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1175|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级李坷燃的专区

[复制链接]
李坷燃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13:0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10-7-4 13:04:45 | 只看该作者
读“雷人英语”有感楼主  发表于 5 分钟前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上海世博会如期举行,吸引全球友人的到来。   假期中关于上海世博的一则消息仍然记忆犹新——“雷人英语”。假期在网上了解到上海卢湾区迎世博双语指南中“高明”的汉语注明英语发音,“早上好”被注音为“古的猫宁”,“对不起”被注为“俺么搔瑞”。中国人的创造力再次得到了体现,小时候的我也曾这样“对付”过英语。但是这些汉语注音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外国人对这样的蹩脚英语似乎并不感冒,看来也只有中国人可以懂得其中所带来的乐趣吧。
   不容置疑这是为上海市民能应付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而准备的,为了世博能够顺利成功,也为了让外国友人感受到大都市的人们的文化素质是不错的,期望展示上海的风采。但是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办法在我看来并不值得推崇,毕竟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多,终将迎来大量的外国友人前来驻足,英语的重要性也就不容质疑,不单单是对在校的学生,我相信在社会上的民众也不应再漠视英语了,在此不是因为想表达自己是喜欢英语推崇英语的,而是不想再让这发明汉语注明英语发音的创造再次延伸。
   由此事件不免让我回想起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为了迎接领导的检查让学生、老师时刻保持良好状态,课间活动井井有条,做操异常的有序,甚至为检查时能有序完美的为领导表演课间操而牺牲课堂时间。学校建筑也迎来了它们的新装,再隆重不过了。可是领导走后一切又恢复常态,我一直都不习惯这样的改变,快得让人无法适应。一直觉得这样的作法让人厌恶。
   中国人有个坏习惯就是看中于面子,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只是充面子,讲场面而不彻底改变现状,在展现完面子后又恢复常态。其实我想说的是没有那么大的头就不要戴那么大的帽子,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要让那些充面子的物质变成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是自己真正所拥有的而不是装出来的。中国也许还留有古时泱泱大国的梦幻,但那终究成为过去,即使现在的中国仍然保持大国风范,但毕竟我们是有许多不足的,必须面对我们仍落后于那些历史远没有我们悠久的国家,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一个被世界称为强国的国家就必须改掉这根深蒂固的毛病,虽说这并不容易。做足表面功夫并不是长远之计,将这些充面子的物质变为自己真正的能力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希望。我想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小到一个人,达到一个国家都是希望追求完美的,但是只做表面功夫是不值得提倡的,所以请别让这些表面功夫继续使用,别让这些“喜剧”再度上演。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达到表里如一,即使这也不易。

板凳
发表于 2010-7-4 15:52:49 | 只看该作者
                                                   感触  
  2006年11月20日上午,65岁的徐寿兰老太太在赶乘公交车时,突然跌倒在地,南京市民彭宇将老太太扶起并送往医院。后经鉴定,徐老太太伤势严重,构成八级伤残。为此,徐老太太以彭宇将其撞伤为由,将彭宇告上法院,要求彭宇赔偿医药费、护理费、伤残赔偿金等总计13.6万元。2007年9月5日,鼓楼区人民法院经过四次审讯,作出一审判决,称彭宇送徐老太上医院的行为“纯属做贼心虚”。判决彭宇赔偿原告40%的损失,既45876元。
   老人称彭宇撞到自己,而彭宇称其是好心帮助老太太,反被诬陷。双方各持己见。在媒体介入报道后,不少网民都为彭宇遭遇的事而打抱不平。至此,“彭宇案”成为媒体评论的焦点,备受关注。
事隔多年,与“彭宇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温州版“彭宇案”、郑州“女版彭宇案”相继“问世”。
   “我只是扶起倒地老太,咋要赔7.9万?”河南小伙李凯强带出了又一个“彭宇案”。2008年8月21日,还是大学生的李凯强在回家的路上扶起一位老人。2009年12月28日,郑州二七区法院给李凯强下达一份判决书:2008年8月21日15时14分,原告宋某骑自行车自郑州市金水路由北向南行驶至河医立交桥转盘处被被告李凯强骑的电动车刮倒受伤。判决李凯强15日内支付宋某1万元精神抚慰金及其他费用共计7.9万余元。
   这种种的“彭宇案”让我不经会想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如果那些老太太是受害者,那么她们已经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同时也会让社会感到法律的威严和神圣不可侵犯。但如果那些被告人真如那些自告奋勇地要为他们平反的目击人所说的那样,是好心做事却吃了哑巴亏,这不就遭遇了北方人口所说的碰瓷吗?这就更让我们为现今社会感到失望。
   一连串的“彭宇事件”让公众对热心助人产生了顾虑。
2010年1月8日下午,一名85岁的老爷子在杭州鼓楼南宋御街上也碰到同样的情况,结果他在街上躺了近20分钟,围观者众多,但无人上前将老人扶起;时隔近半月,杭州一位老人在街上摔倒,躺了近20分钟,可无人搀扶。造成社会的这种现象出现的正是这些“彭宇事件”,公众担心在帮助他人后会无缘无故惹上了官司。
   害怕遭遇碰瓷,好心人变为了心虚人,心虚不知会在哪天热心帮助他人后挨上官司。“彭宇事件”不禁让民众对于帮助陌生人心生疑虑,社会信任危机就此产生。一项近13万网民参与的以“扶,还是不扶”的网上投票显示,有62.54%的网友选择了“绝对不会,怕惹麻烦”,有33.45%的网友认为,应该先理性判断,再作决定。仅有4.01%的网友觉得,肯定应该扶老人,认为“这是起码的公德”。这样的结果让我不禁为之一怔。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一个原本简单的问题在这个金钱浮躁的社会中变得难以抉择。在这好心反吃亏的现实中,民族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爱情怀还有谁敢坚守?如今老人倒地但无人搀扶的事情时有发生,人们怕的是遇上又一个“彭宇事件”。但如果倒地的老人是真正的需要帮助,而众人出于顾虑没有帮忙,这又是多么的令人心寒。社会道德需要我们的建设,社会信任需要我们互相的创建。
   写这篇文章只因今日在网上“闲逛”时看到的一则博客,同样是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问题,文中的作者在面对这一场景时不经意听到了一对母女的对话,年幼的小女孩问身旁的妈妈,为何没有人扶起倒地的老人,妈妈无言以对。这不经让我想到我们将如何教育下一代呢?
   我想这一切应得到我们深思,当今社会的正义需要我们的延续,但我们也要给予它生存的环境,让社会信任度提升,让社会道德得以良好传承与发展,别再让热心人在帮助他人时而有所顾虑了。

地板
发表于 2010-7-4 15:53:48 | 只看该作者
社会需要见义勇为

  陈及时19岁,湖北通山县人,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
  何东旭19岁,湖北枝江市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一学生。
  方钊19岁,湖北罗田县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一学生。
“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跳进湍急的长江中,孩子得救了,其中3名大学生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前段时间,这条新闻不断的刷新报道,令人震惊的是当3名大学生被发现沉入水中溺亡之后,其他同学哭着,甚至下跪,哀求渔船上的人把他们捞上来。可这几个打捞者就是无动于衷,直到岸上的老师把钱凑齐了他们才开始把人捞出水面。
    这让我不经想起2004年12月25日发生在成都华阳,那个小镇上的事,一个充满梦想将要迎来中考的初三女孩被一个精神失常的男子杀害,旁人的无情,让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没有人伸出援手。
    人们的良知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如今的人如此冷漠?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我们是不是也应丰富一下我们的精神,不要像一个暴发户一样,物质丰富了,可精神还是如此贫穷。
    良知,是人的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我们需要道德的支撑,然而种种无情的现象让人心寒,为何有的人变得如此孤立,只顾自己而无视他人的求救,有人说:与其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看似有些无奈的说法又何尝没有道理呢,当你在帮助一个人的同时也是在为明天可能失势的自己留下希望,即使帮助他人对你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得到,但你内心必定会得到一丝快乐,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也许就是如此吧。




5#
发表于 2010-7-4 15:55:0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过洋节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有人认为万圣节最初只是庆祝秋天丰收的节日;也有人认为万圣节是恶鬼聚会的日子,万圣节前夕到处都会有黑女巫与鬼魂出没。然而很久以来,西方人就已经把万圣节前夜看作尽情玩闹、互相吓唬的好机会,做南瓜灯、开化妆派对、“不给糖果就捣蛋”。
   2009年10月31日,又一个万圣节到来了,被西方文化渗透了的中国也爱上了洋人的节日。许多地方都推出了万圣节狂欢的活动,年轻的男女们头戴面具,身着奇异服装,在五光十色的灯光里尽情他们的狂欢。也许这是一个不错的解压方法,值得提倡,但让我们深入的想想,中国自己的节日我们是否也怀着同样的热情狂欢,又或者牢记于心?
   有人认为中国的万圣节纯属起哄,一不信耶稣基督,二不知该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何意义,国人过万圣节纯粹是囫囵吞枣的崇洋,让洋人贻笑大方。对于大多数漠视本土节日而推崇洋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完全不知所以然的万圣节也和诸如好莱坞大片、可口可乐、LV和NBA等一样,其实只是一件来自西方的时髦的消费品。
   有调查表示53.6%的年轻人过“洋节”是为了“找个快乐的理由”;对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有何区别”,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这样的看法是否能让我们意识到文化入侵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是否就这样不堪一击吗?这样的民族是否已经在全球化中丧失了自我,没有了自我主体意识?
   节日,尤其是民俗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最重要的文化创造。它强烈地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愿望、特征,还是民族凝聚力之所在。因此说,节日也是一个民族一年一度地传承着它独有的气质与文明的神圣的方式。若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一年到头都过着洋节,而忽略了中国自己的节日,这会不会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悲哀,一个民族的悲哀呢?



6#
发表于 2010-7-4 15:56:0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奢侈品的发展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
   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奢侈品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浪费。其实,从经济意义上看,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从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2006年,鄂尔多斯集团放眼中国奢侈品市场推出一款产品——1436,主要生产羊绒制品,致力于打造“民族奢侈品”。2008年,1436获准成为中华国宾礼,并作为中国主席访问日本(“暖春之旅”)赠与日本天皇的国礼。
    作为一款奢侈品,1436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低温染色新型工艺和高支精纺纱专利纺纱技术,并聘请了曾担任法国“香奈儿”品牌设计总监、获得法国总统“骑士勋章”的吉尔·杜福尔(Mr.Gilles Dufour)为集团的艺术总监。
    但据了解,中国出口的服装的50%为来料加工,30%以上由进口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进行来图来料加工,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而国际认可的羊绒服装品牌也多是英国、意大利等国的,中国品牌只能屈居低端市场,羊绒变得有市无价。可见,作为“民族奢侈品”,1436的任务还很艰巨。
    到底1436能否为中国奢侈品打响一炮,成为享誉全球的品牌,不断提高品牌价值,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民族奢侈品”的发展仍值得我们的期待与关注。



李坷燃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20:06: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李坷燃 该用户已被删除
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9:40:4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李坷燃 该用户已被删除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3:08: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李坷燃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21:51: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