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4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时段上星频道专题类节目收视第一,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1:55: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
108日、9日在CCTV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安居中国》纪录片,在全国所有上星频道专题类节目收视排名中,位居同时段排名第一。”收视数据由央视总编室提供。
许多观众看到“我想有个家”时眼热含泪,《安居中国》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有什么样的制作和传播经验?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1011日,《传媒茶话会》对话《安居中国》总导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制片人(央视)郑秀国,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导陆小华,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晓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杭敏,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资深影视评论人王永利,《安居中国》纪录片摄制组分集导演文为民。
70年国与家  宏大叙事动人细节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生动展现70年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工作走过的非凡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摄制四集系列专题片《安居中国》。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叙述好重大题材,让观众从心底里认同并产生共鸣?
“《安居中国》全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我国住房保障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安居中国》总导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制片人(央视)郑秀国这样对《传媒茶话会》总结这部纪录片的主旨和立意。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导陆小华对《传媒茶话会》表示:“《安居中国》以一个特殊视角勾勒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展现了住房制度变革带来的发展和如何坚持‘房住不炒’的决心。住房空间的扩大,不仅让老百姓安居,更让老百姓以新的心胸看待中国和世界,以新的自尊看待中国和自己。‘安居中国’是安定中国的重要一环。由此,《安居中国》是一个让老百姓自我教育、自我感受的好样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杭敏教授告诉《传媒茶话会》:“ 《安居中国》关注民生议题、聚焦百姓生活、总结改革成果,同时积极推动社会进步,体现出见微知著的大手笔。从主题选择来看,选取百姓最关心的住房问题来讲述民生故事、回述社会发展、展望未来前景,立意好且接地气。衣食住行、安居乐业,住房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但是安居才能乐业。选择百姓最关心的住房保障问题,深触百姓敏感点,契合广大受众的内心所需。”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晓红认为,《安居中国》主题选择“中国故事”中绕不开的“衣食住行”中的“住”,直面政府关切、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敏感热点话题,讲述我国为实现全体人民安居梦开展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历程,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代中国的窗口,有力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命题。选题本身的吸引力是它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基础。她总结了该片的三个特点:
1.在广度中展现深度,让中国故事更有说服力:采用宏观制度、中观地域、微观人物的复线结构,弥补单体故事叙事容易碎片化的不足,以住房保障制度实践与发展做理性叙事,以普通百姓的故事做感性叙事,交织不同群体住房需求,辐射全国各地不同地域,剖析住房问题不同切面,有庙堂之高,也有江湖之远,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 在梯度中呈现温度,让中国故事更有感染力:该片四集主题设定巧妙,梯度恰切,不喊口号,不说大话。四集主视角分别从历史、人民、施政者和国家城市人民集体精神风貌,用大量震撼的、鲜活的、生动的故事“真实”、人物情感“真实”、细节“真实”引起观众共鸣、联通人类共同情感经验。
比如第一集《房子里的中国》中纪录了合肥市民龚益平的搬家过程。当搬进申请到的明亮、通透、处处阳光的公租房时,龚益平和老伴拥抱的瞬间被捕捉下来。困境相守中迎来幸福的悲喜情绪自然流露,此时无需任何解说词和画外音,“真实”的力量已足以让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动容。
3.用影像凝结力度,让中国故事更有传播力:该片影像精致干净,又细节丰富,片中人物的笑脸、泪水、惆怅等有感染力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视听语言精准传递主旨,让中国住房保障工作发展的壮丽史诗更能直抵人心。
情节里的情怀  故事背后的故事
40天,960小时,陈玉芳、陈家俊、龚益平、陈浩瀚、张黎、袁晓鹏、房泽安、古小强、党小红等一位位主人公逐步走进观众的视野,《安居中国》也因他们的精彩故事一点点日渐清晰……如何选择主人公,围绕主题,讲好“房子里的中国故事”呢?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资深影视评论人王永利告诉《传媒茶话会》:“《安居中国》不落窠臼,生动讲述故事,用细节填充了70年时间的线条,每集片子平均约有近10个故事点,小切口,小中见大,用个人命运映照大时代的手法,将近三十多个感人的故事,有机串联成宏伟生动的70年安居中国的历史画卷。”
“那么多年,我就想有个家……”龚益平的妻子姚静说。
“这个女人真不容易,她年轻时得了乳腺癌,做手术后化疗后右手残疾。龚益平从企业退休以后患上了尿毒症,但两口子性格都非常乐观,对政府的感激也是发自内心。当听到姚阿姨说,‘搬新家没有别的心愿,就是一辈子都没有好的床,想买一张一千来块钱的床’时,我心里五味杂陈。把这些信息发到工作群里以后,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合肥故事就这样拍板选定了。”《安居中国》纪录片摄制组分集导演文为民在回忆拍摄过程的手记中这样写道。
文为民告诉《传媒茶话会》:“半小时的片子,从采访、拍摄到后期制作,给我们的制作时间是一个月左右,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作为分集导演,要跟分集撰稿一起,面对总制片人经济新闻部主任肖振生、总导演郑秀国的一页一页纸、一行一行字地对稿子、对镜头,简直就是“过堂的感觉、真的有点像在火上烤”。
合肥有八个备选家庭可做采访,但哪一家才是我们想要的既有正在发生的住房变迁故事,又有情感点的家庭呢?
“我们到龚益平家去调研,刚走进市中心那条长长的窄巷就很震撼:周围都是合肥的高楼大厦,这条巷子里的平房,跟城市中心反差很大。跟龚师傅两口子聊了一个多小时,听完他们曲折的住房故事,我们的眼眶湿润了。”文为民说。
(一街之隔)
为什么选择龚益平成为我们的主人公呢?
文为民告诉《传媒茶话会》:“选择龚师傅,是因为他们一家住上好房子的梦想想了四十多年,在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政策实施后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命运跟房子密切相关。同时,合肥住房保障部门在得知龚师傅被安置的公租房离他透析的医院太远、不方便看病后,主动给他调换了更近的公租房,这个主动作为体现了政策的温度。讲住房的故事,龚师傅一家人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于是,龚师傅夫妻俩的安居故事便出现在了观众的视野中,许多与龚师傅有同样经历的人,在看到“我想有个家”时,也会因为勾起这些曾经的记忆而感慨万千,甚至潸然泪下。
片子里像龚师傅的故事,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海住房紧张,年轻人谈恋爱都没有地方去,只好在外滩扎推“浪漫”,形成“外滩情人墙”的独特景观,“每当夜幕降临,成百上千对情侣在这里谈情说爱。当年为了解决这个“头号难题”,上海市决定由政府出资,建造一批结婚过渡房租赁给大龄青年,并给房子取了一个甜蜜的名字——“鸳鸯楼”。
用平实接地气的风格,用耳熟能详的语言讲述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人和事,使观众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
导演和记者以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专业敬业的工作精神,充分挖掘、记录国人关于房子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和集体记忆的历史片段,并在片中生动呈现,才有了让人看后“笑中带泪”又感叹欣慰的安居故事。这是电视人对每一个中国人安居乐业朴素情结的深情理解,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梦想这一崇高情怀的深刻阐述。
“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给人印象极为深刻。《安居中国》充满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悯人情怀,记者、导演努力践行‘四力’,用精良的‘走心’之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王永利如是说。
杭敏告诉《传媒茶话会》:“在内容表达上,《安居中国》从不同视角结合不同形式来进行呈现,体现出视频艺术形式自身的多样性及魅力。节目开始,颇具特色的语言解说风格即激发了观众兴趣。该片第一集纵向回顾住房改善历史;第二集横向聚焦不同群体的住房改善个体故事;第三集立体再现从政府到民众上下一心为解决住房问题而攻坚克难的事例;第四集则放眼未来,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的主题宗旨,勾划未来图景。”
“专题片中呈现出不少有创意的表达方式。比如,在每集单元开头都以幻化的剪纸艺术为背景来推出专题,重复主旋律,升华主题,达到创新的视觉艺术效果。”
传播有经验  背后有传奇
从广而告之,到广而认知,《安居中国》在传播方式和渠道上都采取了何种策略?
作为总导演,郑秀国总结了一些心得:
央视新闻各平台从106日开始播发《安居中国》系列产品,同时,我们还制作了一系列新媒体作品:30秒宣传片、电子海报、节目主创团队精心梳理的《一图解读:这些年,我们住的房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安居故事短视频,以及记者手记“记者眼中的《安居中国》”等独家特色产品。进一步放大“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共同感受。
(深夜12点仍在工作的拍摄团队)
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人”。
郑秀国回忆道:“分秒必争!在这被人为‘延长’的40天,有的同事怀有身孕仍然冲在一线,有的同事脚骨骨折依旧坚守岗位,有的同事家人遭遇车祸、需要手术无法在身边陪护……而更多的是各个系统全体人员不舍昼夜的鏖战和咬紧牙关的坚持。最终,主创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如期完成任务,顺利通过上级多个部门审看并获得一致好评。”
14亿人的安居,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让人民住有所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史,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不断书写奇迹的奋斗史。
在记录和讲述中国奇迹的背后,这群电视人,也是传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44oWyvfZjRUj49GmYK7pA
编辑:陈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