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牛!普利策精神与普利策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2:0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
“美国现代报业之父”约瑟夫·普利策,曾经说过一段充满激情、让人难忘的名言:
“永远为进步和改革而战;永远不容忍不公和腐败;永远与各政党蛊惑民心的政客作斗争;永远不依附于某个党派;永远反对特权阶级和掠夺公众利益者;永远不丧失对穷人的共情同理心;永远对公共福利尽职;永远不满足于单一地印刷新闻;永远要绝对地独立;永远不惧怕抨击坏事——不管做坏事的是巧取豪夺的富豪,还是故意搞破坏的穷人。”
普利策精神是一种战斗的新闻精神,充分体现在他的这段很“牛”的话中,同时也体现在以他的名字设立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当中。
B
据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号2024年5月7日报道:美国当地时间5月6日,普利策奖委员会揭晓了2024年普利策奖的获奖者和入围者,表彰在新闻报道、图书、戏剧和音乐领域最优秀的美国作品。
01公共服务奖
美国非营利新闻调查机构ProPublica的5位记者,获得了普利策最高殊荣——公共服务奖。他们“开创性和充满雄心”的报道,揭露了一小群有权有势的亿万富翁,如何用昂贵奢侈的礼物和度假行程笼络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报道引发人们关注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职业操守,促使最高法院在2023年通过了首个行为准则。


02普利策国际报道奖
“获奖大户”《纽约时报》,获得了今年的普利策国际报道奖。这组报道关于哈以战争,涵盖了三方面的主要事件:哈马斯在2023年10月7日对以色列南部的突袭,以色列军方情报的失误,以及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发起的大规模反击战。该报道有着“广泛且具启示性”。
03突发新闻摄影奖
获得了突发新闻摄影奖的,是路透社的摄影团队。他们的获奖照片,记录了哈马斯10月7日在以色列犯下的暴行,以及哈以冲突最初几周在加沙造成的破坏。
04特别贡献奖
今年,普利策奖委员会还向勇敢报道加沙冲突的记者和新闻工作者颁发了特别贡献奖。颁奖词是:“前两年,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先后特别表彰了在乌克兰和阿富汗战争中报道的记者。而今年,委员会决定表彰在加沙战争中进行报道的记者和媒体工作者的勇敢工作。在恐怖的环境中,许多记者在报道时丧生。这场战争也夺走了众多诗人和作家的生命。普利策奖表彰的是新闻、艺术和文学等类别,我们纪念的是人类历史的宝贵记录的消失。”


05普利策评论奖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弗拉基米尔·卡拉-穆尔扎,获得了普利策评论奖。“这组评论是作者在狱中冒巨大个人风险而充满激情撰写的”——他因发声反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于2022年4月被俄罗斯当局监禁。虽然身陷囹圄,但他仍继续执笔写作,揭露俄罗斯对乌战争的代价,并坚持呼吁俄罗斯建立民主的未来。
许多年来,普利策专栏评论越来越呈现出故事化写作倾向,以“故事述评”的形式架构新闻评论,打破了传统评论的逻辑说理形式,往往以时间线索来谋篇布局;而且聚焦社会负面事件,注重细节描述。卡拉-穆尔扎以亲历亲见的大事来架构评论,有着独特的气质与魅力,看看该组评论中首篇的标题《俄罗斯人生活在一个可怕而扭曲的现实中》,就可见一斑。
一如既往,传统严肃媒体还是普利策奖的最大赢家,而深度调查、深度评论最受青睐。无数多人重复过普利策震烁古今的这句名言,我还是忍不住再重复一次:“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普利策奖除了15个新闻类奖项之外,还有8个文学与艺术奖项。美国作家杰恩·安妮·菲利普斯的小说《守夜人》(又译《夜巡》),获得了虚构作品奖。这是一部以南北战争后西弗吉尼亚州精神病院为背景的母女传奇故事,揭示了美国内战的残酷伤痕。值得一提的是,华裔作家李翊云的《星期三的孩子》也入围了小说奖,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主题是探讨衰老和失去。
获得普利策回忆录或自传奖的,是回忆录《莉莉安娜的无敌夏日:一个姐姐对正义的追寻》,作者是出生于墨西哥的休斯顿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娜·里维拉·加尔萨,主人公是作者的妹妹,她在1990年被前男友杀害,死时年仅20岁。该书“融合了回忆录、女权主义新闻调查报道和诗歌体传记”。
这些文学与艺术类的奖项,其受关注的程度远不如新闻奖。
C
普利策新闻奖,是公认的全球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是“新闻界的诺贝尔奖”。
这是“百年普利策”——到2024年已是第108届。它根据普利策的遗愿设立,首届于1917年颁布,彼时正处于1918年大流感爆发前夕。
约瑟夫·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是有着犹太血统的匈牙利裔美国人,一位外来的、自学成才的报界奇人。1883年,他收购了《世界报》之后,凭借他坚定不移的采编理念,以及高超卓越的经营手法,迅速让报业发展壮大。他崇尚新闻的真实准确、文字表达的简洁通俗,尤其重视社论。他被认为是那个年代“新新闻事业”的创始人。


▲ 戴着眼镜、蓄着胡子,睿智的约瑟夫·普利策
1912年,普利策资助创办了美国最早之一的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该学院如今是全美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新闻学院。而以普利策的名字冠名的新闻奖,百余年来对美国的政治进步、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个多世纪以来,越是在困难的时刻,普利策奖就越发重要。
普利策奖每年由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组织评奖并颁布,每项奖金其实只有区区几千美元,但其声望却着实非凡,每年有两千多件入选作品参与竞争。2020年,“普利策新闻奖”在原来14个奖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项“音频报道奖”。
今年是普利策新闻奖设立以来,第一次没能在哥伦比亚大学颁发,而改在美联社办公室。
这是因为,这个春天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并不平静;和不少美国大学一样,许多集会的学生占据了校园,“安营扎寨”,抗议以色列、声援巴勒斯坦。一时间“反犹主义”甚嚣尘上,警察进入校园,以“非法侵入”为名逮捕了不少学生。一名哥大抗议学生在接受《纽约太阳报》采访时表示,针对压迫进行的反抗与斗争,“是正当的”。


国际性的重大事件,尤其是战火,不仅会“烧”到美国新闻界,还会影响到美国的社会和大学的校园。战争没有赢家,和平没有输家。“哈以战争”主题,正是本届普利策新闻奖关注的重点,没想到,最终还影响到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新闻奖的颁奖。
有意思的是,在美国各地校园报道最近抗议活动的学生记者,这次也受到普利策奖委员会的表彰:“秉承新闻自由的精神,这些学生努力在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冒着各种风险,记录了一件重大的全国新闻事件。”
D
同样被客观条件改变的,还有2020年度的普利策奖,可资比较。那年在北京时间5月5日凌晨公布,那届也比以往来得“稍晚一些”,因为新冠疫情席卷世界,也只能进行“云颁布”了。
新冠疫情肆虐,使得新闻业在公共服务之中的使命更加凸显。当时普利策奖评委会主席达娜·卡内迪说,在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面前,新闻永远不会停下它的脚步,新闻业者永远是“奔向火焰”。
2020年首当其冲的“公共服务奖”,授予《无法无天:阿拉斯加三分之一的村庄没有当地警察》,这是共计17篇的系列报道,内容在标题里一目了然,发布的媒体是《安克雷奇每日新闻》。


老牌的《纽约时报》,获得调查性报道奖、国际报道奖和评论奖三项大奖。调查性报道奖的获奖作品是:《他们被骗了:不计后果的贷款如何摧毁了一代出租车司机》,这个报道是为弱势群体说话的,它调查了纽约市的出租车行业,揭露了贷款机构如何让弱势司机背负大额掠夺性贷款,因此至少导致9人自杀、近1000户出租车牌照持有者申请破产。真可谓:媒体报道看起来越“肮脏”,但社会却会越“干净”。其评论奖获奖的是:《美国建国时所记载的民主构想不是真正的民主,正是因为非裔美国人的争取才使之成为现实》,属于历史新闻评论。
引人瞩目的特稿写作奖,授予了《纽约客》杂志的《关塔那摩湾的至暗秘密》,该报道呈现了一名被关押长达10年之久的男子的悲惨经历,描述他如何被绑架、遭受酷刑、自由被剥夺等遭遇;其写作风格可谓言之有情、细致入微。社论漫画奖也授予《纽约客》的“以极具迷惑性的水彩画甜美风格和看似温和的系列人物漫画”,它讽刺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个性和政策。原来,“天堂”还真是你可以说它是地狱的地方。
2020年度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多发表于2019年,所以并没有新冠病毒的相关报道获奖。
E
诸多传统严肃媒体,没有忘记新闻初心,没有忘记新闻责任,没有忘记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从20世纪初开始,新闻专业主义首先在美国报界兴起;美国有学者曾指出,新闻事业专业化有三个维度:其一是自治自主;其二是独特的专业规范;其三是公共服务取向。
新闻专业主义就是追求卓越的新闻,而卓越的新闻就是“伟大的艺术”:它寻求事实真相,它维护社会公义,它为生活的错综复杂提供解释,它阐明文化元素,它促进大众讨论,它促使世界更趋美好……面对黑云压城,面对暴风骤雨,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记者和媒体,不惊、不惧、不怖、不畏。


新闻和新闻学,是捍卫“自由意志”的。当然,和世界上设置的所有的奖项一样,普利策奖也不是完美无瑕的。之前,有些胡说八道的国际报道,也获奖了,这显然不符合普利策精神。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普利策曾对《世界报》记者詹姆斯·克里尔曼说:“我要抨击公共事业单位、警察机关和其他部门的任何不正当行为。我认为报纸就是一位教导世人孰是孰非的德行老师。报纸必须这么做。如果报纸骑墙观望,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哪怕我死了也不会瞑目的。报纸不应该操纵政府,也不应该牟取金钱,而应该引导大众舆论。”说得这么铿锵有力——看《普利策传》,无论哪几种版本,就知道普利策是很有“牛劲”的报人。
“喉舌”不是大脑,“讴歌”只是宣传。独立意志、问题导向、批判思维,正是普利策新闻精神的体现。(作者系本报专栏作家、香港新闻社日本分社特约评论员)

来源:东瀛面面观(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