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舆评丨名词解释:舆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6 23:28: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篇谈到舆商这个词,有读者询问什么是舆商,我想这篇我们可以针对性谈谈这个话题,提供一下我的看法和观点,供读者参考。


昨日舆评文 舆评丨要做好南京舆论与线下战疫的区分评价 推送后,有读者留言提出,《全国多地出现与张家界旅游关联病例》是其他各级媒体都在用的标题,既然大家都在用,何以南京交通广播用不得。


其实,这就是舆商问题。



以南京交通广播这个标题为例,我们知道,此轮“德尔塔毒株”新冠疫情因南京禄口机场存在严重疏漏问题而起,无论其是否省属省管,南京的属地标签已经事实上形成,南京交通广播使用《全国多地出现与张家界旅游关联病例》这样的标题,势必容易造成外界对南京疫情甩锅的不良惯性暗示,进而诱发后续质疑、抨击等负面舆论连锁反应,这是特定背景、特定人群、特定对象等多个特定因素作用下的特定结果。


而央媒及其他省市媒体则不具有这一轮疫情的属地标签,属于被波及对象,使用《全国多地出现与张家界旅游关联病例》这样的标题,自然不会有人徒增这些甩锅联想,也就不会有后面的舆情连锁反应,这就是区别。




除了舆情应急处置,舆商还体现在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等正面宣传的方方面面上,如何挑选典型案例、如何描述人物事迹都在考验着相关部门精准把握舆论时度效的舆商水平。







举个典型案例,因为吴亦凡事件,近日某地法院官微一条发在2018年4月4日,受理吴亦凡诉名誉侵权胜诉的以案说法正面微信(目前已删)再受关注,引发了针对该法院的一些负面跟评。


心平气和地讲,该法院应该感觉比较冤,因为用现在吴亦凡被刑拘、人设崩塌的事实去推翻当初吴亦凡诉名誉侵权胜诉的结论,并不符合应该有的事实逻辑。但从舆商角度看,这种现象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互联网舆论本就充满情绪情感色彩,特别侧重人设视角,一旦因为一些原因造成了主角人设崩塌,势必会在公众心里形成巨大的情绪落差、道德落差和期望落差,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最终将转化为针对相关话题的过度聚焦和激烈讨论,而涉娱涉粉领域的案例又特别容易受到波及和影响。


因此从舆商舆研角度看,并不建议官媒官网将涉娱涉粉领域作为典型案例的选材范围,虽然能在短时产生“吸粉”“吸关注”等看似颇佳的宣传效果,但同时也埋下之后受牵连诱发次生舆情灾害的隐患。需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后续受到的这种牵连还会因舆论的热度和烈度被不断放大,比如有眼尖的网民就对该微信帖文1982阅读量、319点赞、2在看、下面跟评155点赞等不符合正常微信帖文数据规律的情况,展开一些类似“1900多阅读量,却有319点赞”“可怜的阅读量和惊叹的跟评点赞”等讽刺性评论,一定程度上对该法院的新媒体宣传工作及单位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而这一切原本可以避免。


那么,舆商究竟是什么?


讲得直白些,舆商就是,在互联网舆论的大背景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相关专业人员对舆情处置、新闻宣传、素材选择、尺度拿捏、分寸把握等方方面面的舆论宣传工作规律的全方位驾驭能力。


而这种能力,仅靠书本、资料难以真正掌握,唯有亲身投入网络舆论,在不断实战、不断总结、不断思考、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循序前行,才能深刻体会,因为互联网发展才寥寥十余年,既没有学习捷径,也没有现成路径,只有不断像网民学习、像网民求教,才能真正将所学所想所感所悟转化为自己的舆商。




来源:墩墩舆情课

编辑:古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