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问总理的记者,你会记住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21:2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殷玉鑫 于 2015-3-15 21:29 编辑

    “主持人你好,我是某某报、某某网的记者,我的问题是……”
  两会期间,如果一个记者有机会提问,那么这就是他站起来的必备台词——没有之一。
  不管是提问新闻发言人,还是总理记者招待会,随时可以听到这句话。提问者因自然而成习惯,旁观者因习惯而成自然。
  不管是出于礼节性的身份说明,还是出于利益性的单位交代,这种自我介绍都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一些提问者在乎提问的形式高于提问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媒体将记者能有机会上两会采访作为炫耀的资本,甚至将公开场合得到提问机会,视为无尚荣耀。
  与之同时,一些研究者和媒体津津乐道于都哪些中外媒体有机会提问,从读懂中国的角度,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但客观上,提问问题的分布或许更为紧要。
  进一步说,一个关注度极高的政治会议,若干次媒体提问机会,公众最后能记住什么,谁记得提问总理的是哪家媒体、哪位记者?
  从传播学规律来看,公众记住一家媒体或者一位记者,是因为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合,提问了一个合适的问题,受众因问题的难忘而连带的记忆。
  这个问题,我随机性问了几个身边的朋友,结果惊人一致。
  今年两会上印象最深的,是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被提问的关于更大老虎的问题。
  我问,是否记得是哪家媒体记者提问的?
  大多数人表示记住了这个大老虎的问题,超过一半的人记得是香港凤凰卫视、凤凰网的一位女记者。
  就是说,即便公众记住了一些媒体,也是因为这个媒体的记者提出了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我想到曾有机会采访到邓小平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尽管多次读过《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法拉奇的采访实录,其中一些问题耳熟能详:“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到底想干什么?”“据说,毛主席经常抱怨你不太听他的话,不喜欢你,这是否是真的?”
  我没记住法拉奇是哪个媒体的记者——但永远记住了法拉奇,因为她提出了别人不敢问、不能问、没法问以及没有机会问的问题。
  虽然有一些外媒记者吐槽说,假如问到一些敏感问题或许会失去提问的机会,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近两年来在两会上,“敏感”这个字眼正在淡化,试想,当“铁帽子王”“更大老虎”之类的问题都可以问,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变化。
  并且,新一届领导班子多次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作为记者,敢于、善于、能够提出一些真问题,不仅是记者“问题意识”的彰显,也在客观上与被提问者保持一种良性互动,给回答者以灵感,给旁观者以收获。
  假设,一位记者在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提问了一个很牛的问题,即便没有说“我是某某报、某某网的记者”,我想,很多人还是会把他/她给搜索出来的。
  (文/高明勇 凤凰网评论员)
来源: 新浪传媒
http://news.sina.com.cn/m/2015-03-15/205831609430.s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