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持常识感,警惕顽固的先入之见|青椒训练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红网青椒训练营导师、南方周末评论部原副主任陈斌

罗素有句名言“人生而无知,但并不愚蠢,是教育把人搞愚蠢的。”(Men are born ignorant, not stupid. They are made stupid by education.)
这话听起来有些“反智”,实则不然,里面包含着对人性与教育深刻的洞见,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阐释。
本文据此阐释一个现象,即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越容易失去常识感,不尊重事实,而从顽固的先入之见出发,觉得自己真理在握,在一些公共事件上的表态显得很愚蠢。当然,他们自己不会这样觉得,反而觉得自己是高贵的骑士,在以勇气挑战整个世界;觉得自己是启蒙的先知,在以智识教化群盲。是教育造就了他们的“所知障”。
我们都是人,有人性的弱点,有时不免陷入自恋或自大之中,陷入“证实偏见”(Comfirmation Bias)之中,觉得自己认定的一个事情是真的或认定的一个观点是对的,就会拼命找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放大对自己有利的事实,同事对不利于自己的证据与事实视而不见甚至拼命否认。
这当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高高在上,把自己摆入“一贯正确”的位置,要有一种智识上的谦抑。对事情的真伪或观点的对错,不要急于站队,或者说,哪怕你内心已经有所偏向,也不要急于压上全部赌注,要逼迫自己同事看正反双方的证据与事实,并尽量客观地加以看待与衡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与取舍;如果你觉得目前还不足以让你做出做出最终判断,那就等等看,让子弹飞一会儿,总之,你可以有先入之见,有预判,但一定要尊重事实、保持常识感,敢于善于根据事实来修正自己的知见与判断。
相对而言,知识分子的证实偏见普遍是特别顽固的,知识分子的先入之见是特别厉害的,一则他们长久浸淫于某一类别的观念之中,观念植入太深,此类观念就会被他们视为真理,天经地义而不容挑战,这是被洗脑与自我洗脑互相强化的结果;二则知识分子靠操弄理念吃饭,很多知识分子打造自己先知人设、全知人设,让他们承认错误觉得人设就坍塌了,所以绝对不能承认错误。
在上述意义上,知识分子的先入之见普遍是要比一般人厉害的。若是让这些人掌握公权力,他们就会倾向于把他们认定的真理强加给公众,“我掌握科学,掌握真理,因此所有人都有义务接受,我强制推行是在用公权力行善,有何不可?”
最近的罗永浩与西贝之争引发了对预制菜的大讨论。我以为讨论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新鲜食材是要比与预制菜更健康的,这是营养学强调的基本原则。
为此,我问了ChatGPT:“新鲜蔬果肉与预制菜哪个更健康”,回答要点是:一、新鲜蔬果肉营养成分更完整(维生素、抗氧化物质受加工程度小);少添加剂,安全性更高;饮食多样性更容易保持(可以自由搭配、烹饪方式多)。二、认为整体健康性:新鲜蔬果肉>经过少量清洗/切配的净菜预制 > 调味/半成品预制 > 直接加热即食的全预制菜。三、特殊人群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应该尽量选择新鲜食材,少吃预制菜(因为钠、添加剂多),健康人群 → 偶尔吃预制菜问题不大,但长期依赖不利于健康。
也就是说,新鲜食材(可以加上净菜)是要比即烹的半成品预制菜与开袋即食或复热即食的全预制菜更健康、更营养的,这应是一个讨论的大前提。我的讨论对手,有些人是承认这一条的,有些人连这一条都不承认,他们认为预制菜比新鲜食材更健康、更营养、更安全。与前者是可以通过讨论达成一定的共识的,后者完全讲不通,故而其心态值得探究。
这些人说,餐厅每天去的买新鲜蔬菜可能会有农残,预制菜标准化、工业化更安全。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问题是,这个虚假的两难选择不成立。餐厅难道不可以挑选合格供应商,定期检测农残,每天供应没有农残的新鲜蔬菜吗?如果新鲜的蔬菜是有农残的,那么用有农残的新鲜蔬菜加工出来的预制菜就没有农残了吗?可能不仅有农残,还加了一大堆防腐剂保水剂增加了额外的健康风险。长时间冷冻的食材如果被李斯特菌之类的病原体污染了,那健康风险大了去了,这些都是新鲜食材所没有的风险。所以,在所有条件相同之下,同一食材,新鲜食材原则上当然比预制菜更健康、更安全,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
在反复交锋之后,我理解了,这些人认为标准化、工业化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不可阻遏的历史潮流。这是他们的先入之见,在这个大前提下,因为预制菜是标准化、工业化(小前提),所以预制菜就是历史趋势,中餐的未来(结论)。更有甚者,有人还撰文称反对预制菜就是挑战工业文明。这些人,我可以恰当地称之为“拜工业教徒”。宗教信仰,你怎么挑战,怎么说服?说服不了,但道理还是要清楚的。
工业化并不只有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一种类型,还有智能化、柔性生产、小批量定制等。从美国的实践来看,廉价工业预制菜,快餐、中低档餐饮会使用,这样尽可能不需要厨师省了开餐厅等主要成本,用微波炉电磁炉加热出菜可以提高翻台率、增加营收与利润;但中高档餐厅大厨才是核心与灵魂,新鲜食材+现做,加上不同的大厨对食材的不同理解与处理,顾客买单的是这个,如果用用保质期9到24个月、加了一大堆保水剂防腐剂的冷冻食材来伪装新鲜食材,用电磁炉操作员来伪装大厨,然后卖中高档餐饮的价,这其实就是欺诈,所谓“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预期没有对齐”的话术掩盖不了欺诈消费者的实质。
更重要的是,标准化、工业化只是手段,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才是目的,消费者想要新鲜食材+现做,就应该通过诚实经营的方式去满足,而不是通过把冷冻食材假装成新鲜食材,电磁炉操作员假装成大厨来欺诈消费者。餐馆当然可以提供预制菜,但最好应该告诉消费者,不仅不告诉消费者,还欺骗消费者,那就是无良商家,是奸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向消费者提供新鲜食材过程中,确实有机械化、标准化与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象,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播种、灌溉、施肥与收获的效率,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新鲜食材,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这样的标准化与工业化才是工业文明。
科技也好,工业化也好,都是手段,都是为人服务的。手段与目的不能倒置。如果标准化与工业化才是目的,那向消费者提供新鲜营养健康的蔬果肉就不是目的,因为觉得标准化、工业化的程度越高越好,所以把新鲜食材做成保质期很长、有各种添加剂、吃起口感不新鲜或为了模仿新鲜口感加了一大堆香精、口味单一的冷冻食材、预制菜,这是本末倒置吧?如果中国人一日三餐、一年到头都要吃这种预制菜,这和牲畜吃饲料有什么差别?
预制菜当然可以有自己的生态位,如快餐、中低档餐厅,不常吃,消费者对吃的是新鲜食材还是预制菜要有知情权。我觉得餐厅供应预制菜就应该在店招、菜单上强制标准,有人反对说强制标注是污名化预制菜。问题来了,你要是真心觉得预制菜比新鲜食材更健康、更营养、更安全,标注之后消费者就会大力追捧预制菜,而拒斥新鲜蔬果肉,怎么就污名化了?不敢标准,无非想混淆与浑水摸鱼而已,无非想以次充好而已。我看,真正被污名化的是新鲜蔬果肉。
总之,知识分子的先入之见可以顽固到荒谬的地步,就这样,他们还觉得自己真理在握,独立遗世,俯瞰众生,这是一种过分自恋、人格障碍与认知障碍,应该加以警惕,绝不能让这样的人掌握公权力。


来源:王小杨评论笔记(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