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道迅速冲上微博热搜,4个小时里,超过56家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报道。
舆论关注下,7月11日晚,临沂市兰山区联合调查组通过“兰山融媒”发布了一则情况通报,对此事件进行回应。
然而,餐馆老板张女士表示,该通报中的内容并不属实,兰山区市监局从来没有告知过不再行政处罚的决定,否则,她也不会通过诉讼途径,要求兰山区市监局撤销《行政处罚告知书》。 就在临沂 “通报”发布两小时后,“指尖新闻”再次发表了《临沂市兰山区就45万元“天价罚单”发布“情况通报”,对执法行为开展进一步调查》的追踪报道,也是首个对“通报”提出质疑的机构媒体。 7月13日,该案代理律师龚华、张天增到达临沂,并公开发文指出兰山区的“通报不实”。 后经多家媒体报道证实,这份“通报”确实存在诸多疑点。 7月15日,临沂市提级调查,新的联合调查组发布了情况通报。
通报称,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存在处罚证据不足、执法程序不当等问题。表示将由市一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程序对该行政执法行为予以撤销,对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时任党组书记齐某进等五名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停职处理。 该通报再次冲上微博热搜。
据悉,该事件线索最初从多家机构媒体共同发起的“公益普法热线”求助咨询开始,到舆论关注,再到行政机关纠错,处罚相关人员,短短5天时间,该事件完整呈现了舆论监督报道的力量与价值。 舆论监督与普及法律知识在该事件报道中得到完美体现。 “磨稿子”邀请了数位资深媒体人,对这一热点事件中以“指尖新闻”为代表的报道进行点评。 知名调查记者刘向南: 不少人认为,现在信息爆炸,做不了独家新闻了。此言当然不能成立。无论信息如何爆炸,有眼光、有辨识力的媒体,仍然能从海量信息中发掘出独家线索,并生产出独家报道,从而形成不一样的影响力。 “指尖新闻”对山东临沂小饭店老板因随手拍视频被认定“违法广告”且遭天价处罚的事件的报道,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该事件由指尖新闻首发。这个看似普通却又极具争议性的事件,直戳社会痛点,与广大普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报道刊发后,立即引发社会大众的共鸣与关注。它是将基层执法与营商环境这一宏大主题以这样一件具体的民生小事来展现,切口小但意义重大 。 报道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详实,信源平衡。记者采访了事件的核心人物——饭店老板,呈现了事件完整发展脉络,从视频发布、接到调查电话、收到处罚告知书,再到提交陈述申辩书和听证申请书以及提起诉讼等环节,都细致描述。 同时,记者采访了律师,从专业法律角度剖析市监局的处罚行为,指出其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错误以及可能存在滥用职权嫌疑,丰富了报道的深度和专业性。 此外,记者还多次尝试联系临沂市兰山区市监局相关人员,尽管未获正面回应,但这种对多方信源的努力挖掘,体现了报道的客观性和平衡性 。 报道刊发后,随着舆论持续发酵,7月15日,临沂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针对此事件,临沂市高度重视,成立由市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进行提级调查。 —— 舆论监督,又立新功! 三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肖波: “临沂蛤蟆汤罚45万元”事件经过舆论发酵,个案演化为公共事件,生成公共议题,引发广泛讨论。 这种讨论超越个案局限,反映出行政执法与公众期待的张力,事关执法效能与社会认同的平衡,颇具公共性讨论的意义价值。 这一讨论的促成,首先应归功于“指尖新闻”的最早披露和跟进报道。这端赖于记者的问题意识和新闻敏锐度,即通过反常现象发现矛盾,在时空维度放大细节价值,最终落脚于揭示问题并推动解决的传播实践。 记者从普法律师处偶然得到的线索,敏锐捕捉到行政处罚程序中的异常:罚单通过门缝塞入、撤销决定延迟2个月送达、未按规定组织听证;处罚决定三天内快速作出,而纠错程序却拖延数月;“小餐馆三个月停业损失”与“45万顶格处罚”的强烈反差;罚单时间线与拆迁纠纷高度重合等等。 "异常识别-逻辑质疑-甄辨探究",凸显出指尖新闻记者发现问题、探究本质的核心能力。 纵观现今的诸多报道文本,表面化、同质化、跟风化现象俯拾皆是。"好问题比正确答案更重要",“指尖新闻”此役,回答了记者职业价值的核心何在,以及应该如何"去平庸化"。 资深媒体人彭飞: 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选题?书本上可能没有直接定义,但在新闻实践中,那些得到有关部门积极回应并推动相关问题解决整改的新闻报道,当属此列。近日,由“指尖新闻”率先报道的山东“临沂蛤蟆汤罚45万”事件,在强烈舆论影响下,短短5天时间,分别得到了区、市两级调查组的通报回应,监管部门主动承认执法错误、相关领导被停职,显示出了优质选题的新闻价值。 这篇稿件从内容呈现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写作技巧。但是能够捕捉到这样一个“小过重罚”的选题,并快速操作落地,就尤为珍贵。“指尖新闻”是近年来在社会新闻报道领域暗暗发力的都市报新媒体平台,这次由其最早报道的“临沂蛤蟆汤罚45万”新闻报出后,很快得到诸多高流量新闻平台的转发加持,以及多家媒体的跟进报道,最终让该新闻成为近期的热搜新闻,整个过程殊为不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够写出好新闻的人很多,但发现好线索并能够实施落地,是一种更加稀缺的能力。 资深媒体人金明大 在指尖新闻的首发和持续跟踪报道之下,山东“临沂蛤蟆汤罚45万元”事件终于迎来官方第二次通报:由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程序对该行政执法行为予以撤销,对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时任党组书记齐某进等五名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停职处理。 从指尖新闻首发曝光,到兰山区联合调查组通报“不再处罚”,再到指尖新闻跟踪报道“通报不实”,又到临沂市联合调查组通报“执法撤销、五人停职”……显而易见,这是一起完全被媒体报道倒逼推动的执法纠错事件,过程一波三折,可谓困难重重。如果没有媒体报道,此事不会公之于众,当地不会迅速纠正,问题不会得到解决,问责不会及时启动。在媒体“顺手转发”成为常态的今天,指尖新闻能够多方采访、率先首发、持续跟踪,并切实推动当地通报纠错、问责整改,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值得媒体同行学习借鉴。 此事也再次证明,舆论监督是推动工作进展的有力工具,是提升治理能力的有效助手,这不仅是媒体的职责所系,更是媒体的价值所在。“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希望更多的媒体同行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为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服务。同时,更希望被监督的部门和人员,正确认识舆论监督,乐于接受媒体建议,借机改进工作、提升治理能力。 资深媒体人余灜波 近些年来,常听到一种悲观论调——“新闻已死”。对此,知名媒体人褚朝新的一个观点我很是认同——“新闻不会死,媒体才会死”。更确切地说,是那些忘记初心、不思进取、不能与时俱进的媒体才会死。这一点,从曾9获中国新闻奖的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资深调查记者王文志等众多老派媒体人至今仍奔走在新闻调查一线的身影背后,就能找到最好的证明。 记得年轻时,每次写各种材料时,都会习惯性地提一句:媒体,是时代的瞭望者。这是这个行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一代代新闻人薪火相传的责任和使命。它时刻提醒我,丝须不敢懈怠。 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个优良传统本应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发扬光大,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流淌于媒体人血脉中的基因,却发生了“突变”。在现实的生存压力下,有些媒体“跟风吃瓜”,有些媒体“自废武功”,有些媒体“熬起鸡汤”,有些媒体“安于躺平”,能够坚守舆论监督阵地、扛起新闻调查大旗的媒体日渐凋零。就像几年前有学者公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调查记者只剩下175人。这数字虽然未必准确,但现状确实令人忧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此番“指尖新闻”对山东临沂小饭店老板因随手拍视频被认定“违法广告”且遭天价处罚的事件的报道,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给那些对于新闻事业仍抱有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又树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不断有传统报人重新回归到这个行业,师带徒,老带新,让新闻调查的血脉得以赓续。事实上,社会各界也正越来越意识到调查报道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时代的瞭望者们”重披铠甲,奔赴现场,点燃烽火,才能真正护佑我们国家的法治进程不断向前。 新闻媒体的价值在于说真话,说真话就要知真情。希望“指尖新闻”的这篇调查报道,能够激励和鼓舞更多媒体同行重拾旧业,回归本源,勇于调查,多出独家。因为有你,这世界才会更精彩。媒体人,加油!
来源:磨稿子(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