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王雅欣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5-12-24 21:27:58 | 只看该作者
不知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都是大学生了,结果还得补习!

这一切都是因为明天,对,就是明天,我们要考大机了,可是,我们连复习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偏偏我们老师又把考试说得很严肃(好吧,虽然它本来就是件严肃的事),成功地把我们给唬住了。其实吧,老师,我们也是尽力了的,上课的时候我们又何曾没有拿求知若渴的眼神深情地凝望过你,可是你说了没三句话,我们的眼睛就开始渐渐地蒙上了一层雾,接着脑袋里也开始轰鸣,这是啥?这又是啥?十万个为什么也不像我们这么疑惑的啊!

没办法,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动用资源硬是找了个外援,真诚地请求他帮我们补课啊。结果我们就缠了他一个下午。他是安徽的一个哥哥,非常有缘分的是,他还是我同一个高中的嘞!

“为什么一要除二啊,又怎么等于零了啊”“什么是VB啊”“为什么啊,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整个下午充斥在我们耳边的都只有这三个字,感觉我们在他面前,瞬间成了小孩子,他能做的,就是拿出所有的耐心,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着,解释着……表面上还有着浓浓的学习氛围在,每个人积极发言啊,积极讨论啊,其实,大家说着说着就不知道摆龙门阵摆到哪里去了,最后的大家,也都是破罐破摔了!

哟嚯,祈祷,明天加油,一定过!

所有人,平安夜快乐!
62#
发表于 2016-1-1 21:50:12 | 只看该作者
“雾霾,我只吸西科大的。相比于京霾的厚重、豫霾的激烈、津霾的阴冷、鲁霾的醇厚,我更喜欢川霾的淡雅、真实和独一无二的家乡味道。浓浓的火锅锅底牛油味儿与街边烧烤焚烧的碳香充分混合,加上尾气催化和低气压的衬托,经过袅袅硫烟的勾兑,再加上天府之国的氤氲湿气,使得它经久而爽口,回味绵长,欲罢不能。雾为帝都厚,霾是巴蜀香。西科大霾,好霾!”这是元旦前一天在各个群里刷屏的新段子,原因就是在我们四川绵阳居然也体验了一次重度污染的感觉,真的是“天苍苍,雾茫茫,两眼一抹黑啥也见不着”……


连续几天的好天气,让大家都在夸太阳公公最近勤劳不少,没有再旷工了,也让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元旦期待不少,都在想该怎么来迎接崭新的2016年,学校也很贴心地在元旦前一天为我们准备了诸多活动,眼花缭乱,……


早上八点的课,六点五十的闹钟准时响起,无奈又无力地叫唤了两声之后,心里默默念到“起来!不愿做被窝奴隶的人们!”,费力地把依依不舍的眼皮给分开,把头从床帘中小心翼翼地探出去,看了看室友们,嗯,再次闭上了眼,酝酿了一下,把气往丹田里沉了沉,然后,“起床啦,亲爱的们,起床啦,迟到啦!”,窸窸窣窣的声音陆续响起,实在是一个为难大家的早晨啊。


出门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只是单纯地觉得比平常冷了一些,另一方面大家都急匆匆地向着教室赶,也是顾不得其他。可是,等到上了一节课之后,发现情况有点不太对,要说没有太阳也就算了,窗外的雾气越来越多,看得到的东西越来越模糊……两节课过后,窗外基本除了白茫茫一片就再也看不见别的什么了。翻翻手机里的天气预报,上面显示:大雾!重度污染!那一瞬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吗?看看同学们的表情,绝对是在苦笑,听他们说以前绵阳可没这样过。前段时间,还在慰问我远在安徽合肥的小伙伴,因为那天合肥的污染指标全国第一,结果,这么快,就轮到我了……


霾还真是公平,全国各地都要照顾到……


老生常谈,节能减排吧……
63#
发表于 2016-1-7 16:56:34 | 只看该作者
当时,问我们要进哪一个媒体的时候,我是茫然的,电视、报纸、周刊、广播排队摆在那里,而对于我来说它们只是一个个名词,不了解的名词,最后凭着直觉,我进了时报这个大家庭,现在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已经不记得进入时报之后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了,只单纯的对第一次报选题时的记忆印象深刻。通知下来,“所有人都必须在下周二前交上自己的选题单,关于选题单的模板和每个版面的侧重点在时报群的群文件里都有很详细的解释”。已经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了,立刻去群里下载了文件,好好“琢磨”了一番,看到第八版文轩的时候,有个书评很对我胃口,因为我正在读一本关于传媒的书,于是就敲定了它。打开模板,小心翼翼地对照着写出自己的第一份选题单,甚至还打了几遍草稿,想要不断完善一些。几天后,选题过了的人的名单在群里发布了,第八版的作者里看到了我的名字,很难描述那一刻的感受,只是觉得世界对我充满了善意,也是在那时,下定决心想要好好写。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顺利。第一次,我把一千多字的稿子交给学姐的时候,学姐很快就给我指出了不少毛病,比如字数太多,比如这是书评,第一段关于封面的细致刻画明显不符合;第二次,还是不出意外地被退了回来,“第二段显得太突兀,我不太明白它与上面的衔接”……后面还有第三第四次,一次比一次沮丧,觉得自己的功力实在太弱了,当初满满的干劲此时已经不知道消失去了哪儿了,可还是硬着头皮写到了最后……可惜,最后得了“半书评半读后感”的评价,不过,着也证明了我还有很多的功夫需要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未来的日子里需要更多的锻炼……


接下来的一次又一次的交选题、写稿子,我写探索版,我写评论版,一次一次的尝试,一点一点的积累。


时报有属于自己的报评会,这是供时报人交流的一次很好的机会。我很喜欢这种氛围,每一期印刷出来的报纸会集中到这批人的手中,通过大家的眼睛,去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这里没有13、14、15级的区别,没有学姐学长之分,有的只是大家想要时报变得更好的共同的心愿,只要你想说,好的不好的,对的不对的,都可以畅所欲言。这种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感觉,很温暖,就是一个大集体大家庭的感觉。这学期,包括时报在内各个媒体都遭遇到了重大打击,我们不能再印刷了,或许,我们不太懂其中的严重性,可是看到老师学姐严肃的表情,觉得事情也小不了。但是,该做的事还是照做,投选题,写稿子,报评会,一样都不能落下,越是艰难的时候,更需要我们多一点的坚持,多一点的团结。就这样,一切还是有序进行着,我们还在努力着……


再回头看,自己呆在时报的这几个月,还是有着很多的不足,明显地感觉到后面几期的重视程度和干劲不足,写稿的时候也是自己的思考不够,总爱下意识地去网上找资料,最后的稿子出来感觉就像是把百家饭混在一块加点油盐酱醋重新翻炒了一遍:在选题上花的功夫也不够,选题没通过也没有好好反思自己为什么没过……幸运的是,还有带我的学姐,时报的大家,老师们,在包容忍耐着自己的不足,可这不是不进步的理由,要想让大家的忍耐有价值,还是得做些什么的吧,以后的日子里,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
64#
发表于 2016-1-7 17:02:08 | 只看该作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并不知道远方有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选择才是适合自己的,只是一味地想要出发,想要迫不急待地跳出自己小小的圈子,去看看天地是有多广阔,在另一个地方生活着的人们,到底有着怎样不同的生活。

我的志愿没有填在老家安徽,也不在爸妈定居的沈阳,我一个人来到了大西南,来到了四川,来到了西科大。

行李箱越来越满,离家的日子越来越近。

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是爸妈送我来的学校。他们要回去的时候,我像个真正长大了的人一样,东拉西扯,左拥右抱,佯装嬉皮笑脸,唯独不说的是离别的感伤。他们转身离开的时候,我使劲挥手,顺便以更快的速度忍住了快要涌出的眼泪。这是自己的选择,那就得义无反顾的吧!

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新奇与向往。对于父母来说,却是一种不得不放手的无奈与失落。

我想说的是,这半年来,大多时候是迷茫的,生活跟高中时的憧憬是大不相同的。开学季,我们暂时性地逃过了军训这一关,迎来的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系列活动,此外还有团委学生会、各家社团的招新大事。那段时间,过惯了三个月暑假悠闲生活的我们,一开始很不习惯这种忙得团团转的日子,没时间睡午觉,吃饭有时就是啃面包,心里就不知为何有了一丝的焦虑,觉得自己就像是小陀螺一样每天被鞭策着前进,时间被各种事情塞得满满当当,会突然地想念从前的日子,回到寝室,看到室友们也不外乎如此,像刚上过战场一般,把疲惫的身子整个都甩到床上,就再也不想想任何事情了,因为明天照旧是忙碌的一天。到了这个时候,刚入大学时的那股兴奋劲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不过,好在经过这段时间的忙忙碌碌,大家也都对大学生活、对西科大有了一些了解,也加入了自己经过初试复试的部门,认识到了一群新朋友。现在回过头来想想,那时候的各种活动都是有它的价值的。

在大学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学会自己安排自己,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生活上,寝室就是一个家,是你一天忙碌下来睁眼闭眼都在的地方,是累了可以让你寻找慰藉的地方,我们要想这点不大不小的空间能够容纳我们的好心情,就要学会爱护它。在家里,可能都有家长宠着我们,可我们来到了大学。很幸运,我有一群合得来的室友,一天一个人的寝室任务也分配得很愉快。最最重要的是,寝室里的气氛很轻松,很幸福,很喜欢,一群很“二”的人刚好被凑到了一起。学习上,更要考验你的自律能力如何了。你要上课,你要忙部门的事,你还想要有自己的娱乐时间。一段时间里,我也很无力。我喜欢图书馆,本来已经计划好了的事情,可能部长的一个QQ消息就能轻易地让它破灭。可是这时候,我们要学会耳朵不是怨声载道,抱怨连连,而是思考应该怎样去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心态。社团活动是为大家服务的,这也是大学生活的一大特色,我们的价值也能在这些活动中得以实现,只有真正享受它的人,才能从中得到快乐吧!其实,我们也懂得,比起高中,只要合理安排,大学的时间还是多得多的。还记得,有天傍晚五点钟还没到,我和室友的肚子就饿了,拿起包就出去吃饭。当在回来的路上啃着鸡蛋灌饼,拎着水果的时候,旁边的室友突然感慨道,“高中的时候怎么可能想现在一样,肚子饿了就能立刻出来吃东西呢,我们还是幸福多了的……”

很幸福的一件事,是在这里能够认识到那么多的朋友,四川的,新疆的,河南的,山东的,广东的,安徽的等等,地域有差别,但每个人身上溢出的热情与友好都是一样的。谢谢,遇见了大家,让我在四川不再是一个人。

2015已经渐行渐远,又是崭新的2016,这一年,希望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