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干货!5万字长文讲透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填写技巧(第三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6 16:1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干货!5万字长文讲透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填写技巧(第三弹)
第五章
国家社科基金的独到价值该咋写?

什么是独到的价值?申报书的原文是这么说的:“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注意,这里面有四层含义:

第一层,相对已有研究。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您前面一定要好好地把文献述评的工作做好,如果做不好,您怎么去“相对已有研究”去呢?您总得有个可以相对的参考系吧?就好比一个坐标轴,前人都已经在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的位置里面挖了好多坑掘了好多井啦,有些甚至都已经挖出了宝藏或者皇帝陵墓来啦,您就别在那儿继续挖了。

所以您做完了前面的文献述评之后,告诉评审专家:他们在前三个象限做的都很好了,有些大佬做都做了三十年了,我搞不过他们,但是呢,他们的研究也有些不全面的地方,那就是他们还没有在第四象限挖得太深,我决定不去走他们走过的路,研究他们研究过的研究了,我要在第四象限插个小红旗。

这就是“相对已有研究”的意思。咱说得文雅一点那就是——有很多知名的前人研究过的话题和领域,那是一片红海,虽然看上去很热门、很热闹,但同样很热烈、很壮烈,因为那都是大家短兵相接、白刃相见的领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所以才把这片海域染成了红色。在这里,要靠实力说话。

您要是觉得有和大佬们同台PK的实力,那也无妨。但对于咱们大部分普通老师来说,实力和能力毕竟有限。咱还是找个大佬们较少游泳的地方去练练手吧。也就是说找一片蓝海领域,做您的研究。

因此,相对已有研究的意思是,您怎么着也得提一提已有研究的成功之处和略显不足的一点点小瑕疵。但是正是这些小小的美中不足,正是您这个课题存在的价值。当然,这一点可以放在文献述评中写,也可以放在独到价值当中写。因为这两者是在同一个大的部分当中,前后紧密联系的。

第二层,独到。
在我们的营销领域,独到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牛!

您能不能找到自己的课题的独到价值,这个其实跟个人长时间的学术积累和定位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的,在学术领域这一点更明显。

前面我提到过了,我们必须要用营销学当中的USP(独特的销售卖点)思维来思考自己这个研究课题,跟已有研究相比起来,它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价值。

您的研究课题找到了这个独特的面向评审专家们的销售卖点了没有?

比如大家都研究电影,这不是什么独特的销售卖点。但是,您告诉评委,我研究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别人没有研究这个的,这就是您的独特的销售卖点。适当聚焦主题,这样容易形成独特的销售卖点。

第三层:学术价值。
好多朋友的申报书在学术价值这一块的描述比较空洞,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您不要忘了咱自己的身份,毕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大部分是高校老师。咱如果连点学术价值都发现不了,搞不出来,您自己觉得这个课题还有研究的必要性吗?

更何况,咱们的评审专家大部分也都是高校教授,还有长江学者、特聘专家等等,这些人可都不是白给的。您的研究有没有真正的学术价值,他们看一眼就能掌握个差不多。

在这里,大家要了解学术价值或者理论价值,它主要考察的是您的这个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对于本学科或者相关交叉学科等领域的理论体系是不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完善、拓展、丰富、补足或者创新之处。

总的来看,任何研究,都已经到了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级别了,那么都应该有着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本学科的理论增长点或创新点。

当然,大家记住,这种学术价值并不是让您开天辟地般的创立一套学术理论体系,这个要求太高了,马克思花了一生才实现。我们普通人很难做到,不承认也不行。因此,什么叫独到的学术价值?我的理解,哪怕您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它也可以叫独特的学术价值。

第四层:应用价值。
光有学术价值难道不可以吗?我觉得也是可以的,而且国家社科基金当中也有那么一部分是这一类的,但相对来说,还是少数。

大家不要忘了,前面我们说过的,国家社科基金不是纯学术研究,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问题导向的基金项目。

也就是说,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给咱们的这个资助,是让咱们研究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而且最好是能解决当下、眼前这三五年之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这个应用价值必须有、必须真、必须实。

所以我在前面的文章就建议,您的选题除非要做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否则就必须要以我们自己所脚踏着的这块中国的大地它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只有前面的选题有着明确的问题意识,您到这个地方的应用价值才好写,才会写得更出彩。

应用价值就是这个研究成果,最后形成之后,别人能拿过来就用。

这是我说的“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所包含的四层意思。
下面进入更加实用的撰写策略,我们应该怎么写才会更好呢?

第一个问题,怎么写“相对于已有研究”?
方法一:“很好—但是”法。这个方法的主要策略就是要表达清楚对于前人研究的尊重,这些研究我都认认真真的学习过了,我发现前人们在ABCDE这些方面的研究太出色了,我简直望尘莫及五体投地,我再怎么做也无法超越大家的研究水平了,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好、很好、非常好

很好,非常好,之后,就要告诉大家“但是,我发现前人们在H这方面研究的不是太多,刚好我在这方面有些积累,发表了几十篇中外文期刊论文,人大复印资料也转载了好几篇呢,所以我想把研究焦点聚焦在H方面,请评审专家看看这么研究行不行?

方法二:“联系—区别”法。这个方法的好处是,我不打算标新立异,我的研究与前人的大量研究有着非常强的关联,比如12345这几个方面,我们都关联非常明显。但是呢,我跟前人们大量的研究也有着6789这几个方面的区别,比如我们在研究目标方面有区别,我们在研究框架上有区别,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有区别,我们在研究观点上也有区别。总之,我们联系很多,但是,我们的区别也很大。甚至大到足以形成与前人不同的创新性研究。

方法三:“继承—创新”法。就是要告诉评审专家,前人的研究非常非常好,我的研究跟前人的研究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比如从时间上,前人研究的是1949-1979,我继承了前人的研究,要做1979-2019的研究;再比如说,前人做的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研究,我做的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不但继承了前人研究的理论和观点,而且还发扬了、拓展了甚至创新了这些理论和观点。

方法四:“拆分—重组”法。就是要把前人的大量研究按照一定的规则给它拆解开来,借鉴使用您认为有重要价值的零部件,然后加入您自己新造的或新买的零部件,告诉评审专家们,我借鉴了前人研究中的一二三四五个零部件,我自己新买了六七八九十个零部件。您可以把我理解为我在修车,但您也可以把我理解为我自己在造一辆新车。您看看,重组之后的这辆新车,学习了前人大量的造车经验,但是它最大的不同在于发动机比前几代性能要好很多。

第二个问题,怎么写好“独到”?
要“独到”到让评委专家记住您的申报题目或者申报书。因为,只有记住了,才有可能进入下一轮。记不住,那就拜拜吧。

那怎么“独到”到让评委记住呢?大家的申报书虽然颜值会有些差别,但是整体来看,没有谁超漂亮或者超丑,而且超丑的话,基本就废了。大家都是比谁比谁的申报书漂亮,所以基本都挺漂亮。接下里的问题就是直接“实力”PK了。因此,在这个地方可以抛出以下几个独到的点来了:

方法一:概念独到。就是此前的研究中几乎没有人研究过这个概念,或者没有人提到过这个概念,这个东西就非常吸引人。您比如,咱们的记者每年报道两会,大家都报道,怎么抓眼球呢?就要找今年的政府报告与去年的政府报告有什么不一样的概念。比如,前几年较热的共享经济,今年的疫情防控等,都是独到的新概念。

方法二:观点独到。这就要求您看待问题的视角以及从这个视角得出的观点,与众不同。别人都一哄而上鼓吹地摊经济的时候,您站出来说各地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大搞特稿地摊运动。这就是观点独到,它意味着我们要一反常态,敢于跟学科乃至整个社会的既有观念唱反调,而且要做到有理有据的唱反调。

方法三:问题独到。这一点还是跟选题密切相关,要研究不一样的选题。怎么才能让问题独到呢?我的方法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当然,您不能聚焦到一篇本科生论文的程度,说我研究个网络用词“官宣”的来龙去脉吧。这样的课题真不好意思去申请国家社科。所以聚焦不是无限制的聚焦,而是聚焦到一个适中的大小,最起码聚焦到博士论文的大小吧。那么,怎么个聚焦法呢?就是不断地加入新背景、新语境、新领域和新方法,这样就会比较聚焦了。用什么去加这些限定语境来聚焦呢?就是用您擅长的领域、擅长的方法和已经形成了的部分研究成果。最终您就会发现,聚焦之后的问题,更适合您自己了。

第三个问题:怎么写好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呢?
这里要注意的是,很多朋友们在写这些内容的时候,容易陷入以下几种尴尬的境地:

第一种,把自己的独到价值写得太牛了,牛到评审专家看完之后都会非常感慨,自己是不是远离江湖很多年了,为什么行业里出现了这么一个大学者,而自己居然不知道呢?

比如您可能会说自己填补了某项空白了,这不是不可能,但是这样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又比如说,您可能会说自己做完项目之后,将会创建出一整套的理论体系,这个也有可能,但是专家会怀疑,这小子有没有这水平呢?

所以,社科基金的独到价值不能不吹牛,但是千万不能把牛吹大了,吹到不好收场。您适当吹一吹,把80分吹成85分,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但千万不要把80分吹成99分。

第二种,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太笼统、太宽泛、太朦胧。有时候,朦胧是一种美,比如朦胧诗派,那些诗句写出来,你也不知道它写了个啥,自己脑补去吧。它写的哪怕是个丑八怪,您也可能脑补出个高颜值的小哥哥小姐姐来。但是,国家社科基金不行,不能光说好,更要说清楚哪里好。不能光说解决了问题,还要说清楚解决了什么问题。甚至不能光说涨工资,还要说清楚涨了20%的工资。

第三种,价值描述写得太长了,一搞搞了一千字出来。关键读完还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您的价值到底是啥。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层次不清、重点不明、语句不精造成的。因此,要凝练、凝练、再凝练。分三大点八小点地就把它讲清楚了,每个点一两句话,甚至句子结构都可以类似,排比也不是不可以。

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我认为策略就是三个字:

第一个字:稳。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不跪在地下,也不飘在天上。要让大家看清楚,您就是一个非常稳重地站在评委面前的一个人,您正在诚恳、中肯地评价前人、展示自己。

第二个字:准。就是对于您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表达,要做到术语准确,问题精准,描述清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要把这些价值清清楚楚地勾画出来,让人看清楚他究竟是个中年油腻男,还是个高龄耄耋翁。

第三个字:狠。就是要直击问题的要害,找到您研究的这个问题在理论上以及在实践上的痛点,而您的研究的价值就是,把这些痛点解决了。比如,怎么解决农民收入不稳定的问题,比如怎么解决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交通一体化问题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让相关部门挠头的大问题,您有没有好的研究思路?

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您的独到的学术价值必须描述得足够清晰:学术概念要准确,成果要对现有学科或现有理论有发展、完善、丰富或者创新,具体的价值写上1-3条就足够了,但是一定要合理、合适。与此同时,应用价值则需要做到精准解决现实问题,实实在在直奔痛点,就事论事,不拖泥带水。

第六章
国家社科基金的研究内容怎么写才会更出彩?

我们按照4个部分的顺序,把它分成14个小点,来详细谈谈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和主要目标究竟怎么写,才会更能获得专家们的认可。

第一个问题,研究对象怎么写?

写好研究对象,首先要搞清啥是研究对象,简称“搞对象”,或者要找到你的研究对象,简称“找对象”,哈哈哈。但是好多朋友往往在这件事情上没有搞好或者找对:他模糊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到底是谁。

专家看我们的申报书,也会觉得迷迷糊糊,研究对象不明确,我们的申报书就会左摇右摆,专家看着就会云里雾里,这样的申报书就很难获得立项。极有可能都走不到通讯评审这一步。

以找对象为例,那个你最后思来想去选定的结婚对象,他/她是唯一的。切忌把你的研究对象搞得不唯一。所以,我在这里强调研究对象必须要重视的最关键的点,就是——

第一点,研究对象必须唯一。
大家想想,我们自己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发生上面找对象的情景:一会儿觉得这个研究对象也不太好,那个也不太好;又一会儿觉得这个也不错,那个也不错。

有朋友会说,你看这个研究对象或研究选题,肯定有很多人报了,我不能报;也有朋友会说,我能不能把ABC三个研究对象糅合到一个选题里面搞成一个研究对象?另外还有朋友就是,什么高大上就报什么,什么热点就报什么,什么看上去漂亮就报什么。我觉得这些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它未必门当户对,未必是最适合你的研究对象。

所以,你的研究对象,最后选来选去,大致还是会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比如,研究报纸的老师通常不会选择一个新媒体营销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新闻评论的老师也通常不会选择直播网红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仅仅明白这一点还不够,我们还要在申报书当中清楚的表达出来,不要让别人误以为你想要脚踩两只船,这样会显得有点不地道。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读,您也别绕什么弯子,耍什么花招了,您就开门见山地这么说吧——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
“为”字后面是什么呢?就是您的研究对象的名字、名称、带有主谓宾定状补的一个短语或者一个句子等,都是可以的。

第二点,研究对象的表述必须要非常清晰。
我们自己心里知道了这个研究对象是谁还不够,咱还得让看您的申报书的专家能够看明白他/她是谁。您不能说我的研究对象长了两只眼睛一张嘴,这样表达不够明确,跟没说一样,您应该说我的研究对象鼻梁处长了一个黑色的痣,哦,大家一想,这不就是那谁嘛!

所以在表述上,不能含糊,不能说我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北京太大了,事情多得很,您又不是蔡奇同志,您研究不了北京,但你可以说我的研究对象是北京的新发地市场对全国农产品流通的影响。这个研究对象就比较靠谱了,为啥呢,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好适合咱们作为研究人员的选题,而且更重要的是,您恰好是三农领域的专家。

所以这个时候,您就会发现自己的研究对象能表述清楚了,切忌大而全,一个国家社科课题,三五个到七八个团队成员,研究一个大小适中、难度适当的实用性课题,课题的对象和指向性非常明确,就已经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所以请大家记住,千万别说我的研究对象是媒介融合,或者新冠疫情,这样的话题对咱们普通教师或者青年教师有点大,不好驾驭。您一定要进一步明确,您要研究的是媒介融合过程中的电视台乃至县级电视台转型,或者新冠疫情语境下的公众心理恐慌现象如何疏导等。

第三点,研究对象表述过程中概念不要混淆。
有时候研究对象当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并不怎么清晰的概念,比如中低收入人群,中青年,中产阶层等,大家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有时候会出现见仁见智的现象。

这个时候就要对您的研究对象的边界进行适当的界定,以便让评审专家清楚你研究的农村地区是东北的农村地区而不是华北的农村地区,或者您研究的低收入人群是总理说的月收入低于1000块钱的那几亿人群。

这时候,专家看完之后就明白了,您的研究对象是A,而不是B。一句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准准确确地交代清楚您究竟要跟谁搞对象

等研究对象写完了,您仔细对照一下,您的研究对象这句话,是不是跟您的课题名称是高度一致的?我的理解,研究对象就应该是您的课题名称的扩展版,您的课题名称如果是二十个字左右,您的研究对象这句话说可以扩展到四五十个字,对课题名称中所列出来的那个主要对象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

第四点,少就是多。
很多人怕一句话四五十个字解释清不清楚自己的研究对象,总想着要把研究对象用三五百字说清楚,我觉得这是大可不必的,甚至如果坚持这么做,还有可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为啥呢?因为专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写个研究对象这么简洁大方的事情,也要罗里吧嗦搞个四五百字出来,这语言功底简直太不能接受了。就这写作水平,也就没有进入会议评审的必要了。
所以该简洁的时候一定要简洁。

但你就是觉得不够尽兴,怎么办呢?我这里还有一招,那就是:先用四五十字交代清楚您的研究对象,画个句号。然后再适当展开解释一下您的研究对象。但是请记住,这个适当展开一定要适当,不能轰隆轰隆跑出七八百字来。

怎么写呢,大致可以如此“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具体来看,它包括:(1……2……3……”这样也是可以的。

但是要记住,这里面具体来看或者具体包括的方面不宜太多,有个两三点就可以了。切记切记,千万不要贪多求全,而是应该力图做到稳准狠的简洁大方,一两句话就把对象勾勒出来了,评审专家看了也非常清晰。就够了。

第二个问题,总体框架怎么写?

啥是总体框架?说的高深一点就是您这项研究的顶层设计,说的浅显一点就是您这项研究的总图纸。

咱们用马克思主义建筑学(哈哈,不是马克思创造的,而是我瞎说的)的视角来看一看,你们家要给黑娃娶媳妇儿,娶媳妇儿之前要盖房子,盖房子之前要有个图纸,哪怕是村里来的老汉在地上用树枝横三道竖两道地画出来的一个草图呢,有了这个图纸您就知道:我们家的宅基地宽18米,长20米,要盖五间大北房,正间房、里间房、外间房和两旁的耳房各占几米,东房两间占几米,大门占几米……这就是您家的房子的总体框架。

换到了您的这项研究当中来,不也是一样的道理么:您研究的对象明确了,研究的主体部分是什么?次要部分是什么?辅助的部分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是总分的关系?还是递进的关系?还是平行的关系?或者是交织的关系?您能不能用一张图把您要研究的这个对象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画出来,好让我们大家都看清楚?

所以在这里,我强烈地建议大家在写总体框架的时候画一张总体设计图出来。

第一点,强烈建议您画张图。
作为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总设计师,您的脑海当中是不是应该有一张蓝图呢?当然,这张蓝图光说有是不行的,光在您脑子当中是不行的,因为万一有一天脑子进水把蓝图弄湿了,我们岂不是永远都找不到那个宝藏了吗?哈哈哈哈開玩笑。

所以强烈地建议您,把这个蓝图画出来,当然也不是给我们大家看了,而是给评审专家看。

画图有几点好处:

好处1:它显得您非常牛掰,非常专业。

好处2:它给您节省字符。

好处3:它一眼就能看懂。专家一看就秒懂了,是不是也就为专家节约了理解你的时间了?多好的事儿啊。

第二点,画图一定要切记,别太简单,别太复杂。
太简单了吧,显得有点小儿科,您画了三个圆相互交叉,说这就是我的研究框架,换了我是专家,我肯定想,这是他刚上小学的儿子画的总体框架图吧。也太小儿科点吧。

但是如果您画的太复杂了,专家看一眼,艾玛,没看懂;又看一眼,艾玛,又没看懂;连续看了五六眼,始终没看懂。这时候专家心里就开始有点不爽了:这小子故弄玄虚来忽悠我,给我搞个八八六十四卦让我破阵,算了吧,不看了。然后你的申报书就没通过。

所以我建议这图的复杂度要适中,要有一定的美感、可观赏性以及充分的逻辑性、合理性。那就可以了。

这几点,您仔细琢磨琢磨,想明白了的话,现在就开始画个图出来,给自己看看先。

第三点,画完图之后还是要有个几百字的文字解释一下这张图。
最怕把图画完了,贴上去,文字没有,就跑去写下面的重点难点了。您这不明摆着的意思:嘿,老头儿,这是我的总体框架,我也不跟你说那么多废话了,自己拿去看吧。

这样,一是显得您不够专业,我见过的所有学术性的论文、商业性的研究报告,在给了一张图之后,人家都会或繁或简地对这张图做一个描述或解释,您没有,这不就是不按照基本常识来做么?二是显得您不重视您的研究,不尊重审阅您的申报书的专家。所以直接给一张图的做法是欠妥当的。

那么研究框架的文字撰写要符合什么原则呢?我觉得应该遵循:

1)整体性,也就是所有的研究部分组合起来,它必须构成您上文所说的那个研究对象;

2)层次性,也就是您的框架当中所列出来的这些具体的研究内容,它是按照一定的层次来逐层推进的,或者它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相互关联在一起构成整体的。

3)简洁性,也就是点到为止,说明白就行,千万别把框架中的每个局部的点再拿出来拓展一下了。

第四点,怎么做到我说的这几点呢?
我自己在写的时候干脆就确定了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理论部分;第二部分,应用部分。

那当然不能这么简单了,于是我又在每个部分下面各列了6个小点。这样看下来,我的研究框架也就充实了起来。

然后您再对照一下,整体性是不是有了?我紧紧围绕着我的研究对象展开来写的。层次性是不是有了?我的每一个部分下面又有6个小点。简洁性是不是有了?每个小点我就一句话,并没有展开来说个没完没了。

当然,您肯定不能按照我的这个套路来也分成两个部分,但是我觉得思路是大致差不多的,那就是把您的研究对象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像庖丁解牛那样把这个整体给它分解成3-7部分,每一部分用一个小小的段落,或者一个比较完整的句子来表述明白。

这里要注意的,无论是您各个部分的大点还是小点,都尽可能是一个表意清晰的主题句。甚至更细节的,这个句子您可以加粗一下,这样就意味着框架一下子就突出出来了,评审专家看完这个主题句之后,如果不想看,就可以不看后面的解释了。

第三个问题,重点难点怎么写?

重点是什么?
重点就是您的研究要开展的重点工作或者开展工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重点环节,就应该是您通过这项研究,要解决的那个基本问题、关键问题或者核心问题。

这个研究重点,事实上它依然是前面研究对象、总体框架的一个延伸,一直到主要目标。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发现这四个部分,其实是从不同的侧面说了一件事,就是你的研究内容。

那为什么不一下子搞定,还要非得分四个部分呢?我觉得这个申报书这么设计的用意,就是让您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的、从不同的角度想清楚,自己这个课题究竟它要研究个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由哪些方面构成的,其中哪个地方是牛鼻子,哪些工作不好干等等。而重点,则恰恰就是您的研究课题的牛鼻子,抓住了它,就等于解决了一半以上的问题。

难点是什么?
重点难点不好写的地方在于,好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把重点和难点区分得特别清楚,总感觉二者好像就是一回事儿,重点就是难点,难点就是重点。

这么想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一项研究是要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而正是因为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所以我们才要去好好研究研究它,以便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説,重点难点难免重合。

但重点和难点依然可以有适当的区分,毕竟二者是两个不完全重合的圆形。难点最主要的是说您在开展这项研究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真真实实的、不是那么一拍脑袋瓜就能搞定的困难或障碍。

您比如说我研究农村中的光棍问题,那我的重点应该是怎么样更好地去解决光棍问题造成的社会治安,但我的难点却是我现在不在农村而在城市,我去实地调研的话,这些光棍们不配合我的调研,这就有可能成为我的研究难点。

重点难点应该怎么写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重点难点千万不要混在一起写,因此您要明确的用一个小标题或者一小段文字,分开来写:2.3.1研究重点;2.3.2研究难点。这样的话,评审专家一看就知道了,重点在这里,难点在那里。

其次,就是要记住,您的重点这个部分,事实上又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告诉专家,我研究的这个课题它的重点部分包括的这些内容,简直是意义太重大了,不但有非常强烈的现实价值,还有着较为明显的学术价值,这就好像是换一种说法,再把您的研究的独特价值强调一遍。

再次,重点和难点最好不要重合成一个点。您用如此宝贵的字数,用重点和难点两次机会,向评委重复一件事情,而且还告诉他,我的重点就是难点,我的难点就是重点。专家会想,你这是来给我念绕口令呢吗?这点水平,连重点难点都区分不开来,搞啥国家社科项目嘛!

第四,就是您的难点,虽然它是个切切实实的困难,但是千万也不要把难点写的太难了,毕竟咱们不是申请国家补助基金,而是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申请补助您把自己的困难写得越惨越有可能成为补助对象,但申请社科基金的资助,如果困难写得太严重了,评审专家一看,他自己也觉得这个简直是南上加南,四个南可以开暗杠了,而这些难点又不是你这实力可以解决的,甚至专家都觉得自己解决不了。这不就真成了给自己出难题了吗?所以,这个难点一定要是个难点,但也必须要做到难度适中,列出来,专家一看,确实也有些困难,但这个困难又不是登天那般,狠狠心,努努力就能够解决,就能够把课题做好。

第五,重点和难点的内容,都不宜过多。要做到简要的罗列几条就可以了,个人认为,重点列个两三条,难点列个一两条,就可以了。为啥呢?如果您的重点列了五六条,我就会问,这五六条当中哪一条是重点呢?就等于您没有真正列出重点来。如果您的难点列出来了四五条,我会觉得,有这么多的困难,你能不能真的解决啊?你有那个精力解决这么多困难吗?时间和金钱都用来解决困难了,还能不能抓住重点做好研究呢?所以,重点难点,都要简要精炼。

第四个问题,主要目标应该怎么写?

啥是主要目标?
这个主要目标它应该是,您通过这项研究,最终要解决什么样的理论问题或者现实问题。

事实上,正是这个主要目标引导着您的研究,一步步地往前走,直到最后走到研究的终点,解决了您所列出的问题。所以,主要目标就好比是在黑夜中航行的那个灯塔,使我们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

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指南当中的一段原话:
“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这虽然是一段具有普适性且高度概括性的一些要求,但我却觉得它是我们做自己的选题,同时写自己的主要研究目标的一段纲领性文字,值得大家好好参详。

主要目标要包含哪些要素?
这段原话当中的几个关键词,事实上也应该是我们所要体现在自己研究的主要目标中的要点:

1)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不是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

2)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不是涉及到了前沿动态?

3)我们的目标是不是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

4)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不是要解决较为有价值的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

5)我们的主要目标有没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决策参考性?

想清楚这几个问题,并想办法把这些要素融合到您的主要目标当中,体现出来,这样做,这个主要目标就会变得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

主要目标应该怎么写呢?
我觉得不应该笼统地去概括,当然您的第一句话可以适当概括一下,但接下来还是有必要将主要目标解构为几个子目标来写。

第一点,应该注意主要目标和几个子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目标我们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完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可以把它拆分成几个子目标了。比如我们要研究如何解决疫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可以把它拆解为掌握疫后就业实际状况、发现疫后就业影响因素、探索疫后就业促进方案等子目标。基本上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子目标在根本上还是服务于您的主要目标的。

第二点,应该协调好目标的有限性和多样性。既然让您列的是主要目标,那这就意味着这个主要目标最好是只有一个,其他的子目标全是这个主要目标的达成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子目标也不要罗列太多,一搞七八条上来,这样就与前面的研究框架没什么区别了。因此,子目标有个三条左右就够了,而且这几条应该是各有侧重地去强调解决不同层面或者不同方向的问题,比如理论问题、实践问题、人才培养问题等,它们合起来构成了您的研究的主要目标。

第三点,主要目标千万不要写得太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就跟上文提到的难点一样,主要目标也是一样的道理,设定得太高了,评审专家觉得你根本搞不定;设定的太低了,评审专家觉得你有点简单,这问题还用搞个国家社科基金来研究吗?所以,主要目标设定的原则就是:使劲儿跳起脚来,能摸到它;再努努力,再使点劲儿,或者想个辙搬把椅子来,就能够到它。因此,太低太高都不合适。

来源:新传学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AO4GQCCq-Zkgz-By3JgBg

编辑:陶鹏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