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吴洁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6-1-11 14:48:35 | 只看该作者


读《自然与快乐》有感
这本书讲的是关于伊壁鸠鲁的哲学。
在这本书中,伊壁鸠鲁提出了他对哲学的崭新的理解,他反对古典哲学的“纯粹的学问”或“为思辨而思辨”。在他看来:“哲学论证如果不能帮助治疗人的疾苦就是空洞无益的。正如医术如果不能帮助解除身体的疾病就毫无用处一样,哲学如果不能去除灵魂中的疾苦,也就毫无用处。能够产生无上快乐的,乃是摆脱大遭难。这就是最好的本质;如果一个人思考得当并毫不动摇,而不是在那儿漫步空谈什么至善,那他就能明白这一点。
因此,公元2世纪的伊壁鸠鲁派欧根尼在各个主要交通要道上去立石碑。在石碑上有着这样的话:“如果一、两个人或一些人但不是大批的人处境悲惨,那么我可以一个一个地召唤他们。可现在大多数人都病于关于事物的观念,就像瘟疫一样,而且“病人”会越来越多,那么我决定本着仁爱之心而公开树立这块碑,把拯救众生的药方公之于众……”
伊壁鸠鲁哲学的基本要义皆是关于自然和快乐的,在他看来:“快乐增长的上限是所有的痛苦 的去除。当快乐存在时,身体本身就没有痛苦,心灵也没有悲伤,或者二者都不会有。”“知道好的生活的限度的人,也知道由于匮乏而来的身体痛苦是容易消除的,完满的生活是容易达到的,所以他不需要那些必须通过苦苦斗争才能获得的东西。”他认为:“如果不清楚地认识整个自然,一个人就不能在关键的事情上消除恐惧,就会生活在神话造成 的恐惧中。所以,如果没有自然科学的话,就不能获得纯净的快乐。”
62#
发表于 2016-1-11 14:49:07 | 只看该作者
《斯大林》有感
以前学历史的时候,经常听到老师讲斯大林,勾起了我对斯大林的兴趣,于是,趁着空闲时间,翻看了这本关于斯大林的书。
这本书很薄,但是概括了斯大林的一生。斯大林原名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母亲很疼爱他,让他吃穿得尽可能好些。斯大林在1888年进入小学读书,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全家第一个会认字的人。母亲对他期望很高,希望他长大后有出息,并且希望他能成为一名神甫,即使丈夫极力反对儿子上学,母亲也绝不退缩。
斯大林很小就展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浓厚兴趣,他认为,只有这个才能拯救俄国。1901年,他在《斗争报》上发表了第一篇革命的文章《俄国社会民主党及当前的任务》。他这样写道:“沙皇制度压迫下呻吟叫苦的不仅仅 是工人阶级。专制制度沉重的魔掌也窒息着其他社会阶级。呻吟叫苦的有因经常挨饿而浮肿了的俄国农民……呻吟叫苦的有小市民……”从此以后,党组织对斯大林的组织能力重视起来,于是,他被派到巴统去建立当地的党组织。开始了他光荣的革命生涯。1928年,斯大林攀登上权力 的最高峰在他任职期间,他实施了“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使苏联走向了强大的道路。但是,晚年的斯大林却是一个可怜的老头子。他的儿子死在了德国集中营,他的女儿不喜欢他,他无疑是孤独的。1953年3月5日,他永久的离开人世了。
不管他后来曾犯过多大的罪,我仍然为小约瑟夫的坚强而感动
63#
发表于 2016-1-11 14:49:34 | 只看该作者
读《魔鬼的要塞》有感
初见书名,还以为是讲地球上各地险峻的要塞,翻看了几页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而是关于时空、生死、语言逻辑的知识。但是看了之后让我很受启发。
自古以来,总有人渴望长生不老,可是,我们却不曾想过:“生命就像一颗在宇宙中划过的流星,它只拥有此时此刻的的空间,而过去的空间不属于它,未来的空间也不属于它。”在阐述时间的篇章里,还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那就是“宇宙永远无法静止,留给我们一个可以逗留片刻的地方。我们想拥有未来,可是未来却没有一个空间愿意收留我们。我们是真正浪迹天涯的流浪汉。”
当我看到“物质的人和思想的人”时,我愣住了,人不都是由物质组成吗,人每天不都是在思考的吗,难道还有不思考的人?在作者看来,人就是物质过滤转换器和物质加工组装机,过滤掉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从自然界里提炼制造出新的物质。什么叫“思想的人”?思想的人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是附着在物质的人的大脑之中的一团抽象的逻辑观念和情感的集合。它随着物质的人的成长而成长,消亡而消亡。物质的人会在外界和外界物质的刺激下,给思想的人发出生理上的信号,比如食欲、性欲等,这时,思想的人就会满足它的需求,或者让它暂时忍耐。
看了之后,我才知道,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道理。
64#
发表于 2016-1-11 16:48:16 | 只看该作者
读《不当木偶人》有感
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们大学生就业一直很困难,虽然才大一,但离步入社会其实也不远了,多了解一点关于就业的知识也是挺好的。而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关于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这本书在讲述道理的时候举了许多有趣的小例子来证明,既生动又形象。这本书分为六个环节来讲,第一个是企业择材的终极标准,第二个是积极提高办事效率,第三个是如何成为员工中的亮点,第四个是善于发现问题,第五个是优秀员工必备美德,第六个是赢得工作的喜悦。在这些章节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创新意识。我们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商人不懂创新,商品就会很快跟不上潮流,最终就会走向破产。创新很简单,只要能找到做一件事情的新方法就是创新。但是,创新又很难,没有极其细微的观察力和疯妇地想象很难做到。在这本书里谈到,“在公司里,可能不需要诸多发明家,但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常常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在事业上创造突破的秘诀就是学会创造性的思考,并努力落实,这些想法,最终创造突破。"
65#
发表于 2016-1-11 17:07:39 | 只看该作者
默默走过大一上学期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这一学期已经走到尾声了。
会想起刚来的时候,抬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全是陌生的面孔,让刚来到陌生环境的我十分害怕,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离开父母来到这么远的地方。就在我还在那儿黯然神伤时,一个漂亮的学姐走了过来。她见我一人,于是就主动帮我搬东西,又见我不开心,还边走边讲笑话逗我开心,赶走了我内心的不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导师的陪伴,我们逐渐对这个要生活四年的地方有了了解。我们有了外教课,可以与外教热情的沟通。我们还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和社友们一起奋斗。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这短短几个月里,我学会了理解他人,团结协作,也收获了友谊,我很快乐。
66#
发表于 2016-1-11 17:10:25 | 只看该作者
读《致命元素》有感
阅读这本书,起初是受它的名字的吸引,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被它的内容所吸引。
我们一直都知道有一些重金属元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对此知之甚少。这本书讲讲述的就是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以及这些有害元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事情。文中讲述的有害元素主要是汞,砷,锑,铅和铊。书中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穿插其间,读起来浅显易懂。书中讲了很多关于炼金术的故事,其中也包括著名科学家牛顿的炼金的事。大家都知道“点石成金”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没有一人不希望自己能够点石成金,成为富翁,因此炼金术备受推崇。然而,谁也想不到,正是这样一个令无数人趋之若鹜的职业,将人一步步带向死亡的深渊。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是死于炼金导致的汞中毒。以前炼金不注重对自我的保护,长期暴露在水银的环境中,日积月累,结果导致了水银中毒。因此,更应当注重对重金属元素的管理。如果随意堆放,随意排放,或者任人随意使用害人的话,后果则不堪设想。
67#
发表于 2016-1-11 17:54:3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堂语文考试
这是来到大学后第一堂语文考试。在考试前我还一直很担心,虽然老师说了考试范围,但还是没有把握。
知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一看题,我的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有作文题!要知道,从小我就怕作文题,每次一碰到写作什么的,必定会思考好久。然而这次考试却不同以往的高中语文考试,出人意料的没有作文,只有字音,字形,改病句和划分句子成分,而且这些都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着重强调过。但是,虽然都是老师强调过的,有的题做起来还是有一点摸不着头脑,例如多义题分析一个句子停顿与不同的意思的时候,有的句子把握不准。但是,我觉得其他人应该都觉得很简单吧,才考了一个小时,就有不少人交卷,害我以为到时间了,几分钟过去,当我再抬头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已经空空如也。于是我加快速度,终于做完了。
68#
发表于 2016-1-11 18:54:14 | 只看该作者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而这个时期真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这本书蕴含着美国人苦苦追寻的“美国梦”,而盖茨比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如果一种梦想里只有对物质和财富的追求,那么这种梦想最终会破灭。詹姆斯·迪克曾这样评价过这本书:”我们终于拥有了一部美国杰作:粗糙的水晶被磨成真正的钻石。“而E.L多克特罗也曾这样说道:"当菲茨杰拉德处于创作巅峰之际,他把对社会百态的了解化为了文字,至少成就了一部作品:《l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这本书里,盖茨比爱上了一个叫黛茜的姑娘,但是由于一战的爆发,盖茨比被调往欧洲,于是黛茜和他分手,转而和富家子弟汤姆结婚。因此盖茨比很痛苦,认为是金钱使得黛茜变心,于是不择手段成为了一个富翁。盖茨比渴望重新找回黛茜的心,然而黛茜却始终把他当成物欲的提供者。最后,盖茨比为了保护黛茜,承担了轧死汤姆情妇的责任,而在汤姆的挑拨下,汤姆情妇的丈夫开枪打死了盖茨比。人性的丑恶与虚伪贯穿全书,盖茨比的死是一个悲剧。
金钱固然重要,但是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善。让我们牢记盖茨比的教训,把善放在心里,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