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江:宣传“十六条”忙中有误,人民日报错失中南海西门机会——文革初期人民日报记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3 19:3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66年8月8日,8届11中全会通过的“十六条”对文革的目的、重点、依靠力量、方法等做出规定,指出运动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966年8月9日的《人民日报》从1版起全文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

    “十六条”强调,运动中“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闯将”,“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前一句或许有些靠谱,但这样的“闯将”造成了巨大社会灾害是肯定的。后一句显然是错误论断,完全没有逻辑可言,这群“闯将”的行动刚刚开始远未结束,祸害正未有穷期,怎么能说他们“始终正确”呢?历史证明,文革必须彻底否定。
       “十六条”的指导思想和内容,都是错误的。公布“十六条”,在全国范围煽起了“文革”狂热,造成普遍的社会混乱。狂热和混乱同样卷入了人民日报社。

    1966年6月初,在北京东单广场(现在改为运动场)焚烧“大毒草”《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苏联的《静静的顿河》等。文革烈火燃烧起来了。

   列席8届11中全会的代总编辑唐平铸在8月9日离开人民大会堂会场回到人民日报,宣讲“十六条”,要求全体人员积极投身运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等。
   唐平铸宣布,将撤走进驻人民日报的“记者团”,然后根据“巴黎公社原则”,采用更完善办法产生新的权力机构——“文化革命小组”。他对各项事务做了多方安排,却忘记了这场“文化革命”之好大喜功空前绝后,结果使报社踩空一脚。
    “十六条”公布的8月9日当天晚上, 北京的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干部中的捷足先登者,络绎不绝结队来到中央驻地中南海西门外、来到北京新市委门前,敲锣打鼓送喜报、挥舞标语旗帜载歌载舞送决心书和“报喜信”,热闹非凡。
   这一场面,人民日报的记者们包括唐平铸都没有想到。
   耳目不灵倒也算了。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却应接得很快,他们于次日的10日一早在中南海西门外搭起了一个“报喜台”,组织人员轮流在那里值班,接应“喜报”。
    结果,8月10日晚7:15,毛泽东只带了一名警卫和一名护士,信步走出西门,去会见前来报喜的人群。
    惊喜的人群立即将毛泽东围了起来,一边呼喊“万岁”,一边纷纷拥挤向前,要和毛主席握手,场面一时有失控之虞。场面混乱不多时,中南海警卫队长陈长江闻讯带队赶来,分开人群,将毛泽东拥上了报喜台。
    站在报喜台上,毛泽东挥手致意,说了当时很有名的话:“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接下来,更多警卫人员赶到,将毛泽东接回中南海。(陈长江、赵桂来《毛泽东最后十年——警卫队长的回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9页)
   人民日报没有记者在场,对这个热闹场面浑然不知。
   新华社记者事后获知了消息,在第二天发出电讯《毛主席会见首都革命群众》,还公布了毛泽东在报喜台上说的话。《人民日报》8月12日全文刊登了新华社电讯,还加了套红印刷。

    1966年8月12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11日讯,报道了毛泽东在中南海西门外会见首都革命群众,还刊登了照片(因报纸扫描不清楚,照片从略)。

   人民日报记者没有出现在现场,中央办公厅相关人员颇有意见,认为记者失职。8月10日当晚,中办秘书局一局52人联署,给人民日报送来一张大字报(实际上是手抄或打印件),表达了他们的“气愤”,要求“吸取教训”。

   中办大字报印成了“简报”(局部)

  中办的大字报全文为:
中央办公厅的大字报
人民日报社:
    自从8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以后,全国振奋,人们奔走相告。首都的广大工人、农民、学生、干部、街道居民,纷纷自动结队游行,到党中央报喜,送贺信、表决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革命的一件大事。首都的人民都很关心这样的大事,连街道居民也主动地、热情地、昼夜地给游行的队伍送茶送水。但是你社对于这样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前途的伟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却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你们是什么感情?我们认为你们必须深刻检查!
    当8月10日晚上7:15左右,我们最最敬爱的领袖、全世界革命人民最伟大的导师毛主席出现在党中央接待站时,群情激荡,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欢呼声响彻云霄。但是,你社没有一个记者在场,没有摄下一个群众热烈欢呼的场面。你们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采取的完全是老爷态度,完全是资产阶级老一套的作风,对此,我们万分气愤。
    我们希望你们能够从这次政治性错误中吸取教训。
        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一局
        成正荣、王立刚、胡龙生等五十二位同志
           (1966年)8月10日
   这件事让刚刚列席了8届11中全会的唐平铸不免有些尴尬,在8月12日向全体人员传达11中全会公报的时候,他表示歉意。在8月15日撤出“记者团”的仪式讲话中,唐平铸再次表示,没有记录下8月10日毛主席会见首都革命群众的、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场面和感人情景,这是完全不应当的。
   作为补救措施,从收到中央办公厅大字报次日起,人民日报摄影组每天向中南海西门一带派出记者,从早至晚,务求不漏新闻。但是从那以后一直等到大规模检阅红卫兵,毛泽东没有再从中南海西门步行而出,人民日报摄影组只好还是将摄影记者安排在天安门正面。(访问当时担任人民日报摄影组组长刘振祥的记录)
   还有一项弥补措施,8月13日,人民日报组织了700多人,抬着毛泽东巨幅画像,高举旗帜,敲锣打鼓前往北京府右街的中央接待站报喜。



来源:钱江说当代史(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