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1976|回复: 2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传播学期刊目录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29 20:47: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新刊 |《中国出版》2022年6期目录

本期话题:
03城市实体书店打造文化IP路径研究
卜希霆   苏颖悦
10后体验时代实体书店产业价值递进
罗  赟
14实体书店吸引力场景塑造策略
沈  悦
20互动仪式链视域下实体书店直播营销模式创新
余  人   郑亿如
主题出版
26地方出版社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立项数据分析
范广红
数字出版
35全域知识的语言超市:有声读物功能价值新探
范雨竹   周安平
41主题出版物数字化开发策略分析
章  萌
学术园地
46热点回应与现实观照:新闻传播学专著出版特征、问题及趋势
吴  锋   郭荣春
51我国编辑继续教育政策演变、突破与建议
陈汉轮   毛红霞
55高质量运作国家出版基金教育类项目浅论
薛  莉
智媒时代
58仅仅是“知识”吗?——服务质量、社群建设与知识付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
陈月盈   张潇潇
走出去谈
63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工作回顾与展望
李海涛
版权之页
67影视二次创作短视频版权保护及协同治理
储  翔   陈倚天
品书录
71多维度诠释文艺生态建设
汤志华   周  莉

来源:中国出版(公众号)

编辑:马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3-29 21:09: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目录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3期


特色专栏:新时代·新思想·新探索
国际传播中的“概念创造”——基于习近平涉外演讲文本的政治话语分析(2012-2021)
张广昭(5)
Concept Cre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 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Based on Xi Jinping’s Foreign-related Speech Text (2012-2021)
Zhang Guangzhao (5)
传播学
“传播”与“仪式”如何相遇:  詹姆斯·凯瑞传播思想的宗教视角解读
冯梦瑶(19)
The Encounter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Ritual: An Interpretation of James W. Carey’s Communication Theories from the Religious Perspective
Feng Mengyao (19)
从“型构”到“互型”:媒介化理论核心概念“figuration”来龙去脉
刘泱育(38)
From xinggou to huxing: The Context of Mediatization Theory’s Core Concept of “Figuration”
Liu Yangyu (38)
新闻传播学科研人员合作的社会网络分析
岳永婕  温  婧  欧阳婕  刘  东(55)
Academic Collaboration Network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Yue Yongjie, Wen Jing, Ouyang Jie, Liu Dong (55)
传播法
算法新闻的可版权性质疑及邻接权保护
赵双阁  艾  岚(78)
Algorithmic Journalism’s Copyrightability and Neighboring Rights Protection
Zhao Shuangge, Ai Lan (78)
新闻传播史
“可见性政治”:国民通讯社与大革命语境下  中共新闻政策的微观实践(1925-1927)
张  朋(93)
Visibility Politics: The National News Agency and the Micro Practi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News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1925-1927)
Zhang Peng (93)
“儒侠”的仪式化塑造:《民报》与清末侠风
王发达(108)
The Ritual Formation of ruxia: Min Bao and the Chivalrous Style of Late Qing Dynasty
Wang Fada (108)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是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权威学术期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该刊创办于1994年,初为季刊,2008年改为双月刊,2013年改为月刊。其前身《新闻研究资料》为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权威刊物。
《新闻与传播研究》创办以来,继承发扬重视学理研究的传统,以“代表中国新闻学、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引领中国新闻学、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办刊追求,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并与国际学术界保持密切联系,刊发了一系列卓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来源: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公众号)

编辑:马源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12:06:5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一份完整的新闻传播学C刊/核心/普刊投稿指南,或许你需要!

【案例】
这里有一份完整的新闻传播学C刊/核心/普刊投稿指南,或许你需要!
    想必老师同学们在投稿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遇到问题,提起就一把“辛酸泪”,但是搞学术的不发论文是不可能的!那么论文如何才能快速见刊,如何全面掌握期刊的基本情况,如何知道目标期刊的“价值”?
    于是————为让大家能够更好、更深地了解期刊特色,我们推出了新传播学期刊投稿训练营“新闻传播学66本重要期刊投稿策略课”。
                                                            
训练营主题
新闻传播学66本重要期刊投稿策略全析全解
训练营内容
训练营学员
本次训练营面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广大师生开放,尤其适合:
1.新闻传播学在读本硕博人群;
2.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广大教师群体。
训练营参与方式
方式①付费听课
扫描上方直播地址二维码,直接付费购买即可
方式②免费听课
点击下方新传学苑公众号名片
                                                                                          回复关键词【666】
                                                                                 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报名学习
回复关键词投稿攻略”可以获取《新闻传播学重要期刊投稿攻略手册》
                                                      

来源:新传学苑
编辑:屈妍君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4-24 15:06: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爱好者》2022年4期目录
来源:新闻爱好者杂志
编辑:屈妍君
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8 23:36: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华文摘》“读书与传媒”栏目:2022年第5-6期
6期
l视频天下:语言革命与国际传播秩序再造 / 廖祥忠
l序:用生命写作的人——名家岁月留痕 / 严家炎
l囤书喜忧 / 史宁
5期
l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网络舆情治理:作用、风险与路径 / 李明德、邝岩
l我们为什么需要黄永玉——黄永玉诗集《见笑集》读札 / 王迪
l超越时间的亲情之书——《傅雷家书》走过四十年 / 江奇勇
来源:传媒学术网
编辑:吴漫

6#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22:31: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大学》2022年第4期目录

本刊特稿
主持人语   
网络社会唤醒了人类地球村愿景,是康德以来有关共同体思考的延伸。齐美尔在《生命直观》中提醒说:“人方方面面的存在,时时刻刻的行为,都处在两个界限之间,这一点决定了人在这世上的定位。”换言之,要理解这个世界,就需要分析世界变化中的时间与空间的观念变革。传播学关注的研究对象包括了诸如个体、家族、群体、社会和国家等等,这些对象都存在着空间和时间的运用模式,关系网络也是在时间与空间中流动的,那么传播学研究又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空间呢?此次专题两篇文章分别从批判的视角来分析时间与空间观念对于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意义。文章对现有文献分别进行了细致梳理和系统思考,虽然作者尽可能展现对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观念的传播学考察,但这样的讨论仍然只能算是一个开端,未来肯定需要更多元的研究来丰富和发展。本期专题希望,新闻传播学研究可以有更高的维度和更宽的视野来观照传播与沟通现象,虽然我们未必如彼得斯走得那么远,但唯有超越现有传播研究概念框架的界限才可能有真正的理论创新。期望大家的共同参与和批评指正。
主持人:吴

·现象学视角下媒介与时间关系的批判性重述
吴飞  洪长晖
【摘要】
我们都生活在时间之中(in time),似乎只有在面对时间这个维度的时候,社会身份、地位、阶层等的差异才显得不那么重要,众生才是平等的,因为此在都必须面对“向死而生”的境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时间的争斗,相反,时间的竞争一直是现代社会的驱动力,这里充斥着权力的触角。从新闻传播实践看,所有的事件,都是时间中的事件;所有的秩序,都是时间的先后安排。报纸上的版面安排、广播电视节目表、各种网页置顶,以及排序算法,看似在争夺空间位置,实则都是时间的法则在起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新闻传播学应该有一个新闻传播时间学的研究分支。
【关键词】
批判理论;社会加速;时间;异化;共鸣

·延伸“拟像”空间:媒介本体性视域下“拟像论”的再阐释
王学成  杨浩晨
【摘要】
鲍德里亚的“拟像论”以超越工具性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媒介视角刻画了作为“拟像空间”的媒介化世界图景,彰显了拟像世界建构秩序背后的媒介本体性意涵。“拟像论”中所蕴含的媒介本体视角构成了对“拟像”历史释义的再书写和对“后现代”概念的再诠释。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拟像”空间生产实践背景下,重拾媒介本体框架,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媒介在“拟像空间”生产中的角色,更深入地剖析数字化的“拟像世界”及其运行逻辑。
【关键词】
鲍德里亚;拟像论;媒介本体性;空间生产

新闻业务
·融合式新闻生产:一个媒体式的“面子工程”?
——基于组织社会学视角的考察
张寅
【摘要】
融合式新闻生产正成为数字时代新闻业的一大趋势。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出发,详细考察并审视了媒体机构Z的融合式新闻生产活动。研究发现,新闻业选择一种顺从的方式来回应行业内外对融合式新闻生产的“诉求”;虽然新闻业没有进行彻底的数字化变革,但却搭上制度环境的“便车”,以彰显其现行的融合式新闻生产活动具有“合法性”;而新闻业内部组织结构所具有的“超稳定”因素也深深地制约着数字化变革的推进,于是便不得不选择一种“折中”式的“面子工程”,来可视化所谓的“融合式新闻生产”。研究认为,传统媒体越是沉溺于过去的新闻生产环境,则越难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变革。
【关键词】
融合式新闻生产;组织社会学;面子工程;制度环境;组织结构


新闻史

·中俄通信社与华俄通信社的新闻活动及其关系考论
邓绍根  游丹怡
【摘要】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中俄通信社与华俄通信社是两个不同的机构。前者于1920年7月创办于上海;后者是苏俄国家通讯社的在华分社,总部设在北京。相比中俄通信社,华俄通信社的存在时间更长、发稿范围更广。两社的稿件内容极为相似,但各有侧重,中俄通信社旨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华俄通信社则是苏俄在华代言人。两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中俄通信社的创办过程中可能得到了华俄通信社在稿源上的帮助。两社都致力于打破当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讯机构对国际新闻的垄断。中俄通信社的创办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利用通讯社进行宣传,向国内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关键词】
中俄通信社;华俄通信社;中国共产党;新闻活动

·殖民统治下的伪满洲国纸荒问题研究
虞文俊  黄萃
【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伪满洲国继日本之后也出现了白报纸短缺的问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纸荒。这既是一个供给不畅与贸易受阻导致的经济问题,更是日本资源掠夺与殖民统治导致的一个政治问题。在日本与伪满当局的认知中,纸荒对报业的威胁既不利于伪满的“国家安全”,也不利于伪满的“文化普及”。伪满当局在日本的政治遥控下采取应对措施,如免除白报纸关税、建设白报纸工厂、寻求跨地区合作、颁布统制法令、成立统制机构、强推用纸节减等。然而直至日本战败投降,伪满纸荒问题一直未曾得到有效解决,最终将其报业推向破产边缘。伪满报业作为殖民政治附属品的特性,在纸荒问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日本;伪满洲国;纸荒;报业运作

传播学
·媒体使用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国家认同?
——基于政治参与中介作用的考察
张明新 刘
【摘要】
构建和提升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是国家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课题。基于对1396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本研究考察了该群体的媒体使用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特别分析了政治参与在其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使用皆对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并通过非行动性政治参与和行动性政治参与分别发挥正向和负向的间接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拓宽关于本土媒体使用政治效果发生机制的理解,揭示出非行动性政治参与对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媒体使用;国家认同;青少年;中介效应;政治参与

新媒体研究

·网络语境下社会权力距离的重构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调适效应的研究
阳长征
【摘要】
互联网改变了传播过程中公众的社会权力认知,对社会权力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探索网络语境下用户对社会权力分配差异接受程度的影响机理,本文构建了网络语境话语离散、信息对称和话语形态泛化对社会权力距离的影响路径模型,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网络语境中,话语离散、信息对称及话语形态泛化分别通过自我效能及等级取向的中介作用,对社会权力距离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且话语离散对社会权力距离的影响效应最大,信息对称次之,话语形态泛化最小。这些发现表明,网络语境下,媒介发挥了对社会权力监督的功能,且离散了社会权力分布。网络语境的话语离散、信息对称及话语形态泛化使得用户拥有更多话语权,并转化为传播权力,实现社会权力从少数群体向更多民众的让渡,从而弱化公众对社会权力分配差异的接受程度。
【关键词】
语境渗透;权力距离;心理契约;网络媒体

媒介经营管理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企业并购项目绩效研究
——fsQCA的构型分析
虎 张俊哲 张开阳
【摘要】
中国新闻出版企业近年来通过并购实现了业务增长和转型,但价值创造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呢?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传统新闻出版企业和新媒体新闻出版企业的资源优势,以及在产业演化趋势下的差异化并购扩张策略,基于新闻出版类上市公司2007—2019年间76起并购项目经验材料,使用fsQCA方法讨论了不同并购项目的绩效差异。构型结果发现:传统新闻出版企业对内容制作、集成与传播等产业链上游环节的稳健控股型并购绩效较好,而对衍生环节应采用谨慎探索型并购;新媒体企业则可以对衍生环节选择低持股、高溢价的自由成长型并购。
【关键词】
新闻出版企业;并购项目;并购构型;绩效差异

封面摄影
(申报馆)
今年4月30日是《申报》(1872—1949)创刊150周年纪念日。此为申报馆原址近照,位于上海汉口路309号,1918年落成,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幢专门建造的报业大楼。《申报》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纸”也成为沪上、江浙一带报纸的统称。
摄影、文字:张力奋


来源:新闻大学

编辑:吴漫

7#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15:46: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目录 |《全媒体探索》2022年4月刊


   月度经典   

社会公益·媒体在行动


   名作欣赏


《全媒体探索》4月刊目录

一线聚焦

传播主流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  彰显中国精神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省级广电获奖作品创作体会谈(下)     

4     地方党媒在公共危机报道中如何唱好主旋律      姜娜敏   柳 芳

7     一次脚踩坚实大地的生动实践     
       ——纪录片《闽宁纪事》的创作体会              洪  炜   邹琦逊

11     扎实践行“四力”,用心锤炼精品     
         ——电视新闻专题《雄关》创作记               王  昊
14     场景化表达,让“主体”回归新闻现场            杨川源

17     广播科学节目的主持与驾驭     
         ——新闻名专栏《FM十万个为什么》创作经验谈        傅昇岽

20     广播评论节目的传统执守与融媒传播              牛日成

22     《问政山东》: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相统一的新闻名专栏      
田  进   刘忠国   原宝国

传播视点

25     试论新时代舆论引导的着力点         王未央

28     媒体深融背景下纸媒的可视化传播       关艳玲

30     走好群众路线,扩大党刊竞争力         蒋秀慧

32     地市级党报副刊的品牌塑造策略         魏廷宝

融合转型

35     数字化时代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程 琳

37     构建分层用户连接,融入市域社会治理         李  梦

39     报业全员视频化路径探析             唐  峰

41     媒体融合下的“教育+”模式打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教育行业转型尝试      周国芳

致敬前辈

43     刘晓刚:用才华刻画出精彩的一生          逄春阶

新闻实务

46     “三重大”报道在视频呈现中的关键要素     马玉峰  马海燕  李  扬

48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以四个时政观察类栏目(公众号)为例     范俐鑫

51     人物报道以情感人创作规律探析            岳伍东

53     重大主题报道的“时”“度”“效”              李  越

55     媒体“短、实、新”新闻报道方式探索           王志华

57     强化党媒优势,赋能学史力行                        

        ——论主流媒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影响力      刘  冰

59     党报记者如何依托“三气”转作风             孙  锐

舆情观察

61     融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策略和路径          刘  岩

63     融媒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的“对话”实践          曲亚宁 袁晓川

个案解析

65     活用视频讲故事,带着问题走基层     

        ——以“走进宝藏村镇”蹲点报道为例          许建立 王建伟     

68     探析小众综艺的长尾传播策略     

        ——《非正式会谈》“出圈”的借鉴意义         康玲玲

视听传播

70     从《赢商》看如何让经济新闻报道喜闻乐见      于旭光 孟  旭

72     新媒介语境下电影对情感记忆的唤醒与重构     

         ——基于对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研究       杨安红

全媒人才

74     财经报道如何走出人才断层困境            王颖军

76     新媒体人才素质培养方式优化研究            葛  亮   庄丽丽

78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角色的重构            李  政

县级融媒

80     县级媒体融合模式探索及发展建议        丁红霞 俞帅锋

经营管理

82     B站跨年晚会对企业市值管理的影响与思考      李  帅 张  强

84     新媒体背景下“萌文化”IP的营销策略          吴 彤

研究视窗

86     新媒体语境下农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探析       曹志政

89     虚拟偶像健康有序发展探析                马楚倩

91     网络用语的语用价值研究综述                隋心怡

网媒青年沙龙

94     记者如何高效利用移动设备                 臧文博

96     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思想工作                魏  鹏

98     从反诈直播看政务宣传的裂变传播               王  敏   矫志欢

100     融媒时代,摄影记者怎样走好转型发展之路          郭志华

102     对海报新闻全国热点报道的几点思考             吴军林

103     主流媒体参与治理网络谣言的逻辑与路径            曹  亮

105     防止“正能量”短视频造成新闻失实              盛  堃  刘  进

106     党政机关宣传工作应规避的舆情风险              王丽丽

全媒资讯  

107     探索改革/政策/报告速览/海外媒介/洞见

112     山东省新媒体影响力2022年3月排行榜   

来源:全媒体探索

编辑:张铭麟

8#
 楼主| 发表于 2022-5-10 13:56: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目    录
2022年08期
特别策划
机制创新  提速增效——媒体深度融合的省级报业实践
009 以机制创新促进媒体深度融合 / 黄楚新  郭海威  黄佳蔚
012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让主流声音更好实现“破圈”传播 / 王洪峰
014 发挥省级平台作用  赋能县域经济发展——以甘肃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例 / 李晓君  王登科
017 辩证处理媒体深度融合中的五对关系 / 夏似飞
020 推动融合创新  实现“两个现代”——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关国锋
媒体融合
023 网络社交媒体智能化对社交场景的影响 / 陈斯华
026 县级媒体经营融合的创新突破研究 / 陈春彦
报刊观察
029 现代传播环境下新闻报道关联性探索——以《中国石化报》、《车友报》实践为例 / 肖浩
033 “新时代”感受“老风采”——光明日报“光明追思”的创优路径与传播启示 / 刘峰
广电聚焦
035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跨界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李楠
038 视觉文化冲击下电视节目的艺术性重建 / 彭毛当周
041 我国电视法治节目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王贵东
新兴传媒
044 新华社客户端的破圈突围路径 / 胡佳
047 叙事·互动·元素——基于哔哩哔哩慢视频的分析 / 黄萍萍
050 短视频新闻的特点、问题及提升策略 / 阴艳  韩月怡
海外传媒
053 英国科学期刊制度建设的经验及借鉴 / 赵觅
055 《朝日新闻》媒体融合的实践与启示 / 李梓
媒体实战
058 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特点与创新经验——以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 李超
060 H5新闻作品的创新策略研究 / 顾石秋
063 声景变迁与听觉演绎:网络音频播音创作的范式创新 / 李亚铭  李波
066 新闻名专栏“三农微评”的成功之道 / 王丽霞  阚宇轩
068 广电媒体的社群化运营策略——以重庆广电“i12亲子社区+”项目为例 / 李春梅  汪杜宇
传媒广角
070 时政新闻社交化传播的表现、问题及对策 / 刘瑾璐
072 新时代中国动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 张紫枫
074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舆情新特征与新治理 / 荣婷  张爽
党媒史研究
077 新中国筹建时期《人民日报》的独特贡献 / 董伟
081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办报思想的确立与实践 / 胥炜
084 重现抗战影像史——论新时期公共语境下文献纪录片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 江虹  杨阳
理论探索
087 “新闻回应”的情感转向:基于数字新闻学的审视 / 王亚莘  单琪  庞瑞灿
090 社交媒体青年用户转移对传媒关系经营的“破局”启示 / 柳怡玮  李庆基  王晶
093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话语建构、媒介生态与传播价值 / 李建波
传媒电讯
096 为产业发展提供前沿参考  “横店指数”新报告出炉 / 邵鹏  张崇辉
传媒书评
构建新模式  让音乐更动听(刘畅)
海内外著名音乐家的多元思考(袁晨  曹金)
立足跨文化传播  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张鹏)
地方电视台的转型升级路径(周长笃)


来源:传媒(公众号)
编辑:马源

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3 13:58: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道德与文明》2022年第3期目录


声明:本号系《道德与文明》杂志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杂志所刊全部文章之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有转载需要,请留言或联系:022-23362473,联系人:杨老师。《道德与文明》为伦理学专业理论期刊,本刊只接受官网在线系统投稿,官网地址为:www.ddywm.net。《道德与文明》从不委托任何其他机构代为征稿,从不向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欢迎踊跃投稿。

创刊四十周年专栏
论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伦理深蕴和道德进步性
王泽应
修齐结治平参——黑格尔伦理格局的一个中式改进版及其用途
徐长福

伦理学基础理论
汉语道德语言的构成要素及其伦理表意功能
向玉乔
何谓德性——相对于道德评价者的情境不变性
周日晴  李熙

公益与慈善伦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的共享伦理意蕴
彭柏林
我们为何行善——慈善伦理的价值取向
黄瑜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基于科技发展的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演变历程
王晓丽  徐鑫钰
人德关系的两种认知与当代中国个体道德构建
陈金香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从“困境转化”重思儒家的德福之道与德福一贯
程旺
中江藤树对恶的解读
张捷

外国伦理思想
德性、权利、正义——现代政治之道德立场的转型与发展
李育书
纯然道德视阈中的来世何以可能——康德灵魂不朽公设的完善之路
居俊
道德切身与性格生成——论康德的“道德愉悦”
惠永照

探索与争鸣
罗尔斯的“相互冷淡”概念——兼论作为公平的正义和利己主义
徐康宁
儒家思想之于韩国国民精神探析
陆妍旭

青年论坛
优良家风涵养家庭美德的伦理探析
杜都
中国共产党经济伦理思想演进研究
江勇

欢迎投稿,投稿网址:www.ddywm.net

来源:道德与文明

编辑:马源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5-22 00:11: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哲学研究》2022年第4期目录及重点文章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
目  录

  

摘  要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基于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的视角
沈湘平
[摘要]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本质内涵及其关系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作为文明特殊形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原则高度”的普遍性:中国已走近世界历史舞台中央因而不能创造普遍性就不能实现特殊性,人类普遍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文明新形态还蕴含着对当前人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的解答,包容现有不同文明而与之和合共生。另一方面,作为普遍性价值指称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恰恰基于“现实的人”的特殊性:作为前提的“异”从根本上规定着“同”何以可能,“全人类”处于诸群体、个体主体的复杂关系之中,全人类共同价值本身具有服务普遍目的的手段善性质,全人类共同价值本质上是全球社会的公共性价值观。“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人类共同价值”都凸显了中国的主体地位。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内涵上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部分,人类文明新形态模范践行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中国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全人类共同价值;特殊性;普遍性
[中图分类号]B0-0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资本论》:“应用”还是“构建”了辩证法?
白刚
[摘要]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是辩证法的“应用”“革命”和“构建”的统一。在加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材料、实现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相统一以及解决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意义上,《资本论》“应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在改造黑格尔辩证法、使辩证法摆脱唯心主义外壳,变革全部政治经济学、揭示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的运动逻辑和破除其永恒性幻象以及实现政治经济学“术语的革命”的意义上,《资本论》又实现了辩证法的“革命”;在确立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揭示“劳动辩证法”和实现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意义上,《资本论》又“构建”了自己的辩证法。正是在《资本论》这里,辩证法才真正获得了富有客观性内容的新生。
[关键词]《资本论》;辩证法;合理形态;劳动辩证法;术语的革命
[中图分类号]A81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传什么与谁来传:对朱子“道统论”的两点辨难
田智忠
[摘要]学界围绕朱子“道统论”的争论集中在两点上:第一点争论是“道统”内容上的“传什么”之争。朱子提出“道统论”的目的在于凝定儒学主题,他区分了前贤对于“传什么”的“创立者”与“传述者”之不同,认为“创立者”决定“传什么”的内涵,而“传述者”则在“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而传播之。“传什么”的创立遵循“继天立极”原则,“传什么”则紧扣理学的主题。第二点争论是“道统”的传承谱系之争,焦点在于周敦颐是否可入道统谱系。“道统论”这两点争论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概言之,朱子有意将周敦颐纳入道统谱系,但缺少强有力的证据来坐实其主张。
[关键词]传什么;谁来传;继天立极;周程授受
[中图分类号]B244.7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河图洛书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历史关联——以方中通《数度衍》为中心
朱一文
[摘要]河图洛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易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数学有密切的关联。宋代图书之学兴起,与隶首作数、周公制礼、张苍定章程等经典故事一道,河图洛书生数进入中国数学起源的叙事系统;同时,由河图洛书衍生而来的纵横图成为古代数学著作的一部分。元中叶以降,朱子理学被定于一尊,河图洛书黑白点图取得了在中国传统数学体系中的固定位置。明清之际,秉承家学的方中通著《数度衍》,发明“勾股出于河图”“加减乘除出于洛书”两说,由此把数学的基础建立在河图洛书黑白点图之上,并重新调整了中西数学体系的结构,开启了河洛之学在算学领域内的新发展。康熙年间,清廷编撰《数理精蕴》《周易折中》,两书都认为“加减出于河图,乘除出于洛书”。清中叶,江永撰《河洛精蕴》亦用勾股解河图洛书。由此来看,《数度衍》对数学和易学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河图;洛书;中国传统数学;方中通;《数度衍》
[中图分类号]O112/B221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同时性因果和物理学论证
汤志恒
[摘要]很多哲学家认为,一个作为原因的事件和一个作为结果的事件之间总是有时间间隔的,无论这个间隔有多小。换句话说,并不存在所谓的“同时性因果”,即原因和结果同时发生的因果关系。该观点得到两个物理学理论(相对论和刚体理论)的支撑,因此很难被哲学论证所动摇。在尊重物理学的前提下,本文不试图为现实存在同时性因果作辩护,而是要为“同时性因果”这个概念的可能性进行辩护——按照本文的看法,即使事实上同时性因果关系并不存在,这种关系也可以被合理设想。这个可设想性的要点之一在于一个解释关系中的不对称;本文的讨论也从而揭示出因果关系概念对于解释关系的依赖性。
[关键词]因果关系;同时性;同时性因果;解释
[中图分类号]B025.5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来源:哲学研究(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7HFbo2yghpKeLc8hK8cUQ

编辑:邓秋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51La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