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评写作“破”与“立”的辩证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4 21:49: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时评,既要敢于“破”,更要善于“立”。这是时评基本功能,也是作者基本功。但如何在“破”中更好地“立”,大有学问。
以我写的几篇时评为例。2017109日,针对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我在红网发表《整治直播乱象,亟待对打赏设限》,在分析“打赏乱象危害”基础上,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出台规定“对打赏额度设限”。这与其他评论认为“打赏属赠与行为,‘无形之手’不应介入”的普遍看法截然不同。随后,我连续三年在东方网、《河南日报》等媒体撰文,如:《对粉丝打赏主播金额设限刻不容缓》《11岁女孩刷200万,整治疯狂打赏刻不容缓》《打赏金额亟须设限》,一以贯之呼吁“对打赏额度设限”。其中,有一篇还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
2021210日,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对“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至此,虽不能说这些规定出台直接采纳了我的建议,但我上述多篇时评的观点无疑具有首创性及前瞻性。这表明契合社会治理趋势的好建议,不仅会被“看见”,还可能被“采纳”,让时评实现价值最大化。
可见,时评的价值不仅在于批判与揭示问题——“破”,更在于提出建设性建议——“立”。好建议是时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观点的升华和落脚点,可以很好地体现写作者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写时评提建议并不容易,难度系数极高。常见有以下问题:一是泛泛而谈,或空喊口号、没有方案,或隔靴搔痒、套话连篇;二是“水土不服”,或不符常情、有悖法理,或“脱轨”离题、不切实际;三是居高临下,或上纲上线、指手画脚,或态度生硬、口气偏大。这些问题,在红网青椒训练营四组同学的写作提纲或初稿中,时有所见。
例如,某同学拟就“摄友爬山失联”事件进行评论,在提交的写作提纲中,混淆了“摄友”与“驴友”的区别,模糊了涉事场景不同属性,其提出的“不要独自进入山区等无人烟的地方”“做好未开发区域封控管理,设置醒目警戒线和告示牌”等建议,已然偏离事件性质与论述焦点。经老师指出后,该同学调整了写作侧重点。
又如,某同学拟评论“一男子独自穿越鳌太线过程中失联”事件时,在提交的初稿中,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秦岭进行全面的调研评估,避开核心保护区域,规划出一批合法、安全、环保的徒步路线”。这种建议显然不具科学性和可行性。须知,在这些问题上,个别人群的极少数需求永无止境,无法满足,也是大自然及社会不可承受之重。经老师指出后,该同学做出了修改。
提出好建议,既要持之以恒、积累知识,又要深入诊断、找准“病灶”,还要优化表达、提升说服力。写作实践中,时评所提建议不合时宜,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有三点:一是没有“读懂新闻”,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二是写作文风不实,追求“安全表达”,好说“正确废话”;三是知识结构单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对症下药开“处方”。对此,写作者务必引以为鉴。
总之,时评写作既要敢于“破”,更要善于“立”。这是“建设性思维”的文本呈现,也是综合素养“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应当成为所有作者不懈追求。




来源:王小杨评论笔记(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