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8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融时报》卖给日本人,中国人还能看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20: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有英美网友评价说:"从此之后我将放弃《金融时报》,尤其是其对亚洲的报道。没有一个日本媒体是客观的,尤其是涉及到他们的右翼政府时。从此之后别再相信《金融时报》了。"至于中国读者,在新浪微博上,不止一位媒体观察者有类似的评论,"《金融时报》你是谁给的钱多就去哪儿吗,现在卖给日企,你难道不担心失去中国市场嘛?"
  文/郝思斯 翁逸骎
  北京时间7月23日,传媒界爆出重磅并购案,日本经济新闻(Nihon Keizai Shimbun,简称日经Nikkei),以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培生集团(Pearson)旗下的英国著名报纸《金融时报》的报纸、网站和一些其他资产。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百年大报《金融时报》为什么会被东家卖掉?为什么只买了13亿美元?日本经济新闻是一家怎样的媒体,它为什么会收购《金融时报》?日本经济新闻接管后,《金融时报》新闻品质会降低么?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金融时报》中文网一存在多年,从英国老板变身日本老板,它的公信力还可取么?中国读者,还能相信金融时报中文网——这一金融时报唯一非英语网站么?
  做新闻?兴趣已经不大了
  《金融时报》的东家培生集团被传说考虑出售《金融时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儿了,对于这些谣言,其前任总裁Marjorie Scardino曾经在一次接受采访时称:"除非我死了,否则培生绝不会卖掉《金融时报》"。两年前Fallon继任这一职务后,面对甚嚣不止的收购谣言,就曾直接放话说:"《金融时报》不卖",对于培生集团来说,时报是"珍贵且受到高度重视的部分"。可惜时过境迁,旧日恩爱仿佛还历历在目,而今培生集团为何不顾往日情,决绝地将《金融时报》推入他人怀抱?
  培生集团是全球教育出版界的领导者,作为一个大型集团,盈利渠道众多,而教育作为核心业务,其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自这一领域。因此,其实不止是《金融时报》一家,培生集团曾多次狠下心来壮士断腕: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培生已经廉价出售了旗下不少非教育领域的业务和资产,包括杜莎夫人蜡像馆、奥尔顿塔主题公园、拉扎德投资银行,以及其在市场调查公司FTSE和法国回声报业集团的股权等。在接受采访时,培生集团CEO Fallon称自己很清楚培生接下来发展的方向所在:集团将致力于实现全美的标准化测试、学习成果的数字化递送,以及实现各州间教育标准的统一等任务。"培生集团目前将全力专注于全球化教育战略,"他说,"目前,教育界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我们看到了全球化的教育事业中蕴藏的巨大商机,这将是我们业务增长的好机会。"
  而谈到《金融时报》将来的发展时,他只是模糊带过,为其送上了无心的"赞美":"我们经常会自问,我们是适合其的主人么?目前来说,应当是的。"——如此应付,只能说明董事会实在对《金融时报》没什么兴趣,放弃的决定由来已久。
  培生领导最近有点烦
  今年,培生集团在教育界一连失去不少重要的合约:本月纽约市政府就公告称不再选择培生集团作为测试供应商,而改为和另一家规模较小的美国本土公司Questar Assessment合作,签订了价值四千四百万美金、长达五年的合约。不久前的四月,洛杉矶联合校区告知培生集团和其拍档苹果集团,称由于对他们之前的工作"非常不满",将解除双方间关于Ipad和学习软件的合同。也是在今年,培生集团失去了自己在德克萨斯州教育测试界维持了三十年的垄断地位。
  最近,培生的领导层更是碰到了些烦心事,其所受到的日益增长的政治压力意味着集团必须在教育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整件事情是这样的:美国各州的教育界正尝试着推行一个通用的教育核心标准(Common Core),作为致力于教育业有所发展的集团,培生自然支持这一通用核心标准。但这一标准在推行过程中并不顺利,其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受到一部分人的抵制。这本是政府与民众的问题,很不幸,培生集团成为了少数被牵连进来的企业之一。
  教育向来是人们重视的问题,培生集团想置身事外也无奈无济于事,作为一家商业机构,它不得不帮政府和社会组织顶下一部分的不满:因此,集团的大门口常常能见到示威者、反对者和游行者。如此这么一闹,再加上今年接连失去的两个同政府的大合约,培生集团真是落得两面不讨好。这下还不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管《金融时报》呢?
  百年的历史,既是《金融时报》引以为荣之处,亦是阻碍其取得进一步发展之障。不错,《金融时报》的付费墙策略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吸引了不少忠实读者,但是又怎么样呢?任何和"时报"这两个字联系起来的媒体,都给人以传统、老旧之感:读者这样想不重要,关键是投资人也是这么想的。
  尽管《金融时报》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可以说希望就在前方,光明已经不远,绝对是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发展的学习榜样,可"传统媒体"这一标签在投资人眼中就意味着不能挣钱,尤其是处于转型中的传统媒体,他们宁愿将钱投资在更熟悉、可靠的教育领域。在这里,笔者只能长叹一口气,你们这些投资人再有钱又怎么样,还不是错过了大好商机!那么,本次交易的另一方,日经集团,为什么要收购《金融时报》呢?
2

英国金融时报大楼  [url=][保存到相册][/url]








日经新闻:品牌不够硬,时报来坐镇
  日经集团成立于1876年,比《金融时报》的历史还要久十二年。集团有超过三
千名员工、五十四个国内分社和三十六个海外分社。日经集团单每天早上的日报就有超过三百万的发行量,在日本财经新闻界是龙头老大,不过却在致力于走出日本,实现全球化发展的战略中遇到了阻滞。
  这个有着140年悠久历史的日本媒体集团的核心出版物就是日经指数在线版。这个业务已经上线了五年,主要发布日语新闻和公告,目前已经有四十万订户。不过,他们目前受到了各界的批评,称其只顾大量炮制财经、经济新闻,而忽视了调查性新闻,如2011年日本海啸引发的核泄漏以及今年高田安全气囊质量问题的丑闻等,这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必然难以引起大的社会影响力。
  时报并不是英国最大的报纸——发行量在过去的五年内有30%的上涨,目前大概为七十四万份,其中电子版用户占到了70%。不过,它却是英国财经领域最具声望的一份报纸——而这一领域亦正是日经的发展目标。日经集团并没有如时报一样的全球知名度和用户群,但是它们有不少相似之处,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付费墙。时报集团2014年的总销售额达到了约五亿两千万。培生集团称时报的收益大概以每年三倍的速度增长。在上一个十年里,时报的纸质版发行量减半,但电子版订阅量却以指数方式上涨,今年达到了五十万,比去年上涨21%。早稻田大学商学院的Mr. Negoro称,日经集团自己旗下的出版物亦会从这次收购中收益:"毕竟日经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做得没有西方那么好,这下正好可以从《金融时报》那里学到经验。"
    日媒想开启全球化之路
  本次交易的双方,都声称这次交易是为了实现自己全球化发展的计划:只不过培生集团想做教育帝国,而日经集团想做一个真正的媒体帝国。
  对于日本的商业人士来说,日经新闻是必读之物,这种绝对的垄断地位在别国是很少见的。而这种垄断地位又帮助日经在与日本相关的财经新闻领域获得许多独家内幕。它是第一家在1997年以大标题的形式报道了日本九十年代后期面临的经济危机,宣布全国四大券商之一的山一证券的破产。而每当日本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时,日经新闻总是第一个报道者。
  然而,这种垄断地位仅仅限于国内,在国外,它相对较少为人所知,一大原因就是它的旗舰产品是日语写作的新闻,西方英语国家的人看不懂。因此,日经新闻的高管一直在想方设法增加公司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
  的确,在大部分日本媒体只关注在国内市场发展时,日经集团却开始在泰国曼谷设立编辑部,在新加坡设立日经亚洲集团,开启了自己的全球化之路。日经亚洲集团于2014年成立,主要致力于将日经集团旗下媒体生产的新闻内容在整个亚洲地区重新分配、传播。
  几年前,集团一直出版了一份英语的周报,但是却不甚成功。在"全球化发展"的口号下,日经关闭了这份旧的周报,在2013年11月开始出版一份叫做《日经亚洲观察》的周刊。这是一份既在线上发布,又出版纸质版的周刊,内容主要为对国际问题的报道、评论。这份周刊淡化了其日本元素,致力于实现内容与地区的匹配。他们希望通过《日经亚洲观察》实现其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尽管非常贵、非常冒险,但《金融时报》绝对是日经集团可以选择的最好对象,"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Tatsuyuki Negoro称,"随着日本市场的不断饱和,日经集团将来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将会非常有限。"
  作为日经集团的总裁,Naotoshi Okada的一大心愿就是提高集团的海外知名度——上述的两个海外办事处让集团的驻外记者数目成倍增长。除此之外,集团还希望能在2020前将其管理团队中女性的数量提升15%。"我们的目标是让日经成为亚洲的领导媒体"这是CEO Naotoshi Okada,亦是所有日经人的愿望。
1

日本经济新闻是日本影响力最大的财经媒体集团  [url=][保存到相册][/url]

  日本人控制后,独立性不再?
  日本传媒机构此前收购英美传媒集团的记录,目前有两笔。
  2012年7月,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集团(Dentsu)花费50亿美元收购英国安吉斯媒体集团(Aegis Group),希望借此扩张海外新媒体市场。2014年6月,索尼宣布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视媒体公司"CSC媒体集团",获得16个电视频道资产,索尼也因此成为英国第五大电视频道媒体。但前者为广告媒体集团,后者电视频道的全球影响力也不足以和《金融时报》媲美。
  在得知《金融时报》被日经集团收购之后,媒体评论界和网络中的各种担忧声便不绝如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担心时报不得不遵守日经集团的立场,改变自己报道的风格和禁忌,成为"日本媒体":日经集团此举是为了让自己在西方国家买一家能让自己说上话的媒体。
  而另一种的声音则直接认为,日经集团是在试图借助收购英语国家的主流媒体,来表明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一种无声的示威。而且,日本的媒体生态和西方不同,日本媒体已经习惯了对他们所报道的企业、政府机构毕恭毕敬,这也为日经集团顺利将《金融时报》纳入旗下而带来挑战。
  有英国网友便在《卫报》网站相关新闻下做出如下评价:"从此之后我将放弃《金融时报》,尤其是其对亚洲的报道。没有一个日本媒体是客观的,尤其是涉及到他们的右翼政府时。从此之后别再相信《金融时报》了。""《金融时报》是英国仅剩的优质报纸,它支持自由,专业主义无人能及。尊重读者、分析透彻、报道平衡,周末版的艺术、图书、文化报道无人能及。让我们一起来祈祷它的新主人会继续尊重这一传统。"——以及,"我想这是日本人能保证自己能得到比尔德堡会议邀请的唯一办法吧。"
  至于中国读者,在新浪微博上,不止一位媒体观察者有类似的评论,"《金融时报》你是谁给的钱多就去哪儿吗,现在卖给日企,你难道不担心失去中国市场嘛?"亦有读者写道"准备删掉APP,取消订阅。"事实上,《金融时报》中文网是《金融时报》唯一的非英语网站,其"致力于向中国商业菁英和企业决策者及时提供来自全球的商业、经济、市场、管理和科技新闻,同时报道和评论"。
  目前还没有哪家日本媒体机构在中国拥有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日本经济新闻收购《金融时报》后,《金融时报》中文网,也将成为日经新闻进军中国的排头兵。《金融时报》中文网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而在中日关系特殊背景之下,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下,上述中国读者的担忧客观存在。
  针对这些质疑,《金融时报》董事会前主席、培生集团前主管David Bel称:"如果交易进展顺利,那么有必要有一个独立的监督措施来保护《金融时报》的新闻独立性," 不过,这些担心都只是设想而已,被收购后《金融时报》具体会表现怎样的立场和风格,只能容后观察,至少现在日经集团领导人的承诺都是好的:
  "我非常荣幸能和《金融时报》这么一份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媒体合作,我们的理念: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提供高品质的财经及其他领域的新闻,这和《金融时报》的理念是类似的。我们有同样的新闻价值观。我们将一起努力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日经新闻长久以来都以保持高品质、公正性和可靠性的新闻和视点而闻名,我和董事会都相信,在日经集团旗下,《金融时报》会有更好的发展。"
1

培生保留了《经济学人》50%的股份  [url=][保存到相册][/url]

  为什么《经济学人》没有被卖掉?
  《金融时报》收购消息出来之后,一时间关注点集中在了收购方的身份以及对《金融时报》的影响这方面,而事实上还有一条消息值得玩味:《金融时报》所持股的重量级权威刊物《经济学人》没有卷入此次并购中。按理说,《经济新闻》没有理由放弃这样一本权威而且影响力巨大的刊物,那究竟为何结果是这样的呢?今后《经济学人》又将以哪种方式存在呢?还得从培生、《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的关系说起。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Group)杂志,隶属于经济学人集团(The Economist Group),这个集团中,除了培生通过金融时报集团持有50%股份以外,剩下的50%股份由吉百利(Cadbury),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施罗德(Schroder)和阿涅利(Agnelli)这四个在各自国家各自领域都赫赫有名的家族把持。
  在这次收购中,《经济学人》的股份并不在收购范围之内,但因为金融时报集团被收购,这部分的股份将会直接由培生集团持有。目前尚不清楚《经济学人》不包括在收购计划中是否与其他股东有关,但可以确定的是,相比于其他金融时报集团旗下的资产,《经济学人》的股份组成要复杂的多,培生集团也就无法擅自将其出售。我们就此联系了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博格斯,他表示由于金融时报集团并不完全拥有《经济学人》的股份,所以无法将其和其他金融时报的资产一起卖给经济新闻。
  即便日经新闻想买,《经济学人》股权的问题让培生无法出手,但另一方面,《经济学人》本身依然处于一种稳定并且盈利的状态。相比于三年前就早早倒闭的同行——《德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的转型可以算的上成功,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学人》的利润上涨的2%,尽管收入比上一年度降低了1%,但收入结构的变化是可喜的:纸质广告的收入下降了12%,但新媒体业务和一系列咨询服务的推出几乎抹平了纸质广告收入下降的缺口。这说明《经济学人》转型数字化方向还是正确的,而平稳且每年微涨的利润也告诉培生:《经济学人》依然坚挺。想必这也是培生最终保留《经济学人》的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金融时报》是传媒界的活化石也是急先锋,无论东家是谁,我们都祝福它仍然能够独立报道,继续创新,引领传媒业界新趋势。
新闻加点料
  金融时报卖给日本人,英美同行恐慌吗?
路透社(Reuters)则是将重点放在重量级报纸从欧洲转战了亚洲,并且在焦点放在了日经身上,它指出日经新闻在商业与金融上的报导,在日本享有极高的声誉,但日经也积极想打出它的母市场-日本,并且引用日经董事长的原话,"我非常骄傲能与金融时报这样一个在世界上最有威望的新闻媒体机构结合。"路透社试着从日方的角度去理解为什么日经会需要金融时报,也替不熟悉日经的西方做了一番介绍。
虽然金融时报的总部在英国,但从英国各家媒体的口径看来,业内对于这份交易还是感到十分意外的,他们意外的点不是在于培生集团想要卖掉金融时报,而是对于卖的对象感到意外,之前在欧洲传出要卖给德国出版商的声音十分大,但结果却又是出乎意料地卖给了日本纸媒。除了关注媒体业内的评价之外,三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也不忘对于日本和日经的情况进行了一番分析。


来源:搜狐传媒 作者:郝思斯 翁逸骎
http://media.sohu.com/20150724/n417422767.s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