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业快20年,目睹不少同行转身离去,为什么我还在做新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新闻这行摸爬滚打了快二十年,勉强混了个“资深”头衔,听起来唬人,实则冷暖自知。这些年,亲眼见证行业的潮起潮落,也目睹不少同行转身离去——有的跳槽、有的转行、有的创业、有的考公,还有的,渐渐就消失在人海。
作者:石闯
其中有一位老大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他业务能力强,为人也算厚道,好不容易爬到了中层,却出乎所有人意料,突然转行去做厨师了。没错,就是从抓笔杆子变成掂饭勺子,从撰写美文到烹饪美食,力度真是够大的,让人瞠目结舌。
如今在某些直播平台上,还能看见他熟练地卤猪肉、做烧鸡、煮鸭血,一副专业大厨的派头。那画面太有冲击力,每次刷到,我都忍不住笑,又忍不住佩服。
伙伴们的转身,不管熟悉或陌生,我大多默默祝福,也偶尔关注他们的去向。有的人风生水起,有的人一塌糊涂。
于是,身边就总有人跑来问我,半好奇半调侃:“大家都动来动去,挪了几次窝了,你怎么还待得住,不跳槽、不转行、不创业?还没干够吗?”
是啊,为什么我没走?
有时候也觉得奇怪。但想来想去,大概只是因为: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跳槽、要转行、要创业呀?鞋子有千万种,而脚只有一双,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我天生不是个聪明人,却格外珍惜新闻给我的一切。想起几年前带队采访邓亚萍时,她说过一段话,让我豁然开朗。
邓亚萍说,“我是一个体育人,一个运动员,这些年,我从体育当中得到了非常多的好处或者叫益处,我是当之无愧地体育运动的受益者。”
她告诉我,体育带给她的远不止奥运冠军的光环,更是健康的体魄、坚定的品质,比如有梦想、重过程、善合作、守规则、知传承、不服输等——她希望能够把自己得到的这些东西分享出去,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
我顿时心有戚戚。把“体育”换成“新闻”,就是我全部的答案。
这些年来,我时常觉得自己像一个命运的宠儿——新闻这份职业,给予我的远不止安身立命的饭碗、亦或旁人看来那层浮于表面的光环。
它真正慷慨赠予我的,是作为新闻行业的记录者、参与者、受益者,新闻带我看见的整个世界。
若真要问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什么?那便是日复一日的“新鲜感”:马不停蹄地奔赴一场场山海之约,毫无预兆地撞见一个个滚烫的灵魂。
做新闻,恐怕是天底下最容易交朋友的职业了。不管对方是声名显赫的大家,还是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只要你需要、你愿意都可以交往,没有年龄、行业、尊卑、地域的界限。
我采访过不少功成名就的大家,包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等在内的顶尖作家,也接触过很多寂寂无闻却充满故事的人。
每一次面对面地对话,都像推开一扇新世界的窗。他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有时真能点亮你很久的迷惘,给身心带来的震撼比只是读一下他们的作品更巨大、更强烈。
我常想,若不是这个职业,我怎么可能有机会走近这些人?他们那么忙,凭什么抽时间给我?是新闻给了我这张“通行证”,让我得以靠近光芒,也让自己被照亮。
这是新闻的魅力,也是新闻的福利。新闻这一行,最奢侈的福利就是:再厉害的人,都可能和你有交集。你采访他们,也感受他们,最终有些人会成为你人生中的宝贵坐标。
正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教授所说:“记者这个职业最大的魅力就是,你可以通过采访和观察去感受各行各业不同的人性,从而形成自己饱满丰厚的人生体验和生命记忆。这种体验和记忆是这个职业所带来的名利之外的回报。”
这么多年来,我采访过的人早已成千上万。绝大多数是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但总有一些人,留了下来,成为彼此支撑的力量。你靠近优秀的人,走着走着,自己也会变得更从容、更开阔。
这不是什么高尚的坚守,只是因为我从这里获得了滋养。我在意每一次陌生的相遇,珍惜每一句真诚的交流,也骄傲于能以新闻为媒,与这个时代真正出色而有趣的人们,并肩同行。
所以,你问我还准备干多久?
我的答案是:只要还能被故事打动,只要还有人愿意讲述。
我就还在。

来源:金石絮语(微信公众号)
编辑:何璇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