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关乎数字媒体成败的四大趋势: 生成式人工智能、Z世代、商业模式和新闻格式
“FIPP媒体创新报告”向人们展示了媒体公司如何利用最新的机会并解决最紧迫问题的努力方向。
根据FIPP(国际期刊联盟)最近发布的《2023年媒体创新报告》(FIPP Media Innovation Report 2023),2023年的传媒业将经历一场“永久性危机”和“快速、改变世界的创新”。 这份长达160页的报告详细阐述了媒体机构面临的紧迫挑战和机遇。最聪明的媒体公司做对了什么? 他们靠什么赚钱? 你的新闻编辑部能做些什么来走在潮流的前面? 我们梳理了这些页面,筛选出了四个主要的数字媒体趋势。
1.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
ChatGPT, Bard, Bing。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目前非常流行。还有知名度较低的Ernie 和 Poe。许多组织都在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项技术在快捷方式和工作流程方面的潜力。
法国《世界报》(Le Monde)正在使用ChatGPT将其作品(部分)翻译成英文。意大利报纸Foglio Quotidiano将其作为游戏的一部分,测试读者识别人工智能生成的文章的能力。Reach plc旗下的网站InYourArea(在你的区域内)正在使用它来发布本地待办事项指南。数字媒体新秀Semafor正在测试其清除拼写错误和事实错误的能力。
如果你有资金、技术和专业知识,你可以构建自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就像彭博社(Bloomberg)开发的bloomggpttm一样。它接受了大量金融数据的训练,成为其新闻编辑部更可靠的工具。
这种谨慎的应对措施是可以理解的。编辑风险(不准确、错误信息和“幻觉”)、道德挑战(裁员)和法律风险(抄袭)都与使用这项技术有关。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好处是,它把那些平凡的编辑任务从编辑部的办公桌上移除掉了。新的角色和团队也需要与人工智能合作——不仅仅只是报道它的发展——它可以在媒体机构中创造出新的角色,即使它可能会消除掉其他角色。所有这些都使其使用的透明度变得更加紧迫。
《连线》杂志、《卫报》和德国新闻社都发表了关于何时使用人工智能以及何时不使用人工智能的声明。像Sifted这样的小型媒体组织也指出了它正在使用的所有人工智能工具。底线是对这个领域保持谨慎的好奇心,并与像JournalismAI这样的组织合作,它们正在弥合新闻编辑部的知识鸿沟。
2. Z 世代(Gen Z)
我们新一代的新闻迷们正在彻底改变内容的创造、传播和消费方式。Z世代被称为“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是有原因的: 他们从未经历过一个没有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世界。
Z世代年龄在8到25岁之间,他们有非常特殊的新闻消费习惯。他们消费新闻的时间、地点和原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毫无疑问,社交媒体是任何希望触及25岁以下人群的新闻机构的必备工具。今年的路透社研究所数字新闻报告(DNR)显示,Facebook的暴跌和TikTok的飙升终于首次在中间相遇。Z世代使用这两种工具的比例相当(38%)。大多数人使用Instagram(60%),后者越来越多地受到TikTok功能的影响。
事实上,Z世代是高度怀疑的新闻消费者,不愿为新闻付费。媒体洞察项目的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美国Z世代受众为某种类型的新闻内容付费或捐款。47%的人愿意为独立创作者的电子邮件通讯(newsletters)、视频或音频内容付费,这是平面媒体或数字报纸等传统来源(22%)的两倍。
如果不是媒介的问题,那么问题可能是固有的。Z世代经常发现大量的新闻报道让他们不堪重负,让他们情绪低落,也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切实的行动或解决方案。
今年的数字新闻报告(DNR)提出了其他建议; 这可能只是因为人们对新闻的兴趣下降了。解释器(Explainers)、流言终结者(myth busters)和测验(quizzes)都是新闻的主要形式,对这一受众群体来说,它们被证明是刺激、有用和有趣的。
这些都是近年来迅速涌现的“社交优先”(social-first)新闻品牌的显著元素,以Seen(以前的Hashtag Our Stories 标注我们的稿件)等开拓者为首,为“新闻运动”(The News Movement)、“Ac2ality”、“Openly”(公开,汤森路透基金会的产品)和其他许多新闻品牌铺平了道路。作为一个以LGBTQ+问题为中心的平台,“Openly”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价值观是社交媒体平台吸引受众参与的驱动力。
这些新来者对传统媒体构成了挑战,因为Z世代不像前几代人那样受传统媒体品牌的影响。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在适应社交媒体以保持与受众的关联性,其中许多传统媒体——如德国之声、BBC新闻、每日邮报、天空新闻和华盛顿邮报——已经积累了数百万的粉丝。
这带来了新的挑战,媒体机构需要重新思考新闻价值和内容创作(个性驱动、垂直视频),以及如何以最佳方式培训和管理Z世代记者驾驭好社交媒体战略。
3.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s)
数字媒体公司有多种收入来源可供选择。这也是一项很好的工作,因为,它们非常不稳定,过于依赖任何单一来源都不是一个好主意。 该报告建议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收入来源,其中一种必须是读者收入模式,为企业提供40%的总收入。新冠(Covid-19)大流行带来了人们对新闻的狂热兴趣,并愿意为此付费。现在,日益严重的生活成本危机已经平息了这种狂热,人们开始收紧个人预算。
订阅(Subscription)和会员(membership)仍然代表着媒体企业的最佳利润潜力,交易成本最低。最好的读者收入模式是建立在为付费用户提供高质量、原创、多样化和有用的内容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些成分,人们取消订阅的风险就很高。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似乎已经掌握了订阅捆绑服务(subscription bundle),其付费数字用户已达到900万。读者会被每周低至0.5英镑的试用价所吸引,然后就会被它的全面订阅(all-access subscription)所吸引。在2016年收购了在线消费指南Wirecutter、2022年收购了热门体育网站The Athletic、今年又收购了热门益智游戏Wordle之后,时报公司的捆绑业务近年来变得更加强大。
这一游戏的名称是价值,所有大型数字订阅业务——《经济学人》、《时代传媒》、《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都在向这个方向倾斜。当销售对象是其他公司而不是个人消费者时,留存率通常会更高。Axios今年推出的Axios pro订阅服务就证明了这一点,它的订阅用户达到了3000家,收入达到了200万美元。
“俱乐部”或会员制提供了类似的更轻松的方式。《卫报》成功的自愿捐赠模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拥有超过100万的数字订户。慢新闻初创公司Tortoise有10万名会员注册,并可以让这些用户参与到他们所阅读的新闻之中,美国出版商Quartz在发现收费墙无效后就取消了它,波兰新闻机构Gazeta Wyborcza通过向其读者提供直接接触其采编团队的权限,吸引了28万多名会员。
除了读者收入,第一方数据策略是一个相当新的机会。一些新闻机构和新闻集团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机制来收集自己的受众数据,并与广告商达成定制的直接交易。
Vox Media的“强音” (Forte)、新闻集团(News Corp)的“新闻智商”(News IQ)、《知情人》(Insider )的“传奇”(Saga)、《南华早报》的“灯塔”(Lighthouse)和《华盛顿邮报》的“宙斯洞察”(Zeus Insights)都活跃在这个领域。地区性新闻出版商也在寻求利用第一方数据。
新闻机构也可以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为读者提供教育服务。《经济学人》于2021年推出了在线课程《经济学家教育》,作为新的收入来源。《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也分别开设了时事通讯课程“六周金钱挑战”和“MBA 101”。
《金融时报》还涉足活动(FT Live)和咨询(FT Strategies)这两个新兴的摇钱树。品牌授权交易(Brand licensing deals)、联盟营销(affiliate marketing)和电子商务交易以及商品交易是新闻机构获利的其他机会。
4. 新格式(New Formats)
现代媒体机构正在摒弃那些传统的、经典的新闻写作手法,押注于有望提高信息可读性和可浏览性的新风格。Axios标志性的智能简洁(项目符号和有力的信息)和Semafor的Semaform(对文章进行模块化处理)是定义新闻新格式的两个主要例子。
其理论是,这将减轻新闻读者的负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基本上不堪重负,时间也很紧张。坦率地说,这样做的理由也是切合实际的,允许读者在文章中反复阅读。当读者可以选择他们需要的内容并离开时,他们会获得更令人满意的整体新闻体验。没有人想挖掘细节。
FT Edit(金融时报编辑精华)或Economist Espresso(经济学人浓缩)等新闻应用也注重尊重用户的时间。直接,简洁和专业策划的新闻摘要使产品更容易“完成”。这反过来又培养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忠诚度。
法国《世界报》(Le Monde)的应用La Matinale正在对音频进行更多的试验。用户可以将音频文章添加到播放列表中,就像一个自我策划的新闻简报一样。自主性和流畅的用户体验是这里的两个主要卖点,因为非付费用户只能选择一些免费文章。
音频和视频无疑正在崛起。“语音提示新闻”(Voice note journalism)是一种以非正式的方式直接给读者发短信的方式。个人通讯平台WhatsApp和Telegram也提供类似的选项。
TikTok(抖音)改变了短视频的游戏规则,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提供更生动、更有力的内容。
来源: 媒变前沿MediaChange (公众号) 编辑:覃韵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