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青报对苏州事件报道为何引发关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1 22:4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州和服事件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今天和新闻学院的学生读者谈一下北青深一度对这个事件的报道。

18日晚间,北青深一度报道了苏州和服事件。这个报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以编者按的形式出现,说明了接触派出所但采访未被接受的情况,算是简略呈现了官方的实际态度。报道第二部分,也是主体部分,是对当事女孩的一个对话体。

目前,北青深一度已经在官方公号上删除了报道,但它在视频号上还保留了本次报道的视频版内容。凤凰网曾经转载过这个报道,后来也与北青报公号同步删除处理。

在这两个报道源头被删除之后,曾有一批公众号转载过这个报道,不知道现在情形如何。

北青深一度的报道,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发表正式报道的机构媒体。其他机构媒体也许也派员采访,或者采了但最后没发,具体情况不甚了了。所以,这是北青深一度报道的价值,它接触到核心消息源,并且最后能公之于众,尽管因种种考虑中止了公众号传播,但大众传播接过了报道内容,从而继续扩散影响。

这篇报道之所以能问世,除了北青深一度的努力,也要看到当事女孩没有畏惧,接受了访问。两下的结合,产生了两大后果:一是改变了女孩微博自述的视角,从一个私人记录形式的经历说明,变成符合公共阅读期待的新闻文本;二是,从当事人的角度提供了她在派出所内部的遭遇。这很重要,有利于将事件从情绪中大为脱敏。

因为有机构媒体加持,报道的公共视角令女孩自述变得更加可信,她在苏州高新区狮山派出所里面的遭遇得以公开,它们为外界了解事件提供了相当多、也十分关键的信息增量,对于了解事件、评判是非、论断警察执法的规范与否大有帮助。

从舆论效果看,人们对这篇报道的反应表现出一种全新的姿态,说这篇报道构成社会问责的基础和起点,不算夸张。

从报道可知,当事女孩和摄影师在派出所内被分开盘查,女孩的手机被警察仔细查看,她一边回答警察的知识盲区,一边要承受警察的道德斥责。除了写500字的悔过书,警察还在最后没收了女孩的和服和鞋袜。对话体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以“没收作案工具”的名义,没收女孩和服与鞋袜的命令不是同时下达的,稍有停顿,才没收鞋袜。

而且,女孩被拍了正面、侧面、背面的照片,舆论称之为标准“囚犯照”。

北青深一度的报道收录了当时女孩对穿和服的辩解,也记录了她关于爱国的自述,比如在日本街头穿汉服拍照,二次元也爱国等辩护词。

形成反差的是,派出所、高新区分局或苏州公安局拒绝了采访请求,等于放弃了在报道中说明、乃至于自我辩解的机会。有可能是它们习惯了蓝底白字的发布模式,或者过度依赖官方发布,当然也可能出于其他考虑不作答。但不管以什么理由从大众急迫了解的信息通道中“撤退”,都给自身造成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从做新闻的目标而言,北青深一度贡献的不仅仅是女孩增补的信息量,更完成了和服事件的“事实闭环”。报道之前,人们只知道女孩在淮海街穿和服,警察当街训斥并拉人;这个报道出来后,警察在派出所里面的所作所为也清楚了,不管这件事有没有官方后续表态,也不管社会意见支持哪一方,和服事件的事实部分基本完整了。

在最需要事实的时候,机构媒体终于提供了事实——这就是新闻最有魅力、最有力量的地方。事实不需要跟任何观点争锋,它单凭自身的力量就能撬动千万张嘴,激活万千种声音,击退僭越的舆论,粉碎那些迷信舆论引导之人的路径依赖。

当然,这种全国性新闻选题,天然地需要机构媒体能有相应的角色定位——现在这种做全国性选题的媒体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另外,寄望所有媒体在所有时间都能做全国选题,也不合实际。在少数时间能做少数全国选题,就已经不错了。

说回北青深一度的报道。除了它突破发稿禁忌,向舆论场投送了硬核事实,报道的社会影响即使是它未作预期的,也是必然随之而来的东西,无法回避,即使官方缄默,它也像华老栓摸口袋,“硬硬地还在”,所以值得说道一番。

概括起来讲,这个报道的影响就是以凌空一跃的专业修为,超越了此前的议程设置,尤其是穿和服“是爱国VS是不爱国”这一对互搏。报道大大减轻了试图“绑架”事件的那些意识形态争论,将焦点聚集在一个关乎公众利益、关乎人们的担忧与惧怕、涉及苏州警队及政府形象的问题:和服女孩在派出所里被勒令做的一切是否合法?

换言之,报道从萦绕事件的观点迷雾中开辟出一条直截了当的技术进路:从街头处警介入到派出所里所作所为,当事警察是不是规范执法?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若诚实回答就能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一个远离云山雾罩的顾左右而言他的闭合式问题。

北青深一度报道,和许多受够了的读者一样,厌恶无休止的道德争辩与真真假假的爱国表态,而是把事件拉回它本应该立足的法律层面——警察是不是依法行事?——这就是报道的全部力量、全部后果,以及人们对苏州的全部疑问。

从哲学上理解,苏州和服事件充满了许多意志的角力,权力的意志,年轻人的意志,道德家的意志,群众的意志……北青深一度的报道为这场角力增加了新闻人的独立意志。每一种意志都代表一种力量,挺立着一种意义,而所有的意义都在争夺这件事的本质,想成为本质的归属,想要拿到这个熠熠生辉的“绣球”,别在宣告胜利的衣襟上。

在北青深一度报道之前,此事(警察拘传和服女)的本质差不多快要被号称爱国的人夺走,他们的反方勉强维持,现有力有不逮的迹象。报道一出,形势立马改观,这件事的本质将要被那些信服法治的人收归所有——因为在所有的意志、意义、所有的力中,报道所呈现的法治拷问与事件最具亲和力,因而它揭露了此事的本质,是法治与否而不是爱国与否。除非全部推翻警察在介入程序上的所有权力,否则事件的这一本质将牢不可破。

这就是从新闻理论入手,对北青深一度报道的分析结论。

多说两句的是,有两种批评这个报道的说法。一种说报道采信的是单方意见,所以是“小作文”。这是一种非常轻佻的、倒果为因、试图污染信息的话术。在派出所内的一切举动,都有监控视频,和服女孩如果要撒谎,后果显而易见。

这种情况下还想打击女孩的可信度,用心可见一斑。

还有一种不满意来自于前媒体人,认为北青深一度报道不够完美,不该受到赞扬。他列举了报道需要优化的三个地方,找公安局,找苏州宣传机关,找律师释法。这种遗老思维,脱节于时下的媒体环境,也疏离于时下成熟的新闻操作,体现出诚恳的隔阂,不说也罢。(图作者:秃头倔人)

来源:传媒特训营(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