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 w9 R+ |) `7 s
2016-04-11 编前会/ e2 P K% a. t0 v, w& F
综合洛阳晚报、晶报、虎嗅网等报道
6 ]' m7 m( s6 }6 {4月9日出版的洛阳晚报推出8个版的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特刊《牡丹 最美的邂逅》。这期特刊,洛阳晚报联手河南视辰信息科技有限分司,引入增强现实(AR)技术,为读者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9 V6 l, t& f- H. L* x
% @( D& B6 ~$ U. t% k/ V' O: |# O. O编前会小编扫描特刊头版的二维码后,下载安装了相关APP,打开软件,将手机对准版面上方的小宝(牡丹仙子的小妹妹)和小胖(晚报夜班编辑),一段二人对话的视频便浮现出来,主人公就此开始了穿越之旅(视频片段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D4 a4 {! D' R6 ]$ u, H
4 D+ ^3 y' h- w- f5 O2 g( m5 M/ U& W
' M$ r- i! I( [+ M( U1 d) O. S! z9 j' I, z/ d$ V* f
此外,当小编打开软件,对准9日洛阳晚报封面的牡丹时,看到一株3D牡丹跃然纸上。: n+ N( N4 m+ [
* ]! s3 p& F" T% S( c1 E
( F( w: ~1 X1 P& D( R# J" D uAR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的英文缩写,电影《钢铁侠》中那个可以实时分析场景的钢铁头盔,就是AR。伴随着Google glass(谷歌眼镜)的问世,AR技术迅速走红,它用计算机生成一种逼真的视、听、力、触和动等感觉的虚拟环境,通过各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和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简单说,就是让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利用设备来更了解现实。
$ E! G8 K N# @: s4 X( _! J- {' ~' G1 t& p; M7 @; b1 T
如果把AR用于报纸上,报纸所承载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报纸上可以看视频、上网站、3D合影、投票、趣味合影、购买、抽奖……传统报纸的传播模式将彻底被颠覆,报纸变为基于报纸的互动门户,可以提供多样化、可灵活组合的互动方式。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报纸开始启动AR项目,例如《东京新闻》《人民日报》《成都商报》。实践证明,“报纸+AR”所带来新颖的读报方式、沉浸式的读报体验,让报刊与读者连接更紧密,并在广告经营上开拓新的模式。7 z+ M, \$ ~. f8 v: W+ l# |
9 p+ @ L8 O3 N+ o. m* ?, r据报道,去年初,晶报正式启动了对“AR+报纸”技术的探索。据晶报融媒体实验室介绍,晶报一直致力于利用新技术手段实现媒体转型,此次与幻实科技合作开发“报纸+AR”,共同尝试在移动智能市场上取得突破。
6 n9 k. G7 s' ~1 j: @1 I2 Z# _' p# g Q s' ]
但是,对于“AR+报纸”,有些人并不看好,署名“VR看天下”的作者前不久在虎嗅网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为什么说AR也救不了纸媒?从过往变革证明给你看》。文章说:, g: Y$ y% E8 t5 {
* G7 _1 ^0 z- X: j4 [
所有的的大媒体都想借助AR拯救纸媒:在纸媒固定版面的“一级界面”上增加移动设备AR这个“二级页面”。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纸媒或许可以借助此技术弥补“无法统计数据”、“无法检测广告投放效果”的不足。但事实是,没有一家纸媒真正长期的使用了纸+屏幕结合的方式。尤其是报纸类。6 ~- F3 l- d; S }' Q, W; f8 j' d
6 N) W7 w3 T) w0 S. i. d9 Y
有人说,营销是另一种情况,如宜家的AR宣传册可以让3D图像的的桌子“摆放”客厅里看效果。AR与报纸结合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省那“浪费的50%的广告费”,让平媒广告也有KPI。但如前面所说这不能焕发其生机。
3 R5 V, V& ], e. Z: f% Y/ S
7 C, D, f5 F) m1 q5 g用于营销AR的内容是广告商自己制作的,同一组广告可以投到不同的期刊杂志上。这与期刊杂志本身自产内容的提高和交互的提升没有关系。要知道,AR应用的图像渲染,以及后台数据库的建设是需要每次都更新的。每个新的新闻事件就去做一次开发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资金角度来说也很难有资本会直接和传统纸媒进行合作。, g% O0 N! k- y& h- C1 j9 h6 O2 r3 ~* a- u
& N8 D$ g$ r8 ~: y6 e' k" D链接
8 _: G8 v' D, _6 @% A1 k2 yAR技术让报纸动起来了 % T" g. K `0 ~4 ]- S; k9 V
看报纸就是看视频
% o: K9 W: C- ^ v, ? G 0 h1 {( q# r# w# Q+ v4 \
■本文转自2014年7月4日出版的晶报 9 C* Y& K1 w5 i; r
4 y5 c2 ]5 w1 Q* Y+ C& s
报纸融入AR技术,纸媒的自救!日前《东京新闻》推出了一款采用AR技术的软件,当孩子们通过智能手机扫描报纸上的版面时,手机屏幕中的报纸就会发生神奇的改变,文章可以翻转,标题通过动画的方式出现,有时还会有卡通人物跑出来。' ^8 q+ g) z/ P, q* \1 g D/ \% S
! i- h7 N: ?2 M3 a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有智能手机,无暇顾及报纸的内容,有一个技术能把他们吸引到报纸上来,就是AR技术!日前,记者分别采访了深圳大学研究新闻传播的专家和AR技术APP开发团队的创始人,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5 Y# u2 x1 C/ |. F( J# B! A! d0 b2 i0 U8 j+ H7 n' s
让报纸在你的手中动起来
: `2 d9 @9 d% h8 Y4 m& m7 R8 _. C# h! B
2014年1月1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晚报》休刊。这份创刊14年的报纸就这样跟大家拜拜了。纸媒的冬天来了吗?但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纸媒转型一个机遇与挑战并行的时代。
# w, N3 W+ j% _% j& W. k+ u* y4 E7 h& S2 G* p$ _
《东方早报》在报纸转型上率先做出回应,在版面设计的动作也逐渐开放,逐步缩版,只保留部分编辑;从而转战新媒体,其中记者整体划移,进行互动式原创的深度报道。6 C3 d8 [/ q4 u% S
& s2 A4 B' u9 G2 D/ F
在新媒体纷纷强势崛起的时代,纸媒是不是已经失去原先的优势?不可忽视的是在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广度方面,都不及网络媒体便捷快速。所以有学者担心,在未来新闻逐渐的发展,纸媒有可能会慢慢消失。这显然有些危人耸听,但纸媒转型的日程表已经慢慢推进,今年是纸媒转型动作非常大的一年,南方报业集团也摩拳擦掌在纸媒转型的道路上跃跃一试,深圳晚报也紧随步伐,在报纸头版和视觉设计方面,加入众多因素。一个城市的报纸,不仅是跟这座城市一起成长,也影响着该城市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盲目肯定及否定,不利于纸媒的发展,还会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 ]8 Q$ D, w7 c- I5 s
# E* r H' D* h1 L关于纸媒的转型,如果只是简单地和数字版结合,就显得有点老生常谈了。广告是纸媒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假如报纸在广告上和视觉内容上做出新颖的创意,或许也是一条出路。众所周知,传统报纸版面上的文字和图片不能像荧幕上那样互动起来,但是目前的确有这样的技术,让版面的文字图片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报纸在你的手中动起来,这就是AR技术。
5 a8 D6 U% a: f5 u2 B" v5 f2 E3 P6 ~
报纸这种传统的媒介在现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年代已经显得相当逊色和可有可无,国外的纸媒又是怎样去应对的呢?在国外,日本《东京新闻》使用了AR技术,并在广告版面上结合这种技术,使得原先枯燥乏味的广告内容变得鲜活了,真正让报纸动起来。
9 c7 @' A7 s9 i3 L [* B; n$ N6 p7 E' }) s
成都商报“拍拍动”很受关注
& T% ~, r% w* l8 Y# S8 E# F9 ~) R9 D# s% E
2012年8月,《成都商报》发布“拍拍动”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在国内《成都商报》率先利用AR技术融入报纸,提供多种感官视觉体验式的丰富信息给读者。比如,在看体育版面时,用手机扫描的新闻,可以呈现出立体三维的体育人物形象;在扫描汽车广告图片时,可以看到出现汽车行驶的动态图片。AR增强现实与虚拟之间的互动,使读者在阅读时,得到更多信息展示出来,区别以往报纸呆板的形象,这使得纸媒在新媒体的应用上又打开一道新颖的口子。4 H4 W$ @+ G- S7 c
! ~$ K; t0 l* f5 d& a/ i
但是,AR技术在国内报纸行业并未得到更好的推广,新技术为报纸转型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出路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国内开发APP 团队的公司Kollway创始人黎建鹏说:“首先,AR用户使用的成本高,需安装APP,会消耗流量;其次AR数据库一般使用国外的库,会涉及收费问题,运作成本较高;国内库欠缺优秀企业,自建库研发成本比较高;最后,AR技术涉及到比较底层的程序开发,需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配合才能正常运作。”他进一步指出,从纯技术的角度分析,AR技术融入报纸是可行的。纸媒所用到的AR场景还是足够应付的,因为AR技术从起步到高阶这个过程中还是有许多中间级别的,这些中间级别就为某些特定场合使用AR技术提供了可行性。/ u7 Q0 ]* k0 p# J& l1 i
& \1 X' p' Y' P; D+ R目前,AR技术并不是主流“趋势”,其自身也有很多原因制约其发展和普及,所以纸媒+AR技术并不是一种大势所趋的配合,因为本身这个“趋势”就有很多问题。黎建鹏说:“如果AR和纸媒的切入点能有效开展,也不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如日本纸媒《东京新闻》切入儿童不看报纸家长无能为力的问题,就有了一些生存的机会,我觉得,AR目前的不成熟程度决定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行业要自身深刻理解自己的产品属性才能有效运用AR作为业务的突破点或者转型点。”
6 ^5 L2 P$ B6 w T
s9 B2 f7 r( ^7 t6 ]3 d+ h5 D专家:国内报纸融入AR还在探索阶段
( l; `' G/ b9 q' H3 c- s7 ^( t2 Z% N& c2 Y8 x w/ b
AR技术会给报纸带来什么改变,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辜晓进教授对记者说:“现在来说,报纸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是纸媒转型的一个趋势。与AR技术的结合能够使报纸空间容量增加,形式变得更多样性,比如会增加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这是过去纸媒无法呈现出来的,会给广告内容带来震撼性的体验。”9 X0 d0 i$ y4 o: J6 K
# H+ ~* V) v; [5 y既然纸媒想要在互联网时代做出改变的姿态,就要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一些创新的点子。那么如何利用AR技术实现纸媒利益最大化?对此辜晓进教授表示,目前在国内还没看到一个成功的例子,国内报纸融入AR技术还是一个探索理论的阶段,现在就谈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时尚早。如果要实现这样的一个项目,就需要很大的资金,成立一个优秀的团队,来处理动画、视频等技术。但是没有人去做这样的探索,就不会有人知道,总不能什么都不做,要等别人全部做好后,才来复制或模仿这样的成功。这样是不行的。在国外纸媒,融入AR技术只是在增加用户量上获得成功,但是在实现广告盈利模式方面还在探索阶段。
, O& E# o( j" D: Y [" ~& A' c1 G5 _+ N3 d2 K& q& r+ u0 \9 Q0 U
谈到报纸上的广告可以更加丰富具体起来,辜晓进教授指出,像AR技术可以增强现实,根据新闻内容把更多虚拟信息加进来,可以跟读者有更多的互动。而在房地产的广告上,可以加入很多内容,比如样板房里面的空间效果图、入户体验等,这些在报纸版面上都呈现出来,会占用很多空间。& r2 V. { B1 W; e
6 ?# g% A% U/ ]2 E$ W
据悉,AR实景至少应该满足三个要素。首先,它所呈现的内容必须包含虚拟和现实两个部分,这也是AR实景最基本的条件。其次,虚拟和现实的融合必须是实时进行的。最后,AR实景应该创造出三维环境,这种三维环境不是指视觉上的3D立体画面,而是指屏幕中创造出空间范围,屏幕会随着你的移动而呈现不同内容。报纸能够融入AR技术,本身就具备了丰富的内容,只要能很好与AR技术融合起来,就会在纸媒转型的探索道路上,提供一个新颖的创意。, T/ k2 r" l. ^% r, ~7 T
6 D4 T/ w! Z8 t/ y1 ~晶报记者 叶长文& E: b0 U% ]/ u( g
阅读原文 阅读 1675 10 投诉( G8 i* U5 @5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