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们,高抬贵手,对不起我错了我改正。”——甘肃省会宁县交通局副局长近日在办公时间观看XX视频,不幸被破门而入的暗访记者发现并曝光。在新闻发布的第二天,该局长被即刻停职。这给不少人敲响了警钟:平时要好好工作,黄片不能上班看… 以上新闻,就是记者“暗访”的普遍一招:破门而入。 实际上,暗访在记者采访中的作用和游戏里玩家的大招原理一样,虽不经常使用,但一旦放出必是绝杀。暗访记者不仅神龙见首不见尾,且常常“杀人”于无形,让被访对象防不胜防,闻风丧胆。也因如此,做“无间道”式采访对记者随机应变能力的要求很高。 下面看看,暗访记者们为了祭出大招,都用了什么方法。 方法一:装 指南:为了成功进入暗访现场,记者什么都可能伪装,比如下面的记者,装工作人员进入,一秒钟变孕妇脱身。 案例:每年央视的“3·15”晚会上,都会播出微微晃动的暗访实录VCR,记者与被访者轻松聊天的场景令我等俗人赞叹:他们是怎么让被访者不设防地全盘说出不法勾当的?” 晚会节目组的女记者潇潇,是一位为揭黑幕而甘冒风险的记者,曾多次遇到过危险情况。在暗访一家医疗机构时,潇潇先后三次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深入其中。眼看大功告成,就要离开,却暴露了身份。为了脱身,她机智的躲进厕所,把“工作服”团作一团塞在肚子上,假装孕妇,才得以逃跑。 方法二:暗号 指南:不需要学会摩尔密码这么复杂的暗语系统,但记者也需要向专业部队一样,知道些和同行打交道的方法,比如暗语、手势。 案例:“3·15”晚会的暗访记者在获取证据时,都是与上级单线联系,而且使用的都是“代号”和“暗语”。即使是同事,也不知道卧底的是谁,不知道各自要调查的是什么内容。 暗语都是些听起来稀松平常的话,比如随便一句“明天爷爷要来了”,这有可能是在通知接应同事要出货了或者我们遇险了。再比如央视负责调查的卧底记者每天进入目标地点后都会发一个短信,“今天晚上我回家吃饭”,代表着安全;晚上下班以后,发一条“我要回家吃饭,菜做好了没有”,就代表他平安出来了。 小蓝看到这里,不由得联想到几月前大热的tvb连续剧《使徒行者》,如果事先知道是同事,钉姐和爆seed就不会爱得那么曲折,小蓝真的好爱好爱林峰~ (此句与本文无关,请自行忽视…) 方法三:抓 指南:所谓抓,说的是暗访的时间和时机,这一点是比较烧脑的,比如“何时潜入造假工厂能人赃俱获还不被发现”,这是记者们暗访前要做足的功课。 案例:《西部商报》的唐记者仅仅是“随机的”在会宁县的一些部门进行暗访,就抓到这样一条大新闻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去哪里看作风不重要,但是时间的选择很重要——他特意将暗访时间定在了星期五,特别是星期五下午,因为“这是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最容易’开小差’的时间”。 方法四:细 指南:如果说破门而入是鲁莽的暗访,那么明察秋毫就是需要细致地观察,这种观察要求暗访的记者对周边环境进行快速且一丝不苟地调查。因为往往时间有限、人力不足,很多时候记者需要能足够记下暗访现场的每一点细节,才不会遗漏重要线索。 案例:不久前,银川记者对当地的“细狗撵兔”赌局进行曝光。再次暗访时,记者细心地摸索到了隐蔽在树下面的狗场。一般来说,赌狗场十分隐蔽、平时完全看不出。由于记者发现当时已有人在赌狗,因此顺藤摸瓜悉心找到。 在记者离开时,遭到了狗场保安所驾的皮卡车直追记者车辆,为甩掉疯狂追踪的卡车,记者不得已将车开进田地找到另一条柏油公路,在被追赶数十分钟后,记者终于甩掉车子,向警方报警。 方法五:升级装备 指南:暗访记者的调查能获得成功,“装备精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案例:CCTV调查新闻主力记者李梦,曾参与采访调查了罗维邓白氏公司掌握1.5亿国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并进行交易的事件调查。李梦和同事的暗访设备几乎都是为每个人量身打造的,隐秘性堪比007。一个记者一般会随身携带两个拍摄机器,有时候,就是一个烟盒、一个打火机这样稀松平常的东西。可能在对方看来,就那么随便一放,但其实已经在拍摄了。 来源:http://www.neweyeshot.cn/archives/17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