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掌握的信息量越大,评论就越有冲击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4 14:2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人都知道作家格拉德威尔有个“一万小时定律”理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受这个理论的启发,我也斗胆提出一个概念:十万字专家——只要你在一个问题上看了十万字的资料,你也将成为这个问题的专家。
这个观点当然特别适用于时评写作。其实所谓时评,不过是作者依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加以归纳演绎,进而形成个人见解的一种文体。信息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借用香农信息熵的概念,也就是,信息的冗余度越大,可以确定的事实就越多,信息熵就越低;信息的冗余度越小,可以确定的事实就越少,信息熵就越高。
那么,一个选题,你掌握的信息量越大,文章就会越趋向扎实有序;信息量越小,流于皮相凌乱的可能性就越高。高质量的评论写作是一个熵减的过程。
想起著名宋史专家漆侠的一个典故。19732月,漆侠从下放劳动返回河北大学,开始了重新收集资料的工作。漆侠说“我为自己规定了一个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不看完700种书,决不动手。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我终于达到了这个要求,积累了140万字的资料,开始了宋代经济史的撰写。又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81年底完成了宋代经济史的初稿。”
为了完成一部雄心勃勃的著作,漆侠先生前期可谓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与热情。而他的苦心经营没有白费,《宋代经济史》一经出版,便成为宋代经济研究的一部经典力作。
其实充分地搜集资料,本就是作为社会科学的史学内在的研究路径。与哲学、美学等常以概念辨析、逻辑推导、文本解读为核心研究路径的人文学科不同,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原则之一,是注重获取和分析作为一手事实的经验资料,以支撑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与验证。你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事实,意味着你能做出多高水平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不做没有依据的评论,不做没有证据的结论。它是经验的、实证的,不是纯理论研究,当然最终也要接受理论的检验。
评论写作的对象是新闻事实与社会现象,我认为也可以视为一种微缩版的社会科学研究。既然是“社会科学研究”,就要充分挖掘事实,搜罗信息,为观点的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概是某地一辆公交车因为地面突然塌陷而随之掉落,最终导致多人死亡。经编辑部讨论,确定这篇文章以“给城市来一场全面体检”为方向进行撰写,由我来执笔。我不是城市治理专家,此前也完全没有过了解这个话题,该如何下笔呢?
这就需要快速进入到资料的搜集中,并在短时间内进行消化吸收,形成论据。为此,我通过多组关键词的检索,以及横向与纵向梳理,大概翻阅了几万字的资料,最终搭建起文章的整体框架,顺利完成了写作任务。
我想说的是,拿到一个评论选题,甚至哪怕完全陌生的题材,也不必恐慌,尽可以通过快速地资料搜集、现场学习加以掌握。哪怕是从零开始,只要秉持一个“信息穷尽原则”,文章同样可以写得很扎实。新闻评论写作很多时候就是现学现卖,这需要写作者练就强大的现场学习能力,通过快速地资料浏览、信息萃取,提炼观点,生成文本。
评论写作者应当明白,只有掌握最全的信息,才能写出最有冲击力的文章。评论员与评论员的写评论水平之间一个重要的差别是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是基础,基础不牢,就谈不上有见地的观点。
当然,信息量一方面要大,另一方面也要精。对于搜集到的资料,要学会取舍,撷英咀华,充分利用核心事实、核心信息撰写评论。譬如,要论证某个季度国人消费活力提升,大概要用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论据;论证制造业活跃,就要引用PMI和规上企业的利润总额。这是最直接的证据,能够为文章提供强有力的说服力。
如果把一篇评论比作一棵树,信息就是根,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欣欣向荣。评论写作者必须扎深扎牢自己的根,让那棵树稳稳挺立在大地上。
来源:王小杨评论笔记
编辑:梅镕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