。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9月2日 23:33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88) | 评论(27)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3 01:13
【案例】

夜班工人丙://@崔向红://@I江东才子:想共产就共产了呗,反正都是党产... //@朱学东:没事,反正都是国有资产,想怎么划都是他们家里的事。只是可惜了,法人财产权中国没有


@朱德付:京华时报的投资方是北大青鸟,人民日报和北大青鸟各占50%股份。新京报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党报集团合资创办,光明日报占51%股份,南方日报占49%股份。今天,京华时报和新京报都划转北京市了,不知投资方的股权如何处置。


9月2日 21:39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760) | 评论(191)




2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6) | 收藏 | 评论(4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3 11:43
【案例】
京华时报与新京报变更为北京市主管主办
2011-09-03 03:24:40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有883人参与

本报讯 记者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获悉,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京华时报(微博)》,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集团主办的《新京报》从即日起变更为北京市主管主办。

《京华时报》、《新京报》分别创刊于2001年和2003年。两报自创刊以来,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都市报的知名品牌。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负责人表示,两报主管主办方的变更,是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推进北京地区报刊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变北京地区都市报资源分散、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有利于北京市在政策、资源、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对两报的直接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两报做强做大。

两报负责人表示,这次主管主办方的变更,将为两报发展赢得更大空间,注入强劲活力,进一步提升两报影响力、竞争力,对两报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两报一定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首都报业健康快速发展。

http://news.163.com/11/0903/03/7D0DVK2O00014AED.html

网易北京市网友 ip:123.116.*.* 2011-09-03 10:14:31 发表
此次改革是符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符合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规律,符合区域报业发展实际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顶[0]回复收藏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一夜清风去 [网易北京市网友]: 2011-09-03 10:13:26 发表
报纸的生命在于使命感和号召力,北京的报纸可谓是山头林立,杂乱纷繁,希望这次整合能够——做好新闻。
顶[0]回复收藏复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6 00:10
【案例】

徐一龙:乱了//@陈钾肥日报://@深圳张必洋://@辜晓进:又收编一家。 //@郭红飞:转发微博。


@传媒老王:【业内快讯】又一家地市级党报加盟省级党报!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9月5日 08:26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61) | 评论(23)




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6 10:05
【案例】
英国《卫报》:公众资金能否挽救印刷媒体

  2011年09月05日10:20  新浪传媒

  新浪传媒讯:据英国《卫报》8月29日报道,当前,在不断扩大的公共债务与不同经济体发展相对滞后的前提下,我们有两个疑问:将公众资金注入奄奄一息的传媒行业是否有效?为了确保给读者好的回应以及对纳税人的金钱负责,某些模式就一定比其他的强?

  上周,文章作者有幸采访了牛津大学路透新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兰斯姆斯-尼尔森教授,他同时在丹麦一所大学任传播学教授。尼尔森教授与前路透社总编格特-林内班克共同编写了《公共支持与传媒业:关于直接和间接补贴的六国概述》。在这篇报告中,两人共同分析讨论了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的公共支持体系。该报告对公共电台与电视台的经费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发现每个国家对于该项经费的标准也都大相径庭。由于篇幅有限,仅以印刷媒体的公共基金为例进行解读。

  在这六国中,芬兰政府成为了对印刷媒体支持力度最大的国家。它对于该行业的人均公共资金投入是分别是美国的22倍、德国的9倍、英国的5倍、意大利的4倍以及法国的3倍。

  对于新闻媒体的支持在芬兰是件大事。然而,仅仅是理论上的。因为在芬兰,正如其他斯堪迪纳维亚国家一样,报纸拥有很大的读者群:占到该国79%的人口。看到这里,你不禁会想如此高的渗透度,应该与政府补贴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根本没有这回事。该报告显示,德国仅使用了相当于芬兰11%的公共资金,渗透度却也达到72%的水平。

  现在将两组数据联系在一起,便会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虽然在公共资金消耗方面比任何国家都多,但芬兰的效果确实是最好的。据路透新闻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芬兰的表现要比意大利和法国优秀13倍之多;如此看来,在补贴体系方面的失败者也就自然不言而喻了。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当把政府开支与印刷媒体的渗透度联系起来时,并未发现凯恩斯主义机制(Keynesian mechanisms)。比如,美国在人均公共开支方面仅比意大利多16%,但是每千人中却比意大利多了94%的读者。然而,德国的花费比意大利多40%,可是该国却拥有比意大利多3倍的读者数。事实表明,增加政府补贴并不能够扭转衰退。

  2、芬兰的数据说明,这样的表现仅与编辑部有关,而非政策所为。作者对于北欧国家的新闻业管理还是略知一二的。在那里,新闻报导的现状极为独立,甚至有些残酷(毫不夸张)。几年前,作者曾是施伯史泰德新闻奖(Schibsted Journalism Award)评审团中的一员。当时,他亲眼看过编辑们筛选文章的过程:策划报道内容,指定待替换内容,以及竭尽所能的赢得读者芳心。另外,那里还提供高效的公共新闻服务,以督促政府工作和防止职权滥用现象的发生。

  单纯从行业角度来看,斯堪迪纳维亚诸国的传媒企业都曾不约而同的认为,行业竞争应该被挡在编辑部门外。很久以来,印刷与发行的利益得到平衡。报纸与杂志都保有鲜明的观点,而并未被腐败侵蚀。所以,这里的情况远比其他国家或地区要好的多。

  3、拒绝陈词滥调,互联网的增长并未影响印刷出版物的渗透度。芬兰与英国都拥有很强的读者黏性和较高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分别为57%和37%)。

  尼尔森的报告就公共基金对于传媒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进行了详实的阐述。而且,该文章也消除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欧洲媒体过度国有化的偏见,或美国的公共部门对传媒行业的不支持态度。

  世界上并无万全之策,经营模式也不例外。

  然而,依然有些好的想法涌现出来?只要你认为媒体可以获得政府补贴,我就这么认为,理由如下:

  1、高品质的信息对于民主来说至关重要。

  2、优质的报道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中立的观点与报道容不得商业模式(例如国家公共电台/NPR或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经营模式)。

  3、整个行业正处于激烈的高成本的转型期,因此许多企业都无力承受的高成本,尤其是印刷出版物。

  4、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平庸化的历史时期,受到经济利益驱使的新闻从业者过分的关注所谓的眼球经济,有时候甚至把“隔夜的”信息重新“翻炒”一下就仓促出炉了。

  综上所述,为了让公共支持更加有效,作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执行以下4点内容:

  1、严苛管理;表面上是这样的,但其实公共资金经常被大量的浪费(听听新闻报道便知)。

  2、杜绝滥用;意思就是说,专款专用。比如这笔资金是改造专用的,那么就只能用作该项目,并且还要进行核算。

  3、公正无害;政府补贴应以间接形式注入。例如,对于广告收入标准之下的企业给予免税支持(例如法国)。

  4、对于经营不善的企业不予支持;这一点仅针对转型企业。(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1-09-05/102023106842.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7 19:30
【案例】媒体招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7 23:21
【案例】刊号管理
邵芳卿:这年头杂志兴起。


@新闻老兵:朋友委托:在北京寻租一本杂志刊号(经济、文化、旅游类),有意者请私信与我联系!!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2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6) | 评论(9)




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8 09:40
【案例】刊号
全国小记者培训中心专刊非法盗用刊号
2011-09-08 04:51:22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37人参与
核心提示:媒体调查称,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非法成立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办活动敛财,《中国小记者(专刊)》为盗用《包钢日报》刊号。对此,包钢日报社综合部负责人否认曾对该中心有过合法授权,称被盗用的刊物从2007年起已停刊。

1月23日,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在北京组织全国“十佳”“百优”小记者评选表彰活动暨第四届小记者代表大会。图片来源: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官网
本报讯 9月2日,本报报道《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官方”外衣下的敛财骗局》,披露该中心挂靠8年未年检的“中爱联”,采取各地分站加盟方式,通过举办培训、评选等活动牟利。
昨日,对此报道,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在其官网上发文《请还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一个清白》,回应称该中心并非身披“官方”外衣,是一个公益事业,而不是“生意”。
同时,中心主任丁廷臣负责的“北京世华天成文化传播中心”曾与“中爱联”签订协议,作为“中爱联”的单位会员,两者合作开展小记者培训活动。丁说,2008年,曾给中爱联约10万元的“会费”。
“非但没有敛财反而赔钱数百万”
其官网称,中爱联负责策划、组织小记者的培训和活动,承担小记者培训和活动中的相关责任。世华天成“有缴纳会费,有能力时对于中爱联予以支持、赞助的义务”。
该中心认为,非但没有敛财,反而赔钱数百万元。2008年至今,该中心设立48个小记者站,发展小记者4055人。丁家注册的中雏奋飞公司亏损近200万元。
《中国小记者(专刊)》盗用刊号
昨晚,《包钢日报》相关人员证实,该报子刊《校园周刊》已停刊多年,原承包人私自对外转包。《中国小记者(专刊)》为盗用《包钢日报》刊号。
1 收加盟费 是生意还是公益?
“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不是一个‘生意’,是具教育性、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效益性为一体的依靠社会力量办教育的一种高尚行为。”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在其官网上发文称。
8月30日,“全国小记者活动中心”主任丁廷臣证实,小记者活动中心确实是商业运作。按丁廷臣的愿景,“海内外小记者专项基金”运作成功后,运作8年的小记者培训,才可能成为免费的公益活动。
2003年至今,世华天成、中雏奋飞、大行博爱等3家公司。先后承接或参与丁的小记者培训项目。丁廷臣和他的儿子即是前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丁廷臣称,2005年收到第一笔来自石家庄的加盟费。此后,加盟费从几千元增加到万元以上。
在活动中心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小记者代表大会中,每人收费近千元,全国各地的小记者参加。
该中心的《站长手册》显示,地方小记者站的承办费用(加盟费)标注为:一类城市3万元;二类城市2万元;三类城市1万元。除此,在活动指南中,明确了每个站每年需要吸收的小记者数量,以及缴费价目。
在中雏奋飞公司承办的“中国小记者加盟网”中,加盟优势一栏明确称这项事业为“以有限的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零风险,高收入,可持续发展”。
2 花钱挂靠 算不算官方外衣?
“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支持成立并隶属于宣教部的一个具有管理指导全国各地小记者培训活动的一个好项目。”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在回应中称。
“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这个名称,即非实体公司,也不是注册社团。然而,在每次活动中,均以此名称下发红头文件。
8月30日,丁廷臣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在北京做事,指导思想再明确,也得有个正儿八经的部门支持。不然,没法开展工作。”
按丁廷臣的说法,经好友引导,他向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交了30万元挂靠费。“因为我有市场,但缺乏有力的指导;他有文件,但没市场。”
2004年,少工委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与丁廷臣的世华天成公司签合作协议。发展中心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是丁廷臣的合作者,也是官方背景的管理者。
昨日,在全国小记者中心发出的《清白》一文中,称其是“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支持成立并隶属于宣教部的一个具有管理指导全国各地小记者培训活动的一个好项目。”
早在2008年10月26日,中爱联曾发出《关于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小记者培训指导活动的通知》(中爱联会函[2008]34号)。中爱联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小记者活动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全国先进集体和优秀小记者评选工作。
丁廷臣称,他们对中爱联的义务共有两条:“缴纳会费;有能力时对于中爱联予以支持、赞助。”
3 收益分享 是敛财还是舍财?
“中心总部累计亏损400多万元,可以说负债累累……好在一家人凭着在当地多年来建立起来的社会信誉度还能做到拆东墙补西墙,偿还借、贷款项。”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回应称。
该中心宣传指南中写着,省级记者站应每年吸纳1000名新记者。否则,“将视乙方违约,来年将终止合同”。
在与济南市一家小记者站签署的协议中,明确写明,合作第二年预交100名小记者资料费6000元。
该指南还要求,各站参加总部活动每年不少于两次,参与总人数中,省级、省会、市、县四级记者站,每年参与活动的人数分别不低于150人、80人、50人和30人。
据《中国报业网》资料,全国小记者活动中心在全国先后建立300多个小记者站,先后招收30余万小记者。
据记者核实,每次活动向参加的小记者收费千元以上。这是“内部价”,另有一个建议价,建议下面小记者站高出几百元的对外收费。
丁廷臣在与原上海小记者站站长吴贤安的合作协议中,在组织奥运小记者全国评选中,5个投资人投资50万元。按协议,5人以投资数额分配即将收益的100%收益,未见任何关于公益的协议条款。
当年,吴在原崇文区报案,称丁欠其7万元合作费,丁在奥运会前被警方控制月余。
4 非法授权 办报是否还合法?
《中国小记者报(专刊)》与《包钢日报·校园周刊》的合作“即便是有不完备的地方也是报社单位授权”。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在回应中称。
昨晚,包钢日报社综合部一名于姓负责人否认曾对丁廷臣有过合法授权。
该负责人称,包钢日报社隶属包钢集团新闻中心,该报于2007年8月30日以“包钢新闻中心”名义下过文件,“因包钢教育处所属中小学已划归包头市管理”,《包钢日报·校园周刊》从2007年起停刊。
据记者调查,全国小记者培训中心与《包钢日报·校园周刊》签署合作协议的时间为2010年。自2011年2月开始,双方开始为期5年的合作。期间,由该中心每年向《校园周刊》支付10万元承办费。


该负责人说:“2007年后,我确定《校园周刊》与包钢日报社没有任何关系。”而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主办的《中国小记者(专刊)》均在报头显要位置标示《包钢日报》现在所使用的刊号“CN15-0029”。
该负责人表示,此事曝光后,该报找到当时与该中心签署协议的刘全奎、赵玉江询问。其中,刘全奎为包钢新闻中心退休职工。该负责人表示,当时包钢集团给刘授权办《校园周刊》,但他后来把它给转包了,“这个事不具有法律效力,违法的。”
该负责人说,“赵玉江不是包钢集团的人,《包钢日报》从未授权赵玉江办《校园周刊》”。
赵玉江承认,“自办《校园周刊·中国小记者(专刊)》,属非法盗用刊号”,“所签署的协定未经主管理部门批示”。

http://news.163.com/11/0908/04/7DDETVU70001124J.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9 18:53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5-5-20 15:35 编辑

【案例】人事管理
卓越兄:【香港广播人抵制政治任命】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副秘書長鄧忍光,獲任命為廣播處處長。對於政府再次舍近求遠,空降沒有公共廣播經驗的政務官,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麥麗貞表示「非常遺憾」,認為做法等同政治任命,新任處長只會對他的僱主唯命是從,而忘記公共廣播理念是面向市民。






16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10) | 收藏 | 评论(4)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15 09:53
【案例】
广西日报集团拟借壳索芙特上市

  2011年09月13日18:22  东方早报



广西日报集团拟借壳索芙特

  早报记者 曹虹
  又一个报业集团试图借壳上市。
  9月6日停牌的索芙特(8.26,0.00,0.00%)股份有限公司(索芙特,000662)昨晚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其在“备查文件”一栏透露了其第一大股东广西索芙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芙特科技”)已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西日报集团)签订了重组框架协议。
  或停牌一个半月
  根据昨日公告,索芙特将从2011年9月8日起开始停牌,并承诺最晚在2011年10月20日按照中国证监会26号格式准则的要求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信息;若公司未能在上述期限内召开董事会审议并披露相关事项,公司证券将于2011年10月20日恢复交易,公司承诺在证券恢复交易后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这意味着,广西日报集团此次能否成功借壳索芙特最晚将在10月20日有结果。
  公开资料显示,索芙特自2010年亏损8612.76万元之后,今年上半年继续出现亏损。2011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亏损1000.38万元。截至2011年6月30日,索芙特科技持有索芙特4424.67万股,占总股本的15.36%。
  9月5日晚,本土日化股索芙特因公告广西索芙特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市场曾传言强生拟购索芙特,并将整合索芙特与北京大宝,之后以大宝名号重新上市。
  但根据索芙特昨晚公告,其重组对象或许是广西日报集团。根据广西日报早前于2009年12月的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并批准了《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组建方案》,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获准组建成立。
  据广西新闻网在2009年12月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成立时的报道,《广西日报》发行量达20万份,拥有8报3刊3网站13公司1工厂和其他多种媒介,就业人员超过5000人,上缴税费排全国新闻出版前8名。
  广西日报近日报道称,今年7月15日,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告中心继广州、北京办事处之后,上海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今年上半年集团区外广告收入也得以快速增长。
  停牌前的9月5日,索芙特微涨0.61%,收于8.26元/股。
  传媒企业赶潮上市
  如果广西日报集团成功借壳索芙特,将是在政策驱动下,传媒出版集团领域的又一例资本运营。
  2010年初,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鼓励条件成熟的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融资,提出“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骨干企业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和跨所有制重组,在三到五年内,重点培育六七家资产超过百亿元、销售超过百亿元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新闻出版企业,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出版传媒(7.72,-0.13,-1.66%)集团。并在3年至5年内,重点培育6至7家资产、销售均超百亿元的大型传媒出版企业。”
  此前,已有多家传媒出版集团通过借壳成功实现上市,如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借壳*ST鑫安(000719)、江西省出版集团借壳鑫新股份(14.99,-0.01,-0.07%)(600373)、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借壳ST源发(7.90,-0.19,-2.35%)(600757)等。近日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借壳*ST白猫(7.28,0.00,0.00%)(600633)已获得证监会的正式批准。而今年4月公告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拟借壳*ST炎黄(000805)一事则正处于“暂停”状态。
http://news.sina.com.cn/m/2011-09-13/182223149126.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16 12:00
【案例】
央视《赢在中国》栏目被指诈骗

2011-09-16 02:18:49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有26436人参与

核心提示:近日,央视《赢在中国》栏目卷入诈骗传闻。消息称,该栏目抽取约2000名观众作为原始股东,共同占有优胜选手创业资金的15%股份,至今仍未兑现。9月15日,央视回应称《赢在中国》3年前已停办,央视只是播放平台,不负责制作等内容,该栏目主创也已离职。
近日,一则关于央视《赢在中国》栏目诈骗的消息在微博上流传。消息称,《赢在中国》栏目通过短信投票方式,抽取约2000名观众作为原始股东,共同占有当年优胜选手获得创业资金的15%股份。时至今日,幸运观众仍未获得股东凭证。

昨天,央视财经频道表示,《赢在中国》栏目在3年前停办,央视只是播放平台,不负责制作、运营等其他内容,该栏目总制片人、主持人王利芬也已离职。

微博曝央视栏目骗人

数百人网上联合维权总制片人未直接回应

前天,一注册名为“赢在中国原始股东”的网友发微博称,《赢在中国》节目通过短信投票方式,随机抽取了数千名的原始股东,时隔多年没有履行任何责任。“当时短信收入超亿(估算投票一次一元),这种方式算不算是诈骗?”昨天,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转发此微博,网友纷纷留言,希望央视和王利芬做出解释。

记者联系上发布微博的网友。据了解,在2006年到2008年,《赢在中国》每期比赛都会邀请名人现场抽取短信投票的手机号码,被抽中者即成为该栏目最终获胜选手公司的原始股东。根据该栏目官网公布的相关信息,三年中共抽取原始股东约2000人。

据江苏的王先生介绍,2006年,他花1元钱发短信投票被抽中,成为第一赛季冠军宋文明的原始股东,随后接到来自栏目组的电话,“核实了我的手机号和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之后,说以后会给我提供股东凭证。”但从此没有下文。

数百人网上联合维权

维权的原始股东们建立了两个QQ群,共有近400人加入,联合向栏目组催问此事。2008年6月,《赢在中国》栏目在决出第三赛季冠军后停播,栏目组解散。2009年9月,总制片人王利芬从央视离职,创办优米网。

来自山东的于先生说,当初以为自己赚了,企业上市之后可以收获一大笔钱,没想到却陷入一场骗局。

去年6月,王先生曾经通过优米网给王利芬发过一封邮件。王利芬回复称,因为有许多选手不接受投资或者公司转卖等,原始股东的事需等到第三季选手投资完成后一起考虑。她说,投资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请大家再等一等。

昨天上午,《赢在中国》栏目策划人之一、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告诉记者,他虽然参与了策划,但并不清楚其后的发展。他没有听说《赢在中国》的优胜选手企业上市,但可以确定的是,“原始股东的股权是实的,可能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林义相建议,原始股东可以考虑向优胜选手的企业要求将股份兑换成现金,“比如抽中的是拿到1000万的冠军,那每个人是1‰的股份,兑换成现金就是1万元。”

总制片人未直接回应

昨天,记者致电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秘书处一名工作人员称,央视只是负责播放《赢在中国》节目,制作及运营等其他活动均由王利芬团队负责。该栏目组3年前便已解散,王利芬也已离职。

据了解,当年《赢在中国》节目的获胜选手中,不少人均拿到了注册资金开办了企业,其中包括重庆奇火锅等较知名企业。昨天,记者就此事联系上述企业,多数企业工作人员均称不清楚此事。第一赛季的第五名选手、同程网CEO吴志祥回应说:“建议由当时的主办方统一发布和解释。”

昨天,记者试图联系王利芬本人。其助理马女士称,王正在大连开会,已经知道此事,但暂无时间回应。她透露,原始股东的问题拖延多年,可能是由于投资方和创业者之间始终未达成一致协议。

律师说法

栏目组违约 已过诉讼期

北京雄志律师事务所熊烈锁律师表示,《赢在中国》栏目组与原始股东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如果最终其承诺没有兑现,则存在合同违约行为。《赢在中国》栏目是以央视名义制作和播出的,央视应当对人员的职务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熊烈锁律师介绍,合同违约的诉讼时效为2年,即便原始股东们联合起诉,法院可能也不会受理。但如果他们能够提供这数年中均在向央视、栏目组等责任方维权的证据,可以延长诉讼时效。他说,如果获胜选手的企业是得到《赢在中国》栏目的投资而创办,便应遵循游戏规则,原始股东们可以向获胜选手企业主张权利。

链接


《赢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一档全国性商战真人秀节目。2006年、2007年、2008年共举办三届,每届比赛共选出6名优胜选手。冠军将获得一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的新设企业经营,亚军将获得一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700万元的新设企业经营,第3、4、5名将各获得一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0万元的新设企业经营,第6名则获得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的新设企业经营。优胜选手将出任该企业的CEO,拥有企业20%-50%的股份。此外,为每位获胜选手抽出150名原始股东,共同占有企业15%的股份。

该节目由原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利芬担任总制片人及主持人,评委包括马云、朱新礼、牛根生、吴鹰等商界名人。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作者: 雷军 )

http://news.163.com/11/0916/02/7E1PCJNU00014AED.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16 12:02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跳出温水的青蛙 [网易加拿大网友]: 2011-09-16 04:18:31 发表
“央视回应称《赢在中国》3年前已停办,央视只是播放平台,不负责制作等内容”那意思就是说央视只管收钱,具体你播什么我概不负责!这有点像赌场的庄主:我只提供场地,然后抽头,具体你们在里面干什么我概不负责!
顶[4229]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圣o仙芙 [网易云南省昆明市网友]: 2011-09-16 03:36:01 发表
前面是对口型叫人揭个底朝天,现在又出这事,央屎呀!不好好过幸福生活来玩这个干什么哩??
顶[342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苏州婚纱摄影 [网易江苏省苏州市网友]: 2011-09-16 03:30:31 发表
短信一条一元,发财路子真多啊,但模式都基本相同:骗!
顶[2885]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英国网友 ip:82.6.*.* 2011-09-16 03:38:48 发表
从小到大的教育无非就是整死同胞自己往上不择手段的拼命爬,能捞就捞,这种畸形教育根深蒂固,无药可救。
真庆幸逃离了,永远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顶[243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跳出温水的青蛙 [网易加拿大网友]: 2011-09-16 04:44:45 发表
你们可以不要脸,但非要死皮赖脸地代表我们,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
顶[175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五香鱼蛋 [网易沙特阿拉伯网友]: 2011-09-16 03:36:08 发表
央视越来越像央屎
顶[1315]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旋律之爱 [网易宁夏银川市网友]: 2011-09-16 03:38:50 发表
央视抹黑网络媒体,实际上是传统媒介和网络新媒介的利益对立,传统媒介惧怕网络媒体取代它们;央视才是真正的暴利机构
顶[1126]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圣o仙芙 [网易云南省昆明市网友]: 2011-09-16 03:39:08 发表
幸福的生活在哪里?
~~~央屎给出了强有力的回答
谢谢啊~~~~~
顶[77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16 23:21
【案例】
@记者的家:其实,今晚芒果台这场匆忙收场的总决赛,可以冠名为:婆婆来了。。。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5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695) | 评论(160)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17 10:39
【案例】上市媒体的股权转让
浙报传媒转让19.77%财新传媒股权

2011年09月15日14:22  金羊网-新快报

  财新传媒成立不到两年估值近3亿

  ■新快报记者 张潇

  不久前才宣布完成借壳*ST白猫的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报集团”)将出售所持的19.77%财新传媒股份。其在受让条件中特别约定,除支付5647.60万元的股权转让款项外,接盘者还需向财新传媒提供1亿元额度的五年期低息借款,并不得要求提前还款。

  财新股权增值236%

  日前,财新传媒19.77%股权在浙江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转让方是刚刚完成借壳的浙报集团。因此,此次股权变动格外引人瞩目。2009年,著名媒体人胡舒立带领《财经》杂志核心团队出走后创立财新传媒,其主营业务为“一网三刊”,即财新网、《新世纪》周刊、《中国改革》月刊和《比较》杂志,以及移动互联网、视频、图书、会议等全媒体平台。

  财新传媒成立于2009年12月,浙报集团出资4000万元,持股40%,此次转让的是19.77%的股份。按照此次5647.60万元的挂牌价格计算,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财新传媒的股权价格已经增值236%,其总估值也近3亿元。而以昨日收盘价计算,《财经》杂志的母公司财讯传媒昨日市值为7.0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

  虽然股权大幅溢价,但截至今年7月的最近一个年度审计报告数据也显示,财新传媒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147.36万元,营业利润仍为-3315.09万元,净利润为-1426.79万元。

  财新实际控制权未变更

  虽然浙报集团将出售其持有的近半数股权,但此举并不会影响到财新传媒的实际控制权。

  除浙报集团持有的40%股份外,天津知衡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天津域富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天津汇思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三家公司分别持有财新传媒20%、20%和19%的股份,剩余1%股份由自然人葛倩持有。知衡、域富、汇思为一致行动人,其共同委派的董事达到财新传媒有限公司董事会组成人数的半数以上,为财新传媒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

  记者查询工商资料发现,知衡、域富、汇思的法定代表人一栏都显示为“北京财敦敏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委派代表为农颖斌。在去年底《新世纪》周刊披露的人员信息中,其人力资源总监也显示为“农颖斌”。

  若此次股权转让完成,浙报集团的持股降低至20.23%,其余三家一致行动人59%的持股比例不受影响。“浙报集团没有财新的实际控制权,逐渐淡出也在意料之中。而据我所知,经过两轮融资的财新传媒已经实现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其更希望单独上市,此次股权转让或许是为上市铺路。”有接近财新传媒的人士表示。就此说法,记者也向胡舒立发去了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时并未收到回复。

  接盘者还需借一个亿

  浙报集团向媒体表示,此次转让与按照上市要求需要避免同业竞争相关。不过,在今年7月底*ST白猫发布的收购报告书中,浙报控股的承诺是:“未来不会进一步增持财新传媒的股份以达到控股地位,不会寻求对财新传媒董事会的控制,也不会参与财新传媒的公司管理和经营。为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同业竞争,若一旦浙报控股持有财新传媒的股份达到控股的比例,浙报控股会将所持有的财新传媒全部股权以适当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时隔不到两个月,浙报集团就决定将持有的19.77%财新传媒股权转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股权受让条件中还约定,接盘者除需一次性支付5647.60万元的股权转让款项外,还需为财新传媒提供1个亿的借款。“承诺受让股权后,须向财新传媒提供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的借款,且借款期限5年。”公告中要求,1亿元借款要在股权交割完成1个月内提供,不仅需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息,而且不得要求提前还款。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与转让后的利润要求、股权承诺锁定期等转让条件相比,以借款作为受让条件并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财新非常缺钱,事实上此类转让条件的约定更可能是因为已经有了意向的接盘者,为了剔除其他的竞争者而设定特殊条件。”

  相关链接

  报业集团A股上市路借壳成首选

  距粤传媒上市已近四年,报业集团新一轮的借壳上市热潮又显端倪。虽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借壳*ST炎黄迟迟未获得批复,但浙报集团日前成功借壳*ST白猫,而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广西日报)的上市进程也有了新进展,索芙特上周末发布的公告显示其正与广西日报签订重组框架协议。

  国内报业集团的经营性资产谋求上市最早要追溯到2000年,当年四川电器更名博瑞传播,成都商报借此拔得国内报业借壳上市的头筹。随后,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借壳燃气股份上市,随后经过系列重组,注入华商报与证券时报等传媒资产。2006年,新华发行集团借壳华联超市上市,2007年解放日报集团通过定向增发控股更名后的上市公司新华传媒,而广州日报控股的粤传媒也在同年登陆中小板。

  2010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曾明确表示,鼓励条件成熟的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融资,并在3-5年内重点培育6-7家总资产和销售额均超百亿元的大型新闻出版企业。这一指导意见也刺激了报业集团的上市热情,借壳上市也就成为了捷径。

  但从已上市的相关公司业绩来看,国内报业集团仅依靠纸质媒体资源增长乏力,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新华传媒为例,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59亿元,同比增长0.14%;实现净利润8386万元,同比下降6.05%。“公司的主营业务中,收入占比最大的广告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12%。”国金证券行业分析师王铮认为,新华传媒为摆脱目前一线城市平面媒体的发展困境,在数字出版、文化mall建设方面进行了尝试,而由于成本投入,相关项目公司在组建初期仍将经历亏损,对业绩造成拖累。同样,粤传媒今年上半年净利下降59.3%,目前也在等待广州日报新的资产注入。

  十大报业集团上市情况

  公司名称                      上市情况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2007年集团控股的粤传媒登陆中小板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2007年集团控股新华传媒

  上海文新联合报业集团         未公布上市时间表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             未公布上市时间表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拟借壳 *ST 炎黄,暂未取得批文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2011 年 9 月完成与 *ST白猫资产置换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未公布上市时间表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未公布上市时间表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未公布上市时间表

  山东大众日报报业集团         未公布上市时间表

  主要报业个股表现

  公司 昨日收盘价 上半年净利润 增幅

  新华传媒 6.51 元 8386 万元 -6.05%

  粤传媒 9.57 元 338 万元 -59.3%

  博瑞传播 12.89 元 1.98 亿元 26.00%

  华闻传媒 6.11 元 1.16 亿元 23.63%

http://news.sina.com.cn/m/2011-09-15/142223160355.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17 10:41
【案例】
央视《赢在中国》制片人称观众股权都已保留

2011-09-17 02:10:29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有1368人参与

核心提示:针对《赢在中国》栏目“诈骗”观众原始股份事件,该栏目制片人王利芬回应称,股权兑现事关投资人与选手公司之间投资谈判的进程,目前已完成了原始股东的股权保留,由选手或投资人代持。观众方面的维权队伍也在扩大,对于迟迟未发股权凭证的做法表示质疑。

本报讯 近日,一则关于央视《赢在中国》栏目诈骗的消息在微博上流传。消息称,该栏目抽取约2000名观众作为原始股东,共同占有优胜选手创业资金的15%股份,至今仍未兑现(本报昨日报道)。昨天上午,当事人王利芬更新微博做出回应称,股权兑现事关投资人与选手公司之间投资谈判的进程,已完成投资的项目都对原始股东进行了股权保留。
>>王利芬原始股东股权已保留
昨天上午9点50分,《赢在中国》栏目总制片人、原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利芬发布微博称,原始股东一事关系到投资人与选手公司之间投资谈判的进程。“据我所知,已完成投资的项目都对原始股东进行了保留,或由选手代持或由投资人代持。”
针对网友的疑问,王利芬回应称,她无法控制投资谈判,所以也没法给出时间期限,“对于投资与被投资者,我是局外人”。她说,她正在大连参加达沃斯会议,“回京了解情况后再告诉大家”。
昨天下午,王利芬的助理马平说,她已将采访邮件转发给王利芬。但截至昨晚8点多记者发稿时,王利芬未对此做出正式答复。
>>获胜选手暂代持原始股东股份
事件发生后,《赢在中国》第2赛季亚军、济南松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窦大海公开回应了网友的质疑。他告诉记者,当年获得的700万元投资已经用于其公司新启动的好煮夫商务快餐项目,并在注资前按约定保留了原始股东的股份,现暂由其代持。他坦承,自己知道原始股东的存在,但并不清楚150名原始股东的具体信息,“一旦节目主办方通知我们,我随时愿意把15%的股权交出来”。
窦大海说,此事之所以迁延多年,可能是需要等所有投资尘埃落定之后才能落实,“王利芬老师一直想促成各方的对接,但由于有些选手放弃创业或尚未谈妥等原因,王老师也左右不了”。
由于栏目组已经解散,王利芬也已经从央视离职,窦大海称,只要能够确认身份,公司愿意和原始股东谈,但需要遵循正常的商业程序。
>>股东质疑不先发股权凭证
随着事件的发展,昨天,在原始股东们建立的qq群里,越来越多的原始股东加入维权的队伍。不少人表示,将搜集相关的证据,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提起诉讼。贵州的徐先生被抽中成为3人的原始股东,且此3人都已获得投资开办了公司,他很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等3届比赛的投资谈判全部完成呢?为什么不可以先给我们发股权凭证?”
据他们介绍,当年接到央视《赢在中国》栏目组成为原始股东的电话通知之后,曾经有北京雷杰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向他们核实了相关身份信息。


昨天下午,北京雷杰律师事务所一位女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所有原始股东的身份信息确实是由该所负责搜集和登记。她称,该所保有所有原始股东的原始信息,但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原则上需等待《赢在中国》栏目组的通知才予以公布。事隔多年,该工作人员说,由于联系方式变更等原因,有一些原始股东恐怕已经难以联系上,“大家可以拨打我们所的电话,或者发邮件到最初的联系邮箱更新成现有信息”。
新闻回顾:央视《赢在中国》栏目被指诈骗
近日,央视《赢在中国》栏目卷入诈骗传闻。消息称,该栏目抽取约2000名观众作为原始股东,共同占有优胜选手创业资金的15%股份,至今仍未兑现。9月15日,央视回应称《赢在中国》3年前已停办,央视只是播放平台,不负责制作等内容,该栏目主创也已离职。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作者: 雷军 )

http://news.163.com/11/0917/02/7E4BA1N600014AED.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17 10:43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detaozhai [网易江西省景德镇市网友]: 2011-09-17 04:07:47 发表
就是这样赢在中国,然后出国·····
顶[346]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小喇叭你阿妈 [网易广东省佛山市网友]: 2011-09-17 04:48:21 发表
央视,你的伦理底线在哪里???
顶[239]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索马里强盗 [网易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网友]: 2011-09-17 04:56:30 发表
我证券法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不超过200人,你都整了2000人了,绝对是属于公开发行股票,央视就可以非法集资吗,为什么不让说
顶[209]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美国网友 ip:24.136.*.* 2011-09-17 05:35:05 发表
车头还在,并且已经严密保存(埋)起来了
顶[125]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鸡鸡鸭健康 [网易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2011-09-17 05:21:57 发表
我去年谈了一女朋友,我承诺我爱她,我要和她在2012结婚,可是由于我在2012来临之前我又看好了另一位女孩,最后把我前女友给扔了。最好她自杀了,我什么也没损失,就因为没有协议没有章程。
顶[78]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吃它半轮月 [网易山东省济南市网友]: 2011-09-17 05:55:11 发表
抬头看人吃肉,
低头自己喝汤。
央视赢在中国,
百姓路在何方?
顶[76]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福建省莆田市网友 ip:175.42.*.* 2011-09-17 05:10:19 发表
呵呵,我是局外人。。解释的很清楚。。
顶[74]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aniu121688 [网易安徽省合肥市网友]: 2011-09-17 04:18:44 发表
网易江西省景德镇市网友 [detaozhai] 的原贴:1
就是这样赢在中国,然后出国·····
谁赢谁知道?

顶[44]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国民特派员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2011-09-17 05:36:36 发表
要编理由,补漏洞了.....!
顶[3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奶奶个嬉皮 [网易北京市网友]: 2011-09-17 04:03:54 发表
又把爹坑死了。。。
顶[28]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最新跟贴 (跟贴55条 有1425人参与)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3256521 [网易四川省成都市网友]: 2011-09-17 09:59:20 发表
大家反应激烈,领导怕事情闹大,自己认倒霉掏钱息事宁人,正常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陕西省咸阳市手机网友 ip:113.142.*.* [手机上163.com看贴回贴] 2011-09-17 09:57:20 发表
网易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网友 [索马里强盗] 的原贴:1
我证券法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不超过200人,你都整了2000人了,绝对是属于公开发行股票,央视就可以非法集资吗,为什么不让说
已经隐藏重复盖楼 [点击展开]
不懂幽默,二货,

顶[0]回复收藏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老喽喽 [网易美国网友]: 2011-09-17 09:50:57 发表
网易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网友 [索马里强盗] 的原贴:1
我证券法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不超过200人,你都整了2000人了,绝对是属于公开发行股票,央视就可以非法集资吗,为什么不让说
网易山东省烟台市网友 [守望的大海] 的原贴:2
这是典型的非法集资.应该查处.
网易上海市长宁区网友 [咬人的哈巴狗] 的原贴:3
当年宁高宁,马云,牛根生.......都参与了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网友(59.42.*.*)的原贴:4
这些人我都不认识,我只认识赖宁,赵云,牛魔王.......是不是我的受教育情况出了偏差?
如果你小学没毕业,那可以理解。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被河蟹夹着了 [网易山东省临沂市网友]: 2011-09-17 09:41:34 发表
网易江西省景德镇市网友 [detaozhai] 的原贴:1
就是这样赢在中国,然后出国·····
已经隐藏重复盖楼 [点击展开]
突然想起了三鹿,你们爱死爱伤,都别找我,反正我已经破产了……
MB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tongxiao630 [网易安徽省合肥市手机网友]: 2011-09-17 09:39:17 发表
艹,死在中国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烟圈人生 [网易广东省东莞市网友]: 2011-09-17 09:38:10 发表
网易广东省佛山市网友 [小喇叭你阿妈] 的原贴:1
央视,你的伦理底线在哪里???
从来不看央视节目,说的事没有对老百姓好的.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五四已死 [网易四川省网友]: 2011-09-17 09:30:29 发表
网易江西省景德镇市网友 [detaozhai] 的原贴:1
就是这样赢在中国,然后出国·····
网易广东省东莞市网友(183.23.*.*)的原贴:2
可惜你想错了,股权是留给你了,不过他们现在已经负资产了,等你来还债呢……除非你出国躲债……
网易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cloudragon88] 的原贴:3
我日,二楼哥们更狠,二楼我承认你他妈是个做大事的人。
网易河北省廊坊市网友 [跟贴局干事] 的原贴:4
二楼说的对,等股权到你手里,你已经变成债务人了
破得内裤外穿了

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重庆市巴南区网友 ip:222.178.*.* 2011-09-17 09:28:34 发表
网易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网友 [索马里强盗] 的原贴:1
我证券法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不超过200人,你都整了2000人了,绝对是属于公开发行股票,央视就可以非法集资吗,为什么不让说
网易山东省烟台市网友 [守望的大海] 的原贴:2
这是典型的非法集资.应该查处.
网易上海市长宁区网友 [咬人的哈巴狗] 的原贴:3
当年宁高宁,马云,牛根生.......都参与了
网易上海市浦东新区网友 [yafei1368] 的原贴:4
这帮孙子都是靠骗起家的,马云那厮自己都亲口承认过
呵呵!这就是所谓的“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跟贴局干事 [网易河北省廊坊市网友]: 2011-09-17 09:27:10 发表
网易江西省景德镇市网友 [detaozhai] 的原贴:1
就是这样赢在中国,然后出国·····
网易广东省东莞市网友(183.23.*.*)的原贴:2
可惜你想错了,股权是留给你了,不过他们现在已经负资产了,等你来还债呢……除非你出国躲债……
网易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cloudragon88] 的原贴:3
我日,二楼哥们更狠,二楼我承认你他妈是个做大事的人。
二楼说的对,等股权到你手里,你已经变成债务人了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网友 ip:59.42.*.* 2011-09-17 09:22:29 发表
网易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网友 [索马里强盗] 的原贴:1
我证券法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不超过200人,你都整了2000人了,绝对是属于公开发行股票,央视就可以非法集资吗,为什么不让说
网易山东省烟台市网友 [守望的大海] 的原贴:2
这是典型的非法集资.应该查处.
网易上海市长宁区网友 [咬人的哈巴狗] 的原贴:3
当年宁高宁,马云,牛根生.......都参与了
这些人我都不认识,我只认识赖宁,赵云,牛魔王.......是不是我的受教育情况出了偏差?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cloudragon88 [网易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2011-09-17 09:17:44 发表
网易江西省景德镇市网友 [detaozhai] 的原贴:1
就是这样赢在中国,然后出国·····
网易广东省东莞市网友(183.23.*.*)的原贴:2
可惜你想错了,股权是留给你了,不过他们现在已经负资产了,等你来还债呢……除非你出国躲债……
我日,二楼哥们更狠,二楼我承认你他妈是个做大事的人。

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cloudragon88 [网易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2011-09-17 09:16:44 发表
网易广东省佛山市网友 [小喇叭你阿妈] 的原贴:1
央视,你的伦理底线在哪里???
在梦里,梦里见过你。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天狼慧眼 [网易辽宁省网友]: 2011-09-17 09:14:52 发表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网友 [霸丶霸] 的原贴:1
作为一个工薪族,我真的真的不知道怎样适应现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我所接触的白领,几乎都毫不例外地是虚伪、冷漠、自私的动物,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脸上堆起的每一个笑容,都无非是为了以下3个目的之一:(1)讨好老板,谋升职;(2)占别人的便宜,为自己谋利益;(3)阻止别人占自己的便宜,阻止别人谋利益。。。。。。。。。。街上随便两个人随便就可以争吵甚至打架,公交车上任何两个相邻的乘客都会把对方假想为贼而多加防备,路上遇到有人问路的都几乎先后退一步以防对方有阴谋。。。。。。开着几万块钱小车的人把同路上的行人当作的卑微的阶层而不耐烦地鸣喇叭。。。。。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这是一个僵尸年代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江苏省苏州市手机网友 ip:61.155.*.* [手机上163.com看贴回贴] 2011-09-17 09:12:07 发表
草塔吗央视
顶[0]回复收藏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凡尘落 [网易浙江省丽水市网友]: 2011-09-17 09:07:32 发表
利利利...芬芬芬...哥吃过饺子了。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山东省济南市手机网友 ip:219.146.*.* [手机上163.com看贴回贴] 2011-09-17 09:05:29 发表
网易广东省佛山市手机网友 [小喇叭你阿妈] 的原贴:1
央视,你的伦理底线在哪里???
这个......真没有

顶[2]回复收藏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yafei1368 [网易上海市浦东新区网友]: 2011-09-17 09:03:00 发表
网易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网友 [索马里强盗] 的原贴:1
我证券法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不超过200人,你都整了2000人了,绝对是属于公开发行股票,央视就可以非法集资吗,为什么不让说
网易山东省烟台市网友 [守望的大海] 的原贴:2
这是典型的非法集资.应该查处.
网易上海市长宁区网友 [咬人的哈巴狗] 的原贴:3
当年宁高宁,马云,牛根生.......都参与了
这帮孙子都是靠骗起家的,马云那厮自己都亲口承认过

顶[7]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东莞市网友 ip:183.23.*.* 2011-09-17 08:58:44 发表
网易江西省景德镇市网友 [detaozhai] 的原贴:1
就是这样赢在中国,然后出国·····
可惜你想错了,股权是留给你了,不过他们现在已经负资产了,等你来还债呢……除非你出国躲债……

顶[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网友 ip:120.82.*.* 2011-09-17 08:56:41 发表
又被代表了
顶[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满城黄金 [网易山东省青岛市网友]: 2011-09-17 08:56:13 发表
巨骗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咬人的哈巴狗 [网易上海市长宁区网友]: 2011-09-17 08:51:38 发表
网易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网友 [索马里强盗] 的原贴:1
我证券法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不超过200人,你都整了2000人了,绝对是属于公开发行股票,央视就可以非法集资吗,为什么不让说
网易山东省烟台市网友 [守望的大海] 的原贴:2
这是典型的非法集资.应该查处.
当年宁高宁,马云,牛根生.......都参与了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d99980 [网易广东省佛山市网友]: 2011-09-17 08:48:51 发表
骗子,还想骗人啊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江苏省盐城市网友 ip:58.219.*.* 2011-09-17 08:43:01 发表
网易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网友 [索马里强盗] 的原贴:1
我证券法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不超过200人,你都整了2000人了,绝对是属于公开发行股票,央视就可以非法集资吗,为什么不让说
网易山东省烟台市网友 [守望的大海] 的原贴:2
这是典型的非法集资.应该查处.
是共3年共2000人,不是一个公司这么多人。

顶[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霸丶霸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网友]: 2011-09-17 08:37:16 发表
作为一个工薪族,我真的真的不知道怎样适应现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我所接触的白领,几乎都毫不例外地是虚伪、冷漠、自私的动物,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脸上堆起的每一个笑容,都无非是为了以下3个目的之一:(1)讨好老板,谋升职;(2)占别人的便宜,为自己谋利益;(3)阻止别人占自己的便宜,阻止别人谋利益。。。。。。。。。。街上随便两个人随便就可以争吵甚至打架,公交车上任何两个相邻的乘客都会把对方假想为贼而多加防备,路上遇到有人问路的都几乎先后退一步以防对方有阴谋。。。。。。开着几万块钱小车的人把同路上的行人当作的卑微的阶层而不耐烦地鸣喇叭。。。。。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顶[8]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zxm0619 [网易云南省玉溪市网友]: 2011-09-17 08:36:03 发表
央屎——罪恶集团的肛门!
顶[4]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海洋和风 [网易天津市网友]: 2011-09-17 08:23:13 发表
呵呵,你一说他就完成了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人力量的 [网易河北省唐山市网友]: 2011-09-17 08:22:20 发表
网易宁夏网友 [wangchengrong001] 的原贴:1
一百零八个冤案造就了水浒,一个崔林英诈骗105万元的案子将改变中国。不管你信,还是不信。
网易广西南宁市网友 [天天太阳] 的原贴:2
错了,是一个施耐恩造就了水虎
1楼说的不对!
水浒里冤案不多!不信自己去看!放到现在,也得判!

顶[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renmai168 [网易北京市网友]: 2011-09-17 08:20:38 发表
这么久也没有提出来,如果今天没有爆料出来,没有人提出来,制片人会让你你会给出来,这次是制片人让你出来说话的吧
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弟大悟勃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2011-09-17 08:16:56 发表
央视的话,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信
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abcs03 [网易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网友]: 2011-09-17 08:12:28 发表
初识网易,略懂二楼定律。
再上网易,五毛美狗争斗。
常见网易,淫才击鼓传花。
试问个中翘首,成都一粟优胜,蒲东涅人争雄。
更有内蒙不白,誉满长城内外,众涅俯首称臣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17 21:14
【案例】
全国报业集团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基本情况调研问卷

一、基本情况

1.
集团名称(全称):

2.集团成立时间(以新闻出版总署批复时间为准)

3.
集团性质:(请在选项后划“
”,下同)

(1)在编办登记注册的事业法人

(2)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

(3)同时在编办、工商登记注册的事企双法人


(4)集团未进行登记注册,只有党报社进行了法人登



(5)集团沿用党报社的事业注册,党报社变更为集团

所属编辑部

4.
集团拥有的媒体(没有的请填“0”)

(1)报纸数量(包括党报)


(2)期刊数量

(3)出 版 社

(4)网站
家,手机报刊
种,其

它新媒体

5.
集团(不含集团)所属出版及经营单位(没有的请填“o”)

(1)事




(2)企




(3)事业企业双法人

(4)非独立法人编辑部


6.
集团人员情况

(1)事业编制在职人员

(2)事业编制离退休人员

(3)合






二、集团体制机制

7.
领导体制(可多选):

(1)党报社领导班子为最高决策机构

(2)集团领导班子为最高决策机构

(3)最高决策机构下分设经营和采编管理机构,分
别管理经营、采编业务

(4)未分设采编、经营管理机构,最高决策机构直接管理集团采编经营各业务部门
8.领导机构组成(可多选):

(1)集团和党报社领导班子“一套人马”

(2)集团和党报社领导班子成员部分交叉任职


(3)集团和党报社领导班子“两套人马”

(4)集团采编、经营管理机构高管人员为“一套人
马”

(5)集团采编、经营管理机构高管人员为部分交叉任职

(6)集团采编、经营管理机构高管人员“两套人马”
9.采编与经营是否剥离

(1)是

(2)否
10.是否成立集团层面的经营公司:

(1)是

(2)否

11.
集团经营公司业务包括(可多选):

(1)所属子报子刊的广告发行等经营性业务


(2)党报广告发行等经营性业务


(3)全部子报子刊的采编业务


(4)部分子报子刊的采编业务


(5)网站、手机报刊等新媒体业务

(6)其它经营性业务
12.集团经营公司资本结构(可多选):

(1)集团或党报社独资

(2)引进新闻出版、文化领域的国有资本

(3)引进其它领域国有资本

(4)引进民营或其它非公有资本

13.
集团上市情况(可多选):

(1)已经上市,上市公司名称:


A
、整体上市

B、剥离经营性业务上市

(2)正在积极争取上市,并希望:


A
、整体上市

B、剥离经营性业务上市

(3)近期没有上市打算

三、请回答下列问题(另附纸)

1.
请提供你集团详细完整的组织架构图,并简要说明各组织机构的基本职能(具体可参考随附的组织架构图示例)。

2.
结合集团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简要说明集团财务制度。

3.
简要说明集团未来发展规划,并提供依据规划设计的组织机构图。

4.
您认为当前党报集团存在哪些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5.
结合深化报刊出版体制改革,谈一谈对建立科学的党报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认识和建议。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1 22:45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9-21 22:50 编辑

【案例】
清华史安斌:应该借鉴美国的新闻学院体制,50%的教师为流动性的practice professor(lectuer)系列,从媒体现役人员中选聘,但在中国受到人事制度的限制,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教育部考评的指标是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传媒大学实行过多年的青年教师挂职地方电视台制度,但其体制较为独特,在中国其他新闻学院难以推广
@江肃京[url=http://weibo.com/verify][/url]:中国大学大多数新闻学教师,都没有长期一线的记者编辑经历。我去高校讲课,很多学生反映,专职老师讲得很枯燥,从理论到理论,问实际问题常语焉不详。媒体里新闻系毕业生比例不高,真为中国新闻学专业担心。可否有“教师借调制”,新闻学博士毕业任教后,到媒体借调两到三年再回去教书? 转发(159)|评论(94)9月20日 22:49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收藏| 评论(2) 1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人的课能听吗?就这“语焉很详”的回答实际问题?//胡锡进:福布斯称“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这个排名不能说科学性为零,但它的参考价值一定要放在仔细甄别和过滤之上。中国经济发展快,逃税者在减少,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平均税负在减小,这些都是事实。明天环球时报社评。
回复(7分钟前) |举报



评论


江肃京:回复@小1子卧薪尝胆:有道理!
回复(8分钟前) |举报



评论


小1子卧薪尝胆:最应该开微博研究新媒体的正是这些新闻与传播的老师,可实际上比例小的可怜
回复(8分钟前) |举报



评论


江肃京:回复@清华史安斌:的确,大量选聘社会人士值得推广。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新闻学好一些高校不妨带头。
回复(10分钟前) |举报



评论


夫子郝:这个并不准确。前不久去清华新闻学院学习 ,@董关鹏 @史安斌等老师对新闻实践相当了解;同时,因为技术进步,院墙早已打开了。
回复(10分钟前) |举报



评论


清华史安斌:应该借鉴美国的新闻学院体制,50%的教师为流动性的practice professor(lectuer)系列,从媒体现役人员中选聘,但在中国受到人事制度的限制,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教育部考评的指标是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传媒大学实行过多年的青年教师挂职地方电视台制度,但其体制较为独特,在中国其他新闻学院难以推广
回复(15分钟前) |举报



评论


尼汝-扎西顿珠: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才有说服力,否则就是空对空。
回复(19分钟前) |举报



评论


清华史安斌:杨主播对传播学的了解过于偏狭了,传播学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不是哪个学科的分支。您说的是政治传播学,这是两个学科形成的交叉学科//@主持人杨锐:传播学有理论,但它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中国新闻系的教师和记者队伍需要的是新闻法,而非新闻理论。
回复(23分钟前) |举报



评论


海豚湾--:转发此微博:我读新闻系时,己发表很多稿件,老师们写点小文章都难。 有些文科生直接做编辑,好稿能改残。西方一般名记才能做编辑,名律才能当法官。天朝反了。
回复(今天 21:09) |举报



评论


一枚古币:《谁在误读中国》//@主持人杨锐:回复 @宁波小顽:参看拙作:谁在误读中国,去年科学出版集团出版我的散文和政论集 //@宁波小顽:一直很喜欢你的理性,不左也不右。见多识广,希望你能有著作,分类给予一些问题以详细的阐述。以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跟着你的视野理性地看外面的世界。
回复(今天 21:04) |举报



评论


刘付云-山顶洞人:理论派。
回复(今天 21:00) |举报



评论


海清lee:支持,可借鉴到其他专业教师培养上。
回复(今天 20:58) |举报



评论


朱至刚在厦门:所以基于新闻职业应有的实证精神,还是自己去听听被学生反映枯燥的那些课程教学为妥。相信在具备社会阅历和业界经验的前提下,判断能力也该高于普通的本科生。
回复(今天 20:36) |举报



评论


朱至刚在厦门:有些课程和理论, 听起来枯燥,不一定就意味着学生不需要这样的思维训练;反之,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看似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但是却空洞无物。
回复(今天 20:33) |举报



评论


書生未晚:回复@江肃京:恩,谢兄鼓励。我方才大二,宜先扎实本业,求得足够学识与视野,再去实践也不迟,愿吾道可一以贯之。
回复(今天 20:08) |举报



评论


morningchorus:人们对得不到的,渴望的都会进行美化。 people will cherish something that they play hard to get and they will enshrine it if they can never get. 对吗?
回复(今天 20:07) |举报



评论


書生未晚:有些人能厮混于高校之间,毁人不倦,归根到底就是个制度性问题,高校官场化之后,学术反成了敝屣。在转发的微博说的问题上,我倒不是嫌理论太多而枯燥,而是真有理论和学识的教师太少,往往是照本宣科或甚至有连本也不照科也不宣的。当然也不单有教师的问题,我等学生真有志于求学的人也实在寥寥。
回复(今天 20:02) |举报



评论


法语袁老湿:转发此微博:这不是新闻专业一家的问题,文科专业或多或少都有点——理论不新实践不足
回复(今天 19:26) |举报



评论


已懂生活:回复@韩国记者李成贤Sunny:我不反对美国的理论和韩国的经验,但在你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就往中国身上硬套,对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好处!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当不合脚的时候,换不换鞋,由自己感知,自己决定!
回复(今天 18:28) |举报



评论


1 2 3 4 5 下一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2 10:42
【案例】
新闻集团击而未倒 多样化收入来源是关键

  2011年09月21日10:59  中国记者


  新闻集团的“维稳”策略及未来之路
  □ 文 建
  “窃听丑闻”让默多克新闻帝国在道德上一败涂地。不过,面对全球媒体和公众的口诛笔伐,新闻集团商业运作总体上依然稳健,经营模式并未垮塌,一些批评家预期的“轰然倒地”或“像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并未出现。
  这个有着严重道德缺陷的传媒帝国为何遭重击而未倒塌?默多克是如何维持集团内外部稳定的?窃听危机之后,新闻集团又将走向何方?
  默多克如何“维稳”
  默多克从儿子詹姆斯手中接手亲自处理窃听危机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新闻集团内外部局势得以稳定。
  1.认错、回购、放权,三步棋稳定大局。首先是“认错”。默多克果断丢车保帅,关闭了对集团意义重大的《世界新闻报》,并抱着印有“谢谢,再见”字眼的报纸频频亮相于媒体,这种良好的“认错”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公众的愤怒。听证会上“最谦卑的一天”的发言,言辞恳切,也为默多克赢得不少同情分。其次是“回购”。在股票市值大幅缩水之际,新闻集团及时回购50亿美元公司股票,止住了市场的恐慌抛售潮,向股东传递出集团财务依然强劲的信号,赢得投资者信心。第三是“放权”。在集团内部,默多克透露将安排首席运营官蔡斯·凯里(ChaseCarey)担任首席执行官,并表态称凯里是比次子詹姆斯更合适的接班人选,这种主动的“放权”姿态,既赢得董事会成员认可和支持,又安抚了那些抱怨没有投票权的小股东们的情绪。
  2.董事会支持依旧,“老部下”鼎力相助。面对集团内外让默多克辞职的呼声,董事会对默多克的支持依旧,这是默多克家族江山不失的根本原因。赢得董事会的支持,有赖于默多克家族成员和众多老部下的鼎力相助。目前,新闻集团董事会成员共有17人。其中默多克家族成员有三人:默多克本人、詹姆斯和拉克兰(默多克长子)。这个董事会中还有多名忠于默多克的前任或现任高管,他们很多都是默多克的“老部下”。这些高管包括新闻集团旗下澳大利亚报纸的前任总裁肯·考利,曾担任新闻集团首席法律顾问的亚瑟·西斯金德,曾担任新闻国际(NewsInternational)总裁的安德鲁·奈特,新闻集团首席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主席罗德·埃丁顿。
  3.外援坚定有力,中东盟友伸出橄榄枝。历经窃听丑闻的重击而未倒塌,默多克新闻帝国还得益于一位坚定的盟友:沙特阿拉伯亲王阿瓦里德。阿瓦里德是新闻集团的大股东,持有集团B股7%份额的股票,在董事会中的投票权仅次于默多克家族,其态度对新闻集团的走向至关重要。窃听危机发生后,阿瓦里德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愿意成为新闻集团的“长期战略投资者”。同时,他还积极介绍他领导的沙特王国控股(KingdomHolding)公司与新闻集团在中东地区的合作项目。阿瓦里德的橄榄枝无疑有效稳定了新闻集团董事们态度、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新闻集团为何“击而未倒”?
  从根本上讲,新闻集团之所以受重击而未倒塌,得益于集团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全球性的资产分布以及特殊的双重股权结构。这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增强了新闻集团的抗打击能力。
  1.收入来源“多元化”,核心创收能力未受冲击。新闻集团多元化经营方式在此次危机中发挥了较好的抵御风险作用。从2010年的收入来看,新闻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三大块:电影娱乐(收入76.31亿美元),有线网络节目业务(收入70.38亿美元),报纸与信息业务(收入60.8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报纸和新闻信息业务虽然合起来也约占总收入三分之一,但实际上这一部分收入主要来自以道琼斯公司为主的新闻信息服务,报业经营其实处于持平甚至亏损的状态。尽管窃听丑闻后公司股票市值一度缩水70亿美元,但集团创收的核心业务电影娱乐、有限网络节目业务和电视业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
  2.资产全球分布,地理疆界阻止危机蔓延。与多元化经营配套的是,新闻集团的各种资产分散分布在全球各地。在英国,其资产以传统媒体为主,包括《泰晤士报》、天空电视台等;在美国,其主要资产包括福克斯电视台、21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道琼斯公司、《华尔街日报》等。在澳大利亚、中国以及中东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分布着新闻集团种类繁多的资产。这些分散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产大多彼此独立,关联度不高。就像放在不同篮子里的鸡蛋一样,这种布局方式降低了“多米诺效应”出现的几率,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当然,在全球化时代,同一集团的不同资产之间不可能完全“绝缘”,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公众对同一事件的认识、反应、容忍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地理和文化的疆界,依然是防止危机蔓延的一道有效的防波堤。一个有力的例证是,就在新闻集团在英国深陷窃听危机之际,其中东地区和中国区的商业发展依旧强劲。
  3.双重股权结构稳固,“投票权”控制决策权。从公司内部治理来看,新闻集团实行双重股权制,普通A股股东没有投票权,无法参与公司决策;而有投票权的B股38%份额由默多克家族控制着。这种结构保证了默多克家族对新闻集团决策权的绝对控制。有批评人士借此指责默多克家族“专制”,也有A股股东觉得“不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次危机中,这种股权结构有效维持了公司内部稳定,防止因决策意见不合而引发内乱。事实上,在此之前的许多重大时刻,正是借助默多克通过近乎“专制”的手腕,作出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的决策,才把新闻集团带领到今天的高度。
  新闻集团的未来之路
  变革,是新闻集团不可回避的话题。窃听危机之后,新闻集团将往哪里去?综合各方面信息分析,笔者认为,新闻集团在危机之后或将面临三种可能的变局:
  1.“茶杯”风波终将停息,新闻集团或“三分天下”。以英国学者柯林斯帕克斯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窃听门就像一场“茶杯里的风波”,终将消停,新闻集团在经历一些坎坷之后将一如既往地发展,舆论的道德讨伐并不能让这个庞然大物“伤筋动骨”。这种悲观的“不变论”并非毫无道理:在以市场为基础的英美传媒游戏里,道德从来就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相反,在商业力量面前,道德从来不堪一击。商业和道德就像是一组“高低杠”,默多克是玩这个游戏的老手。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默多克不退出董事会主席职务的情况下,新闻集团的权力也可能“一分为三”。默多克曾提出这样一个设想:女儿伊丽莎白负责新闻集团的娱乐资产;次子詹姆斯负责欧亚资产;长子拉克兰则执掌报纸业务,而集团高管切斯·凯瑞将继续担任默多克的副手。尽管现实的情形距离当初提出这一设想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默多克三个子女正在积极重返管理层,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2012年起,默多克女儿伊丽莎白也将进入集团董事会。
  2.后默多克时代,两个接班人两条道路。鉴于默多克年事已高,退位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公众目前猜测的焦点是,后默多克时代,谁将成为新闻集团的领军人物?热门的接班人选有两个:默多克小儿子、集团副首席运营官詹姆斯和集团首席运营官蔡斯·凯里。分析人士认为,这两个接班人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如果蔡斯·凯里接任董事会主席,将意味着默多克帝国时代的终结,新闻集团可能迎来大刀阔斧的变革。如果詹姆斯接任董事会主席,新闻集团将继续沿着默多克的道路前进,但经营思路和人事部署也会经历必要的调整。
  3.退出英国报业,进军中东市场?有分析人士认为,新闻集团可能会退出英国报业市场。一个理由是,英国的几份报纸在新闻集团账本上其实微不足道,其承担的主要功能,是为默多克提供政治话语权以左右英国政局。如今,默多克声誉在丑闻中受损,众多政客纷纷同他“划清界限”,这几份报纸似乎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另一个理由是,传统报业如今已是日薄西山,默多克的继任者未必会有很大兴趣。
  中东地区之所被认为是新闻集团拓展的新空间,原因之一是默多克同沙特阿拉伯亲王阿瓦里德的私人关系。事实上,2010年起,新闻集团就开始买入阿里瓦德领导的沙特王国控股(KingdomHolding)公司的股份,双方还共同出资在中东地区创办了一些媒体公司。不过,中东这“最后一块未被瓜分的新闻蛋糕”,是否会吸引新闻集团大步转身,尚需拭目以待。
(作者是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http://news.sina.com.cn/m/2011-09-21/105923192072.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2 10:43
【案例】广告招标
央视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启动

  2011年09月21日10:06  光明日报

  具有“风向标”意义的2012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今天在京正式启动。来自本轮招标的最新信息显示,广大客商对2012年广告市场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在全球经济前景较为黯淡的大环境之下,中国较高的经济增长是推动今年整体广告投入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群邑中国的最新预测,2011年的中国广告花费将达到3474.7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15.2%。2012年中国广告花费将达到4062.9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幅为16.9%。得益于庞大的观众群,2011年的电视广告花费预计将达到2013.1亿元人民币,占所有广告花费的58%。

  在广告资源招标推介会现场,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何海明介绍,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将于2011年9月—11月全面预售全台广告产品。2012年的招标预售将延续现场招标、网上招标和签约认购的整体模式。其中,新闻系列、天气预报系列、电视剧系列、奥运系列等最黄金最稀缺的资源将于2011年11月8日通过现场招标方式进行销售。《经济半小时》独家特约、《看见》独家特约等资源将于2011年10月22日进行网上招标。其他各频道优质广告资源纳入签约认购,自2011年9月21日起全面由客户提前认购。

  近年来,我国经济加速转型,从“出口拉动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中国人的消费结构也正在升级,今年上半年,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与此同时,广告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年上半年,汽车、家电、旅游、食品、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抓住发展机遇,加大了在央视的广告投放力度。其中,白色家电、小家电、豪华车、SUV、团购网站、省市形象、旅游景点等品类的广告增长尤其明显。

  据何海明分析,今年的广告行业还有几个突出亮点,一是金融保险行业,已表现出从品牌广告、企业形象广告扩展到产品广告的趋势;二是城市形象、旅游风景点广告投放增长迅速,品牌打造切实推动了地区经济大发展;三是央企开始注重改善在国内外的企业形象。据央视客户调查结果反映,广告客户普遍对2012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充满信心。
李慧

http://news.sina.com.cn/m/2011-09-21/100623191874.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2 12:40
【案例】
王明轩:回复 @创业和女儿:顶! //@创业和女儿:大市场的窄众节目,一定要重视观众(用户端)的收益,付费观看,产业链延伸都是实现手段 //@王明轩:回复 @绝望和希望:你的问题请看#视频媒体的变革#的11章!垄断集团化、专业品牌化、依附按钮化!
@王明轩[url=http://weibo.com/verify][/url]:#视频媒体的变革# 13.1、传统电视赢利模式单一,赢利空间易产生边界效应。特别是由于区域化的节目覆盖,各省市台无法面对全国市场,无法做大市场的窄众节目,只好做小市场的大众节目。另外小区域的保护又使各台间彼此抄袭节目雷同。这些都使传统电视体弱多病,新媒体的冲击会使其边界效应迅速显现!
转发(13)|评论(9)9月21日 22:32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 收藏|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6 17:46
【案例】费用管理
央视急缩“四费”报销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1年09月23日 17:46 我要评论(0) 打印| 字号:  
作为广电系统龙头,央视此番是否能一鼓作气打破固有顽疾,并以此理顺相关的人事财务制度,不惟涉及到央视员工的利益,亦具有风向标作用
  “上个月我只领到2300块基本工资,其他部分什么时候发还不清楚。”中央电视台一位年轻记者诉说自己的苦恼。

  事出有因。央视多年来实行报票制度,除基本工资之外,员工的报酬主要靠提供发票,从节目制作经费当中列支。据内部人士透露,央视员工通过报票取得的收入几乎占总收入60%以上。

  然而从8月起,央视却突然改变了这一做法,从而导致员工无法足额领取薪水。以上述记者为例,她每月收入为八九千元,而8月份,只领到了2300元基本工资,其余本应凭发票领取的报酬因压缩报票而无法获取。

  在央视内部,此变化的正式说法为压缩四费——餐费、交通费、稿费(外请专家、评委的费用)、劳务费的报销比例。据央视一位制片人介绍,按照新规定,四费不得超过节目制作经费的7%。这意味着,如果某节目一期制作经费为3万元,四费不得超过2100元,“这点钱连员工正常的餐费和交通费都保证不了,何况还要采访专家等。说白了,节目没法做了”。上述制片人说。

  据《财经》记者了解,此举已影响到部分央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新节目的制作因此受到影响,有的栏目已开始准备重播旧节目。前述制片人表示,按此新政策,普通员工每月只能拿到3000元-4000元,今后将很难指挥采编队伍继续工作。

  长期关注广电系统改革的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担心,若不迅速解决这一问题,不久后央视将面临人才大量流失问题。

  另一方面,已施行多年的报票制度建立在旧有人事体制之上,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央视的四费金额巨大,其内部数据称达到6亿多元。按照央视现有员工8000人计算,人均达到7.5万元,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员工每月需报销发票6000元以上,就此而言,改革的确势在必行。

  “报票”制度长期以来困扰着央视员工,围绕报票,怪象丛生,人人为其所烦却又难以摆脱,其背后牵扯到央视的特殊财务和人事制度。

  “报票”制度由来

  央视“报票”制度的来源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应中宣部关于广播电视要抓社会热点的要求,在时任台长杨伟光主持下,决定由新闻中心创办一个抓热点问题的栏目,《东方时空》栏目应运而生,于1993年5月1日开播。

  2003年,在《东方时空》开播十周年之际,杨伟光回忆,当年开办《东方时空》,筹备组只调了7个年轻人,但每天要制作40分钟节目,压力巨大。在《东方时空》取得成功之后,央视高层决定在新闻中心中增设评论部建制,预计需要100多名员工。但这些人手从央视内部调动难度较大,因此,高层决定向社会招聘员工。

  但是,央视作为事业单位,用人受到严格编制限制。比如,台计财部门提出,按规定每人每月工资280元;人事处提出,按规定不发工作证、不能评职称、没有医疗保险;行政部门提出,按规定不能分房。筹备组则提出,计划聘用的编导、主持人、工程师最低学历为本科,他们的待遇不应低于原本台正式职工。

  但在实际中,招聘人员的薪酬来源如何解决成为一个难题,因为他们无法获得正式编制,因此这部分资金无法列支。

  为此,台里又提了一个方案,对《东方时空》实行台里借给启动资金,广告费自收自支,亏损不补,结余上交台里。财务工作由下属公司代管,台财务处监督。

  事后看来,当时实施的事实上是一种经费承包制。即栏目将一定比例的广告收入上缴,其余可由栏目自行支配。实行“承包制”后,《东方时空》将广告交由央视之外的广告公司代理,成为央视首个实行广告代理的栏目。自此为起点,央视也从此形成了几种模式,按节目经费的使用方式划分为预算制(台财务全额拨款)、承包制(栏目包干)、混合制三种。

  《东方时空》开播后,全新的节目形态让观众眼前一亮,广告收入也迅速攀升。杨伟光回忆,一开始,15秒广告2500元,大约半年以后提高到12500元。第一年就做到了经费自给。随着《东方时空》等栏目取得成功,承包制迅速推广到央视全台乃至全国,《东方时空》也被称为中国电视业的“小岗村”。

  新机制下,央视吸引了大批优秀电视人,他们有的从地方电视台,有的从高校,有的从广播电台来到央视,放弃原有的事业单位编制,成为央视的聘用人员,以此换取一个优越的平台和高薪。

  “改革的本质就是放开人权和财权。原来进一个人需要台里人事处审批,还要考试。现在栏目有了自主权,就可以不拘一格选人才了。只要合适的人才,认准了就可以请进来,但是人家大腕来了,不能亏待,得给人家高工资。”央视新闻评论部一位已离任的制片人告诉《财经》记者。

  然而在一个事业单位,高薪路线与规不合。给外聘人员的报酬于是走了迂回路线,不叫劳动报酬,而从节目制作经费中列支,以发票相抵。“节目制作经费很模糊,我要做一期好节目,需要去国外采访,需要与专家对谈等,可以有很多名目,于是餐费和交通费等票据就多了。”上述制片人说。

  “从节目制作经费当中给员工报酬,这就是报票的由来。”他说。

  后“报票”时代

  不可否认,“报票”制度的迂回,确使央视突破了之前的体制束缚,促进了央视的发展。1992年到1997年五年间,央视播出时间由17937小时上涨到52441小时。栏目由108个增至332个。编外人员也同时迅速增长。

  截至2003年5月底,央视统计其台本部共有各类人员9500余人,其中正式编制内职工2500余人,编外人员达到7000人,占人员总数的73.48%,是正式员工的2.8倍。

  “报票”制度也随之在台内普及。“一开始管理非常粗线条。”央视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有的制片人背着整包的钱给大家现场发放。”

  对于编外人员的聘用也相当随意。这些编外人员来源五花八门,分为“中心聘用”、“部门聘用”、“小组聘用”,甚至还有大量没履行任何聘用手续的“计件工”,干一天算一天。

  由于无法与事业体制的央视签订合法劳动合同,这些编外人员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处于真空状态,而报酬发放也十分混乱。

  为解决这一问题,2004年,国际电视总公司下属的北京中视汇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挂牌,央视由此开始推行劳务派遣制度,即先由中视汇才依照一定的聘用程序,招录、聘用员工,再由公司派遣到央视工作。从此绝大部分编外人员转变为“企聘人员”,即劳务派遣公司委派到央视工作的劳务人员。

  劳务派遣之后,央视员工只剩下两种:台聘和企聘。劳务派遣解决了央视长期存在的编外人员的身份、社保等问题,央视同时表示也借此解决了需要“报票”领取报酬的问题。然而事实上,这一问题没有解决,乱象依旧。

  提到报票,现已离职的央视某新闻栏目的一位编导摇头不已,认为这是一项“邪恶”的制度。他2005年到央视,没有赶上2004年的劳务派遣,回忆当年,只有七八百块工资不需要报票,其余收入均需报票,每月少则七八千元,多则1万元。

  这位编导回忆,其所报发票大多来自于一位开烤鸭店的朋友,这位朋友每月给他提供一次发票,两年下来累计有10万元之多。“如果全折算成烤鸭,算下来吃了1000只烤鸭,平均每天超过一只。”

  即使通过劳务派遣进入央视的,也同样需要报票,只是报票数量略少。

  更使编外员工尴尬的是,他们需借用正式员工的名义方能报票。如此一来,正式员工经常需要为多位临时员工报票,“有一次,七八个人都交了出租车票给某位同事,后来财务一核对发票,这位同事在同一个时间里分别坐在七八辆不同的车上,去往不同的方向。”数年后说起此事,这名编导仍觉啼笑皆非。

  而即使台聘的正式员工,同样需要报票。“他们也要从节目制作经费中列支。”一位制片人说。

  积弊难改

  2007年,央视清理了1800名“不规范用工”,其中包括临时外请人员、兼职人员、外协人员、实习人员、专家顾问、小时工等。但是“报票”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其原因何在?知情人士分析,劳务派遣制度运行之后,派遣到央视的员工工资水平较低。

  劳务派遣之后,员工按理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取高工资。然而,普通员工分为六级,最低档的一级基本工资仅为2000元左右,外加绩效工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对《财经》记者解释,是否发放高工资还涉及缴纳社保的问题,工资定得越高,则公司承担的社保金负担也越重,像央视这样用人众多的单位,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按相关规定,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费是从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中提取,并由派遣公司负责缴纳。劳务派遣公司一般按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就低不就高缴纳。“劳务派遣制度的本质是用人单位把一笔费用交给派遣公司,由派遣公司与员工签订合同,缴纳社保,如果央视不在乎为员工多缴纳社保,就可以定高工资,如果在乎这笔钱,那就另当别论。”张斌说。

  低工资之下,从节目制作经费中领取报酬的做法并没有改变。“派遣进来的人干着很重要的活,没有高工资留不住人才,但派遣工资定得又很低,只能用其他的方法来弥补。”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说。

  应当说,央视多年来也在不断规范“报票”制度。在央视工作的一位制片人说,最初“报票”很宽松,现在越来越严,连汽油费都不许报。

  《东方时空》一开始享有的特殊政策也均慢慢回收,广告收入不再自行留用,而代之以预算制度。“每个月每个组报下个月的预算,经过批准再由制片人负责经费的使用,按播出时间制定经费额度,包括设备租用费、差旅费、劳务费。”上述制片人说,近来年,节目制作经费一年不如一年。

  尽管如此,“报票”毕竟是一个灰色地带。张斌认为,以报销发票获得公务报酬的方式应该禁止,因为这种报酬在工资所得上体现不出来,其结果还少交了个人所得税,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

  “一开始数额没那么巨大,问题不大,如今‘四费’高达6个多亿,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其间的税务漏洞可想而知。”知情人士说。

  报票也产生了其他几个后果,一是使现有工资制度基本崩溃,二是带来收入的巨大差异,同时,埋下了腐败之机。

  因制片人掌握经费分配,这一制度对于制片人是重大考验。已离职的一位央视新闻评论部人士坦承,这给制片人留下了寻租空间,也令制片人的角色“很难做”。“这种制度下,管人就是管票,但是一张一张的票管理非常难,无法核实。最后只能靠信任机制,平时一期节目制作经费报销1万块,突然一期要报3万块,也只能签字,因为不想破坏这种信任机制,一旦信任机制破坏,员工只能走人。”

  “这种灵活的制度下,虚报发票的事情是很难杜绝的,在财务上必定产生问题。”黄升民说。

  报票制度还催生了一个发票产业链,一批倒卖发票的人依托央视为生。他们为央视员工提供发票,从中抽取三五个点不等的报酬。票贩子甚至根据央视员工的需要,“量身定制”成套发票,出差的来回车票,中间的住宿票,打车票,一应俱全。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央视收缩报票,亦与北京市警方破获的一起发票案有关。“这起案件中,警方查获的发票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央视。”

  前景未明

  据悉,央视的内部财务部门最初因此事涉嫌违法而反对报票制度,但台里既然决定,从大局出发,只能服从。知情人士透露,新台长焦利赴任后听了财务部门的汇报,深受震动,表示非改不可。

  在压缩报票规模的同时,央视也推出一系列人事制度的改革措施,一是进行“五定”——定岗、定人、定职、定责、定量。

  劳务派遣制度也在改革之列。劳务派遣实际上适用的是临时的辅助性岗位,但现在通过劳务派遣的央视员工很多为重要岗位,甚至是部门领导,劳务派遣显然不能再适用于央视。知情人士说,新的改革动向是将企聘改成台聘,正式表述是“台属合同用工”。新台长表示要以此“解决员工的归属感问题”,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

  另一项改革动向是实行制播分离,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节目部门比如体育频道,先进行试点。分离之后,实行企业化运作,不再纳入原有财务体系。

  财务流程上亦做相应改变。央视的层级是台领导-频道总监-制片人,原来是部主任批准即可走账,现在必须报到频道总监那里才能走账。为配合改革,央视甚至还下发了一份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以起威慑之效。

  一系列改革牵涉颇多,何时能完成,并没有一个时间表。“但应该不会耽误太久,不然影响到大家的收入,可能引起反弹。”知情人士说。然因这些变化都很复杂,能不能走得通,也是未知数。仅“五定”一项,涉及到具体的人,就会有很多的博弈和斗争,短时间很难完成。

  由“企聘”改成“台聘”这一消息让很多央视员工感到欣喜,但这与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相悖,他们对这一改革方向并不乐观。

  市场化的改革仍是关键。在黄升民看来,应尽快进行制度设计,能分离出来的尽快分离出来,彻底公司化运作,员工的薪资以市场定价,就自然不会存在报票的怪现象。

  央视急缩四票的前景并不明朗。对员工而言,如何尽快补上收入才是关键。“压缩报票政策过于急促,应该先进行人员‘五定’再动作。”一位央视员工说,“现在出现了一个政策真空期,搞得人心惶惶。”

【作者:《财经》记者 舒泰峰 】 (责任编辑:闫祺)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09-23/110872140.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6 17:47
条形码记者陈婷:我各能转?
@财经杂志[url=http://weibo.com/verify][/url]:【302期:央视急缩“四费”报销】报票制度长期以来困扰央视员工,围绕报票,怪象丛生。从8月起,央视内部实行压缩四费——餐费、交通费、稿费、劳务费报销比例。然而此举此举已影响到部分央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新节目的制作因此受到影响,有栏目已开始准备重播旧节目。http://t.cn/ag6sEA 转发(171)|评论(58)今天 15:31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10分钟前 来自红围脖iPhone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6 19:39
【案例】
热门头条:【微博营销--“僵尸”粉】在微博营销利益链中,“僵尸”粉丝是由软件生成的一些假粉丝。由此,出现了专门的微博营销公司,把粉丝卖给企业微博,企业又把粉丝数量当做和广告商议价的筹码,其中部分名人微博可以通过替公司转发微博赚钱。

转发| 收藏| 评论 5分钟前 来自iPad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6 20:46
【案例】
老板吴征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魏承思

日期:2011-09-26



    前些日子,吴征和杨澜这对夫妻又牵涉进一桩新闻。友人知道我曾经为这对夫妻打工,很想知道我对他们的真实印象。怎么说呢?4个字:非正非邪。

虽然杨澜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吴征,却是不折不扣的夫唱妇随。尽管很多公司常常挂在杨澜名下,其实她只是吴征生意上的公关主任或形象代言人。这家夫妻店的主角绝对是吴征。

认识这对夫妻是在10年前,当时我刚离开亚洲电视。吴征收购了有六十多年历史的香港《成报》,通过中间人找我去担任执行总编辑。此前吴征刚闹出假文凭风波,给人的印象很坏。我没想过要给这样一个人打工,随口开了个不低的要价,且说明一分钱的议价空间也没有。想来他也给不了,此事就可以应付过去。不料,吴征很快就答复同意,我就不得不认真考虑了。

当时我在香港新闻界已经打滚近10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真正能够施展的舞台。许多老板的理由只有一个:不是香港人要主持一个香港媒体恐怕不行。《成报》是家传统的本土媒体,在吴征接手前印数已经从30万跌到了5万份,每年亏损近1.5亿。对方几乎是半送半卖给了吴征。我想争这口气:不是香港人也能办好一份香港本土报纸。于是就答应下来,和吴征见了面。他给了我一份候任总编辑包云龙的改版方案,被我当场全盘推翻。包先生从来没有做过报纸,照这个方案去做,《成报》是没有生路的。我承诺3年内收复《成报》失地,但业务和用人方面有全权,无论是吴征本人还是包云龙都不得干预。我会在一星期内提出让《成报》起死回生的思路和第一次改版方案。如认可,我就走马上任,不然就另请高明。3天后,吴征给我回复:一切按照我的想法办,而且我这个执行总编辑很快变成了总编辑。

打仗要有一支高度默契的团队,我从《明报》的老同事中挑选了一批精兵强将,然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不久就遇上香港“七一”大游行,港人对前途迷茫,北京的政策开始调整,这是做新闻的黄金季节,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几乎天天有来自北京的独家消息。社评锋芒毕露,篇篇击中问题的要害。《成报》一时成了香港人不能不看的报纸。印数以每月多一万份的速度递增,很快就达到每天10万份。第一年的亏损减少了近8000万元。其间,吴征确实恪守承诺,任何时候都会尊重我的专业意见,且几次三番主动提出要给我无息贷款置业。吴征和杨澜夫妇1997年初到香港时几乎是赤手空拳,三四年间就成为传媒大亨,撇开别的因素不说,至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厚待部属,尊重人才”这一条是他们成功的要诀之一,也是我遇到的老板中不多见的。

眼看《成报》振兴有望,甚至有人愿意一次花5000万元买3年的广告作为对我们的支持,吴征的商人本性就显露出来了。他想在证券市场上玩财技,把《成报》的控股权从上市公司变为他私人持有。不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北京“天上人间”夜总会老板覃辉趁机在暗中恶意收购,最后成了《成报》大股东,把吴征踢出了局。

最初,我没有要和他共进退的打算。然而吴征不断游说我和他一起创立一个覆盖两岸三地的多媒体机构。这样一个传媒理想很吸引人,我被蛮横无理的覃辉兄弟从《成报》逼走后,决定加盟吴征的阳光新媒体集团。此后,我的主业就是不断地帮他撰写各种项目策划书,拿到资本市场去融资。每份策划书如能忽悠到钱的话,他就注册一个公司,反之就成废纸一堆。

不到一年,吴征就用不多的资金搭起一个多媒体企业的框架,报纸、杂志、网站、出版社一应俱全。尽管这些媒体都还在草创阶段,但吴征就已经开始到处兜售。他的口才实在了得,且能操一口流利的英文和法文,最容易埋单的是外国人。例如,朋友有一家中国最大的电话商务公司,我把他介绍给吴征谋求合作,在北京北海公园内吴征的私人会所见面。他正在和一帮欧洲商人谈生意。朋友刚简单介绍完公司的情况,吴征转身就去隔壁房间,对那些欧洲人说,自己有家电话商务公司可以拿出来合作。不久以后,在吴征的游说下,新加坡万国传媒集团就以换股的形式买了他的阳光新媒体。新加坡人接手后才大呼上当,原来这是一个几乎近于空壳的传媒公司。这家公司成了他们的鸡肋,扔了可惜,想做起来就要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最后新加坡人不得不灰头土脸地退出。吴征把公司拿回来改头换面,居然又能迅速在纳斯达克上市。

    有人说吴征是商场老千,但如今商场又有几个成功者不是靠空麻袋背米发家的?至少吴征没有从中国的银行骗贷款,赚的都是外国凯子的钱。当然,从此以后,我也已经认定:对吴征来说,什么文化啦,慈善啦,爱国啦,都是一本生意经。他们骨子里就是商人。


http://www.nfpeople.com/News-detail-item-1911.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30 10:06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9-30 10:08 编辑

【案例】品牌管理

央视品牌价值高达千亿 2015将跻身世界电视20强2011-09-30 08:00:16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有77人参与

中央电视台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沟通会在广州举行。这次沟通会上,央视方面除了透露《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两大新闻类重头节目都将在明年呈现出新面目之外,亦透露2015年央视将跻身世界电视20强。


央视《新闻联播》(资料图)
大洋网-广州日报9月30日报道 前日,中央电视台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沟通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央电视台、企业、广告公司、新闻界的代表两百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沟通会上,央视方面除了透露《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两大新闻类重头节目都将在明年呈现出新面目之外,亦透露2015年央视将跻身世界电视20强。
《新闻联播》一直是国内关注率最高的一档新闻类节目。不过,由于《新闻联播》多年来对于不少类型新闻的播报都用固定的词汇和语法,因此“新闻联播体”一度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前日,央视在广州举行沟通会时表示《新闻联播》将以2012年迁入央视新台址为契机做出改变,这种改变除了包括节目片头、演播室等主要包装形态之外,在节目形态与语态上也将发生显著变化。各种新的报道形式将会被引入到《新闻联播》节目当中来,时效性、重大性、权威性、贴近性也将进一步提高。


据此,媒体一度认为传统的“新闻联播体”势必将发生改变,但新的播报方式会是如何,暂时还未可知。此外,有消息指改版后的《新闻联播》将使用更加炫目的摄影棚,开播画面会增加3D立体效果,由作曲家孟卫东创作的节目片头曲将告别荧屏。至于新片头曲由谁创作,会是什么风格,目前央视方面没有透露。
除了《新闻联播》之外,《焦点访谈》亦将做出调整,据悉,央视将令《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报道重点聚焦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保障房建设等民生问题方面。
此外,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最新发布的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CCTV品牌价值已经高达1261.29亿元。

http://ent.163.com/11/0930/08/7F6EFM7P00031GVS.html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FinalFantas [网易山东省青岛市网友]: 2011-09-30 08:53:28 发表 网易广东省东莞市网友(119.144.*.*)的原贴: 1
凡是垄断的品牌价值都高,不打压其他地方卫视,你央视算个毛


网易陕西省咸阳市网友(113.142.*.*)的原贴: 2
新闻联播最靠谱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是北京时间7点整。


就这一句实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30 11:32
【案例】
浙报传媒今日登陆A股 预计首日股价在20元左右

2011年09月29日09:34  南方日报 微博

  南方日报讯 (记者/高国辉)今日,*ST白猫正式退出A股舞台,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浙报传媒则借此如愿登陆资本市场。一进一退之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家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传媒集团。

  浙报传媒借壳*ST白猫是从去年10月份启动的,此后不到一年时间内,浙报传媒“过五关斩六将”,可谓跑步上市,顺利成为浙江省第一家上市的国有文化集团。

  有分析认为,除受惠于政府扶持文化产业上市政策外,良好的经营业绩也是浙报传媒跻身A股行列的重要筹码。浙报传媒高层援引财务数据称,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2.13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其中,占主营业务收入60%的广告业务2010年收入增幅达到30%,2011年上半年亦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此外,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在20%以上。

  不过,眼下羸弱不堪的股市也令一些观察人士对浙报传媒上市后的表现心存担忧。中投顾问IPO咨询部分析师崔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28元,结合目前传媒股票的普遍PE倍数(35倍),维持首日股价在20元左右,之后有小幅下调空间,但属于正常现象。

  崔瑜指出,浙报集团选在弱市上市,目的在于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等同于为企业的长效发展铺平道路。“从行业角度来看,随着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开始,文化消费市场将面临扩容,浙报集团的行业发展机遇增加,预计浙报集团将会得到短期热捧。”
http://news.sina.com.cn/m/2011-09-29/093423236863.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30 11:38
【案例】
人人网将以8000万美元全资收购56网

2011年09月27日12:11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网(微博)9月27日电 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领先的社交网络平台人人网(人人公司)今日宣布将以8000万美元全资收购中国视频分享网站56网。此交易将在2011年第四季度内完成。56网联合创始人兼CEO周娟将加入人人管理层担任副总裁。
  56网创办于2005年,是一家领先的中国视频分享网站,为网民提供视频的上传、存储和分享服务。该网站上传的大部分视频都是由一些草根用户、业余团体或视频爱好者所原创,用户通过电脑或者各种移动设备创造和分享很多精彩的视频内容。
  人人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一舟表示,作为社交网络用户分享交流的延伸,视频内容分享迅速的流行起来,收购56网将帮助人人网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让他们更多的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陈一舟说,“56网一直都在努力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视频分享服务,并且拥有一大批热衷于创作原创视频的用户。此次收购,56网和人人网之间将进行深入密切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用户的需求,并进一步提高的56网和人人网用户活跃度和网站流量,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丰富的广告形式。”
  56网联合创始人兼CEO周娟表示,“我们很高兴能成为人人公司大家庭的一位成员。人人强大的用户基础以及人人在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化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丰富资源,可以给56网很多支持,帮助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用户的吸引力。”(中新网IT频道)


http://news.sina.com.cn/m/2011-09-27/121123224523.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30 11:40
【案例】
半岛电视台如何成为全球媒体关键角色

2011年09月26日09:54  新浪传媒



半岛电视台不仅已经在中东地区声名显赫,而且在全球媒体中也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

  新浪传媒讯:据英国《卫报》9月20日报道,1996年2月,卡塔尔政府投资上亿美元成立了半岛电视台(Al Jezeera);同年11月,半岛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开播。当时,几乎没人注意到这家每天传送6小时阿拉伯语新闻节目的电视台。但就在15年之后的今天,半岛电视台不仅已经在中东地区声名显赫,而且在全球媒体中也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
  文章称,在卡塔尔政府的支持下,半岛电视台新闻频道享有完全的新闻自由。因此,迅速拥有了一大批的阿语观众。半岛电视台也因在新闻报道上的专业性,以及其新闻话题上的敏感性而声名鹊起。
  在半岛电视台成立当年的4月份,英国广播公司(BBC)经由当地新闻审查机构审查之后,也在沙特阿拉伯开播了一家阿语电视台。但运作2年后,就被迫关闭;许多当时BBC的职员也因此转入到半岛电视台。
  当一些新闻报道触及到阿拉伯国家的敏感问题时,半岛电视台驻当地的机构就会被关闭,或者记者会被驱逐。阿尔及利亚政府为了禁止民众收看半岛电视台,甚至将电源切断。然而,半岛电视台却因此赢得了观众群体更高的呼声。
  直到2001年,半岛电视台开始在西方引起广泛关注。当时,半岛电视台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时卫星连线报道阿富汗战况的电视台;所以,西方国家的频道不得不使用该台的独家报道。基地组织领导人(特别是本-拉登)的录像声明经由半岛电视台播出,使得该电视台进一步声名鹤起。
  在阿富汗战争中,半岛电视台喀布尔(编者注:阿富汗首都)记者站被美军炸毁;美伊战争中,其巴格达记者站被炸毁。报道称,老布什后来曾有过要炸毁其卡塔尔总部的想法;但因为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制止而打消了这一念头。
  毫无疑问,卡塔尔为半岛电视台投入上亿美金是一笔明智的投资:也正是因为半岛电视台的影响力,使得卡塔尔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中东小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外交上都在国际舞台上活跃起来。
  然而许多人指出,半岛电台对本国的报道有所偏袒;并且半岛电视台在促进中东地区的信息交流和开放性政治谈话上所扮演的角色也很难被高估。
  继新闻频道大获成功,它的姐妹频道——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在2006年开播。许多新闻媒体专家对这个英文频道的前景表示担忧,虽然该台今年对于突尼斯和埃及骚乱事件的相关报道消除了许多质疑。一些爱换台的观众也表示,该频道的新闻报道比天空新闻台(Sky News)和BBC要好得多,更不用说与美国的一些频道相比。(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1-09-26/095423217643.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3 12:34
【案例】
Internet governance
互联网管理

In praise of chaos
称赞互联网混乱的管理


Governments’ attempts to control the internet should be resisted
应该阻止政府试图控制互联网


Oct 1st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FOR something so central to the modern world, the internet is shambolically governed. It is run by a hotch-potch of organisations with three- to five-letter acronyms. Many of their meetings,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are open to the public. Some—like the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which held its annual meeting in Nairobi this week—are just talking shops. Decision-making is slow and often unpredictable.

在现代世界中,互联网的地位相当重要,但其管理却混乱不堪。如今,互联网由一些名称缩写为三到五个字母的组织组成的大杂烩共同管理。这些组织的许多会议,不论是在线还是离线的,都对公众开放。但其中有些组织,就像本周在内罗比举行其年会的互联网管理论坛,不过是“清谈俱乐部”,一到做决策时便拖拖拉拉、经常难以捉摸。

It is in short a bit chaotic. But sometimes chaos, even one that adherents like to claim somewhat disingenuously is a “multi-stakeholder” approach, is not disastrous: the internet mostly works. And the shambles is a lot better than the alternative—which nearly always in this case means governments bringing the internet under their control.

总之,情况有点混乱。不过有时候,混乱,或者甚至是追其随者喜欢在某种程度上狡猾地称之为“多方参与管理”的方法,也并没有那么糟糕:因为大多数时候互联网仍然运转良好。况且,混乱的局面要比另一种选择要好得多——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选择几乎总是意味着政府对互联网进行控制。

Supple yet strong
灵活但强势


The internet’s openness fosters two of its great virtues. First, it has encouraged innovation. In rich countries the internet has generated as much as 10% of GDP growth over the past 15 years, according to the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a think-tank. Second, because nobody controls the internet, it has proved hard to censor. And despite (or perhaps because of) this lack of governance, the network has proved surprisingly resilient. More than two billion people are now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The many predictions of collapse have not yet proved correct.

互联网的开放性造就了其两个极大的优点。首先,互联网鼓励了创新。智囊机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称,过去十五年间,互联网在富有国家所创造的财富占了GDP增长的10%。其次,因为无人能够控制互联网,所以很难对互联网的信息进行审查。而且,虽然(或者正因为)互联网缺乏管理,互联网的恢复力出人意料地强大。如今已有超过二十亿人接入互联网。之前有许多人预测互联网终会垮掉,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

Governments are uncomfortable with the current set-up. There is a growing sense—and not just among the usual authoritarian suspects—that the internet is too important, politically as well as economically, to continue to operate beyond the remit of governments (see article).

现今的互联网管理模式使各政府不安。不仅那些向来有独裁主义者之嫌的人,连其他人也逐渐认识到:不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互联网都太重要了,以致于无法继续在不受政府监管的情况下运作。

Some governments are pushing to be more than mere stakeholders and instead to have the final say in important matters. China and Russia want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to adopt an “International Code of Conduct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India, Brazil and South Africa have called for a “new global body” to control the internet. Other countries want to give a UN agency,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a supervisory role. The upcoming renegotiation of the treaty that defines the ITU’s competences is regarded as an opportunity to push this agenda.

一些政府正努力争取在重要事务中拥有最终决定权,而不仅像现在一样只是个参与者。中国和俄罗斯都希望联合国大会能通过“国际信息安全行为准则”。印度、巴西和南非已号召建立一个“新的全球体系”来控制互联网。其他国家则希望联合国的机构国际电信联盟(ITU)能对互联网进行监管。最近即将重新谈判规定国际电信联盟(ITU)权责的协议,此举被视为推进“新全球体系”议程的机会。

Even Western governments, which usually favour the multi-stakeholder system, would like to rein in 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NN), whose board decides which top-level domains to add (such as .com or .biz). ICANN has just started the process to introduce a lot more high-level domains (expect to see .pepsi and .lawyer), which is why governments are increasingly nervous about the body’s sometimes opaque decision-making process—and why some would like to have a veto over controversial new domains (such as .jesus, .gay and .tibet).

即便是向来赞成多方参与管理体系的西方政府也希望加强对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的管理,此机构的理事会负责决定网站使用哪个一级域名(如.com或.biz)。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刚刚开始进行采用更多高级域名(其中会有.pepsi和.lawyer)的计划,因此,各政府才会对机构偶尔不透明的决策过程感到越来越紧张,也正因如此,有些政府才意欲反对采用这些极具争议的新域名(如.jesus和.tibet)。

Governments have a role to play—such as defending their citizens’ interests—but they should not be allowed the final say over such matters, for creeping state control would suffocate the internet. Imagine if the ITU, a classic example of a sluggish international bureaucracy with antiquated diplomatic rituals, or indeed any other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had been put in charge of the nascent global network two decades ago. Would it have produced a world-changing fount of innovation? We think not.

不过在互联网管理方面政府当然有其作用,如保护公民的利益,但政府不应该被赋予最终决定权或类似的权力,因为政府不知不觉间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将会束缚网络。想象一下:如果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TU)——这个懒散的国际官僚机构(还有着过时的外交仪式)的典例,或者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各政府联合组成的机构——在二十年前就被委派负责管理当时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它能使互联网成为改变世界的创新之源吗?我们认为:不能。
undefined
It is run by a hotch-potch of organisations with three- to five-letter acronyms.
如今,互联网由一些名称缩写为三到五个字母的组织组成的大杂烩共同管理。
译成大杂烩是不是有些太直译了呢?楼主要不要考虑:混合体之类的?

Some—like the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which held its annual meeting in Nairobi this week—are just talking shops. Decision-making is slow and often unpredictable
但其中有些组织,就像本周在内罗比举行其年会的互联网管理论坛,不过是“清谈俱乐部”,一到做决策时便拖拖拉拉、经常难以捉摸
但其中一些不过是“清谈俱乐部”,就像本周在内罗比举行其年会的互联网管理论坛,一到做决策时便拖拖拉拉、经常难以捉摸
不知道这样翻译,减少个逗号怎么样?

But sometimes chaos, even one that adherents like to claim somewhat disingenuously is a “multi-stakeholder” approach, is not disastrous
不过有时候,混乱,或者甚至是追其随者喜欢在某种程度上狡猾地称之为“多方参与管理”的方法,也并没有那么糟糕
不过有时候混乱,甚至是被其追随者认为有些狡猾的“多方参与管理”方法,也并没有那么糟糕,
译成“糟糕”程度是不是有点轻?

互联网的开放性造就了其两个极大的优点
我查了下,似乎很少有说造就优点的

would like to rein in 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NN
也希望加强对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的管理
rein这里译成“加强管理”程度是不是有些轻呢?

but they should not be allowed the final say over such matters
但政府不应该被赋予最终决定权或类似的权力,
或类似的权力?
http://www.ecocn.org/thread-58736-1-1.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4 11:36
【案例】
彭立-成都:记者可怜!//@传媒老王:无语!
@WHTV宁静[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威海电视台的各个民生节目总是在为农民工讨薪~那么谁来为威海电视台的记者讨薪?3个月不发工资~让这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情何以堪~下次去采访讨薪农民工是否要和他们抱头痛哭,悲痛地告诉他们说:“我们都是同路人~”农民工尚可有电视台帮忙说理,这些记者该找谁去哭? 转发(53)|评论(38)9月21日 09:46 来自微博桌面
转发| 收藏|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6 10:03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10-6 10:08 编辑

【案例】
中国首家赴美上市互联网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11-10-06 04:1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7755人参与

核心提示:中国首家赴美纳斯达克上市互联网公司中华网投资集团已申请破产保护,受此消息影响,在停止交易前,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逾50%。据彭博社报道,该公司资产总额为3.774亿美元,债务总额为2.502亿美元。

中新网10月6日电 综合报道,CDC Corp(Nasdaq:CHINA)中华网投资集团已申请破产保护,受此消息影响,在停止交易前,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逾50%。该公司是中国首家赴美纳斯达克上市互联网公司。


据彭博社报道,CDC称已在昨天按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向亚特兰大破产法庭提交了破产申请。截至6月30日,CDC资产总额为3.774亿美元,债务总额为2.502亿美元。
报道还称,该公司的破产文件中列出了1亿美元的资产和债务。CDC还表示,该公司最大无担保债权人Evolution CDC SPV来自于2009年一桩诉讼案的6540万美元索赔要求存在争议。
CDC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大幅下跌45美分,至42美分,跌幅为51.72%,此后该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叫停。该公司今年的股价已经下跌了88%。
CDC成立于1997年6月,1999年7月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首家赴美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http://news.163.com/11/1006/04/7FLG41A900014JB6.html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关内王 [网易湖南省网友]: 2011-10-06 07:06:35 发表 一个不实事求是的媒体,终究是要被人民抛弃的。

FREEUSA [网易美国网友]: 2011-10-06 09:38:24 发表
一个整天污蔑造谣的五毛网站,破产是应该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6 16:59
【案例】
一块去旅行:多学点总归是好的
@电影集结号:【经济学入门必看:绝对经典的20部影片!】看完这20部电影,相当于你读完了北大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和清华经管学院。。。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转发(7645)|评论(443)10月5日 16:00 来自时光机
转发(8)| 收藏| 评论 3分钟前 来自时光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6 17:47
【案例】
单士兵:事实表明,打造弱智中国已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朱大可[url=http://weibo.com/verify][/url]:中青报发文指出,很有钱的中国,却以低稿酬制消灭了自由撰稿人这个重要群体。在我看来,该群体的发育不良,为民间社会、民间文化和民间思想的诞生发展,制造严重障碍。同济青年讲师月薪加奖金仅3000,刨去1800房租,剩1200,糊口都难,学刊千字仅100,如杯水车薪。生活如此拮据,又谈何思想文化创造?
转发(515)|评论(206)9月21日 10:18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5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6 23:11
【案例】
黎诚://@李乾韬: // @卢桦 :最终沦为养着一群羊晚老人,以及地方站敲诈勒索的报纸,哎。
@赵世龙1967[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曾经被誉为中国报业黄埔军校的《粤港信息日报》,终于政客不经意的一句话。张德江督粤时某次说起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要求媒体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报道与关注,要拍马凑趣的某法人不顾集体反对,硬把报名改成《民营经济报》,自毁金字招牌。改后那报,和国进民退下的民营经济一样,极不景气。 转发(42)|评论(24)5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20分钟前 来自乔布斯的iPhone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6 23:31
【案例】
中华网破产:中国网民进步的无声标志

文章提交者:换叫 加帖在 猫眼看人


欣闻中华网这个由美籍华人筹建,向美国人出卖中国人气的网站破产,心里想说一句:

靠五毛和愤青的数量来赚取浏览量,的确可以获得一时的气势。但互联网存在的理由,终究是为人类生活提供所需的真实信息和理性交流与碰撞的平台;中华网在互联网中将目标群体瞄准在内地广大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混混阶层,试图利用他们的发帖率,以谎言、谣言和谩骂盖住人们的真实需求,并轻视人们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件的关注,是自绝于互联网。

中华网的破产,是市场的选择,是优胜劣汰。中华网的破产,是中网民素质提升的标志,中国网民必将继续提升自己的理性认知能力,淘汰更多的网站。那时候,将是真正创新型网站的机会。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822667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9 11:48
【案例】
BBC宣布将在2017年以前裁减2000个职位

2011年10月06日21:09  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10月6日电 (记者 张越男) 英国广播公司(BBC)6日宣布,由于预算减少20%,该公司将不得不在2017年以前裁减2000个职位。

  英国政府去年决定,2017年4月以前,英国广播公司向用户收取的收视费须保持在145.5英镑(约223美元)/年,不得涨价。这意味着该公司未来5年的收入将比随通胀上调收视费的正常情况少16%。

  另外,该公司自行决定将现行支出节约4%,以支持一些新业务的发展,包括在BBC1增加戏剧、喜剧类节目。

  此外,英国广播公司的“国际服务”频道现由外交部提供资金支持,但这一资金来源将于2014年4月中止。届时,该频道也将依靠用户缴纳的收视费继续运营。

  英国广播公司总裁马克·汤普森当天否认了该媒体集团将因资金减少而关闭部分服务的传言。他说:“关闭服务意味着我们将面临失去一些关键观众的危险。”

  汤普森也强调,英国广播公司已不能承受更多的收视费削减:“再有一次的话,我们就不得不关闭某些服务了,或者节目质量会被迫下降,甚至两者会同时发生。”

  目前,英国广播公司的BBC1、BBC2及新闻频道等属于公共电视,不能插播广告,主要收入来源为英国家庭缴纳的收视费。

http://news.sina.com.cn/m/2011-10-06/210923262907.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0 21:06
【案例】
时报翔哥@南方周末 可以拿去当文宣了……
@报纸观察:【每日版面】还没听说过世界上有这样的头条,今天总算见识了!
转发(39)|评论(12)5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30秒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1 12:09
【案例】人事管理
日本新闻界如何选人才 唯一标尺是新闻感觉

2011年10月10日07:19  中国青年报 微博

  今夏东飞访日,正好有机会与《日本经济新闻》中层管理人员晤谈,席间提问:贵社选用新员工的标准是什么?新闻系毕业生是否有专业优势?

  52岁的竹冈伦示先生乃《日本经济新闻》绝对中坚。他敦实身材,正值壮年,曾派驻北京3年,任该报驻华办主任,十分了解中国。他回答:日本新闻界选用新员工,不拘一格,新闻系毕业生没有任何专业优势。日本新闻界已形成普遍共识:新闻从业人员应该知识结构多元化,每家媒体都有自身特点,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提供符合本单位需求的毕业生。因此,任何一家日本新闻单位也都没有这样的“奢求期待”。比如,《日本经济新闻》就很少选用新闻专业毕业生。

  新闻专业毕业生之所以并无进入新闻界的先天优势,乃是日本新闻界从实践中总结得出:不同专业背景与知识结构能够带来不同思考方式、不同观察视角。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军医教,任何一个门类的毕业生都受欢迎,前提是你自身具备从业新闻的素质。30多岁的小林由比小姐,早稻田大学文学专业“出身”,当年就瞄准进入新闻界而选学文学,毕业后实现愿望,成为《中日新闻》(日本中部新闻)东京社会部记者。

  更令我吃惊的是:日本新闻界对学士、硕士、博士在竞聘中一视同仁。硕士、博士并无任何学历优势,新闻单位决不会因为你的学历给予特殊关照。硕士、博士这些在中国有绝对优势的学历,在日本竟全然“无差别”。竹冈先生的用词是“学历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攻读学位是你的个人选择,并不因此证明你就比别人天然高出一头。所谓“无差别”,即任何新员工进入后,无论什么层次的学历,起薪一律平等——14万日元/月,折合人民币9000元,扣除中日两国物价指数与生活水准差异,大致相当上海的3000元人民币,差距似乎并不大。但很快就会出现差距,因为“单位”会很快发现新员工的不同素质与不同潜质,会很快将你调整到能够发挥你特长的岗位。

  日本新闻单位要求员工的唯一标尺是“新闻感觉”,十分看重记者的独立评论能力,他们认为如何看待新闻,本身就是一种新闻。用新闻术语来说,只要你有那个“新闻鼻”,绝对埋没不了你。就是印刷厂的技工,高中甚或初中学历,一旦发现你有才,有“新闻感觉”,也会将你提到合适位置,配发相应薪水。日本新闻界的共识是: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够发别人所未发、见别人所未见。比如,《日本经济新闻》对员工的起点要求是“必须具备好奇心”。

  虽然你可以跳槽,也可能遭遇解聘,但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一旦进入某家单位,基本为终身制。绝大多数日本企事业单位都希望新人是一张无色无味的白纸,可由单位捏塑培养为所需型号的“单位人”。日本单位对自己的“公司文化”非常自信。

  日本新闻界有十分明显的从业优越感。竹冈先生略带自豪地说:在日本,一流青年入财经界、实业界、新闻界,进入政界的只是三流人才。他表示不太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将进入政界的青年才视为一流?“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留有名言:“我们把第一流人才留在企业,自己使用;第二流人才,才输送给政府。”

  由此,想到我国新闻单位选聘新员工时,新闻系毕业生依然是“不二人选”。这是不是表明我们还停留在模式化的选拔阶段?当然,模式化选拔因专业而得身份,简便易识,容易操作。其实,则是对复杂操作的抵制,体现了选拔者本身能力低弱,即选拔者本身知识结构单一化。

  既然不知多元化的意义与价值,也就不可能拥有多元化选拔意识,更不可能掌握多元化选才的方式。差距当然是明显的。
裴毅然

http://news.sina.com.cn/m/2011-10-10/071923276773.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2 19:44
【案例】

今日://@泛泛泛文涛: 微博经济
@北大新媒体[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僵尸粉:微博市场公司收费单曝光】如今,很多公司提供微博推广服务,其实就是出售僵尸粉丝。新浪微博1000个僵尸粉丝只要3到4元。如果直接要10000,可以优惠到25到30。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方法评估微博市场的有效性,但可以肯定转发数和粉丝数不说明太大问题。下图是曝光的收费单http://t.cn/aFnmU4
转发(70)|评论(24)2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3 22:13
【案例】
广电总局:时政新闻节目禁用企业冠名

2011-10-13 08:27:00 来源: 新华网 有11388人参与

核心提示:广电总局10月12日发通知要求,影视剧片头片尾禁止插播广告,中间插播广告需限制时长。时政新闻类节目禁止使用企业或商品冠名,新闻主持人不得代言商业广告。广电总局要求各播出机构自查自纠,今起将对重点地区、重点播出机构进行抽查。

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 广电总局12日通报,总局11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重申,禁止在片头之后剧情开始之前,以及剧情结束之后片尾之前插播广告;禁止在播出片尾画面以及演职人员表等内容时播出广告;禁止在整点新闻的整点之后以及新闻内容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字幕前插播广告;坚决禁止播出涉性广告。

通知说,《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实施一年多来,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近来一些违规问题出现反弹,主要表现在:一是影视剧片头、片尾插播广告;二是超时插播广告;三是一些传输转播机构在传送转播节目时插播游动字幕广告;四是一些广告夸张宣传;五是一些时政新闻类节目商业冠名等。

通知说,电视台在影视剧中间插播广告时,必须严格遵守《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规定:非黄金时间每集(以45分钟计)中可以插播2次商业广告,每次时长不得超过1分30秒;黄金时间(19:00至21:00)每集中可以插播1次商业广告,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插播广告时,应当对广告时长进行提示。同时要做到:禁止在片头之后、剧情开始之前,以及剧情结束之后、片尾之前插播任何广告;在非黄金时间影视剧持续播出时间不少于15分钟、黄金时间影视剧持续播出时间不少于25分钟后,方可依据《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规定插播商业广告;播出片尾画面以及演职人员表等内容时,禁止播出任何形式的广告。

通知说,新闻节目中插播广告时,应当安排在不同版块之间的自然间歇段内,不得在整点新闻的整点之后,以及新闻内容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字幕前插播广告。时政新闻类节目不得以企业或者产品名称等冠名。不得使用新闻报道及其素材,或以新闻采访形式做商业广告。新闻节目主持人不得为商业广告作形象代言。

通知说,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必须严格审验电视购物短片广告投放企业资质,必须严格审查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内容。对在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投放虚假违法电视购物短片广告的企业,总局将通报全系统禁止接受其投放的任何广告。

通知说,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严格审验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健康资讯广告的资质、证明等法定材料。要严格把握健康资讯广告的内容导向和格调,坚决禁止播出涉性广告。要规范健康资讯广告形式,不得以健康资讯专题节目形式变相发布广告。健康资讯专题节目应当侧重介绍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等科学知识,不得含有宣传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广告内容,不得以患者和医生、药师、专家等名义作证明。

通知说,坚决禁止在转播节目时插播各类广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转播台(站)、发射台(站)和有线电视网络机构,在转播传送节目时,必须保证被转播节目的完整性,不得以游动字幕、叠加字幕、挂角广告、贴片广告等任何形式插播广告;不得以自行组织的商业广告替换被转播节目中的正常广告。


通知说,严格按规定要求播出公益广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认真执行每套节目每日黄金时段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得少于4条(次)、全天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总量3%的规定。因公共利益需要等特殊情况,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可要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在指定时段播出特定内容的公益广告,各播出机构必须按要求播出。

通知说,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转播机构要立即开展全面自查自纠,主动清理违规问题。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在对违规行为作出处理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将处理情况报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备案。近期,广电总局将组织检查小组,对重点地区、重点播出机构进行抽查。

(本文来源:新华网作者: 白瀛 )

http://news.163.com/11/1013/08/7G7VFFJI00014JB5.html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liyiwen001 [网易山东省青岛市网友]: 2011-10-13 09:50:57 发表 严禁每晚7点之后插播半小时广告顶[275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你定会有报应的 [网易福建省网友]: 2011-10-13 09:04:09 发表 星光大道表示笑而不语顶[1579]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江门市网友 ip:218.14.*.* 2011-10-13 09:51:59 发表 经典新闻时刻----
XXX为你报时.顶[138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楚门界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2011-10-13 09:29:16 发表 其实无所谓的,反正我们不看。顶[1029]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跟帖局高级临时工 [网易中国网友]: 2011-10-13 09:53:59 发表 这个广电总局和那个宣传部到底谁更牛逼一些?顶[97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陈冠吸张柏汁 [网易安徽省毫州市网友]: 2011-10-13 09:53:03 发表 社会与法节目主持人服装由爱登堡提供。顶[697]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山东省青岛市网友 [liyiwen001] 的原贴: 1
严禁每晚7点之后插播半小时广告

回复收藏转发复制网易北京市网友 [CN民主党] 的原贴: 2
没关系,这广告对P民没啥疗效

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含有“二恶烷”的“霸王”明明是化肥厂老板开的,可是香港明星称它是“中医世家”,更有甚者,一个棒子女星又吹它是“中药世家”,它死了吗?上海电视台贪图小利,拼命在多个频道为其做“世家”的虚假广告!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痛恨日寇棒子 [网易中国网友]: 2011-10-13 21:09:41 发表 网易辽宁省大连市网友(119.109.*.*)的原贴: 1
你他么爱咋咋地!

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含有“二恶烷”的“霸王”明明是化肥厂老板开的,可是香港明星称它是“中医世家”,更有甚者,一个棒子女星又吹它是“中药世家”,它死了吗?上海电视台贪图小利,拼命在多个频道为其做“世家”的虚假广告!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痛恨日寇棒子 [网易中国网友]: 2011-10-13 21:09:21 发表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楚门界] 的原贴: 1
其实无所谓的,反正我们不看。

回复收藏转发复制网易山东省青岛市网友 [跟帖审核中] 的原贴: 2
其实无所谓的,反正我们不看。

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含有“二恶烷”的“霸王”明明是化肥厂老板开的,可是香港明星称它是“中医世家”,更有甚者,一个棒子女星又吹它是“中药世家”,它死了吗?上海电视台贪图小利,拼命在多个频道为其做“世家”的虚假广告!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xrhm [网易新疆乌鲁木齐市网友]: 2011-10-13 21:06:00 发表 跟放屁一样。顶[1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白人慕你黑 [网易贵州省网友]: 2011-10-13 21:05:14 发表 哥还没买电视呢,数字电视20多一个月,想想就蛋疼,你给我洗脑,我还要给你钱,我有病啊顶[16]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ccxx0 [网易福建省福州市网友]: 2011-10-13 21:02:21 发表 电视播医疗、药品、保健品、医疗器具的广告危害太大,特别是明星代言,误导性特别严重,可以说是明火打劫。强烈要求取消此类广告!!!!!强烈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寡妇村夜里村长 [网易山西省运城市网友]: 2011-10-13 21:01:41 发表 ,小编也挺累的,哈,射都射不了了,哈,不如休息休息,回去撸撸吧,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迈克耍hihi [网易湖南省长沙市网友]: 2011-10-13 20:59:05 发表 光癜对政治如此敏感限制,5岁未成年人却可以进电影院看《色戒》而不管,我真是佩服。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痛恨日寇棒子 [网易中国网友]: 2011-10-13 20:56:04 发表 网易湖南省常德市网友(58.47.*.*)的原贴: 1
湖南台播出《宫》《和步步惊心》的时候的那个广告啊~~~~不得了

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含有“二恶烷”的“霸王”明明是化肥厂老板开的,可是香港明星称它是“中医世家”,更有甚者,一个棒子女星又吹它是“中药世家”,它死了吗?上海电视台贪图小利,拼命在多个频道为其做“世家”的虚假广告!
顶[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3 22:26
【案例】
陈方:有点意思// @湖南谭晋 :回复 @三湘都市报-房产唐琨 :我素质不高,不好意思!请别用这种方式和我沟通!!老子会发宝!! // @三湘都市报-房产唐琨 :回复 @湖南谭晋 :如果客户都是谭总您这样的素质,我们三湘也不屑与您沟通啦。
@湖南谭晋[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某报媒给我的短信。这是质问还是威胁?又或者是拉广告的一种手段??媒体的分量轻重不在我们投放者心中,在于市场的看法和认可!最后送两个字:等你!
转发(513)|评论(260)今天 12:54 来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0-15 09:51
【案例】
新浪股价受益于多重利好周四大涨18%

2011年10月14日 04:04  新浪科技微博


新浪周四开盘后便一路上涨,最终涨幅为18.35%。
  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10月14日凌晨消息,受多重消息利好刺激,新浪周四开盘后便一路上涨,盘中最高涨至93.32美元,最终收报于92.88美元,较前一交易日大涨14.40美元,涨幅为18.35%。

视频:我国鼓励微博客积极服务社会媒体来源:新闻联播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周四在北京召开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交流会强调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充分发挥微博客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建设和管理,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
  美国投资银行Stifel Nicolaus今日发布投资报告认为,新浪微博将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赢得新的增长点,从而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维持新浪股票的“买入”评级,将目标股价定为115美元。并认为新浪微博价值为48亿美元。
  周三,瑞士信贷也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新浪微博用户粘度更高,仍然对新浪微博的长期增长前景保持乐观。
  过去52周,新浪最高股价为147.12美元,最低价51.27美元。(飞宇)

http://tech.sina.com.cn/i/2011-10-14/04046176761.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0-15 10:06
【案例】

  1970年代,广播道是香港的“舰队街”,仅有的三家电视台及两家电台聚集于短短的一条路上。亚洲电视就是广播道上的一家老牌电视台。据港媒报道,10月12日,亚视股东之一旺旺集团老板蔡衍明名下公司以欠款2300万港币(约1800多万人民币)为由,申请亚视破产。13日,亚视方面发布紧急声明,称“破产”一说只是哗众取宠,2300万港币并未能令亚视真正陷入破产危机,并一再强调“亚视目前一切运作如常”。亚视内部股东风波,外部竞争激烈,它的未来如何发展?它还能否在香港的传媒业界闪光?新浪传媒为您解读。 [网友留言][新浪传媒微博][新浪传媒首页]

全球首家华语电视台的昔日辉煌



ATV,亚洲电视(Asia Television Limited,ATV),成立于1957年5月29日,全名亚洲电视有限公司,一般简称为亚视。亚视以深入、明快的新闻报道在香港地区闻名,也曾经制作大批经典的电视剧,脍炙人口。《大侠霍元甲》、《四大名捕》、《银狐》、《碧血青天杨家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情陷夜中环》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

亚视的众多第一
亚视是香港第一家电视台,亦是全球第一间华语电视台,全球首家华语(粤语)电视台。此外,亚视还开创了数个第一:香港电视史上第一次大型筹款义演;全港第一个电视艺员训练班;建立香港历史最悠久的电视大楼;第一批将《大侠霍元甲》和《陈真》等电视剧输入内地;第一个开播晨间新闻的电视台;第一时间直播9-11恐怖袭击……






亚视的前世今生
亚洲电视的前身,是由英国丽的呼声在香港设立的商营有线电视服务“丽的映声”。香港丽的呼声在1949年3月22日成立,并于1957年5月29日在香港成立“丽的映声”,正式推出电视服务,此为香港及远东地区第一家电视台,揭开香港电视广播的历史一页。
之后“丽的”曾多度易手,1982年9月24日改名“亚洲电视”。香港只有两间电视台获政府发牌经本地免费电视节目服务,亚洲电视为其中之一,另一间为(TVB)无线电视,亦为其主要经营对手。
目前,亚洲电视每年的自制节目超过3000小时。此外,新节目“开心大发现”,亦延续了《百万富翁》的成功。世界各地华人奋斗历程的真实纪录“寻找他乡的故事”,连续五年获得香港节目欣赏指数最高奖。

内忧外患:财务危机 竞争激烈
曾经开创过无数辉煌的香港亚视,内忧和外患也一直缠身。

1967年无线电视(TVB)免费启播,致使“丽的映声”(亚洲卫视前身)客户不断流失。直至1973年,“丽的电视”开始转为提供免费电视广播服务。在一个月的过渡期中,丽的原有的观众纷纷转为收看无线,故“丽的”及其后的亚视一直难以在收视率上取得主导地位。虽然曾多次试图逆转收视上的劣势,惜均因各种因素而未见成效,大部份只能造成短期冲击。

2011年8月.亚视宣布革新,将推出10多个自制节目。这边浩浩荡荡出击,却传出公司财困,另有传闻亚视十多名幕后人员被挖角。亚视近十多年来,股权纷争不断,高层频繁变动,在与对手无线电视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如今亚视又正面临着另外一重危机:在香港特区政府打算扩大免费公共电 视牌照申请的决策之下,包括城市电讯、有线宽频乃至电讯盈科等有线电视对手,已于2009年12月以来陆续宣布申请免费电视牌照。免费电视牌照的放开,将 让本已积弱的亚视仅有的优势也丧失。

亚视历次股东易主











1981年3月 第一次电视股权大转让
由于“丽的电视”有丰厚发展潜力,吸引了许多外资财团注意。1981年3月,三大澳洲财团:大卫森、亨利钟斯、CRA有限公司,成功购入了61.2%“丽的电视”股份。这可算是香港电视史上第一次电视股权大转让。
1982年6月远东集团持一半股权
香港商人邱德根,以其家族为首的“远东集团”向“丽的电视”注资一亿港元,取得50%股权。 邱德根也成为亚视第一位华人董事局主席,1984年,邱德根再斥资五千万港元,从澳洲财团手上购得馀下股权。从此,邱氏全权拥有亚视,并领导亚视至1989年。
1988年,三分之二股权再易主
以商人林百欣家族为首的“丽新集团”及地产商郑裕彤家族“新世界集团”联手购入三份之二“亚洲电视”股权。新股东的加入,令“亚洲电视“在节目制作上,作出一连串的改革和突破。
1989年林百欣买下全部股权
林百欣再以港币二亿三千七百万收购邱德根手上余下全部股权,至此,邱德根结束在“亚洲电视”长达七年的经营。






1998年6月 股权再易
由“龙维有限公司”及“联旺有限公司”两家集团联手,合共以港币七亿购入“亚洲电视”51%股权,黄保欣先生出任董事局主席。
2000年
香港“制衣大王”陈永棋以2亿元入股亚视,当年5月,2002年6月,陈又获得亚视46%股权。不到半年后,他再以3.6亿将林百欣所持32.75%的股份全部收归己有,前后花了逾8亿元 。至此,以直接和间接持股计,陈永棋总计持股亚视52.08%。
2007年4月
亚洲电视公布,查氏家族联同荷银合组财团,认购亚视新股58.33%,正式入主亚视,成为大股东,查懋声出任主席、查懋德出任执行董事。2010年1月20日,查懋声公开声称,很希望现时为亚视找到新的“归宿”。
2009年1月29日
旺旺集团兼中国旺旺主席蔡衍明,以私人名义买入股亚视交易后,蔡衍明及前亚视行政总裁费道宜,共持有亚视47.58%权益。以此推算交易完成后,会持有亚视四成一股权,成为亚视最大股东。但若只计具投票权的股份,却只得两成三,故实际持有三成五股权。






2010年3月11日
2010年3月4日,蔡衍明控告查懋声违反董事诚信。查懋声则表示已于星期二与全国政协委员王征签约。3月11日,王征正式宣布已购入亚视逾五成的股权,并会投资近20亿元,希望打造成为亚洲的CNN。
2010年09月11日
亚视股权再起变化。广播事务管理局宣布,批准王征远房亲戚黄炳均入股亚视52.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曹景行:即使不会真的破产,今后日子也不会好过
“香港亚视好像从来都是亏本。当年香港只有两家电视时,亚视的市场占有率从来没有超过三成,不管谁买下来都没有办法改变它的弱势。如今积重难返,加上香港观众有了更多选择,亚视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复杂,看来谁也没有让它起死回生的本事。这次即使不会真的破产,今后日子也不会好过,甚至越来越难过。但毕竟香港政府至今只给出两张地面免费电视台的经营执照,这是亚视的最大一笔财富,总会有人想接手玩一通。”














香港中文大学冯应谦副教授:香港免费牌照的开放对亚视不利
港府对免费电视牌照的开放终结了亚视的卖盘加码——尽管电视牌照不可转让,但对手涌入免费电视领域,将令亚视的筹码进一步减少。“亚视不像无线或者邵氏,并没有地产等固定资产。”亚视股东查懋声此前直言免费牌照的开放对亚视不利,“对观众来说,多竞争多选择是好事,可是对亚视来说十分不好。”









   曾创造过无数辉煌的香港亚视,如今因为内部矛盾日益复杂积重难返,加上外部竞争加剧,即使这次的“破产”风波能够平息,今后也难有起色。但好在香港政府至今只给出两张地面免费电视台的经营执照,因此总会有股东接手亚视。


http://news.sina.com.cn/z/ATVxrpccw/index.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0-15 10:37
【案例】跨地区报纸的经营
修相科:的确是
@山东传媒观察:《鲁南商报》,山东省内少数几家用标准字体做报头的报纸。股份制之后,实际由齐鲁晚报系操控,带有明显的齐鲁晚报风格。面向临沂、日照、枣庄、济宁、泰安、菏泽等鲁南地区发行。有意与《沂蒙晚报》的定位有所错位。大众报业集团靠半岛都市报打胶东半岛,鲁中晨报打鲁中,鲁西北还缺一份报纸。
转发(1)|评论(1)17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0-15 17:38
【案例】
微天下:【《华尔街日报》被曝在欧洲发行量作假】英国《卫报》报道,在《华尔街日报》发行量作假被曝光后,默多克新闻集团欧洲地区发行部门高级主管安德鲁-朗道夫已辞职。《卫报》调查发现,有证据显示《华尔街日报》通过欧洲公司以低价购买自己的数千份报纸,从而在报纸的真实发行量上误导读者和广告商。

转发| 收藏| 评论 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6 11:04
【案例】
浙报传媒被指卷入受贿案涉案高管被捕

2011年10月14日08:28  京华时报 微博

  昨天,有网友爆料称节前刚刚借壳上市的浙报传媒卷入了一起受贿大案中,涉案高管目前已被批捕或取保候审。浙江日报(微博)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涉案问题与上市公司无关,不影响浙报传媒正常运营。

  微博曝“受贿大案”

  昨天上午,官方认证为《证券市场周刊(微博)》编委的网友“李德林(微博)”通过新浪微博对外称“一传媒集团,刚刚借壳上市,检察机关就查出了大案,受贿性质的”。消息一经发出便引起了网友的广大关注,转发次数超过300条,并将目标锁定于9月29日刚刚借壳上市的浙报传媒。

  之后,“李德林”继续披露称:“浙报传媒借壳成功,何小其辞去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及其兼任的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温州浙报文化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三江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信和报业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其跟大案有关。另一位高层,稍后披露。”并称“浙报案源于一宗最高检的全国性大案。有说,浙报案中有一人批捕,一人取保候审。级别都很高。不过,浙报案仅仅是冰山一角,浙江报界数十人被请去喝咖啡,调查还在进一步深入。”

  此类消息一再曝出,终引起当事人的关注。昨天中午,浙报传媒负责运营的媒体之一浙江日报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传言中的涉案问题,和上市公司无关,不影响浙报传媒的正常经营”。

  之后,记者拨通《证券市场周刊》编委李德林的电话,对方证实微博内容确实是他本人所发,并称该受贿案件与报社采编系统采购有关,但目前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

  常务副总经理接任

  作为国内第一家实现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传媒集团,浙报传媒从去年10月份启动借壳*ST白猫,此后“过五关斩六将”跑步上市,并最终于今年9月29日成功登陆沪市主板,不仅首日涨幅高达68.27%,之后更是连创新高,昨天收盘微跌0.57%,报15.70元/股。

  上述爆料人所提到的何小其辞职之事,浙报传媒在10月11日披露的董事会决议公告中有所提及,称何小其于9月28日因个人原因辞去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及上述所提及的多项兼职,并决定由常务副总经理张雪南接任上述职务。

  浙报传媒存信披瑕疵

  为何副总经理何小其9月28日即已辞职,却在10月11日方对外披露?若何小其辞职与受贿有关,仅仅一句“个人原因”是否合理?这其中,浙报传媒是否存在信息披露瑕疵?昨天,记者多次拨打浙报传媒董秘办公室电话,对方一直无人接听。

  对此,大同证券IPO投资顾问刘云峰指出,假设何小其受贿属实,但因其所任职位较多,在未了解其在所任何职、为何受贿前,难以判断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经营;但浙报传媒以“个人原因”披露其辞职原因,存在避重就轻的嫌疑。目前来看,无论受贿事件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实际运营,均会对其股价造成不利影响。北京未名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洪明指出,无论受贿事件属实与否,浙报传媒均存在信披延迟的瑕疵,不排除其是为了避免辞职之事对正常上市的影响。此外,浙报传媒还存在法人治理结构漏洞的嫌疑。

  本报记者 苗慧

http://news.sina.com.cn/m/news/roll/2011-10-14/082823302142.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6 11:07
【案例】
中华网:失败早已注定

2011年10月16日09:12  南方周末 微博
  作者: 施南

  玛雅人有关2012的死亡预言,提前八十天光临这个世界。无论是“天神”般的史蒂夫·乔布斯,还是早已黯淡无光的中华网,都不能逃脱命运终结的宿命。

  中国人素来相信12年是个轮回。从先驱到先烈,中华网用足够长的时间维度给自己画上了句号,当然在这之前它还拥有着无数的逗号、分号、问号……而这一切恰恰从一个“叹号”开始。

  起步于门户网站的中华网,当初趁着互联网泡沫尚未破灭之际,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抢先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67.11美元的收盘价,之后220.3美元的最高价以及50亿美元的总市值,都是日后风云一时“中国概念股”的预演。时过境迁,如今其股价暴跌至0.42美元,若复盘再跌,几与废纸无异。

  官司缠身且运营不佳的中华网一身蚁下左支右绌,以至2011年6月纳斯达克要求补交的2010财报也被一再推延直至申请破产保护。此前2个月,中华网CEO叶克勇已被监管方勒令以“休息”名义体面离开,而叶的前任——那位有些许传奇色彩的女博士陈晓薇,则在上海九城朱老板麾下再度受挫而去。有消息称,有美国投资者注意到早在2009年中华网分拆软件公司上市时,已将能赢利部分全部从前者抽出,从而导致这家名头不小的“第一公司”事实上沦为空壳。一旦此行为坐实,那么后续诉讼可能陆续有来。

  王杨卢骆当时体,昔日与新浪、搜狐、网易并称中国互联网四大门户的中华网,何至于走到尔曹身与名俱灭的境地?

  其实只消读读《大学》中那段“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名言便明了一切。从开始的门户网站,到其后的无线应用,再到网络游戏开发,最后又瞄上企业软件开发,12年间,互联网大潮几波热门概念,中华网似乎一个未落下,又似乎一个都未踩到点上。发展目标的漂移,市场战略的波动,不断寻觅利润暴增点又无法沉着为继……失败早已注定,而这些词的反面恰是《巴伦周刊》认为苹果公司能够不断成功的关键。2009年后流行的移动应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缺乏银弹的中华网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勇气和实力去弄潮了。

  与乔布斯选在同一时间离开这个世界,这或许是中华网在死亡日志最后一页唯一值得一书的地方。那个八年前即诊断出胰腺癌却仍在不断创新,为世界奉献iPod、iPad这样革命性产品的人曾说:死亡是生命中最好的发明,它可以促成生命的变化。不知那些昔日荣耀光环下的中华网人对此又如何解读?

  中华网破产保护申请被批准 不影响子公司运营

  中国首家在美上市互联网公司中华网申请破产

http://news.sina.com.cn/m/2011-10-16/091223310823.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8 18:16
【案例】
28 October 2011 Last updated at 05:17 GMT



China's Baidu sees profits surge 80% in third quarter
Baidu's dominance of the Chinese search market has seen it attract more advertisers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Related Stories
China's biggest internet search engine Baidu has reported better-than-expected profits for the third quarter, boosted by increased advertising sales.
The company said it made a profit of 1.88bn yuan ($295m; £184m) in the three months to the end of September, an 80% jump from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Baidu said its revenues soared by 85% to $654.7m during the period.
Baidu enjoys almost an 80% share of the online search market in China, the world's biggest internet market.
"Spending by large customers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our expectations as we continued to build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high quality companies," Robin Li, chairman of Baidu said in a statement.
Growth potential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Start Quote
Baidu should be able to grow strongly despite any slowdown in the China economy because online advertising is gaining share from traditional advertising, it's a secular shift”
End Quote Mayuresh Masurekar Collins Stewart
China has more than 450 million internet users and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online markets in the world.
However, given its size and population, internet penetration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ow at around 30%.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net population is mainly based in the more developed urban centres, with the rural areas yet to catch on to the bandwagon.
Baidu said given the growth prospects of the industry in China, it was confident of cementing its place as the market leader even further.
"China's search industry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and as the clear industry leader we see enormous room for continuing growth as users and online marketing customers become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Mr Li said.
Baidu receives about 10 million search queries in English a day,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 making it an attractive choice for advertisers looking to tap into the Chinese consumers.
Analysts said given its dominance, Baidu's is likely to grow even more.
"We are seeing an acceleration in search and Baidu is also gaining share, which is benefiting them," said Mayuresh Masurekar, analyst at Collins Stewart.
"Baidu should be able to grow strongly despite any slowdown in the China economy because online advertising is gaining share from traditional advertising, it's a secular shift," he added.
More on This StoryRelated Stories
From other news sites
http://www.bbc.co.uk/news/business-15488426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8 18:21
【案例】
财新传媒与香港亚洲电视达成战略合作
2011年10月28日 17:05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财新传媒与香港亚洲电视日前达成合作协议,双方拟展开战略合作,财新传媒将参与亚洲电视国际台和本港台的多个电视节目的制作及经营,合作将于2012年初正式启动。
  自明年1月起,财新传媒将在亚洲电视国际台每日推出9个栏目的原创节目,解读经济大势,梳理财经事件脉络,透视市场变局,全新打造高品质的财经新闻资讯。
  财新传媒将依托现有的丰厚内容资源和强大的专业团队优势,制作并经营中英文财经电视内容,为香港和海外观众呈现独立、精准、生动的中国及世界经济图景。此次合作是财新传媒深度进入电视领域的第一步,也是整合全媒体平台并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财新传媒是提供财经新闻及资讯服务的全媒体集团,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期刊、网站、视频、图书、会议等多层次的业务平台,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财经新闻和资讯信息服务。
  财新传媒运营的产品包括财新网(caixin.cn)、财新《新世纪》、财新《中国改革》、《比较》、《财新英文周刊》(Caixin Weekly: China Economics and Finance)、思享家、财新会议、财新视频、财新图书、财新培训、财新+(移动互联网产品),以及财新国际奖学金等。
  财新传媒专注于对中国和国际经济走势的长期观察和独立思考,不断推出独家、重大、热点事件报道和评论,其内容扎实,切入精准,见解深刻,冷静客观,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赢得广泛的社会影响。财新的报道不断被国内外主流媒体引述,并被评论为“中国最敢言的媒体之一”(《经济学家》)、“以深入的揭示性调查报告著称”(《纽约时报》)。
  财新团队累积十数年的财经媒体运作经验,并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是具有公信力的中国媒体典范。财新传媒的采编团队由胡舒立女士领衔。她对中国社会的独立思考、对公共舆论空间的不断拓展,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2009年和2010年,她两度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百名思想者之一。2010年,她荣登美国《时代》周刊2011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
  近日,财新传媒荣获2011年度美国肖伦斯特新闻奖(Shorenstein Journalism Award),这是该奖项自2002年设立以来首次授予亚洲地区,也是首次授予一个团队。
  财新传媒在专业的财经视频/电视内容策划、制作方面的经验颇丰。财新视频以财新网视听频道为平台,推出多档精品节目,如实时报道、财新时讯、快评5分钟、宏观名家谈、财经大广角、海外特派员、记者采访录、影音纪事等,并在多家视频网站建立了展示专区。财新视频与第一财经、阳光卫视等开展了深入合作,与第一财经传媒联合打造的日播电视节目《首席评论》亦同时在第一财经电视和宁夏卫视播出。
  关于亚洲电视:
  亚洲电视(Asia Television Limited)创办于1957年,它是香港首家电视台,也是全球第一家华语电视台,目前覆盖香港、澳门、广东珠三角地区及北美近一亿观众,是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台之一。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敬请垂询:
  财新传媒品牌传播执行总监 马玲
  电话:(010)8590-5204
  传真:(010)8590-5101
  电邮:lingma@caixinmedia.com
  网址:www.caixin.cn

uGFoZp6gjHRIoW37xA4RsSjEzweluf7fWZifIH1OFTss8lnwfP本文转自财新网(http://www.caixin.cn) BfwbXovg4R1QbSpUJsrU85nTNoPEDkSKDQXhZElaRFvpHeK5OT
详文:http://www.caixin.cn/2011-10-28/100318678.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9 09:53
【案例】
广电总局卫视管理意见引发热议

2011年10月28日03:47  北京晨报 微博

  广电总局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此《意见》一出,不但引发了娱乐节目泛滥的卫视内部震荡,更是引起广大观众的一片热议,在网上,绝大多数的网友对《意见》出台表示赞同。

  娱乐可以但不能太放纵

  《意见》提出,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还将对类型相近的节目进行结构调控,防止节目类型过度同质化。

  网友张崇瑞说道,凡事都要有个操守。俗语讲,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中国向来有寓教于乐的传统,娱乐的目的是忙里偷闲,不是任意放纵。若电视节目单纯搞娱乐,而忘记生计发展的正事,这就荒废了。当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泛滥,有必要适当调整。

  《意见》出台前,选秀、相亲、情感类节目在各大卫视已经泛滥,而观众们也感觉到难以接受,北京的王福成说,现在打开电视,几乎全是娱乐节目,不是相亲就是速配,各种情感问题节目也层出不穷,在这种节目的引导下,我们的道德文化素质又怎能提高?道德又如何回归?

  不能变成人民币电视台

  而娱乐节目的火热、收视率高、吸金量大是各电视台争相触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网友sz1961sy就认为,人民电视台不能变成人民币电视台!电视台作为公民教育最重要的平台,要承担社会责任。

  而网友周晓舟也说,在娱乐恶俗垄断文化资源的背后,可怕的不是媒体对娱乐炒作的过度追捧,而是媚俗成风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亚健康的体征。如果仅依赖取悦受众、娱乐独大的专制作风去打压其他文化作品,不仅是刺激和愚弄公众,而且是毫无顾忌地触犯了道德底线。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做到全面化、秩序化。

  《意见》重申,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是以新闻宣传为主的综合频道,要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并且还要求上星综合频道建立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三不”,即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还要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

  作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儿童的家长们,对此次《意见》的出台更是非常赞同,一位名叫晴天妈妈的网友说道,“现在晚上吃完饭,打开电视,不是相亲,就是调解家庭纠纷,孩子刚上初中,天天看叛逆的孩子怎么跟家长作对,真的很担心。现在限制娱乐节目真是太应该了。”

  晨报记者 解辰巽

  ■新闻链接

  广电总局称未限制港台艺人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27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说: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广电总局会加大对港台艺人参加内地电视节目的控制,纯属子虚乌有。国家广电总局刚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没有任何涉及港台艺人和港台节目的内容。港台广播影视从业人员来内地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政策和规定没有变化。

http://news.sina.com.cn/m/news/roll/2011-10-28/034723374612.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9 09:55
【案例】
广西日报借壳索芙特告吹

2011年10月25日11:21  信息时报 微博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叶静 实习生 林志吟) 近日索芙特的股民还在祝愿,即将复牌的索芙特将步浙报传媒借壳*ST白猫的辉煌后尘,但是事与愿违。索芙特公告称终止重组,之前甚嚣尘上的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与索芙特的联姻也就此告一段落。

  公告称:由于本次资产重组的审计、评估工作量大,无法在计划时间内完成,重组预案无法在既定时间内提交公司董事会讨论。其次,本次重组筹划自开始至目前为止,未能在既定时间内全部取得本次资产重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原则性批复。基于上述原因,为维护投资者利益,索芙特科技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事宜。

  索芙特今年9月9日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广西索芙特科技已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签订了重组框架协议,并且承诺最晚复牌时间为10月20日。

  公开资料显示,广西日报旗下拥有8报3刊3网13公司1工厂,就业人员超过5000人,上缴税费排全国新闻出版业前8名。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骨干企业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和跨所有制重组,在3~5年内,重点培育六七家资产超过百亿元、销售超过百亿元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新闻出版企业,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出版传媒集团。

  索芙特在前些年可谓名噪一时,2004年销售额为7.83亿元;2005年上升到9.08亿元;2006年曾高达12.57亿元,索芙特也在这一年达到了事业巅峰,品牌价值超过28亿元。但近年来索芙特的业绩再每况愈下,2010年,由于成本上升、销售费用加大,索芙特已经出现了8612.76万元的亏损。今年三季报预告净利润亏损2500万元~35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22.94万元。面对如此窘迫的情况,索芙特不得不提前防止可能被“ST”的局面。 停牌前索芙特报价8.26元,由于近期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有分析师表示,复牌后的索芙特股价可能面临预期落空和补跌的双重打击。

http://news.sina.com.cn/m/2011-10-25/112123358873.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9 10:04
【案例】
媒介融合引发的利益博弈:过度融合出现媒介垄断

2011年10月28日10:20 《传媒》杂志

  媒介融合引发的利益博弈
  ——以康卡斯特公司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融合”为例
  文/郜书锴
  媒介融合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信息自由和新闻自由福祉、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也必然带来消极影响,产生因过度融合出现的媒介垄断,从而导致媒介行业利益的最终丧失。康卡斯特(Comcast)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融合”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电视的利益之争,数字时代公共利益与行业利益博弈的刀光剑影如影随形。
  公共利益与行业利益两者不可偏废
  行业利益得到支持。2011年1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在重要位置发布最新消息,Comcast与NBC的合并获得批准,消息主要内容是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以4比1的投票表决结果,批准Comcast收购NBC公司,意味着它将拥有NBC旗下的NBC电视网络、广播电台、MSNBC和USANetwork等有线电视频道,还拥有4000多部电影的图书馆,以及Hulu网络视频服务的部分所有权。Comcast的实力进一步壮大,成为美国通讯行业至高无上的霸主。Comcast是美国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和IP电话服务供应商及内容供应商,成立于1963年,当年的有线电视用户只有1200个,现在已发展成分别拥有2460万有线电视用户、1590万宽带网络用户及760万IP电话用户的电信企业集团,是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和第二大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远远超过时代华纳有线(TimeWarner Cable),在美国行业财富500强中排名79位。
  公共利益必须保证。FCC在批准两大公司合并方案的同时,特别附加了一些条件,以保证公共利益不受伤害,主要包括要求Comcast放弃Hulu的管理权,将节目授权给它的有线电视服务的在线竞争对手,把NBC的内容授权给Comcast的有线电视、卫星和电话公司的竞争对手。FCC还要求Comcast收购NBC的计划增加本地新闻覆盖范围,扩大儿童节目供应,为西班牙语观众提供更多的节目,为低收入的美国人提供便宜的宽带网服务。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减少公众对决议的反感,FCC在公布合并方案时可谓“用心良苦”。FCC选择在2010年12月22日,这个时间恰恰是在西方圣诞节前夕,其用意是利用人们正忙于“过年”而无暇顾及此事的心理,转移大众对这一问题关注的视线,因为这次合并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和公共利益,共和党多数议员对合并表示过强烈反对。当然,FCC主席朱利叶斯(Genachowski)提议批准这项合并方案的同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公众的情绪,他要求Comcast公司向NBC提供可行的方案,保证在互联网服务上展开公平竞争,这是保证公共利益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几乎也是GoogleTV和Hulu的合作模式的翻版。依照美国网络新政,司法部也会顺利批准这起合并计划,由此可知FCC在美国通讯领域的权威地位,连司法部也必须依据FCC规则“依法行政”,确保维护公共在信息传播上的利益。
  媒介转型期的信息自由遭遇利益瓶颈
  传统媒体举步维艰。融媒时代,数字媒介成为人们的首选媒体,而传统媒体则陷于发展困境而举步维艰。现在,人们再也不需要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了,我们只需要一根互联网连线和一个屏幕。比如我们可以把电脑放在腿上点击登录Hulu就可以观看电视。这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不再为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支付费用,收看电视的成本就可以大大削减。不过,事情远非我们期待得那么简单,因为竞争和版权等复杂的原因,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的节目不可能无条件上网,因而乐观等待享用网络电视“免费午餐”的时代还为时过早。就这次合并而言,Comcast计划收购NBC51%的股权,免费提供全部电视节目上网,这一方案一直受到强烈抵制,因而使这次看似“双赢”的融合计划一拖再拖。正是在新旧媒体转型的关键时期,考虑到新媒体可能带来的现实冲击,FCC和司法部对这次合并计划进行了几乎苛刻的审查,因为这一计划的实施将重构美国网络电视竞争的格局,甚至可能引领未来网络电视的产业方向。早在2009年12月,Comcast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布赖恩·罗伯茨(Roberts)就把这一战略合并透露给《华尔街日报》,认为这一计划将使Comcast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多媒体平台的新霸主,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电视的需要。然而,Comcast有关网络电视的计划还不明朗,Comcast发言人塞纳·菲茨莫里斯表示,因为网络电视是一个非常新的业务,“摸着石头过河”也许不可避免,急于求成的想法不可取也不现实。
  融合动机遭到质疑。Comcast为消费者做出了美好而坦诚的承诺。然而,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个“美丽的谎言”,他们对“为消费者着想”的动机表示怀疑。众所周知,Comcast是以提供有线电视服务而盈利的,而且其子公司之间还有利益之争,因而,很多人怀疑这一合并计划提供“免费午餐”的真实动机。从美国电视业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所有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都是靠用户收费而盈利,再把其中的大部分用于购买内容,从而造就了诸如迪斯尼、时代华纳、维亚康姆等行业巨头。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非常牢固,新的竞争者很难有机会进入竞争,除非它能完成降低订阅费、提高服务质量这一“行业铁律”。反对融合计划的人担心,合并后的Comcast可能产生垄断,有实力逼退任何一家公司,从而主导网络电视的内容生产和消费。它因此可能拒绝为其他网络服务商提供内容,从而在实际上剥夺了其他企业竞争的机会,甚至会形成“哄抬物价”的后果。明尼苏达州民主党议员阿尔·弗兰肯(AlFranken)表示,这次并购获批之后,FCC给予了一家媒体巨头在信息流动方面史无前例的控制权,这一担忧和质疑在并购过程中一直甚嚣尘上。迫于压力和服务公共利益的需要,FCC为这次合并附加了必要条件,以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新媒体崛起引发媒介新一轮的利益博弈
  新传媒帝国的崛起。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NLKagan的最新估计,有线或卫星电视的家庭用户将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收看网络电视。以美国为例,收看网络电视的家庭数量将从2009年底的150万增长到2014年的810万,仅在过去的2010年,Comcast的有线电视订户流失超过30万。新媒体的崛起带给人类无穷的想象,有一些人曾乐观预测,互联网的崛起会增强网络传媒机构的竞争力,将彻底摧毁现有有线电视的霸主地位,从而依靠互联网组建新的电视业巨头和新闻传媒帝国。按照基本逻辑推定,如果观众可以在网上观看他们所希望看到的任何电视节目,他们就不可能再为宽带、有线或卫星电视服务付费。仅2009年一年,Comcast的有线电视业务收入达190亿美元,宽带服务收入近80亿美元。在用户规模上,Comcast是美国通讯行业的老大,电视用户达2200万,网络用户超过1600万,这一规模有望继续维持并继续增长。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而Comcast是唯一一家拥有这一实力的公司,再加之NBC合并壮大,它将成为美国最大的电视节目生产商和提供商,同时也是唯一一家集节目制作、有线电视和互联网服务的复合型企业集团。Comcast不仅控制着生产什么样的内容,而且决定着消费的选择,这一稳固的地位将无可撼动,足以抵御来自互联网电视竞争者的进入。
  信息自由的妄想。美国学者提出警告,不要奢望Comcast可以建立一个网上“乌托邦”,因为它不可能彻底实现信息的自由流通,为消费者建立一个电视的“免费特区”。美国数字公共知识协会法律顾问哈罗德·费尔德(HaroldFeld)认为,Comcast不可能愚蠢到重蹈唱片业的覆辙,其真实目的是通过有意迎合而稳住消费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乘机在有线服务上大做文章。毋庸讳言,无论Comcast还是NBC,都不是互联网的新手。面对网络的巨大利益诱惑,它们不可能坐失时机,“先下手为强”是其根本行动准则。2007年,NBC与新闻集团(NewsCorp)合作创办了Hulu视频网站,迪斯尼集团加入,使之迅速占领了美国的网络视频市场。Hulu的盈利模式是广告植入,内容完全免费。网站产品无所不包,但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是可以在网站上观看,许多电视剧并不完整上网,上网的电视剧也只有最新的几集是免费的。2009年6月,Comcast与时代华纳公司合作,创建了一个名为“电视无处不在”(TVEverywhere)的系统,向互联网免费提供电视节目,条件是要求客户继续支付有线电视的费用。开始之时,时代华纳同意让Comcast的有线电视用户从网上免费观看时代华纳网络的TBS和TNT节目,但后来就再也无法看到免费节目了。因此,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双方“各怀心事”,都想借免费之名为自己“牟利”。显然,各自公司的管理层都极为关注合并后网络视频的利益分成,因为拥有网络平台的公司可以捞得更多。NBC的新任总裁史蒂夫·伯克(SteveBurke)直言不讳,大量的广播节目会成为Hulu的内容资源,有线电视节目被各电视频道无偿使用,这对NBC是不公平的。有批评人士提出,Comcast限制了NBC信息的传播,而不是使它更自由地传播。
  用户遭受“绑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前任特别助理苏珊·克劳福德(SusanCrawford)预言,Comcast在为自己的内容建造一条“护城河”,它的网络用户将会被“绑架”——被迫订阅其有线电视。而Comcast则表示反对,它认为这一合并计划将不会限制任何市场弱小者的竞争,也不会限制网络视频业发展的活力,Comcast的目标是通过跨平台向消费者提供“更多,而非更少”(more,notless)的内容。Comcast还一直争取在主流报纸《华盛顿邮报》刊登整版广告,试图游说消费者支持合并计划,信任它们推出的“电视无处不在”模式,移动观看将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但现实情况是,观看Comcast以外的视频内容并非如承诺的那样美好,而且有多家视频新贵试图进入这一领域的神话也一一破灭,Comcast实际上成了足以击退潜在竞争者的“巨无霸”。如2010年底谷歌电视上线,其节目合作伙伴包括Turner、HBO和Netflix,但没有任何一家的节目可以自由观看。又如,苹果电视网上运营也遭遇同样的阻力,因为NBC反对ABC和Fox的做法,拒绝向它提供内容。显然,NBC遭到了抵制与指责,Netflix就在去年12月提出公开发难,认为网络电视新政就是要倡导公平竞争,保障任何内容网上的自由共享,“绑架”消费者的做法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事实上,Comcast抢滩互联网并不“守规矩”,它在国内的口碑非常不好。2010年,Comcast被美国消费者协会评为“美国最糟糕的公司”,《连线》杂志把公司总裁罗伯茨(Roberts)评为“宽带的黑魔王”。2007年,Comcast被指控在其宽带上安装程序阻碍文件共享,为消费者共享音乐和其他内容的用户带来不便。当时,FCC提出严厉警告,认为公司的做法会摧毁技术的创新,也同样会威胁到自身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的发展壮大。虽然,Comcast没有被处以罚款,但FCC指出它已经违反互联网机会均等的规定。Comcast发言人塞纳·菲茨莫里斯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互联网上的竞争将会在更加公平的环境中展开。
  媒介融合过程中的利益之争须有法必依
  维持传媒生态的平衡。企业融合必然涉及利益之争,但必须克制自身的利益冲动,以服务公共利益这一目标,维持传媒生态的相对平衡。正如上文所分析,Comcast与NBC的合并计划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其实质是行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适度调整。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官员指出,这次合并计划的批准不是个好消息,因为新的竞争者很难形成“气候”。美国消费者联合会的研究部主任马克·库珀(Cooper)则提出,这次合并最终获得成功,有线电视领域将可能形成“寡头垄断”,甚至还会在互联网电视领域形成垄断。苏珊·克劳福德对这次合并提出质疑,认为合并计划将部分改变整个传媒生态,Comcast将收购NBC及其所属子公司,包括NBC覆盖的芝加哥、费城、华盛顿等大都市有线电视网。按照美国的法律,在同一城市只能拥有一个有线系统和一个广播网络,但这一规定在2001年被联邦法院予以废除。以NBC为例,它不但拥有有线网和广播网,还有234座电视台遍布全美,另有环球电影、主题公园和15个西语电视频道。正是拥有如此巨大的实力,Comcast的一举一动都引人关注,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令很多互联网新贵望而却步。然而,Comcast觉得自己冤枉,它认为自己的市场力量被夸大了。塞纳·菲茨莫里斯透露,就目前来看,其收费用户还不到全国的1/4,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下降。而在互联网领域,它的宽带用户还不到全国的20%,合并成功之后,它也只占有内容市场的13%,排在迪斯尼、维亚康姆和新闻集团之后。
  健全必要的法律规章。健康有序、公平竞争和有利可图的网络市场的发育与繁荣,离开政府某种程度的干预是不可想象的。美国国会曾制定相关法案,干预美国卫星广播产业,促使了这一产业的繁荣。另有一系列法案和制度,对促进美国传媒产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这一争议又因为互联网的崛起而备受关注,也是Comcast和NBC合并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美国消费者协会、消费者联合会、自由出版集团和媒体联合会都先后对合并计划表示担心,Comcast将运用强大的机制,阻止其他互联网服务商进入竞争,以保持自己在视频服务领域的霸主地位。Comcast总裁罗伯茨曾警告说,如果政府对这次合并提出附加条件,他将放弃这一计划。与其他合并方案不同,这次合并双方不需要支付因合并失败而产生的“赔偿费”,因为这一事件如果“流产”,那是FCC新政所造成的。虽然,Comcast已经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非凡实力,但它依然希望在网络电视上争取新的机遇。苏珊·克劳福德说,曾几何时,我们的祖父母曾无力为有线电视支付费用,而现在的年轻一代已掀起网络革命,几乎要颠覆整个电视产业,这应该是谁也无法改变和阻挡的。但尼尔森(Nielsen)董事局副主席白素珊(SusanWhiting)则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受众使用网络电视是对传统收看体验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取代。如果真如她所言,那将是Comcast求之不得的好事,媒介的融合将在热情的拥抱而非故意阻挡中阔步前行。
  (本文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媒介融合理论与数字报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10YJC860009)作者系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http://news.sina.com.cn/m/2011-10-28/102023377328.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9 10:09
【案例】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成立 今日举行揭牌仪式

2011年10月28日11:17  西安新闻网

  一个凝聚着几代西安报人理想的宏伟目标今日实现。经西安市委批准,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安新闻网等为核心并携43个业务管理部门和企业法人单位共同组成的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揭牌成立,这标志着西安日报社整体从传统报业向现代传媒集团迈进。

  《西安日报》创刊于1953年,由于历史的原因,曾以《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交替出版。改革开放后,西安日报社迎来发展机遇,两份报纸同时出版,各具特色。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权威的资讯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了西安报业的知名品牌,成为许多市民共同成长的伙伴。2007年6月以来,新一届社委会从报社实际出发,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市委要求下将两报分开,并率先推出晚报双封面,多次对两报进行改版扩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办报质量持续上升,影响力不断扩大,连续三年双双荣获中国报业创新奖;《西安晚报》连续三年被评为"金长城传媒奖",跻身全国城市晚报十强,两报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媒体品牌城市党报、晚报十强,报纸印刷质量连续三年进入全国精品级行列。

  新成立的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下辖两张主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三张子报(《西安商报》《城市经济导报》《现代保健报》)、两个联办的报刊(《榆林晚报》《西安手机报》)、一个新闻网站(西安新闻网)、三个全资公司(红马甲发行网络配送公司、报业传媒物业公司、新星广告公司)等共43个业务管理部门和企业法人单位。集团的核心层为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安新闻网等,紧密层为各子报刊和集团全资或控股的实体公司,相关层为对外联营合作和参股经营的实体。集团将按照"统分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盈亏自负"的模式进行管理。

  西安日报社社长郝小奇在介绍未来发展思路时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资源重组、结构调整,实现从传统事业单位向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传媒集团公司转变;第二步,通过打造媒体品牌,增强舆论引导和传播能力,实现区域乃至具有全国影响的主流媒体的跨越;第三步,通过转型升级、资本化运作,实现跨地区、跨媒体、集约化的全媒体重组,做大产业规模,增强综合竞争力,使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以新型业态,跻身于全国先进传媒行列,成为具有西安特色的综合性大型文化传媒集团。

  郝小奇表示,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和广泛的影响力,在转型过程中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主流立报,传播主流价值的办报理念,以主流政治立场、主流价值取向、主流审美情趣办好报网,并打造一支有责任感的职业新闻队伍,记录西安的发展变化,见证西安的繁荣变迁。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揭牌仪式将于今日9时在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举行,盛大的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庆典暨首届读者节也将于上午10时在大唐西市拉开大幕。

http://news.sina.com.cn/m/2011-10-28/111723377769.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 16:50
【案例】
刘海明8888:上市解决不了话语权问题。
@媒体小喇叭[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国有新闻网站即将上市】去年政府公布的10家国有上市新闻网站: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可能首批上市,监管机构已经批准。喻国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与商业网站相比,国有新闻网站舆论影响力相对比较低,网站活跃度和流量等方面差距很大,上市就是为了加强国有新闻网站的话语权。http://t.cn/S7tFxN
转发(3)|评论(1)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专业版
删除| 转发| 收藏| 评论 10秒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 16:53
国有新闻网站上市面临运作模式挑战

2011年10月31日17:43  中国经济时报 微博

  国有新闻网站长期存在体制困扰,不能完全实行公司化运作,使其在融资等方面受限,加上业务模式单一,盈利模式不清晰,使得国有新闻网站上市面临体制改革和运作模式的挑战。

  上市有优势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支持一批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的建设作用,培养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国有新闻网站上市再次引起关注。

  据悉,去年政府公布的10家国有上市新闻网站,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3家中央新闻网站,以及东方网、北方网、千龙网、大众网、浙江在线、四川在线和华声在线等7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但是,1年多来,上述网站还无一登上股市。10月24日有媒体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中央电视台旗下新闻网站可能首批上市,监管机构已经批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最大的网络话语权不是官方,而在商业网站,与商业网站相比,国有新闻网站舆论影响力相对比较低,网站活跃度和流量等指标方面差距很大,国有新闻网站上市就是为了加强国有新闻网站的话语权。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国有新闻网站上市是有优势的。首先,国有新闻网站具有权威性,品牌公信力大;其次,绝大多数国有新闻网站承担了舆论引导的作用,掌握了很多政府资源,因而审批障碍较小;最后,当前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新闻网站通过转企上市的契机推动其产业迅速发展。

  喻国明认为,国有新闻网站可以通过上市增加企业收入来源、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来自合作方、参股方的终端、内容、客户等多种资源。

  探索运作模式

  “国有新闻网站长期存在体制困扰,由于其媒体属性所限,并不能完全实行公司化运作,使其融资等方面受限,加上缺乏市场运作经验,使其业务模式单一,盈利模式不清晰。”沈哲彦建议,国有新闻网站上市,一方面,要进行体制改革,进行公司化运作,扩展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化运作的能力,盈利模式多元化,例如,可以通过搭建电子政务和党务平台来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而获取一定费用。

  相较于新浪、网易、搜狐、腾讯4大门户商业网站,业务模式单一的国有新闻网站上市后将承受着很大的竞争压力。据了解,新浪收入大部分来自网络广告,小部分来自移动增值服务;网易绝大部分收入来自网络游戏,以及所运营的163邮箱和126邮箱;搜狐收入主要由品牌广告、在线游戏、无线增值三部分组成;而腾讯主要业务包括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及通信增值服务与网络广告。

  沈哲彦认为,由于新闻网站在主流新闻和价值观传播方面具有不可以替代的地位,国有新闻网站将成为政府服务良好的宣传平台,通过给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而获取服务费用,同时还能够凭借其地域信息优势,提供生活服务类的资讯。

  喻国明说:“国有新闻网站优势在于行政资源和政府资源优势,上市要将已有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内容优势,将现有资源转化为市场资源。”(见习记者 郭朝飞)

http://news.sina.com.cn/m/2011-10-31/174323391712.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2 11:35
【案例】
大样小样儿://@GDTV张威:崇拜《财经》的记者。。。就这么一弄1000W到手了。。。//// @记者李晓莉 : 转发微博。
@财经女记者部落:【《财经》记者突击入股 招股书强调与《财经》无利益输送】1日,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在创业板上会。招股书显示,去年6月,《财经》记者林靖以每股8元,突击获取10万股。媒体估算,入股不足一年半,林靖最高可获16.5倍收益。招股书还称,《财经》与公司无交易情况,不存在利益输送。
转发(59)|评论(26)今天 09:44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27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2 20:56
【案例】
白红义://@普利康途: 1.社会对追寻正义的事业应正回报,否则致逆选择,正义追求会越少,犹如老人跌倒无人扶、小悦悦被辗压无人救,人人不能置身之外2.传统媒体要反思如何提高自身产出率 3.《让子弹飞》对中国国民性格的刻画远不过分,时下国民性格有过之而无不及,进化了近一个世纪,无进步@孙小林私人微博
@南方传媒研究[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本期焦点【职业空间】之孙小林:《纸媒记者职业天花板原因初探》:报社或许需要建立包括期权、股权、工资绩效增长机制等一系列薪酬体系在内的机制来确保记者的收入的有效增长,保持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毕竟对于报社这个轻资产公司,人才才是核心资产。 @孙小林私人微博 @普利康途
转发(119)|评论(39)10月31日 10:21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收藏| 评论 1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3 00:33
【案例】
范以锦解密21世纪经济报道机制和经营模式

2011年11月02日11:58  法治周末 微博

  解密21世纪经济报道

  当非时政类媒体转制即将全面展开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于十年前布下的一颗棋子---21世纪经济报道,如今已经在市场化的路上走了很远。很难想象,在十年前政策环境并不宽松的背景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决策者却以超前的思维,在与资方合作时,不仅没有死守51%的绝对控股权,而且允许事业编制的管理层人员持股,从而把个人利益、团队利益与集团利益紧密连结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创刊第一年即实现了盈利。在党报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的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无疑是最好的。

  目前,21世纪经济报道也在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进行改制。今天,我们"解密"这份报纸创办之初的经验,对正在推进的媒体转制改革仍然具有借鉴价值。为此,法治周末记者专访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前董事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

  法治周末记者 李秀卿

  《法治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于2001年,它的成功无疑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又一个典型案例。就当时而言,整个集团除了老牌的南方报业周末,南方都市报还没有在市场完全立足,在此背景下,创办这份报纸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否觉得当时南方报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仍然不足,或者说是为了未来的市场竞争及早布局?

  范以锦: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时,南方报业的社长是李孟昱,我是总编辑,江艺平当时以社委身份分管21世纪经济报道。当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用人理念:谁出主意,谁来干。当然,要论证“主意”行不行?人行不行?按德才兼备的原则用人。办21世纪经济报道是沈颢和刘洲伟出的主意。他们在南方周末工作过,我们对他们知根知底,他们早就给我们留下了“行”的印象。再听他们提出的方案,觉得可行。对他们信任,是办好这张报纸的前提。

  后来,我们又对南方报业的现状和社会对报纸的需求进行认真的探讨。当时,各地都热衷于办都市类报纸,是都市类报纸的勃兴时期,而对经济类的报纸注意不够,或者有的地方或部门虽办了,但未办好。

  我们深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类的报刊有市场,在人家未充分关注的时候,我们适时进入肯定大有可为。南方报业也正好缺这类报纸。从南方报业的实际来看,必须多个拳头出击,分门别类占领市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南方报业经过多届领导班子的努力,已有人才储备,有能力办好新的报纸。刘洲伟曾在南方周末经营过经济板块,对经济报道熟悉。沈颢有远见和谋略,是个帅才。让他们领衔,21世纪经济报道肯定能成功。

  《法治周末》:2001年,南方报业的经济状况应当不是特别好,总体盈利能力不强。那么,在决定创办这份报纸时,对投资是如何考虑的?引进外来资本是因为自身资金不足,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体制创新的目的?

  范以锦:之所以决定采取引进外来资金的形式创办这份报纸,一方面是当时资金比较紧张,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风险分散出去,当然也在进行制度建设方面的尝试。南方报业当时资金不足,赢利能力较弱。因为,老牌子的报纸出现效益下滑的问题,正在改革创新,但需些时日才能见效。新创办的报纸如南方都市报势头很好,但要成为赢利大户也需要一段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要上新项目,自然会想到如何融资的问题。贷款也可以,但从南方报业当时的情况来看风险较大。而且,靠贷款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肯定在办报的投入中会小手小脚,21世纪经济报道就不可能快速成长。

  贷款的局限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南方报业成立报业集团之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一直是经常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的时候,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成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第一家在经营环节引进外部资本的报纸,也是第一个尝试建立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报纸。在坚持办报权归属的前提下,也就是明确了意识形态的方向与归属问题后,为了适应新的媒体竞争的市场现实,组建了一个由报业集团控股的经营公司。

  《法治周末》:在引进资本后,作为主办方的南方集团起初并没有坚持51%的绝对控股权,这在当时———即使在今天———被认为是一个大胆之举,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当时的政策对资本进入媒体有什么限制,包括对持股的比例?如果有限制,南方报业集团为什么敢于突破这个限制?

  范以锦:当时对报纸引进社会资本的问题并没有放开,但也没有看到明显禁止的文件。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按理是不充许的。我们考虑到,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逐步解放,很多改革都是一步步推进的,总得有人去尝试。只要有利于报业发展壮大、有利于调动报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舆论阵地的巩固,就可以大胆地去试。

  我们当时就想到规避风险的问题,在确保集团对采编工作的绝对控制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在报纸经营环节大胆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在编辑部之外成立一个经营公司,以公司的名义与上海复兴集团合作,对方可以参加双方组成的公司董事会,可以派财务总监监督财务运作情况,但不能干预办报。把合作的领域严格控制在发行、广告等经营领域。

  双方合作的起点定得比较高,不是停留在资金层面上的合作,也不仅仅是经营业务方面的合作,而是一开始就着手探索建立一个现代公司制的治理结构。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两项颇具前瞻性的决策,从根本上奠定了21世纪经济报道乃至以后的21世纪报系成功的基础。

  这种设计,与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后来提出的新闻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不谋而合。至于双方各占股份的问题,南方报业与复兴集团的股份一样多,当时考虑到经营团队也持了股,而经营团队的人都是南方报业的,实际上南方报业加上自己的团队已绝对控股了,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南方报业手上。但后来我们考虑到,毕竟经营团队的股份还是属于私人性质的,为了规避风险,经过双方友好协商,还是适当调整了股份,南方报业完全控股了。

  《法治周末》:据我们所知,21世纪经济报道在创办之初就采取了高管持股的模式,而这些高管实际上都是南方报业集团在编的中层干部,让他们持股是基于什么考虑?在集团内部是否有争议?您本人是否面临很大压力?当时的政策是否有禁区?

  范以锦:21世纪经济报道创办之初,经营高管就持股了。引进战略投资者时,投资方就提出来了,他们不直接参与经营,但凭什么相信南方报业的21世纪经营团队?如果经营团队成为投资者持有股份,责权利一致了,合作双方也就放心了。

  从南方报业当时的体制来看,对下属经营单位实行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也就是老国企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承包制。很多国企都改了,但由于传媒的特殊性,在经营方面一直放不开。这种承包制,集团从年头开始就与子报刊谈判,往往几个月都谈不下来,签不了承包合同。21世纪经济报道管理层持股之后,就不用纠缠扯皮了,按股份分红就行了。

  对管理层持股的问题,集团内部起初也有些议论,但大多理解。因为,管理团队自己投钱进去,有很大风险,现在产生了收益,无可非议。

  《法治周末》:现在回头看,21世纪基本上没有走弯路,很快形成了同行业的领袖地位,这种成功与最初确定的股份制运作模式、包括高管持股等个人激励是否有直接关系?

  范以锦:21世纪经济报道创下了创办报纸不到一年就实现盈利的奇迹。随着《21世纪经济报道》的发展,2003年21世纪报系成立,利用这个平台延伸出《21世纪商业评论》、《商务旅行》、《理财周报》等报刊及其他子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国内财经类报纸市场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功,迅速确立了经济类报纸的领头地位。作为一张创办十年的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无论是报纸的市场地位、影响力、品牌的价值,还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值得自豪的成功。

  这种成功不是偶然的,它得益于报纸精准的市场定位,得益于高质量的采编和经营,得益于高水平的工作团队,更得益于集团在创办这份报纸之初就建立的既适应市场竞争,又符合报纸运作实际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良好的体制和机制,把个人的利益、团队的利益与集团的利益紧密连结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各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集团许多人说,21世纪经济报道的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在南方报业内部是最好的。

  《法治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在十多年的运作过程中,在报纸的市场定位、运作模式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主办方与资方是否存在矛盾?如何协调?

  范以锦:在报纸的市场定位方面,资方完全相信团队的能力,不干预。其实,他们也不懂办报,干预也干预不了。把制度设计好,放心让团队去干就行了。总体感觉,没有大的矛盾,小的矛盾一讨论、沟通就解决了。

  《法治周末》:在您担任南方报业集团主要领导时,对市场化问题是如何考虑的?今天回头看,是否可以认为南方集团总是先走一步,而且每走一步基本都是成功的?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的这种模式,正是今天文化体制改革所确定的方向。您对这个问题如何评价?

  范以锦:我在十多年前就说过,市场与导向要尽量一致,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一致。如果报刊不走市场、读者不买账,何来导向?能导谁?由于机关报走市场难度大,也更为敏感,我们先在系列报做足走市场的文章。

  摸索出经验之后,我们提出:“市场面前,报报平等,机关报也要走市场。”机关报最有权威性,政治地位也最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不能要求“平等”的。但政治地位不等于是市场地位,如果机关报不走市场失去读者,也会影响权威性的发挥。

  南方报业已改变了过去将下属报纸都当成南方日报子报子刊的看法,改称为系列报,与南方日报的关系不是“儿子养老子”的关系。南方日报也实行独立核算,既讲社会效益也讲经济效益。事实上,南方日报的发行量、广告和利润都保持良好的状态,在全国的省委机关报中排第一。

  《法治周末》:您如何评论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特别是非时政类报刊转制的问题?这种体制的创新,是否有助于解决官办媒体与市场严重脱钩的问题,从而使得媒体的商品属性真正能够得到确立?

  范以锦:前几年,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报刊业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将经营性的资产剥离出来成立公司,用经营公司的名义与企业合作就名正言顺了。这种体制创新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为推动媒体市场化发展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然而,这种“两分开”只能是往市场化、企业化发展中的一种过渡性的办法。这种运作方式依然没有摆脱“事业单位”的框框,既要将报业中的经营性业务剥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又要确保不将完整的新闻产品生产的产业链条割断,很难两全其美。

  内容制作的优劣决定了发行和广告的优劣;而经营的效果又会反过来验证内容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同一个报刊社在“两分开”的两种体制下,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其必然制约着报业自身的发展。尽管有协调机制,但协调成本较高,不是靠比较稳定的制度来保障,扯皮的事仍然不少。

  另一种情况是,同一个集团内报刊种类很多、千差万别,有机关报等时政类报刊,有文化娱乐、财经等专业类报刊。有敏感的媒体,也有意识形态不强的媒体。没有必要套用同一个模式。

  非时政类报刊转制之后,改“事业”为“企业”,从整体上来说就可以让非时政类的报刊更好地走市场。这是大好事。当然,由于媒体的特殊性和中国的国情,转制后依然有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不能盲目乐观。但既然迈出了一步,就是个进步;坚持向前推进,就会不断进步。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02/115823402639.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3 00:33
范以锦解密21世纪经济报道机制和经营模式

2011年11月02日11:58  法治周末

  解密21世纪经济报道

  当非时政类媒体转制即将全面展开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于十年前布下的一颗棋子---21世纪经济报道,如今已经在市场化的路上走了很远。很难想象,在十年前政策环境并不宽松的背景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决策者却以超前的思维,在与资方合作时,不仅没有死守51%的绝对控股权,而且允许事业编制的管理层人员持股,从而把个人利益、团队利益与集团利益紧密连结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创刊第一年即实现了盈利。在党报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的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无疑是最好的。

  目前,21世纪经济报道也在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进行改制。今天,我们"解密"这份报纸创办之初的经验,对正在推进的媒体转制改革仍然具有借鉴价值。为此,法治周末记者专访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前董事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

  法治周末记者 李秀卿

  《法治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于2001年,它的成功无疑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又一个典型案例。就当时而言,整个集团除了老牌的南方报业周末,南方都市报还没有在市场完全立足,在此背景下,创办这份报纸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否觉得当时南方报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仍然不足,或者说是为了未来的市场竞争及早布局?

  范以锦: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时,南方报业的社长是李孟昱,我是总编辑,江艺平当时以社委身份分管21世纪经济报道。当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用人理念:谁出主意,谁来干。当然,要论证“主意”行不行?人行不行?按德才兼备的原则用人。办21世纪经济报道是沈颢和刘洲伟出的主意。他们在南方周末工作过,我们对他们知根知底,他们早就给我们留下了“行”的印象。再听他们提出的方案,觉得可行。对他们信任,是办好这张报纸的前提。

  后来,我们又对南方报业的现状和社会对报纸的需求进行认真的探讨。当时,各地都热衷于办都市类报纸,是都市类报纸的勃兴时期,而对经济类的报纸注意不够,或者有的地方或部门虽办了,但未办好。

  我们深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类的报刊有市场,在人家未充分关注的时候,我们适时进入肯定大有可为。南方报业也正好缺这类报纸。从南方报业的实际来看,必须多个拳头出击,分门别类占领市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南方报业经过多届领导班子的努力,已有人才储备,有能力办好新的报纸。刘洲伟曾在南方周末经营过经济板块,对经济报道熟悉。沈颢有远见和谋略,是个帅才。让他们领衔,21世纪经济报道肯定能成功。

  《法治周末》:2001年,南方报业的经济状况应当不是特别好,总体盈利能力不强。那么,在决定创办这份报纸时,对投资是如何考虑的?引进外来资本是因为自身资金不足,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体制创新的目的?

  范以锦:之所以决定采取引进外来资金的形式创办这份报纸,一方面是当时资金比较紧张,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风险分散出去,当然也在进行制度建设方面的尝试。南方报业当时资金不足,赢利能力较弱。因为,老牌子的报纸出现效益下滑的问题,正在改革创新,但需些时日才能见效。新创办的报纸如南方都市报势头很好,但要成为赢利大户也需要一段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要上新项目,自然会想到如何融资的问题。贷款也可以,但从南方报业当时的情况来看风险较大。而且,靠贷款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肯定在办报的投入中会小手小脚,21世纪经济报道就不可能快速成长。

  贷款的局限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南方报业成立报业集团之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一直是经常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的时候,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成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第一家在经营环节引进外部资本的报纸,也是第一个尝试建立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报纸。在坚持办报权归属的前提下,也就是明确了意识形态的方向与归属问题后,为了适应新的媒体竞争的市场现实,组建了一个由报业集团控股的经营公司。

  《法治周末》:在引进资本后,作为主办方的南方集团起初并没有坚持51%的绝对控股权,这在当时———即使在今天———被认为是一个大胆之举,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当时的政策对资本进入媒体有什么限制,包括对持股的比例?如果有限制,南方报业集团为什么敢于突破这个限制?

  范以锦:当时对报纸引进社会资本的问题并没有放开,但也没有看到明显禁止的文件。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按理是不充许的。我们考虑到,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逐步解放,很多改革都是一步步推进的,总得有人去尝试。只要有利于报业发展壮大、有利于调动报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舆论阵地的巩固,就可以大胆地去试。

  我们当时就想到规避风险的问题,在确保集团对采编工作的绝对控制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在报纸经营环节大胆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在编辑部之外成立一个经营公司,以公司的名义与上海复兴集团合作,对方可以参加双方组成的公司董事会,可以派财务总监监督财务运作情况,但不能干预办报。把合作的领域严格控制在发行、广告等经营领域。

  双方合作的起点定得比较高,不是停留在资金层面上的合作,也不仅仅是经营业务方面的合作,而是一开始就着手探索建立一个现代公司制的治理结构。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两项颇具前瞻性的决策,从根本上奠定了21世纪经济报道乃至以后的21世纪报系成功的基础。

  这种设计,与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后来提出的新闻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不谋而合。至于双方各占股份的问题,南方报业与复兴集团的股份一样多,当时考虑到经营团队也持了股,而经营团队的人都是南方报业的,实际上南方报业加上自己的团队已绝对控股了,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南方报业手上。但后来我们考虑到,毕竟经营团队的股份还是属于私人性质的,为了规避风险,经过双方友好协商,还是适当调整了股份,南方报业完全控股了。

  《法治周末》:据我们所知,21世纪经济报道在创办之初就采取了高管持股的模式,而这些高管实际上都是南方报业集团在编的中层干部,让他们持股是基于什么考虑?在集团内部是否有争议?您本人是否面临很大压力?当时的政策是否有禁区?

  范以锦:21世纪经济报道创办之初,经营高管就持股了。引进战略投资者时,投资方就提出来了,他们不直接参与经营,但凭什么相信南方报业的21世纪经营团队?如果经营团队成为投资者持有股份,责权利一致了,合作双方也就放心了。

  从南方报业当时的体制来看,对下属经营单位实行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也就是老国企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承包制。很多国企都改了,但由于传媒的特殊性,在经营方面一直放不开。这种承包制,集团从年头开始就与子报刊谈判,往往几个月都谈不下来,签不了承包合同。21世纪经济报道管理层持股之后,就不用纠缠扯皮了,按股份分红就行了。

  对管理层持股的问题,集团内部起初也有些议论,但大多理解。因为,管理团队自己投钱进去,有很大风险,现在产生了收益,无可非议。

  《法治周末》:现在回头看,21世纪基本上没有走弯路,很快形成了同行业的领袖地位,这种成功与最初确定的股份制运作模式、包括高管持股等个人激励是否有直接关系?

  范以锦:21世纪经济报道创下了创办报纸不到一年就实现盈利的奇迹。随着《21世纪经济报道》的发展,2003年21世纪报系成立,利用这个平台延伸出《21世纪商业评论》、《商务旅行》、《理财周报》等报刊及其他子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国内财经类报纸市场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功,迅速确立了经济类报纸的领头地位。作为一张创办十年的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无论是报纸的市场地位、影响力、品牌的价值,还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值得自豪的成功。

  这种成功不是偶然的,它得益于报纸精准的市场定位,得益于高质量的采编和经营,得益于高水平的工作团队,更得益于集团在创办这份报纸之初就建立的既适应市场竞争,又符合报纸运作实际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良好的体制和机制,把个人的利益、团队的利益与集团的利益紧密连结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各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集团许多人说,21世纪经济报道的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在南方报业内部是最好的。

  《法治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在十多年的运作过程中,在报纸的市场定位、运作模式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主办方与资方是否存在矛盾?如何协调?

  范以锦:在报纸的市场定位方面,资方完全相信团队的能力,不干预。其实,他们也不懂办报,干预也干预不了。把制度设计好,放心让团队去干就行了。总体感觉,没有大的矛盾,小的矛盾一讨论、沟通就解决了。

  《法治周末》:在您担任南方报业集团主要领导时,对市场化问题是如何考虑的?今天回头看,是否可以认为南方集团总是先走一步,而且每走一步基本都是成功的?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的这种模式,正是今天文化体制改革所确定的方向。您对这个问题如何评价?

  范以锦:我在十多年前就说过,市场与导向要尽量一致,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一致。如果报刊不走市场、读者不买账,何来导向?能导谁?由于机关报走市场难度大,也更为敏感,我们先在系列报做足走市场的文章。

  摸索出经验之后,我们提出:“市场面前,报报平等,机关报也要走市场。”机关报最有权威性,政治地位也最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不能要求“平等”的。但政治地位不等于是市场地位,如果机关报不走市场失去读者,也会影响权威性的发挥。

  南方报业已改变了过去将下属报纸都当成南方日报子报子刊的看法,改称为系列报,与南方日报的关系不是“儿子养老子”的关系。南方日报也实行独立核算,既讲社会效益也讲经济效益。事实上,南方日报的发行量、广告和利润都保持良好的状态,在全国的省委机关报中排第一。

  《法治周末》:您如何评论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特别是非时政类报刊转制的问题?这种体制的创新,是否有助于解决官办媒体与市场严重脱钩的问题,从而使得媒体的商品属性真正能够得到确立?

  范以锦:前几年,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报刊业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将经营性的资产剥离出来成立公司,用经营公司的名义与企业合作就名正言顺了。这种体制创新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为推动媒体市场化发展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然而,这种“两分开”只能是往市场化、企业化发展中的一种过渡性的办法。这种运作方式依然没有摆脱“事业单位”的框框,既要将报业中的经营性业务剥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又要确保不将完整的新闻产品生产的产业链条割断,很难两全其美。

  内容制作的优劣决定了发行和广告的优劣;而经营的效果又会反过来验证内容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同一个报刊社在“两分开”的两种体制下,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其必然制约着报业自身的发展。尽管有协调机制,但协调成本较高,不是靠比较稳定的制度来保障,扯皮的事仍然不少。

  另一种情况是,同一个集团内报刊种类很多、千差万别,有机关报等时政类报刊,有文化娱乐、财经等专业类报刊。有敏感的媒体,也有意识形态不强的媒体。没有必要套用同一个模式。

  非时政类报刊转制之后,改“事业”为“企业”,从整体上来说就可以让非时政类的报刊更好地走市场。这是大好事。当然,由于媒体的特殊性和中国的国情,转制后依然有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不能盲目乐观。但既然迈出了一步,就是个进步;坚持向前推进,就会不断进步。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02/115823402639.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4 21:09
【案例】
Facebook明年社交广告营收或接近60亿美元

2011年11月04日 19:24 新浪科技微博

  Facebook明年的广告营收将达到57.8亿美元,占社交网络广告营收总额的72%,占全球网络广告营收总额的6.1%。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4日晚间消息,调研公司eMarketer在一份新报告中称,Facebook明年的广告营收将达到57.8亿美元,占社交网络广告营收总额的72%,占全球网络广告营收总额的6.1%。
  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社交网络上投放广告,而Facebook将赢得社交网络广告开支的绝大部分,明年的广告营收将达到57.8亿美元。
  在美国,Facebook明年的广告营收将占到整体网络广告开支的7.9%。按营收计算,Facebook今年有望超越雅虎成为美国最大的显示广告提供商。
  报告还指出,明年全球社交网络广告营收将超过80亿美元,而2013年将达到约100亿美元。
  eMarketer首席分析师黛布拉·威廉森(Debra Williamson)在一份声明中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开展营销活动,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在社交网络上的广告开支。社交网络在广告市场的地位日益巩固,在每10美元的社交网络广告开支中,将有7美元流向Facebook。”(李明)

http://tech.sina.com.cn/i/2011-11-04/19246277141.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5 11:43
【案例】
安妮宝贝主编的《大方》杂志证实停刊
  2011年11月03日03:54  重庆晨报

  


文艺范《大方》停刊



安妮宝贝


  重庆晨报(微博)讯 (记者 裘晋奕)开阔、端正、丰富、专注,这是安妮宝贝(微博)给自己主编的文艺杂志《大方》的定位。扎实、笃定、诚挚、深入是她心目中最好的文艺杂志《大方》的气质……昨天这一切画上了句号———昨天,负责《大方》策划出版的北京新经典文化公司宣布,在出版了两期杂志后,《大方》将停刊。
  《大方》昨日宣布停刊
  由知名女作家安妮宝贝任主编的季刊《大方》在文艺圈颇有口碑,之前只出过两期。在微博上,最早传出《大方》停刊是在前天下午。虽然只是有网友在提问求证,但在微博上仍旧引起了众多圈内网友的关注和转发。昨天下午,重庆晨报记者致电策划出版《大方》的北京新经典文化公司时,负责《大方》编辑的工作人员证实,“确实要停了。”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不便接受进一步采访,“以稍后我们的声明为准。”
  昨晚6点半左右,新经典文化公司通过“大方O-pen新文艺”(微博)的微博发表声明证实了《大方》停刊的消息。“《大方》虽已无法与读者同行共进,但作为一本纯文艺读物所秉持的‘敬畏写作、专注阅读’的信念,我们仍将坚持。”
  据该声明介绍,《大方》第三期已经完成粗略规划。“《大方No.3》曾特别策划‘古书之美’专题,向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致敬。现奉上封面定稿,作为编者和读者共同的留念。就此向诸位告别。”
  引荐外国文学很给力
  重庆晨报记者留意到在该声明发出后仅半小时,就已有超过300条评论。其中大部分是《大方》的粉丝。其中有网友猜测《大方》停刊,或与前两期一直以图书刊号代替杂志刊号出版有关。很多的网友表示惋惜。
  重庆的读者贺先生就表示,此前两期《大方》给自己的感觉是非常文艺,“能让人静下来、慢慢阅读的感觉非常不错。据他介绍,自己最看好《大方》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对引荐外国文学非常重视,二是对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了的现代文学挖掘比较深入。“可能是因为安妮宝贝和止庵坐镇主编的原因,《大方》采用稿件的品质很高,同时中间有大页面的绘本也给人很清新的感觉。”贺先生说,自己此前希望通过它读到一些被忽视的外国作家的作品。
  回顾已经出版的《大方》,确实在外国文学推荐方面相当给力。其中第一期的独家翻译、全文刊载日本杂志《思考者》前总编辑松家仁之于对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深度专访就赢得了众多粉丝的交口称赞。在这篇专访稿件中,村上春树对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电影、日常饮食、服装品牌、长跑运动等鲜为人知的个人趣味和生活细节都有提及。同期推出的著名导演贾樟柯专门为《大方》撰写的《侯导,孝贤》印象记长文,也评价不错。
  而在第二期中,《大方》带来的“伟大的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随笔《更远》、英国当代诗人、小说家大卫·康斯坦丁的《米德兰的下午茶》和日本文学巨匠太宰治的未完绝笔之作《Goodbye》粉丝们评价都颇高。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03/035423405483.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5 11:51
【案例】
UC优视起诉腾讯不正当竞争:发虚假报告绑架用户
2011年11月04日 10:17  新浪科技微博



UC优视CEO俞永福
俞永福此前指责腾讯的微博



  新浪科技讯  11月4日上午消息,UC优视今日正式宣布将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腾讯公司。
  此前,UC优视发布《致广大合作伙伴及UC浏览器用户书》,指责腾讯公司故意操纵关于《QQ浏览器全面稳居浏览器市场第一》的虚假报告,以及捆绑、排他、绑架用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UC优视CEO俞永福(微博)表示,自2009年推出UC浏览器来,腾讯公司就将其列入黑名单。UC方面曾与包括马化腾在内的腾讯高层多次主动沟通,但均告无效。UC优视已经“忍无可忍”,无奈之下,只好作此选择,宣布正式起诉腾讯。
  俞永福在今天的沟通会上四问腾讯,“一问腾讯:利用垄断优势,要挟合作伙伴不能预装UC浏览器,必须“二选一”,不正当竞争。二问腾讯:假开放、真封闭,劫持用户需求,用户搜索“UC浏览器”,诱骗用户推荐QQ浏览器,不正当竞争。三问腾讯:手机QQ聊天软件捆绑安装QQ浏览器,不给用户选择权,不正当竞争。四问腾讯:操控数据报告,混淆视听,误导合作伙伴,破坏UC的合作体系,不正当竞争。”
  俞永福在会上公布了一份腾讯公司提供给手机厂商等的合作协议,其中明确提出了排他条款:要求合作伙伴需声明在推广腾讯产品时不推广其竞争对手产品,对应关系如下:QQ浏览器——UC浏览器;QQ安全助手——360安全助手;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俞永福在沟通会上做出呼吁,希望业内人士提供更多的法律证据,UC提供20万人民币征集有效的法律证据。
  今年以来,多玩总裁李学凌(微博)、蓝港CEO王峰也都先后公开爆料,称自己公司的业务遭遇了腾讯封杀、捆绑等不正当竞争。(秀倩)
欢迎参与调查
你主要使用的手机浏览器是?

UCweb


QQ手机浏览器


Opera


系统自带(如Safari)


其它

http://tech.sina.com.cn/i/2011-11-04/10176275309.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7 21:48
【案例】年终分红
红星闪放光芒:真的假的啊 //@刘义杰:// @崔向红 : 太刺激了吧 // @黄嘉鑫 : 副标题才是关键
@周智琛[url=http://weibo.com/verify][/url]:记者节到来之前,传出这样的消息振奋精神啊。祝福东莞报业的所有人。
转发(94)|评论(40)17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10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8 21:19
【案例】
宁国强:我听说某丁开始自己不想去,结果没了发言的次序,某网恐不乐观啊
@陈雪频[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曹国伟、张朝阳、丁磊、李彦宏、马化腾、马云.......一个个都是业界呼风唤雨的人物。但这个时候,他们都在聚在一起开会,耷拉着脑袋,像小学生一样记笔记。谁可以做到这一点?
转发(60)|评论(31)今天 17:10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8 21:23
【案例】
郭全中://@陈东阳: 大丰收啊//@adorno陈刚: 转发微博
@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url=http://weibo.com/verify][/url]:#直播招标#经过12个小时的激烈竞标,2012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总额是 142.5757 亿元,比去年126.6870增长了15.8887 亿元,增长率为 12.54 %。今年共有来自28个地区的245家企业参加招标,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金融、家电。 转发(85)|评论(27)今天 19:45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收藏| 评论(1) 11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9 10:24
【案例】
时代华纳拟调整总部位置摆脱庞大开支

2011年11月07日11:51 新浪传媒



位于曼哈顿的时代华纳中心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纽约时报》11月1日报道,时代华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比克斯(Jeffrey L. Bewkes)的灰色办公室位于曼哈顿一栋价位最高的大厦11楼,可以俯瞰时代广场。然而,再好的视景也不能吸引这位CEO的注意力,他已经等不及要搬出去。
  在比克斯而言,位于时代华纳中心煜煜生辉高楼中的公司总部是这所世界最大媒体公司过去所犯错误“延期付款”的巨大催缴单。他说:“疯狂上涨的日常管理费用一度达到了每年5亿美元,包括你所在的这栋大厦。”
  身为纽约市最大商业租户之一的时代华纳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将其400万平方英尺办公空间中的大部分合为一体。这或许意味着在曼哈顿比较便宜的地段找一个新的总部地址,腾出时代华纳中心、洛克菲勒中心的《时代周刊》和《生活》杂志大楼,以及它在纽约其他13个区的建筑。公司估计,这项房产占地面积的削减每年可以节约高达1.5亿美元资金。
  这项举措是给公司瘦身更大努力的一部分,因为投资者们觉得,该公司在过去十年媒体公司争着兼并高价网络公司的并购风暴中变得“臃肿”。2000年,AOL(美国在线公司)——时代华纳公司合并失败被广泛看作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兼并案例之一。与其他灾难,例如新闻集团在MySpace上5.45亿美元的损失,都促使公司进行调整。
  摩根斯坦利公司的分析师Benjamin Swinburne这样说道,“对每一个行为都会有对等或相反的反动作;2000年代的大型联合企业在AOL-时代华纳达到了顶峰,然后呢?这就是反作用了。”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arry M. Meyer表示,向大型企业扩张的趋势促使公司“增添邻近领域的新业务”。他认为,这种战略“比起集中经营少数几项或一项业务,反而削弱了力量”。
  在时代华纳公司,这些教训在比克斯以下站稳了脚跟——比克斯拥有时代集团、HBO电视网(Home Box Office)、特纳广播公司的电视台,例如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TNT(特纳电视网)和TBS(特纳广播电视台),以及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公司还将合并诸如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共享服务。一些部门将被迁移至纽约的其他区域和有税收优惠的其他州,比如佛罗里达。
  成本缩减措施有望从接下来几年开始每年节约5亿美元,并意味着帮助时代华纳公司承担一项大投资——在电视节目、电影、体育节目,以及新闻这些推动税收的领域。公司表示,自08年以来,由于时代华纳削减了其他领域的成本;在这些内容上的花费猛升了7%。
  比克斯说:“办法是将花在无关紧要事务上的前抽出,投入重要的事务中,即规划、新闻以及我们产品的数字翻译。”
  时代华纳公司将于周三发布其第三季度的收益,在结束于八月的第二季度,该公司报报道了从2007年以来最高的增长率,并将本年度收益细微调高。
  大型媒体公司的瘦身部分是生存问题;近年来,增长迅速的互联网公司诸如Groupon团购网、Facebook、Netflix公司尽管最近有所动荡,还是让传统媒体公司显得守旧且臃肿,并通过下沉的股票价格证明了这一点。代价高昂的失误调解了这一问题,并促进了摆脱核心业务之外资产的欲望。
  比克斯于2008年接管了时代华纳公司,并在第二年创建了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同样在2009年,他完成了AOL的拆分,并承诺将时代华纳公司做成纯粹的内容导向公司。他将NewLine,一家拥有40年历史的电影制作公司融入华纳兄弟电影公司——这导致了大概600人的裁员。2003年,作为时代华纳公司娱乐和广播电视集团的主席,比克斯促成了华纳音乐集团26亿美元的出售。
  在今后一年里,房产合并代表了时代华纳公司的重要决断。它在纽约几所办公大楼的租期在2007年结束,这家公司表示愿意中断更长期的租赁协议。
  九月份,时代华纳公司表示,将于明年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开设一个拥有500名雇员的办公处;主要为人力资源、工资结算以及信息技术工作设立。佛罗里达将提供315万美元的地方税收优惠,比克斯说:“我们有多少个数据中心,40?我们将把这个数字降到5。”分析师称,此项改组可能导致数以百计的裁员,公司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去年,时代华纳公司和CBS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达成了一笔价值108亿美元、为期14年的交易;这允许特纳广播电视网播放NCCA(美国国家大学生体育协会)篮球联赛的比赛。该公司还引进了一项类似Netflix公司业务的服务,叫作HBO Go,让HBO的订阅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该频道的节目。
  2006年来,由于让用户们开始订阅付费有线电视频道并且进行国际性销售,HBO项目的预算已经猛增了至少13%。明年,HBO将播放14个原创系列节目,包括付费昂贵的戏剧,例如《亚特兰蒂斯王国》,达到其有史以来最高的数量。广播电视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ill Nelson说,“别人可能认为,那样程度的增长过于积极;但这是对艰难经济背景的反应。”
  比克斯仍然由于对数字流媒体交易接受迟缓,而在华尔街饱受批评。他主张,只有已经订阅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观众才能收看网上的电视与电影节目;并把这种想法称作“电视无处不在”。
  对数字交易的谨慎接受,主要是为了保护时代华纳带有广告的盈利性有线频道;尤其是TBS和TNT。然而分析人士表示,它们的未来并不确定。TBS正向节目《late-night host Conan O’Brien》支付每年1200万美元的费用,这在现在看来像是一个代价高昂的失误;因为,这个节目在至关重要的18-49岁年龄段的收视率较为落后。
  时代华纳公司的股票在去年增长了7.6%,达到每股34.99美元,超过了下跌3.5%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但还是落后于维亚康姆公司,后者猛增了13.5%。
  在强调产品内容方面,比克斯利用他1995年到2002年在HBO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经历,见证了付费有线电视网络推进原创节目的进程。额外的话费造就了盈利的产品,例如《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和《黑道家族》(The Sopranos)。
  利全球多媒体信托公司经理Larry Haverty说:“你必须记得比克斯的遗产是HBO,而HBO的成功及不断获得成功并且成为盈利都是靠在内容上的投资。每次,这家公司陷入困境都是他们偏离内容的时候。”
  比克斯常常会聊到1997年HBO在分10部分的二战迷你剧《兄弟连》上的赌注——那是到当时为止,最昂贵的电视连续剧。据一些对此事有所了解的人所言,为了承担1.34亿美元的开支,他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电视公司当年的总体市场营销预算,这让HBO一些其他节目的执行制片人感到被忽视了。《兄弟连》赢得了7项艾美奖,在全球出售以及DVD销售上带来了超过2亿美元的回报;并且,现在依然在全世界卖的很好。(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07/115123427027.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9 19:59
【案例】
@创业家杂志[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据路边社财报:腾讯员工上个季度的月平均工资大约是28320元。去年同期大约是27378元。涨了942元,3%多;新浪员工上个季度的月平均工资大约是8320元。去年同期大约是7378元。涨了942元,13%多。(数据来源@孟鸿@祝志军
转发(1678)|评论(427)今天 18:03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1 08:41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11-11 08:43 编辑

【案例】政策管理
版署:媒体严禁刊发未经核实网络信息

2011-11-11 01:03:15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有5772人参与

核心提示: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文件,要求新闻机构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文件规定记者须持记者证实地采访;不得依据未经核实的社会传闻等非第一手材料编发新闻;批评性报道至少要有2个以上不同的新闻来源,并核实相关证据。

据新华社电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规定》要求,新闻机构不得直接使用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和手机信息。

《规定》共分为五条,分别从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规范、新闻机构管理的基本职责、虚假报道的处理规则和法律责任追究等四个方面对防止虚假报道做出规定。

《规定》要求,记者必须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采访;必须坚持实地采访,不得依据未经核实的社会传闻等非第一手材料编发新闻;开展批评性报道至少要有两个以上不同的新闻来源,并在认真核实后保存各方相关证据,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准确。针对目前媒体未经核实使用网络信息编写报道造成严重虚假新闻等问题,《规定》要求,“新闻机构要严格使用社会自由来稿和互联网信息制度,不得直接使用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和手机信息,不得直接采用未经核实的社会自由来稿”。

《规定》还明确要求,新闻机构须建立健全虚假失实报道的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指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加强行政监督,严肃查处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虚假失实报道,对违反《规定》的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解读

刊登虚假新闻须及时更正

问:《规定》对刊发虚假新闻的报刊提出了哪些要求?

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新闻媒体对刊播的新闻报道负有完全责任,为此,新闻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受理公众举报、投诉、核查、处置和反馈工作的程序机制。《规定》明确要求媒体正确对待虚假失实报道问题,认真听取新闻当事人对新闻报道内容的意见,受理社会公众对新闻报道内容的投诉,实事求是核查新闻采编环节和采访证据,妥善处理新闻报道引起的纠纷。

对于已经查实的虚假新闻,《规定》明确要求新闻机构建立更正制度。要求凡经调查核实认定报道存在虚假或者失实的,新闻机构应当在本媒体上及时发表更正,消除影响;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

记者严重违规吊销记者证


问:《规定》对记者、相关负责人、媒体机构各自要承担哪些责任是否有明确划分?

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本次出台的《规定》对记者、相关负责人和媒体机构分别做出明确的责任追究,如对违规的新闻机构,要求媒体必须向社会公开更正、道歉。如果出现情节特别严重的虚假新闻,则明确规定可以责令新闻机构负责人引咎辞职,甚至对媒体做出停业整顿或者吊销新闻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对严重违规的新闻记者,责任追究重点放在限制或者禁止其从业上,如对故意编造虚假新闻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仅要吊销新闻记者证,还要列入不良记录,5年内或者终身不得从事新闻工作。
http://news.163.com/11/1111/01/7IHRAE4E00014AED.html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枫叶疯了 [网易加拿大网友]: 2011-11-11 03:11:49 发表
谁来核实?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yth0808 [网易新疆乌鲁木齐市网友]: 2011-11-11 06:03:23 发表 等核实完了以后2个星期过去了,新闻变旧闻了。。。



网易山东省济南市手机网友 ip:211.137.*.* [手机上163.com看贴回贴] 2011-11-11 06:53:19 发表 网易浙江省手机网友 [广西宰牛拔毛] 的原贴: 1
从此世界一片和谐。


阳光明媚



网易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手机网友 ip:119.129.*.* 2011-11-11 06:10:52 发表 网易山西省太原市网友 [wygbzg] 的原贴: 1
这个我知道了,我也不刊登了,眼不见为净,以后不会再心烦了.


网易江苏省徐州市网友 [tswcn888] 的原贴: 2
我真想不通,你们这些人怎么连要求新闻真实性都发对,到底什么意思?如果网络盛传你家人被汽车撞死了。实际在家看电视呢。你难道认为网络传得是对的?


网络对舆论和反腐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有弊,也是大于利的。跟你这种傻逼不解释。



网易北京市网友 ip:113.31.*.* 2011-11-11 02:11:18 发表 初婚怎么办?【批评性报道至少要有2个以上不同的新闻来源,并核实相关证据】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tongwang1982 [网易美国网友]: 2011-11-11 06:20:51 发表 统计局有一次说 房价上涨了2%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wsygtc1988 [网易北京市网友]: 2011-11-11 03:36:44 发表 南都刊发的《北大硕士辱骂母亲殴打父亲引热议》未经核实便宣称是北大毕业生,以北大作为噱头吸引眼球。事后证明和北大毫无关系。南都的形象大打折扣。请媒体自律,不要为了吸引眼球不惜造假。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寒坻 [网易湖北省宜昌市网友]: 2011-11-11 07:25:04 发表 网易北京市网友 [wsygtc1988] 的原贴: 1
南都刊发的《北大硕士辱骂母亲殴打父亲引热议》未经核实便宣称是北大毕业生,以北大作为噱头吸引眼球。事后证明和北大毫无关系。南都的形象大打折扣。请媒体自律,不要为了吸引眼球不惜造假。


我觉得南都的形象依然高过北大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zhenhuawuzui [网易黑龙江省大庆市网友]: 2011-11-11 07:26:26 发表 网易广东省深圳市网友(113.90.*.*)的原贴: 1
好办法,以后网上隐瞒矿难、打死某村官、拆迁自焚等事件就看不到啦。


样样都要核实,LD多累啊



网易北京市手机网友 ip:117.136.*.* [手机上163.com看贴回贴] 2011-11-11 08:16:56 发表 何为经核实?是不是要经过贪官,污史的忍许才算核实?干脆以后所有节目都唱红歌好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1 09:33
【案例】
21王卓铭:出来叫嚣的,都是恐被触及核心利益的。发改委与广电总局有猫腻?什么逻辑! //@赵文元: 电信联通在宽带接入上有没有垄断行为呢?不能说大家都不干净所以大家都无罪。//@傅玉辉:// @桂华秋皎洁2011 :新华社有电视台而国人看不到节目,原因正是广电的垄断排斥。/ @八闽子弟 :
@张兆晋[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反联通,电信网络垄断的背后:这次发改委大张旗鼓,明白人一看即知背后有黑手。需知广电总局欲成立副部级网络公司,并叫国家投巨资末遂,现又传出下届政府改革方案将拆分广电,广电总局将不复存在。本方案本应在朱那届实施,但被以种种理由末成。温和稀泥拖延。知此背景,所谓反垄断的含义自明。 转发(775)|评论(151)11月9日 23:41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1)| 收藏| 评论(1) 20分钟前 来自iPad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4 23:58
【案例】人事管理
李大超:真的吗?//@季征-可爱上海人: 啊!?怎么会这样! //@李继锋: 【看着出冷汗】在蟹妈案判决前一周,《财经》总编法满带队突然飞到上海,提出和杨海鹏解约------//@张鸣: 这个世界,没有武林,没有江湖 //@tanboniu: “没有任何理由”?
@翟明磊在云间:在蟹妈案判决前一周,《财经》总编法满带队突然飞到上海,提出和杨海鹏解约,没有任何理由。杨海鹏身出冷汗,但镇定地签了。对有关方面用非法律手段打压艰难中的海鹏,令人愤怒,而对财经的无肩膀行为,只有扼腕而叹。武林无道义。@杨海鹏在上海 转发(1289)|评论(474)今天 12:30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收藏| 评论 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5 00:01
【案例】员工聘任
央广郭亮:昨天还在和朋友说:看看领导人的孩子做哪一行,就知道哪一行在这个国家有前途。
@微天下[url=http://weibo.com/verify][/url]:【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雇佣克林顿之女】美联社报道,NBC今天宣布已经雇佣切尔西-克林顿,她将从事“与众不同”系列项目,主要是关于个人和公司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故事,将在晚间新闻和新闻杂志“Rock Center”播出。除切尔西外,前总统小布什的女儿詹尼-布什目前也受雇于NBC新闻,在“今日”栏目任职。
转发(49)|评论(23)3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8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6 11:40
广电系统表态将配合宽带反垄断调查

2011-11-16 04:10:00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10510人参与

核心提示:央视《新闻30分》11月9日报道了发改委证实电信联通因涉嫌垄断将遭重罚的消息后,引发舆论关注。11月15日,广电系统下属有线电视工作委员会会长陈晓宁表示,在得知发改委的调查后,广电方面主动要求配合反垄断局的调查取证工作,目前在积极准备材料。

本报讯 央视《新闻30分》11月9日报道了发改委证实电信联通因涉嫌垄断将遭重罚的消息后,引发舆论关注。11月11日,主管通信的工信部旗下媒体《人民邮电报》和《通信产业报》先后刊文对央视有关报道提出质疑。新华社随后也发文表示,这是部委之间的“神仙战”,与公众关系不大。央视方面并未就此做出任何回应。不过央视官方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近日相继推出专题报道《是不是垄断》、《发改委有错吗》,文中引用引述电信政策专家高红冰的说法称电信联通垄断事实确凿。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网络电视台作为央视的官方网站,负责提供央视各频道的电视节目的网络版,同时也独立制作专题等节目。

对于央视网的此项专题,不少人士认为这是央视的反驳和回应。中国网络电视台相关负责人昨日对记者表示,继央视报道该事件后,央视网经济台就制作推出了这个专题,并对该事件进行了持续的追踪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新闻事件报道。

焦点1 发改委错了吗?

此前,新华社的报道中引述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的话称,发改委在调查结论未出的情况下,就在全国影响力巨大的媒体上公布此事的做法“欠慎重”,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对此,央视网在专题报道中表示,依据《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发布新闻稿、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通气会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案件查处情况,宣传反价格垄断的工作进展,引导经营者加强自律,自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作为执法机构,发改委是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此外《反垄断法》要求反垄断调查结果与处理决定应公开,并不是代表在发改委垄断立案、调查等程序、环节,就不能向社会公开,应该向公众“保密”秘密进行。

有接近发改委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反垄断法》中并没有就披露的时间做出具体规定,而根据国际上的通行规则,一般都是在调查中发布消息,有些国家在开始调查的时候就对外公布,对外公布信息实际上有利于调查的开展。

焦点2 两公司究竟是否垄断?

在两家企业是否垄断上,《人民邮电报》此前称,十几年来,通信行业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了多轮分分合合的体制改革,形成了目前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的市场竞争主体,三家公司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对此,央视网昨日则援引电信专家高红冰的话称,电信和联通在宽带接入领域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超过了2/3,满足“在市场中占有支配地位”的判定条件,所以必须要受到《反垄断法》的约束。

不过,《反垄断法》草案立法小组成员张昕竹日前对媒体表示,“从目前发改委披露出的信息上,垄断依据是站不住脚的。”研究《反垄断法》的北京市铭基律师事务所主任赵辉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两家企业占据垄断市场地位是无可争辩的,但是要判断他们是否有垄断行为关键还要看他们是否滥用了市场垄断地位。从目前发改委的表述看,证据还不充分,反垄断调查有很严谨的司法调查过程,必须有确凿的事实证据以及行政调查程序,最后才能认定其有垄断行为。

焦点3 与消费者是否有关?

《人民邮电报》此前称,发改委对电信和联通发起的调查,是针对SP接入市场而不是公众市场的,SP接入市场不涉及普通用户,与公众市场完全不同。新华社随后也发文表示,这是部委之间的“神仙战”。

昨日央视网称“与消费者无关说辞荒唐。”央视网援引高红冰分析,由于存在着割据垄断的状况,电信与联通之间的互联就成了大问题。互联互通状况非常不好,要远远低于目前工信部规定的互联互通的带宽时延或者丢包等其他服务标准,对消费者的巨大损害就已产生。

赵辉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目前是针对SP市场,但是最终都会通过中间环节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最终影响到消费者,这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方反应

广电系主动要求配合反垄断调查

广电协会有线电视工作委员会会长称,目前在积极准备材料

本报讯 在发改委调查电信、联通宽带垄断情况之际,广电系也主动要求可以“被调查”。昨天,广电系统下属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有线电视工作委员会会长陈晓宁向本报记者证实,在得知发改委的调查后,广电方面主动要求配合反垄断局的调查取证工作,目前在积极准备材料。“我们希望发改委反垄断局的调查,能够促进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他说。

陈晓宁透露,至今发改委并没有对广电的宽带业务进行过任何调查。“今年四月份发改委开始对电信和联通调查的时候,也没有对我们进行过调查。但是,政府部门有这么大的举动,互联网业务也是广电的业务之一,广电方面理应主动进行配合。”

当记者询问其是否认同电信和联通在宽带接入市场形成垄断时,“发改委的调查报告已显示,电信和联通在互联网接入市场已经具有价格歧视的垄断行为,为什么不相信。”陈晓宁表示,广电方面也只是等待发改委最后对电信和联通的处理结果,并不存在要达到什么目的的想法,但希望宽带接入市场上能形成多家运营商竞争的态势。

截至2011年广电宽带的总用户数量只占到整体用户规模的3%,陈晓宁认为,过去十多年电信企业利用行政权力限制和阻碍有线电视企业进入这个领域。虽然互联网接入领域在中国入世作出开放承诺后,有很多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但有线电视企业申请互联网业务一直不被批准。

就算有少数有线电视企业获得了当地ISP经营权,但是要交的钱太多,成本的50%都交做出口流量费,非常不合理。“所以对于发改委反垄断局开展调查,我们坚决拥护。”陈晓宁说。

在三网融合方案迟迟不能得到推进的窘境下,广电希望借助这次反垄断调查轰开电信设置的政策壁垒。广电系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已开始陆续推出广电为主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避开电信的网络接口和网间结算,在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推进过程中释放出强烈介入欲望。

追问

该事件是否会不了了之?

《反垄断法》草案立法小组成员张昕竹日前表示,电信和联通涉嫌垄断的问题最终会不了了之,也不会有处罚。不少网友也表示了相同的疑虑。

赵辉律师昨日表示,整个事件经历了一波三折,目前还很难判断结果如何,“因为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垄断调查,而是涉及两个部委的利益,最终的事情的解决可能还要呈交国务院。”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自发改委开出“第一枪”后,面对巨大的反对声浪,发改委一直未做口头表态,但却在日前公布了对山东两家药企的反垄断调查,并对其开出了近700万元的巨额罚单。发改委反垄断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近期发改委一直在加强反垄断工作,7月份以来原来价检司更名为价检与反垄断局,设立了3个专门处室从事反垄断工作。

昨日也有接近发改委的人士称,从事情发展来看,发改委突然通过央视披露如此重大事件,不可能是想让事情不了了之,而事实上从近年来发改委在价格检查上的行动以及最近对山东两个药企的严重惩罚来看,都可视之为一种警示或是决心,事情已经影响很大,还激起了很多反对意见,不可能就这么不了了之。(钟晶晶)

声音

反垄断调查不是“神仙战”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因涉嫌价格垄断被国家发改委调查的消息通过央视发布后,引起了各方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人民邮电报》及其主管的《通信产业报》上周均发表文章,否认两家公司涉嫌垄断,与央视报道针锋相对。11月14日,《人民日报》也加入了这次“论战”,刊登了一篇题为《反垄断调查不是“神仙战”》的来论。

这篇文章中对这起反垄断调查是一场“与普通消费者无关的神仙战”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反垄断调查与消费者关系密切,而不仅仅是企业利益之争。事件的公开化,固然给有关方面造成了不小压力,但也是契机和动力,能让普通消费者关注和督促有关行业发展,从而鞭策相关各方,以更加积极审慎的态度,为行业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文章还明确表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尚未实现充分互联互通,不仅影响上网速度,还会提高上网成本。其援引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如果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市场上形成有效竞争,未来5年可以促使上网价格下降27%—38%,至少为消费者节约上网费用100亿至150亿元。

相关报道:

事件缘由:

央视:电信联通遭发改委反垄断调查

电信联通遭反垄断调查 缘起铁通断网事件

各方表态:

工信部主管媒体逐条批驳央视

发改委:电信和联通涉嫌垄断问题将很快有说法

联通和电信表态称将积极配合发改委反垄断调查

业界分析:

“宽带垄断”案受损者名单

阚凯力:南电信北联通已成独立垄断

反垄断被指或涉三网融合地盘之争

《反垄断法》立法小组成员质疑宽带反垄断调查

专题:发改委正对电信和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


(本文来源:新京报作者: 钟晶晶 李蕾 赵谨 )
http://news.163.com/11/1116/04/7IV1VVOB00014AED.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7 09:30
【案例】
图解:网易第三季度总营收20亿元 同比增四成
2011-11-17 07:25:25 来源: 网易 有2809人参与

11月17日消息,网易(Nasdaq:NTES)今天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整体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网易本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近四成至20亿元人民币,再创新高。游戏和广告业务线的增长率均维持在35%以上。本季度网易净利润达亿8.26亿元,同比增长41.1%。(查看财报全文)
总营收突破20亿元 同比增近四成

网易今年第三季度总收入20亿元(合3.1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扣除营业税后的净营收为19.58亿元,环比增长12.9%,同比增长39.8%。
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丁磊先生说:“我们的整体业务在2011年第三季度取得了强劲的增长。网易自主研发的游戏广受欢迎,玩家对代理自暴雪娱乐的《魔兽世界》热情不减,使得第三季度总收入环比增长12.9%,同比增长39.5%。第三季度在线游戏收入环比增长11.3%,同比增长39.8%。广告收入环比增长30.0%,同比增长36.1%。”
广告业务收入增长36%至2.2亿元

本季度广告业务收入为2.2亿元(合3460万美元),环比增长30%,同比增长36.1%。
网易公司CEO丁磊表示:“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11.0%,这得益于季节性因素以及广告商越来越认可网易的内容创新,服务整合,新产品的开发以及网易门户对用户日益增强的吸引力。与去年同期相比,在食品饮料、金融服务、化妆品、房地产、零售及服务等领域,广告商投放广告的意愿都有所增强。”
受益于《魔兽世界》 游戏收入增长近四成

2011年第三季度在线游戏服务收入达18亿元人民币(合2.75亿美元),环比增长11.3%,同比增长39.8%。
在线游戏收入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各款自主研发的游戏以及《魔兽世界》收入的增长。自主研发游戏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在2011年第三季度推出的各款资料片及推广活动,以及2011年4月开始的《倩女幽魂》内测,和2011年6月开始的《大唐无双》的公测。《魔兽世界》收入的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分别在2010年8月和2011年7月在中国大陆推出的两部资料片《巫妖王之怒》和《大地的裂变》。
邮箱用户达4.3亿 微博用户达8850万

2011年第三季度无线增值服务及其它业务收入为3130万元人民币(490万美元),环比增长2.06%,同比增长50%。
丁磊表示:“我们的邮箱、微博和搜索产品继续受到用户的欢迎。截止至2011年9月30日,网易邮箱注册用户数达到4.3亿,环比增长4.9%;微博用户则迅猛增长至8850万,环比增长68.6%。”
毛利润13亿元 毛利率68%

2011年第三季度毛利润为13.27亿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12亿元人民币和9.52亿元人民币。
毛利润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公司自主研发的游戏《梦幻西游Online》、《大唐无双》和《倩女幽魂》,以及广告收入的增加,但又被成本的增加所部分抵消。成本增加主要是由于运营《星际争霸II》和《魔兽世界》相关的特许权使用费和咨询费增加,以及人力成本的增长。
2011年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68%。其中,在线游戏的毛利率为71.5%。广告服务的毛利率为48.4%。毛利率环比上升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益,广告成本并没有随着第三季度广告收入的增加而同比增加。2011年第三季度无线增值服务及其它业务的毛损率为13.2%,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7.8%和42.4%。毛损率的环比上升主要是由于人力成本的增加,毛损率同比的改善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和邮箱服务收入增加。
运营费用4亿元 支出比例与上季度持平

2011年第三季度运营费用为4.08亿元人民币(6400万美元),环比增长11.6%,同比增长11.8%;运营费用率为20.85%,与上个季度基本持平。
运营费用的环比上升主要由于《梦幻西游Online》和《战歌》的市场推广活动增加导致的销售和市场费用增加,研发人员数量的增加导致的人力成本增加,以及第二季度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和部分员工离职,导致相应股权成本和预提奖金冲回。运营费用的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前述原因导致的人力成本增加,以及坏账准备的变化。由于公司一项未回的应收款项得到了满意的法律解决,公司在2010年第三季度冲回了1870万元人民币的坏账准备。但运营费用的增加又被销售和市场费用的降低所部分抵消,这主要是由于2010年第三季度《天下II》周年庆活动的一次性市场推广费用导致的。
净利润同比增四成 达8.26亿元

2011年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9.2亿元,环比增长16.79%,同比增长56.61%。运营利润率为46.95%,高于上个季度的45.4%和去年同期的41.9%。

本季度净利润为8.26亿元人民币(1.30亿美元),环比增长6.89%,同比增长41.1%。净利率为42.18%。
2011年第三季度,公司录得净汇兑损失为6500万元人民币(1020万美元),上一季度净汇兑损失为30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净汇兑收益为5430万元人民币。汇兑损益的环比和同比变化主要是由于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公司的欧元银行存款余额随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而折算产生的。

截止至2011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和定期存款共为113亿元人民币(18亿美元),截止至2010年12月31日为95亿元人民币。
相关报道:详讯:网易公布2011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业绩

http://news.163.com/11/1117/07/7J1VIC250001124J.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8 10:40
【案例】
版署:非时政类报刊须在2012年9月底前完成改制
2011-11-18 04:24:22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有5人参与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17日在中国记协举办的第十七期“新闻茶座”上表示,新闻出版总署正在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原则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须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李东东介绍,我国共有报刊11833种,涉及出版单位4591家,绝大多数是非时政类报刊。与去年全面完成的图书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不同,报刊出版单位类型多样、情况各异、结构复杂,转企改制工作必须要根据其性质和功能,分期分批实行。首批转制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已于今年8月底前报送改革方案,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李东东介绍,“十一五”时期,我国报刊网站、电子报刊、网络报刊等新业态发展迅速,成都商报博瑞传播、解放日报新华传媒、北京青年报北青传媒、中国计算机报赛迪传媒、广州日报粤传媒、浙江日报浙报传媒等6家报业集团、报刊社的经营部分已在境内或境外上市,1069家报刊单位转企,39家报业集团实行了编辑和经营两分开,大众消费类和科学技术类期刊集群开始出现,一批大中型报刊骨干企业正在形成,报刊发行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同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也存在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竞争力。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 璩静 )
http://news.163.com/11/1118/04/7J47JID90001124J.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19 12:28
【案例】媒体数量
朱静雅yaya:宿舍的姑娘问我:“以昆明的人口规模来算,媒体市场怎么可以容得下四份都市报?像我家长沙,人口比昆明多,也只有两家都市报而已。”我说:“所以,在竞争之下,或许死一家,或许合并两家,这是市场规律。”

转发| 收藏| 评论 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20 22:28
【案例】
朱永新:新教育需要新教师!
◆◆@渔老汉:上午在集团开会,商议合并接收一个杂志社的有关事宜。准备办一个幼儿、小学教师刊物,取名《新教师》(由原@《福建教师》 改刊)。@朱永新 老师欣然应允任刊物名誉主编。新教育呼唤新教师。希望诸位多多支持。它将给您i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8年后,一个新朋友将与您相约在教坛。 转发(12)|评论(11)11月19日 00:42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4)| 收藏| 评论(5) 1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23 23:47
【案例】
报告称电视购物多数产品售价超出厂价10倍

2011-11-23 15:04:41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 有734人参与

核心提示:中国媒购委11月23日发布《中国媒体购物行业发展报告》,报告称电视购物行业近10年来无指导性文件,政府监管力度缺乏;行业内普遍诚信缺失,虚假宣传成风;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商品价值,多数电视购物产品售价均超过出厂价10倍左右。
本报讯 “补钙”功能的产品,到了电视购物上却变成了“增高”产品;用了化妆品之后青春痘消失了,其实是利用了化妆、拍摄技巧;原本应该便宜的电视购物产品的售价却成了超过出厂价10倍左右的“高价”商品……在今天召开的2011年中国媒体购物产业链年会上,《中国媒体购物行业发展报告》出炉,媒购委“会诊”电视购物,指出其面临“五大病理”。

一是行业诚信缺失,虚假宣传成风。增高、美容、丰胸、减肥等产品夸大功能。比如某些增高类产品,卫生部批准的功能只有“补钙”,电视宣传却变成了“增高”。不少名人自己不了解产品或者使用过这种产品就敢代言。

二是追求暴利,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商品价值。本来电视直销由于没有中间商、商店销售等费用,节约了流通费用,它的零售价其实不应高于一般零售商品的价格,但很多商家为牟取短期暴利背离了电视直销低价的市场规则,产品价值与售价严重失调。随着媒体价格不断飙升,电视购物的产品成本逐步转移为媒体传播的成本。据透露,大多数电视购物产品的售价都会超过出厂价10倍左右。

三是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没保障。许多电视直销产品的外包装、标签和产地明显不符,注册地址虚假。

四是行业混乱,盗用数据作案猖獗。由于行业无规则、门槛低、从业者混杂,3年来不法分子盗用“400”客户数据作案越来越猖狂。非法企业购买数据后,假冒知名企业向消费者打回访电话,以原包裹漏装赠品需要重新邮寄、商品召回、商品升级换代等手段诱骗消费者上当,消费者收到的“商品”可能就是价值十几元的地摊产品甚至是砖头。


五是行业法律法规空白,主管部门不明确。电视购物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明确界定和规范,近10年来无指导性文件,政策空白,政府监管力度缺乏。

据统计,2010年媒体购物总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000亿元。据媒购委监测,在绝大部分地方城市,虚假违法电视广告占违法广告总数的比例高达61%。

据透露,由媒购委起草的《广播电视购物行业标准草案》目前正在申报立项阶段,媒购委还将出台《媒体购物商务系统准则》行业国家标准,推动行业有序竞争;并将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建立全国信用、产品质量公示中心,为百姓购物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作者: 杨滨 )

http://news.163.com/11/1123/15/7JI87K4O00011229.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23 23:59
【案例】新闻业务管理
调查记者刘建锋:一财带了个好头。出差伙食怎么办呐?老为地沟油担心,在酒店吃小菜也嫌贵啊!//@张智刚XH106-00576:某单位领导应该学习 // @新华社庞瑞 :某单位应该见贤思齐! // @宝贝勇敢向前走 : 加薪!从加伙食费开始!
◆◆@财经女记者部落:【一财终于提高伙食补贴标准了 每月500是新浪的2.5倍】上海《第一财经日报》发出内部通知,宣布从本月算起,伙食费补贴由每月336元调为每月500元(如图)。说:因为考虑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员工用餐支出明显增加。
转发(270)|评论(84)10月25日 15:49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8)| 收藏| 评论(4) 10分钟前 来自红围脖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1-25 12:56
【案例】
俄女主播直播“奥巴马”名字比中指遭解雇(图)
2011-11-25 10:21: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87人参与


俄罗斯女主播莉马诺娃因读到“奥巴马”名字时比中指,被所在电视台解雇。


中新网11月25日电 据外媒24日报道,俄罗斯女主播塔亚纳•莉马诺娃近日在直播新闻时念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名字时比中指,这一行为令其就职电视台REN TV大为尴尬,莉马诺娃因此遭到解雇。
REN TV表示,莉马诺娃的行为“不可理喻”且“极不专业”。在一项声明中,该电视台称“莉马诺娃不可理喻的行为就是冒犯”,电视台还做出解释,称当时莉马诺娃的手势和她所读的新闻内容没有任何关系。不过,电视台必须就此解雇她。
当时,莉马诺娃在播报有关APEC会议的内容,她在念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名字时抬起手臂比出中指。不过工作人员随后辩解,莉马诺娃当时可能以为导播已经将镜头切换了。

http://news.163.com/11/1125/10/7JMT6VG400014JB6.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1-30 11:06
【案例】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九大问题解析

 2011年11月24日14:54  《传媒》杂志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九大问题解析

  文/郭全中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能有效地解决报刊出版单位数量过多、实力过弱、规模过小等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改善产业结构和强化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大发展大繁荣。当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进入攻坚期,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有待解决。

  之一:出资人问题

  《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因此,出资人能否科学合理地行使其权利将决定着一个公司的成败。对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来说,一方面,由于其出版内容不同程度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其资产形式多为国有独资,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出资人的职责需要多部门行使,其出资人职责更难履行,也更难明确。

  当前,在改革中,对传媒业的出资人安排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案:一是由当地政府担当出资人,授权给传媒集团相关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就是由广东省政府当出资人,并授权给南方报业集团管委会经营其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并履行出资人职责,但是集团资产仍在省财政厅名下。二是由当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传媒单位的资产由当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三是由财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目前,中央级报刊单位转企改制之后其资产由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四是由宣传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上海市的传媒单位多采取这种方式,如新华传媒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显示的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从上述出资人的几种方式来看,方式林林总总,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出资人制度。

  科学明确的出资人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媒单位转企改制的成效,因此,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统一、明确的出资人制度。建议可以成立独立的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或直接由现有的国资委进行管理或者由财政部门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履行出资人职责。

  之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范围问题

  当前的相关文件规定: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隶属于企业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要先行转制。从这条规定可以明确看出,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毫无疑问属于时政类报刊,而其旗下所属的其他单位可以认定为非时政类报刊。但是为数不少的地市级党委机关报刊是属于时政类报刊还是属于非时政类报刊尚未明确,这也使得地市级报刊的转企改制缺少指导性原则,会导致其无所适从。

  之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认定标准问题

  当前的相关文件规定:晚报、都市报和财经类报刊不同于一般非时政类报刊,承担着重要的舆论引导职责,按照有利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要求,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省级和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所属的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出版单位,经批准可进行转制。

  一方面,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等报刊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其转企改制应该更加慎重;另一方面,如果能把这些报刊单位转企改制并全面推向市场,将极大地促进中国报刊业的改革与发展。文件中提出“经批准可进行转制”,但是从相关文件规定中尚不清楚由谁进行批准,到底是由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进行批准?还是由当地的主管部门进行批准?如果是由当地的主管部门进行批准,则不同的地方认定标准肯定会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会对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的转企改制造成一定影响。

  之四:坚持党管媒体的问题

  相关文件规定: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管媒体、党管干部,确保正确政治方向。由于非时政类报刊也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无疑要坚持党管媒体和党管干部,但是如何更科学地坚持党管媒体呢?

  任何媒体和企业的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只要管好干部就能有效地管好媒体。但是,如果事无巨细,既管干部又管资产,又管具体版面和事务,不仅和改革中政企分开的思路不一致,而且由于媒体的具体管理要充分体现专业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党委在具体事务管理上也不可能得心应手。因此,建议党管好干部等重大问题,而具体事务由专业部门进行管理,以更好地实现专业化管理。

  之五:人员分流安置问题

  相关文件规定:分期分批按照规范的程序改制,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与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经批准予以撤销的,其主管主办单位要制定专门的人员分流安置办法,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安置。要优先考虑在本部门本系统内部进行安置;经协商一致自谋职业的,由主管主办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在转企改制中,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是重要问题,一方面牵涉到经济补偿问题,另一方面牵涉到接续社会保险关系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又在于标准和资金来源。目前,经济条件较好的单位其经济补偿标准和接续社会保险的标准较高,如浙江的一些报刊单位为员工买了企业年金,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单位由于缺乏资金则标准较低。建议由国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最低标准,并由各级政府联合提供资金来源。

  之六:主管主办资格问题

  相关文件规定:实行严格的报刊出版市场准入机制,从主管主办资质、内容导向、资本来源、资产规模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不具备报刊出版资质和违规出版以及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报刊出版单位,切实提高报刊出版业集中度;按照主管主办单位资质和职责的要求,报刊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应是隶属关系而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须切实担负起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的职责。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资质。不具备资产重组条件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后原主管主办关系暂时不变。

  探索建立主管主办管理体制与出资人管理体制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首先,要提高报刊出版业的集中度,就必须大幅度减少主管主办单位,否则报刊出版单位的资源分散现状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必须用各种条件严格限制主管主办单位资质。其次,由于报刊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应是隶属关系而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须切实担负起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的职责。这就要求主管主办单位要成为报刊出版单位的出资人,进而要求主管主办单位必须具备出资人管理能力,因此,建议报刊出版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由大型传媒集团担任,切实履行相关职责。

  之七:刊号资源是否进入企业问题

  报刊出版单位的刊号资源作为市场准入的牌照资源,由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给报刊企业使用。目前来看,报刊企业取得的仅是刊号的使用权,而不是刊号的所有权,刊号既不能进入企业也不是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

  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刊号作为行政许可的牌照资源,具有很强的稀缺性,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可以进入企业。目前,在其他行业,如网络牌照以及很多专卖许可也都已经进入企业。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刊号作为报刊企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市场准入资源,对于转企改制之后的报刊企业极其重要,为了促进转企改制之后的报刊企业更好地发展,可以尝试把刊号资源进入转企改制之后的企业。但是目前相关规定尚未明确刊号资源能否进入转企改制之后的企业。另外,目前,一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进行整体转企改制,如果这些企业本身成为主管主办单位,其刊号资源也只能放入企业,而如果不允许刊号资源放入企业,那么,这些企业的刊号资源如何处理就成为一个难题。

  因此,建议对于刊号资源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于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和公益类报刊出版单位的刊号资源不能进入经营性部分(企业),而对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其刊号资源可以进入企业,但是在刊号资源的转移上要做出限定。

  之八:税收问题

  目前,在文化企业转企改制的优惠政策方面,主要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在出台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中作出了如下规定:首先,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其次,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第三,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第四,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具体优惠政策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转制方案确定。优惠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

  年12月31日。

  按照目前的改革方案,由于采取的是“采编合一”的改革思路,改制后的报刊企业的营业税和增值税不会出现重复缴纳,这是一个重大进步。

  但是在税收方面还存在长期面临增值税倒挂的问题。由于我国报纸售价较低,大多数报纸都是“发行倒挂”,即报纸销售收入一般低于其新闻纸及印刷费成本支出,这就导致在现行增值税税制下,报业企业存在严重的“增值税倒挂”问题,即进项税大于销项税的情况,简单地说,报纸销售业务在亏损的情况下仍要缴纳增值税,没有实现“增值”却仍需缴纳“增值税”,完全违背了增值税征收的本意。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这部分多缴的“倒挂”额可以累积挂账,

  用于无限期冲销将来应缴纳的增值税,但不能直接返还。但是,由于我国报纸销售的特殊性,绝大多数报纸发行都是倒挂的,而且从长期来看也不可能“增值”,实际上将造成“倒挂”越来越多。那么,报纸企业的增值税倒挂额就成为报业企业放在国家的一笔存款,虽然可以慢慢抵扣未来需缴的增值税,但由于报纸销售始终无法增值,报业企业大量资金将长期被国家无偿占用。此外,虽然目前可将部分购买纸张和印刷劳务的增值税计入成本进行抵扣,起到了一定的调节效果,但这只收回了这部分要缴纳增值税的25%,其余部分相当于无偿赠与国家,在免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更是起不到税收调节的效果。在我国报业发展的相当长时期

  内,“增值税倒挂”将一直存在,因此,要解决报业企业的实际问题,可以在报业企业税收政策上采取倒挂部分的增值税返还的措施。当然,由于报业企业以前的基础薄弱,而且转企

  改制中划拨地改变土地性质等诸多问题,也都需要国家在财政税收上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之九:具体改革规程问题

  近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基本规程》正式公布,规程包括成立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转制工作方案,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注销事业单位法人与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八个部分。该规程仅适用于具有独立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且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参考。

  该规程对于中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一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新闻出版总署;二是明确了转制工作方案内容,并明确转制工作方案要以主管部门名义向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所报方案予以审核和批复;三是要做好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并做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结果的核准或备案;四是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要明确出资人和监管职能;五是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要明确主管主办职责、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制定公司决策议事规则;六是在注销事业单位法人与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方面,要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办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七是在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方面,要成立专门小组、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

  由于该规程针对的主要是中央各单位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而对于更大范围的地方性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制尚缺乏可操作的改革指导原则,导致各地在进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时,方案五花八门,大大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和效果。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较为具体的改革指导意见。

  作者单位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24/145423519330.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1-30 11:09
【案例】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在英国建立新电视频道

2011年11月29日15:45  新浪传媒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纽约时报》11月28日报道,英国将建立新媒体列入任务之中,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希望,在引领最近新闻报道过多的英国通俗小报编造的故事中,为他们提供一剂解酒药,以此使自己声名大噪。

  这个月,一个公众调查深入研究了令许多英国人震惊的佛里特街(伦敦报业所在处)报道技术,公共广播公司在英国建立了一个新电视频道,这是该公司的第一个国际电视投资。

  英国拥有英国广播公司,该公司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广播公司之一;英国真的需要从美国引进严肃的电视节目吗?很多英国人联想到美国电视节目时,他们都会想到愚蠢的情景喜剧,或者福克斯新闻频道中“公平和谐的”新闻报道;福克斯新闻频道与公共广播公司都是新闻集团旗下的公司,新闻集团的报纸是最先对“窃听名人手机案”进行调查的报纸。

  公共广播公司英国分公司新频道的总经理理查德-金斯伯利说道,“美国电视频道同人们所想的非常不一样。”

  在英国空中广播系统里可以看到这个新频道,英国空中广播系统是一个卫星电视系统,拥有1千万用户,有700多其他频道也加入其中。通过有线系统,维珍媒体也可以看公共广播公司的节目,该媒体公司有300万用户。

  在其他美国频道实现飞跃之后,公共广播公司也进入了英国这个拥挤的市场。在分析师所指的纪实类节目范畴里,在英国一直都可以看到这些美国频道,比如说发现频道、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还可以看到无数当地广播公司的此类节目。

  伦敦互联网数据公司资深分析师蒂姆-威斯克说道,“这真的是个必须要问的问题,这个新频道或类似的频道真的有市场吗?”公共广播公司频道不同于其他频道的原因是,它有不同的视角;它可能比其他美国节目更适合欧洲人的胃口。

  公共广播公司英国分公司如此声势浩大的原因是,大卫-里昂的坚持。大卫-里昂是成立Quadra集团的一个加拿大企业家,Quadra集团主要投资能源和媒体产业。里昂在卡尔加里长大,他收看公共广播公司节目,因为一个当地有线系统提供了广播分站的费用。

  他说:“每个人都对公共广播公司的频道赞不绝口,我认为它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节目,详细描述了国家和大陆人们的生活。”里昂16年前移居到英国之后,他说他十分想念这个频道。他说道:“作为文明程度高的说英语之人,我们对彼此加深了解十分重要;我们之间存在很多误解。”

  公共广播公司的总部设在华盛顿,几年前,里昂开始同公共广播公司的官员交谈关于在英国建立新频道的想法。最后他们达成一致,在Quadra公司和公共广播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审查公共广播公司节目向其他广播公司的国际销售。

  华盛顿公共广播公司发言人简-麦克纳马拉说,“我们没有资金来源来投资企业,所以我们很幸运拥有大卫-里昂作为合作伙伴。”

  新频道基本上是美国观众看到的公共广播频道修订版,它同时还有关于科学、历史和其他主题节目。但是,它与其他电视节目很不相同。公共广播公司是一个商业公司,在新年伊始,它计划融入广告。

  在美国,这个电视频道在节目中间并不插入广告,它是由美国政府、企业赞助、观众捐赠来获得资金的。

  其他的公众广播公司采用相同的办法,在国际上获得收益。英国广播公司主要是通过向电视用户收取许可费,来获得资金;现在也在英国以外向的其他频道出售广告。

  传立媒体是一个收购媒体的代理,它的业务总监加雷斯-哈钦斯称,公共广播公司英国分公司将会做相适应的工作来吸引广告,它将被一个主流英国广播公司第4频道收购。但他又说,“在市场中,肯定有足够的空间来制作频道,以满足高消费水平高素养的观众。”

  虽然,新频道只开始了几个星期,里昂已经开始考虑提高收视率的对策。他提出,有个办法,那就是建立一个“公共广播新闻小时”的英国版本,完全用英国演播室,还有英国记者职员。

  英国人对于电视新闻已经有了很多选择,包括英国广播公司和天空广播公司的24小时新闻频道、英国广播公司的夜间新闻摘要、还有商业频道;但是,目前还并没有一个对所有用户免费的美国风格有线电视。里昂说,“虽然英国有很多的媒体,但英国对这种新闻十分直接、十分客观的新闻工作仍有欲望。”里昂表示,他还在想把公共广播频道推向其他并不广泛说英语的国家,其中包括非洲、印度和斯堪的纳维亚。(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29/154523544929.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1-30 11:10
【案例】
贵州电视台与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合并

2011年11月25日21:1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贵阳11月25日电 (宋睿) 11月25日,贵州电视台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合并成立为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实现打造贵州广电百亿元企业的目标。

  成立于1950年的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与诞生于1968年的贵州电视台是推介贵州、宣传贵州的主流媒体,随着全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催生并加速着贵州广播电视资源优势的整合。在整合广播、电视资源优势之际,贵州省委省政府也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实现打造贵州广电百亿元企业的目标;2013年至2015年,力争推动两家公司上市。

  贵州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说,广播电视两台合并,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贵州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决策。

  据了解,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有7个频率和一个网站,贵州电视台有10个频道及1个网站,收听收视率均在当地广播电视行业中排列首位。贵州电视台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合并成立后将实现制播分离。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25/211223526851.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1-30 11:11
【案例】人事管理
美国《华盛顿邮报》被指不公正裁员

2011年11月25日11:43  新浪传媒

《华盛顿邮报》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11月22日消息,《华盛顿邮报》协会于周二对该报纸进行谴责,指责报纸不公正的解雇员工,以及对待员工不能一视同仁。

  该协会称,“至少有13人将会通过裁员的方式,被《华盛顿邮报》封杀出局,用模棱两可的费用强制买断或者完全解雇。”

  协会副主席弗雷德里克-昆克(Kunkle Fredrick)称,报纸的行为“令人苦恼不堪”;因为“受到不公正裁员的员工,一半以上都是非洲裔美国人或拉丁美洲人。”

  昆克还写道,《华盛顿邮报》告诉他们的职员“门槛已经被抬高”。他强烈谴责了报纸的评价体系,包括他所谓的“高度主观,以及十分狡猾的批判评论,例如在刊登事件中插入了很多流行文化参考文献。”

  《华盛顿邮报》的一位发言人对协会的指责做出了回应,他说:“从雇佣到晋升,直至继续留任发展,我们都恪守多元化的策略。”

  昆克指责称,“钱”是《华盛顿邮报》需求和行为的罪魁祸首。有报道称,2011年第三季度,该报纸的损失高达600万美元。9月,除了在安纳波利斯及弗吉尼亚州,《华盛顿邮报》还关闭了其所有的地区单位。

  昆克指出,虽然《华盛顿邮报》正面临发行量与广告的双重挑战;但据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报刊核查组织发行量审计局(ABC-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报告显示,在所有发行量最大报纸排名中,《华盛顿邮报》位列第八。(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25/114323524733.shtml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