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2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刊改制将出台方案 民营企业有望参股时政类报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18: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北京商报
2010-5-14 9:49:00【查看评论】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表示,全国报刊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正在起草,方案有望于年中对外公布。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方案的出台将吹响全国1.2万种报刊转企改制的号角。而在此次报刊改制过程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表示,报刊转企改制基本上要对民营资本说“不”。   报刊整体上市将成现实
  随着全国各家出版社转企改制成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把今年的工作重点放到了报刊转制上来。为了能顺利、平稳地使全国1.2万种报刊转企改制成功,日前,李东东表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在起草修订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要求分期分批推进中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2010年底完成转企的报刊出版单位正在积极推进转企改制工作。
  对此,李东东强调,为落实好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新闻出版总署将针对企业法人、事业法人、非独立法人编辑部等不同性质报刊出版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分门别类,综合考虑,解决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大力推进报刊业改革发展的政策建议。
  记者了解到,在先期推动的出版体制改革领域,不少出版集团在转企改制后都瞄准了上市、兼并重组,而中央也鼓励有实力的国有出版集团兼并重组小报小刊等其他出版单位。王国庆也表示,近几年,改制推动了报刊单位以经营性资产组建公司上市,下一步可能还会有报刊整体上市。
  民营资本有望变相参与改制
  对于报刊的转企改制,给予关注的恐怕不只是政府以及报刊本身,民营资本一直对这块“肥肉”垂涎欲滴,从国有出版社转企改制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国有+民营”的合作方式无疑为出版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与生机,而此次寄望在报刊转企转制后能大显身手的民营资本和外资恐怕将会失望。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去年在中国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透露的时间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将在2011年底前全部转制为企业。
  “转制后,这些企业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但其主体,仍不对民营资本及外资开放。”王国庆表示,“转制的具体实施步骤仍待中央批准;但可以肯定的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后的主体,民营资本及外资仍不会被允许进入。”
  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的同时,我国时政类报刊的改革也在进行之中。对于时政类报刊的改革模式,王国庆告诉本报记者,改革后的经营业务仍不允许外资进入,但将对民营资本开放,同时必须保持国有控股的地位。
  与其他民营出版人的失望不同,民营出版人王涛却认为,“此次转企改制过程中虽说没给民营资本机会,但以参股或合作等形式,民营资本或许还能参与到此次改制过程中”。
  在王涛看来,报刊的主体无法对民营资本开放不代表国有报刊机构就无法借助民营资本发展。“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手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网打造的《淘宝天下》无疑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王涛介绍到,去年9月,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联手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投资5000万元的《淘宝天下》在全国发行,合资公司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占股51%,淘宝网为49%,至今发行量高达30余万份。而具有民营资本背景的现代传播在香港和内地共拥有8份杂志,90%以上的收入来自杂志广告销售印刷市场。“中国报刊日发行量仍然在1亿份以上,依旧是全世界最大的报业市场,市场潜力还很大。因此,在报刊转企改制过程中民营资本还有一定的机会能实现和出版社一样的‘国有+民营’的运作方式。”王涛表示。
  报刊转制将参考出版社改制过程
  面对报刊转企改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认为,我国已有的报刊单位多数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将和出版单位一样,面临人员安置和与主管部门关系调整的两大难题。“为推动改革进行,报刊可能效法出版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与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他说,“但与行政权力部门脱钩是改革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对此,李东东表示,报刊业分类改革要借鉴出版改革中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改革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改革,尤其在保障新闻出版工作者切身利益问题上给予大力支持。此次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过程中,就社会保障问题,做到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和‘中人采取过渡’,从而确保职工的切身利益,使改革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包括新闻出版工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例如,新闻出版总署与相关部门《关于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后参加北京市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切实保障了转制后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解除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对推动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老问题”困扰报刊并购
  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报刊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但与出版社改制后的“大肆扩张”不同,转企改制后的报刊依旧“默默无闻”。究竟是什么阻挡了报刊转企改制后的扩张路线?
  “尽管许多报刊已经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报刊并购依然难以突破。”出版人杨赣表示,“竞争逼着各个报纸做大做强,现在报纸广告的价格上不去,一旦有个盈利点大家就一哄而上,利润已经摊得很薄了,现在盈利一方面靠规模取胜,另一方面为降低成本不得不对版面进行缩减。这样一来,即便转制成为企业,没有良好的盈利模式,报刊在转企改制后依旧很差钱。”
  为何转企改制后的报刊企业不像出版社一样,展开并购来拓展媒体链条或开拓地方市场扩大盈利规模呢?
  “并购地方媒体我们也谈过,但是你要收购地方上的媒体,地方省委宣传部也不干啊,要么出个高价,要么到地方设立子机构,但这样成本和风险都很大。”《中国证券报》社长兼总编辑林晨曾表示。
  《京华时报》过去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渗透全国的都市报刊群,因此,京华时报社早有计划在全国地方城市收购一批纸媒。
  从2002年到现在,《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在全国各个城市与地方纸媒洽谈投资,从天津的《大众生活报》、《渤海早报》,到上海的《上海青年报》,再到湖南、广西等地的洽谈,都没有成功,就连想收购人民日报系统内部报刊也没有太大进展。除此之外,他们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谈了两三年,想办一个都市之声频道,也是以失败而告终。
  “我要去收购,如果我们企业化了,他没有企业化,我们就无法对接,怎么收购?价格如何定?主管主办方是否放手?”吴海民抛出一连串的问题,他说,“真正大的并购得以实现,需要整个媒体资源的社会化,从而改变部门办报的格局,公司化是收购的前提”。
  而在报刊转企后面临的并购难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刊号资源无法流动。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单位中惟一从事传媒产业的,而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还拥有多家地方报纸,如《河南电力报》、《华东电力报》等。英大传媒曾试图跟地方报纸洽谈收购,“但地方新闻出版局以刊号资源不能外流为由拒绝了申请,如果派人到地方上去办报,这样成本很高,这无疑限制了我们的扩张”。英大传媒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丁海东说。
  除此之外,英大传媒还曾计划进入电视行业,意欲打造一个跨媒体发展的专业传媒集团,但目前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分别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分管,存在一定的协调问题和政策壁垒,这让他们也只好作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18:16:47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