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751|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新年献词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7:1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年年度媒体新年献词合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7:18: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方周末2022新年献词丨每一次抉择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
没有谁想到,为这一年中国人的日常留下最真实画像的,是一份份流调
52岁的绍兴出租车司机,多日里每天跑车20小时;出差徐州的男人,日复一日调试设备,晚上吃麦当劳十分钟度过44岁生日;45岁的南京妈妈,除在机场做保洁外,其余全部是带孩子去各种培训班的足迹;35岁的爸爸,晚上在东莞居住,早上送完孩子后又大巴连地铁赶去深圳打工;沈阳大爷的鸡架子、广州阿婆的早茶、扬州天天麻将馆、云南多位八旬老人旅游到内蒙古额济纳旗,让疫中生活现出地方风情;而瑞丽居民的困顿、伊犁游客的窘迫、西安全城的封控,让人耿耿,有如身受……
那些粗粝的细节,那些奋力生活的轨迹,那些单调重复里的爱、责任和坚韧,真实映照着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比滚动播报的全球新冠疫情数字更加牵动人心。
但疫情终究改变了每一个人的日常,时间之矢已无法倒转,世界再也回不到从前。多少坚固的东西都在烟消云散啊,那些耳边响起的崩裂声,仿佛低徊于时光深处的惊雷。
旧的一页悄然翻篇,没有正式道别。新的世界加速拼图,不会友情提示。普罗大众的日常之上,是与新冠疫情相迭的百年变局在交织演变,历史正在流淌、奔腾、冲刷,淘荡出新的河床,镌刻出新的走向。
外太空空间站新建起三室一厅,元宇宙模糊了虚拟与现实,时空概念在多个维度被刷新;史上最大龙卷风千年一遇暴雪,纽约首遇暴洪,欧洲最热夏天,全球气候极端化让现实世界运行逻辑难以为继;中东难民冲击脆弱的欧洲联盟,美军急切飞离阿富汗泥潭,俄乌竞相屯兵,巴以飞弹对决,大国角力让全球关系空前承压。
陌生的图景,陌生的语言,陌生的节奏,可谁能阻止这滚滚大潮?猎猎风起,我们已站在百年未有之大时代路口。
何处是生门,何方有出路?谁能争得先机,谁能笑到最后?唯主动破局,果断开局,抉方向,择先机,方能萃取绵绵不断的力量。
抉择当先,要在当下。
抉择是亘古至今的召唤,谛听着生命固有的咏叹。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抉择是坚忍持久的爱,是为自己为亲人为路人为家与国的明天筹谋。
抉择是责任担当,是纵然身在沙漠,也要变身骆驼,不为鸵鸟。
抉择是勇气,是直面惨淡后的奋起,是横下心接纳陌生、改变和结果。
抉择是较量,是狠狠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且还要以堂堂正正的姿势。
抉择是新生,是涅槃后更为强壮的灵魂,是摧枯拉朽、洗髓换骨后的轻盈如燕,是从悲观中升华出的达观,是最终化成的不老青山。
人之抉择,难以处处顺滑,但求不做浮萍。而每一个你我,绝不躺平,绝不由天,要努力在时代与命运的罗盘上刻下印记,以千万个一粟聚成洪流,汇于沧海。
回望这一年,百年前那艘红船上的抉择,为中华民族带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启航;共同富裕浙江示范,三次分配全网流行;新选制香港落地,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纷纷亮剑;房产税试点已楼梯吱嘎响,双碳承诺描绘出绿水青山;全面三孩光速落地,双减政策重磅出击;互联网告别狂飙突进,劣迹艺人一夜褪尽光环……
也许,要到10年、30年或者50年后,这些大事件大抉择的所有意蕴才能完全彰显,但你我皆已是局中人。每一个人既被抉择,又在抉择。就在眼前,就在此时。
抉择当然有代价,尤在这巨变的当下。抉择重如千钧,更需要有心者不抛弃、有力者不放弃,一起扛起时代的那粒灰。
你有你的抉择,我有我的抉择,家有家的抉择,国有国的抉择,文明有文明的抉择,历史有历史的抉择。亿万个抉择汇聚,世界方显参差多样,宇宙才真正博大浩渺。但无论大小,每一次抉择,都是一次主动求变,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正如每一棵破土的新芽,都带着穿透时光的倔强。
在这条路上,我们守望相助,给灰心者做光,给失味者做盐。让软弱者挺起胸膛,让畏葸者不再彷徨,帮失意者重拾信心,向溺水者伸手施援,给悲恸者抚慰拥抱,令疲惫者沉入酣眠,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最后的依靠。这是我们共同的抉择。
落子无悔,抉择本身就是向前。
从一个变局闯入另一个变局,从一个时空通关到另一个时空,抉择难分福祸,但求无愧天地;抉择无论成败,背影自带光芒。
虽千万人,吾往矣!
愿这一刻,时雪洗去尘垢,惠风拂走阴翳。沐浴和煦阳光,聆听万物呼吸。时光酿成甘酒,属于每一个正奋斗抉择的你。
祝你新年快乐。
来源:南方周末
编辑:马皖雪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7:32: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未来属于有韧性的你我丨搜狐新闻新年献词
原标题:未来属于有韧性的你我丨搜狐新闻新年献词
疫情持续两年后,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因为疫情,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什么叫寰球同此凉热
面对难散的阴霾,盲目乐观是轻佻的,可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仍要送上温暖的祝福,并且真诚地相信和提醒,阳光,就在隧道的尽头等着我们。保持韧性和耐力,就会一步步地接近光明。
过去两年的抗疫历程及生活经验表明,最终引导我们渡过疫情年代的,只能是科学,而不是迷茫,应该是人同此心,而不是一盘散沙。时间、意志和资源的投入凝聚起国人共度时艰的决心,以坚韧的精神,阻止毒株造成更深的伤害。
在动态清零政策的按需启动中,在城市整栋楼、整个小区、整个街区封锁防疫中,我们展示过在协作中迸发的巨大力量。在整村异地隔离或严管中,在参与疫苗屏障的建设中,我们展现了在希望中度过眼下惨淡日月的镇定。
韧性超越言辞,已经内化在行动中。
在礼赞团结、号召以韧性和耐力充实坚守的防线时,当然不能无视国人慨慷的付出。
若将生产生活的纵深拉大,能看到疫情在国人现实生活与精神层面,留下了深浅不一的伤痕。疫情下被迫停业,抱头痛哭的小店夫妻档;惶惑不安的旅游业者,封控状态下一些人的失措……
我们记录宏观层面集体的坚定前行,也不能忽略微观层面个人的艰辛跋涉。
国人抚慰疫情伤痕,烛照时代的细节与命运的坎坷,与抗疫的宏观叙事相辅相成,构成大国及其生民无可置疑的广泛联系。
在持续的疫情中,我们已经越来越难以分辨,生活和观念的诸多改变,哪些是因为病毒,哪些是因为时间。
这一年,一些年轻人或主动或被动地远离大城市、大厂,想要寻求更安稳的生活;很多企业家头顶的光环黯淡,需要重新界定企业道路和大众形象;很多家庭则在重新权衡教育的方式,反思鸡娃的焦虑。
未来的面貌并不简单地取决于抗疫结果,未来还取决于我们现在做的事,取决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最终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别让等疫情结束再说成为思维惯性,生活已经被病毒侵蚀、腐坏的部分,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防卫、修复。这是另一种艰难的防疫,可我们同样无路可退。
在新的一年,请高声地谈论有韧性的美德。相信坚持的力量,它被赋予的价值蕴藏着问题的答案。
勉励国民坚持的,除了良好品格的自我激励,当然也需要在国家层面坚持统筹兼顾,在行政效能上持续地兼济天下。
贴近人情,纾解民困,国家意志连接个人的万千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志同道合的人的群体,援助我们共生共存的处境。
若说新年有值得共勉的期许,就是请你我坚持一种诚实的生活方式,坚守洁净的精神世界,杜绝被各种卑鄙的仇恨所污染,阻止旧的隔阂重回公共生活。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也是无论逆境顺境,最适宜自我劝勉的话语。稳住就是耐力,稳住就是坚持。坚持一些恒久的价值理念,比如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文明的指引。
又一段人生,从现在开始了。盲目的悲观和盲目的乐观一样无意义。阳光仍在照耀,未来属于有韧性的每一个你和我。
新年快乐!
来源:搜狐
编辑:马皖雪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7:33: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年献词】到真实的世界中去
口罩已经在脸上挂了快两年,时间过得真快。张文宏医生说,这或将是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我们祈愿好消息早日落地。
这两年我们获得的最重要的启示,是忍耐、纪律与关心他人。看似普通的生活,都是通过艰苦的战斗得到的。那些牺牲与付出,我们绝不能遗忘。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一代代人与疾病战斗,与贫困战斗,与愚昧战斗,我们才能安然挺立在这生生不息的大地上。
行动起来,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一个世界是由无数角落组成的,每个角落的风向都可能关乎全局,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处的角落守土有责。不要忘记爱,正确使用力量,没有力的爱,会趋于哀怨;没有爱的力,只能破坏。
在肤浅的满足触手可及的当下,要警惕过度骄纵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追求的是逃避所有伤害、冲突和痛苦,那么也会远离真正的智慧与洞见。西塞罗说,寻欢作乐、声色犬马是轻浮的伙伴,与它们为伍其实并不快活;处于逆境坚定平静,经常更为幸福。
当数字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也要防止被虚拟淹没。拥抱现实,有意义的改变才可能发生。重新建立时间感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活在当下固然没错,但如果当下被切分为一个15秒接一个15秒的乐美好,那么我们无异于生活在流沙之上。只有将当下放置在更长的人生时间轴之中,我们才能合理使用它。
到人群中去,不要害怕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观点,尽管真相并不总是让人愉悦。在人群中,我们才能汲取力量,辨认方向。在熟人网络的点赞之交和陌生人网络的杠精互殴之间,本应该有一片开阔的处女地,让对话发生。对话,这一人类最古老的本能,已变得更加珍贵。不被手机频繁打断的对话,有多久没有发生了?
我们越来越听不见别人,妨碍倾听的罪魁祸首便是日渐严重的自我聚焦,是社会的自恋化倾向。事实上,当他人消失的时候,自我也消失了。也就是说,只有看见别人、听见别人,有机的自我才会浮出水面。他人的故事不都是,公共领域更不能等同于瓜田
没有谁是局外人,也不要做局外人。没什么比做局外人更轻松,也没什么比做局外人更孤寂。我们把自己保护得越好,便越可能失去行动的勇气。
因为我不再希望转身,觊觎这个人的天赋和那个人的能量。唯有真实可以生长,用真实的自己与真实的世界交互。保持远见和敏锐,积蓄能量,以期有为。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马皖雪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7:33: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2新年献词丨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1929年,来自安达卢西亚的30岁青年加西亚·洛尔迦,在大萧条的纽约街头如此描绘欧洲人面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心境:
黎明来了
没有人把它迎在口里
因为这儿没有明天
也不可能有希望
90多年后的昨天夜里,一个28岁的中国青年,在告别同事的晚宴上,读起了塞涅卡那句著名的诗:不要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这句诗我今年先后引用过两次,但惊讶于一个28岁的年轻人也有如此沉重的生活感悟。毕竟,前一秒,他还是个激情洋溢的创业者,鼓动他的兄弟们为明年和更远的未来而拼搏。
1
不知觉间,新冠疫情已经跟人类共存了两年。在生命这条赛道上,病毒有几十亿年历史,而人类充其量只是百万年。未来的岁月,这种共存是看不到尽头的,作为高级生命的人类也许只是过客,病毒却是地球永恒的幽灵,和时空共在。
过去一年,命运共同体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国内的各大城市陆续进入核酸检测的黄码和红码名单,在严厉的防控下,病毒依然大行其道。动态清零带来的每一次所谓胜利,都很快被其他区域的新疫情所掩盖。这种看不到头的拉锯战,不仅消磨着大众的意志,也让实体经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民间里流传各行业萧条的消息,但在官方数据上,经济依然坚挺。高级官员们开始倡导大家过紧日子,各地降低工资的传闻频率比肩疫情。网上时不时传出来被封闭人群的歌声和加油声,让人不由动容,魔幻感还是苦中作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
2
每到年终,我们总是要挥手告别。今年的逝者不少,这两位跟中国紧密相关。
过去一周,我们告别了酷似肖恩康纳利的史学家史景迁,有人伤感地说,最了解中国的汉学家走了。更早之前,余英时的离世更是震动了众多中国人的心灵,这位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因其对中国深沉的爱,在朝野有迥然不同的两种评价。
今年的冬天尤其寒冷,朋友圈里此起彼伏的雪景,让身在南国的我也颇有三分寒意。但来自内心的寒冷,更让人警醒。生活哪有胜利可言,挺住意味一切,这完全不是诗意,而是残酷的真实。年底参加的几次聚会,对当下艰辛的感慨和对未来无措的茫然,是多数创业者和私人老板的共同感受。
时代是突然降临的,各种耦合因素交织,挣扎感和无力感,以比疫情更快的速度,蔓延到每一个人身上。曾经的万众创业,火爆的投资圈,今天望去,恍如隔世。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3
也有一些积极的消息传来,韦伯望远镜的发射引发了众多天文迷的骚动,人类作为有限的存在,探索无限和宇宙的起源,是生命的本能冲动。而扎克伯克发起的元宇宙概念,正在跨越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国内部分股票借助元宇宙概念一飞冲天,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今年丰盛的大雪过后,势必会培育出新一波茁壮成长的韭菜。马斯克的脑机接口,给人类注入永生的希望,时代杂志断言,2045是人类成仙之年,而我脑中浮现出来的却是王家卫遥远的《2046》。
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我们回不去的不仅仅是乡愁。灰烬的光芒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无从得知。但造就一个民族主义的共同体,必定包含着部分个体的自由丧失。
在持续的寒流里,也有星星点点的暖意传来,对湘西女教师的关注、声援中,1万多人组成的捐助墙,是集体无意识的体现,是正义和野蛮的对峙,是公道自在人心的宣示。正应了《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台词:在人类野蛮的屠宰场上,还有一丝文明的微光,那就是人性。
4
半个世纪前,凯恩斯主义在欧美社会开始失效,强大的政府干预已经无法撬动经济的增长,一场漫长的滞涨让西方世界陷入痛苦的旋涡。这一切,曾经跟中国人都相距遥远。
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中国,面临着比半个世纪前更为复杂的境地,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极化特征已越来越明显,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来势汹汹,全球化和移动互联的头部效应,让贫富分化呈现史无前例的现状,这是古典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未曾面对过的。而曾经作为前半个世纪经济引擎的日本、韩国、中国,不仅经济增长乏力,人口出生率均低于1.5,就连大家印象里高生育率的印度,也降到了1.6。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人类社会也许要面对极其严峻的挑战:作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的增长,会不会走向终结。这包括人口的增长,经济数据的增长,以及人均资源的增长。
未来几年,也许我们不得不跟滞涨作斗争。95后和00后们,从出生至今,从没体验过经济增长的乏力,更没体验过物质的匮乏,缺少现金的无力感。但愿这一切都不会降临,人类总是有着单纯的愿望,但现实不是童话编织的。命运不会无缘由地垂青某一代人,除非奇迹发生。
5
近一个世纪前,年轻的洛尔迦预言:人类的未来,那儿不会有天堂,也没有不动武的恋爱。光明被埋葬在链条和喧哗里。
在核战争被重新提及的今天,有必要重温康德的世界公民和永久和平的理念。没有什么价值能高于人本身。人是目的。我们不需要再来一场灭绝人性的世界大战,才知道和平的可贵,人类最善于遗忘,但请远离互相残杀和毁灭。病毒尚且懂得这个生存策略,何况人类?
新的一年钟声即将敲响,新的生活可能性又一次敞开自身,筹划着未来。期待爱的光线醒来,照亮这零度以上的风景。
西门不暗
20211230
广州
来源: 想象数字科技
编辑:马皖雪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7:33: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风声丨为什么媒体的新年献词不再让人泪流满面?
凤凰网原创  如果说以往的新年献词,媒体的角色是引领者与启蒙者;如今的新年献词,却像是时代的零余人,还一味鼓励大家自助与自救。
一年一度,又到了各大媒体发布元旦新年献词的时候了。事实上,新年献词这样的文体,并不是当代独有;只不过它成为当代的一种流行,的确是这20余年来才有的现象。
1999年,《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以及主编江艺平的主编寄语《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广为传颂,一举让新年献词成为市场化大报的标配,也是纸媒黄金时代声望与权威的一个集中体现。
然而,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各大媒体的新年献词早已失去昔日的轰动效应,就连《南方周末》也不例外。新年献词仍是《南方周末》不可缺少的仪式感,提前预告会于20211228日在该报的APP上首发新年献词,读者可以预约。该条微博有14个转发、32条留言、98个点赞,热门评论还有泼冷水的:没什么出彩了,还卖什么关子,爱几时发就几时发。
当日晚上十一点多,《南方周末》2022年的新年献词《每一次抉择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发布。依然有不少读者呼应,微信阅读10+,却远称不上轰动。知名媒体人@传媒老王 评价道,每年都会看一眼《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一年不如一年了
新年献词是很多媒体稳定的输出形态,无论是传统纸媒还是各类新媒体,元旦都要发一篇。笔者跟几家媒体的编辑有简单沟通,他们大抵在11月就进入新年献词的准备工作,定主题、定思路、定初稿之后,还要进行反复地斟酌打磨。仿佛没了新年献词,就像以前的报纸开了天窗,就不能体现出媒体的大格局了。
精心筹备与寂寥反响形成强烈反差:公众是如何对新年献词失去期待感的?
媒体话语权的失落:
从一呼百应到无人相送
21世纪前后,是媒体新年献词影响力的鼎盛期,也是我国市场化媒体最繁荣的阶段,各大城市涌现出了一批市场化的都市报。《南方周末》本身就非常典型:报纸创办于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位于经济繁荣的南方城市;有着相对包容的办报环境;教育的普及,受到一批知识分子读者的热烈欢迎;市场经济的繁荣,供不应求的广告……那时新闻记者是让人艳羡的职业,不仅地位高、收入也高。
原《南方周末》记者南香红在采访中曾提到,有记者曾经这样描述该报上世纪90年代的工资:钱发下来了,还没来得及存进银行,下个月又发了。放在家里,一摞一摞的。哪怕2001年工资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最多的一个月,记者还能拿到18000多元的薪水。
彼时的市场化媒体,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大抵也都有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定位;媒体人里有大批知识分子,希望凭借手中的话语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经由广为传颂的新年献词,《南方周末》建立了一个人格化形象。她关怀弱者,她悲天悯人;她坚守正义与良知、坚守底线与尊严,不屈服不妥协,我们决不苟且于虚伪和庸俗,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踏的东西1999);她对社会事务与历史进程与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只有在政治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障的情况下,制定公正的规则这一更为重要的前提才成为可能2003……
这个阶段,媒体在新年献词里凸显的,是真相的记录者、权力的监督者、公民权利的启蒙者这样的形象。这一形象建构为公众普遍接受与认可,澎湃激昂的新年献词由此具备一呼百应的效果。
时也,势也。2010年左右,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市场化媒体的增长趋势已不断放缓;2012年微信公众号诞生,并在短短两三年时间一举成为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之一,市场化媒体大都步入发展的停滞期。2015年之后,市场化媒体关停的消息逐渐多了起来,一开始还会惹人唏嘘,如今公众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哪怕曾经多么风光无限,关停时也无人相送。很多纸媒的工资已经10年没涨了,这还不是最惨的,惨的是物价越来越高、工资越来越少,甚至发不出工资。
曾几何时,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媒体垄断了优质内容的生产,但在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彻底失去,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了去了;人人都有发声筒,尤其是蓬勃的微信公众号,冒出了层出不穷的优质自媒体……加之,随着外部环境的紧缩,不少市场化媒体的角色定位仅剩政策的宣传者,失去了公众保留的好感。
如今的新年献词,反而成为一些市场化媒体证明自身在新媒体冲击下仍然有存在价值的手段,新年献词成了合法性的论证。或承诺会为读者提供不可取代的优质内容,或宣称成功地实现了全媒体的转型,或在对光辉历史的追忆中唤起公众的情怀。
就连《南方周末》也没有幸免。在2014年(创刊30周年)的新年献词上,它也需要用大段大段地自我描述,我们一直努力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脉动”“我们也期待给自己一个见证,见证一群报人能否在数字世界里延续光荣与梦想”“我们始终坚信,原创严肃新闻不会死,它只会创新阵地”……
这样的自我鼓劲,在每一年其他媒体的新年献词里常常出现。如果说以往的新年献词,媒体的角色是引领者与启蒙者,有虔诚的芸芸呼应者;如今的新年献词,媒体的角色却像是时代的零余人,它试图挽住读者的手臂,期望再得到一次机会。
人文关怀的鸡汤化
社会问题转变为个人问题
大部分媒体的新年献词,都会关注到个体、关注到弱者,以彰显该媒体的人文关怀。当弱者努力摆脱无助让自己站得更直时,我们的心又何止充满温情。我们把永远的尊敬留给他们1999);我们更应该正视更广大社会群体的基本诉求,对生存保障、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对社会公正的诉求2003);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每一个人的幸福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2006);那些彰显国威的盛事,远不如带给国民最切实的福祉更能得到发自内心的认同2011……包括2022年的新年献词,也是以一份份流调中为生活忙碌奔波的中国人的身影破题。
无论新年献词里出现的词是弱者,是个体”“每个人,还是第二人称的,指向的都是相较于庞大的机构与权力而言力量薄弱的一方,指向的是你我他每一个普通人。这是能够打动读者的地方,它说出我们的困境、彷徨与恐惧,呼吁抚平与慰藉我们的内心,希望每个人都能金贵起来。
因此,新年献词里会出现与普通人生活相关的很多民生的细节。比如物价降了我们就高兴,工作丢了我们就犯愁。遇到坏人我们会害怕,警察来了又怕他不守法2010);交了昂贵学费,幼儿园不一定就能安全放心;住了高档小区,空气不一定就比别处清新2018);包括2022年,虽然隐去了具体的细节,但也还是提到了抉择当然有代价,尤在这巨变的当下。抉择重如千钧,更需要有心者不抛弃、有力者不放弃,一起扛起时代的那粒灰”……
可惜的是,这样的人文关怀,如今却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批评为鸡汤味太浓。问题不是因为其对个体的关注,而是对个体困境的纾解上,不同媒体的新年献词指向是一致的:一味鼓励大家自助与自救。
如同《南方周末》2022年新年献词写道,在这条路上,我们守望相助,给灰心者做光,给失味者做盐。让软弱者挺起胸膛,让畏葸者不再彷徨,帮失意者重拾信心,向溺水者伸手施援,给悲恸者抚慰拥抱,令疲惫者沉入酣眠,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最后的依靠。这是我们共同的抉择。辞藻华丽、情绪不断递进堆叠,感染力很强。
只不过,个体的困境,最终纾解之道是我们,让我们来帮助弱者。这自然是没错,可如果只是呼吁依靠个体的力量(我们是个体的集合)去解决个体的困境,却可能将造成认知的误区:将造成个体困境的社会原因转变成个人原因,将社会责任转化为个人责任。这样辞藻华丽的呼吁听多了,也就成了鸡汤,读者渐生疲倦。
新年献词如此转变,有迹可循。2013年之前,新年献词里大量出现公民一词,但2013年之后,这个词就越来越少。公民并不是什么敏感词,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第1款的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相较于个体”“普通人这样的称呼,公民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它强调的是个体对法定义务的承担,同时有权参与公共事务。
公民不是被动的姿态,而是主动参与者;公平、民主、法治等大词也不是玄虚的概念,而是每个公民可以参与推动的实践。在公民的视域里,个体的困境当然有个体的原因,但如果是社会的症结导致的,那么就必须推动社会的改良,而每个公民都可以是一份子。
新年献词里,金贵的不是华丽的辞藻、高燃的排比,不是简单诉诸于社会的守望相助,而是行使法律赋予我们不可剥夺的权利,积极参与一个大的抉择。个体的抉择,与家的抉择、国的抉择,并非割裂开来。我们是家的一份子,也是国的一份子。
我们不难理解当前媒体面临的压力,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笑纳各大媒体新年献词端出的一锅锅同样配方的鸡汤。
大词的冷淡:
失去动员力的共同体想象
新年献词有着相似的书写模式:回顾过去,说说现在,展望未来。每一年新年献词,都会提到上一年的大事记。
不过,早年的新年献词,除了回首与前望之外,更加凸显针砭时弊、治病救人的功能,并不避讳当年各种负面舆情,甚至占据较多的篇幅。比如1999年有媒体的主编寄语,就提到了朔州假酒、昆明铲除恶霸、电信反垄断等当年大事;2008年是奥运会年,新年献词里花费更多篇幅提醒,当年是戊戌变法一百一十周年、大跃进五十周年,呼吁读者无论你是何种角色,都不要被历史的大潮淹没,或者冲刷去你的独立存在。至少你要在大时代中做个坚强的小人物,在狂欢夜中做个自由的舞者
这一情形在如今的新年献词里也越来越少见。人大新闻系的公众号“RUC新闻坊曾对7家媒体2018年新年献词做了词频分析,发现大多数媒体的新年献词会采用抒情议论的风格,较多使用时代/一代”“中国/祖国”“人民”“”“这类宏观大气的词语,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国家或媒体的历史成就,展望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其中,这个形容词在使用频率上远远超过其他形容词汇。
仍以《南方周末》为例,其新年献词的一个特点是,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使用,形成平等交流、娓娓道来的氛围;在展望部分,以第二人称的呼唤形成强烈的情绪漩涡,感召读者,形成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以及行动力。比如你要敢于向往,敢于生活,敢于争取,敢于改变2015);这是你拥有的时间,这是你编程的生活2017);面对考验,你要么扼住命运的咽喉,要么被命运扼住咽喉,所以,你不能后退、不能屈服,而要努力奋斗,甚至起身战斗2020……然而,读者对这一类新年献词的冷淡,说明乐观展望所诉诸的共同体想象,并没有打动大多数人。媒体人汤嘉琛犀利地说,那些热情洋溢的新年献词,年复一年地将希望、理想等大词当作关键词,恰恰反证出当今社会最稀缺的东西是什么。
20年前的新年献词,悲天悯人却依然可以让很多人泪流满面、内心充满希望与斗志。因为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做大蛋糕的时代,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什么阶层,只要勤劳拼搏,多少都能够享受到发展的红利。因此,一切问题都可以是发展中的问题,人们相信,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20年后的今天,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经从做大蛋糕进入到分配蛋糕的阶段,20年前具有的很多红利已经慢慢消耗甚至被瓜分殆尽了,而早早就抢到大块蛋糕的人自然是死死守住自己的利益、并荫庇下一代,阶层也渐渐固化下来。这一代的年轻人会发现他们很难,虽然生活在物质更丰富的时代,但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得到他们父辈所拥有的东西——比如一个体面的工作,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这不是中国社会独有的问题,环球同此凉热。于是,就像东京大学特聘教授上野千鹤子在2019年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给大学生们的忠告所说的,等待你们的是即使努力也得不到公平回报的社会。日本的很多年轻人选择了躺平。但中国媒体的新年献词里呼吁:人之抉择,难以处处顺滑,但求不做浮萍。而每一个你我,绝不躺平,绝不由天,要努力在时代与命运的罗盘上刻下印记,以千万个一粟聚成洪流,汇于沧海。
话是对的,听起来也很燃,但能否由此激起读者的行动力,有待观察。诚如前文所提到的,任何社会性问题,不能纯粹转换为个人问题,并诉诸于个体独自解决,否则再多的展望与呼吁也可能失效。
媒体是否有能力重建一个可以凝聚起大多数人的共同体想象?不是一些大词堆砌的美好未来,而是直击痛点与难点、有着清晰改善路径、并需要更多人参与的理念或实践,它不必一蹴而就,但每个参与者进一寸就有一寸欣喜。是不能为,还是不可为?读者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来源:海派评论
编辑:马皖雪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7:38:40 | 只看该作者
重庆法治报新年献词:负重前行
2021打进包裹,贴上记忆与祝福、轻拿轻放的标签,我想要快递给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你,以及2022的自己。
这个包裹是如此琐碎平凡,收纳了一个人、一个家、一张报的点点滴滴,记载了又一轮365天的日出日息、往来奔忙,以及他们为了生存发展、平安健康的每一次付出,谋求聚沙成塔、超越平凡的每一次努力,可谓酸甜苦辣与柴米油盐齐飞,喜怒哀乐共万家灯火一色;
这个包裹是如此珍贵厚重,装满了一座城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乃至这个星球的历史新页——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走向全面现代化,从100年走向另一个100年,从人民至上、风雨同舟的世纪沧桑走向人类一家、命运与共的宏大愿景……
时间是最忠实的快递员,当他满头大汗把包裹一一送达,恳请给一个好评。不管他是否做到了微笑服务,只为他这一路的负重前行。
祝愿你成为最幸运、最智慧的收件人,取出记忆时别忘了给自己也点个赞,分享祝福时别忘了在这一路上,每一个帮助过你和你想要帮助的人。
祝愿天下所有的负重者平安健康,谢谢你们扛起了一个家,扛起了一座城,扛起了整个江山。
2022,非常荣幸,能和你一起继续负重前行。
重庆法治报社总编辑 王伟
编辑:马皖雪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3 19:11: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蔡慎坤/新年感言:依然相信围观的力量
  2022年就要来了,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网络上爆发出罕见的喧哗。围绕着湘西李田田老师被“精神病”,山东平度云山镇女书记王丽“刑事你”以及“眯眯眼”有损爱国形象的讨论,在网络上特别是自媒体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舆论高潮。正是在众人的围观之下,李田田回家了,王丽书记丢掉了乌纱帽,至于“眯眯眼”,让胡环球和赵发言也哑口无言!
  不得不说,网民刨根问底再次见证了围观的力量!类似事件5年前曾经在昌平发生过,当时我在一篇文章中说:“一个年轻人无辜受害,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恐惧,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如果说我们关注青年之死是出于正义和良知,倒不如说是恐惧和愤怒。若视生命如草芥,谁也无法预知自己会不会被塞进通往死亡的面包车。”
    王丽或许会感到万分的委屈,她只是道出了各地只做不说的天机。当一个人是不是犯罪完全由权力决定,想“刑事你”你就是有罪。王丽说得没错,有一百个理由“刑事你”!我们面对483种罪名,可谓到处都是红灯、人人都是待罪之身!
    一位著名律师坦言:“泛犯罪化”立法,不单单是指立法的罪名不断增加,还包括司法解释的罪名外延的扩大化。比如寻衅滋事罪,从现实物理空间,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扩张到了虚拟网络空间。寻衅滋事,本来应该是人碰人的犯罪形态,而不是指语言影响力犯罪。若这一解释被扩大化,可能导致大量寻衅滋事罪的混乱错误的适用,言论治罪将成为理所当然的法定罪。
众所周知,在纸媒时代,社会的一点点改变,离不开新闻媒体和良知记者的担当和勇气,比如当年的孙志刚事件,让收容谴送制度终结。而自媒体时代围观的力量更为强大,从钱云会惨死轮下到徐纯合被无端击毙再到雷洋一命呜乎,自媒体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网络围观正在一点点地推动社会挪移,也能唤醒沉睡的人抑或岁月静好的人。
    当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发生,无论是公开的还是隐秘的,都会招致围观者不愿散去,被围观者的一言一行都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逃走也难以突破层层包围和滔滔民意。理性克制的围观者,从未停止寻找下一个围观事件,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影响社会甚至改变社会。《新周刊》曾以《围观改变中国》为主题发出感言:“围观,可能会改变中国,并注定会改变我们自己”。
围观本来是个贬义词,是看客文化、见死不救、麻木不仁的代名词。然而,互联网时代赋予围观新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的意义,这个“围观即参与,分享即表态”的过程,无论是新闻跟帖、公众号发文,微博转帖、微信群乃至朋友圈发声,虽然形式有别功能各异,但每一次围观每一次表达实际上都是民意真实的表达,也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另类声音。
微信公众号对于许多不看电视不读报纸甚至不上网的人来说,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于我而言也是对外发声的最好平台,自2014年开通公众号以来,先后被封掉了N个公众号。依然有许多人关注我的时评,做为一个非职业时评人,我没有想过这些或长或短的文章能够影响什么改变什么,但做为记录者抑或观察者,我想把自已最真实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社会不是一座孤岛,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有人或许庆幸“倒霉的事情不曾发生在我的身上”,有人或许把鄙夷的目光投向那些黑夜里的守更人,虽然网络空间充斥着张牙舞爪颠三倒四的水军,虽然真诚的声音常常在夹缝中显得微弱无力,然而失序的后果必将由每一个人来承担,黑暗不会因为沉默自动散去,对邪恶的冷眼旁观,只会导致悲剧反复上演。
曾经看过韩国电影《熔炉》,发现不同民族之间的正义感差异很大。《熔炉》中那个受到侵害的聋哑男孩,因为不满法院的判决,勇敢地拿起了尖刀,刺向了恶魔的腹部,与恶魔一起被飞驰而来的火车撞击碾压然后同归于尽。电影的结局虽然没有让恶魔一一受到应有的惩罚,结尾的那句话却直击人心:我们一路抗争过来,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让我们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我相信,一个社会要想持续繁荣与安宁,理该允许不同的声音,甚至包容批评的声音,这是对灾难的一种预警;我相信,更多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深爱着这片土地,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我们都希望这片土地更加繁荣与安宁。这个社会更加理性和文明,这个时代更加多元和健康,这个国家更加自信和包容,或许这也是许多人思考与呐喊的动机。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是这个大时代背景下苟且偷生的蝼蚁,是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个体。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人和守望者,只要我们保持为人的基本良知,面对任何黑恶势力时能够挺身而出大喝一声,保持清醒而拒绝随波逐流,我相信光明灿烂的日子必会来临。
2021年即将过去,此时此刻,我有许多感慨!过去一年是我最轻闲的一年,因为3月份公众号被封之后,没有写过任何时评,也让许多朋友感到失望。令人欣慰的是,我看到更多年轻时评人脱颖而出,他们的勤奋他们的敏锐他们的勇敢,他们的锲而不舍他们的兢兢业业,让我倍受感动倍受鼓舞,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过去这些年,我总会应网友的要求,写下几句新年感言,也算是新年的寄语。
2017年的时候,我写的新年感言是:风雨中,我们相拥而泣;雾霾中,我们蹒跚前行;软弱时,我们彼此搀扶;孤独时,我们共同守望。
2018年我的新年感言是:我们依然满怀期待,将残的灯火不会熄灭,压伤的芦苇也不会折断。
2019年我的新年感言是:告别2018,或许下一个春天还会遥遥无期,当2019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刻,让我们透过网络彼此连接彼此劝勉,让我们在未知的无数个寒冷的日子里,为了温暖而温暖,为了相聚而相聚,为了重逢而重逢,为了哭泣而哭泣,为了欢笑而欢笑,为了祝福而祝福!
2020年最后一天,我写下了二段意思相近的新年感言:没有人知道寒冬何时过去,没有人知道春风何时拂面,坚守呐喊需要更多鼓励和陪伴,沉默也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无论沉默还是呐喊,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心愿:告别寒冬迎来春天。/ 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我们接受同一个呼召,面对不期而至的狂风骤雨,唯有彼此同心才能坦然无惧,唯有竭尽全力才能抵达彼岸。
2021年我的新年感言是:瘟疫泛滥的岁月,我们都是幸存者!既然未来无法预测,那就让我们并肩前行好好活着,彼此温暖彼此扶持,一路呐喊一路高歌!坚信人类文明的曙光终将穿越严寒,照耀你我。
2022年到来之际,我依然应网友要求写下几句新年寄语:
虽然路途遥远,虽然常感孤单,依然还有许多人,为常识辩说,为公义抗争!依然还有许多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愿意把自已摆上这个时代的祭坛,依然坚信曾经燃烧的火焰永远不会熄灭!
我知道,那些在凛冽寒风中奔走的人,即使步履艰难,依然未曾放弃!我们置身于这样的一个大时代,没有理由置身事外,没有理由沉默不语。围观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我们需要彼此温暖共同守望。那个诗人说得好: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来源: 民国一网
编辑:马皖雪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3 19:11: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为流传的“南方周末1999新年献词”
1999年,千禧年交接之际。
人们面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惴惴不安,却又满怀期待。
21年过去,再读这篇新年献词依然感动,
但更觉得像是来自上个世纪的遗书。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
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
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
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
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
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
或者急匆匆地跑着,
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
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
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
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
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
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
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的宝贵
——真实、真情、真理,
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
认清了虚伪和欺骗。
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
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
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
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
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
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
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
除了内心的爱。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
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
我们与你再次见面,
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
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
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
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
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
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
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
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
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
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
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
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
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
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
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
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
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
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
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
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
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
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
'正义、爱心、良知'
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
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说一声,'新年好'
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爱这个国家,
还有她的人民,
他们善良,他们正直,
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来源:博雅亭6
编辑:马皖雪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 21:52: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视新闻2023年新年献词丨开局知奋进 中国再出发
大河奔流,绵长壮阔。新的一年,如约而至。征途如虹,蓝图绘就。时代的号角回响在神州大地上。
新年到来之际,14亿多中国人民收到了国家主席的美好祝福,更激发起奋进的力量。“2022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2022年,穿越风浪,笃定向前。这是极为重要、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金秋,在宝塔山下,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2023年到来了。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看中国,团结奋斗再出发
再出发,因为有更高远的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番伟业,前无古人,今有来者。向着复兴再出发,“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再出发,因为有更坚实的底气。从小康到现代化,目标升级,发展一以贯之。每一步的收获,都筑就新的起点。只有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才能让人民群众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
再出发,因为有更艰巨的挑战。新征程不会是坦途,好在我们已经习惯了攻坚克难。新征程饱含机遇,但是不干,什么也攥不到手上。
再出发,因为有更饱满的干劲。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每一次出发,都是新的进击、攀登、跃升、创造。开局有力,能带动长远,让信心更足。
开局要开出新境界,开局要开出精气神。
开局之年看中国,看形势任务、闯关夺隘、进展收获,也看内在的前进逻辑——
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我们牢牢把握确定性。新时代十年,闯过大风大浪。在应对复杂不确定性之际的最大确定性,就是“两个确立”。虽面对三重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开局之年,发展更有基础,动能正在集聚,攻坚更有经验,向上向好的大势是确定的。
在全球化旋涡逆流中,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并不太平的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而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以“中国之治”对冲“世界之乱”,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鲜明、笃定、务实。
在外部风险的冲击中,我们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最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大国前行的要义,在于牢牢把握主动权,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我们纲举目张抓主要矛盾。“善为理者,举其纲,疏其网”。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从现在开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这是历史性的擘画。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下好关键子,就能带活一盘棋。
在实现“稳”的同时,我们奋力争取“进”。稳中求进是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重要原则。稳与进,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新征程上,稳与进的内涵都进一步升华。开局之年看中国,稳与进皆有重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中释放更大活力。兜住底,开新局,以攻为守,主动作为。
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我们展开基层探索。顶层与基层的深刻互动,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在逻辑。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是一份体现深远谋划,饱含历史重任、时代重担的顶层设计。开局之年尤要看,基层在贯彻落实中,拿出怎样的鲜活探索、有效成果,如何体现出“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在困难挑战面前,我们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要做到六个“更好统筹”。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这是新时代的前进逻辑。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引领时代。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这是新征程上奋进者的状态。
在饱满的自信中,我们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担起历史重任,踏上新的征程,我们带着充沛的自信,也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开局之年看中国,看这份清醒、坚定。
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焕发出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新时代,激扬着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抓机遇,闯风浪,开新局,都需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开局之年看中国,关键看,精神焕发、英雄辈出、特别有神采的中国人。
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里,贯穿着很多关键涵义:
梦想、团结与奋斗。它们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
力量、精神与智慧。它们汇聚在今天,传递到明天。
坚韧、活力与青春。它们属于所有团结奋斗的中国人。
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开局,就要作出郑重的书写。开局,我们努力开新局、开好局,开出高远的立意,开出笃行的品格。志存高远,才能不落窠臼。脚踏实地,才能壮阔向前。
开局之年看中国——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这是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每一位奋斗者都担起责任的中国。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这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的中国。
“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这是朝气蓬勃、激扬青春、充满希望、热气腾腾的中国。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邓秋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