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审视33岁女租客之死:求真是否显得可笑? | 舆论手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6:1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跟朋友圈大多数意见不同,个人认为以真实性要求审视并判断公众号贞观并不算苛责。具体说,核查“33岁女性死在出租屋一文的主要信息,哪怕会呼应官方仍在费思量的定性工作,但以求真的视角看待这件事,并期待获得最大程度的真相,仍是正当的。

一些论者辩称,只要确认有女性死在出租屋这个事实,贞观号那篇文章的真实性就没有大问题。即使构成它故事的多个细节有误,但每个细节(如屡次考公不过、困在出租屋里等)只要存在对应个案,就不该质疑这篇贞观之文。

这种在真实性上采取退让的弹性立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述论者不希望贞观公号遭遇封号惩罚,所以树立了一个好的社会代言者形象来折冲可能的雷霆之怒。可抛开自媒体人相互守望的善意,作如此辩护,确实模糊了真实性,袒护了作者的不诚实。

首先来说,贞观一文在传播上的轰动效果,来自于它处处暗示的真实性,让读者相信阅读的是一个真实的、悲惨的女性之死。文章的传播基础是真实,好评的前提是真实,所以当事情转向并让作者及公号所有者承受压力时,不该就真实性讨价还价。

贞观发布的说明看,它核实过房东个人信息、微信记录集物业拍摄视频等资料,也就是说贞观从接到投稿到修改成稿,从没把它当成虚构的故事,或根据真事改编的创作,而是当作完完全全的真人真事来对待并发布的。

假如贞观注明这个文章是有根据的虚构创作,或情节略有改动的大特写报告文学来发表,应该不会有目前的风波。可即使在事后的连续说明中,贞观仍在强调此事、此文的整体真实——这不仅与文本不符,更让自己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

比如它将故事发生地从咸阳搬到了西安,更像是提高故事的轰动效应,而不是为了保护当事人信息。因为,哪怕咸阳与西安互通地铁,当地人有将咸阳默认为西安的习惯,可文中描述的炎热天气是西安的——这就很难将地点的改头换面视作正常。

其实,在第一份说明的时候,假如贞观坦承文章是创作,根据真人真事的改编,忘了注明情节虚构字样,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许多麻烦。问题是,贞观持续并反复强调文章的真实性,那它自个和这篇文章只能被放在真实的标准下审查。

显而易见,在真实的标准下,这篇文章非常被动。从机构媒体的跟进报道看,文章加在这位33岁女性身上、借此收获无数同情的诸多关键身份标签碎了一地,要么是假的,要么是不准确的。也就是说,贞观的真实故事在真实性上崩解了。

概言之,贞观公号在台后将其作为真实故事编辑,行文中用隐现的编辑手法凸显其真实性,并用后来被证伪的冲突元素刻意塑造文章张力,出事后用说明而不是致歉立场继续强调其真实性——这种情况下,外界拿真实性标准来丈量它,不是很公平吗?

这是从贞观操作这个题材的角度,来说明将真实与否作为评价它那篇流行文章,完全不是落井下石的刻薄之举,而是一个与该文选稿动机、编辑意图、删改目的、传播效果等方面相匹配的评价动作。当然,即便这样,个人仍不觉得它到了非讨伐不可的地步。

除了这个角度,其实这件事最值得讨论的部分,是另外一个问题,亦即:在这个文章、这件事上求真是可笑的吗?对这个问题的辨析涉及到真实、真相与现实的复杂关系,很值得仔细商榷,这也是导致朋友圈立场分裂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把真相定义为全部事实的有机组成,那只要核查清楚所有涉及的事实,就能最大程度地接近真相——在幸运的情况下,当事实不那么复杂的情况下,还能揭示真相、还原真相。很遗憾,这是真相的理想状况,却非现实中的常态。

贞观这篇文章中,有一个核心事实恐怕永远无法核实,就是这位不幸女性的死因。因此,所谓出租屋女孩之死的真相只怕只能无限接近,而无法确切抵达。这一点,是西固、咸阳、西安有关部门在定性贞观时的难点,这恐怕是女孩对粗糙记录的慷慨馈赠

很有一些人挖苦说,媒体及部分媒体人在这件事上的求真是可笑的,因为针对贞观的求真动作并不能在新闻职业活动中展开。嘲讽是真嘲讽,但更像是为贞观辩护的策略,所谓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尽管这种嘲笑无意义,却无意中贴近了真相的现状。

总体而言,我们身处其间的中国的真相,是一个复杂的构成,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再是单靠事实核查就能洞察的,真相常常被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可能性所淹没。真相不再是客观不可变的,真相的产生集合了多种观点与立场,没有绝对。

在为贞观一文的辩护中,比如独角鲸工作坊的文章,几乎快要沾染这个意识了,可惜最后落在了整体与个案的辩证法上,因为着意要回避求真在这件事上的价值与合理性,反而失去了思考真相在现实中呈现的复杂面貌,挺可惜的。

当然,仅就贞观涉事文章来说,女子生前的经历、考公成绩、死亡推测等,经过官方的交叉核实,事实层面的真相不难揭露。而若要对贞观问责,想必追究的依据也会从这一意义上的真相寻找,并以合乎程序的方式落实。

与此同时,也不难想见,哪怕女子的人生故事因焕然一新的事实澄清,获得了新的版本,贞观那篇文章的影响仍然会存在,并融入更大范围的、更复杂的真相中。这就是官方通报不代表真相的含义及原因所在,因为真相早已成为融汇各种观点的现实容器。

当然,对贞观这样的自媒体而言,它们有没有求真的伦理要求,是否需要执行力所能及的事实核查,确实无法与新闻机构相提并论。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你若号称公号的信誉及运作建立在真实之上,那就不能既要真实的好处却拒绝失真的负累。

所以当人们在争论女子之死的含真量时,更体现道德的问题是,当一个故事被逐渐证伪后,是否还要对真实、真相言诡而辩?是因为惺惺相惜柔化或牺牲立场,还是遵守个人在求真原则上的一致性?个人感觉,贞观的危机说明虽不明智,但比许多辩护者坦荡。

而我所在意的,是哪怕真相复杂,成为官民观点竞夺、常常是官民态度并举的形态,新闻记者的求真也不该被取笑及抵制,尤其是取笑与抵制来自于前新闻业者。新闻专业主义是一整套事实核查技术在采编写环节的顽强存在,你可以嘲笑它的多少有无,但请不要诋毁其必要。

来源: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公众号)
原作者:照相的宋师傅
编辑:徐思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