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新闻评论教育适应智媒时代的语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19: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新闻评论教育适应智媒时代的语境



作者:崔梦昕
华中科技大学

6月22日下午,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会议室里,2022级新闻评论专业方向班的同学、老师和三位校友齐聚一堂,讨论着大家都在关心的问题:在智能媒体时代,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该怎么开展?会场充满认真而热烈的气氛。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顾建明主持,学院领导、师生以及特邀嘉宾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




金凌志书记分析了新闻媒体在当前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他说,尽管记者曾被誉为“无冕之王”,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在现实中,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选择上,愿意选择进入传统媒体行业的人数却显得寥寥无几。这一现象令人深思,对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金书记强调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新闻教育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他也提出了纪律红线的重要性,强调新闻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坚守职业操守,不触碰纪律底线。金书记倡导在新闻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实践元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新闻采编、评论等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增强新闻敏感性和判断力。同时,他提倡在教育中加强技术应用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新媒体工具,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在智能媒体时代下,新闻评论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



张明新院长首先强调了新闻评论教育面向实践的重要性,提出“面向实践,在实践中做更多工作,为实践工作做出贡献”的观点。张院长认为,新闻评论的学习者应该深入实际,积极参与到新闻采写和评论的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张院长进一步指出,在理论研究上,新闻评论教育需要“更多地打开视野”,认识到新闻评论工作与多个学科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他提出,新闻评论不仅仅是新闻学领域的内容,还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张院长鼓励学生们在理论研究上拓展视野,深入探讨舆论引导和公共舆论研究,以增强新闻评论的深度和广度。他强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重要的国际事件,学生们应该在充分了解党中央思想的情况下加强评论,发出中国声音,让新闻评论走向国际。张院长特别提到了加强英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接下来,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院长张明新院长和研究中心主任顾建明老师共同为赵振宇老师颁发“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荣誉主任”证书。


赵振宇教授在随后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荣誉的意义与责任。赵老师表示,荣誉既是对过往成就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期望和激励。他强调,荣誉更是一种责任,鼓励我们在新闻评论领域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赵教授在讲话中提到,我们应该坚守原则,不懈追求真理和公正,确保自己的行为和言论都符合正常的道德和职业标准。他倡导大家要“做一点自己能够做、做得好的事情”,并“说一点自己能够说、说得好的话”。赵教授还提到了个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他以微信为例,说明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强调了作为新闻评论人,要时刻保持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责任感。在讲话的最后,赵教授将“保重”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话语送给了在座的每一位,提醒每个人在忙碌的生活中要注意身体健康和精神保养,因为只有保持好的状态,才能更好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湖北新华书店总经理陈栋带来了他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陈栋先生首先分享了他在大学期间办报纸、写评论的丰富经历,特别是他创办的媒体《新闻青年》以及其最大特色——大访谈,即人文访谈版块。陈栋先生强调,新闻评论不仅是对事实的陈述,更是对政治、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他提倡将政治当作业务来学习,通过评论来培植家国情怀,挖掘灰色地带的价值和情绪价值。他提出的写好新闻评论的四个要点:多读书、多反思、多体验、多动笔,为学生们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陈栋先生认为,用生命体验和生活体验来写作,才能创作出最感人、最直击心灵的作品。他所描述的新闻评论类型——评价批判型、分析解读型、体验感悟型、启迪思考型,为新闻评论的多样性和深度提供了分类。在谈到新闻评论人的基本素养时,陈栋先生提出了三个并重:政治过硬与理想情怀并重、专业精湛与丰富体验并重、思维敏捷与功底深厚并重。他强调,新闻评论人既要长得正,又要站得直,这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职业素养的要求。


新华社湖北分社副总编梁建强校友就智能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影响及评论员素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梁建强首先指出,智能媒体极大地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增强了与受众的互动性,并扩展了新闻选题的视野和深度。他强调,这些变化对新闻评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对复合型事件的专业知识需求、对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谈到评论员的专业素养时,梁建强先生提到,评论员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对新闻事件要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能力,并应不断提升自我。他提出,信息素养和伦理素养同样重要,评论员作为社会思想的引导者,必须具备新闻伦理和道德准则。梁建强先生进一步提出了培养新闻评论人才的五个着力点,包括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设置、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专业技能的培养、国际视野的扩展,以及专业实习的重要性。他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热点事件作为案例,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强调了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在讨论新闻评论教学时,梁建强先生提出应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写作技巧的培养、选题角度的选择以及社会责任与伦理的重视。他建议将讨论、写作和比赛作为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抓手。最后,梁建强先生对特色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包括优化课程设置以培养复合型和专业化人才、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学校与媒体的合作。他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新闻评论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



龚超老师则从训练思维和口语表达技巧的角度出发,强调了社会认知的重要性,并提倡保护好自己的声音,爱惜自己的羽毛。远在美国的牛静老师远程向参与新闻特色教育研讨会的师生们表达了她的问候,并分享了她对新闻评论教育的深刻见解。牛静老师指出,新闻评论教育不仅培养评论人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现实批判力和现实关怀。牛静老师强调了导师制在新闻评论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导师制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她提到,通过组织跨年级的交流会,可以促进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对大学生活的全面认识。牛静老师还提到,导师们愿意在学生遇到学业和生活上的困惑时提供帮助,包括个人事务的交流和支持。她鼓励学生在有需要时,不仅可以向家长和朋友求助,也可以向导师寻求指导。此外,牛静老师提到导师们愿意为学生提供科研方面的指导,分享了自己在出版著作过程中本科生的大规模参与,以及这一经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她鼓励学生在科研上积极寻求导师的帮助。在专业指导方面,牛静老师表示,学院的老师们在采写编评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学生可以主动与任何老师联系,获取专业上的建议和帮助。最后,牛静老师强调了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学校资源,与老师沟通,寻求帮助,以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外地出差的曹林老师也通过网络向与会的师生们表达了敬意,并深入探讨了新闻评论教育的现状与挑战。他首先对华科新闻评论教育的特色表示了肯定,认为这是华科新闻教育的宝贵财富。曹林老师指出,尽管华科新闻评论教育有着深厚的底蕴,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提到,自媒体的兴起降低了发表评论的门槛,传统媒体的评论空间正在萎缩,而主流媒体对评论员的需求也在减少。这些变化对华科新闻评论教育的特色构成了压力。曹林老师强调,要捍卫华科新闻评论教育的特色,首要任务是夯实学生的知识根基。他认为,新闻评论的写作最终依赖于深厚的文史哲积累。他呼吁学生们多读书,通过阅读经典来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曹林老师还强调了写作实践的重要性。他建议,新闻评论班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应积累足够的作品,以支撑起一本书的体量。他认为,真正的评论优势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舆论场的竞争中锻炼出来的。他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评论大赛,通过实战来提升自己的评论能力。


在师生对话交流环节,评论班的同学们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未来的规划。与会者们就如何在智能媒体时代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闻评论人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金凌志书记在补充发言中,进一步阐述了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提出,传统学科应与核心技术结合,走交叉路线,而交叉学科则应更注重应用。他还强调了内容为王的观点,认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优质的内容始终是新闻传播的核心。面对智能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的新闻评论人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将在新闻评论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开启新闻评论教育的新篇章。会议的最后阶段,顾建明老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顾老师总结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发展历程,并指出,通过此次研讨会,为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的发展梳理了思路。我们的新闻评论特色教育,是自觉置身于新闻事业之中的教育,其特色在于,坚持知行一体、学用相长的理念,并同业界深度合作,建设开放的教学与学术研究平台,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并进,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互补,专业教育与校园文化互生的发展之路。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新闻评论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打造出了新闻评论教育的国内高地,被誉为“新闻评论的黄埔军校”。在智能媒体时代,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闻评论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附:教师寄语新闻评论学子:

杨叔子:誉为繁荣陈利弊,敢将坦直献年华。
赵振宇:把握时与势,在坚守和创新中走向未来。
孙发友:在事实模糊不清的环境中,新闻评论将是引导受众走进真相的灯塔。
欧阳明:新闻评论教育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教育体系的一大亮点,在全国新闻教育界富有盛名,为我国的新闻评论事业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值此时机,祝愿我国新闻评论教育有更有竞争力的个性,收获更为优质的教研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人类的社会公正奉献。祝新闻评论专业方向班越办越好!
何志武:从一门课到一组课,从一个兴趣团到一个方向班,从几位导师到一群导师,从一种尝试到一种模式,持之以恒即是成就。顾建明:评论人要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识,不出售灵魂,不贪取妄财,永远保持观察者应有的距离,永远遵循自己的良知。
曹林:评论不仅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更是新传专业的“第一文体”。真正掌握了评论技艺和思想,就能站到这个专业的制高点上,选择、判断和视野都会自由很多。但要能登上这个制高点,没有50万字评论文字打底,是不可能的。故练青濯绛,必归蓝蒨;矫讹翻浅,还宗经诰。
龚超:风华正茂,续写华章。衷心祝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教育事业桃李天下,成果丰硕,发党和人民之声,勇立新时代潮头。
王昀:发现真相,质疑真相;看见世界,也寻找自己。
张若愚:作为一名哲学研究者,很高兴有机会,通过《实践逻辑》这门课,与新评班的优秀同学们交流实践中的逻辑问题。“实践”动态而复杂,“逻辑”却严格而清晰,二者的平衡与结合,凸显了新闻评论所需要的复合性与时代性。新闻评论既需要广博的情怀与视野,也需要硬核的训练与技能。通过过去几次的教学,我深感新评班同学们思维活跃而心怀家国,学风扎实而敢于担当。希望同学们继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早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祝华中大新闻评论班越办越好!



  
  来源:喻论(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_-mViRmEsaQF__yeAJpLA

  编辑:李梦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