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标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0-5-12 11:45
标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12-2 21:35 编辑

新闻的时效性法则,决定了新闻编辑部无法完全避免差错。但这不是媒体出错的理由。我们开辟这个栏目,旨在提醒我们的学生:以后如果从事新闻工作,请尽量避免差错,提高新闻文化的质量。
【案例】1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10大语文差错

2008-12-31 03:05:37 来源: 新华网
核心提示: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其中“三聚氰胺”中“氰胺”应读qíng'àn,不少人误读为qīng'ān。

中国新闻出版报12月30日报道 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往往被误读成yuè。

二、“三聚氰胺”中“氰胺”应读qíng'àn,不少人误读为qīng'ān。

三、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

四、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误为“故裏”。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狙击”应为“阻击”。

六、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盈利。“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

七、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

八、容易用错的成语: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意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

九、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混为一谈。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客户提现和资金清算,按照规定必须将吸收到的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存款准备金”缴存到中央银行。前者是指提取准备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对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十、《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和供检索用的“索引”是两回事。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0-5-12 11:45
第一个和第二个,我也读错了,汗颜。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0-5-12 11:46
朱春霞
还有“曾几何时”的用法~~有的时候也会想,这些字在我们现在来看是错误读法、用法,也许,过个几年几十年,就会是正确的了~~~哎~~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0-5-12 11:46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1-2 10:38 编辑

【案例】2
人民日报:保护方言留存民族记忆
2009-01-02 05:56:09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 网友评论 71 条

  核心提示: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发表文章称汉语方言保留着古汉语成分,饱含“民族记忆”,保护方言就是留存民族记忆。
人民日报海外版1月2日报道 形容女孩子惊艳之美,用普通话是:“哦,这姑娘真漂亮。”咬字清楚,字正腔圆。

而河南人会说:“咦,这妮子咋恁好看。”朴实中听,又带着泥土气息。

轮到苏州人则是:“哎呀呀,这个妹妹标致得少少家个。”语调相当婉转,听着非常舒服……

每一种方言,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局部地区出现“方言资源流失”现象,部分方言的使用范围日渐萎缩。为此,从2008年10月起,国家语委逐步开展“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计划录制“原汁原味” 的声音,其中饱含“民族记忆”的汉语方言是重要的拟保存对象。

方言饱含民族记忆

“普通话便于交流,对我国经济文化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作为‘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方言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化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

按通用分法,我国共有7大汉语方言区,依次为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方言、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的吴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湘方言、以梅州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和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方言。每种大方言区又渐次分为更多的小方言区。

李宇明介绍,不少汉语方言保留着古汉语成分,饱含“民族记忆”,承载了诸多历史文化内容。如,武汉话把“口袋”称为“荷包”,河南部分地方把女婿称“相公”。闽南话更是有一种“崇正意味”,保留了许多古音古词,如:把“吃”称为“食”,“锅”称为“鼎”,“人”称为“侬”。

此外,汉语方言还是沟通情感传承文化的纽带,“乡音无改鬓毛衰”是归乡游子认祖寻根时的感慨。宁夏大学人文学教授蔡永贵指出,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许多经典文学艺术作品巧妙地使用方言刻画了成功的人物形象,使这些作品增色不少。

局部方言渐趋式微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饱含民族记忆的汉语方言处于急速变化之中,部分方言面临“阵地沦丧”、使用者越来越少的窘境。尤其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便利、大规模移民的出现,我国局部地区方言渐呈式微之势。

日前,《羊城晚报》上一则题为《生在广州不会说粤语》的报道,阐述了新客家第二代“白话(粤语)盲”现象引发的思考,引起读者关注。作为“人多势众”的一个方言分支,粤语在新客家第二代中的传承困境,在我国汉语方言中不是孤例。

究其原因,一方面,方言的语言环境在缩小。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大流动,方言的地域性框架发生变化。在京、沪、穗等大城市,外来移民通常都说普通话。另一方面,年轻一代日渐产生了对方言的疏离感。浙江金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在6岁到14岁孩子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普通话,但52%的人完全不会说金华方言。

随着局部地区方言式微,“我们该如何保护方言”日渐成为一个话题。早在2005年,人大代表厉明就曾呼吁,应该采取措施保护“上海话”。有专家指出,一些民间力量,如“南腔北调”的方言电视剧、电视节目、电影以及少数的方言培训班,从某种意义上起到了保护方言的作用。当然,也有专家认为,方言的存留是语言变迁的必然,不必刻意强调每一种方言都要完全保护。

有声形式保存语言

除了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民族的方言同样面临该如何保护的课题。我国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甚至还使用着多种语言。但随着农村城镇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民族语言到了濒危境地。部分少数民族,如赫哲族、鄂伦春族、土家族的语言,只有极少数人会说,年轻一代都改说汉语了。

“作为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渐获重视。”李宇明说,为了调查收集并保存当代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的实态、有声语料,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拟用声音(甚至多媒体)的形式保存“民族记忆”。

2008年10月11日,有声数据库建设江苏省试点工作在苏州启动,苏州人说的“吴侬软语”成为第一批被录音留存进入国家数据库的方言。据悉,数据库建成后,将向社会开放。

李宇明说,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保存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带有特色的地方普通话,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充足的语料资源,还可以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国家安全等事业中。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0-5-12 11:46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1-2 10:38 编辑

【案例】3
胡锦涛报告“不折腾”翻译方法难倒国际媒体

  2009年01月02日10:1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发表文章说,中共举行大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

  在表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不移决心时,胡锦涛连续用了三个“不”:“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文章说,当时,“不折腾”三个字刚落音,人民大会堂观众席随即传来会心的笑声。在正式的场合宣示重大发展方向时,一贯严肃的胡锦涛突然冒出一句很普通的口语,显然让大家觉得十分亲切。但笑声也说明观众是听懂了“折腾”二字的所指,也听懂了“不折腾”的含义。

  文章认为,中共建国以来,因内外因素而走的冤枉路并不少。历次政治运动、反右、大跃进都给国家政治、经济发展造成不少损伤,文化大革命是损伤最大的一次。即使是改革开放的决议,也曾在1989年后受挫,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才再次开启。如今,将过去的曲折、错误一律以“折腾”称之,表明中国不再做与经济发展无关的、内耗的路线辩论或政治斗争,“不折腾”的确有现实针对性,而且微妙贴切。

  但是好了,对于希望了解中国想法的国际媒体来说,“不折腾”三个字如何翻译呢?

  网络上,读者主动搜集了五花八门的各种译法,像“翻来倒去”(don't flip flop),“别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别反复”(don't sway back and forth)、不踌躇(no dithering),还有翻译成“没有重大变化”(no major changes)的。

  闲聊时与英语媒体的同行说到上述译法,觉得都不够精彩,没有把“折腾”里头还带着的“混乱”、“自我消耗”涵义体现出来。

  有趣的是,在12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到与“不折腾”有关的问题时,现场翻译干脆根据汉语拼音念出“bu zheteng”,让这三字用语再引来一轮现场笑声。事后,中国媒体在报道中赞扬一番,说“bu zheteng”或许将成为英语当中的专属名词。

  三个字的法译折腾了半天,折腾出了一个“bu zheteng”。现代中国人为英语增加词汇,之前有先例。像宇航员,美国的叫“astronaut”,苏联的叫“cosmonaut”,2003年以后航天词库中又新增了“taikonaut”(源自“太空”的汉语拼音taikong),指中国的宇航员。一个国家国力增长,或受关注的程度增加,就有机会为外语词库做贡献。

  文章说,然而,针对“bu zheteng”,代表官方的权威解释依然缺席,似乎是预留了模糊空间让各家解读。网络上,有文章大赞“不折腾”表现了中共的智慧,但也有不买账的网民反驳,有人说:“老百姓只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从来都不想出什么劳什子”。(韩咏红)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0-5-12 11:46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1-2 10:38 编辑

【案例】4湖南双牌县政协委员发言惹怒书记被停职检讨

2010-04-20 05:17:03 来源: 大洋网(广州) 跟贴 330 条

核心提示:日前,湖南省双牌县政协委员、县委办副主任胡佐军大会发言因涉及当地招商项目使当地的县委书记郑柏顺不高兴,由此被迅速停职。当地人称,书记生气的原因或是因为胡佐军发言调子过高,讲话口气像书记。一位委员称“发言都会遭受处分,以后谁还敢讲真话啊!”

信息时报4月20日报道 大会发言是政协委员依据政协章程履行职责、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大会发言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进行协商,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但湖南省双牌县政协委员、县委办副主任胡佐军的大会发言却使县委书记郑柏顺不高兴,“书记很生气,后果真严重。” ——胡佐军因此被责令检讨并停职。

………………………………………………………………………………………………
“凭心而论,胡佐军的发言很有水平,指出了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一位委员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过重,而且不可思议,“既没有涉及国家机密,又没有反党反社会,怎么就招致停职?”

http://news.163.com/10/0420/05/64MJ9DKV0001124J.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0-5-12 11:47
“凭心而论”应为“平心而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 10:43
【案例】5
网易新闻首页标题


内文的标题


http://discover.news.163.com/11/0102/10/6PCSG03E000125LI.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 10:44
网易山东省青岛市网友 ip:123.234.*.* 2011-01-02 10:27:43 发表
夜色列????????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湖北省荆州市网友 [_路人乙]: [加关注] 2011-01-02 10:32:29 发表
哈哈,玩意编辑用地是收购平阳输入法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浙江省金华市网友 [审帖死全家]: [加关注] 2011-01-02 10:34:23 发表
夜色列????????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河北省石家庄市网友 ip:121.29.*.* 2011-01-02 10:32:55 发表
夜色列 哪个星球的?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湖北省武汉市网友 ip:59.172.*.* 2011-01-02 10:25:50 发表
地球上有夜色列吗???
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7 10:00
【案例】
央视女主播刘羽微博贴出读音表 称错一字罚五十
  2011年01月07日01:16  北京晨报

央视新闻女主播刘羽,在其微博上晒出一张贴在自己化妆镜上的《常出错读音表》。

  晨报讯(记者 何欣)日前,央视女主播刘羽一条微博,在网络上被广泛转发。网友们对照这个包含众多易读错字的表格自测后,纷纷感叹自己“说都不会话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李洪岩教授也向记者介绍了目前对播音员的一些基本素质要求。
  “因为”、“劲敌”、“徇私”……近日,央视新闻女主播刘羽,在其微博上晒出一张贴在自己化妆镜上的《常出错读音表》,除了包括上述几个词语在内的常见词汇外,还有一些并不常见的人名和地名,总数有四十余个。从照片中可以看出,除了正式打印出来的以外,更多易错字都是手写添加上去的。
  刘羽在微博中写道:“错一个罚五十,测测你能罚多少?”于是也引起了一些好奇心旺盛的网友对照该表进行自测。然而测试的结果却让很多网友表示“压力很大”,感觉自己“说都不会话了”。表格还让不少高三学生以及网友引起共鸣,“想起了语文试卷上那道3分的第一题”。对于微博中提及的“错一个罚五十”的标准,对此央视前主持人“阿丘”似乎深有感触,在其评论中写道:“我曾经被罚得监看员都手软了,可字到嘴边还是走约定俗成的路”。
  昨天下午,记者对照《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些词的读音分别进行了核对,并随机询问了十余人。最终,表格里的三个常见词几乎“放倒”所有受访者,其中甚至包括一名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的持有者。这三个词的正确发音是:“因为”的“为”念四声;“徇私”的“徇”也念四声;而“劲敌”的“劲”则应读“jing”,四声。
  ■专家说法
  昨天,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教授。李教授表示,作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工作者,准确规范严谨的表述,是播音员基本的业务标准和要求。
  李教授同时透露,在行业内,确实存在播音员读错字要罚钱的规定,但业内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http://news.sina.com.cn/s/2011-01-07/011621772831.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7 10:04
2011-01-07 10:00:31  新浪浙江杭州网友1sec
劲只有惟一的一种发音,不是多音字。

原帖:2011-01-07 01:53:41  新浪上海手机用户 1
哥高中就知道因为的为念四声了,但确实很多人念成二声,可笑!看来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2011-01-07 09:58:58  新浪云南昆明手机用户

标准的普通话是不能提高收视率的!学习凤凰卫视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7 10:05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12-3 16:02 编辑

新闻的意义不在于播音,而是报道,看看凤凰卫视,主持出错不少,但还是收视率很高。
避重就轻,该干什么不干什么。

2011-01-07 08:54:42  新浪山西太原网友龙城看客
说错了要罚,写错了罚吗?
图片中“秸杆”应为“秸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8 21:14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12-3 16:02 编辑

【案例】
央视又闹出“20倍”的大笑话
文章提交者:草根根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2009年8月20日14点50分左右,偶然看到央视新闻频道说出如下新闻内容,北京今年预计销售蜂窝煤15万吨,比***年的340万吨,减少了20倍……。

         一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我不得不大胆地猜测一下,本条新闻的央视的新闻记者,以及央视新闻的编剧等编审人员大概都是些小学数学水平的知识分子,不然怎么会出现如此小儿科的,“20倍”的大笑话呢?

        稍具数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现在的数据A比以往的数据B相比如果是增加了,就可以用大于1的多少倍来叙述或形容,因为现在的数据A一定比以往的数据B大,那么A 除以B一定是一个大于1的数据;

        反过来,如果现在的数据A比以往的数据B相比是减少了,那么就不可能用大于1的倍数来表述了,因为现在的数据A一定比以往的数据B小,所以A除以B一定是一个小于1的数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陈述数据的变化最好是用百分比。

       今天此条新闻数据的描述就属于第二种情况,也就是说最好用百分比来形容现在的用煤量比以往的用煤量如何如何的小,即现在的用煤量是以往的(15/340=)0.044倍,比原来用煤量下降了[(340-15)/340=]95.6%。如果说现在的用煤量比以往减少了20倍,显然是一个“20”倍的笑话了。


                                            转自中国幸福学网站
http://hi.baidu.com/%B3%C2%C3%CF%D4%C6/blog/item/7ea1cf2457bf996934a80f9d.html

20009年 这个玩笑也大
︶~被回憶嘲弄 我是破碎的貝殼 把我放在胸口 你將聽到 我思念的怒吼 ︶ ̄~°

我真没发现这个。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8 21:27
【案例】
报刊常见误用成语辨正
  发表于 2010-8-19 16:30 |

目前,在一些报刊文章中,望文生义误用成语的现象较多。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错误的用法却不断流行,愈演愈烈。为了降低媒体的传播文化不良影响,记者编辑首先要带头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养成“咬文嚼字”的好习惯。

  只有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文字功底,才是消除成语误用现象的治本之道。
  本文收集了报刊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误用成语,对其进行分析和释义,以与新闻界的同仁交流。
“七月流火”
  误例:2005年7月,在一次欢迎仪式上,人大校长致辞道:“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七月流火”
  多年来一直被误认为盛夏时节的炎热之意,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它的本义是说夏历(农历)七月,天气转凉。《诗经·豳风》最初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两句话说:七月火星流向西,九月官家裁寒衣。也就是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火:星名。一年自秋季开始,大火星自西而下谓之流火。
“扫眉才子”
  误例:贾平凹近几年写了很多部畅销小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扫眉才子。
  受“才子佳人”这个成语影响,便想当然以为这个“扫眉才子”也是指男性了。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扫眉:妇女画眉毛。薛涛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美貌,倾倒唐朝诗坛上的文人骚客。后来人们就常用“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上下其手”
  误例:摄影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摄影师喜欢对女模特直接上下其手。一位女模特就表示,摄影师会趁着拍泳装照抹油的机会,直接把手塞进她们的泳衣里。
  该文记者显然把“上下其手”当成“猥亵”理解了。其实本意是串通作弊的意思。此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穿封戌俘虏了郑国守将皇颉,公子围想争功,硬说是他俘虏的,两人争执不下,楚康王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并向皇颉暗示,上其手曰(把手举高):“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把手放下):“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皇颉见状,遂回答说他是被公子围擒获的。
“惨淡经营”
  误例: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
  之所以造成误用,显然将“惨淡”当萧条、不景气讲了,错认为是经营艰难,生意清淡。
“惨淡经营”
  原指作画前先苦心构思,安排好画面上各部分的位置。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素绢,意匠惨淡经营中。”后引申指苦心谋划,从事诗文创作或经营某种事业。
“差强人意”
  误例:整个赛季下来,罗本只有2个进球6次助攻,对于他这样的世界级边锋来说,实在是差强人意。
“差强人意”
  这个词语常被误解为“使人感到差劲”的意思,是将“差”字作“不好”、“差劲”解了。这里的“差”字应作“稍微”解。这个成语意思是大体上能使人满意。
“目无全牛”
  误例: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目无全牛”
  常被错误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褒义误用作贬义词。全牛指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非池中物”
  误例:一市民从商贩手中买下受伤的珍稀海龟,在自家小水池中养好伤后,他认为海龟并非池中物,昨天在海洋动物专家的陪同下把这只海龟放归大海。
“非池中物”
  ,每指不是久居池水中的东西,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一旦遇到机会终将有所作为。误例望文生义地使用此词。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得知刘备去京口向孙权借荆州,马上给信孙权,认为“刘备以枭雄之资,而有关羽、张飞能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今猬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意思是借荆州给刘备作资本,那就会使他像蛟龙得雨,终究不会呆在池中。
“空穴来风”
  误例:谢娜即将离开湖南卫视,绝非空穴来风。
  在报纸上常常会发现“空穴来风”一词,但总被改成捕风捉影、毫无根据的意思。“空穴来风”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既能来风,必有空穴。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不可收拾”
  误例:自2001年全国书画大展上猎获获奖以后,这位年轻画家由专攻传统国画转而大搞技法创新,佳作频出,一发而不可收拾。
  媒体经常将此词与“一发而不可收”揉到一起用,变贬为褒,这种用法令人忍俊不禁。
“不可收拾”
  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长袖善舞”
  误例: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深圳市代表团全体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使深圳市获得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
  媒体常将它误解为有能力、善于运作的意思。“长袖善舞”一词语出《韩非子·五蠹》,原句为“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意思是说,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对簿公堂”
  误例:黄圣依星爷官司开庭“劳资纠纷”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的意思是指在公堂受审,而众多媒体误用为“双方打官司闹上法庭或告状”的意思。误用率也相当高。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即今所指的法庭。在法庭上受审问,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或误解为“争论”、“辨是非”。
“美轮美奂”
  误例:一个舞蹈过后,主持人董卿说:“真是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
  不能用来形容舞姿或动作的优美,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这是错误用法。这个成语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高大;奂,众多。
“不赞一词”
  误例:媒体的态度很鲜明,对“藏独”分子达赖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例句误将“赞”理解为“赞扬”,遂将成语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赞:添加。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明日黄花”
  误例:舍瓦在意大利的战绩毕竟已是昨日黄花。
  错想为既然比喻过时的事物,那一定是昨天的黄花了。“明日黄花”语出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连蝴蝶也发愁了。意谓今天当令的事物,到了明天当然是过时了。
“不刊之论”
  误例:刘晓庆日前见诸媒体的许多话都是一味标榜自己的炒作,是极其媚俗的不刊之论。
  这里将“不刊”错误理解“不刊载”,或说成是“不能刊载的言论”。刊:削也。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刊之论”一词源于汉代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首当其冲”
  误例:交通问题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
  多用于遭遇不好的情况(有危难、受攻击等)。这个成语经常被当成“首先、首要”之意,用作定语。本意是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一般作谓语。
“石破天惊”
  误例: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石破天惊”
  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危言危行”
  误例: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危言危行”
  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危”容易误解为“危险”。原意为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不瘟不火”
  误例:离6月1日“限塑令”执行的日子越来越近,省城多家超市也早已推出了环保袋。但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超市的环保袋销售一直不瘟不火。
“不瘟不火”
  常被误用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指的是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这是一个赞扬演员演技好的褒义词。
“望其项背”
  误例:“尤文图斯夺冠几乎已经成为传统了。像AC米兰、国际米兰及罗马这些球队,只能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
  ,意谓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例句错解为“赶不上,只能望其项背”。这个词一般多用为否定意义的句子,如“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非……所能望其项背”。如果使用者不小心的话,很容易把这个词用反的。
“文不加点”
  误例:古代的文学作品多是文不加点,让人不能卒读。
  点:涂改,表示删去。“文不加点”意思是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呵成。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和标点符号毫无瓜葛。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汉代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炙手可热”
  误例:华语歌坛炙手可热的小天后张韶涵……“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经常被用来形容受欢迎的人,热门的事物,完全背离了该词的本义。唐代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意思是,权势之大没人能比,气焰之热可以烫手。
“呼之欲出”
  误例:深圳队明日主场战上海申花,首届中超冠军呼之欲出。
  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而相当多的媒体望文生义,误解为某种事物、情况或行动将要出现。
“巧夺天工”
  误例:“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意为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这里是用错了对象。
“弹冠相庆”
  误例:施瓦辛格当选州长,奥地利人弹冠相庆。
  用“弹冠相庆”来形容他们的兴奋之情,是错误的。“弹冠相庆”语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说的是王吉(即王阳)与贡禹友善,王吉做官,贡禹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也准备做官。后来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8 21:35
【案例】
南方都市报,出错了

今天南方都市报发了周明华的评论《常委的拳头为何打不掉人大代表资格》,有这么一句:之所以杜常委这等高调,恐怕还是“对家乡慈善事业贡献大”的因素在起潜在作用。

但事实是,杜仁尧,浙江普田电器董事长,普田电器系当地纳税大户。黄林朝,上海菱朝置业董事长,曾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慈善之星”。本来周大侠是批评打人者杜仁尧的,怎么挖苦起一个被打的慈善家?

作者写稿前,要细看新闻,编者也要细看。这样的差错,即使作者写错了,编辑也能看出来。把批评的对象搞错,是一大笑话。

http://bbs.taihainet.com/showtopic-125835.html





附:  常委的拳头为何打不掉人大代表资格

日期:[2009年3月26日]  版次:[AA30]  版名:[众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0  条

   去年3月19日,浙江嵊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人大代表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杜仁尧突然起身,挥拳打了人大代表黄林朝,审议一度中断。今年3月23日,事件有了处理结果———杜仁尧因殴打他人被处以500元罚款。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吕忠林称,一个在沪发展,但对家乡慈善事业贡献大;一个是本地纳税大户。发生此事,我们很遗憾。(《东方早报》3月25日)


  这样的镜头格外让人惊讶,选民投票选出的人大代表,在庄严肃穆的纵议国家大事、民生方略的公堂之上,竟然将个人的经济恩怨挟带到这里,失控使性到拳脚相向。试问:这还配做人民可以信赖的人大代表吗?连人大代表在处理经济纠纷时,都不首选法律而用挥起的拳头说话,那么,我们拿什么理由去说服大多数普通百姓依法办事?


  更让人费解的是,人大会上两代表不是动嘴、动脑而是动拳脚,这种已相当雷人的失责与失范行为,居然可以一拖就是一年整,而且还以如此不痛也不痒地“处罚杜仁尧500元”便画上句号。事实上,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30条规定,和据《治安处罚法》第23条和26条规定,杜仁尧的行为已明显构成“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和“其他寻衅滋事行为”的违法行为,只不过拘留需报请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而已。


  而且,杜常委的这种扰乱国家机关的行为的性质还非常严重,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很深。我们何以不比照《治安处罚法》进行处罚?何以不及时报请人大常委会终止其代表资格?如果这等缺失参政伦理的行为都可以平安无事,那么,下一记“张狂”无度的拳头还会挥将而起。它可以挥向代表,更可以毫无忌惮地挥向百姓。之所以杜常委这等高调,恐怕还是“对家乡慈善事业贡献大”的因素在起潜在作用。因为,杜仁尧是人大代表的同时还是一名民企老总。有时候,金钱可以扭曲掉履行公职的身份,或者说,大老板原本将参政议政作为一种光鲜的行为道具,而根本不向“道具”里注入有价值的元素。一些地方人大与政协组织,似乎也默许了这些少数“金腕代表”与“花瓶委员”们的失职行为,这折射出了我们“惟经济和名人是从”的既定思维。□周明华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8 21:37
【案例】
对“窥探被判强奸罪”报道失实的分析     


  《华西都市报》4月14日的报道《爬树窥探女邻居他被判强奸罪》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但不久即被证明报道失实,《华西都市报》也通过《天气突变前他曾两次闯入女邻居家》和《曾入室行暴力》的后续报道进行了一定的澄清。从案件的基本事实看,法院认定李某构成强奸罪,确实有法律依据。
  对于新闻界来说,有必要认真分析报道失实的原因。

  就《爬树窥探女邻居 他被判强奸罪》报道看,其新闻要素本身是残缺可疑的。

  一是时间不明。报道称新都法院是“近日”判的,说明记者不知道法院判决的确切日期,记者很可能没有看到判决书。据思宁事后向记者本人了解,他当时确实没有看到判决书。

  二是地点遗漏。报道叙述案情时,说李某只是准备进入刘某家的客厅而没有进入,转而爬上刘某院落中的一棵树伺机而动。而事实是,李某进入了刘某家的客厅,甚至用双手掐刘某的脖子。报道遗漏了主要的犯罪地点。由于主要的犯罪地点遗漏,相应的案件经过及结果难免失实。

  三是人物虚构。报道称“据新都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让读者以为有新都区检察院的检察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但新都区检察院该案承办人王检察官在接受《检察日报》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检察院没有任何人接受过采访”。因此,记者可能涉嫌虚构了被采访的检察官。虽然记者有可能在非专门采访场合获悉“检察官介绍”,但记者不能含糊地称“新都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至少要点明介绍的检察官姓什么。即使那位检察官连姓什么都不愿意透露,记者也可以表述为“据新都区检察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检察官介绍”。

  从新闻专业审稿角度看,《华西都市报》编辑至少可以向记者质疑:新都法院是什么时间作出判决的?您采访了新都区检察院哪位检察官?如果编辑严谨些,还可以要求记者提供判决书原文。

  报道还有的地方是可以令编辑怀疑的。比如,报道称“获悉此案判决结果后,一些市民对此感到疑虑”。“一些市民”是什么身份的人?他们为什么可以在《华西都市报》报道之前就“获悉此案判决结果”呢?如果“一些市民”是本案诉讼参与人的相关知情人,确实可以在公开报道之前获悉,但记者理应说明他们的确切身份。如果“一些市民”从其他媒体报道“获悉此案判决结果”,那《华西都市报》怎么能把旧闻拿来冒充自己采访的新闻呢?如果是记者拿了还没有发表的草稿去向“一些市民”征求对案件的看法,记者也应该说明,不能把“一些市民”“获悉此案判决结果”的消息来源隐去。

  还有,川大法院学院副教授莫晓宇的观点是否记者采访得来,报道中也没有写明。如果莫晓宇是根据记者尚未见报的稿件的介绍发表见解的,记者是应该说明的。也就是说,记者要对误导莫晓宇承担一定的责任。当然,莫晓宇这样的法学专业人士今后也要提高警觉,不能只根据记者的介绍就对案件信口开河,至少要先看看相关的法律文书。否则,可能会坏了自己的名声。

  可见,从采编运作看,报道混淆了记者采访和公众对见报报道的反应两个阶段。由于相关表述含糊不清,在时间逻辑上也显得错乱。

  其实,只要依据新闻专业规范审稿,就可以发现报道失实的问题。可惜,现在新闻界不少人已经习惯于忽视新闻专业规范,他们心态浮躁,往往只关注新闻本身是否可以挖掘出独特的“看点”,以便吸引眼球,进行炒作;他们甚至把公众对见报报道的反应“策划”到该见报报道中,混淆新闻与公众对该新闻事实进行的评论的界限。

  通常,法律专业采编人员不会在没有看到相关法律文书的情况下,就根据采访某人来报道庭审的案件及法院判决或裁定的结果。一般说来,他们会设法找到相关人员(例如法检侦人员、律师或能拿到相关法律文书的当事人等),复印或者摘抄相关法律文书,作为报道的依据。因此,《华西都市报》报道如此失实令人难以理解。也许,《华西都市报》以及某些媒体领导人以为法律专业报道不需要法律专业采编人员,只要是记者、编辑,谁都可以做。

  如果新闻界遵守新闻专业规范,注重法律报道采编人员的专业要求,像这类案件报道严重失实的问题,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2009年4月22日


题图为《爬树窥探女邻居他被判强奸罪》原文截图。
欢迎光临思宁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ining

附:

        爬树窥探女邻居他被判强奸罪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时间: 2009-04-14 第14版 07:47:38 编辑: 唐洁

  此案发生在成都新都区,嫌疑人在树上蹲4个多小时因闪电被发现
  家住成都新都区的李某暗恋邻居刘某。他趁刘某丈夫不在,潜入刘某家院落内,然后爬上一棵树窥探刘某在家的一举一动。李某在树上艰难度过4个多小时后,意外遇到闪电雷雨。刘某察觉到李某的行为并报警。近日,新都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缓刑1年。

  爬树窥探闪电“赶”他回家

  43岁的李某为人和善,邻居们对他的印象都不错。谁也没想到,这位“好人”因为暗恋邻居刘某,竟引发了一起刑事案。
  据新都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去年4月17日晚,李某在家喝了点小酒后,仗着“酒胆”,趁夜翻墙进入刘某家。当他准备进入刘某客厅时,发现刘某正在客厅看电视。李某赶紧收住脚步,爬上刘某院落中的一棵树伺机而动。
  他在树上艰难度过4个多小时后,天气突变。在一阵电闪雷鸣中,刘某家的院落被照得如同白昼。刘某受惊之下,无意间发现躲在树上的李某。李某情知事情败露,再也没有机会下手了,跳下树逃回家。次日早上,李某被当地派出所民警带走。
  “我爬上树,确实想强奸她。”面对民警,李某坦白了他爬上树的主观意图,表示愿意接受刑法处罚。

  终止犯罪法院对他判一缓一

  这起让人啼笑皆非的刑事案件,近日在新都法院开庭审理。法庭上,新都检察院以涉嫌强奸罪,指控李某犯罪事实。鉴于李某强奸行为未能得逞,公诉人请求法院对其从轻处罚。李某也当庭供认,自己一直暗恋刘某,最终上演了这出闹剧行为和事实,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翻墙进入刘某家,企图与之发生性关系的目的很明确。因天气突变,他自觉地终止了犯罪行为。但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鉴于其从主观上终止了犯罪行为,可对其依法减轻处罚,法院据此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缓刑1年。

  为什么要判他强奸罪?

  李某虽然承认他有强奸刘某的意图,但并未实施强奸结果,法院以强奸罪判刑是否妥当?获悉此案判决结果后,一些市民对此感到疑虑。
  川大法院学院副教授莫晓宇认为,李某爬上刘某家的树,已经接近了刘某,事实上已为实施犯罪创造了条件。从刑法规定上讲,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形态。而我国刑法对故意犯罪的打击起点,就是从犯罪预备状态时开始的,李某的行为同样构成了强奸罪。因为天气突变,李某终止了犯罪行为,然而天气不足以使李某停止其强奸犯罪行为本身。李某放弃继续犯罪逃离现场,确实出于主观选择结果,因此符合刑法上犯罪终止规定。所以,法院的判处结果并无不当之处。新都法检记者王仁刚

————————————————————————

www.lisl728@sina.com
125.67.133.* 楼主    04-23 20:53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SV1) 李松林 进士
头衔 --
注册 08-12-11
来自 四川省广元市
Re:对“窥探被判强奸罪”报道失实的分析————————————————————————
           天气突变前他曾两次闯入女邻居家 
           2009-04-15 第18版 华西都市报

□“窥探女邻居被判强奸罪”后续

  本报讯(记者王仁刚)家住成都新都区的李某因暗恋刘某,便翻墙进入刘某家试图强奸刘某,新都区法院以强奸罪判决李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市民关注。李某是否构成强奸罪?不少市民对此感到疑惑。记者从新都区法院了解到,李某曾当庭承认,在天气突变前,他曾两次闯入刘某家想强奸刘某,后来担心事情败露,才翻墙逃走。法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基于李某供认了他有闯入刘某家的情节,又因为天气突变中止了犯罪行为,法院作出如上判决是合理的。
  法院审理查明:去年4月17日晚11点左右,李某翻墙进入刘某家中,企图与之发生性关系。李某进入刘某客厅时,发现刘某在客厅看电视,于是收住脚步躲在刘某家院内的一棵树上,偷看刘某,伺机而动。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李某再次进入刘某家客厅,企图与之发生性关系。因当时天气变化出现闪电,刘某看清了来他家的李某。担心事情泄露,李某便翻墙逃走。早上7点许,刘某向当地派出所报警,警方随即在李某家中将李某挡获。


————————————————————————

         男子爬树偷窥女邻居被判强奸续:曾入室行暴力

    http://www.sina.com.cn ; 2009年04月20日16:48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4月14日,本报以《爬树窥探女邻居他被判强奸罪》为题对成都新都区一起刑案进行了报道,法院判决引起市民和网友的关注。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在14日当天的报道中,记者由于采访不深入,遗漏了李某为达到强奸刘某的目的,在天气突变前曾两度潜入李某家客厅中并实施暴力行为这一重要情节,并将李某入室被发现错误地报道为在树上窥探时被发现,以致造成广大读者对法院定罪量刑的误解。

  案情回放 欲强奸女邻居被逮

  经法院审理查明:2008年4月17日晚,喝了点小酒的李某对恋慕已久的同村妇女刘某顿生色胆。晚上11时,李某翻墙进入同村妇女刘某家中企图与之发生性关系,刚准备进入客厅发现刘某正在客厅看电视,便收住脚步立马躲藏在刘某家院子的树上,偷看刘某,伺机而动,在树上一待将近4个小时。
  4月18日凌晨2时许,李某再次进入刘某家客厅,企图与之发生性关系,被刘某发现,双方发生抓扯。李某因害怕,便用双手掐刘某脖子,因当晚有闪电,刘某看清是同村的李某。因怕事情败露,李某便翻墙逃走。
  早上7时许,刘某向当地派出所报警,公安人员随即在李某家中将其挡获。

  法院判决 构成强奸罪判一缓一

  这起案件近日在新都法院开庭审理。法庭上,新都检察院以涉嫌强奸罪,指控李某犯罪事实。面对公诉人的指控,李某当庭承认,他翻墙进入刘某院落后,趴在树上呆了近4个小时。在他翻墙返回家前,曾两次潜入刘某家想强奸刘某。因天气突变,想到不能达到目的,才翻墙回家的。法庭上,李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新都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翻墙进入刘某家,又相继两次潜入刘某家中,企图与之发生性关系并发生抓扯,其目的很明确。因为天气突变,这才中止了犯罪行为,其行为已构成了强奸罪,鉴于李某自动中止了犯罪行为,可对其依法减轻处罚,法院据此作出如上判决。

  专家点评 细节相印证判决无不当之处

  从事多年刑事案件研究的成都律师何佳林认为,虽然李某未能形成强奸刘某的结果,但他翻墙潜入刘某家中,并在刘某院落树上呆了近4小时,期间又两度潜入刘某家中,所有细节相互印证,形成了李某强奸刘某的证据链,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李某无不当之处。
  川大法学院副教授伍长康仔细研究案情后认为,李某虽未达到强奸目的,但已开始实施了犯罪行为,这就构成了强奸罪。鉴于李某自动中止了强奸行为,而且此前无其它犯罪记录,加上又能如实供述自己犯罪事实,确实具有酌情量刑的法律依据。正是基于这些情节,法院对李某作出判一缓一的判决合情合法。

  王仁刚


www.lisl728@sina.com
125.67.133.* #2   
04-23 20:53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SV1) 李松林 进士
头衔 --
注册 08-12-11
来自 四川省广元市
Re:对“窥探被判强奸罪”报道失实的分析媒体断章取义引起公众误读
      成都新都区办案检察官详解“偷窥判强奸”案
        检察日报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本报成都4月20日电(记者谷萍)4月14日《华西都市报》以“男子爬上树蹲4个多小时窥女邻居被判强奸罪”为题报道了一起强奸案。该报道称:四川成都新都区的李某暗恋女邻居,爬上树偷窥其在家的一举一动长达4小时,后被发现报警。李某次日被抓后坦白自己确实存在想强奸女邻居的主观意图。案件经新都区检察院公诉,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此报道刊登后,被多家报纸、网站转载、转帖,一时间舆论哗然。各地法学专家、检察官、法官、律师根据这一报道纷纷接受采访或撰写评论、博客文章,多数意见认为该案是典型的“思想入罪”、“单据口供定罪”,更有许多网民跟帖感慨此案是“霸王”判决。为此,记者专程赶赴新都区采访。
  在新都区检察院,记者找到了该案承办人王检察官。王检察官向记者介绍,“《华西都市报》的报道仅反映了案件的前半部分事实,却省略了案件事实的后半部分。另外,报道提及采访了检察官,而事实上检察院没有任何人接受过采访。断章取义的报道引起了公众误读。”
  王检察官紧接着向记者介绍了全部案情:去年4月17日晚,喝了三四两白酒的李某对同村妇女秀秀(化名)产生了“发生性关系的想法”(李某本人交代)。当晚9时许,李某翻围墙进入秀秀的家,看见她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秀秀发现有人进入家中,大喊一声“有贼”,李某撒腿就跑,秀秀因穿着单薄并未追出。但李某并未跑远,而是爬到秀秀家院子里的柑子树上等待机会。大概四个小时后,李某从柑子树上下来,拉开房门,进入秀秀的卧室。门响的声音把秀秀惊醒,李某见状连忙用手掐秀秀的脖子,两人便抓扯起来。这时突然天上一道闪电照亮了卧室,秀秀借着光亮看清楚是李某。李某见身份暴露,慌忙松开秀秀翻墙逃跑。次日,警察接到报案后将李某带回派出所。今年3月19日,新都区法院对李某一案不公开审理。新都区检察院指派公诉人出庭指控李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但属于犯罪中止,并出示了相关证据。日前,新都区法院就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李某行为构成强奸罪,但考虑到李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故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检察官说法

  强奸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可以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犯意产生到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预备阶段,从着手实行犯罪到完成犯罪是犯罪的实行阶段。在本案中,李某在强奸犯意作用下,先后实施了翻墙入院、藏匿树上观察伺机作案、进入被害人卧室、对被害人实施卡脖子等行为,这些事实足以证明李某的行为已进入强奸犯罪的实行阶段。在作案过程中,由于电闪雷鸣,李某因被秀秀认出放弃实施强奸逃走,属于犯罪在实行阶段中止。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假如裁判文书公开,还会有“偷窥强奸”报道吗    
               劳力
      检察日报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4月14日,一则爬树窥探女邻居被判强奸罪的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质疑。近日,最初报道此事的记者作了澄清,称“记者由于采访不深入,遗漏了李某为达到强奸刘某的目的,在天气突变前曾两度潜入李某家客厅中并实施暴力行为这一重要情节,并将李某入室被发现错误地报道为在树上窥探时被发现,以致造成广大读者对法院定罪量刑的误解”(4月20日《华西都市报》)。
  连日来,几个典型案件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引起较大范围内的争议。其中包括贵州习水公职人员“嫖宿幼女案”、河南灵宝青年发帖“诽谤案”等,特别是“偷窥强奸案”的出现,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更有人将其与“嫖宿幼女案”联系起来,相互反衬,质疑司法的公正性。
  现在看来,广大公众对“偷窥强奸案”的质疑是完全正确的,充分显示了公民法律意识的显著提高,表明社会各界已经具备了对司法执法活动进行舆论监督的判断能力和基本理性,关键要看我们能不能为广大公众的社会监督提供客观、全面、真实的背景资料。从某种意义上看,“偷窥强奸案”导致的舆论偏差,对司法公正和司法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教训是深刻的,需要我们认真进行反思。尽管记者承认了工作失误,但笔者却认为这并非问题的实质,因为在司法裁判文书不公开的情况下,记者调查的真实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反映的情况与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完全一致。
  那么,该如何有效避免司法形象遭受类似遗漏重要情节的损害呢?笔者认为,实现法院裁判文书的及时、全面公开,是防止公众误解司法的最佳途径。最高法院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提出了12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旨在推进司法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更好地接受民主监督,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文件明确了多种民意沟通渠道,应该说对法院及时了解民意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民意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如何保障呢?笔者似乎没有找到相应措施,特别是关于司法公开,仅仅笼统地提出要“深化司法公开”,却没有规定具体的形式,甚至连高法工作报告中承诺的“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公开”都没有提到。公众缺乏最基本的知情权,其表达权的行使必然会有缺陷。
  在司法公开最关键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开问题上,人们总是感觉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其结果是,广大公众在许多情况下只能是隔皮猜瓜,甚至仅凭媒体报道中的只言片语进行评判,以至于只能发表一些盲人摸象式的评论,有时还会激发一些莫名其妙的同情或愤怒。就“上树偷窥强奸案”而言,如果记者和公众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到法院判决书,犯罪情况和认定事实一目了然,还会出现“重要情节遗漏”和“公众意见相左”现象吗?事实上,男子之所以被判强奸罪,并不仅仅因为他“上树偷窥”,重要的是还有“两次入室欲行性侵犯并与女方抓扯”的情节,后者恰恰是认定强奸中止的关键情况。
  俗语说,谣言止于真相。对于司法工作而言,误解止于公开。纵观近年来公众质疑强烈的诸多案件,无不与司法公开不到位、信息不全面不客观有着密切关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法院裁判文书及时、全面公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8 21:58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1-8 22:03 编辑

【案例】
英国《卫报》:中式英语其实错得韵味十足
2010-7-25 19:50 |

“中式英语”可能会被消灭。对于在中国讲英语的人来说,这个消息令人沮丧。中式英语指的是那种语法不对、拼写错误带有中文习惯的英语,主要见之于中国许多地方的标牌。这种语言风格吸引了一些狂热追随者,甚至有人专门探讨探讨这种语言现象。不过,中式英语恐怕会被扼杀,等不到它真正遍地开花的那一天。有报道说,政府担心明年世博会期间中式英语可能会让循规蹈矩的外国游客尴尬,因而发起了一场旨在纠正离奇误译的行动。
  
  但在正式宣布中式英语寿终正寝之前,我们不要忘了,这不是政府第一次试图改正中式英语。中式英语爱好者——德国人奥利弗·瑞克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多次发起行动,试图根除有语法和拼写错误的英语。”不过,从不断涌入互联网的中式英语的例子来看,这些行动的效果似乎有限。
  
  瑞克是中式英语的坚定拥趸,他称中式英语为“英语字典和中国语法邂逅的美妙结晶”。他坚称,自己对中式英语的兴趣是出于“喜欢而非嘲笑”,大多数网民似乎也抱这样的态度,他们喜爱而不是鄙夷中式英语。美国社交类网站Facebook上甚至有“救救中式英语”小组,并吸引了8000多名成员,里边有超过2500条中式英语例子;而美国知名照片博客Flickr上的“中式英语之潭”,则有超过3000张有关中国大陆中式英语的招牌类照片。
  
  是什么让中式英语如此讨人喜欢?一些网站列出了有趣的拼写错误,比如“三睾冰淇淋”(Three testes ice cream),有人想吃吗?(见注①,下同)也有简单的语法错误,比如某湖边牌子恳求游客“拒绝喂”鸟(refuse to feed),难道鸟一再坚持被喂养吗?②
  
  最有趣的例子,是英语单词搭配中国语法,通常还有错误拼写,更让中式英语韵味十足。这些包括一些很奇怪的诗意般的语言——“锈绣花鞋批准零并发辎营”(the rust embroidered shoes approve the zero concurrent y camp)③;也有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深夜才拿到的早餐普品”(pood taken late at night breakfast)④。
  
  新一轮行动能否彻底消灭中式英语?似乎不太可能,但到中国的游客要想在浴室里看到“小心山崩”(be careful about a landslip)⑤或在山坡上看到“注意安全:非常狡滑”(take notice of safe: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⑥之类的中式英语,可能不会那么容易了。
  
  参考资料
  
  文中“中式英语”原意和参考译法
  
  ①短语中“testes”拼写错了,应该是“tastes”,中文是“三味一体冰激凌”。
  
  ②中文应该是“禁止喂鸟”,但“禁止”(refuse doing something)被译成了“拒绝”(refuse to do)。
  
  ③参看http://www.flickr.com/photos/mseyler/3831951303/in/pool-engrish,原想表达的意思是“绣花鞋批零兼营”(Embroidered shoes Retail and Wholesale)。
  
  ④也许是要表达某一餐,到底是早餐、中餐、晚餐还是不知名的一餐?
  
  ⑤中文想表达“小心地滑”,翻译却是根据中文字面直译。正确的表达方式之一可为:“Caution!Wet floor”。
  
  ⑥中文应该是要表达“山体陡峭 注意安全”,可译成“Steep mountain road!Be safe”。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005803


  how old are you?
怎么老是你?

long time no see

You do not bird me, I do not bird you
你不鸟我,我也不鸟你-----------谷歌翻译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yo go  no go? you no go,i go.


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ur to see see......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8 22:02
【案例】
一百个最常见的别字

1.按(安)装
26.迫不急(及)待
51.萎糜(靡)不振
76.迁徒(徙)

2.甘败(拜)下风
27.既(即)使
52.沉缅(湎)
77.洁白无暇(瑕)

3.自抱(暴)自弃
28.一如继(既)往
53.名(明)信片
78.九宵(霄)

4.针贬(砭)
29.草管(菅)人命
54.默(墨)守成规
79.渲(宣)泄

5.泊(舶)来品
30.娇(矫)揉造作
55.大姆(拇)指
80.弦(旋)律

6.脉博(搏)
31.挖墙角(脚)
56.沤(呕)心沥血
81.膺(赝)品

7.松驰(弛)
32.一诺千斤(金)
57.凭(平)添
82.不能自己(已)

8.一愁(筹)莫展
33.不径(胫)而走
58.出奇(其)不意
83.尤(犹)如

9.穿(川)流不息
34.峻(竣)工
59.修茸(葺)
84.寒喧(暄)

10.精萃(粹)
35.不落巢(窠)臼
60.亲(青)睐
85.竭泽而鱼(渔)

11.重迭(叠)
36.烩(脍)炙人口
61.磬(罄)竹难书
86.滥芋(竽)充数

12.渡(度)假村
37.打腊(蜡)
62.入场卷(券)
87.世外桃园(源)

13.防(妨)碍
38.死皮瘌(赖)脸
63.声名雀(鹊)起
88.脏(赃)款

14.幅(辐)射
39.兰(蓝)天白云
64.发韧(轫)
89.醮(蘸)水

15.一幅(副)对联
40.再接再励(厉)
65.搔(瘙)痒病
90.蜇(蛰)伏

16.天翻地复(覆)
41.鼎立(力)相助
66.欣尝(赏)
91.装祯(帧)

17.言简意骇(赅)
42.老俩(两)口
67.谈笑风声(生)
92.饮鸠(鸩)止渴

18.气慨(概)
43.黄梁(粱)美梦
68.人情事(世)故
93.坐阵(镇)

19.一股(鼓)作气
44.了(瞭)望
69.有持(恃)无恐
94.旁证(征)博引

20.悬梁刺骨(股)
45.水笼(龙)头
70.额首(手)称庆
95.灸(炙)手可热

21.粗旷(犷)
46.杀戳(戮)
71.追朔(溯)
96.九洲(州)

22.食不裹(果)腹
47.痉孪(挛)
72.鬼鬼崇崇(祟祟)
97.床第(笫)之私

23.震憾(撼)
48.美仑(轮)美奂
73.金榜提(题)名
98.姿(恣)意妄为

24.凑和(合)
49.罗(啰)唆
74.走头(投)无路
99.编篡(纂)

25.侯(候)车室
50.蛛丝蚂(马)迹
75.趋之若骛(鹜)
100.做(坐)月子




注:括号内的字为正确字。
125.67.136.* 楼主   
Re:一百个最常见的别字哪些字词读轻声(网友来稿)
作者:王晓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点击: 178 次 评论: 0 条

说话的时候有些字音很轻很短,叫做“轻声”。那么,普通话里的哪些字词要读轻声呢?
1.有些表示语气的字词。如“我呢”、“对吗”等等。
2.有些是不能拆开的词的后一个字。如“玻璃”、“魄力”等等。
3.有些是表示行动完成情况的字词。如“思考着”、“做好”等等。
4.有些是只与中心词起搭配作用,不表示实际意义的字。如“木头”、“桌子”等等。
5.有些是表示方位的字。如“家里”、“床上”等等。
6.有些是表示动作趋向的字词。如“拿起”、“打开”等等。
7.有些是叠词里的后一个字。如“爸爸”、“弟弟”等等。
8.有些是嵌在叠词中间的字。如“好不好”、“看一看”等等。
同学们,请用着重号标出下面词语中读轻声的字或词。
琵琶 走吧 做过 走一走
来啊 老实 爷爷 推开
(此文发表于1995年4月17日《小学语文报》(语言练兵场))
本文来源于 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66059-1.htm

125.67.136.* #2   
01-01 22:38
Re:一百个最常见的别字很容易念错的十个字,你对了么?
很容易念错的十个字,你对了么?

一:标识 识字多音此处读“制”音(zhi四声),读作标“实”是错误读音;

二:绯闻 绯字读“非”音(fei一声),读作“匪”闻是错误读音;

三:嫉妒 嫉字读“及”音(ji 二声),读作“记”妒是错误读音;

四:潜力 潜字读“钱”音(qian二声),读作“浅”力是错误读音;

五:勾当 勾字多音此处读“够”音(gou四声),读作“沟”当是错误读音;

六:芥蓝 芥字多音此处读“盖”音(gai四声),读作“借”蓝是错误读音;

七:连累 累字多音此处读“磊”音(lei 三声),读作连“类”是错误读音;

八:卑鄙 鄙字读“比”音(bi 三声),读作卑“必”是错误读音;

九:撒贝宁 撒字多音此处读“洒”(sa 三声),读作“萨”贝宁是错误读音。

十:情不自禁 禁字多音此处读“今”(jin 一声),读作情不自“近”是错误读音。

用来评核主持人。。

评核标准:

读正确三个字读音的为业余主持人;

读正确六个字读音的为专业主持人;

读正确九个字读音的为新闻联播播音员;

读正确十个字读音的为国家语委工作人员。


125.67.136.* #3   
01-01 22:51  Re:一百个最常见的别字美轮美奂???还是美仑美奂啊???第48个!
125.67.146.* #4   
01-02 23:58  Re:一百个最常见的别字当然是最后一个了
125.67.144.* #5   
01-10 00:48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SV1)
Re:一百个最常见的别字感觉回到了高三复习……
︶~被回憶嘲弄 我是破碎的貝殼 把我放在胸口 你將聽到 我思念的怒吼 ︶ ̄~°
125.67.135.* #6   

Re:一百个最常见的别字刘老师整错咯,您提供滴48个词语是“48.美仑(轮)美奂”。而那个同学问你是“美轮美奂???还是美仑美奂啊???第48个!”,您说是后者,也就是说是“美仑美奂”,不对呀,应该是“美轮美奂”。呵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8 22:04
【案例】
新华社(新华网)又出大纰漏!
文章提交者:克罗采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日前温总理访问欧洲,行程中包括德国

新华网为此特别把"各国概况"中德国以及相关3国的资料调出来,予以介绍

可是,对德国的介绍很明显存在大纰漏(对英国等国的介绍有没有问题,我还没注意)

一,联邦议院议长换人已经3年多,新华网却还是旧资料:

现任联邦议院议长,是基民盟党人Norbert Lammert,而不是社民党人Wolfgang Thierse

2005年9月联邦大选之后,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成为第一大党,社民党退居次席,所以,联邦议院议长易人

Wolfgang Thierse改任联邦议院第一副议长(人家是能上能下)

二,对西方宗教常识严重无知:

"居民大部分信奉基督教、罗马天主教或新教"???

这句话说明新华网的相关编辑根本就不了解必要的宗教知识

对基督教的正确表述应该是:基督教=罗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

因此,对德国宗教信仰状况的准确表述应该是:居民大部分信奉基督教中的两大教派新教和罗马天主教

基督教,罗马天主教,新教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是种属关系

基督教=罗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

三,旧事重提:

去年新华网介绍德国总统访华的"人物介绍"中也出现重大错误,把人家这位总统的信仰都搞错了,人家本来是新教徒,新华网却把人家说成是罗马天主教徒

这样的错误的人物介绍还上了人民日报第一版

一点多余的话:

作为国际著名的大通讯社,新华社以及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不应该出现诸如此类常识性的失误

权威媒体的权威介绍或权威资料出现这样的瑕疵,势必会以讹传讹,误导国内的受众

说起来,新华网对各国的介绍,还是比较注意即时更新相关信息资料的,在这一点上比外交部网站要好的多

衷心希望新华社和新华网能够精益求精,做得更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8 22:51
【案例】
美媒误报马英九“统一看十年”

  台当局澄清是“看未来数十年发展”,美报漏掉一个字母

  马英九14日下午以国民党主席身份主持中山会报,再度强调政府的两岸政策是“不统、不独、不武”,就是维持现状,他会在2010年元旦致辞时重申基本理念。

  美国《华尔街日报》14日刊出评论员莱斯利·胡克对马英九的专访,其中报道指马表示“两岸能否如大陆所期待的达成统一,得看未来10年情势的发展,目前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台“总统府”昨天上午澄清,马英九当时所言是指“未来数十年(decades)情势的发展”,而非该报所述的十年(decade)。

  马英九14日下午主持中山会报表示,美国《华尔街日报》用错了字,应为“数十年(decades)”而非“十年(decade)”,一字(s)之差,两者相差数十年,他已指示“行政院新闻局”写信给《华尔街日报》,要求澄清更正。

  马英九强调,这段时间,要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台湾是个民主社会,所以台湾未来一定要交给2300万人民来决定。

  马英九并表示,如果是西方人看了访问内容,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他元旦时会再强调、说明基本理念,因为这是最好的方式。

   新闻回顾:

  马英九:两岸统一会否发生端视未来十年发展

  马英九说,军事手段是台湾可用的诸多防卫手段之一,但并非最重要的手段。台湾非常仰赖软实力与大陆交往,包括两岸大三通以及大陆游客入台更方便。他说,台湾将维持两岸现状,并缓和两岸紧张关系,同时尝试在经济及其它领域与大陆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详细]

   延伸阅读:

   马英九称“不统”并非排除统一选项 任期不讨论

   针对两岸“统一”问题,马英九日前接受专访时首度明确指出,他提出的“不统”不是排除统一这个选项,而是在他任期八年内不去讨论统一问题。对此,台湾绿营媒体指称,马英九“大选”时曾说,“独立”不是国民党的选项,如今说出“不统”不是排除统一的选项,尽管强调执政八年不谈统一,但马英九当局的施政“终极目标”,已经标示明显。[详细]

   绿营声音:

   谢长廷称马英九“自打嘴巴” 真面目就是要统一

   马英九日前接受专访时指“不统不是排除统一这个选项”,遭到绿营齐呛。“影子政府”召集人谢长廷17日表示,马英九过去曾说8年任内不去讨论统一问题,现在却忽然冒出,根本是“自打嘴巴”。如果马英九的选项排除“独立”,却不排除统一的话,马英九的真面目已经很清楚了、就是要走向两岸统一。[详细]


http://news.sohu.com/20091216/n268979957.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8 22:55
【案例】
中国报道:甲型流感共死5千人,其中美国死1万人。
文章提交者:广西村佬

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3BQI/swine_flu.html

导读:全世界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5000。随着天气转冷,疫情上升趋势将进一步呈现。目前中国所流行的流感病毒中,近80%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滚动][图集][视频][中国疫情图]

美国近万人患甲流死亡 1/6人口感染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十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每六人中便有一人感染过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自四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已导致约一万人死  


(原来我一直都认为1万比5千多,惭愧,当年不努力学语文和ZJ课的结果)


http://club2.kdnet.net/newbbs/di ... id=1&id=315726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8 22:58
【案例】
编导不该犯“迷糊”
2010/01/22 02:18      北京青年报   

  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红色摇篮》,其第五集、第六集再现了红军第二次打长沙未克并最后撤围的历史画面。电视剧中,毛泽东一人力主不打长沙,朱德则说“还是要打的”。攻城失利以后,毛泽东坚持不再打下去,主张立即撤围,他甚至批评朱德“你怎么擅自决定”,“你是迷糊了”。六神无主的朱德只好请毛泽东拿主意。

  历史事实不是这样的。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1893-1949)》记载,接到中央让第一方面军再次打长沙的指示后,“毛泽东、朱德对中央的这个指示提出疑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朱德传》也载明,“联席会议在讨论中央关于第二次打长沙的指示时,朱德明确地持反对意见”;攻城失利后,“朱德、毛泽东对战场态势进行分析……在易家湾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说服全军领导干部主动撤围。”笔者的父亲曾经参加两次攻击长沙的战役,他曾回忆说:第二次打长沙久攻不下,朱德、毛泽东决定撤围不打,召开了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我也列席了会议,会上主要是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和毛泽东争论比较激烈,后来多数人都同意撤下来。

  在不违背历史基本事实的原则下,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允许有某些虚构的成分,但在重要事件和原则问题上是不允许虚构的。《红色摇篮》的编导虚构了朱德在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时“擅自决定”、“迷糊”的情节,其实是编剧自己犯了“迷糊”,太不应该了。

  赵于平(北京 军人)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227757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4 00:21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1-14 00:22 编辑

【案例】
国产动车运营试验时速487.3公里再创纪录

2011-01-13 10:59:16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46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近日,由唐车公司自主创新研制的新一代“和谐号”CRH380BL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速铁路先导段运行试验中创造了每小时487.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再次刷新此前该公司创造的486.1公里的世界纪录。

中国南车集团研制的“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新华社
新华网石家庄1月13日电 记者从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获悉,由唐车公司自主创新研制的新一代“和谐号”CRH380BL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速铁路先导段运行试验中创造了每小时487.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再次刷新此前该公司创造的486.1公里的世界纪录。
据介绍,运行试验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徐州东站至蚌埠南站之间全程156公里的线路上进行。9日17时左右,动车组在试验中达到最高时速每小时487.3公里,列车依然平稳舒适,车内噪音很低,动车组各部位状态完全正常,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唐车公司总工程师孙帮成介绍说,“和谐号”CRH380BL高速动车组是唐车公司自主创新研制的国产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是世界上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系统匹配最优的动车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据介绍,为满足京沪高速铁路长距离、大运量、高密度、旅行时间短等运输需求,CRH380BL动车组采取16辆长编组型式,持续运营时速350公里,最高运行时速达380公里,全车定员1004人。


孙帮成说,唐车公司在CRH380BL动车组的开发研制中,实现了低阻力流线头型、优良的车体振动模态、高气密强度和气密性车体等十大技术创新,运营速度、安全可靠性、乘坐舒适性、节能环保等技术指标以及全寿命周期成本等经济性指标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唐车公司系统掌握了世界领先的高速动车组核心技术,具备了时速380公里CRH380BL高速动车组的批量生产能力。该型号动车组已开始陆续交付用户,将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网的核心主力车型。
据了解,此前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也是由唐车公司创造的。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86.1公里。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俊义 吴可超)

http://news.163.com/11/0113/11/6Q99FG8B00014JB5.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4 00:21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1-14 00:22 编辑

网易吉林省长春市网友 ip:202.98.*.* 2011-01-13 18:07:38 发表
这篇文章错误太多了:
1.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86.1公里,是南车四方生产的。
2.“和谐号”CRH380BL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速铁路先导段运行试验中创造了每小时487.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这个车是北车的。
3.图片应该挂一个CRH380BL的车头。
顶[345]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福建省漳州市网友 ip:218.5.*.* 2011-01-13 23:57:20 发表
1990年,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创下了时速515.3公里的世界纪录。
顶[2]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山东省青岛市网友 [yanxinlongab] 的原贴: 1

有这个快吗?
数学题目:农民伯伯跑运输8个月收入20万元,需要缴纳过路费368万元,请问该农民的纯利润是多少?
  解答:20 - 368= -348万
  疑问:勤劳能致富吗?动弹8个月亏欠过路费348万?
  新闻的亮点在于一组数据:
  时间:8个月,240天,5760小时
  盈利:20多万元
  过路费:368万元
  亏本费:348万
  每天需交过路费:3680000/240=15333元
  每天每辆车交过路费:15333/2=7666元
  每天跑车次数:2361/240=9.8次(10次)
  河南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每公里收费0.45元
  该农民跑车里程数:3680000/0.45=8177777公里
  该农民每天跑车里程数:8177777/240=34074公里
  该农民每小时跑车里程数:8177777/5760=1419公里
  不知道法官是如何计算的,此份判决书的数据实在难以令人信服,是俺数学水平不及格还是法官太高明?
  请问这是一条神马样的公路?一天需要缴纳过路费15333元,黄金大道?
  请问这是一个神马样的农民?一天奔跑34074公里,外星人速度是多少?
  请问这是一辆神马样的货车?每小时奔驰1419公里,宇宙飞船速度多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2-26 10:28
【案例】
广电总局:黄金时段央视剧字幕不达标不得播出
2011-02-25 18:18: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跟贴 43 条


核心提示: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电视剧文字质量管理。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卫视频道应发挥表率作用,如发现黄金时段拟播电视剧单集字幕错别字达2处,应退回制作机构进行修改,并可根据合同条款要求制作机构承担相关责任,文字质量不达标不得播出。

中新网2月25日电  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电视剧文字质量管理。通知要求,电视剧制作机构应对所制作的电视剧进行文字质量检查,确保电视剧用字用语正确、规范,避免出现字幕错别字,同时尽可能减少读音错误、用词错误和表达错误。
广电总局办公厅日前发出《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文字质量管理的通知》。
通知要求:
一、电视剧制作机构应对所制作的电视剧进行文字质量检查,确保电视剧用字用语正确、规范,避免出现字幕错别字,同时尽可能减少读音错误、用词错误和表达错误。送审电视剧时,除提交以往规定材料外,还需提交《制作机构电视剧文字质量自检承诺书》一份,表明已由专人按照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对送审电视剧文字质量进行了检查,如因文字质量不达标受到处理,自行承担后果。《制作机构电视剧文字质量自检承诺书》由广电总局统一制定,可在广电总局政府网站电视剧服务大厅下载使用。
二、电视剧审查机构要制定明确、严格的文字质量监管制度,加强对送审电视剧的文字质量把关。在审查中如发现送审电视剧文字质量不符合要求,应当予以退回,要求制作机构改正后再行送审。
三、电视播出机构应建立规范、有效的电视剧文字质量检查制度。已有电视剧文字质量检查制度的电视播出机构,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切实贯彻执行;尚未建立电视剧文字质量检查制度的电视播出机构,应立即着手制定相关办法和措施,可采用组织或聘用专人检查、与制作机构签订相关合同条款等方式,并尽快开始实行。


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卫视频道应当在电视剧文字质量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如发现黄金时段拟播电视剧单集字幕错别字达2处,应退回制作机构进行修改,并可根据合同条款要求制作机构承担相关责任,文字质量不达标不得播出。在向总局上报黄金时段拟播剧目时,除提交规定材料外,还需提交《播出机构电视剧文字质量承诺书》一份。《播出机构电视剧文字质量承诺书》由广电总局统一制定,可在广电总局政府网站电视剧服务大厅下载使用。
四、已经播出的电视剧,如被发现仍存在较多的文字错误,广电总局将依法对有关制作机构、播出机构给予相应处理、处罚。
五、广电总局将对各省级广电行政部门执行电视剧文字质量监管工作的情况,以及电视播出机构播出电视剧的文字质量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将相关检查结果予以公布。
通知自二○一一年七月一日起执行。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2-26 10:29
网易河南省郑州市网友 [耶稣基督]: [加关注] 2011-02-25 19:42:49 发表 希望对每天7点~7点半黄金时间很多台播出的节目出现的虚构新闻进行取缔顶[415]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广西钦州市网友 ip:116.11.*.* 2011-02-25 21:57:43 发表 口型不对声音的罚吗?众多的电视剧都是粗制滥造,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部剧就明显口型不对声音,真恶心。愚弄观众。顶[50]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河北省秦皇岛市网友 [盘带]: [加关注] 2011-02-26 00:22:37 发表 你们还是先把那些骗人的假广告删了吧!天天都在骗人,你们广电局不闻不问!不作为!顶[25]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巴西网友 [旅途人生]: [加关注] 2011-02-25 22:17:04 发表 字幕达标不达标,观众心中自然有数,即使不达标,也可以锻炼下国人的语言修正能力嘛。顶[9]回复收藏复制

http://comment.news.163.com/news3_bbs/6TOQ4CND00014JB6.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28 22:02
【案例】
今天看CCTV新闻,听到了个新词,本人才疏学浅。在这
文章提交者:卡悉尼123 加帖在 猫眼看人

    CCTV13新闻频道今天播出了关于到2015年全国初中,高中,大学预计实现多少入学率的一则新闻。里面提到一个一个“毛入学率”这个词。平时只在包装箱上看到“毛重”这个词,这个“毛入学率”是个什么东东确实不懂了.这里请教下大家。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099210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28 22:05
我猜应该是不算中途退学的,只算报道那天的人数吧。

毛重(Gross Weight,缩写G.W.)
  毛重是指商品本身的重量加包装物的重量。这种计重办法一般适用于低值商品。
  毛重=净重+包装重量
     净重就是货物本身的重量
毛入学率
     毛入学率=裸体孩子入学率+衣服(夏天冬天平均数)

这种电视台,你也看,贱!

叫“准入学率”、“权入学历”如何?

阶段性胜利
负增长
毛入学率

  气死老外  看你怎么搞得懂

毛入学率:就是指开学报名注册后的入学率,报名后,没有读书或半途退学的不计在内。有些学校搞很高的毛入学率,可套取国家的各种生均经费和生均补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3-28 22:07
入学率分为“毛入学率”和“净入学率”两种:“毛入学率”并不是粗略计算的意思,而是指公式中计算分子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时,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大小;而“净入学率”是指公式中计算分子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大小,即只包括与分母相同年龄段(18—22岁)的学生人数,小于18岁或大于22岁的学生不计算在内。对于现在和过去的高等教育,描述时“净入学率”和“毛入学率”两个指标均可以使用,但是,由于无法准确知道未来年份学生年龄的分布情况,所以在确定未来年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时,只能使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1 21:44
【案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4-1 21:44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 ... p;skin=0&page=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3 09:46
【案例】郑根岭微博
现在的记者编辑不知道是因为知识贫乏还是工作不认真,老出硬伤。4月中旬京华时报刚闹过梁启超饮冰室在北京的笑话,今天北京晨报又出错了:A13版通栏标题《工商总局一副局长受贿百万》,正文首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原副局长刘伟”,再往下看却是“国家工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副局长”。 原文转发(6)|原文评论(3)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3 09:47
郑根岭:出现这种错误与行政体制混乱有关。国务院下设不少总局,这些总局下面又有不少司局,总局领导与下属局的领导都称局长、副局长,很容易混淆;倒不如总局下设的局统统规范为“司”,或者干脆将总局改部(总局部级,但不算部委序列,听起来机构精简了,其实糊弄人)。同样,县级市的存在也荒唐,应改回县。

http://weibo.com/genling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23:48
【案例】
今天央视的新闻30分,前5分钟先后出错2次,主持人的串词和新闻错位,主持人还在张嘴说话,解说也在说话,谁抢谁的话筒?



5月15日 12:07 来自新浪微博
删除| 转发 | 收藏 | 评论(3)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注册
评论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8 22:22
【案例】
真相30分谭军:笔误 害死人 开除倒不会 警示 //@大河报小屁记者亮冰娜:一个错字,别乱想。// @江南都市报刘祚保 :一声叹息 // @海上朱爷 : // @辽宁千术 : // @子房山中人 :咋 // @qzjbnm :温州日报拍过头了!瘟了! // @双子座的燕子笔误还是有意


@搞笑全球:温州日报这下火了!!!亮点你看到了吗? 原文转发(275)|原文评论(99)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3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3 18:11
【案例】
南宁要收今天的13万份《南宁晚报》,大家看错在哪里

7755 次点击
90 个回复





老鹰嘴3256 于 2011-7-3 16:50:54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刘才臻eason001:由于发生重大原则性错误,7月3日的南宁晚报要全部收回,以新换旧。据悉,南宁晚报日发行量超过13万份。亲们能看得出错在哪吗?(上面是新的,下面是旧的)@时空网 @南宁人不知道的南宁事 @性感玉米 @作业本 原文转发(179)|原文评论(45)
  ===================================
  这条微博,可以评论不能转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转到这边来让大家围观一看,我一看图居然不知道错在哪了,后来看了网友的评论才知道某领导人的名字写错了,错了就错了,发一个更正声明就可以了,现在全部回收就过了,为了一个字,浪费这么多资源实在不值。
错误总是难免的,小民错了要依法严厉处理,大官错了的话则要封杀舆论不让大家讨论,你看到的权力是多么的傲慢。
  这件事处理上,南宁官方搞得非常惶恐,有那么紧张吗?不就错一个字嘛!莫非为了一个字还不惜浪费这十三万份报纸也在所不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3 18:16
哦?不提示俺真不知道哪个字错了

大不敬罪。怕啊。银子事小,官帽重要。

冒犯王储,小心脑袋!

这确实是很严重的政治错误呀!

若把习印成刁,那到麻烦了。

这下主编责编小编等若干都杯具了

这件事的实质是有一堆人怕丢官。而浪费的资源是公家的,所以等于公家掏钱,帮这些人保住乌纱帽。

这帮不要脸的杂碎!

党报要严谨,收回报纸钱是国家的,好不容易得到的位置可是自己的。

这份报纸有收藏价值!

2006年,我们单位有个编辑,写成胡绵涛
被撤职当记者去了,罚款2000元

有什么大不了的,第二天发个更正就行了。这在民主国家就不算个什么大事。13万份报纸全部收回,浪费纳税人的钱。

至少100一份,以旧换新就成啦! 10元一份收藏有出的吗?

只要印个近字小纸片,背面有不干胶,发给用户自己去贴好了。浪费没有道理!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id=1&id=7590336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6 21:14
【案例】
双人徐小鱼:校对呢校对呢?//@大象传媒://@潇湘晨报: 【牛B到致命的宣传语啊!】我猜是广告公司的临时工干的!


@白善宝:这下喀什更火了!谁说拼音输入法一定比五笔好! 原文转发(1327)|原文评论(304)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5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 收藏 | 评论(6)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6 21:14
【案例】
双人徐小鱼:校对呢校对呢?//@大象传媒://@潇湘晨报: 【牛B到致命的宣传语啊!】我猜是广告公司的临时工干的!


@白善宝:这下喀什更火了!谁说拼音输入法一定比五笔好! 原文转发(1327)|原文评论(304)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5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 收藏 | 评论(6)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4 17:27
【案例】
雷颐://@看历史的杨东晓:这个,太夸张了:(//@程屹YANG:环球时报是好报哇


@北京兵人:【面对环球时报脑残编辑,我凌乱了】上午我贴了环球时报关于航母报道上的笑话,根据网友密报,网站已经做了修改如下:“2008年得名“瓦良格”号,以纪念当年率兵解放台湾的清朝水师提督施琅。”这下我彻底崩溃了!环球时报,你太尼玛强了!@胡锡进,你们家编辑好水平。。。 原文转发(1268)|原文评论(338)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5 10:18
【案例】
央视法制栏目资料图使用苍井空照片引争议(图)
2011-07-15 03:11:03 来源: 现代快报 有1034人参与

昨日(14日),有网友在微博中称,自己在央视7月11日播出的法制纪录片栏目《天网》中意外发现,资料图片竟用苍井空照片充数。此微博随后引发疯狂转发。


央视栏目《天网》资料图片使用苍井空照片
现代快报7月15日报道 昨日(14日),有网友在微博中称,自己在央视7月11日播出的法制纪录片栏目《天网》中意外发现,资料图片竟用苍井空照片充数。此微博随后引发疯狂转发。


记者随后找到了7月11日央视12套播出的《天网》节目,发现第10分钟时确实出现了与苍井空照片高度相似的资料配图,这张图片除了给人脸加了马赛克外,整张照片无论是背景、服饰,还是发型都与网友所提供的苍井空原照完全相同。针对央视配图引来话题一事,有不少网友认为,作为一个权威电视台,央视出现如此乌龙,实在不该。也有网友称,央视不管对此事如何解释,都很说不过去。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此次事件是有网友故意恶搞央视,称苍井空并未拍过此张照片,是有人根据央视中出现的照片后来恶意PS的。《天网》中的图片究竟配错了没有?记者昨天拨打该节目的负责人电话,可是始终无人接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5 10:19
网易火星手机网友 ip:unknown 2011-07-15 08:16:55 发表 一类工作嘛。只不过一个受广大淫民欢迎,另一个倍遭人民唾骂。顶[337]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火星手机网友 ip:unknown 2011-07-15 08:27:11 发表 央视的工作人员也是人,也需要性生活,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顶[208]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心若海棠 [网易天津市网友]: 2011-07-15 08:44:18 发表 哈哈,充分说明了其实央视工作人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好那口!顶[134]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火星手机网友 ip:unknown 2011-07-15 08:58:37 发表 央视本来就是用各种节目糊弄人的,做节目随便弄张照片也挺正常的...顶[7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雅木双才 [网易火星手机网友]: 2011-07-15 08:25:22 发表 天网,(。人。)顶[59]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左手派掌门 [网易火星手机网友]: 2011-07-15 08:51:27 发表 网易天津市网友 [心若海棠] 的原贴: 1
哈哈,充分说明了其实央视工作人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好那口!

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我们是明,那些是暗
顶[55]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楚门互动 [网易山东省青岛市网友]: 2011-07-15 08:59:28 发表 估计是苍井空的粉丝干的顶[46]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火星手机网友 ip:unknown 2011-07-15 08:44:00 发表 不过是个电视台,不同的是后台太硬太硬……太硬顶[3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邓江涛7 [网易香港网友]: 2011-07-15 10:13:18 发表 记者昨天拨打该节目的负责人电话,可是始终无人接听。
------为什么出了问题,打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平时没问题,打电话经常占线?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沈鹤霖 [网易火星手机网友]: 2011-07-15 10:05:59 发表
央视一直都很假,昨天眼贱,不小心瞄到"我要上春晚",有个ipad乐队,竟然说是他们自己是首创这种艺术形式。简直放屁。国外去年就有了,youtub上视频一大堆。说大话都不用打草稿的。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2818708439 [网易北京市网友]: 2011-07-15 10:05:42 发表 很正常啊,央视也需要话题吗,呵呵,支持央视,下次找个更性感暴漏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6 13:01
【案例】
天涯杂谈』 死人被配活人照,央视做的“讣告”你伤不起!

点击:70646  回复:102
12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2页 [td]直接到页

作者:谈风笑声
  发表日期:2011-7-15 11:46:00
回复

         
7月13日晚,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在一条新闻片中,错将某网总编辑王炜的照片,用在已故百视通总编辑吴征的讣告中。这已是王炜第三次“被死亡”。
次天,王炜在微博上称“我还活着”,并指责央视有悖专业主义精神,要求央视在节目中道歉。(京华时报)

在7月2日晚,39岁的百视通COO、总编辑吴征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7月3日某一网站刊登吴征讣告却错用了王炜的照片,7月5日《东方早报》在当天的版面中也错用了该照片。事过一周后13日晚上,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播出的名为《19个月19名企业高管去世引担忧》的新闻列举了过去一段时间接连去世的企业高管。在提到百事通首席运营官吴征去世时,新闻中所配头像又一次变成了王炜。

一个活着的人看到自己被“讣告”三次真不知道是该嘻嘻一笑而过还是在内心狠狠怒骂几天各大媒体,错报、假新闻在现在的时代还真是灰常不稀奇,就像你吃饭吃出苍蝇一样不稀奇,以前错报了就当是看看奇人异事解解闷,假新闻也很少造成大影响,现在是传播面广了新闻报道“源头”果断出错然后就处处错。有阅读新闻习惯的人也会发现同是一条新闻虽是N多媒体N多网站疯狂转载、报道但其实这个新闻的来源出处是一样一样的都是从某家的报道中转载的,源头错了接下来全是错,这虽说明了国人的手动转载能力很强,但新闻是否属实,新闻的根本性得不到保障。但突然一想话又说回来这也应该是新闻界报道的“特性”和中国传统精华的完美结合啥东西都要“一脉相承”。
  
  也有人要说了,俺的是小媒体小资本很多事都支撑不起新闻信息的调查经费等等,再说了自己的权限还不太够连起码的采编神马的能力天然性退役了。小媒体小饭碗有时候盲目跟风这个可以理解,可你这么牛x的央视媒体还时不时的出各种低级错误那就有点让人想嗨咻你了。你没报假新闻但你报错主角了,唱了半天“丧事”原来人家还活着,活的整死了,死去的却被整活了,哎!话说央视的主持可以称之为“国脸”、那央视这个媒体怎嘛说也得是国体了,哎不能多说了杯具咧!!!
  
  节目报道时如果出现意外画面比如不经意间切出主持人补妆等画面这咱大可以说是技术性的失误在所难免,可倘若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就被咔咔的弄错了,那编导记者等等的传说中的人才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好歹咱央视也是个大“厂子”,又不是咱那种普通人说进就进去的,可见央视滴筒子们应该各方面素质都较高,如果说该新闻“赶稿”时间比较紧迫那勉强到家就忍了,可这个事都过去一周多了还一直错那就有点太那啥了。
  
  你转载我的,我转载你的,以前本意为这只是小媒体小网站的事,现在看来哎!原来很多都是一样的,守着网络找找新闻,转载转载搞定人生。。。默哀!!!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6 13:01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213827.s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8 23:04
【案例】
点子正:媒体偷懒抄围脖,不做核实传谣言。


@公众人物言行观察:文章一大抄,媒体依据微博编报道又一例。 BWCHINESE 中文网 此文章这一段内容出自@覃彪喜 的微博,最初数据来源则应该是@南方都市报 的文章,但很不幸南方都市报 的数据是错误的。你抄我,我抄他,手长眼睛斜就是不长脑子,这样的媒体这样的文人可信吗?链接http://weibo.com/1905617875/eCQ6co69ZlC 原文转发(9)|原文评论(4)







19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3) | 收藏 | 评论(4)





评论支持@提醒啦。如"@微博小秘书",她就会收到你@她的评论提醒。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注册
评论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同时评论给原文作者 公众人物言行观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9 00:39
【案例】媒体的宗教知识素养
诗风:哦,看来我也被洗脑了。


@徽门粤派老霍:最近央媒及外交部再发措辞“强硬”的声明,反对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作为国家级媒体和机关不会不知道达赖喇嘛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宗教领袖的统称,现在的宗教领袖是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如果我们的宣传机器马力全开地反对达赖喇嘛,岂不是要反对整个藏传佛教,就这样的水平还怎么统战,岂不越统越战? 原文转发(8)|原文评论(5)







1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3) | 收藏 | 评论(3)





评论支持@提醒啦。如"@微博小秘书",她就会收到你@她的评论提醒。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注册
评论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同时评论给原文作者 徽门粤派老霍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9 12:34
【案例】
老鬼阿定:报上错了一个字。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4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61) | 收藏 | 评论(23)





评论支持@提醒啦。如"@微博小秘书",她就会收到你@她的评论提醒。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注册
评论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后面还有35条评论,点击查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6 12:10
【案例】
人民日报海外版就错误发布外逃贪官数据道歉

2011-08-05 14:04:04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34667人参与

核心提示: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就其先前刊登的《中国加大追逃力度 一批贪官罪嫌遣返》一文发表声明,称其中引用的有关外逃贪官等数据有误,此数据来源于网上,未经确认,中央纪委也从未发布过此类数据,并就此向读者致歉。


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26日“焦点关注”版中作为背景刊登的《中国加大追逃力度 一批贪官罪嫌遣返》一文,其中引用的有关外逃贪官、携走资金金额的数据有误。经核实,中央纪委从未发布过此类数据,此数据来源于网上未经确认的不实消息,造成对读者的不负责,也影响了报纸的公信力。对此,本报诚恳向海内外读者致歉,并欢迎读者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多予监督。

特此声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年8月4日

相关新闻:中国加大追逃力度 一批贪官罪嫌遣返(背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7月26日  第 07 版)

中国官员因经济犯罪外逃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分析诸多出逃事件,不难看出:聚敛财产—海外安家—资产转移—择机出逃—滞留不归,是贪官外逃的一般步骤。

据中国社科院《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资料估计,中国目前有4000多名官员境外在逃。中纪委称,近30年来,外逃贪官携走资金达500多亿美元,平均每人卷走近1亿元人民币。

从外逃人员的级别构成看,中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厅处级干部逐渐增多。外逃的贪官过去大多是级别较低的官员,而近年来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逐渐增加,如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正部级官员高严,海南省财税厅原厅长刘桂苏等。

从外逃人员的职业分布来看,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所占比重较大。据有关方面统计,这些人占了携款外逃总人数的70%以上。

反腐专家介绍,目前案值大、官位高的贪官外逃的“乐土”往往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在这些国家甚至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贪官一条街”、“腐败子女村”。此外,中美洲一些国家和太平洋岛国,也被一些贪官看成是庇护所。而一些小贪官则逃亡在周边国家,如泰国、越南、缅甸、菲律宾、蒙古和俄罗斯等。

2010年初,中纪委、监察部与中组部、公安部、司法部、外交部等17个部门建立了防范违纪违法公职人员外逃工作协调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抓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合力。

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近日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腐败分子外逃的问题,大力开展境外的追逃和追赃工作。近几年已经通过引渡、遣返和司法协助、警务合作等国际执法合作的方式,将一批逃往国外的腐败分子缉拿归案。


与此同时,他还介绍防逃网络正在逐步建立,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腐败分子利用外国投资移民政策获取身份、转移赃款等问题加强了防范工作。

吴玉良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出入境登记备案和证件集中保管的制度;加强资金监测,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将腐败分子缉捕归案。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莫世健近日表示,赖昌星案以其涉案金额和层级已经成为外逃经济犯案件的风向标。赖昌星最终被遣返,具有象征性影响。这不仅将宣告那些外逃经济犯即使套上“政治犯”的外衣,也不能逃过司法审判,而且赖昌星外逃十多年最终仍被遣返的下场,就是告诉那些准备外逃的贪官“此路不通”。

http://news.163.com/11/0805/14/7AMT1HU20001124J.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6 12:11
确实该道歉,少那么多....顶[7897]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dmingli [网易上海市网友]: 2011-08-05 14:15:02 发表 这又不是做数学题——追求100%的准确率有这个必要吗?只要达意就行!!!顶[351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王毅伟 [网易湖南省湘潭市网友]: 2011-08-05 14:17:31 发表 其实用不着道歉的,反正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数字。顶[1588]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13 01:20
【案例】狼狈的差错
陈飙强:哇哇哇哇!真的假的啊?这四川的曾锐够牛啊! //@曾锐Eric:哈哈哈哈,向四川的曾锐表示同情!// @云行沧海 :哈哈哈哈哈哈~ @曾锐Eric ,老师你压力大不!!!!// @秋叶语录 :转发微博


@蹲下数伤疤@成都商报 的记者发微博图片发错了,发成了他整理的小姐资料了!!! @四川曾锐 你红了!@长江边边一色狼 @传媒老王 @重庆晚报王弘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8月12日 15:41 来自重庆微生活
转发(17027) | 评论(3921)




18分钟前 来自三星android智能手机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13 01:28
少年偏执症候群:你们相信吗?哈哈


@四川曾锐:【严正申明】今日微博账号被不法之人盗用,篡改用户信息,发表不实信息,对各位造成影响,深表歉意。刚才被网友通知,刚刚紧急通过邮箱找回密码。特此申请,感谢不尽。曾锐



8月12日 16:10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229) | 评论(2613)




9分钟前 来自S60客户端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17 20:19
【案例】报道人物的抗议
曹明华:就《南方周末》“转基因雄文”致社领导的一封公开信

【摘要:我本人并不认为,只有学过“分子生物学”的人才有资格来谈论“转基因食品”问题。但既然,“柯贝”先生坚持这点,那我请《南方周末》领导主持公道 将我的学位论文和“柯贝”先生的学位论文同时贴到《南方周末》网站上,透明化地让尽可能多的专家来参与评判:我和柯贝,究竟谁的专业是“分子生物学“?】

尊敬的《南方周末》社领导:

读了贵报7月21日在科学版刊登的《对转基因的无知与偏见》,我感到震惊和遗憾 因为文中所出现的针对我个人的错误百出的人身攻击,居然出现在中国以“有良知”而著名的大报上。

比如,以“国内生物学家”自居的作者“柯贝”在文中说:“曹明华……她其实并没有弄懂分子生物学。她在文章中用的‘基因学’就是她自己杜撰的,因为这个词汇在科学界无人使用。至于‘神经老化分子学’,真正搞生物学的人,也是闻所未闻。”

从以上这两句话,我曹明华做人的信誉几乎已被柯“生物学家”摧毁了85%以上。当然,大多数读报者是信任《南方周末》的,大概极少有人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会心存疑惑而自己动手搜索如下:

“百度”搜索“基因学”词条,得到相关结果超过一百万个 (1,830,000);
“谷歌”搜索“基因学”词条,得到相关结果超过一千万个 (10,100,000);
再以“谷歌学术”搜索引擎检索“基因学”词条,又得到无以计数的相关学术文献。【见注*8】

而柯“生物学家”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借《南方周末》一角断然宣布:“(曹明华)在文章中用的‘基因学’就是她自己杜撰的,因为这个词汇在科学界无人使用。”

我的原文是:“基因学研究实在还是一门尚处于“婴儿期” 的科学。 转基因专家们尽可以关起门来继续实验、继续探索、继续证实、继续证伪…… 而急于将一门如此不成熟的“科学”尚处于矛盾重重的尝试阶段中衍生出来的产物 搬上人们的餐桌, 未免太草率了吧!”

在这里,我使用“基因学”,显然要比用“遗传学”或是“分子生物学”来得贴切。当我多变性地交替使用这几个专有名词时,心里是存有于这几个互相关联的专有名词词义之间的“交集”与“子集”的关系的,我运用它们时尽可能使得其含义在段落中相对来说最贴切。

而这位“柯贝”生物学家他居然代表“科学界”对我作出如此愚不可及的宣判:“基因学……这个词汇在科学界无人使用。”这让我们有所怀疑这位受《南方周末》推崇的“生物学家“的真实科研能力、脑筋的灵敏度、以及知识的老化程度……

而由这样的“专业人士”急先锋来研制“转基因食物”以及动员我们吃他们所做的产品 还声称其安全性有所保证,很难让我们感到放心。

第二,更为荒谬的是:他质疑我的专业。

让我摘一小段我母校南加州大学网站上的介绍:As the oldest and largest school of gerontology in the world, ……the USC Davis School was built on the bedrock of excellence in aging research. Research in molecular biology, neuroscience……”
用最简单的术语,我可以说我的专业是“分子生物学”,但因为是在Neurogerontology program里的分子生物学,所有的实验模型都是在分子生物学的层面上研究神经老化,所以我将它最贴切地译为“神经老化分子生物学”。

本着“低碳”的原则,我节约2个字,就省略了“生物” 因为任何业内人士都能看懂:“神经老化分子生物学”与“神经老化分子学”没有什么理解上的区别。

没想到的是:这位柯“生物学家”居然对省略了“生物”两字的表达方式看不懂。 看不懂就谦虚点嘛!最最骇人听闻的是:这位“柯贝”竟然还跳起来代表所有“真正搞生物学的人”宣布说:

“至于‘神经老化分子学’,真正搞生物学的人也是闻所未闻。”

请听听他那口气!有几个不明真相者敢不相信他的断言?!

我惊诧于这位“柯生物学家”的脑容量怎么会如此有限?对于他不懂、不理解、没听过的东西,不是承认他自己的无知,而是大言不惭地宣布别人不存在。

我尽最大的善意来想象造成“柯专家”孤陋寡闻的可能是,在他所接触的“海龟”中,还没有学这个专业的。 就像那类眼界狭隘、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人,将他自己脑容量所理解不了的科学研究统统斥之为“伪科学”,这位“国内生物学家”柯贝也竟然代表中国“科学界” 、乃至全世界“真正搞生物学的人”发言说: 曹明华的专业“闻所未闻”。
我知道美国的很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雇用了中国学生、学者,但我在南加大时的program里的学生、研究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美国、欧洲的,少数日本,我总共只有过一个中国同事,是隔壁实验室的博士后,他后来去了UCLA做研究员,至今也未“海归”。

也许是因为致力于研究如何延缓人体衰老和神经老化等课题,在目前的中国还是一个奢侈。而欧洲和日本,是对于研究人体老化、神经老化、以及预防衰老特别重视的地区。 这两个地区也刚好是转基因食品禁止得最为严格的地区。

因为相关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吃了虽然不见得很快会死人、或送医院急救,但却会慢性地影响生物体肝脏等内脏器官的老化速度…… 而我因为学习了人体老化和神经老化的机理,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这方面问题,是尤其敏感的。(大概没有人愿意自己提前衰老或加速衰老吧!)

鉴于“生物学家”柯贝极其蛮横可鄙地指责我的专业对于“真正搞生物学的人”“闻所未闻”(他是想暗示读者,我是一个骗子吗?!)
那么我建议:请《南方周末》领导主持一下,将我和柯贝的学位论文同时贴到《南方周末》网站上,让尽可能多的专家予以鉴定和评判:我和柯贝,究竟谁的专业是“分子生物学“?

第三,这位柯“生物学家“反复混淆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转基因技术研究”与“转基因食物产业”。

而我已经极其明确地表达过我的立场:“转基因技术,是一门富于探索性的实验科学。 而商业化了的转基因食物产业,则是科技工匠的作为——它基本上无视已更新了的、重要的生物学原理,而在拿他人的风险赌自己的利益。”

转基因技术研究与转基因农作物应用有两点基本不同:一是在相对可控的实验室内环境中与放到自然界外环境下自由生长的不同; 二是产品的目的不同:前者的产品不是供人食用的,而后者是要取代人们赖以生存的日常食物。即便以医用为目的的转基因,它的副作用和风险也是被认可的。作为科研的“转基因”,成败都是正常的。而转基因作物作为粮食,将大规模普通人卷入试验,失败是不允许的。

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柯“生物学家”是如何在他的大批判文章中混淆我原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逻辑的。(而这种逻辑混乱、头脑不清的人,声称自己是专家  并有资格做转基因食品给我们吃,我们敢吃吗?)

(1) 我原文中说:“‘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原理的发现和证实,在相当大程度上破灭了想以转基因来实现农作物增产的良好企图。”
而柯贝却气急败坏地批驳说:“可变剪接…… 根本没有破灭转基因,目前转基因成功的例子很多……”
是这位柯贝先生的汉语理解力有问题吗?  “破灭靠转基因增产农作物的企图”与“破灭转基因”是一回事吗?

(2) 他指控我“犯了低级错误”  “曹明华时间错位,不知道发现‘可变剪接’之后才有转基因方面的工作 。”
那么我在这里明确纠正他:“转基因方面的工作”开始于1971年之前【见注*1】,而“可变剪接”发现于1977年【见注*2】。 那么到底是曹明华还是“生物学家”柯贝“犯了低级错误”?!

(3)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文中强调的不是“可变剪接”原理的“发现”,而是(i)它在真核生物中的广泛性是如何被证实与确认的,(ii) 以及这一原理在转基因食物研发中的现实位置。

关于这两点,柯贝先生无知到了(!)都让我不忍心嘲笑他的地步  他只会在网上“谷歌”一下“可变剪接”发现的时间以及何时得诺贝尔奖的时间(至于这两个时间,我当然早就比他知道得更清楚!),而他就居然以“科学界”代言人的姿态来教训我说:“如果连这种分子生物学常识也不知道,要么是她水平太低,要么是偏见蒙住了她的眼睛。”

假如是一般的读报者(生物学的外行),单听他的口气,都会被蒙住  以为我曹明华真是一个愚蠢的人。但这位柯贝专家的表现实在是:嚣张的火焰甚高,真货的底气不足。

柯贝只知道“可变剪接”书面上的历史,我可是真正地知道它现实的遭遇。

“可变剪接”的原理,一直被孟山都搞转基因作物的“专家”忽视和否认,而一直到2000年人类基因组测序后,对于“可变剪接”现象在真核生物中的广泛性普遍性被确认后,他们才不敢那么盲目了。
但我观察到中国搞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者一直到2005年、2006年左右,所做的项目也还是忽视“可变剪接”这一原理的。
而我本人的经验是,一直到2009年、2010年时,我在这里美国的网上与孟山都的枪手辩论时,对方还以侥幸的心理强词夺理:“可变剪接”是少数情况下出现的,因此他所谈及的目标基因很可能是豁免于这一原理影响的。(我在美国也参加质疑转基因食物的活动,因为我关心食品安全,这是全人类的事情。)

第四,如上所提及,我谈论这些生物学原理时,是从现实的问题中来的。而绝不象柯贝那样,只了解几个干巴巴的教条(却居然板起脸来训斥我!)。

事实上,我可能看过Barry Commoner 对“可变剪接”的论述,但我也看过其他生物学家对于这个问题与转基因食物产业之间关系的讨论,还更有我自己的思考与观察。

假如柯贝总共只发现Barry Commoner 是唯一的一位将“可变剪接”原理与转基因食物联系起来议论的生物学家,那他实在是太孤陋寡闻了!同时,有些可悲的是,柯贝井底之蛙地以为,只要奋力将 Commoner 的信誉摧毁,我的观点和立论就也随之垮台了。

于是,他在大批判文章中不惜重墨刻毒攻击这位他连替人家提鞋都不够资格的伟大的生物学家。

正如人类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一样(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他们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也曾不可避免地对某些科学问题发表过不见得完全正确甚至错误的言论  这点毫不奇怪,奇怪的是,生物学小丑柯贝之流效仿美国原先的转基因利益分子(他们也曾)拼命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地企图毁坏Commoner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的信誉。

而我想说,正是在对待转基因食物的问题上,Barry Commoner的论断极其精辟,富于洞见  它完全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而柯贝之类跳梁小丑的诋毁,终将凸显他自己人格的低下和卑劣。

第五,本来我已经不想在这里展开任何关于“可变剪接”原理的议论。假如有时间,我原先是想就另外几个分子生物学问题稍加讨论  在转基因技术刚开始时有关分子生物学模型不完备的地方以及后来的发展、认识……

比如对于内含子(intron)的认识。基因组序列中有90%以上的序列(内含子)是不编码基因的,早期的转基因专家曾认为内含子(intron)是基因的无用段、是“垃圾基因”。而今天再没人敢这样说了。但转基因专家、分子生物学专家们还没有人能搞得清楚,这些“内含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中是否起有作用?是怎样发生作用的?而“转基因”过程中忽略内含子的作用或者在不同程度上对于内含子的干扰破坏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

比如“基因次序”。大约1985年之前的分子生物学认为:基因是互为独立的一系列微单元。而更新了的基因学理论认为:基因次序并非随机的【见注*3】。那么对于这种内在联系的破坏是有后果的(还有新近发现的“第二套遗传密码”,更揭示了基因间相互联系的高度复杂性)。对于已经被颁发了“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的插入对于受体基因次序的干扰之后果是不清楚的。这样的产品,你会毫无顾忌地吃吗?

再比如“横向转基因”的现象。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研究者普遍认为,通过“横向转基因”而进入哺乳动物的消化道是不存在的。这一理解对当初于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评估起了根本性的作用【见注*4】。 而后来,当科学家得以发展了更为精密的检测技术,才发现了显著比例的DNA并没有被消化系统摧毁。
转基因技术所采用的外源基因材料,甚至可能透过胎盘进入未出生婴儿的胚胎,以及转移进入成人的性细胞,影响于后代的遗传。 假如更为精密的检测技术在当初就能获得、并检测到“横向转基因”现象,转基因食物在一开始就根本不应被开发的。
因为转基因作物的设计,是特别有利于“横向转基因”发生的。它所采用的强悍的启动子(promoter),就是力图要突破物种之间天然的屏障。
而且,在正常植物基因中,都会含有内含子(intron),含有内含子的基因较长,也就不容易转移入肠道细菌中。即便偶然进入了肠道细菌,细菌也没有功能除去它的内含子段。 而转基因作物在插入基因的编码段是没有内含子(intron)的,这使得转入的基因更容易在细菌中被表达。

再比如“蛋白质错误折叠”。根据陈旧的遗传学理论,一旦氨基酸顺序确定了,蛋白质便总是会按正确的方式所折叠。 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便是基于这样的原理。
而更新了的遗传学理论告诉我们:蛋白质折叠是需要有蛋白伴侣(chaperone)来协助进行的。
千百万年以来,每一种植物的蛋白伴侣(chaperone)与它所折叠的特定的蛋白质一起,经历了漫长的进化……
当转基因专家突然间将一种外源细菌基因插入植物,当这一植物的蛋白伴侣遭遇了完全陌生的异类蛋白,它们间将如何互动是难以预料的。假如,这种尴尬的遭遇使得蛋白质折叠发生错误,后果将是错综复杂的…… 比如“疯牛病“的发生,就与“蛋白质错误折叠”有关。

基因微阵列片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新的技术,目前还没能被广泛地用于转基因作物的检测中。
用基因微阵列片测试,发现仅仅一个外源基因的插入,就可能导致5%受体基因改变它们本身的基因表达【见注*5】。这种基因表达的改变可引起农作物原有营养成分的丢失,或意外毒素表达程度的升高【见注*6】。

所以,转基因作物的风险并不仅仅来自于所转的那个外源基因。(而许智宏院士片面认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只在于看转的是什么基因)。由此可见,许智宏院士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也是比较老化的。

转基因食物的一系列风险和开发过程中的得不偿失,是被逐渐暴露、了解的。而转基因食物作为一门产业,却一时停不下来了!如此巨额的开发资金已经投下去了,投资是需要回报的;如此众多的“专业人士”在靠这一产业生存、晋职、谋求功名利禄呢…… 那么怎么办呢?也许只能:尽可能蒙蒙那些对“科学”一听上去就崇拜的、但却了解得相当粗浅的低等公民、有色人种,多多食用吧!以维持这一产业的持续发展……

(事实上,在科学素养普遍较高的欧洲、日本等,都采取了对转基因食物极为审慎的防范态度。全世界人均科学素养最高的地区  瑞士,更是以“全民公投”的方式,禁止了转基因食物【见注*7】。)

第六,至于被柯贝“生物学家”狠揭猛批的 “可变剪接“原理问题,我确实不想在这里再多花篇幅罗嗦了。我只想问那些非常了解行情的转基因专家下面几个问题:

为什么至今美国FDA所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作物中,没有任何一种是转真核生物的基因的?

为什么上世纪美国生物公司曾经向投资者、向政府决策者、向消费者许下的许多宏伟、美丽而诱人的诺言都没有实现?

比如将北极圈内比目鱼的基因“转”入农作物,就可以在严寒中都获得丰收;将沙漠中抗干旱的动植物的基因“转”入农作物;将血红蛋白基因“转”入玉米和大豆;将生长素基因、廋肉型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角蛋白基因等等转入猪、牛、羊、鸡鱼等动物  以增加产肉、产蛋、产乳量等等的经济效益……

到底是什么原理在作怪?!

为什么中国的转基因专家和“科普”作家到了今天还在用在美国早已过时了的、最终根本未能实现的转基因“美式馅饼”画给中国决策者和老百姓看  以获取巨额的“研究经费” ……(?)

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近期还举出深海鱼的基因转入西红柿这样的例子来定义转基因食物,而事实上,转深海鱼这种真核生物的基因到西红柿中去,从来就没有成功过。(曾经在美国短暂上市过的转基因西红柿只是通过转入较短的反义核酸来抑制导致西红柿软化的一个酶而已)。

当2001年,转基因土豆在美国遭到强烈抵制,
当2004年,转基因小麦还没有上市就在美国遭到强烈抵制,

孟山都改弦易辙,重新制定了一项重大策略。即:放弃土豆和小麦的转基因计划;转而集中力量开发玉米和大豆的转基因项目。
因为土豆是欧洲部分地区的传统主粮,小麦更是整个高加索人(白种人)的传统主粮;而玉米主要是南美人和墨西哥人的传统主粮,大豆则是亚洲人的传统食品。

美国是一个多族裔的国家。白种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声音比较被重视。因此,白人对自己的传统食物“转基因”的抵制,对孟山都来说是不容轻视的(孟山都索性就放弃了对白种人传统主粮的转基因计划)。

而对南美裔人,墨西哥人,亚裔这些有色人种来说,他们在美国国内所可能发出的声音本来就已微弱,再加上这些有色人种的族裔,都还有国外的“马屁精们”在帮忙向他们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推销呢!即便是在向这些国家推销美国“垃圾级别”的货色,因为携有了“美国” 、“高科技” 、“民主自由” 等等华丽的背景,便能让“转基因食品”披上一件文明背景下的又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扑朔迷离的外衣…… 尤其具有迷惑性。

当我揭露这些真相时,中国的转基因利益集团疯狂了!柯贝“专家”刊登在《南方周末》的文章,通篇的气韵象是骗局快要败露前的气急败坏和狗急跳墙 ……

他们害怕了。 他们自私到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职业利益,不惜用广大中国百姓的切身利益去冒险。

其实按我的性格,假如这些欺上瞒下的“专家”只是骗取了几百个亿的“经费”去搞贪污腐化,我仍可以选择不管。  因为人生苦短,需要为之去忙的事情太多了!而且人间的不公也已司空见惯。

但是,当这几百个亿,有可能花费在制造不安全的食品而波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时,当对中国的整个生态圈可能导致无法预估的后果时,我不能选择沉默。

为了不惜一切手段诋毁我,他们派出拙劣的“柯贝”在《南方周末》这样的大报上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与此同时,中国头号转基因“科普”推手方舟子遥相呼应,在他的“新语丝”上大张旗鼓地张贴只有躲在阴沟里的人才有可能有的肮脏想象力、才编织得出来的荒唐故事冒充我的熟人我的同学来抹黑我。

这些败类!白来人世一遭了。

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灵魂,出卖良知,出卖同胞的切身利益。他们,终将会被无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鉴于《南方周末》将如此一篇错误百出的人身攻击文登在它的“科学版”上,极大地损害了海内外华人读者心目中的这份报纸的地位和形象。我除了前面提出的要求报社领导帮助澄清我和柯贝的学位专业问题,还要求《南方周末》的领导让贵刊“科学版” 责任编辑或作者柯贝之一向我公开道歉  纠正他们在这样一个严肃的媒体上所犯下的轻率的错误。这也是《南方周末》挽回它在读者中信誉的途径之一。

曹明华
二〇一一年八月初于美国
<附一> 注释:
【注*1】 Brackett, B. G., W. Baranska, W. Sawichi and H. Koprowski. 1971. Uptake of heterologous genome by mammalian spermatozoa and its transfer to ova through fertiliz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68:353-357.
【注*2】 Chow LT, Gelinas RE, Broker TR, Roberts RJ (1977). "An amazing sequence arrangement at the 5'' ends of adenovirus 2 messenger RNA". Cell 12 (1): 1–8.
【注*3】 Laurence D. Hurst, Csaba Pal and Martin J. Lercher,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Eukaryotic Gene Order,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5(2004):299-310
【注*4】 Ricarda A. Steinbrecher and Jonathan R. Latham,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from GM crops to unrelated organisms”, GM Science Review Meet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on “GM Gene Flow: Scale and Consequences for Agri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January 27, 2003
【注*5】 Srivastava, et al, “Pharmacogenomics of the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 and the cystic fibrosis drug CPX using genome microarray analysis”, Mol. Med. 5, No.11 (Nov 1999):753-67
【注*6】 David Schubert,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GM Food”, Nature Biotechnology 20, No.10 (October 2002):969
【注*7】 Tom Wright, “Swiss Ba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 New York Times, Nov 27, 2005
【注*8】 对于《南方周末》柯贝关于“基因学”问题的批驳[blog.sina.com.cn]
<附二> 相关阅读:
1. 美国华裔学者寻正博士评论《南方周末》柯贝文章[blog.sciencenet.cn]
2. 美国华裔生物学博士 babyfat评论 Dr.Barry Commoner [www.starlakeporch.net]
3. 著名军旅作家吕永岩评论《南方周末》柯贝文章[blog.sina.com.cn]
4. 编剧赵华质疑转基因安全科普 [www.blogchina.com]
5. 美国华裔学者直言了评论《南方周末》柯贝文章[zhiyanle.blog.hexun.com]
6. 美国华裔学者直言了评论《南方周末》李铁文章[zhiyanle.blog.hexun.com]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692535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1-8-18 20:55
[转贴]就《南方周末》“转基因雄文”致社领导的公开信

曹明华:就《南方周末》“转基因雄文”致社领导的一封公开信

【摘要:我本人并不认为,只有学过“分子生物学”的人才有资格来谈论“转基因食品”问题。但既然,“柯贝”先生坚持这点,那我请《南方周末》领导主持公道 将我的学位论文和“柯贝”先生的学位论文同时贴到《南方周末》网站上,透明化地让尽可能多的专家来参与评判:我和柯贝,究竟谁的专业是“分子生物学“?】

尊敬的《南方周末》社领导:

读了贵报7月21日在科学版刊登的《对转基因的无知与偏见》,我感到震惊和遗憾 因为文中所出现的针对我个人的错误百出的人身攻击,居然出现在中国以“有良知”而著名的大报上。

比如,以“国内生物学家”自居的作者“柯贝”在文中说:“曹明华……她其实并没有弄懂分子生物学。她在文章中用的‘基因学’就是她自己杜撰的,因为这个词汇在科学界无人使用。至于‘神经老化分子学’,真正搞生物学的人,也是闻所未闻。”

从以上这两句话,我曹明华做人的信誉几乎已被柯“生物学家”摧毁了85%以上。当然,大多数读报者是信任《南方周末》的,大概极少有人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会心存疑惑而自己动手搜索如下:

“百度”搜索“基因学”词条,得到相关结果超过一百万个 (1,830,000);
“谷歌”搜索“基因学”词条,得到相关结果超过一千万个 (10,100,000);
再以“谷歌学术”搜索引擎检索“基因学”词条,又得到无以计数的相关学术文献。【见注*8】

而柯“生物学家”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借《南方周末》一角断然宣布:“(曹明华)在文章中用的‘基因学’就是她自己杜撰的,因为这个词汇在科学界无人使用。”

我的原文是:“基因学研究实在还是一门尚处于“婴儿期” 的科学。 转基因专家们尽可以关起门来继续实验、继续探索、继续证实、继续证伪…… 而急于将一门如此不成熟的“科学”尚处于矛盾重重的尝试阶段中衍生出来的产物 搬上人们的餐桌, 未免太草率了吧!”

在这里,我使用“基因学”,显然要比用“遗传学”或是“分子生物学”来得贴切。当我多变性地交替使用这几个专有名词时,心里是存有于这几个互相关联的专有名词词义之间的“交集”与“子集”的关系的,我运用它们时尽可能使得其含义在段落中相对来说最贴切。

而这位“柯贝”生物学家他居然代表“科学界”对我作出如此愚不可及的宣判:“基因学……这个词汇在科学界无人使用。”这让我们有所怀疑这位受《南方周末》推崇的“生物学家“的真实科研能力、脑筋的灵敏度、以及知识的老化程度……

而由这样的“专业人士”急先锋来研制“转基因食物”以及动员我们吃他们所做的产品 还声称其安全性有所保证,很难让我们感到放心。

第二,更为荒谬的是:他质疑我的专业。

让我摘一小段我母校南加州大学网站上的介绍:As the oldest and largest school of gerontology in the world, ……the USC Davis School was built on the bedrock of excellence in aging research. Research in molecular biology, neuroscience……”
用最简单的术语,我可以说我的专业是“分子生物学”,但因为是在Neurogerontology program里的分子生物学,所有的实验模型都是在分子生物学的层面上研究神经老化,所以我将它最贴切地译为“神经老化分子生物学”。

本着“低碳”的原则,我节约2个字,就省略了“生物” 因为任何业内人士都能看懂:“神经老化分子生物学”与“神经老化分子学”没有什么理解上的区别。

没想到的是:这位柯“生物学家”居然对省略了“生物”两字的表达方式看不懂。 看不懂就谦虚点嘛!最最骇人听闻的是:这位“柯贝”竟然还跳起来代表所有“真正搞生物学的人”宣布说:

“至于‘神经老化分子学’,真正搞生物学的人也是闻所未闻。”

请听听他那口气!有几个不明真相者敢不相信他的断言?!

我惊诧于这位“柯生物学家”的脑容量怎么会如此有限?对于他不懂、不理解、没听过的东西,不是承认他自己的无知,而是大言不惭地宣布别人不存在。

我尽最大的善意来想象造成“柯专家”孤陋寡闻的可能是,在他所接触的“海龟”中,还没有学这个专业的。 就像那类眼界狭隘、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人,将他自己脑容量所理解不了的科学研究统统斥之为“伪科学”,这位“国内生物学家”柯贝也竟然代表中国“科学界” 、乃至全世界“真正搞生物学的人”发言说: 曹明华的专业“闻所未闻”。
我知道美国的很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雇用了中国学生、学者,但我在南加大时的program里的学生、研究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美国、欧洲的,少数日本,我总共只有过一个中国同事,是隔壁实验室的博士后,他后来去了UCLA做研究员,至今也未“海归”。

也许是因为致力于研究如何延缓人体衰老和神经老化等课题,在目前的中国还是一个奢侈。而欧洲和日本,是对于研究人体老化、神经老化、以及预防衰老特别重视的地区。 这两个地区也刚好是转基因食品禁止得最为严格的地区。

因为相关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吃了虽然不见得很快会死人、或送医院急救,但却会慢性地影响生物体肝脏等内脏器官的老化速度…… 而我因为学习了人体老化和神经老化的机理,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这方面问题,是尤其敏感的。(大概没有人愿意自己提前衰老或加速衰老吧!)

鉴于“生物学家”柯贝极其蛮横可鄙地指责我的专业对于“真正搞生物学的人”“闻所未闻”(他是想暗示读者,我是一个骗子吗?!)
那么我建议:请《南方周末》领导主持一下,将我和柯贝的学位论文同时贴到《南方周末》网站上,让尽可能多的专家予以鉴定和评判:我和柯贝,究竟谁的专业是“分子生物学“?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1-8-18 20:56
第三,这位柯“生物学家“反复混淆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转基因技术研究”与“转基因食物产业”。

而我已经极其明确地表达过我的立场:“转基因技术,是一门富于探索性的实验科学。 而商业化了的转基因食物产业,则是科技工匠的作为——它基本上无视已更新了的、重要的生物学原理,而在拿他人的风险赌自己的利益。”

转基因技术研究与转基因农作物应用有两点基本不同:一是在相对可控的实验室内环境中与放到自然界外环境下自由生长的不同; 二是产品的目的不同:前者的产品不是供人食用的,而后者是要取代人们赖以生存的日常食物。即便以医用为目的的转基因,它的副作用和风险也是被认可的。作为科研的“转基因”,成败都是正常的。而转基因作物作为粮食,将大规模普通人卷入试验,失败是不允许的。

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柯“生物学家”是如何在他的大批判文章中混淆我原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逻辑的。(而这种逻辑混乱、头脑不清的人,声称自己是专家  并有资格做转基因食品给我们吃,我们敢吃吗?)

(1) 我原文中说:“‘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原理的发现和证实,在相当大程度上破灭了想以转基因来实现农作物增产的良好企图。”
而柯贝却气急败坏地批驳说:“可变剪接…… 根本没有破灭转基因,目前转基因成功的例子很多……”
是这位柯贝先生的汉语理解力有问题吗?  “破灭靠转基因增产农作物的企图”与“破灭转基因”是一回事吗?

(2) 他指控我“犯了低级错误”  “曹明华时间错位,不知道发现‘可变剪接’之后才有转基因方面的工作 。”
那么我在这里明确纠正他:“转基因方面的工作”开始于1971年之前【见注*1】,而“可变剪接”发现于1977年【见注*2】。 那么到底是曹明华还是“生物学家”柯贝“犯了低级错误”?!

(3)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文中强调的不是“可变剪接”原理的“发现”,而是(i)它在真核生物中的广泛性是如何被证实与确认的,(ii) 以及这一原理在转基因食物研发中的现实位置。

关于这两点,柯贝先生无知到了(!)都让我不忍心嘲笑他的地步  他只会在网上“谷歌”一下“可变剪接”发现的时间以及何时得诺贝尔奖的时间(至于这两个时间,我当然早就比他知道得更清楚!),而他就居然以“科学界”代言人的姿态来教训我说:“如果连这种分子生物学常识也不知道,要么是她水平太低,要么是偏见蒙住了她的眼睛。”

假如是一般的读报者(生物学的外行),单听他的口气,都会被蒙住  以为我曹明华真是一个愚蠢的人。但这位柯贝专家的表现实在是:嚣张的火焰甚高,真货的底气不足。

柯贝只知道“可变剪接”书面上的历史,我可是真正地知道它现实的遭遇。

“可变剪接”的原理,一直被孟山都搞转基因作物的“专家”忽视和否认,而一直到2000年人类基因组测序后,对于“可变剪接”现象在真核生物中的广泛性普遍性被确认后,他们才不敢那么盲目了。
但我观察到中国搞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者一直到2005年、2006年左右,所做的项目也还是忽视“可变剪接”这一原理的。
而我本人的经验是,一直到2009年、2010年时,我在这里美国的网上与孟山都的枪手辩论时,对方还以侥幸的心理强词夺理:“可变剪接”是少数情况下出现的,因此他所谈及的目标基因很可能是豁免于这一原理影响的。(我在美国也参加质疑转基因食物的活动,因为我关心食品安全,这是全人类的事情。)

第四,如上所提及,我谈论这些生物学原理时,是从现实的问题中来的。而绝不象柯贝那样,只了解几个干巴巴的教条(却居然板起脸来训斥我!)。

事实上,我可能看过Barry Commoner 对“可变剪接”的论述,但我也看过其他生物学家对于这个问题与转基因食物产业之间关系的讨论,还更有我自己的思考与观察。

假如柯贝总共只发现Barry Commoner 是唯一的一位将“可变剪接”原理与转基因食物联系起来议论的生物学家,那他实在是太孤陋寡闻了!同时,有些可悲的是,柯贝井底之蛙地以为,只要奋力将 Commoner 的信誉摧毁,我的观点和立论就也随之垮台了。

于是,他在大批判文章中不惜重墨刻毒攻击这位他连替人家提鞋都不够资格的伟大的生物学家。

正如人类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一样(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他们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也曾不可避免地对某些科学问题发表过不见得完全正确甚至错误的言论  这点毫不奇怪,奇怪的是,生物学小丑柯贝之流效仿美国原先的转基因利益分子(他们也曾)拼命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地企图毁坏Commoner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的信誉。

而我想说,正是在对待转基因食物的问题上,Barry Commoner的论断极其精辟,富于洞见  它完全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而柯贝之类跳梁小丑的诋毁,终将凸显他自己人格的低下和卑劣。

第五,本来我已经不想在这里展开任何关于“可变剪接”原理的议论。假如有时间,我原先是想就另外几个分子生物学问题稍加讨论  在转基因技术刚开始时有关分子生物学模型不完备的地方以及后来的发展、认识……

比如对于内含子(intron)的认识。基因组序列中有90%以上的序列(内含子)是不编码基因的,早期的转基因专家曾认为内含子(intron)是基因的无用段、是“垃圾基因”。而今天再没人敢这样说了。但转基因专家、分子生物学专家们还没有人能搞得清楚,这些“内含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中是否起有作用?是怎样发生作用的?而“转基因”过程中忽略内含子的作用或者在不同程度上对于内含子的干扰破坏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

比如“基因次序”。大约1985年之前的分子生物学认为:基因是互为独立的一系列微单元。而更新了的基因学理论认为:基因次序并非随机的【见注*3】。那么对于这种内在联系的破坏是有后果的(还有新近发现的“第二套遗传密码”,更揭示了基因间相互联系的高度复杂性)。对于已经被颁发了“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的插入对于受体基因次序的干扰之后果是不清楚的。这样的产品,你会毫无顾忌地吃吗?

再比如“横向转基因”的现象。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研究者普遍认为,通过“横向转基因”而进入哺乳动物的消化道是不存在的。这一理解对当初于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评估起了根本性的作用【见注*4】。 而后来,当科学家得以发展了更为精密的检测技术,才发现了显著比例的DNA并没有被消化系统摧毁。
转基因技术所采用的外源基因材料,甚至可能透过胎盘进入未出生婴儿的胚胎,以及转移进入成人的性细胞,影响于后代的遗传。 假如更为精密的检测技术在当初就能获得、并检测到“横向转基因”现象,转基因食物在一开始就根本不应被开发的。
因为转基因作物的设计,是特别有利于“横向转基因”发生的。它所采用的强悍的启动子(promoter),就是力图要突破物种之间天然的屏障。
而且,在正常植物基因中,都会含有内含子(intron),含有内含子的基因较长,也就不容易转移入肠道细菌中。即便偶然进入了肠道细菌,细菌也没有功能除去它的内含子段。 而转基因作物在插入基因的编码段是没有内含子(intron)的,这使得转入的基因更容易在细菌中被表达。

再比如“蛋白质错误折叠”。根据陈旧的遗传学理论,一旦氨基酸顺序确定了,蛋白质便总是会按正确的方式所折叠。 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便是基于这样的原理。
而更新了的遗传学理论告诉我们:蛋白质折叠是需要有蛋白伴侣(chaperone)来协助进行的。
千百万年以来,每一种植物的蛋白伴侣(chaperone)与它所折叠的特定的蛋白质一起,经历了漫长的进化……
当转基因专家突然间将一种外源细菌基因插入植物,当这一植物的蛋白伴侣遭遇了完全陌生的异类蛋白,它们间将如何互动是难以预料的。假如,这种尴尬的遭遇使得蛋白质折叠发生错误,后果将是错综复杂的…… 比如“疯牛病“的发生,就与“蛋白质错误折叠”有关。

基因微阵列片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新的技术,目前还没能被广泛地用于转基因作物的检测中。
用基因微阵列片测试,发现仅仅一个外源基因的插入,就可能导致5%受体基因改变它们本身的基因表达【见注*5】。这种基因表达的改变可引起农作物原有营养成分的丢失,或意外毒素表达程度的升高【见注*6】。

所以,转基因作物的风险并不仅仅来自于所转的那个外源基因。(而许智宏院士片面认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只在于看转的是什么基因)。由此可见,许智宏院士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也是比较老化的。

转基因食物的一系列风险和开发过程中的得不偿失,是被逐渐暴露、了解的。而转基因食物作为一门产业,却一时停不下来了!如此巨额的开发资金已经投下去了,投资是需要回报的;如此众多的“专业人士”在靠这一产业生存、晋职、谋求功名利禄呢…… 那么怎么办呢?也许只能:尽可能蒙蒙那些对“科学”一听上去就崇拜的、但却了解得相当粗浅的低等公民、有色人种,多多食用吧!以维持这一产业的持续发展……

(事实上,在科学素养普遍较高的欧洲、日本等,都采取了对转基因食物极为审慎的防范态度。全世界人均科学素养最高的地区  瑞士,更是以“全民公投”的方式,禁止了转基因食物【见注*7】。)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1-8-18 20:56
第六,至于被柯贝“生物学家”狠揭猛批的 “可变剪接“原理问题,我确实不想在这里再多花篇幅罗嗦了。我只想问那些非常了解行情的转基因专家下面几个问题:

为什么至今美国FDA所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作物中,没有任何一种是转真核生物的基因的?

为什么上世纪美国生物公司曾经向投资者、向政府决策者、向消费者许下的许多宏伟、美丽而诱人的诺言都没有实现?

比如将北极圈内比目鱼的基因“转”入农作物,就可以在严寒中都获得丰收;将沙漠中抗干旱的动植物的基因“转”入农作物;将血红蛋白基因“转”入玉米和大豆;将生长素基因、廋肉型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角蛋白基因等等转入猪、牛、羊、鸡鱼等动物  以增加产肉、产蛋、产乳量等等的经济效益……

到底是什么原理在作怪?!

为什么中国的转基因专家和“科普”作家到了今天还在用在美国早已过时了的、最终根本未能实现的转基因“美式馅饼”画给中国决策者和老百姓看  以获取巨额的“研究经费” ……(?)

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近期还举出深海鱼的基因转入西红柿这样的例子来定义转基因食物,而事实上,转深海鱼这种真核生物的基因到西红柿中去,从来就没有成功过。(曾经在美国短暂上市过的转基因西红柿只是通过转入较短的反义核酸来抑制导致西红柿软化的一个酶而已)。

当2001年,转基因土豆在美国遭到强烈抵制,
当2004年,转基因小麦还没有上市就在美国遭到强烈抵制,

孟山都改弦易辙,重新制定了一项重大策略。即:放弃土豆和小麦的转基因计划;转而集中力量开发玉米和大豆的转基因项目。
因为土豆是欧洲部分地区的传统主粮,小麦更是整个高加索人(白种人)的传统主粮;而玉米主要是南美人和墨西哥人的传统主粮,大豆则是亚洲人的传统食品。

美国是一个多族裔的国家。白种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声音比较被重视。因此,白人对自己的传统食物“转基因”的抵制,对孟山都来说是不容轻视的(孟山都索性就放弃了对白种人传统主粮的转基因计划)。

而对南美裔人,墨西哥人,亚裔这些有色人种来说,他们在美国国内所可能发出的声音本来就已微弱,再加上这些有色人种的族裔,都还有国外的“马屁精们”在帮忙向他们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推销呢!即便是在向这些国家推销美国“垃圾级别”的货色,因为携有了“美国” 、“高科技” 、“民主自由” 等等华丽的背景,便能让“转基因食品”披上一件文明背景下的又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扑朔迷离的外衣…… 尤其具有迷惑性。

当我揭露这些真相时,中国的转基因利益集团疯狂了!柯贝“专家”刊登在《南方周末》的文章,通篇的气韵象是骗局快要败露前的气急败坏和狗急跳墙 ……

他们害怕了。 他们自私到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职业利益,不惜用广大中国百姓的切身利益去冒险。

其实按我的性格,假如这些欺上瞒下的“专家”只是骗取了几百个亿的“经费”去搞贪污腐化,我仍可以选择不管。  因为人生苦短,需要为之去忙的事情太多了!而且人间的不公也已司空见惯。

但是,当这几百个亿,有可能花费在制造不安全的食品而波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时,当对中国的整个生态圈可能导致无法预估的后果时,我不能选择沉默。

为了不惜一切手段诋毁我,他们派出拙劣的“柯贝”在《南方周末》这样的大报上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与此同时,中国头号转基因“科普”推手方舟子遥相呼应,在他的“新语丝”上大张旗鼓地张贴只有躲在阴沟里的人才有可能有的肮脏想象力、才编织得出来的荒唐故事冒充我的熟人我的同学来抹黑我。

这些败类!白来人世一遭了。

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灵魂,出卖良知,出卖同胞的切身利益。他们,终将会被无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鉴于《南方周末》将如此一篇错误百出的人身攻击文登在它的“科学版”上,极大地损害了海内外华人读者心目中的这份报纸的地位和形象。我除了前面提出的要求报社领导帮助澄清我和柯贝的学位专业问题,还要求《南方周末》的领导让贵刊“科学版” 责任编辑或作者柯贝之一向我公开道歉  纠正他们在这样一个严肃的媒体上所犯下的轻率的错误。这也是《南方周末》挽回它在读者中信誉的途径之一。

曹明华
二〇一一年八月初于美国
<附一> 注释:
【注*1】 Brackett, B. G., W. Baranska, W. Sawichi and H. Koprowski. 1971. Uptake of heterologous genome by mammalian spermatozoa and its transfer to ova through fertiliz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68:353-357.
【注*2】 Chow LT, Gelinas RE, Broker TR, Roberts RJ (1977). "An amazing sequence arrangement at the 5'' ends of adenovirus 2 messenger RNA". Cell 12 (1): 1–8.
【注*3】 Laurence D. Hurst, Csaba Pal and Martin J. Lercher,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Eukaryotic Gene Order,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5(2004):299-310
【注*4】 Ricarda A. Steinbrecher and Jonathan R. Latham,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from GM crops to unrelated organisms”, GM Science Review Meet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on “GM Gene Flow: Scale and Consequences for Agri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January 27, 2003
【注*5】 Srivastava, et al, “Pharmacogenomics of the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 and the cystic fibrosis drug CPX using genome microarray analysis”, Mol. Med. 5, No.11 (Nov 1999):753-67
【注*6】 David Schubert,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GM Food”, Nature Biotechnology 20, No.10 (October 2002):969
【注*7】 Tom Wright, “Swiss Ba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 New York Times, Nov 27, 2005
【注*8】 对于《南方周末》柯贝关于“基因学”问题的批驳[blog.sina.com.cn]
<附二> 相关阅读:
1. 美国华裔学者寻正博士评论《南方周末》柯贝文章[blog.sciencenet.cn]
2. 美国华裔生物学博士 babyfat评论 Dr.Barry Commoner [www.starlakeporch.net]
3. 著名军旅作家吕永岩评论《南方周末》柯贝文章[blog.sina.com.cn]
4. 编剧赵华质疑转基因安全科普 [www.blogchina.com]
5. 美国华裔学者直言了评论《南方周末》柯贝文章[zhiyanle.blog.hexun.com]
6. 美国华裔学者直言了评论《南方周末》李铁文章[zhiyanle.blog.hexun.com]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23 12:34
【案例】
沈阳晚报:洗具@妮妮妮Mignon :腾讯 你绝对红了 哈哈哈 原来2个人离婚是因为性别不同 那么难道他们是想找性别相同的啊 哈哈哈 太搞了 @辣笔小球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5) | 收藏 | 评论(5)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8-23 16:11
【案例】
玉洪:标题或为 京蓉京渝动卧•••••• @张向红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0分钟前 来自iPad客户端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0 11:33
【案例】

“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引发争议
2011-09-20 04:16:33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57977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227)
核心提示:针对福布斯“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的说法,《人民日报》予以否认,称中国宏观税负低。对此,福布斯再度回应,称各国情况不一,选取共同点比较可能存在不足,但不能说它不科学。税负高低与痛苦程度无绝对同比关系,主要取决于税收是否“还之于民”。

2011-09-20 11:03:48  新浪网友DASHANMR  
人民日报的人不懂什么税收,就不要解释什么税负全球第二的专业问题,这类问题该由国家税务总局来回答才是。我看了一下辩驳文章,却觉得经不起推敲。第一是福布斯仅仅计算名 义税收,中国很大一块的费却没有涉及,其中仅社保就占工资的23%,还有教育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安置费、过路费、各部门的管理费、土地出让金…………等等不计其数,
平民百姓的感觉是费比税高,企业里是税比费高。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是分母GDP的问题,统计局出来的GPD动辄增长20%以上,事实上哪有这么多,老百姓有切身感受,分母 GDP按照实事求是的话,那计算出来的税负才靠谱,只是这样计算出来的真实税负,恐怕是中国称第二,全世界没有敢称第一了!
回复


http://comment4.news.sina.com.cn ... &style=0#page=3
http://comment4.news.sina.com.cn ... &style=0#page=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1 23:15
【案例】
吕彦妮lvyanni://@五道口奥萨玛:即使不是真文青,也得要分得出来卢梭、梭罗、以及啰里啰唆、梭子蟹的区别啊。
@殷冬明[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哈哈,@三联生活周刊 的假文青面目被暴露了:“卢梭在瓦尔登湖边想了些什么,哈姆雷特关于生命意义的冥想,真的与你无关吗? ”引自《三联生活周刊》对Mark Bauerlein的专访。问题是,那个是梭罗,不是卢梭,卢梭是法国宁。一群文青编辑心目中的圣经呀,都没有找出来吗? 转发(56)|评论(20)今天 10:28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收藏| 评论

苏鱼乐@朱伟
回复(2分钟前) |举报



评论


导丝三世:经三联生活周刊批准,瓦尔登湖由美国拆迁至法国,让梭罗重新投胎当卢梭。这辈分,太高级了。//@赵楚:呃,会不是输入错误,比如,原文应为“凡尔蛋湖”?
回复(3分钟前) |举报



评论


春风过驴耳:人家应该是指梭罗在湖边搭了个草庐。人称草庐梭罗,简称卢梭。
回复(4分钟前) |举报



评论


痴福:没有证据证明梭罗对瓦尔登拥有独占散步的权利,所以卢梭一定在瓦尔登湖边想了些什么。
回复(5分钟前) |举报



评论


和风栀子:没错,火星文应该是这样描述的。//@赵楚:呃,会不是输入错误,比如,原文应为“凡尔蛋湖”?
回复(6分钟前) |举报



评论


長鋏歸來乎:我记得以前高中老师教我们写格式化八股式作文的时候,就叫我们多用典故、案例,然后发给我们很多典故案例的列表,结果很多人的文章就像下面那段话一样,写的貌似很有水平,实际上很空虚,关键是偶尔还张冠李戴。
回复(6分钟前) |举报



评论


楚云帆:梭罗去得,卢梭去不得?哈哈
回复(7分钟前) |举报



评论


朱八斤:应该是卢梭在瓦尔登湖畔唱了一曲《梭罗河》。
回复(7分钟前) |举报



评论


赵楚:呃,会不是输入错误,比如,原文应为“凡尔蛋湖”?
回复(8分钟前) |举报



评论


池边墨梅:笑一笑,这种失误有点夸张了。//@王思璟:哈哈哈,理科生喜看文人相轻
回复(10分钟前) |举报



评论


某也曾气宇轩昂:写汉语翻译的问题,大家都写洋名就不会犯这低级错误了//@王思璟:哈哈哈,理科生喜看文人相轻
回复(11分钟前) |举报



评论


我叫过儿字改之:哈哈,伪文青伪得厉害//@王思璟:哈哈哈,理科生喜看文人相轻
回复(12分钟前) |举报



评论


阑夕1:这很显然是口误,拿来发挥有什么意义呢?
回复(12分钟前) |举报



评论


Eric_ZhangC:呢个啥,卢梭是瑞士人。。。。//@王思璟:哈哈哈,理科生喜看文人相轻
回复(12分钟前) |举报



评论


廖半仙:三联装逼露马脚也不是头一回了,用不着打了鸡血般的兴奋吧?
回复(17分钟前) |举报



评论


王小伢儿:贤人哲士是绝不追求运气的。失口一时便定格真伪//@五道口奥萨玛: 即使不是真文青,也得要分得出来卢梭、梭罗、以及啰里啰唆、梭子蟹的区别啊。
回复(18分钟前) |举报



评论


看热闹的纸老虎:呵呵。总觉得文青不是好词//@彭晓芸:看了我昨晚在豆瓣贴的那篇访问吧,我可是欣赏得心有戚戚焉,就差立马戒了微博,这点小笔误,不算文青的错啦,况真文青伪文青哪个好,我还没搞懂。
回复(21分钟前) |举报



评论


五道口奥萨玛:回复@Alexdotxu:梭罗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更大,一来他是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二来他开创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则,第三他用自己的亲身经验证明,建一套湖边独栋别墅只要28块钱。
回复(27分钟前) |举报



评论


Alexdotxu:卢梭名气大啊,顺嘴就溜出来了
回复(30分钟前) |举报



评论


五道口奥萨玛:即使不是真文青,也得要分得出来卢梭、梭罗、以及啰里啰唆、梭子蟹的区别啊。
回复(31分钟前) |举报



评论


1 2 下一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3 12:53
【案例】制图差错
胡润称中国身家10亿美元富豪人数超美国2011-09-23 04:13:25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16147人参与

核心提示:胡润百富榜单完整版在京发布。胡润表示,加上“财不外露”的隐形富豪,中国身家过百亿的富豪至少有260人左右。地产仍是今年百富榜中平均财富最高的行业,最低的是餐饮行业。胡润称,目前中国拥有10亿美元身家的富豪大概有540位到600位,数量已经超过美国。

本报讯 胡润百富榜单完整版今日在京发布,目前中国的财富超过百亿的富豪人数已经高达129人,胡润表示,这只是“阳光下公开的百亿富豪”,如加上“财不外露”的隐形富豪,中国身家过百亿的富豪至少有260人左右,而在1999年胡润百富榜首次发布时,中国尚无一人拥有百亿财富。
上榜门槛跃升至20亿
胡润此前已经发布了百富榜前50强榜单,梁稳根、宗庆后和李彦宏分别以700亿、680亿、560亿元的财富排名前三位。而此次发布的完整榜单显示,1000位上榜企业家平均财富59亿元,上榜门槛20亿元。
胡润百富创始人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今年,中国富豪创造财富的速度全球最快。”据介绍,此次上榜企业家共1000位,平均财富59亿元,相比两年前上涨了51%,比去年上涨了20%。前1000名的上榜门槛从去年的15亿元跃升到20亿元,比两年前翻了一倍。上榜企业家的平均年龄为51岁。
8家企业市值超千亿元
此外,有8家公司市值超过1000亿元,一半来自IT行业。它们是:平安保险3370亿元、华为3330亿元、百度3230亿元、腾讯2880亿元、三一1800亿元、民生银行1500亿元、娃哈哈1150亿元和阿里巴巴集团1050亿元。
其中三一成为造富最多的公司,该公司有8名股东成为百富榜成员;苏宁电器鄂尔多斯分别有5名股东上榜,沙钢和复星分别有4名股东上榜。
地产是今年百富榜总榜中前10名门槛和平均财富最高的行业,最低的仍然是餐饮行业;娱乐行业产生的富豪最年轻,并且娱乐行业上市公司比例最高,上市公司比例最低的是钢铁和餐饮。
昨天,经济学家金岩石在发布现场表示:“比市值我们才把梁稳根放在首富的位置上,其实真正的首富是王健林。”他表示,由于货币化的虚拟财富在中国膨胀,所以地产经济成为富豪榜的主要来源。而梁稳根正是这一虚拟财富的受益者。
中美富豪谁更多?
胡润福布斯各执一词
本报讯 《福布斯》昨日发布了2011美国400富豪榜,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和拉里·埃里森(甲骨文CEO)位列前三。
《福布斯》称,美国400富豪榜上榜富豪的总资产为1.53万亿美元,相较之下,中国最富有的400位富豪的总资产为4590亿美元。其次,美国400富豪榜上的所有富豪都是十亿美元级别富豪,而中国的十亿美元级别富豪人数仅为146人。
胡润昨日也就中美富豪之间做了一个小比较。他认为,今年中国拥有10亿美元级别的富豪数量实际已经超过美国。“虽然我们今年只找到了270位拥有10亿美元的富豪,但实际上中国大概有540位到600位的十亿美元级别富豪。”
(本文来源:新京报作者: 张奕 )


http://news.163.com/11/0923/04/7EK0NF4700014AED.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5 12:27
【案例】

@张志安[url=http://weibo.com/verify][/url]:负责任的编辑,不会轻易放过任何细节错误。翻开本期@南方航空 杂志,@柴静 专栏的简介还写的是「新闻调查」栏目主持人,而这期文章是她当新节目「看见」主持、做第一期@姚晨 访谈的感慨,自相矛盾。不过,南航杂志的文章比较有文化味,内容整体质量高于偶经常翻的别的航空杂志。
转发(19)|评论(19)9月24日 19:30 来自Weico.iPhone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5 18:31
【案例】
新闻报道的常见差错及处理

一、差错的基本类型

业内一般把新闻报道中的差错归纳为三类,即政治性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                        
  1、政治性差错。多指一些导向性的或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错误观点和提法。比如,有的媒体借反思改革否定改革,认为改革改错了;有的媒体在台湾地区选举结果出来以后,在头版进行详细报道,还刊登参选人照片。有时,则是一些关键词句处理不好,造成政治性差错。比如,将“中国”与“台港澳”并列、将一些国家与台港澳并称“等国”、将“朝鲜”写作“北朝鲜”等。政治性差错不仅中国有,国外也有。西方的编辑学教材也很强调“政治正确”,比如,规定不得使用性别和种族歧视语言等。
  2、事实性差错。如将“人民币”错为“美元”、将“1920年的苏联”错为“1920年的俄国”、将“湖南”错为“湖北”、将“英国外交大臣”错为“英国外相”等。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事实性差错,也会引发政治麻烦。
  3、技术性差错。这类错误所占的比例最大,包括题文不一、电头错、标点错,以及掉字、掉段、多字、错别字等等。这些“小错误”有时也可能导致事实性差错甚至政治性差错。
    另外,还有因漏报、迟报,或将未定稿乃至涉密文件当成新闻稿发表等等造成的差错。在实际工作中,比较致命的差错可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编辑一定要严加防范:一是新闻失实,二是政治导向失误。

二、产生差错的原因:
  1、对电脑操作不熟悉。编辑在输入工作完成后没有认真检查稿件,导致出现多字、少字和别字。比如,将“十分引人注目”错输为“十分31人注目”,将“外甥”错输为“外生男”。
  2、编辑文字功力不够,知识面太窄。这方面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编辑识字量不够。有人统计,按照现行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应当认识3500个常用字,加上大学现代汉语教育,总识字量只有4274个。而新华社在1988年全年发出的90627篇通稿中,就一共用到6001个汉字。五花八门的错别字是报道中最常见的“风景”之一。
  3、政治经验和社会常识不足。比如,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误为“全国人大委员长”。更多的是把握不准报道的分寸与火候,误撞红灯。
  4、责任心不强,作风不踏实。有的编辑记者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把本应在本环节解决的问题推到下一环节,把什么都推到终审发稿人那里。
  5、“第一读者”制度有待加强。对外部尚无专门通读成品稿、专职挑错的“一读”,而有时虽有“一读”工序,却执行不够有力。
  6、违反发稿流程,不按程序办事。比如超越发稿权限、不遵守稿件送审制度等。
  7、落实奖罚措施不力。对差错心慈手软,怕批评、怕处罚人伤人“面子”,使出错者不能及时警醒。
  8、由于心理误区而致错。有的奇怪错误,畅行无阻通过了许多关口而与读者见了面,这常常与编辑的整体知觉误区、注意力分散、消极情绪等有关。比如,把副总理“升格”为总理、把军委副主席“提升”为军委主席、把“总理”输入成“总经理”等错误,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易发事实性和技术性差错的重点区域

  (一)消息来源
     编辑在排除稿件中潜伏的“地雷”时,一般先从消息来源查起,看新闻出处是否权威可靠。这方面经常遇到的情况有14种:
   1、来源不明,道听途说
   在关键环节、关键材料、关键证据、关键词语上,新闻来源不清楚和不准确,是造成失实的“关键所在”和“隐患所在”。像“据悉”、“据透露”、“据认为”、“坊间称”等等,都被认为是有问题的消息来源。
   英国《金融时报》对信息来源有严格的规定:编辑必须检查消息来源,只有在确认报道的真实性后才能签发上版。事实或言论越有杀伤力或争议,就越要求标明出处。
   2、故意匿名
   有时,虽有确切来源,但记者在报道中却故意匿名使用该消息来源。因为不这样,有时连采访都很难进行下去。比如,“水门事件”的“深喉”,也是事隔多年才现出真身的。但此中风险很大。《中国改革》杂志因为报道一起国企改制事件,被告上法庭,因其使用的材料均是匿名的“举报人”。其总编辑无奈地称,为保护举报人,不会透露其姓名,那么只好自认败诉了。
    国外有媒体主张全面禁止匿名来源。有的则主张一篇报道中不能使用超过两个的匿名来源。国内一些大的新闻单位规定,稿件中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应尽量不用匿名新闻来源。对所有议论性的材料一定要交待出处。与报道有关的主要事实和重要情节及观点也需交待消息来源。但属于公认的事实、常识性的内容以及记者亲眼看到的东西,则不需要交待消息来源。
    在处理匿名来源时,编辑要注意采访对象是否是偷懒的记者虚构的,凡是看到“张先生”、“李小姐”之类,通常要打个问号。可以不在报道中公布消息提供者的姓名,但编辑自己一定要向记者问清楚:是谁说的?他的身份如何?敏感话题要有采访对象的录音或书面材料。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如下报道对象时,通常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1)犯罪嫌疑人家属;(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3)涉及案件的妇女和儿童(有特殊要求情况下);(4)采用人工受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5)严重传染病患者;(6)精神病患者;(7)被暴力胁迫卖淫者;(8)艾滋病患者及HIV(病毒)携带者;(9)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人员。遇上这九类人,稿件中可使用报道对象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
    3、虽有明确的消息来源,但权威性不够
    2005年,某媒体记者采访有关中国政府网建设的新闻。该网当时正由新华网承建之中,这位记者采访了新华网一位处级干部,对方提供了一些据说是“核心”的情况。但编辑不敢大意,将成稿送新华网审。新华网提出文中有多处失实,且在当时发布也是不合适的。
    所以,编辑记者要记住一点:只有某种级别的人才可以说某种话,只有合适的人才能够说出正确的话。
    4、孤证
    孤证就是只有一个新闻来源。特别是在遇到有争议的新闻时,编辑记者对孤证一定要十分谨慎。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爆出过一则“著名”新闻:举重运动员张国政的教练陈文斌告诉记者,赛前他专门准备了一张信用卡,可以透支4000欧元,相当于人民币40000元。教练在张国政上场的时候,就拿这张卡在他眼前晃晃,说这里面有50万元现金,这把举起来就是你的了。记者据此写了一篇新闻,但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代表团官员乃至教练本人却认为报道失实。真相到底如何呢?当教练员否认说过那样的话时,媒体这边却拿不出证据、找不到证人。
   英国《金融时报》规定:对于人们不想公开披露的内容,比如非法活动、会大幅裁员的接管和公司重组、技术开发秘密等,必须至少有两个独立的、权威的信息源,一般是三个相互验证。如果一篇报道只有一个信息渠道并且无法进一步证实,这个信息源必须绝对可信,而且记者必须做好与资深编辑分享信息源具体身份的准备。
   5、缺乏科学性的社会调查结论
   以社会调查报告作为新闻来源写稿的情况比较普遍,但问题较多。2004年,有一篇根据调查报告写的《厦门大学近九成女研究生赞成同居》的新闻,引发了厦大学生的集体抗议。后来发现,其实是调查者在整理问卷时偷换了概念。这一年,还有一些媒体根据不准确、不科学的调查结论发表了诸如“杜蕾斯调查表明中国人平均每人有19.3个性伴侣”、“我国新闻工作者平均寿命为40多岁”等报道,都已被认定为假新闻。
    处理这类稿件时,编辑一定要认真分析调查的权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能采用抽样面过小的调查结论,也不能用局部区域的调查结论去推算全国的情况。有的新闻单位还规定,在引用社会调查结论时,来源应该是国家认可的权威调查机构(如国家统计局),而不能是社会上的一些民间调查公司,更不得使用网络的调查(有人曾发现在2005年4月的网络“反日入常”签名中,很多网民都是重复签名的)。
    6、陈旧过时的资料
    使用既有资料作新闻来源的情况并不罕见。下面这个案例是典型的:2001年《市场报》刊登了一条新闻:“在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主任魏红指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国竟然占了八个,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这其实是1995年世界某组织对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排名。事过六年再发出去,就是一条假新闻了。
    资料一定要最新鲜、最权威。报道引用时,一定要用最新的。有的编辑在引用马恩语录时也用旧版本,便引发了政治差错。
    7、不加核实的转摘
    广东某报转载了上述《市场报》的文章,发表《广州列为十大污染城市》一文,没有经过核实,放大了《市场报》的失误。
    文摘时需要留心的是:必须确认其首发出版物是否为正式出版物,如其首发出版物为非正式出版物,不得转载、摘编。对读者推荐的文章,要认真核实其首发出处,避免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转载、摘编非法出版物的内容。从小报小刊转载文章时要十分小心。
                        
    由于这方面的问题较多,国家有关部门还专门发布过关于加强文摘类媒体管理的通知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媒体摘转稿件管理的通知,指出:有的转载内部文件材料,造成泄密事件;有的从海外及港澳台媒体中转载带有不良政治倾向的文章;有的追求猎奇,热衷于转载奇闻轶事;有的转载虚假信息和失实新闻,以讹传讹,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
   8、本身埋有“地雷”的官方文件
   以为官方文件都准确无误,这个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2004年12月18日晚,新华社编辑核校经国务院领导及多个部门审定的消息稿《国务院颁布〈宗教事务条例〉》时,认为最后一段文字“《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后,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有误,因为《宗教事务条例》将于2005年3月1日正式施行,现在就废止另一条例,会出现三个月的管理空白。经商国家宗教事务局和国务院法制办领导同意,按照编辑的意见把“《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后”改为“《宗教事务条例》实施后”。
   2005年两会期间,新华社受权发布《反分裂国家法》,终审发稿人在审读来件时发现其中有用词和语法错误,经请示总编室,及时作了修改。
   2006年两会期间,开幕、闭幕两次印发《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提到“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均使用了“审议”一词,与大会议程就此项议案“审查批准”的提法不一致。经我社报道组向国务院研究室提出后,研究室领导同志和大会秘书处授权我社在正式播发时改正为“审查”。
   国家发改委提交的计划报告,在文首部分缺少“受国务院委托”的内容,成了直接向全国人大提交报告,不符合法定程序。经我社报道组提出后,大会秘书处修改了文件表述,增加了“受国务院委托”的内容。
   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提交的预算报告中关于“两免一补”的表述中,把“免费提供课本费”写成“免费提供书本费”,按后一种表述,就包括了作业本的提供问题。两会报道组经向财政部科教文司教育处了解,经同意后修改了有关表述,按政策规定表述为“课本费”。
    “十一五”规划正式文本将“汨罗江”的“汨”(mi)字写成了“汩”(gǔ)。经我社技术局同志发现,由我社两会报道组报请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和国家发改委同意后予以纠正。
    温总理3月14日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稿件中关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制、汇制是用“兑”还是用“对”字,下午退回的审定稿中使用了“兑”字,与总理表述的汇制的宏观性质不符。经我社报道组提出这一问题后,请国内部记者向中国人民银行了解情况,晚上向总理办公室提出了修改意见,得到采纳,把“兑”改成了“对”字。
    实际上,官方文件出问题的情况还可以举出很多。此外,在处理官方渠道稿件时,如果看到有太多的会议内容、讲话和报表,而没有基层一线的说法,也要倍加小心。
    9、难以置信的专家
    引用专家作新闻来源的情况比较多。而专家往往以其权威身份,导致使编辑丧失警惕。《人民日报》2001年5月15日登载中科院院士王阳元谈微电子科学的一篇文章,王院士在文中说,“芯片加工深度从1959年以来提高了140倍,而平均晶体管价格降低至原来的1/107。如果小汽车也按此速度降价,那么现在小汽车的价格只有1美分。”有编辑质疑:以他这个1美分回推上去,则1959年一辆小汽车的价格,只需要1.07美元。这在科幻电影中倒是有可能。
    10、境外媒体的消息
    不用境外媒体作消息来源,这是一条基本守则。境外媒体的报道,有的是无法查实,有的是政治倾向与我们不符。《了望东方周刊》曾批评厉以宁及其子涉嫌不法经商,引用了香港一家媒体的报道,结果厉氏家族要求道歉,理由之一就是刊物引用了“境外反动媒体的不实报道”。
    在用词上,也不得使用境外语言,如有的报道使用“飞弹”,这是港澳台媒体的语言,内地只叫做“导弹”。至于布什总统,当然也不能叫做“布希”或“布殊”。
    11、网络新闻
    从互联网上扒新闻,在新闻界比较盛行,但风险也极大。因为,经常是,网络新闻本身就是失实的。
    2005年9月15日中午,某著名门户网给用户的手机发来一条据称转自人民网的“焦点新闻”:甘肃昨晚发生重大车祸,省监察厅厅长王润康和省纪委常委韩豫平及司机因公殉职。王润康前日参加完甘肃省反腐倡廉展览后返回省城。次日晚,该网站再次给用户的手机发来一条据称转自人民网的“焦点新闻”:甘肃公安厅称,9月14日未发生三死八伤交通事故,省监察厅厅长王润康等三人殉职纯属别有用心者故意捏造,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处理。
    2002年,网络上曾流传“贝克汉姆死于车祸”的“新闻”。当时,很多人都信以为真。有人在造假者的个人网站上留言称:有广州女学生因此而自杀。2003年3月29日,内地网络媒体发生“比尔.盖茨被暗杀”的假新闻事件,首发者是国内一家权威的英文媒体网站,其新闻来源又是“CNN”。其时,新浪、搜狐等知名门户网站以及一些媒体网站甚至电视媒体通过“滚动字幕”在第一时间转发,与网络媒体紧密相连的手机短信也在第一时间发出消息编辑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丰富的新闻线索,但是,即便面对再权威、再官方的网站,编辑也要留个心眼。
    12、商业机构发布的消息
   《北京晨报》2005年7月6日刊登一条消息:《左权县投资三亿元兴建中国“新闻烈士陵园”》。报道称陵园占地300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最大、也是惟一的“新闻烈士陵园”。
    很快,左权县委、县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绝无此事。左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4年财政收入才1.4亿元,三亿元投资约等于全县两年的财政收入。据山西媒体证实,关于新闻烈士陵园的“新闻原稿”出自一家名叫“将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单位,该公司设在左权县,从事革命老区的旅游开发。原稿的纸张及电话号码都是该公司的。看来,该新闻更像是一则软广告。另外,撇开别的不说,单就内容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最大、也是惟一的‘新闻烈士陵园’”,这句话本身就有语病。既然是中国惟一的,又何来中国最大?编辑是糊涂了,还是有意的呢?
    13、泛滥的排行榜、评比榜
    媒体经常引用排行榜、评比榜公布的数据作新闻来源,但是,这里面也有很大问题。比如,有人指出,国内大学排行榜早已沦为商业化的一个东西了。据统计,在21世纪初,这样的排行榜当有20个上下,无不备受争议。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在一个排行榜上居第二,但排行榜发表之时该系竟然尚未招生;又如,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排行榜的“综合声誉”指标,竟称南方医科大学(即第一军医大学)的得分为零。此外,凡是遇到境外机构对我评比、评奖的情况,编辑记者也要十分小心地处理。
    14、与原文不作核对
    2006年两会期间,我社海外中文专线播发了一篇关于中国将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的报道,由于没有与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在另外场合的讲话进行对照,误将出自“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内容置于温家宝名下。
(二)新闻的基本要素
    在核实新闻来源之后,编辑记者应对稿件中的基本要素进行核查,主要是看构成新闻事实的主要成分如人名、地名、单位名称、头衔、组织机构名称、时间、地点、数字、计量单位等是否准确。这里主要有8种情况:
    1、时间
    时间方面的差错实在是五花八门。有时,是缺失了时间;有时,是弄错了时间;有时,是前后时间不一致;有时,编辑记者会把去年发过的稿件又发一遍,比如说某省又闹禽流感了,一查是去年的事;有时,一些消失在时间长河中的词汇会在稿件中“复活”,比如到了2005年还说“国营企业”;有时,是电头中的日期错了;等等。
    2003年10月12日,新华社发表一篇重量级评论员文章《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不容伤害》,第三段出现了“日本军国主义50多年前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的语句。随即有读者指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1937年,距今已有60多年,而不是50多年。而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那就该是70多年了。这样的新闻,日本人看到了,大概会暗笑吧。
    有些时间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中共的党代会是年份逢二、逢七开,国家机构换届会是年份逢三、逢八开;2月通常只有28天,但也会有29天的年份。一年中大小月要分清,4月31日显然是不对的。但是,这类看似明显的错误,却容易被忽视而“闯关成功”,到了读者眼前。
    另外,关于“×日”在导语中的表述是有惯例的。表示新闻事件发生时间的“×日”,一般不作为导语的第一个词使用,如:一般不用“×日,某某人在某某场合说,……”,而要用“某某人×日在某某场合说,……”。
    2、地名
    有没有地名?肯定是这个地方吗?是这样写的吗?如果编辑自己不能十分确定,则要查实。有的记者的笔下,会反复出现“广西省”这样奇妙而新鲜的用语。外国的地名,如“华盛顿”有时会错成“纽约”。目前中国的陆地邻国是14个而不是15个,编辑记者都清楚吗?与地点相关的是方向,这也常常混乱,如“伊拉克北部”错为“伊拉克南部”。注意,文中首次出现的乡村,前面要加县市省区名。
    关于“此间”的用法也有惯例:尽管电头中已包含事件发生地的地名,但是,电头地名可能是大范围的地名,而且“此间”的表述也不便于广播电台、电视台在转发时口播使用(不少电视台都开设了“读报时间”一类的栏目,主持人是弄不清这个“此间”的)。例:不要用“某某画家的100幅遗作×日在此间拍卖”,而要说“某某画家的100幅遗作×日在苏州拍卖”。
    3、人名
    这是差错高发地带,有时后果很严重。“刘绍棠”变成了“刘少棠”,“郎静山”变成了“朗静山”,“唐家璇”变成了“唐家旋”,“温家宝”变成了“温家保”等等都是常见的。
    因此,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一定要对人物保持高度警惕:是否交代了人?肯定是这个人吗?他的名字的确是这样写的吗?前后文是否统一?会不会张冠李戴?领导人的姓名都核实了吗?虽然有名字,但这个人到现场了吗?外国人的名字,首次出现时写清全名了吗?用的是姓还是名?不要以为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的外文名可以用汉语拼音替代,或者,他们的外文名可以自己硬翻一个,译名要以新华社编的译名手册为准。
    4、职衔
    2004年2月19日某中央级媒体播发的《综合消息: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主要阶段结束》一稿,倒数第二段出现了“演习由俄外交部长伊万诺夫任总指挥”的话语,令读者匪夷所思。编辑凭什么认为,外交部长也能胜任指挥军事演习?其实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再早些时候,曾有编辑在稿件中将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提升”为总理,稿件播发后,外电还据此作了报道,称“中国官方媒体非官方地把朱提升为了总理”。
    职务以何种方式出现也有讲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有时,三项全都要有,少写一项就是差错;有时,仅能出现一项,多写一项也是差错。对于已经去职的领导人,不要忘记加“原”、“前”。特别要注意,编辑改稿删文时,有时会把职务删去,结果,人物首次出场时,什么身份也没有。要注意外国人职务的表述,比如,不要把“日本首相”写成“日本总理”。
    5、机构
    不要把不同的单位弄混了。不能简单地说“社科院”,要说“中国社科院”,因为还有“北京社科院”、“上海社科院”,首次在文中出现时,还要写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想要争取的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不要写成“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其负责人为“主任委员”,不要把“委员”两个字弄丢了。注意机构名随时间的改变: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搞清它们的历史关系,不要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错写成“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别丢掉“总”字。非特殊情况下,要明明白白地写出单位名称,而不能是“一家高校”的某某说、“一家企业”的某某说。部队的番号不要出现。不要把“东京地方检察厅”写成了“东京地方检察院”。
    6、称谓
   “13亿炎黄子孙”,对吗?不对。炎黄子孙仅指汉族。对加入了外国籍的人士,不能再称中国人,而要说外籍华人。2004年3月10日新华社《说英文、想东北、换大米——新任商务部长会见外宾撷趣》一稿的标题中,“外宾”的用法也不对,应为“外宾和香港客人”,其中第一段“日本和香港的四组外宾”应为“日本的三组外宾以及一批来自香港的客人”。
    有的记者喜欢在稿件中反反复复地用“我”,显示了强烈的自恋情结。对此,大的新闻单位均有规定,消息作者(个人)在稿件中出现时一般不使用“我”,而一般使用“记者”。在稿件中使用“记者”时,为便于广播电台、电视台转发时口头播出,新闻稿件中不要使用“本报记者”,而应使用“某某报记者”。例:不要用“阿拉法特对本(我)报记者说”,而要用“阿拉法特对某某报记者说”。
    7、数字
    数字是最容易让编辑记者心烦意乱的东西,有时怎么看也看不出错,但实际上就是错了。凡遇上数字,均要好好质疑和核对,特别是对那些关键数字。
    2004年有篇稿件叫《徐锭明:2006年电能供需紧张状况有望缓和》,其中写道,“在未来15年间,我国仍须新增加50亿万千瓦以上的发电装机”,这是记者在写科幻小说。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来,一共完成装机发电能力四亿千瓦,怎么可能未来15年再新增发电能力50亿万千瓦呢?实际上是五亿千瓦。但若没有电力方面的知识,还真是看不出来。这种把多说成少、把少说成多的情况,是最经常出现的。比如,2004年中国手机预计出口一千万部,有什么错吗?业内人士告诉编辑:应是一亿部。《美军方考虑向伊拉克增派兵力》一稿中,说美军增派了“12.5名”,这对吗?应该是“12.5万名”。
    社会上还有一些人,怀着各种目的玩数字游戏,糊弄新闻单位,比如虚报产量,比如夸大灾害损失,比如隐瞒死亡人数。编辑还要注意的是,不要渲染各地的GDP数字。2005年有一篇新闻叫《沂蒙老区现新城》这样写道:“去年底,又爆出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全市国内产生总值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这个数字有那么值得新闻单位振奋吗?
    有的数字是经过换算的,编辑要重估。讲增长50%,应该说清具体数目。有时出现“下降××倍”的表述,而倍数是用来表达增量的,表示减量应采用百分数或百分比。表述过于巨大的数字要警惕,常常会出现有几个零算不清楚的现象。数量的增长与减少与计算出来的结果要一致,如,“通过几年的扩张,春都资产由1987年时的3950万元迅速膨胀到29.69亿元,增加了75倍。”75倍显然是74倍之误,计算时没有扣掉基数3950万元。还有如“家乡建起了近五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同时出现,有矛盾。
    其他经常遇到的情况还包括:使用阿拉伯数字不得当,如把十佳青年误为10佳青年,解放军四总部误为解放军4总部,三天三夜误为3天2夜;相邻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误用阿拉伯数字,如两三个误为2、3个;带“几”的字表示约数,误用了阿拉伯数字,如十几人误用为10几人;该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没有用,例如,物理量值中的数字,非物理量量词(计数单位)前的数字,计数的数值,公历世纪、年、月、日、时、分、秒,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等;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亿、万及计量单位连用失误,如1.23亿误用为1亿2千3百万,3000元误作3千元。
    不是数学家的编辑记者,面对数字方面五花八门的问题,实在是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要碰到了数字,特别是关键数字,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当它是错的,来一番核查。
    8、计量
    对于各种计量单位的规范用法,编辑要加以核实,表述也要准确,比如,不能说“公分”,而应用“厘米”。在表示面积时,有时记者会误用“米”,其实应是“平方米”。遇到一些比较新的计量单位,比如“纳米”,它相当于多少米的几分之几,要认真核算,看原稿究竟弄对没有。
   常用差错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使用不规范的量的名称,比如,质量用作重量,电流用作电流强度,相对密度用作比重;自造名称,比如,阿伏伽德罗常数(正确的应是阿伏加德罗常数);量符号的使用不规范;单位名称书写错误;单位中文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准确;单位国际符号书写和使用错误;词头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正确;使用非法定单位或已废弃的单位名称;数理公式和数学符号的书写或使用不正确。
  (三)新闻的内容
   接下来,编辑记者要扫清新闻内容中的“地雷”。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多了,也更为复杂。编辑记者有时要通读几遍稿件,才能看得出问题。事实的虚构、添加、拼凑、夸张、偏颇、假象和导演,对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违反,与新闻学基本原理的背离,都是写稿时经常犯的差错。常见的有22种情况:
    1、虚构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闻学或新闻报道的研究著作中,学者们经常谈到两桩著名的杜撰新闻。一桩是《吉米的遭遇》,另一桩是《希特勒的日记》。《吉米的遭遇》的杜撰者是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女记者,名叫珍尼特.库克,当年27岁。当时报社猜测,在华盛顿地区吸毒的青少年中,可能会有一个依赖注射海洛因过日子的孩子。珍尼特.库克为了与其他记者“竞争”,就编了一个故事:主人公吉米,八岁,黑人,住在贫民窟,没有父亲,是母亲的男友给他注射了海洛因,从此染上了毒瘾。这条新闻写得精彩而感人,珍尼特.库克因此获得了普利策新闻特写奖。1983年,西德《明星》周刊发表了《希特勒日记》,名噪一时。不久,人们发现这是一个大骗局,是记者为了追求名利而有意伪造日记。真相大白后,记者被开除,总编辑被迫辞职,《明星》周刊失去七万订户。
     因此,编辑记者对稿件涉及的每一个事实,都要打上问号:确有其事吗?确有其人吗?是不是编出来的?是否此人此事本就不存在?
    2、偏颇
    偏颇即只说一面,不说另一面,或者故意模糊、贬低另一面。这是造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社《了望东方周刊》曾有一篇关于陕北油田纠纷的报道,写私企老板投资当地的油田,却因为政府行政干预而撤出。记者仅仅采访了把政府告上法庭的老板,而没有采访政府部门。稿件发出去后,才知道后果有些严重,编辑最后不得不另找机会组织了一篇对省政府的专访,进行补救。
    还有一篇“舆论监督”稿件,记者受一个“吃了亏”的部门邀请前去采访,吃住行都由该部门包干,虽也采访了对立面,但是,成稿时选择了并不利于对方的材料。这已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实际工作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即一些记者对当权者和有钱人有着天然的反感,以江湖侠客自居,在还没有弄清事实之前,就主动地在“弱者”或“上访者”一方站好了队。这种“草根”情结并不能说明任何的职业化。
    3、绝对
    有这么一篇稿件,里面提到:“让查理更为费解的是,为什么中国和很多国家一样都变成了只谈论钱的国度”,“看到上海的街道变得越来越丑陋,简直就好像是美国的一个城市”,“看到中国越来越像西方”。这些都是过于绝对的说法,虽是直接引语,公开发表后也易引起不好的理解。事实上,中国并不是一个“只谈论钱的地方”,上海也不是每一条街道都“越变越丑陋”,整个中国也不是“越来越像西方”,事实上,中国的绝大多数地方比如农村还“太中国”。
      凡是碰到“最”、“所有”、“一致”、“全部”、“第一”、“个个”、“人人”、“家家户户”等表述,编辑记者需要格外小心。有一些仿佛大长国人志气的新闻,比如,“21世纪是中国世纪”、“中国是人类起源的中心”、“古代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计算机原理”等等,都要打上大问号。绝对化的负面结论,而又没有调查数据的支持,也会招致舆论反弹,比如说“中国是吐痰大国”。
    有经验的编辑记者,经常在有关用语前面加上“一些”、“某些”、“少数”、“个别”等限定词。
    4、不留余地,说过头话
    2005年底,吉林化工厂爆炸的当天,有媒体在报道中引述吉化公司负责人的话:“爆炸没有对空气造成污染。”而同一天出现在同一张报纸版面上的照片,却是遮蔽吉林市天空的滚滚浓烟,连外行人都看出来了,“没有造成空气污染”的话显然是说早了,编辑怎么就看不出来呢?
    5、实际情况和民众心理感受有距离
    有报道援引2006年初北京市人事局发布统计数字称“北京现有200万人才”。有读者指出,在北京这个农村人口占有较大比重、学生又比较集中的城市,到底哪些人称得上“人才”,这一数字令人疑窦重重。还有报道援引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五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结果称,92%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或“基本安全”,网民一片哗然,九成质疑这一数字。
    因此,编辑记者要从宏观和大局上把握好民众心理的接受程度。
    6、添加
    新华社2005年2月27日在“永远的丰碑”栏目中播发《瞿秋白》一稿,讲到鲁迅说过“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和为党为人民的崇高品格是杀不掉的,是永生的”,有读者质疑,称这种话不可能出自鲁迅之口。经查,这句引文只有后九个字是鲁迅说的,前半句是作者添加的。
    7、太让人掉泪的故事
    2005年1月6日和7日,武汉等地的多家媒体和网站报道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家境贫寒的女学生,两年来靠在校内食堂捡吃剩馒头和剩菜支持学业,整个2004年伙食消费仅8.35元。不少读者读得掉泪了,并愤然拍案而起。后来,这篇新闻被评为“2005年度十大假新闻”之首。
   8、太令人振奋的消息
   2005年1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2005,338万毕业生如何就业?》一文,在小标题和正文中均提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今年已经达到19%,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其实,是记者把“毛入学率”当成办学规模,导致了失实。实际上,我国毛入学率仅居于世界第60多位。编辑或许不懂得毛入学率和办学规模的差别,但他一定知道“希望工程”吧?
    9、太像新闻的新闻
    大学新闻系教学中经常举一个经典例子:上世纪80年代,某大媒体登了一则著名通讯:一位老大爷在大风中数钱时,不慎将钱撒了一地。很多人呼喊着拥上来“抢钱”,又不约而同地把钱都送了回来,结果比老大爷掉的钱还多了一张。但谁也没有料到,到了21世纪初,这则假新闻又被收入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供孩子们继续学习。另一个例子是上世纪90年代的“新三毛”。有一个农民伪造与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合影,自称是“生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影视歌全栖明星”和作家,居然很多媒体追着进行报道。
    2005年还有一则假新闻:“48岁乞丐要娶22岁女大学生”,讲一位毕业于成都某名牌大学、即将留学新加坡的22岁漂亮女孩,爱上了一个48岁落魄乞丐,在经过近一年的恋爱后,双方决定结婚。乞丐说,卖血也要供女孩留学。
    太像新闻的新闻,就是说它的新闻价值看上去很高,情节十分奇巧,既符合宣传要求,也具有市场卖点,但是,都是编造出来的。因此,编辑大凡在觉得眼前一亮时,就需要警惕了。
    10、名人
    名人新闻,大家都抢,但要谨防出错。比如,2005年12月9日,《苏州广播电视报》刊登该报记者凌云采写的“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的报道,讲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与大科学家结婚,随后国内媒体纷纷转载。事实上,该报记者是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当作新闻予以报道。
    因为报道名人而失实,而被名人追着打官司,最后媒体败诉的,已有不少先例。所以,凡遇到名人新闻,编辑不要激动,先冷静下来仔细审查,看新闻来源实不实、新闻元素全不全。
    11、历史
    凡涉及历史,往往易出问题。一是事实性的,如2004年有一篇报道《专家呼吁:应尽快抢救现存藏书楼》,谈到很多古代著名藏书楼和藏书家,短短一篇稿件之中,就将镇江专藏四库全书的文宗阁错为“文字阁”,宋人尤袤错为“尤褒”,明人尤侗错为“尤桐”,湖州嘉业堂错为“嘉兴嘉兴堂”;二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随便翻案,借古喻今;三是文章中引用古诗、古文的时候,都要与原文进行核对,这方面出错的情况也非常多。
    凡是遇上历史方面的问题,编辑都要慢下来,仔细查证,因为实在是往事久远,知识又很深奥,政治上也很敏感,是错误屡发的领域。
    12、前后
    文章前后应该一致,否则就要闹笑话。李学生是一个有名的英雄典型,有一篇赞扬他的稿件叫《好人李学生》,前面说:“听说救人的英雄牺牲了,被救小男孩千万百计找到了李学生的妻子。”后面又说,李学生“27岁才结婚,女儿刚刚1岁时,妻子就因病去世。”这就很奇怪了。李学生牺牲时是37岁,难道因病去世的妻子复活过来,又与他团圆了吗?通篇也没有交代新找到的李学生的妻子是怎么回事。读者很费解:英雄就算再婚或者复婚了,记者也不好意思说出来吗?还有一篇《河南207名煤矿事故责任者受到严肃处理》的稿件,导语中说“河南省各类煤矿2004年全年共发生重大、特大事故18起,死亡81人”,但最后一段却说仅大平煤矿和新生煤矿两起事故就“造成100多人遇难”。读者心想,那些多出来的遇难者不会是鬼吧?
    2006年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分别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时,经领导同志办公室和中宣部审定的综合稿中,有三位领导同志讲话中没有提到当日大会议程关于“审议吴邦国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内容,与大会议程安排不一致。我社报道组提出有关建议后,中宣部采纳了我社建议,请中央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协调小组重新修改了综合稿件,在三位领导同志讲话中增加了“赞同吴邦国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内容。
    13、想像
    记者有时候会想像出一些东西来,企图让编辑信以为真。让我们再次引用一下那个最著名的例子吧:“一阵阵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子上,敌人的机枪仍在嘶叫,他从极度的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黄继光又醒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的……后面坑道里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黄继光一跃扑上了敌人的枪眼……”
    遗憾的是,这样的合理想像,至今不能杜绝。对外部高级编辑吴月辉同志曾举例说,南方某著名周报办的《MANGAZINE名牌》号称是国内第一本面向男性精英群体的高品位杂志。2005年,它刊登了一篇吹捧中航油总裁陈久霖的文章,刚印出来,中航油就爆出牵涉陈久霖的损失五亿美元的大案。这篇吹捧文章对陈久霖有一段散文化、很感性的评价:“回顾在新加坡这七八年的历程,偶尔,陈久霖也会感到疲惫,一句‘想做点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实属不易’透露出他内心无限的感慨。每次回到家乡湖北黄冈浠水,他都要找个时间在群山中独步,这是他少年时思考问题的地方。夕阳西下,梦想和些许怅然在他的低头沉思间,也徘徊在了心底。”吴月辉同志对此评价说:记者怎么会知道陈久霖在家乡群山中独步徜徉呢?当然是陈自己说的,然后被记者想像加工美化制造出来的场景。
    14、预告与现实
    这种差错,因为不是出现在同一篇稿件里,编辑往往疏忽。有媒体在2004年2月26日这天发表《我国可观赏“三星一线”天文现象》一稿,预告说“我国27日夜晚将发生月球遮掩木星的天象,人们可观赏到‘双星伴月’和‘三星一线’的天文景象”,而且“是一次难得的天文奇观”。可是,在27日夜和28日凌晨天文现象真的出现时,该媒体却没有发出任何报道。大概,是记者所在的城市上空,被乌云遮住了吧。
   有的新闻单位明文规定,对预告式的新闻要谨慎,一般不得事先播发。因为,情况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安排好的事情不一定真的发生。如果多次发表兑现不了的预报,媒体就会丧失信誉。
    15、夸张与放大
    1996年5月,《中国妇女报》发表了一项读者调查报告,内容是“家庭教育的十大难题”。共有3000多名家长回答了问卷。在颁布这项调查结果时,研究者特别声明,此项调查的结果只代表这3000多家长的意见。但一家报纸在介绍这项研究时,为吸引读者注意,将新闻标题做成:“6000万家长坦言:我是个失败的家长”。而另一家报纸在转载这条消息时写道:“全国家庭中有20%的父母坦言‘自己是失败的父母’。”
    再有,几户农民办了个图书室,新闻报道就说“我国农民热爱读书蔚然成风”。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力争到2020年把中国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既然要用至少15年,说明任重道远。但有的稿件却这样说:“中国的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相当于GDP五六千美元国家水平”、“中国创新能力指数已接近20,而超过25即被认为是创新型国家”,给人以水到渠成、信手拈来的感觉。
    16、歧视和偏见
    不能将“残疾人”称为“残废人”,不能将“盲人”称为“瞎子”,不能将“聋哑人”称为“聋子”、“哑巴”,不能将精神病患者称为“疯子”,不能将智力障碍者称为“傻子”、“呆子”、“弱智”。在一些非引用不可的对话中无法回避这些称呼时,应使用单引号。对于未经法院审判的,使用“犯罪嫌疑人”,而不能用“罪犯”。不能一提到老人,便形容他们保守、思想僵化。不要下意识歧视女性,比如,有一篇新闻表扬大学老师爱护女生,要求不把女生分配到艰苦地方去。女读者看了后说,你怎么知道我们就不能去艰苦地方?这分明是公开的歧视。又比如,报道反腐案件,若涉案嫌疑人是女的,就要在标题中给予特写“女贪官如何如何”。民族歧视的问题,就是政治性的了。地域歧视是近来新闻报道中的常见问题,比如,老是对河南人含沙射影。
    17、完整性
    由于各种原因,在排版、转版有时会出现掉段的问题,甚至整篇文章漏排。编辑一定要注意核查。
    18、知识
    如1997年1月11日新华社播发的《美国着手研制新型战舰》一稿中有这样的语句:“装备500个各种飞弹发射器,包括射程700海里的战斧式巡洋导弹和射程250海里的155毫米穿甲大炮。”把巡航导弹称为巡洋导弹,把大炮列入飞弹发射器,把大炮的射程提高到250海里,编辑的无知,使读者怀疑:美国难道真的在研制新型战舰吗?
    19、法律
    编辑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虑整篇稿件或稿件中的某个提法会否违法。有媒体宣传“爱心收养”,就被有关部门指出是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必须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年满35周岁以及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关系应该是父(母)子关系,而不应以祖孙相称等等。但在报道中,被宣传的收养人有的年龄高达六七十岁,有的是病残人,有的生活条件很差,没有收养和教育的能力。民政部门说明,这种生活环境不利于被收养人的成长。如果路遇弃婴,应该送交公安部门或民政部门。还有,媒体表彰15岁的保姆、报道15岁的小工人等都属于“认同”童工,违反《劳动保护法》;表彰中小学生救火则违反《森林保护法》。编辑处理稿件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涉及《民法》、《版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是目前新闻诉讼中的焦点。
    20、引语
    特别是注意直接引语是否忠实于原意。国内媒体上往往会出现记者编造采访对象话语的现象。有的时候,是记者把自己意释的话语,当作直接引语用双引号框起来使用。对于领导人的引语,则要反复核查,查到原始出处,不能剪贴网上来源不明的话,不能自己随意乱改。
    21、低级趣味
    吴月辉同志曾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例子:为了满足“变态的好奇心”,一些死刑犯尤其是年轻女犯临刑前的图片通过媒体广为流传。《21岁女毒犯穿绣花鞋赴刑场》图片就登在很多媒体上。流传更广的是海南省定安县少妇陈平被处决时图片和文字,许多媒体配发以一幅陈平被刑警押赴刑场的侧正面照片,能清楚地看到她的脖子上套着绳子。有一条消息详细报道了陈平在执行死刑前的状态,说她“被押出看守所时,她用娇柔的身体拼命挣扎着,那头秀黑的长发下,是一张很清秀的面孔。”一家媒体在采访深圳周一男灭门案犯时,问了一个相当幸灾乐祸的问题:“想到要执行死刑了,会不会感到不舒服,还是很平静?你觉得可惜吗?”
    有的记者对这样的新闻特别敏感,傅彪第一次做完肝脏移植手术之后不久,《南京日报》的一篇报道说肝脏来自一名死囚,傅彪为此花费了30万元。报道说:“死囚被执法后,他的健康肝脏迅速送到北京,傅彪在武警总医院顺利完成了肝脏移植手术。……知情人士说,一位死囚的肝脏能救活一位艺术家,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也是演艺圈的一件幸事。”用死刑犯的器官做移植手术,这本身是敏感而需要有严格规范的。如此表述反映出一个人性和人道的问题。关于器官移植,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中有详细的说明。
    21、抄袭
    有的记者会把别的媒体发表过的文章,几乎原封不动,作为自己的作品,送给编辑。有的社会作者的来稿也可能是抄袭文章。编辑应注意识别。常常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原作。
    22、送审
    凡涉及敏感问题的、凡涉及中央领导同志和省部级官员的稿件,编辑脑子中要一根弦:送审了吗?送审手续完备吗?否则一旦出了问题,很难说清楚。编辑一定要注意把好关。
(四)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的差错,是稿件中最常见的差错之一。常见的有9种情况:
    1、文字
   (1)错别字。一是错用同音字,如“窝赃点”错为“窝脏点”、“账户”错为“帐户”、“按部就班”错为“按部就班”、“戴手铐”错为“带手铐”、“敞篷泼水车”错为“敞蓬泼水车”、“破坏分子”错为“破坏份子”;二是错用形近字,如“王光亚”错为“王兴亚”、“矍铄”错为“矍烁”、“日寇”错为“日冠”、“濒临”错为“频临”、“杯盘狼藉”错为“杯盘狠藉”、“涉嫌”错为“涉赚”;三是义近易讹。如“采—彩”、“度—渡”、“消—销”;四是义连易讹,如本应写作“科学”,错成“科技”;五是义反易讹,如将“以上”错成“以下”,“东郭先生”错成“南郭先生”;六是错分致误,如排版时将“好”错分为“女子”;七是错合致误。如将“人人”错合为“从”;八是草字误判致误。
   (2)脱漏字。多系写作或录排疏漏,或编校过程中误删。漏句、漏行也常出现,电脑转版制作时还会出现大面积文字丢失。
   (3)衍字或多字。如“医院为患者”错为“医院的在为患者”、、“五人死亡”错为“五人中死亡”、“但由于”错为“但由于由于”。
   (4)掉漏字。“各级红十字会”错为“各级红十字”、“平方公里”错为“平方里”、“有限公司”错为“有限公”、“大部分人”错为“大部人”。
    (5)颠倒。如“败坏了党的优良传统”错为“坏败了党的优良传统”、“萨巴阿农场”错为“萨阿巴农场”。有时会用现字体倒置。
    (6)错简。即使用不符合规范的“简化字”。
    (7)错繁。即简体转换繁体对应不准确。
    (8)使用国家明令停止使用的异体字。
    (9)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字形规范的旧形字。
    (10)外文不同文种字母混用,大小写、正斜体使用不符合规范。
    (11)汉语拼音拼写错误。对付错别字,主要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去留意。要想尽量消除错别字,编辑除了熟背《常用错别字手册》或者《新闻发稿易错字语表》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2、词语
   (1)因误解词义而误用词语。
    如“品位与品味”、“化妆与化装”、“必须与必需”、“度过与渡过”、“以至与以致”、“圣地与胜地”、“截止与截至”、“合龙与合拢”、“检查与检察”、“学力与学历”、“反映与反应”、“处治与处置”、“爆发与暴发”等,极易混淆错用。
     还有的是不知其义而误用,如“绿茵如毯”、“这位莘莘学子”、“电视剧收到万人空巷的效果”等。“绿茵”是形容绿草如毯子,“莘莘学子”是指“众多(或广大)学子”,“万人空巷”是指人们纷纷走出家门。
    (2)堆砌词藻,造成语病。
    (3)用词褒贬不分。如“始作俑者”是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创新,“炙手可热”形容依仗权势作威作福,不能用来形容走红、抢手。而“差强人意”是褒义词。
    (4)错用成语。把“明日黄花”误作“昨日黄花”、将“求全责备”拆作“不因求全而责备”、用“美轮美奂”(专用于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来形容一切美的事物、用“七月流火”(描写夏末秋初天象)来形容夏日热浪、用“首当其冲”(处在冲要位置)用来比喻冲锋在前等,都是误用。
    (5)不同术语混淆使用。如“电介质—电解质”、“服法—伏法”、“辩证—辨证”等。
    (6)合适性。用词要合适,注意搭配。比如,逝世、死亡、遇难、丧命、归天都有确定的含义,用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的身上。《深切的关怀殷切的希望──温家宝总理给一位码头工人的信》中的副标题原为“共和国总理给一位码头工人的信”,“共和国总理”不确切,要用也只能用“共和国政府总理”。编辑将此改为“温家宝总理”。
    (7)惯用法。比如温度的标示,一般使用摄氏温标标注温度单位。“摄氏度”应连用,不能分写。如:“8日的气温下降到零下3摄氏度”,不要使用“8日的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3度”。关于铁路“上行”、“下行”的规定,我国铁路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叫做上行;反之叫做下行。“左岸”、“右岸”的表述,也有讲究。面向水的流向,左侧江(河)岸为左岸、右侧为右岸。这一术语现在被认为不利于普通读者理解江(河)流的流向以及一些非东流江(河)流的方位。因此,在报道中应尽可能用东南西北的方位概念来描述,即“东岸”、“西岸”、“南岸”、“北岸”。
    (8)科技名词误用。如“树脂”误为“树酯”、“聚酯”误为“聚脂”、“脉搏”误为“脉博”、“海绵”误为“海棉”、“金刚石”误为“金钢石”、“麻风病”误为“麻疯病”、“水蒸气”误为“水蒸汽”等。
    3、词法
   (1)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或搭配不当。比如,“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耻辱”,“耻辱”在这里不搭配。“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祭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亦属动宾格搭配不当,正确表述应为“祭奠七十二烈士”或“祭扫七十二烈士墓”。
   (2)指代不明。如:“张总经理和李总工程师正在讨论一个技术项目,他完全同意他的看法。”读者不能明白这个“他”指的是谁。
   (3)副词、介词、连词使用不当。
    4、句法
   (1)搭配不当,如“沉思了少许”、“减少东西部差距”、“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2)成分多余或残缺。如“劳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这是她的第一篇处女作”、“读了《伤仲永》,使我深受教育”、“这种电视机外形美观、画面清晰、价格适中等优点”。
   (3)语序不当。如“大量纺出优质高级纱”、“从此发誓不吸烟”、“王华从家里和姐姐赶到了现场”。
   (4)句式杂糅。如,“这些蔬菜这么好,是由于老伯伯精心管理的结果。”
   (5)不合事理。如,“苍山洱海,风光绮丽,真是巧夺天工。”
    5、标点符号
    包括点号和标号使用错误。新闻稿中常见的有近30种情况,典型的有:一逗到底;非整句引文句号误置于引号里面;非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误用逗号;“第—”等后面误用顿号;“某某说”插在引文的中间时“说”的后面误用冒号;省略号前后保留了顿号、逗号、分号,等略号与“等”并用;间隔号(中圆点)误为顿号或下脚圆点;表示年月日的间隔误下圆点、一字线或破折号;等等。
   举一个因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造成政治差错的例子。2003年12月9日,美国总统布什同温家宝在白宫举行会谈。新华社关于会谈中讨论台湾问题的报道说:布什表示:美国方面理解中方的关切。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恪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湾“独立”,这一政策不会改变。最近从台湾传出一些试图改变现状的信息,令人不安,美方不赞成,我们反对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
   但是,后方一位编辑在改稿过程中,觉得布什讲的第二句话读起来不顺,便将“美方不赞成”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最近从台湾传出一些试图改变现状的信息,令人不安,美方不赞成。我们反对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
    从上下文看,如用逗号,则表示美方对台湾试图改变现状的举动感到不安,表示不赞成,反对台湾单方面试图改变现状的做法;而如果改用句号,那就意味着,美方对台湾试图改变现状的举动感到不安,表示不赞成。但是美方反对两岸任何一方试图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包括反对我们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最后,新华社不得不对全国媒体播发“重要改稿”。
    还有一条“永远路党走——全团增强共青团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纪实”预告消息,因为编辑系统转换之间出现差错,将此误为“永远跟党走??全团增强共青团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纪实”,也是标点符号的技术性差错。
   6、技术词汇和行话术语
   某媒体发表有关“上海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稿件,文中用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来支持其结论。有读者在网上奚落:记者一没搞清恩格尔系数的定义,二没搞清楚恩格尔系数下降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生活水平提高。
    经常有记者把美国空军在其盟国的基地叫做空军基地,这也是错误的。在美国空军里,空军基地和航空基地有着严格的区分。其中,空军基地的英文为“airforcebase”,航空基地的英文是“airbase”。在这里,把“airbase”当作“空军基地”是不对的。美国空军一般把自己国土上使用的基地叫做空军基地,而把在盟国使用的基地叫做航空基地。
    技术词汇出现在稿子中时,一般要作解释。解释时,一定要说准确,不要主观描述,最后贻笑大方。
    7、翻译
    翻译差错可能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2006年1月14日讲话时,将他所说的“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这样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误译成“拥有核武器是伊朗不可剥夺的权利”,全世界震动,伊朗方面因此吊销了CNN驻伊所有记者的记者证。国内某体也出过类似的差错。在《邓副总理会见布朗国防部长》一稿中,编辑把“呼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错译为“呼吁世界各国结成同盟”,导致政治性差错。因此,敏感问题、重要表态和数字的翻译一定要注意。转引外电外台报道时,尽可能核对最贴近的新闻源,避免多层次转译。
    另一些则是技术性差错。在《李肇星表示重视发展中欧关系》一稿中,“爱尔兰的外长考恩”错为“爱尔兰的外长科文”,这是记者不查标准译法,而自己生译的结果。吴月辉同志曾举例说,有网友讥笑中新网翻译水平低下。该网登了一篇译自《华盛顿邮报》的消息《私人飞机闯入布什消夏别墅》,说飞机到了缅因州的坎普—戴维德镇,好在布什当时不在那里。实际上是翻译把马里兰州的David Camp(戴维营)翻译成了缅因州的坎普—戴维德镇。
    8、缩写、简写
    如《欧盟驻华科技外交官关注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稿中,“科学技术”缩写为“科术”。不明就里的读者会想:“科术”与“巫术”是何关系呢?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简写成《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准确。还有文章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简写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不仅是不全面,而是完全没有体现出党的十六大精神。另外还有称“内蒙古人”为“内蒙人”。对于一般人不太清楚的英文缩写,第一次出现时,要写出中文全称。
    9、字母
    这类错误十分常见,如将SARS误为SAPS。《家用步行机器人在日本上市》一稿中,将“ZNP公司”错为“ZMP公司”。还有大小写的问题。
    另一种错误是拼写错误,有时将一个单词拼写成另外一个单词,用电脑拼写检查是不容易发现的,如将nun(尼姑)误为 noun(名词),将中国外长李肇星的名字 Li Zhaoxing拼为 Li Zhaoxin等等。

    四、如何防止事实和技术性差错
   (一)三条常用措施
    1、强化责任意识,对编辑记者进行严格的培训
    防错的关键在于编辑的政治品格、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准。编辑部主要负责人要参加业务值班,审阅稿件、审阅照片、审看大样。编辑要敬业爱岗,刻苦学习,多作积累,提高专业水准。编辑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精力要集中在业务上。要经常利用工具书和手册,如《中国成语大辞典》、《语言文字差错释例》、《错别字辨析手册》、《编校改错必读》等。编辑部要定期对编辑进行业务培训,要经常性地抓典型错误案例,在内部进行教育和交流。
    2、坚持按程序办事,把好终审关
    编辑要发扬好的作风,养成“稿件回头看”的良好习惯。一篇稿件在写作结束和编辑完成之后,必须再通读、审读一至三遍。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对稿件反复推敲、修改。对任何一个自己没有把握的“原子”,都要核查,而且,常常要事先就假定自己没有把握,特别是在曾经发生过差错的领域,都要反问:这样写肯定没问题吗?肯定不会有用户和读者指出毛病吗?严格按程序办事,堵错关口尽量前移,不要把责任推向下一环节。
    3、建立完善各种防错规章制度
   (1)强化情况通报制度,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
   (2)建立差错提醒和退回制度。对差错率达到0.5%的稿件(即一篇1000字的稿件中有5个差错),下一环节可退回上一环节,要求重写、重编。来不及退回的急稿,下一环节应将差错记录清楚,事后提醒。
   (3)严格稿件送审制度。需送审的稿件,切不要自己做主。记者和编辑各环节必须在稿签上详细注明送审情况。
   (4)建立出错通报和评议制度。总结出错规律,在内部文件上刊登,在采编室讲解。编制有关报道手册,比如《新闻发稿常用字手册》、《常发差错案例手册》等。编辑部要召开差错典型案例评析会。
   (5)加强“一读”和文字岗哨制度。尽可能从主流大报大刊聘请有经验的退休编辑担任“一读”。编辑和记者可彼此结成对子互相阅稿,编辑记者在全部门范围内轮流值班。要严格执行二校制度。对涉及政治局常委、中央文件等重要稿件,必须实行三读唱校。看到不熟悉的人名、地名和表述法要核查,可能100次有99次是写对的,但也不能因此就放过一个没把握的,很可能它就是出错的那一个。
   (6)建立阅评制度。编辑对发稿业务工作切实履行严格管理的责任,对有严重差错的稿件要敢于批评、舍得批评。
   (7)建立健全差错追究和奖罚制度。实行精神、物质双重奖励。实行“放心记者”、“放心编辑”评选制度,定期公布名单。对出差错较多的记者编辑,公开批评。对发现差错者,要给予经济奖励;造成差错者,要给予罚款。实行“有错必纠”制度,每天在媒体显著位置公布差错及责任人。设立有错即改专栏或以编读往来形式纠正错误。
  (8)实行“读者用户有奖挑错热线”制度,设立专用的挑错信箱。
  (二)稿件退回制度
   主流媒体在编辑环节中,对有问题的稿件实行退回制度,以避免安全隐患,同时,督促编辑记者加强责任心。该制度主要针对三类稿件:
   1、未按规定履行手续的稿件。待签发稿件未履行送审程序;未附审定原件;未说明审稿单位及审稿人身份;未明确标注播发时间;未说明文字改动已经认可;未经采访室值班主任审签或同意;未按规定经值班部主任审签;已经退回修改但无原审稿人认可。对此类稿件,终审发稿人原则上不得代为履行手续。
   2、存在事实性或严重技术性问题的稿件。人名、地名、职务、时间等前后不一致;数字、计量、时间等存在疑问;未注明重要数据、引语的出处;重要内容无法核校;稿面杂乱或难以辨认;未附原始稿件。对此类稿件终审发稿人原则上不得做技术性处理。
    3、无须退回但要补充手续的稿件。授权由终审发稿编辑直接编发但须作修改或有疑问的稿件;授权由终审发稿编辑直接编发或转交,但未标注文字提示或说明的稿件;由上级单位或其他审稿人留转而无文字说明的待发稿件。此类稿件在核准前,终审发稿编辑不得编发或转交。

    五、政治性差错
   (一)编辑记者要把哪几道政治关
    1、政治关
    主要是指政治立场。报道是否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等等。当前国内外有哪些特殊的敏感地区、敏感领域、敏感群体、敏感问题,对待涉及这些敏感问题的稿件应该如何把握,即将签发的稿件中有没有政治性差错,稿件中的观点、议论、提法有没有不妥之处。此外还有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的问题,比如,有的报道借民间学者的口,鼓吹三权分离、宣传西方新闻自由;有的报道流露出对当前形势的不满;有的报道把一些偶发问题归结到制度和体制上面;有的文章观点偏激,甚至是错误的,比如,认为信访的发生,是改革开放的错误,要求改变制度;有的报道夸大南中国海争端,认为与周边国家开采形成对比的是,中国还没有打出油,前沿人妖兴隆,战备废驰;随意报道对利益集团的划分,将党和政府列为利益集团;有的媒体,用很大的篇幅宣传普利策奖。
    2、政策关
    稿件揭示的主题思想是否符合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否符合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报道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比如,在中央大政方针出来后,有的媒体说三道四,对宏观调控政策唱反调;有媒体称,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要改变;在台海问题上,有的报道违反宣传口径,渲染战争气氛;对中国改革方向,过多反映争论的意见,让读者产生误解,中央决策没有共识,有相当阻力;有的集中报道官员的思想误区,给错误言论提供了发表阵地;有的报道描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摩擦,违反外交政策。
    3、原则关
    在报道的思路和方向上,是否恪守正确的原则,是否维护新闻的党性和真实性。比如,有的报道,新闻来源似是而非,随意引用境外媒体和网站内容,造成不良后果;有的在报道的角度、文风、表述上面,存在问题;有的名曰主流报道,却追求猎奇、边缘、炒作;有的文章内容本来比较平稳,但标题看上去触目惊心,用个体代替了整体,以点代了面,给人戴大帽子;有的报道学港台的风格,而一些港台新闻的重要特点是以偏概全,不实事求是。
    4、导向关
    是否做到了以正面报道为主,是否能正确引导读者去思考一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比如,有的报道一味揭黑,舆论监督不把注意力放在建设性地解决问题上,给读者的感觉是社会已经一团糟;有的报道渲染政商结合、权力资本化等,夸大中国裙带资本主义的危险;有的报道格调低俗,宣扬凶杀、暴力、色情、迷信和伪科学。
    5、基调关
    主要指报道的主旋律、大方向是怎样的,内容是否清新,情调是否健康。比如,有的报道喜欢以第三者、纯客观的姿态作评论;有的过分强调专家观点,形成片面性;有的一味强调群众的愿望,出现简单的情绪;有一篇报道提到“几千年的中国只有20世纪上半期是感恩的……东土大唐没有真理了”;有一篇报道称,中国人“越来越色,越来越日常”,认为色情蔓延不可避免。
    6、策略关
    编辑要考虑,稿件在什么时机发表比较合适,报道方式是否得得体,用什么样的的角度切入,用多大篇幅,刊发后效果会怎样,是否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会不会引起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等等。比如,报道哈尔滨水污染,有的媒体从政府妥善处理危机的角度作报道,有的媒体则一味渲染灾情、埋怨政府;有的文章的标题过分追逐卖点,进行炒作;有的文章把本届政府和上一届政府作不适当的对比;有的在版面安排上,出现批评类报道过于集中的现象;热点问题不是冷思考,而是把它无限放大;用典型事例更能说明问题时,却写成大综合;有的情况只适合内部反映的,却作了公开报道;有的评论文章,没有放在大背景下考虑,给工作造成被动。
    7、纪律关
    主要是听招呼、守规矩。比如,中央指示不要炒作的事情,有的媒体仍违规进行报道,闯“红灯”、“红线”,炒作宝马案、对修宪内容发表有争论的意见;再比如,疫情发布有规定,农业部、卫生部是重大疫情的发布单位,不是媒体,但有的媒体却自主发布新闻,夸大疫情;再有,该送审的稿件不送审,存有侥幸过关心理。
    8、技术关
    由于编校工作失检或其他技术原因,发生文字、标点符号错漏而导致的政治性错误。比如,打字时把国家领导人名字打错,未能校出;中央领导人讲话,由于排版失误而漏掉一段;把数字、年代写错了,使得外界纷纷猜测,引发政治上的不良影响。
   (二)如何把住政治关
    1、统一思想认识,把准报道方向
   (1)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
   (2)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维护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的和谐舆论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坚持杜绝在导向上的偏差和失误。
   (3)在导向问题上,要严格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绝不给错误的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4)严守新闻宣传纪律,主动消除导向隐患,把导向落实到每一篇报道中、每一个字词上。
   (5)认清属性与定位。不同的新闻机构,读者对象不同、市场不同、特点不同,但都是党的重要的舆论阵地的功能相同。
   (6)在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方面,编辑记者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并自觉体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2、在事前策划和稿件结构上“打提前量”,及早避免失误
   (1)报道内容的总体结构上,突出主流信息和主流价值观,特别要关注报道在总的配置上,是否抓住和突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注的重点、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以及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稿件结构要作细致平衡,尤其是注意保持正面报道的较大比重,避免批评性报道过于集中,或对某一个领域、某一地区的报道过于集中。
   (2)做好策划,在事前把正方向,消除失误或事故隐患。选题策划的方向往往决定了舆论导向的方向。编辑记者要提前策划确定中长线选题和重点选题,对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努力做到“热问题、冷思考”。选题一经确定,要做出具体策划,校正报道方向,要使之与中央的思路相吻合,在策划环节就消除可能产生的误差和事故隐患。涉及敏感问题及把不准的选题及策划方案,提前上报,而不是等成品稿出来后再上报。
   (3)对重要主题、重要事件、敏感问题等选题的采写过程,进行适时指导和预先把关,要有备选方案。在记者采访和动手写作前,编辑要对稿件的基本观点和大的框架进行预审把关。要加强对记者采写工作动态的了解和管理,调整他们的关注重点,随时了解他们的采访方向,在敏感问题上还要注意了解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考虑和采访主要内容计划。
   (4)加强学习,领会精神。编辑平时就要熟悉革命导师的经典论著,了解重要的历史文献比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掌握有关政策,学习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有关部门的重要通知和吹风精神,掌握比较丰富的政治、民族和宗教知识,等等。
    3、严格管理制度,把好稿件审定关
    政治差错的发生,常常是领导官僚主义、编辑工作不负责、把关不严、违反发稿流程所致。这方面,一是要让全体采编人员特别是终审发稿人了解熟悉发稿流程,明确发稿权限,特别是严格稿件送审制度;二是对发稿流程、采编规定要反复强调、经常强调,只有不厌其烦地提醒,才能使大家增强责任意识,减少隐患;三是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能打折扣,不能图省事。具体而言,根据岗位设置分工及发稿制作流程的实际,需要对选题策划、采访组稿、编辑加工、终审签发等全流程进行质量和差错把关,明确职责。
   (1)采访环节
    记者交出的稿件必须是符合编辑部来稿要求并认为已无差错的成品;严格送审程序,并在稿签上注明送审情况。对稿件中出现的政治性、原则性和导向性差错负间接责任;对自己采写的稿件中出现的事实性差错(下道工序无法发现的)和文字性差错,负完全责任。
   (2)编辑环节
    根据编前会(或采编业务会)确定的选题要求,严格核查稿件的来源、送审情况,并在稿签上注明;交出的稿件必须是符合编辑部发稿要求并认为已无差错的成品。负责校正所编稿的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对所编稿件及校改大样中的事实性差错(不可能发现的除外)和文字性差错负直接责任;无法发现的应负间接责任。对因编稿及校改时改错而导致的各种差错,均应负完全责任。
    中层负责人在编发稿件中要严格坚持稿件送审程序,不得省略、逾越或违反程序。编辑应负责校正所签发稿件中的政治性、事实性、文字或技术性差错(不可能发现的除外),对所签发稿件的政治性差错负完全责任;对稿件的事实性差错(不可能发现的除外)和文字性差错负间接责任;对因编改稿件及校改大样时改错而导致的各种差错,均负完全责任。对于涉及敏感问题的稿件要在稿签上注明并写明自己的意见,送上级审阅。
    敏感问题包括: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报道、照片、题词、言论;涉及少数民族及宗教问题的人物和事件;涉及港、澳、台的人物和事件;涉及省、部级单位及其负责人、社会知名人士、军队、公检法等执法机构的事件;涉及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灾难性事故、严重刑事犯罪和腐败案件、社会丑恶现象、有关生态环境恶化及环保中的敏感问题等;涉及外国的重要政治人物和事件;涉及保密规定的问题;重要批评性稿件;各类评论。
  (3)签发环节
   终审发稿人和部主任组织确定选题策划,并对稿件实行审编,把好稿件的政治关、政策关、导向关并终审签字发稿。严格执行发稿程序,不得签发审批手续不完备的稿件;对其中感到难以把握或需要特别注意把关的稿件,在稿签上签署自己意见后送总编室审定。负责复核审定第一读者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发稿助理对定稿大样所做的核校工作。对所审编稿件或版面的政治性、原则性和导向性错误负完全责任;对稿件的事实性差错(不可能发现的错误除外)和文字性差错负间接责任;对自己在审签稿件和大样中发生的事实性和文字或技术性差错负完全责任。
    部主任应审定终审发稿人按规定和程序上送的选题、稿件,对自己所审定处理稿件的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错误负完全责任,对自己在审签稿件中发生的事实性和文字性差错负完全责任;对涉及敏感问题和其他拿不准的稿件要按规定程序送总编室审。
    (4)一读环节
    第一读者(校对人员或文字编辑)负责对定稿进行通读核校,堵住事实性差错、文字或技术性差错,必须按“核对细则”对重要的人名、职务、机构、地名、时间、数字和重要提法及引文进行核对;发现定稿中的政治性、事实性、文字或技术性差错,及时向终审发稿人提出修正意见;应校正稿件中的事实性错误(不可能发现的错误除外)和文字性差错,并保证不在自己的核校中发生事实性和文字性差错。
    4、守住不得逾越的六条“政治底线”
   (1)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出现严重的政治错误;
   (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
   (4)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危害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
   (5)宣扬凶杀、暴力、色情、迷信和伪科学,思想导向错误;
   (6)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干扰工作大局。
    对发生上述六类差错,造成重大失误的责任人要进行追究。
    5、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应送审的国内稿件:
   (1)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以及发表他们的讲话、题词、批示、信件、重要文章。
   (2)涉及省部级(含副省级中心城市和国务院直属局)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社会和知名人士以及中央新闻单位的表扬性和批评性稿件;对军队的批评性稿件;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重要批评性稿件。
   (3)涉及民族宗教、重大灾情疫情、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其他可能性影响社会稳定和引发海外强烈反应的报道。
   (4)港澳台与内地关系中敏感问题的报道和港澳台重要政治经济动向的报道。
   (5)涉及调整金融政策、金融机构的报道。
    应送审的涉外和国际稿件:
   (1)涉及我同外国关系中主权之争、经济和知识产权摩擦以及其他敏感问题的报道。
   (2)可能有损我领土主权完整、国家安全以及涉及国外势力干涉我内政等问题的报道。
   (3)涉及我同周边国家的边界问题,以及与我毗邻国家的重大疫情、强震预测等问题的报道。
   (4)涉及对我国领导人政治评价的报道,对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重要反应。
   (5)对内报道国际上重大动乱性事件及有可能对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国际事件。
  (6)涉及华侨华人报道中的敏感问题。
  (7)涉及重大、敏感事件的国际述评、综述等稿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5 18:32
(三)容易产生政治差错的十个领域
   1、领导人的新闻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包括:现任或曾任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对他们的报道,包括出国访问活动的报道,在国内考察活动的报道,出席重要会议的报道,重要文章、贺信、题词等的公开播发等。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不经送审,擅自发表领导人报道。有关部门规定,涉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稿子,报不报道,怎样报道,由常委自己来定。涉及领导人的报道,编辑要自问:这些文字、图片是否经过领导同志本人或领导同志办公室负责人审阅?稿件送审手续是否齐备?领导同志提出的修改意见是否已经修改?
   (2)图片有问题。领导同志新闻照片的画面是否有明显缺憾?涉及多位领导同志的新闻照片,各位领导在画面中的位置是否恰当?是否有明显遮挡或其他缺憾?文字说明是否准确?
   (3)报道不符合中办关于改进领导人活动报道的总体要求。                                                                                                              (4)内容上有偏颇。对领导人的报道,不得突出个人、宣传个人。内容一定要准确,不得使用道听途说的传闻,不得捏造、杜撰,不得损害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不得泄漏党和国家的秘密。
   (5)随便转载境外媒体有关领导人的报道。
   (6)社会上有一些企事业单位,有时会用领导人名字、题词和照片作广告和变相广告,或用领导人的形象和声誉作广告或变相作广告。对于这些,媒体都不能报道。
   (7)写错排名。领导同志名单的写法也有讲究。稿件中如涉及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和已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同志名单时,应注意区分层次。一般情况下,政治局常委的名单要单列表述。如中央领导同志名单和老同志名单需放在同一段时,应在中央领导同志名单和老同志名单之间加“和”字,以示区分。同时,在名单后加“等”字即可,而不要写“等中央领导同志”或“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涉及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名单时,在涉及名单后加“等”字或加“等领导同志”,而不要写“等中央领导同志”或“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8)写错领导同志的姓名和职务。这是常犯的毛病。
   (9)擅发老同志逝世消息,或进行回忆性报道。根据规定,凡有关曾经担任中央领导职务的老同志逝世的消息,各媒体一律采用新华社通稿,不得自行采访和编发有关新闻,不得转发或引用互联网和其他媒体的稿件,不得擅自组织撰写相关纪念文章。对已去世的领导人的回忆性文章,报道是要按有关规定。
   (10)擅自对已退休的领导同志及其政绩进行评论。
    2、现实政治思想、理论探讨和历史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
    这方面出问题的情况主要有:
   (1)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翻案,或借古讽今。比如有关“文革”的报道,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曾发文,鉴于许多当事人尚健在,对人对事要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保持政治局面能安定团结的需要。对专门叙述“文革”史实的专著文章,各报纸、刊物和电台不要刊登、广播。2005年,有一些媒体试图重写抗战历史,否定中共的领导地位。有的报道对敏感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重新评定,如诋毁鲁迅,颂扬胡适;重估秦桧,贬低岳飞。还有一些报道,对历史进行戏说。还有的报道借历史失误来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的则借探讨中国近代史来否定中国革命。
   (2)对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随意报道“争论”。如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有的媒体发表不同看法,甚至进行指责。对改革开放,认为改错了、改乱了。
   (3)集中报道腐败案件。这被认为容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腐败案件的报道不能太集中。特别是大案要案,须由中央有关部门(如中央纪委)统一公布,不得擅自报道。
   (4)对政治文明妄加揣测,或进行攻击。有的报道,宣扬西方民主;有的报道,讲思想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有的报道借政治体制改革否定党的领导,有的借基层选举制度来否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的借发展民营企业来鼓吹私有化,有的借所谓批评、舆论监督来否定党。还有的报道,鼓吹了司法独立、三权分立。
   (5)借信息交流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尤其是有关领导人消息。
   (6)鼓吹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知情权”的报道应慎重。有关打破所谓“党禁”、“报禁”,有关反对“党管舆论”,有关反对新闻的党性原则的提法,都要删除。
   (7)在基本的价值观方面,有的媒体称“高举享乐主义大旗”。目前,中国是穷国,主流价值观强调的是艰苦奋斗。
   (8)在政治敏感期闯红灯。如每年的春夏之交、几个政治性节庆,以及党代会、人代会等召开之前,高层人事变动之际,报道都要小心谨慎。
    3、民族、宗教问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宗教无小事。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报道一定要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这一基本准则。在处理涉及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统一战线问题的稿件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要注意民族感情问题,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要高度重视容易诱发民族关系事件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曾于1994年发布通知,严禁在新闻出版和文艺作品中出现损害民族团结的内容。经常出现的问题是:
   (1)使用旧词汇和惯用语而犯错。如称少数民族为“回回”、“蛮子”;或随意简称,把“蒙古族”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简称为“维族”;使用口头语言中含有民族名称中的污辱性说法,如用“蒙古大夫”指代庸医;把古代名称与现代名称混淆。如把“高句丽”称为“高丽”。
   (2)缺乏民族宗教基本知识而犯错。如把宗教与族混为一说。如说“回族就是伊斯兰教”;把少数民族支系和部落称为民族,如把“摩梭人”称为“摩族族”;把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错误地写作“杀”。应该用“宰”。
   (3)民族、宗教政策观念淡薄出错。2005年1月,某中央级媒体发表了一篇叫《慢性子的蒙古人》的报道,稿件大部分批评“蒙古人”所谓落后生活习俗和观念,而且“蒙古人”概念不清。稿件虽然抓住了“现代的蒙古在发展、高效、守时和发展逐渐成为主流”,但没有对此充分报道。
   (4)不顾社会效益,只顾猎奇。比如,1993年8月,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脑筋急转弯》一书。再比如,2005年上半年,有一些网站刊载西藏天葬的图片,被认为不符合西藏的民族宗教习惯,因为天葬是不允许外人去看的,这样做会伤害藏族同胞的感情。
   (5)不送审而出错。有关部门因此要求,坚决禁止在报道中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内容。对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要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对于无太大把握的题材,一定要征求民族、统战、宗教工作部门的意见,对涉及重大问题的要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查。
    4、热点难点和事关全局的突发事件的报道
    有关部门要求,新闻报道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报道中对热点问题既不回避,也不要一味炒作。要把热点和中央关注的重点、实际工作中的亮点紧密接合起来进行报道。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少,有些问题是一时难以解决的,对这类问题进行炒作只能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在热点问题报道的选择上,应重点关注那些正在逐步或将要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方面易发生的差错主要集中在:
   (1)高校问题。高校历来是敏感的领域,青年学生的情绪易激动。因此,报道中要格外注意平衡。
   (2)农民问题。反映征地、拆迁、农民工子女上学、水库移民等易将矛头引向政府的问题过于集中,易引起社会不稳定。这些问题,不是不能报道,而是应注意适当分流。
   (3)复员转员军人问题。
   (4)国企改制问题。涉及劳资纠纷等。
   (5)失业下岗问题。
   (6)医疗改革问题。
   (7)住房改革问题。
   (8)教育改革问题。主要是教育公平、产业化等方面。
   (9)群体性事件。对内原则上不公开报道。这方面主要包括社会骚乱、群体上访、非法集会和游行示威、罢工罢课、民族宗教冲突、囚徒暴狱、群众打砸抢、警民冲突以及银行挤兑提等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公开报道,个别群体性事件为了以正视听、促进稳定确需公开报道的,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按中央精神统一部署,授权新华社播发通稿。
   (10)授权新闻。有的新闻,中央和国务院把关于重大事件报道的审稿件委托给某一权威机关,如委托给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防总、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法院等,二是把重大事件的刊播权委托给某一新闻单位,通常是新华社向海内外统一播发。这方面均有一定程序,不得擅自作主。
   5、台港澳报道
  (1)有关提法使人对一个中国原则产生误解。涉及这类报道包括新闻照片和新闻图表在内,都要认真推敲。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应格外注意不要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不得将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不得将海峡两岸和香港并称为“两岸三地”。有关涉台禁用语,详情见新华社总编室编的“禁用词和慎用词表”。
  (2)为求新闻性,刻意渲染。比如,台湾地方选举结果出来,有关部门明确规定各新闻单位不得人为炒作,南京一家报纸不仅对台湾选举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而且错误地刊登了五个参选人的照片。在台湾选举结束的第二天,北京一家报纸出版的新闻周刊,以16个版的篇幅渲染台湾选举。
  (3)对港澳台问题随意猜测、评论,比如猜测解放军几天能攻下台湾、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谁当选。
  (4)不按程序和规定操作。如2005年,关于台商春节包机业务的报道、关于全国人大审议《反分裂国家法》的报道,多有繁复的规定。
  (5)违反有关政策和法律。比如,江泽民对台八点意见、胡锦涛对台四点意见,以及香港和澳门基本法,“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原则等。
   6、经济问题
  (1)证券期货。还在1994年,国家就证券期货信息传播管理发出规定,其中要求严格审查股评专栏或文章内容,慎重采用,不为股评造市提供版面;实际存在着观点对立或完全不同的股评时,在同一专栏同时刊登。1997年,再次发布这方面的规定,要求传播证券期货信息,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坚持客观、准确、完整和公正的原则。
   (2)金融保险。涉及金融的重大报道,都要向银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核实。有的商业问题涉及政治,需要慎重。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美诉讼,原告带政治化倾向,牵涉中国政治和RQ等。国内有些报道成了对方在法庭上的材料。
   (3)经济改革。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走向,国企、财政、税收等的改革,要以正面报道为主,不要把问题放大。
   (4)地方经济。一些地方经济事件关系到社会稳定,所以也不让炒作。比如,2005年1月,由于西气东输中的部分管道设备问题,全部满足北京天然气供应可能有困难,北京已采取措施,全力保障居民的供暖,但用气还可能会受到影响。北京地方媒体均作正面报道,中央媒体原则上不炒作,尽可能支持北京的工作。
   (5)能源。一方面,高度重视能源安全或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甚至要努力增强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大力倡导节能观念;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因把握不当而引对经济景色不利的某种恐慌,尤其是要避免给国际舆论界逐渐蔓延的中国“能源威胁论”提供口实。对于我国海外能源战略,主要作内参调研,公开报道没必要多讲。
   (6)重大经济案件。核准事实。
   (7)敏感经济人物。
   (8)经济政策的解读。注意不得妄释和随意发挥。
   (9)经济学家。要注意其背景。
   (10)经济统计数字。这是经常发生错误的领域。
    7、军事问题
    军事新闻宣传十分敏感,政治性、政策性、保密性很强。有关资料表明,国外情报机构搜集的军事秘密,90%以上是通过各国正常出版渠道获得的。很多外国情报人员挖空心思得不到的情报,往往在新闻媒体和其他出版物的公开报道中被泄露。我国也出现了少数新闻出版单位军事报道泄密事件,有的还很严重。因此,军事报道必须慎之又慎,从严把握。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曾多次发出通知,加强军事新闻宣传管理。相关的规定,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印并公开出版的《报纸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一书中多有涉及。
   (1)军事DZ准备的重大活动、装备科研、战法研讨、工程建设和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等,一般不作公开报道。如确需报道,必须经中央军委和有关总部批准,由新华社统一发布消息。
   (2)有关军事DZ准备工作,一般不安排地方记者采访,军队记者采访须经有关大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并严格限定采访范围和内容。
   (3)涉及军事DZ准备的各类稿件,发表前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除领导审批外,还须经相应级别的保密部门审核把关。
   (4)互联网不得在网上随意传播军事新闻,新闻媒体也不得从互联网上下载此类消息。
   (5)对专家、学者就有关军事DZ问题接受采访和报道要认真把关。刊播军队专家、学者就此类问题所作的评论以及演讲报告和文章,须经军队有关大单位政治部审核批准。
   (6)涉及军事DZ准备的兵力调整部署、战场建设、重要演习和新武器的研制试验及其型号性能、装备部队情况等,一般不以新闻内参的形式反映,应通过相应密级的内部材料刊发或按工作渠道报告。
   (7)军事内容的媒体均由军队主办。地方单位不得办军事媒体、不得出版军事内容的专刊专版。
    8、社会文化问题
    主要是防控低俗之风,以及丑化中国形象的报道。易出现的问题有:
   (1)对凶杀、暴力、淫秽色情进行渲染。
   (2)宣扬愚昧迷信和伪科学。涉及看相、算命、占卜、看风水等。
   (3)案件、事故等报道过于集中。这被认为会让人得出中国社会很不稳定的结论,有时会为敌对势力提供攻击的炮弹。
   (4)详细报道歹徒作案经过和警方的破案手段。这被认为容易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给社会带来不安,同时,还可能诱发某些犯罪,甚至起到教唆作用。
    (5)借介绍案件贬损我司法队伍,或借反思问题生扯硬连,甚至别有用意,误导读者。
    (6)采取形形色色的方法,张扬低俗趣味,炒作明星隐私,进行低级趣味的挑逗。
    (7)违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比如,有媒体借浙江临安开设裸浴场一事大炒特炒。
    (8)文化报道中,违反政策法规,敏感问题上触礁。
     9、涉外新闻和国际新闻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随着中国加速融入世界,中国民众对国际事件不再只是隔岸观火,因此,出现了巨大的国际新闻需求市场。总的要求是,当前,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大背景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外电外刊的新闻信息资源为我服务,又要避免照抄照转外电外刊而被西方舆论牵着鼻子走。要加强采访,增强首创新闻,同时,要提高改写改编的能力。涉外新闻和国际新闻的易发问题主要有:
    (1)一些媒体为满足市场需求,大量编译外电,甚至向在华境外媒体索取稿件。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2)不符合我外战交战略。有的报道宣传马六甲海盗猖厥,被认为“为美国介入马六甲海峡提供了借口”;有的媒体报道非洲问题,如苏丹的人道主义“灾难”问题,此涉及我国外交战略,因为我国在苏丹有经济利益;有的媒体集中报道中美对抗,有的媒体批评朝鲜内政,都被认为“不利于外交大局”。在报道中日关系问题时,既要考虑民族情绪,又要把握中日友好的大局,这也有一个度的问题。有的报纸透露我国对美的公关工作,被反华势力利用。还有对美国总统选举作猜测,猜谁当选对我国有利,这也不合适。在高勾丽的问题上,国内有的媒体,发表专家文章,站在韩国一边说话。在国际学术会议上,韩国人念这篇文章,说你们中国人都认为高勾丽是韩国的,给了我们一闷棍。
   (3)传播西方价值观。比如,大量转播美国精心设计的给被俘的萨达姆看牙的镜头,以及巴格达街头拉倒萨达姆雕像的镜头。这些都是美国政府部门精心设计好的报道。中国与俄罗斯有战略关系,但一些报道跟着西方跑,诋毁俄罗斯。有的媒体把布什就职典礼稿件放头版,还跟了七个版,被认为从政治到新闻上都不妥。在中日关系问题上,有的报纸专访日本驻华使馆官员,而在通常情况下,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我们只阐述我国的方针政策,没有必要播发日方的观点,如播发也要阐明我们的观点。
   (4)敏感问题和领域的报道不够慎重。如涉及高句丽问题、涉及我与东南亚国家领土及石油资源勘探问题。个别媒体发文对朝鲜说三道四,要杜绝这种现象;涉及中日关系,要注意区别正常经济技术合作与侵华历史,钓鱼岛问题的报道严格按要求把握,关于日本侵华历史按既定口径报道。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有关部门要求报道时要避免引发“中国威胁论”。
   (5)提法不妥引发错误。新华社分社有一篇《中国驻海参崴领事办公室正式开馆》,提法与俄正式叫法符拉迪沃斯托克不符。经请示外交部有关领导后明确,今后该机构正式对外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馆符拉迪沃斯托克办公室,相关稿件中不要再出现海参崴,以后稿件中涉及该城市都用符拉迪沃斯托克,避免中俄因此产生不必要误会。
   (6)不能以我为主。尤其是,在中国举行的国际会议,我们的报道要多于西方通讯社的报道。既体现以我为主的原则,又充分显示国际会议的特点。
   (7)炒作热点事件。比如,2004年9月,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发生劫持事件,对内可客观适度报道事件动态。事件经过作简要背景交待。对于国外发生的骚乱等,也不要炒作。
   (8)不遵守宣传纪律。外事无小事,要根据外交部、中联部等确定的口径进行报道。比如,2004年9月,召开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宣传纪律很明确:各媒体高度重视,由专人负责以我为主,严格把关,不排位次,不涉及各参会党内国内事务,不涉及参会党国家之间的纠纷,以及我与其他党的纠纷;按程序发稿。
    10、保密
    新闻报道的泄密问题涉及重大科技成果、灾情、战况、商业机密等。关于保密方面的规定,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发布过防止在新闻出版物中泄露国家秘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和新闻出版保密规定。
   据新闻出版总署编印的《报纸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在新闻出版物中,严禁载有下列内容:
    (1)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3)外交政策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维护国家安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6)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另外,涉及下列内容的,要严格执行送审报批制度:
     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党的文献档案,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情况,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宣传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尖端科技、科技成果及资料,测绘和地图,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活动,其他各部门各行业不宜公开的重大事项,以及出版单位把握不准是否属于秘密的问题。
    六、高度负责的态度是做好政治把关工作的前提
    不少编辑记者把政治把关理解为被动的行为,上面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这很难避免差错。
    权威部门提供的稿件,大都涉及政治性问题、导向性问题、原则性问题。一旦发生失误,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一是编辑过程中不能出现新的差错,二是编辑有责任帮助权威部门纠正原稿中的技术性差错和政治性差错。
    XXX同志在谈到责任意识时曾说,无论经哪一级机关审阅的新闻稿,作为终审发稿人都有责任把关,发现有不妥的地方,都要提出来,请示报告。不能因为上面已经审定就可以不管。第一,你能否看得出问题来?第二,你看出了问题想不想提出来?

http://bbs.railcn.net/viewthread.php?tid=697905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5 23:32
【案例】
沐童:笑S了。我国某教教徒的识字率亟待提高呀//@陈昌凤: 回复@张明弟兄:呵呵谢谢,没文化真可怕,不-大-列-颠 //@张明弟兄:没文化真可怕,英国的全称本来就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England只是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你一个清华的教授、院长说这样的话好意思?//@传媒老王:西部文学杂志社
@陈昌凤[url=http://weibo.com/verify][/url]:英国成了「不大列颠」!儿子今在报摊上又买到一本错误百出的「探索•发现」,下署「西部文学杂志社」。内容七拼八凑。谁来管管?
转发(33)|评论(17)今天 21:06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 收藏|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7 12:10
【案例】
电视台报道“性奴案”被指误用某律师肖像(图)
2011-9-27 12: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 评论数: |原作者: 陈博|来自: 新京报| 编辑 删除

摘要: 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9月23日报道“洛阳性奴案”疑犯李浩时,被指误播了北京律师王金的肖像照片。26日,王金称,此事给他造成很大困扰,已多次联系该栏目和山东电视台,要求道歉。对此,《生活帮》栏目客服表 ...
北京市连纵律师事务所官网上公布的王金肖像照(上图)。酷6网上,可搜到山东台《生活帮》栏目对“性奴案”的报道(下图)。
本报讯 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23日报道“洛阳性奴案”疑犯李浩时,被指误播了北京律师王金的肖像照片。昨日,王金称,此事给他造成很大困扰,已多次联系该栏目和山东电视台,要求道歉。对此,《生活帮》栏目客服表示,将反映给负责人核查此事。
律师称报道误用己照
日前,河南洛阳警方破获“性奴案”,洛阳市技术监督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李浩在购买的地下室内挖地窖,先后囚禁6名歌厅女子,其中两名女子被杀害。
昨日,北京市连纵律师事务所王金称,9月24日,突然有很多朋友告诉他,前一晚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报道洛阳性奴案,节目解说“犯罪嫌疑人李浩”时播出来的却是他的照片。
“我立马上网查看,发现这段视频已登上了百度新闻视频的首页。”王金说,他立即联系了《生活帮》栏目和山东电视台办公室,但对方此后再无下文。
王金称,昨日,一名栏目组人员联系他,但既没就报道作出合理解释,也没说如何处理。“我要求该栏目在节目中正式道歉,同时向我书面道歉,并撤掉网上视频,消除影响。”
视频画面和律师照相似
昨日,在优酷、酷6、土豆等网站上,都能搜索到这条名为《记者报道“性奴”案 被指侵犯“国家机密”》的视频报道。报道时长2分26秒。在第27秒时,画面中出现一张红底的证件照,同期声为“据河南洛阳警方介绍,洛阳市技术监督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李浩,在购买的地下室……”在1分零3秒时,这张照片再次出现,同期声为“洛阳警方在接到报案48小时后,将试图外逃的李浩抓获。”
不过,由于照片被放大,清晰度并不高。但与北京市连纵律师事务所官网上公布的王金肖像照对比,两张照片极其相似。
栏目组表示将核查此事
昨日,《生活帮》栏目官网上,这期视频已无法打开。记者致电《生活帮》栏目热线,一名客服负责人称,客服部门和记者部、电视台办公室不在一起,其表示,记下记者手机后会立即反映给节目负责人核查此事。不过,截至发稿时,记者尚未收到该栏目的回应。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28 23:30
【案例】
偏安一隅也安然:做出来的报纸吧,党国还没脑残到这个地步吧,求辟谣
@刘虎-新快报[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太难了,我感到。这难度就像到月亮上去杀人。
转发(189)|评论(58)今天 20:33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9-30 15:07
【案例】
你方唱罢我登场 学校迎校庆60周年活动丰富多彩
发布时间:2011-09-29 文章作者:王娟 访问次数:


2012年9月29日,学校将迎来建校60周年庆典,学校师生们对这一天的到来翘首以盼。学校高度重视建校60周年庆典工作,成立了60周年校庆组织工作委员会,出台了《西南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方案》,学校各部门、学院精心筹备、强力推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迎接校庆的到来,为学校60华诞献礼。百场学术报告会
营造浓郁学术氛围
9月8日,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士彭先觉来到学校,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核能与Z箍缩驱动混合堆》的报告,拉开了学校庆祝建校60周年“百场学术报告会”的帷幕,在一年的时间里,学校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师生带来120余场高规格的学术盛宴。百场报告会的题目在网上已经公布,立即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高水平的学术活动,能启迪人的思想、开拓视野,使学校的学术氛围更加浓郁。学校在迎接60周年校庆时选择以学术为主导,旨在通过“百场学术报告会”的形式,推进学校在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过程中,实现内涵式发展,早日实现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各地校友会相继成立
八方学子为母校送祝福
9月24日,西南科技大学成都校友会隆重成立,成都当地200多名校友齐聚一堂,表达对母校的眷恋及感激之情,祝福母校60华诞生日快乐,同时也对母校未来的发展壮大致以最真诚的祝愿。自今年7月以来,学校洛阳、唐山、云南、攀枝花、新疆、海南、西藏等地校友会相继成立,莘莘学子们在祖国四面八方送上了对母校的祝福。重走西南科大路
感受科大骄傲
2011年暑假期间,党委宣传部特别发起了“重走西南科大路”大型采访活动。7月18日至8月5日,来自各学院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团学导报》、《新生代》的骨干记者,组成了19人的采访团,由党委宣传部负责人担任领队,分赴重庆市重庆大学C区、江津区中渡村大面坡,雅安市石棉县,遂宁市区,广元市剑阁武连镇,绵阳市西山观、彭家湾、牌坊沟等地,对我校的曲折历程进行一一探访。通过采访活动,师生们对学校历史有了更全面地了解,对学校取得的办学成就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对学校“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校园精神更多的理解,对学校的未来发展信心十足。回母校叙情谊
祝福母校更美好
曾经,他们在西科这片沃土上寒窗苦读;今天,他们重返校园,畅叙同窗情谊,表达对母校及恩师的感激之情,共同祝愿母校明天更美好。得知明年是母校建校60周年,7月以来,学校环境工程97级、建材机械78级、农学、农业机械78级200余名校友纷纷返回母校聚会,畅谈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达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据了解,建校60周年庆典期间,学校还将隆重召开西南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庆祝西南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文艺晚会;举办建校60周年办学成就展览;召开董事会、校友代表会;开展庆祝建校60周年系列宣传等活动。(刘峰 编辑)
http://news.swust.edu.cn/s/108/t/612/a/25096/info.htm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2 19:41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10-2 19:44 编辑

【案例】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与新闻经典的建构
冯月季

2011年08月17日10:23    《新闻爱好者》

但是为何在当今中国新闻学界新闻经典的建构不温不火,除去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的束缚之外,恐怕与当时的历史语境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206896/228689/15439041.html

不温不火  读音:bù wēn bù huǒ 不温不火   解释:原是成语“不瘟不火”的误用,用的人多了,逐渐跟“不瘟不火”并行使用。形容戏曲或者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热烈,现今多误用于形容商品销售。
http://baike.baidu.com/view/367720.htm

不瘟不火
  不瘟不火
  【拼 音】bù wēn bù huǒ
  【解 释】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用 法】作谓语、定语;指态度一般
  【近义词】比较:
  不温不火:指“不升温,也不过火”。
  不愠不火:指“不发火”。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瘟不火”用于戏曲表演,而“不温不火”用于戏曲表演时,可能是“不瘟不火”的误写,因此,在这个语义上,当以“不瘟不火”为正。但是,如果指的是性格温和译和销售行情不火爆译,那么只能写成“不温不火”了。您可以按照文章内容需要表达的语义来选择使用。
  【常用】:一般成语。
  【年代】:当代成语。
  【结构】:联合式成语。
  【词性】:褒义成语。
  【误用】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的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http://baike.baidu.com/view/470486.htm?func=retitle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7 10:54
【案例】
央视新闻主播将IT名词“B2C”念成“B二C”
2011-10-16 13:29:38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58294人参与

核心提示:近日,央视新闻频道在早间节目《朝闻天下》中,主播郑天亮将IT专业名词“B2C”读成“B二C”,引发网友围观。有网友戏称郑天亮的口误,算是央视诸多乌龙中最有喜感的一次,也有部分了解央视的观众对郑天亮表示了同情。


郑天亮(资料图)
央视主播又闹笑话了。前天,央视新闻频道的早间节目《朝闻天下》在报道近期淘宝商城遭卖家“围攻”新闻时,主播郑天亮将IT专业名词“B2C”读成不中不洋的“B二C”,引发网友围观。由于“二”这词在地方方言中的特殊含义,有网友戏称郑天亮的口误,算是央视诸多乌龙中最有喜感的一次。
“早上听cctv13的《朝闻天下》,主持人说道:‘……国内最大的B二C网站淘宝网……’”我心想什么是B二C?半天才反应过来是B2C!你当全国人民都是文盲,不知道B2C的2是啥意思么?”近日,央视主播郑天亮将“B2C”念成“B二C”的口误,被众多观众好好笑话和挖苦了一番,相关视频也在网上广泛流传。


B2C是英文 BusinesstoConsumer的缩写,中文简称为“商对客”,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常用模式,而像淘宝这类从商家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的网站,也因此习惯被称为“B2C网站”。自从电子商务在国内兴起时,B2C的说法就一直流行,因此也渐渐为熟悉IT业的人们所认可。“B2C”中的“2”是英文“to”的简写,因两者发音相同而混用,是英文常见的一种不规范用法。
不过,相对于大多数观众的挖苦,也有部分了解央视的观众对郑天亮表示了同情,“这年头还不知道个‘B2C’啊,只是央视规则治人,播报与解说不得出现英文,解说个NBA都改成了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

http://news.163.com/11/1016/13/7GG7M8SS00011229.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0-17 10:59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刘三德子 [网易广东省珠海市网友]: 2011-10-17 10:46:35 发表 不如改写为“B-C”。现在的新闻媒体笑话百出:股市连续下跌说成“波动”,奇丑无比说成“不是特别漂亮”,明明是下跌说成“上升不是很大”,明明连续高涨说成“下跌不明显”,明明比他儿子还小的小孩要人家叫自己“哥哥”......
顶[0]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xiayue002 [网易辽宁省铁岭市网友]: 2011-10-17 10:33:43 发表 按照央视规则,应该读B(波)2(二)C(呲),中文发音啊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河北省唐山市网友 ip:110.231.*.* 2011-10-17 10:32:46 发表 允许英语不规范用,就不允许按国内的特色读?顶[3]
热爱苍生者 [网易美国网友]: 2011-10-17 10:01:19 发表 中国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在极小的事情上去笑话别人。其实这种不过是约定俗成,即使偶尔念“错”,无伤大雅,谁没犯过这种小错?我来美国十几年了,感觉美国人特别好,他们从来不会去笑话别人,如果有人说错道歉,他们会说,没关系,我听懂你意思了,你那么说我能理解。从来没有美国人会笑话移民的英文口音。反过来看在中国,哪个老外说中文不引起哄堂大笑?
顶[1]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gxj999999999 [网易上海市闵行区网友]: 2011-10-16 13:44:06 发表 理解一下,播音员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再说天天播音难免会出现错误。
建议以后编辑能帮助播音员注释一下容易错的地方。
顶[8]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仙芙 [网易云南省昆明市网友]: 2011-10-16 13:41:37 发表 “二”有时也特别可爱!顶[968]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flyman75 [网易北京市朝阳区网友]: 2011-10-16 13:40:42 发表 隔行如隔山,主播是干文字工作的,对经济问题知道的还是比较少的顶[560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先行水 [网易广东省网友]: 2011-10-16 13:40:11 发表 的确够二的了。顶[1102]
网易湖北省武汉市网友 ip:58.19.*.* 2011-10-16 13:48:43 发表 不看全拼,只看缩写,外行人都不知道是神马东东啦。不过作为新闻播音,不事先读稿并查明自己不懂的词句的吗?顶[4]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1-5 14:16
【案例】
互联网的那点事转发微博。
@电脑报人民网,是最懂中国的网站...
转发(882)|评论(158)4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10)| 收藏| 评论(29) 15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2-11 10:22
【案例】
海南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语错漏百出
2011-12-11 00:23: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490人参与

核心提示:12月10日,海南召开翻译协会研讨会,专家指出海南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常出现拼写错误、语法混乱、表达不清等错误。例如“WATCH OUT,KNOCK HEAD”,直译为“看着点,敲你头”,但“KNOCK HEAD”意思是“笨蛋”。这句英文就成了“小心,笨蛋”。


“LINE OF ROAD SAFETY THE HUI XINGFU FAMMILY”,“行平安路”被整成“路上安全的线”,“回幸福家”则干脆用汉语拼音“HUI XING FU”和英语单词“FAMILY”来生硬替代,看了让人满头雾水不知所云。

  某办税大厅的“大厅”翻译成saloon,在英文里,saloon准确的意思是聚会或者喝酒的地方。
人民网海南视窗12月11日电 10日上午在琼海召开的海南省翻译协会研讨会上,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系主任尚志强教授和刘士祥教授合作的,关于规范海南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语的论文引起与会专家的强烈共鸣。专家们指出,海南公共场所汉语英文特别是英语标识出现严重错漏现象到处可见,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语特别是英语标识拼写错误、语法混乱、表达不清、乱译、硬译、中式英语等问题层出不穷,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有的甚至闹出笑话。
“小心碰头”成“当心笨蛋”
在海南某著名景点,竟然出现这样的英文来表达汉语“小心碰头”:“WATCH OUT,KNOCK HEAD”,这句话直接字面意思仿佛是“看着点,敲你头”,但“KNOCK HEAD”是一句英语俚语,意思是“笨蛋”。这句英文就成了“小心,笨蛋”。这样因为英语翻译不准确造成的误解误会在海南各旅游景点和公共场所随处可见。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系尚志强主任告诉记者,他在琼海市区简单一转,就随手拍摄到很多错漏的英语标识。其中一句告诫市民文明开车的公示语“行平安路回幸福家”被这样翻译了一下:“LINE OF ROAD SAFETY THE HUI XINGFU FAMMILY”,“行平安路”被整成“路上安全的线”,“回幸福家”则干脆用汉语拼音“HUI XING FU”和英语单词“FAMILY”来生硬替代,看了让人满头雾水不知所云。
“类似的英语标识错漏还有很多,有的生硬胡乱翻译,有的翻译虽然正确却丢掉个别字母,成为残缺英文,作为一位英语翻译工作者,我为海南感到痛心。我真诚希望政府部门把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起来,从翻译、标识牌的制作、翻译语言的审核监督从头到尾严格把关,再不能让人家笑话我们啦。”尚志强说。
海南省翻译协会冯源会长则指出,标识语翻译出现错误看似一个简单问题,实际牵涉到方方面面。比如谁翻译的,一旦被指出错误,自己面子上过不去不说,还会被追究责任。所以很多人得过且过,穿“皇帝的新衣”,知道翻译错了也装糊涂。
从学术角度把标识语翻译重视起来
据介绍,海南标识语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稍晚,始于2007年,吴叔尉、胡晓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探索》,发表于《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第6期。2007年起,共5篇文章,其中2010年3篇,研究问题如下:海口与新加坡标识语异同的启示、功能目的论视野下海南交通标识语翻译研究、海南特色菜肴标识语英译、海南高校校园标识语汉英翻译。
“海南汉英标识语研究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如海南旅游景点、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免税店等购物场所、银行邮局、宣传标语、医药卫生等。海南汉英标识语研究的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借鉴国内外标识语翻译方法,创新思维,有待加强对海南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语翻译策略、应用英语翻译理论与专业建设、政府如何监管等方面系统研究。”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士祥这样在论文里说。
措施:政府重视,建汉英标识语平行语料库


专家建议,海南应该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公共场所标识语问题,借鉴、制定并推广《海南公共场所汉译英标识语基本规则》,推进法治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借鉴我国首部地方标准——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名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深圳市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翻译规则和实施指南》等。
建设“海南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语平行语料库”,服务旅游岛建设与外语教学。积极借鉴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建立的“全国公示语翻译语料库”,吸取汉英平行语料库建库、检索、标注等技术,建设“海南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语平行语料库”。该语料库属实时更新的动态语料库,支持手机等移动终端图文上传、按路段检索、汉英首字母检索、汉英关键词检索等。l该在线语料库,设置汉英标识语专家审核点评、译难杂症交流、跨文化标识语比较、新语展示评论、标识语趣谈、标识语研究在线等栏目。

http://news.163.com/11/1211/00/7KV1099N00014JB6.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2-12 00:59
【案例】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书报上的错误必须更正*

                  (一九四九年四月)

                  一

                  北平解放报〔1〕编辑同志:

                  兹付上更正表一件,请予登载为盼!

                  毛泽东四月二十五日

                  本报四月二十五日登载毛泽东《五四运动》一文,有几处文字上的错误,更正如下:

                  (一)“二十年的五四运动”,“年”字下脱“前”字。

                  (二)“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及民主革命获得了一支生力军”,“及”字是多余的。

                  (三)“它从封建主义社会看来,要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看”字是多余的。

                  (四)“若问一个共产主义者为什么要首先实现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而斗争”,两个“实现”,前面的“实现”二字是多余的。


                  (五)“而在乎口讲(仅仅口讲)什么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东西”,“而”字下脱“不”字。

                  二

                  四月二十五日广播的人民解放军布告,有两个错字一)第三条“当承认其所有权”,“当”字误为“均”字。(二)第七条“农村中的封建的土地所有权制度是不合理的”,“村”字误为“民”字。以上两点务请各广播电台各报纸予以更正。各人民解放军政治机关印发这个布告时,务请更正为盼。


                  新华社四月二十六日

                  根据手稿刊印。

                  *毛泽东在文稿的撰写、印行上、一向严谨精细,一丝不苟,发现差错,毫不含糊,公开予以更正。他曾亲笔写过一些更正,这里选录其中两件。


     注释

  〔1〕北平解放报,是中共北平市委机关报,一九四九年三月创刊,同年八月一日停刊。

http://www.xiaoshuo.com/readbook/0011014519_13980.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1-12-12 22:20
【案例】
@展江[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新华社美国司法报道出错。12日报道称:美国博主被本国法院判诽谤罪,俄勒冈州联邦地方法院日前裁定一名博主在博客上发表的关于一家企业的言论属于诽谤,须赔偿原告250万美元。此前10日《京华时报》据新华社专电也以“美国博客被判诽谤罪遭重罚”为标题——美国联邦法中没有诽谤罪,此案只是民事诉讼。 转发(25)|评论(12)2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2-1-3 11:37
【案例】
盘点美国媒体年度错误:奥萨马和奥巴马最易混淆

  2011年12月29日12:55  新浪传媒

香港《南华早报》截图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波因特学院”网站12月19日刊登署名为克雷格-西尔弗曼(Craig Silverman)的文章称,自2004年以来,每年年底,笔者都会整理出一些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犯下的错误,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更正的最佳范例。既然“为差错而遗憾”已经成为“波因特学院”网站的一个署名专栏,专门用来分析点评美国国内某个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重大差错,交流纠正差错以及强化质量控制的技巧经验。看来是时候开始仔细看一看这些重大事件了,看看本年度他们又遇上了什么难题。当新闻工作和记者出错时,似乎就是下面这些样子。
  年度印刷错误:奥巴马/奥萨马
  自从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死于美军之手这条爆炸性新闻问世以来,奥巴马/奥萨马(Obama/Osama)这两个名字之间各种拼写错误及口误就层出不穷。这种情况屡见不鲜:2007年,我就常常混淆这个名字;但在2011年,当奥萨马的死讯由奥巴马总统通过电视直播向大众宣布以来,这类错误就此起彼伏。结果,在各类印刷刊物中、网络上和广播里,这两个名字混淆使用的情况就如爆炸般大量涌现;下面就是从我们在所见所闻中节选而出的一些例子。
  可悲的是,奥巴马/奥萨马在广播中混淆的最佳案例已经被YouTube视频网站删除了。
  香港《南华早报》在出现错误后紧跟了一段错误更正声明:
  在昨天A2页面的一个标题中,美国总统的名字被错用其中,原文应为奥萨马-本-拉登,特此更正。我们为所犯错误真诚的向广大读者致歉。
  为什么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报纸犯了将奥巴马/奥萨马混淆的错误,而且这涉及到美国总统的姓氏。
  其他错误精选:
  第一名:英国《卫报》(The Guardian):
  一篇意欲称呼奥萨马-本-拉登的文章,相反却说:“周三询问杀死奥巴马的队伍是否遭受攻击,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尼尔(Jay Carney)表示,白宫已经最大限度的提供了细节,不便再透露更多,否则会将未来运作至于危险之中。”
  《The Sacramento Bee》: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5月2日A12页面的一篇文章,以及美国报业巨头麦克莱齐报业集团(McClatchy Newspapers)华盛顿办公室5月6日A13页面的文章,在提到奥萨马-本-拉登时,都错误的使用成奥巴马这一名称。
  第二名:美国俄亥俄州威洛比媒体《先驱新闻报》(the News-Herald of Willoughby, Ohio):
  注意最下面一句,记得拨回我的什么?(应为Clocks,错误的写成Cocks)
  年度更正报道
  第一名:《夏洛特观察家报》(Charlotte Observer):
  周一某些版本的一则头版报道,错误的将奥萨马-本-拉登称作是奥巴马。在同一篇文章中,一个照片说明错误的称,两架飞机撞击了世贸中心的同一座楼。而实际上,飞机撞上了不同的楼。特此更正。
  第二名:《卫报》(The Guardian):
  在一篇摘自《卫报》 网上评价的文章中,大标题为《威廉与凯特的面具滑下》(Will and Kate’s mask slips)(6月9日,第31页)。这篇文章认为,尽管在婚礼举行前就宣布,未来的剑桥(Cambridge)公爵和公爵夫人不会雇用家庭雇员,但现在这一现代的形象已经“对新闻作了妥协,他们登广告征求女管家、男管家、贴身仆人及化妆师各一名,在肯辛顿宫的家中为他们提供服务”。
  这对王室夫妇的新闻秘书米格尔-海德(Miguel Head)要求我们做出澄清:“最多,他们可能会雇佣一名(一名清洁工兼管家),而且这一位还有可能是兼职。我们从来没有‘宣布’,威廉凯特夫妇‘在婚礼之后不会雇佣任何[佣人]’。我们一直声称的是,虽然这对夫妇不打算在他们的新家威尔士的安格尔西岛(Anglesey)雇用佣人,但是在伦敦克拉伦斯宫(Clarence House),他们一直使用着家庭雇员。迄今为止,他们一直和威尔士王子共同住在那里。额外的一名兼职,或者全职清洁人员已经出现,因为这对夫妇正在从克拉伦斯王府搬回他们自己在伦敦的家中。”
  这篇文章在其它地方被称作是“王室挥霍过去的破坏性文章:查尔斯王子和他的150名仆人,还有一名专为他挤牙膏的助手”。在这当中,米格尔-海德写道:“查尔斯王子并未雇用这么多人,而且从来没有雇佣一位助手去给他挤牙膏。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虚构,根本谈不上什么准确性。”
  年度致歉声明:
  这是一系列由英国报纸发表的关于克里斯托弗-杰弗瑞的致歉声明。作为一个研究媒体是如何失去控制,并且毁掉一个人名誉的案例;看看这则致歉声明,看他们是如何试图减轻那些完全错误的指控。
  一个需要考虑的相关事项:这些道歉竭力重复对于杰弗瑞那些过分的虚假事实。这种做法很好,因为读者可以亲眼目睹这个人所遭遇的痛苦。当然,对这种带有伤害行为的质疑也是很公平的;因为错误的指控形成了大部分的道歉。最好是不要重复同样的错误,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显示最初报道的头版新闻例子。
  每日邮报(Daily Mail):
  “有八家报纸昨天在高等法院向克里斯托弗-杰弗瑞致歉。死亡调查报告错误的怀疑杰弗瑞杀害了乔安娜-耶茨,而且还有可能与一个已经定罪的恋童癖者和一个悬而未决的谋杀案有关;而杰弗瑞已经被逮捕,但经调查又无罪释放。此外,这些报纸还错误的声称这位前任校长对学生的行为欠妥。包括《每日邮报》在内的这些报纸,最终同意支付给杰弗瑞巨额损害赔偿及诉讼费。随后,《每日镜报》(Daily Mirror)被罚款五万英镑;《太阳报》因在其报道中存在藐视法庭罪,被处以1.8万英镑的罚金。”
  《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
  “昨天在法庭上,《每日快报》因其2010年12月31日发表的文章,对克里斯托弗-杰弗瑞表示道歉。在该文章中,我们报道了杰弗瑞因涉嫌谋杀乔安娜-耶茨而被逮捕。这些文章指出,有强烈的理由相信杰弗瑞已经将耶茨杀害,当他还是一名教师时,就曾对其学生行为不轨。文章还表示,他很可能已经向警方撒谎,以阻挠警方的调查。报道进一步的指出,对于1974年那件悬而未决的谋杀案,也有理由对杰弗瑞是否负有责任进行调查。我们接受所有这些指控都是不真实的,并向杰弗瑞做出道歉。”
  《每日镜报》(Mirror):
  今年8月3日,《每日镜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21岁的凯瑟琳-扎克斯(Catherine Zaks)于波兰克拉科夫市死亡的文章。
  这篇文章声称,来自英格兰东萨西克斯Robertsbridge的扎克斯,在结束了一段长期恋爱后,滥用药物而且随便发生性行为。
  而扎克斯的父母却指出,这些说法完全是错误的;他们的女儿深受大家喜爱,拥有优秀的品格。
  我们很高兴澄清误解,并对该报道所引起的任何悲痛不幸致以深深的歉意。
  《多伦多太阳报》(Toronto Sun):
  由我们撰写,并分别于2010年12月18日和2011年1月2日发表在《多伦多太阳报》及其网站的两篇文章,题目分别是“TTC工会需要被遏制”和“市长福特的大战争:征税”;我们曾在文章中说,鲍勃-金尼尔(Bob Kinnear)、联合交通工会(Amalgamated Transit Union)113分会主席是一个工会的黑帮老大。
  我们承认这一陈述是不真实的,我们毫无保留的收回它。对于发生这个错误,我们深表遗憾,并且向金尼尔真诚道歉。《多伦多太阳报》并无有意暗示金尼尔以任何方式,形成或组织与集团犯罪相关的任何活动。
  《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
  一则11月15日发表在《澳洲人报》上的文章(Strewth,“Losing the threads”,第13页) 提到了一份报告,驻澳大利亚的津巴布韦女大使津云比拉(Jacqueline Zwambila)在三位男职员面前脱光衣服。津云比拉女大使否认了这一指控,并且津巴布韦的政府调查已经肃清了所有对她不良行为的指控。《澳洲人报》为此向津云比拉道歉。
  《观察家报》(The Observer):
  “秘密录音带,库尔森的离去以及故事之谜都不会消失”(出自Focus,1月23日)报道声称,有来源表明,由于“日益增长的酗酒问题,”前《世界新闻报》记者雷-查普曼(Ray Chapman)“开始偷偷的用磁带录下他与同事及各编辑的对话”,而且这些磁带或许可以协助确认对电话窃听事件的指控。查普曼的遗孀已经要求我们做出澄清,在查普曼过去15年的生活中,他绝对滴酒不沾;而且她否认了任何诸如此类的录音带存在。我们对该报道所引起的任何悲痛不幸,对查普曼夫人深表歉意。
  每日邮报(Daily Mail):
  3月7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含有一段陈述,标题为“NHS主席表示,23周出生的婴儿应该等死”,错误的理解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医疗顾问专家黛芙妮-奥斯丁博士(Dr Daphne Austin)的话。
  这些观点是奥斯丁博士在参加一档节目中所表示的,而且出于善意,他们对其进行了发表。尤其是,奥斯丁博士并没有陈述婴儿应该“等死”,也并没有表示新生儿护理的财务方面是问题所在这样一种观点。我们对于所犯的错误向奥斯丁博士致以深深的歉意。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分别发表于2010年4月7日与9日有关利物浦约翰列侬机场的两篇文章指出,91岁的Willi Jarant在办理飞往德国航班登机手续之前已经死亡;随后,警方逮捕了他的妻子Gitta Jarant和继女Anke Anusic。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妇女试图携带尸体登机”,第二篇文章的标题是“机场轮椅老人12小时前死亡”。我们被告知,家庭护理已确知,Jarant在搭乘出租车去机场的时候还活着。而已经指出,一名家庭办公病理学家与宣告Jarant死于机场的医生意见不一致;他推断这与Jarant可能的死亡时间一致。于是,Jarant太太和Anusic在2010年9月被告知,不会受到任何指控。因此,之前对于Jarant夫人和Anusic小姐可能是蓄意在飞机上谋杀的种种说法,我们接受那些的不真实性;并且由于本篇文章给她们造成的任何悲痛不幸,我们致以诚挚的歉意。
  年度剽窃杂志:
  本年度发生了两个十分可怕的剽窃例子。第一个例子来自新西兰,新西兰电视台(TVNZ)一字不差的重现了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News)的报道,逐字逐句、逐个镜头都使用了当地的民众和产品。起初,广播公司还为这一节目进行辩护;表明与ABC建立有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不过最终,他们还是通过广播进行了道歉。这一事件确实已经得到证实。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的埃里卡-芙莱(Erika Fry)也得以曝光。从根本上说,她揭露了加利福尼亚《读者》杂志是一个充满了剽窃内容的出版物。下面是芙莱如何概述《读者》的多宗罪。
  “《读者》,这一奇怪的称号,是南加利福尼亚的一本季刊杂志,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野兽杂志。有证据表明,约2006年《读者》就倾向严重抄袭各大新闻,《读者》的疯狂举动早已偏离正轨。《读者》所剽窃的东西,不是几个词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这不是一个无良记者试图获得成功、出人头地,也不是一个不知所措的记者试图跟上同行的步伐。这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大规模剽窃他人工作的整体。”
  最严重数字错误
  这是著名杂志作家克里斯-琼斯(Chris Jones)为Grantland一个专栏写的开首语,Grantland是今年比尔-西蒙斯(Bill Simmons)与娱乐体育节目网亚洲频道(ESPN)共同创办的一个体育网站:
  “无需仔细查看,我可以告诉你,多伦多蓝鸟棒球队赢得第一个世界奖项的日子——1992年10月27日——因为也正是在那晚,我失去了我的童贞。”
  而实际上,正确的日期应是10月24日。
  最久延迟纠错
  2005年,《沙龙》(Salon)及《滚石杂志》(Rolling Stone)由小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 Jr。)共同发表了一份关于自闭症和疫苗的报告。在其出版后不久,《沙龙》开始对该文章添加一些修正,最终一共修正了五次。但是,原本那篇文章从未撤消,即使在其所做宣称被揭穿之后也没有撤消。今年,《沙龙》终于撤回了自己的文章。撤回声明如下:
  2005年,《沙龙》在网上署名小罗伯特-肯尼迪发表了一篇独家新闻;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一个爆炸性的预设:即含有硫柳汞的疫苗化合物,直到2001年都是危险的;而且,他“相信硫柳汞和儿童神经系统传染病之间确实存在联系。”
  这篇文章也同时与《滚石》杂志联合出版——他们对文章做了事实核查,并且以印刷的形式出版销售。在流传“致命免疫力”说法之后的几天里,我们对文章进行了五次修改(这里仍然可以发现记录)。在当时,我们觉得对文章进行纠正——并且将其继续保留在网站上,本着信息透明的精神——是最好的运作方式。但是,随后的批评者进一步损坏我们对这篇文章价值的信念;我们已经渐渐相信,对读者最好的服务是完全删除这篇文章。
  “由于证据不断推陈出新,推翻了这种疫苗和孤独症的关联;我很遗憾,我们没有迅速删除这篇文章”,《沙龙》前首席编辑琼-沃尔什这样表示。
  “但这一缺陷持续的启示,甚至在联系背后欺诈污染科学,使得撤消这篇文章是正确的事情。”这篇文章的原始网址现在换成了我们自闭症主题页面的链接,我们相信现在提供了一个清晰思维的强大记录,以及我们引以为傲的持怀疑态度的报道。
  最厉害标题错误
  是的,这与年度印刷错误的亚军非常相似。可以随便说我幼稚,但是看到这个在BBC网站一篇报道标题中的词,你一定会感到刺耳的震撼:
  标题中的cock(公鸡)应该是clock(报时钟)。(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1-12-29/125523716123.shtml


作者: 刘海明    时间: 2012-1-7 20:12
【案例】
上海老丁同济大学副教授把毛泽东<念奴娇•昆仑>的作者误译为"昆仑先生"固然可笑,但堂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把词中"一截遗(Wei 4声)欧"念成"一截遗(yi 2声)欧"就属可气了!错读闻于今晨中央电台新闻纵横节目。
转发| 收藏| 评论 17分钟前 来自iPad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11 13:25
【案例】

《环球时报》又错了   

2012-01-10 09:09:28|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今年才过去几天,中国在内政“外交”方面已经奇招迭出。胡锦涛在《求是》杂志 今年第一期上的讲话,有如吹响了中西“文化战”的号角,防止西方文化价值观渗透、加强思想控制成了中国内政的重点。 “外交”方面,一举扭转以往被美国等敦促实行民主的被动态势,由外宣刊物的主力《环球时报》发文“应督促美国改革开放”,作者刘志勤,身份是瑞士银行驻北京代表。

           该文有许多逞口舌之能之处,比如“根据美国在2011年的表现,人们对奥巴马强调的3A级国家 定义有了新解读:美国是个Arrogance(自傲)、Aggressive(自狂)、self-Appreciation(自恋)的“3A”国家,,但这不是重心。重要的在他与《环球时报》看来,美国需要“改革开放”的是什么?

    刘认为美国需要“改革”的是“美式两党制”。文章说,“美式两党制只是表演民主的‘二人转’而已:一个‘捧哏’,一个‘逗哏’。民生被政治家玩弄于股掌之中,所谓的反对党只是为反对而反对。近来,不少西方国家频频向世界显示的‘民主体现’,是把前任国家首脑送进法庭,似乎这就是自由之精髓。然而这恰恰证明西方民主选举的局限性和欺骗性:连自己政府首脑都选举不准的民主,肯定不是真正的民主,它只能给国家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如果没有后一段关于“民主体现”的举例证明,读者还真不太能够理解他对两党制的不满究竟在何处。有了这一说明,刘志勤的意思很明显:一旦某人成为领袖,不管曾犯下什么样的罪错,都不能送进法庭接受审判,只要发生审判前元首的事情,“肯定不是真正的民主”。

         但该文显然犯了好些个低级的常识错误:

         一、民主制度的最大优势不是在于其不犯错,而是其纠错机制。选错了国家领袖的情况当然会发生,但不论其地位如何显赫,只要违犯法律,就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这比中国“为尊者讳”,“刑不上党与国家领导人”的人治好不知多少倍。在刘志勤(包括中国许多官员)看来,“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既然为官一方,以民脂民膏自肥是天经地义之事。至于国家领导人及其家属,怎么能够因区区腐败而接受审判?

          二、他说审判国家元首的事情经常发生在西方民主国家,这也有失偏颇。将曾被送上法庭审判的前国家元首逐个数,计有:南韩全斗焕:那是个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军政府;卢泰愚,是南韩在有民主形式无民主实质的民主制下非正常选举产生的“民选总统”。菲律宾马科斯,产生于威权政治控制下的“民主选举”。至于埃及的穆巴拉克、突尼斯的本·阿里,他们登位均通过威权统治下的“民主选举”产生,并非真正民意。秘鲁藤森受审,但其政府是军政权;台湾前总统陈水扁受审,但台湾也非西方民主国家行列。西方民主国家的民选元首被送上法庭的,只有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一人,他是因其在任总统前担任巴黎市长期间,通过编造的政府职位为他的政党成员支付资金。让巴黎纳税人蒙受了大约相当于140万欧元的损失,因此法国一家法庭于2011年12月15日认定前总统希拉克挪用公款和损害公信力罪名成立,判处他两年监禁,缓期执行。从希拉克犯法程度与影响范围,比之前面列举的任何一位都要轻微得多,但就这些在独裁专制政权下轻如鸿毛的罪,一旦查出就被追究,不正好说明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在刘志勤及《环球时报》看来,一个曾担任法国总统十余年的人,竟然因为“让巴黎纳税人蒙受了大约相当于140万欧元的损失”,就被送上法庭,这样的民主制如果在中国实现,掀翻的可能不只是王的宝座,还有无数官吏的身家性命。而阿位伯之春后几个独裁者受审的“悲剧”,更是让独裁者们不寒而栗。一想到这样的前景,刘志勤们不由得就担心起来。考虑到刘志勤的身份是瑞士银行驻北京代表,这银行曾被称为“独裁者财富保险箱”,只能说他无意中泄露了中国的“国家机密”,即中国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无官不贪。

         刘文认为就是美国应当“开放”的是思想舆论市场,接受更多外部声音。刘志勤写下这段文字时,可能完全没看以下现实:新华社、CCTV、《中国日报》、中国国际 广播电台等早就在美国攻城掠地,新华社在纽约时代广场与路透社、纽约时报等比邻而居。新华社CNC World 24小时滚动播出英语节目。至于在美国的华文媒体,除了法轮功系列的之外,基本被中共纳入麾下。但信息平台的搭建只是有了信息发布的能力,而信息的发布不等于信息的到达,更不等于被受众接受。中国政府又不能在美国成立中宣部,关闭其他媒体,只许中国外宣媒体在美国独霸市场,一枝独秀。

    《环球时报》通过刘志勤这么一位“对外开放”的产物来敦促美国“改革开放”,也算是先向美国扔块问路石,于内,算是呼应了胡总书记“文化战”的号召;于外,也算是对美国长期以来“干涉中国内政”,以各种方式敦促中国“和平演变”报了一箭之仇:现在咱天朝也敦促你美国“改革开放”,看你老美怎么接这招?



(原载美国之音何清涟博客,2012年2月9日,http://voachineseblog.com/heqing ... -about-culture-war/
http://heqinglian.blog.163.com/b ... 90862012010992813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2-6 19:25
【案例】
时代报#看图说话#估计是字幕组的同学手抖了一下,以至于我看得整颗心都抖了一下。。 VIA@记者的家
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转发|
收藏|
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2-17 12:00
【案例】
@日本新闻网微博日本最大的通讯社的共同通讯社,近日将一张别人的照片当作杀人事件的主角而发稿,结果造成全国41家报纸刊登了这一张照片,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苦痛。昨天,共同通讯社决定免除编辑局长(总编辑)奥野知秀的职务,并处分了另外11名干部和编辑记者。转发(4)
|
评论(2)
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2-19 12:22
【案例】
丫的A股银行利润被新华社激增!
@1718房间「银行利润被新华社激增」新华社报道2011年银行净利润2.65万亿!这个数是全年+前三季度+前二季度+一季度,重复计算不止一半!2月17日,银监会发布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第一季度为2635亿元,第二季度累计数5364亿元,第三季度累计数8173亿元,第四季度累计数(即全年)10412亿元。@丁小杆儿 @巴曙松 轉發(113) | 評論(27) 今天10:52 來自iPhone客户端
轉發| 收藏| 評論 20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2-25 22:38
【案例】


马旗戟是否有可能是报道“笔误”?无论怎样,南都还是回应一下为妥
@志愿者孙影[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南都记者将捐款1万元报成10万元,请问其余的9万元是谁捐的呢?事情起因:昨天在广东电视台参加颁奖典礼,节目组在现场为樊虎捐款1万元,今天南都的报道变成10万元,似乎该给我个说法吧???http://t.cn/zO4p6dt
轉發(23) | 評論(6) 今天20:38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陈贤妹“拇指妹”当选广东十大新闻人物2012年02月25日07:24南方都市报[微博]黄怡 梁炜培我要评论(80)




入选者还有助学的“坤叔”、“裸捐厅官”陈光保等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最美乡村教师”孙影得知剧组为她得尿毒症的学生筹得10万元治疗费,喜出望外。南都记者梁炜培摄

南都讯 记者黄怡 “因为她,光亮工程不仅照亮了广州,更照亮了一个政府的透明度”,是对叩问政府信息公开的“拇指妹”的表彰;“她用拾荒的双手,拾起了人们失落的良心”,这是为“最美婆婆”陈贤妹唱响的颁奖词。

由新华社广东分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2011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昨日揭晓最终结果。经过社会各界推荐、评委会考察、公众投票,最终从20位候选人中,评选出10位集中体现广东时代精神特征、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新闻人物。

昨晚,广东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在广东电视台演播厅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副省长雷于蓝、刘昆,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播电视局局长杨健出席,并为10位新闻人物颁奖。

10位新闻人物包括“拇指妹”区佳阳、“最美婆婆”陈贤妹、东莞助学“坤叔”、雷州“裸捐厅官”陈光保、“割肝救母”留学生彭斯、“最帅民警”李结华、“最美乡村教师”孙影、“山乡红烛”古槐基、新科院士瞿金平,以及艺坛楷模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一个个熟悉的新闻人物来到现场,接受鲜花和掌声,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个人的力量并不单薄,相信政府会与市民更好地良性互动”。2011年在微博发起“征集大拇指,撑广州建委”活动,用行为艺术推动了政府公开光亮工程信息的“拇指妹”区佳阳说,自己会继续关注旧城保育、PM 2.5等公共问题。

“救人是应该的,好平常的事,大家不应该见死不救”,“只要有心,大家都能救人”。在18个路人走过后,伸手救起小悦悦的“最美婆婆”陈贤妹朴实的话语,让观众深思。陈贤妹说,救人后得到的慰问金,已经一点点分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还想为村里修一条路。

“年轻时为人民服务,退休之后,还是要为人民服务”,坐着轮椅来到舞台上的“裸捐厅官”陈光保说,即使自己去世,农场托管给政府,还要把重教助学基金会办下去。这位81岁的正厅级离休官员,助学、助人已经花去400多万元,并表示死后不留一分钱给子女,感动了无数人。

(南方都市报)

http://gd.qq.com/a/20120225/000007.htm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2-28 12:26
【案例】
《咬文嚼字》指出韩寒博客低级差错

2012-02-28 01:45:35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有1995人参与

核心提示: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韩寒博客文字差错的部分结果。韩寒的一篇博客先后七次用到的“堪路”一词,“堪路”正确的写法应是“勘路”;另一篇博客里的“权利真空”也用错词,应该是“权力真空”。
晨报讯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今年发动广大读者“围观名家博客”。昨天,杂志公布了“咬嚼”韩寒博客文字差错的部分结果,包括容易混淆的字词、知识性的差错等。《咬文嚼字》杂志表示,参加“围观”的专家和读者,都认为韩寒人很聪明,思维十分敏锐和活跃,但语文基础并不厚实,韩寒还须补一补语文课。

《咬文嚼字》杂志表示韩寒的博客中有不少“低级差错”,比如《赴澳大利亚监督指导世界拉力锦标赛的工作报告》中,先后七次用到的“堪路”一词,这个“堪路”正确的写法应是“勘路”。此外,韩寒的博文中存在易混字词的差错,比如《谈革命》中说:“任何的革命都需要时间,中国那么大的国家,不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权利真空……”其中的“权利”是“权力”之误。

http://news.163.com/12/0228/01/7RAJ254200011229.html
作者: 罗雨霁    时间: 2012-2-29 22: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鑲栨窇濞    时间: 2012-3-1 22: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颖颖    时间: 2012-3-2 12: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雷潇倪1    时间: 2012-3-2 19: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魏国强    时间: 2012-3-2 21: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饶梓宸    时间: 2012-3-2 22: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3 00:43
【案例】
朱至刚在厦门//@芮必峰:
@赵楚
//@芮必峰: 现在有许多新闻媒体,包括一些中央和国家级的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和宣传中,把军队中的一些专业技术三级以上的文职干部称谓为将军,并公开见诸报端或电视新闻。
@芮必峰【求教】有文章说:“文职干部是不授予军衔的现役军人,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享受军级干部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并未授予相应军衔。将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称为“文职少将”或“文职将军”,是不准确的。”如此将宋祖英、克里木、李双江、马玉涛、阎肃等说成是“文职将军”就是错误。轉發(4)
|
評論(1)
2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1)|
收藏|
評論(1)
11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富国    时间: 2012-3-3 11: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富国    时间: 2012-3-3 12: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3 12:52
【案例】
@全球时尚热门馆出大事了!南京下奶了……-_-|||[转]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149)
|
評論(32)
今天10:11
來自新浪微博
作者: 汪美龄    时间: 2012-3-3 13: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王巍丽    时间: 2012-3-3 14: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华1    时间: 2012-3-3 15: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婷婷    时间: 2012-3-3 16: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思雨    时间: 2012-3-3 18: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艳    时间: 2012-3-3 20: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占莎    时间: 2012-3-3 20: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曹波    时间: 2012-3-3 20: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传媒教育网 (http://47.106.15.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