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内容变现,依旧是内容创作者面临的最严峻的现实问题。
文丨陈实 来源丨记者站 (ID:jizhezhan001)
又到年底,适合盘点,对于活跃在各个内容创作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来说,亦是如此。 这几天,不少自媒体创作者纷纷晒出这一年来他们在各个内容平台上的收益,引发了不少关注。广大内容创作者纯粹依靠各个平台上的收益,能活下去吗? 记者站(ID:jizhezhan001)试图从流量分成、平台补贴多个维度展示各个内容平台的收益情况,尝试还原内容变现在当下的真实情况,以作内容创作者参考。
01 流量分成差异明显,某些平台成鸡肋
作为目前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内容平台,目前,在今日头条上共有超过800个帐号拥有了100万以上的粉丝,平均单个帐号每月阅读量达到3500万。除了头部账号,今日头条50万以上粉丝帐号数量达到2400个,10万以上粉丝帐号数量达到1.5万个 。 “未来一年,我们预计,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头部账号数量将增长到10万,覆盖超过100个垂类。”今日头条相关人士公开表示。作为一个体量如此巨大的内容平台,活跃在今日头条上的号主,每个月能拿到多少钱呢? 自媒体作者“万能的大熊”在其朋友圈中透露,其今年在头条上的流量分成为“四五千”;自媒体人、速图研究院院长丁道师撰文透露,其在今日头条上的收入超过千元。 据公开报道,在过去一年,头部创作者通过今日头条累计获得收入约20亿,其中作者商业变现收入大约5亿。 在一点资讯上,截止2018年11月19日,“丁道师”的收入为65000多元,平均算下来每年3万多块钱。 “在我所有的发文平台中,一点资讯是收入最多的一家。”丁道师说。“万能的大熊”晒出的截图显示,其在一点资讯上的总累积收益为36000多元。 不过,这些收益并非单纯的流量分成,而是“广告收益”,“运营鼓励金” ,“奖金”,“赞赏”,“邀约收益” 等的总额。 一位一点资讯的签约作者告诉记者站,其在一点资讯上每个月的鼓励金固定是3000元,发文还有另外的流量分成,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收入,但其同样认为,一点资讯在平台分成上比较大方。 百度百家的平台分成,也很可观。例如,2018年9月份,“万能的大熊”在百度百家上收益为税前67500多元,10月份的税前收入到10500元。丁道师在该平台上的收益为一笔“糊涂账”,大概金额为2-3万元,但百度百家的运营较为混乱,这一点也得到了其它自媒体人的证实。 腾讯旗下的企鹅媒体平台,则逐渐淡出一些内容创作者的视野。接受记者站采访时,他们均表示,在早期,平台的补贴力度还很大,但是到后期,就很难与其他平台相抗衡了。例如,“万能的大熊”在企鹅媒体平台上的收益显示,平台补贴为1144.8元,但内容分成仅有461.13元。 在内容创作者群体中,存在感不强的还有网易、搜狐、新浪看点等。 从记者站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以10000阅读量为例,创作者在今日头条上可分成3-5元,这与一点资讯的流量分成标准持平,在大鱼号上可获得8-10元的收益,在企鹅号上,收益大致为5元左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各个内容平台官方并没有公开公布各自的流量分成标准,因此记者站通过采访获得的上述数据,有可能存在不全面的情况。在此,也欢迎各位内容创作者在留言中与我们互动。
02 专项补贴,无法普惠故成头部账号独享
从目前各大内容平台的流量分成收益来看,流量分成显然无法满足内容创作者的长期需求。一是,各个平台的标分成准各异,但收益普遍较低,对头部账号来说,意义不大,但尾部账号,由于其内容及运营能力的欠缺,有无法享受到内容分成带来的满足感,最终沦为平台上的僵尸号。 在此背景下,一些平台为鼓励优质内容创作,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专享补贴计划。例如,今日头条此前一直力推,现已停止的“礼遇计划”“千人百万粉计划”等,这种手段在早期吸引内容创作者入驻有很大吸引力。 目前,今日头条为头条号主打造了“青云计划”,单次获奖奖金为300元。但这种手段,对于鼓励优质内容创作,同样存在着总量不大,覆盖群体较窄等问题。 另外,专为优秀科技报道领域设置的“金字节奖”月度和年度评选活动,月度奖金为2万元,年度奖金为5万元。 今年10月份,今日头条在第二届今日头条“金字节”奖颁奖礼上宣布,今日头条将面向所有科技内容创作者,投入 1000 万元成立“金字节”助力基金,创作者可以申请3万、5万、10万三个不同档位的助力基金。 对于优质作者的补贴,被采用更多的是平台签约作者的模式,成为平台的签约作者后,平台会为内容创作者制定独有的补贴政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优质的创作者吸引到自家平台上,对创作者来说,通过这种做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流量倾斜,且能保持长期且稳定的收益。 例如,在一点资讯上,平台的专项补贴就有“鼓励金”和“签约收益”等方式。一些内容创作者在该平台上的收益,主要以这两种途径为主。 一位与某平台签约,成为该平台专栏作者的资深媒体人在接受记者站采访时透露,在该内容创作平台上,包括稿费、分成及奖金等在内,他今年已经获得了超过20万元的收入。 但这种情况,显然属于极为稀少的个例。首先,专项补贴政策,一般只针对内容生产能力极强,且有个人IP的创作者,这种特殊政策,很难普及到其它普通作者。 即便如此,他也并不准备在新的一年与平台继续签约。在他看来,这个标准的稿费还是太低了,“经历了摸索期,同样的写作能力和人力配置,完全可以做更赚钱的事。”他说。
03 电商带货、内容付费等或成新的突破口
在尚无新的内容变现途径的当下,一些平台试图押宝电商和内容付费,来维护平台上的内容创作数量和质量。 在几天前举行的今日头条生机大会上,今日头条有关人士公布了其由内容创作者平台升级为内容生态体系的一系列举措,即通过商品功能、头条小店、付费专栏、直播等途径,搭建内容创作者变现工具矩阵。 从2016年年底开始,今日头条就上线了“商品链接”功能,可以在文章中插入第三方平台的商品,但这对号主的带货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非普通内容创作者可以实现。这种极强的带货能力,同样适用于平台上的其它电商变现途径。 但也有例外。在微博上,一些千万粉丝的微博红人,正是这种带货能力的代表。例如,一些微博博主基于其庞大的粉丝群,强大的号召力,一场直播卖出数百万货值的衣服,也并非不可能。 这对创作者本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例如,粉丝群体庞大,有行业内拥有较高知名度,有极强的个人IP等,但这对于那些纯粹依靠输出文字内容的创作者来说,显然不能适用。 内容付费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在知识分享平台“得到”上,罗振宇的“逻辑思维”、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等都是销售过千万的内容产品。 这对普通的内容生产者来说,同样遥不可及。 总结:综合目前各个平台的内容变现途径,基本都是上述几种方式,但内容创作早已走过了起初的草莽时期,而进入下一步的深耕阶段。 机会变得越来越稀缺,但问题同样不少。例如,流量主导的策略,会滋生大批的“做号党”,大量低质内容的涌入,会严重破坏平台的内容生态;而单纯依靠稿费,导致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对等,已然无法满足优质内容生产者的现实需求,等等。 在国家治理自媒体生态的当下,内容生产将走向何方,尚无法预知。 https://mp.weixin.qq.com/s/TCUwKalBkhceDLAGm-Av8Q 编辑:何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