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公文写作常见错例分析,超级实用的“错题本”
公文写作对语言的要求非常严格,既要准确、简明,又要庄重、得体。不出错,是公文写作中最基本的要求。 今天推送的内容,不仅列举了公文写作中常见的语言错误,还给出了具体的更正案例。它就像一个“错题本”,清晰地展示了从“错误”到“正确”的改进路径,这可能正是所有写作者最需要的实用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1. 【错】关于请求拨付2025年上半年专项经费的请示报告 【正】关于拨付2025年上半年专项经费的请示 【分析】文种重复,“请示”已含“请求”之意。 2. 【错】贵单位《关于××问题的函》已收悉到 【正】贵单位《关于××问题的函》收悉 【分析】“收悉”=“收到并知悉”,再加“到”冗余。 3. 【错】截至目前为止,已完成80%的工作量 【正】截至目前,已完成80%的工作量 【分析】“为止”多余。 4. 【错】为了防止并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正】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分析】“防止”与“杜绝”同义,二选一即可。 5. 【错】该项目预计大约需要经费100万元左右 【正】该项目预计需要经费100万元 【分析】“预计”“大约”“左右”三重不确定性。 6. 【错】对以上意见,不知当否,请领导酌情审阅批复 【正】以上意见当否,请批复 【分析】口语“不知”,公文需简洁。 7. 【错】现将《工作总结》随函附件附上,请查收 【正】现将《工作总结》随文附上,请查收 【分析】“附件”已含“附”意,重复。 8. 【错】我厅拟于下周二(8月26日)上午召开工作部署会议 【正】我厅拟于8月26日(星期二)上午召开工作部署会议 【分析】括号内写星期,而非“下周二”。 9. 【错】参会人员:张三、李四,王五等5人 【正】参会人员:张三、李四、王五等5人 【分析】并列成分用顿号,不用逗号。 10. 【错】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管理办法〉的通知》 【正】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管理办法的通知》 【分析】书名号内再用尖括号多余。 11. 【错】此方案系我单位会同市财政局共同制定 【正】此方案由我单位会同市财政局制定 【分析】“系”文言色彩重,改用“由”。 12. 【错】经研究决定,给予该同志通报表扬一次 【正】经研究,给予该同志通报表扬 【分析】“一次”多余。 13. 【错】如无不妥,拟同意该申请,请领导批示 【正】如无不同意见,拟同意该申请 【分析】公文不称“领导”,且“请批示”已暗示“领导”。 14. 【错】我单位现有职工325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70%以上 【正】我单位现有职工32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70% 【分析】“名”换“人”;“70%”已含“以上”。 15. 【错】请各单位于8月29日前务必准时将材料报送我厅 【正】请各单位于8月29日前将材料报送我厅 【分析】“务必”“准时”加重语气,公文少用。 16. 【错】附件:1.《参会回执》2.《调研提纲》 【正】附件:1.参会回执 2.调研提纲 【分析】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不加书名号。 17. 【错】以上请示,望批准为盼! 【正】以上请示,请批复 【分析】感叹号禁用,口语“为盼”删除。 18. 【错】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所示 【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分析】“简要”“如下所示”口语化。 19. 【错】因天气原因,导致会议无法如期举行 【正】因天气原因,会议无法如期举行 【分析】“导致”滥用,主谓已完整。 20. 【错】所有参会人员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正】参会人员须携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分析】删除“本人”“必须”,用“须”。 21. 【错】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正】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分析】“开始”多余。 22. 【错】会议时间: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9:00—11:30 【正】会议时间: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9:00—11:30 【分析】冒号用半角,连接号用一字线“—”。 23. 【错】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正】请各单位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抓好落实 【分析】“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空泛,简化为“抓好落实”。 24. 【错】特此通报,请遵照执行! 【正】特此通报 【分析】通报无强制力,“请遵照执行”画蛇添足。 25. 【分析】同一栏信息用空格隔开,不用分号、冒号。
“错题本”对公文写作的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是把“经验”转化为“标准”的最快路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把模糊感觉变成可查清单 公文规范条文往往抽象,例如“用词准确”。错题本把“准确”拆成一条条可核对的“负面清单”——看到“截止目前为止”就自动删掉“为止”,让标准不再靠“语感”,而靠“条目”。 2.把个人教训变成团队资产 一份请示被上级圈出“文种重复”后,如果只停留在个人记忆,下次新人还会犯同样错误。把错例写进错题本并共享,就能把一次性教训升级为组织知识,降低整体试错成本。 3.把后期纠错变成前置预防 传统做法是“写完→领导批改→重写”。错题本让写作者在下笔前就进入“自检模式”,把问题消灭在初稿阶段,实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缩短公文流转周期。 4.把散点记忆变成系统能力 公文错误类型高度集中:用语重复、主谓残缺、层次混乱、标点失范等。错题本按错误类型分类积累,可快速建立“错误地图”,让写作者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规范意识。 5.把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迭代 每次出现新的被退改案例,立即补充到错题本,形成“发现—记录—修正—再发现”的闭环。这样规范不再是静止条文,而是持续进化的“活文档”。 6.把心理负担变成成就反馈 公文写作者最担心“哪里又出错”。错题本把错误显性化、条文化,每改对一条就能勾掉一行,把“怕被挑错”转化为“可量化的进步”,显著提升写作信心与效率。
一句话总结:错题本让公文规范从“挂在墙上”变成“刻在手上”,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公文质量跃迁的“最小杠杆点”。 (内容收集整理自“粉笔网”“共产党员网”“国家发展改革委网”)
来源:新闻与写作 编辑:何璇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