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新闻评论写作的道法术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新闻评论是观点的载体,往往事关政策导向、舆论风向、是非曲直、道德风尚等。一篇好的评论,在关键时刻能起到答疑释惑、定分止争、凝聚共识、激浊扬清之效果,价值不容小觑。
但随着自媒体的愈加繁荣与AI时代的遽然而至,事情逐渐起了变化。乘着媒介技术的东风,人类生产了海量数据。有学者统计,过去十多年中增加的数据超过了人类历史上所有数据的总和。信息大爆炸带来了数据的极大丰富,也加速了知识的泡沫化。评论员不得不正视信息的指数级增长对媒体评论带来的冲击。
这种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友的评论越来越快,而舆论场的传播规律是,第一条(波)评论往往决定了舆论的走向,评论员的专业评论扭转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二是信息真假难辨,尤其是借助AI生产的内容已经可以做到以假乱真,评论员一不小心就陷入事实陷阱,被不实信息带偏。
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首先,在选题上,我认为要建立一个原则,“当快则快,宜缓则缓”。时评固然要追求速度,但也要平衡好速度与事实的关系;其次,在写作上,拒绝情绪先行,坚持事实说话,周全考虑,稳妥表达。
更根本的,是在个人“能力值”淬炼上,还需要“打铁自身硬”。
据我的观察,眼下许多评论员主要的问题还是思想深度不够、专业能力欠缺。一些评论员为追求时效,对热点事件的评论呈现“模板化”、“AI化”倾向,缺乏独家视角或深度剖析;部分评论为适应传播节奏,简化逻辑链条,沦为口号式、情绪化表达,丧失思想性。很多评论既缺乏足够的理论学养,又没有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甚至是“反现实”的,最终沦为网友的群嘲对象。
越是在这个信息嘈杂、AI横行的年代,越需要评论员秉持“专业、理性、建设性”的价值导向,围绕社会热点、舆论分歧,用正派的价值、深厚的学理、客观的视角、细致的剖析、冷静的笔触、稳健的姿态,写好每一篇评论。
我用四个字总结AI时代写好新闻评论的法门:道,法,术,器。
“道”是价值观,你秉持怎样的价值立场,决定了“因何而评”“为何而评”的根本问题。这里的“道”,应该是坚守公共利益与社会责任感,弘扬人文精神与理性思维,为公共利益说话,为人民群众而歌。
“法”是理论依据。新闻评论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论员的理论储备与洞察力,评论员应该广泛涉猎,尤其要从经典著作、从体系化的知识中汲取营养。
“术”是写作技巧,文本结构如何布局,论证怎么推进,措辞如何拿捏,决定了一个评论产品的审美价值与论证效力。丰满扎实的论证,切中要害的分析,决定了文章的可读性。
“器”则是新闻评论的技术工具与传播载体。全媒体时代,每一位评论员都要回答“用什么工具生产”“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的问题。这要求评论员思维灵活,主动了解新事物,让大脑始终葆有吐故纳新的代谢能力。



来源:王小杨评论笔记(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