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奖项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51#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新闻奖对这些作品给予关注倾斜

今日,中国记协向社会公示了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共379件作品拟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75件、二等奖113件、三等奖187件。
本届评选和往届有哪些不同?拟获奖作品有什么变化?我们梳理以下内容,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强化效果评价
本届评选以“正能量、高质量、大流量”为重要评价标准,申报作品要求填报阅读量、转载量、互动量等传播数据,评选时首次通过技术手段验证作品的浏览量、转载量、互动量等。
79件拟获特别奖、一等奖作品进行全网检索及流量数据采集,覆盖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频、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或客户端,检索到的相关链接共计9347条,总阅读量约为31.1亿、总互动量约3033.1万、总转发数约300.6万。
二、扩大参评范围
与中宣部“好报道、好评论、好创意”作品衔接,将其作为重要申报来源,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28件“好报道、好评论、好创意”作品入围拟获奖作品。
新增报送单位,纳入中国文化报社及中国石油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铁路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邮电新闻工作者协会4家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
增加基层媒体名额,县级融媒体作品参评数达到50件,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的参与度逐年提高。河北雄县、河南兰考县、海南五指山市等8件县级融媒体中心推选的基层优秀作品拟获奖,较上届增长60%。
三、激励重点作品
本届评选对深度报道、舆论监督、时事评论、国际传播作品给予关注倾斜。
鼓励深度报道作品,从重大主题报道、新闻专题、系列报道等项目中梳理有关作品,形成统计材料供评委会评选参考。23件报道深入、分析透彻、推动社会进步的深度报道作品拟获奖。
报送环节要求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及各省记协报送舆论监督作品不少于2件,在《中国新闻奖评选细则》中明确鼓励舆论监督作品,并在设奖数额上予以倾斜,鼓励更多具有建设性、推动问题解决的舆论监督作品入选。30件勇于触碰难点、彰显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的舆论监督作品拟获奖。
报送环节要求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及各省记协报送时事评论作品不少于1件。25件聚焦社会热点、及时亮明立场、强化正面引导的评论作品拟获奖,其中主题鲜明、特点突出的时事评论作品18件,占全部拟获奖作品的4.7%。
成立国际传播作品初评委员会,填报境外转引量数据等量化指标供评选参考。为提升国际传播项目作品评选、评价机制的专业性,本届评选请相关机构核验了部分作品的国际传播落地效果。40件以多元传播为渠道、生动故事为内容、文化交流为底色的国际传播作品拟获奖。
四、助力融合发展
本届评选进一步强化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向新媒体优秀作品倾斜,新媒体作品参评比例大幅提高,占比从上届约35%提升至50.6%。有196件新媒体作品拟获奖,占拟获奖总数的52%,较上届增长43%。根据媒体融合和技术发展实际情况,支持先进技术应用,评委会集体研究评选标准,引导规范合理使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部分作品拟获奖。
五、遵循新闻规律
本届评委会坚持评选的专业性,突出强调对获奖作品的新闻性要求,更好推动新闻界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评选中落实短、实、新要求,明确各类作品字数时长标准和获奖限额,全部一、二、三等奖中的超长作品不超过10个,每个项目不超过2个。拟获奖的超长作品为7件,比上届下降81%。
六、优化评委结构
本届评选首次邀请公众评委参与线上打分,分值占作品评分权重20%,强化社会监督。定评评委涵盖主管单位、新闻单位、教研机构等代表,省记协主席从本届起每年轮换三分之一,评委结构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参与评选的中央及地方一线编辑记者代表为正处级(含)以下青年骨干,共26人,比上届增加20人。

来源:中国记协
编辑:何璇祺

452#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新闻奖评选首次邀请公众评委打分,权重为20%(附评委名单)

今日,中国记协对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进行公示,同时还公布了评委名单。这届评选,中国新闻奖评委分为定评评委(104人)和公众评委(97人)。
中国记协发布的信息中介绍,受邀的公众评委根据分组与定评评委共同参与作品线上实名打分。定评评委打分权重为80%,公众评委打分权重为20%,打分情况作为定评评委筛选作品和提名候选建议作品的参考。这是中国新闻奖评选首次邀请公众评委参与线上打分。
中国记协公众号推文还介绍,定评评委涵盖主管单位、新闻单位、教研机构等代表,省记协主席从本届起每年轮换三分之一,评委结构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参与评选的中央及地方一线编辑记者代表为正处级(含)以下青年骨干,共26人,比上届增加20人。

定评评委104人名单:


公众评委97人名单: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何璇祺

453#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新闻奖评选细则


中国新闻奖评选细则(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2025年8月17日审议通过)

根据《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以下简称《评选办法》),结合本届评选会实际,制定本评选细则。

一、评选宗旨
中国新闻奖评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新闻战线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努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新闻战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国之大者”,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二、评选原则
(一)坚持评选标准。坚持导向正确,内容真实,新闻性强,社会效果好。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适应全媒体发展新要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短、实、新作品和传播效果好的新媒体作品。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统筹兼顾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参评作品;鼓励内容呈现方式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的作品;鼓励舆论监督、时事评论、国际传播作品;关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各项目统筹好文字、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作品。
(三)严格评选程序。在认真全面审看(听)所有参评材料、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以实名打分和无记名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评选。
(四)坚持专业评选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评选时参考参评材料公示后社会公众的评议意见。
(五)对同一事件的同体裁作品,同等条件下首发在前的优先。

三、总体要求
(一)实到评委超过全体评委人数2/3,方可召开评选会。
(二)评选会由评委会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
(三)评委中途离会不能参加投票的,按实到评委投票。离会评委不能委托其他评委代为投票。
(四)按设奖数额投票,可少投,不能多投。每轮投票结束,在规定得票范围内,按得票数从高到低依次取齐规定数额的参评作品。
(五)定评评委在小组评选会和评委会全体会议讨论时,除评选会主持人要求解释清楚的问题外,不得宣传、介绍、点评本单位原创、推荐、报送的参评作品。如有违反,主持人要及时制止并予以纠正。
(六)从所在单位没有参评作品的评委中产生监票人,负责监督评委投票和工作人员计票工作。

四、奖项设置
1.共设20个评选项目,设奖总额不超过380个。其中,一等奖不超过75个,二等奖115个左右,三等奖190个左右。各评选项目的设奖数额,由评委会根据当届参评作品情况确定。新闻专栏中,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各占50%。
特殊情况下(各项评选条件都很优秀,只是因硬性规定所限),经评委会决定,可设不超过5个特别奖(与一等奖同等待遇),其中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站和移动端作品各不超过1个。
2.按《评选办法》规定的标准评选各项目获奖作品。对存在差错的作品实行获奖等级限制。
存在以下情形的作品,不得获一等奖:错字、标点符号误用造成语法错误或影响文意;多字、落字,主持人、记者表达有误;成语使用不规范,词语使用或搭配不当、缩略不当,生造词语;指代不统一、数量单位缺失,前后表述不一致;除对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外,音视频作品的现场音响、画面质量存在明显缺陷。
存在以下情形的作品,不得获一、二等奖:表述有歧义;词序错乱、成分缺失、指代不明、语句杂糅、归类有误等。
存在以下情形的作品,不得获奖:事实性错误,或事实交代不清,表述存在重大歧义的;同一件作品中出现3次(个)以上不同类型差错。

五、评选程序
(一)审议参评资格
定评评委会听取并审议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关于参评作品的公示核查处理情况报告;听取审核委员会关于参评作品的审核情况报告,确认参评作品资格。
(二)实名打分
1.全体评委审看(听)全部参评作品申报材料。
2.定评评委和公众评委根据分组对参评作品线上实名打分,定评评委分值占打分权重80%,公众评委分值占打分权重20%。每件作品得分将作为定评评委筛选作品和提名候选建议作品的参考。
(三)无记名投票推荐候选作品
定评评委分10个小组推荐各项目候选作品。各小组指定所在单位没有参评作品的评委担任监票人,负责监督小组评委投票和工作人员计票。
1.各小组参考审核意见和作品得分,充分讨论、评议后,投票选出入围作品,淘汰各项目不超过20%的参评作品。
入围作品按简单多数筛选,如最后1个名额出现2件并列作品,则2件作品都进入下一轮评选程序;如最后1个名额出现并列作品超过2件,则对这些并列作品进行最多两轮票决,得票多的作品入选,如票决后仍出现并列,则全部入选。
2.召开评委会主任会议,统筹协调各小组作品筛选情况,确定需要统筹协调的原则和要求。
3.各小组按照评委会主任会议精神,确认并审看(听)入围作品,在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按规定数额推荐出一、二、三等奖候选建议作品。
各项目(不含新闻专栏)一等奖候选建议作品数按不超过设奖数额的200%掌握;二等奖候选建议作品数按不超过设奖数额的120%掌握;三等奖候选建议作品数按不超过设奖数额掌握。
如某项参评作品数额达不到候选建议作品数,可不受该比例限制,按照评选标准评出不超过设奖数额的作品。评不出的,可以空缺。全体评委评选获奖作品时,如遇同类情况,按此规定执行。
特别奖候选建议作品由小组提名,经评委会主任会议统筹后,由小组投票产生。票数须达到小组实到评委2/3赞成票。
一等奖候选建议作品须达到小组实到评委2/3赞成票,二、三等奖候选建议作品须超过小组实到评委1/2赞成票。
如达到规定票数的作品多于该项目该等级候选建议作品数,按得票顺序从高向低依次取齐。如最后1个名额出现并列作品(达到规定票数且票数相同,下同),则对这些并列作品再进行票决,得票多者入选。如票决后达到规定票数的作品仍出现并列,则全部入选。
如达到规定票数的作品少于该项目该等级候选建议作品数的90%,则按缺额数加1的数量(“1”是指补齐缺额数后,排在其后的首位落选作品,下同),从该项目该等级落选作品中按得票顺序从高向低依次取齐后(如“缺额数加1”出现并列作品,则全部进入票决,下同),对选取的作品再票决,达到规定票数者入选。如此轮票决后,达到规定票数的作品数仍少于该项目该等级设定的候选建议作品数额,空缺数额不补。
各项目一、二、三等奖候选建议作品名单按投票轮次、得票数从高到低排序。如出现因票数相同并列的情况,追溯上一环节票数情况确定先后顺序;票数仍相同的,投票决定先后顺序。
4.召开评委会主任会议,统筹协调各小组推荐的一、二、三等奖候选建议作品,确定候选作品或处理原则。
(四)无记名投票评选获奖作品
1.全体评委听取各小组报告本小组候选作品情况,审看(听)候选作品,并进行充分讨论评议。
2.评选获奖作品。一等奖(包括特别奖)须达到实到评委2/3赞成票,二、三等奖须超过实到评委1/2赞成票。一、二等奖空缺数额计入下一等次该项目设奖数额。最多进行三轮投票,如三轮投票后,达到规定票数的作品数仍少于设奖数额,其缺额不补。
如投票后达到规定获奖票数,只是由于数额等限制而落选的一、二等奖候选作品,可自动成为下一等级获奖作品并排在获奖作品前列。未达到规定票数而落选的一、二等奖候选作品,分别自动列入二、三等奖候选作品并排在候选作品前列。其中落选作品多于1件的,按得票数从高到低排序。
3.各项目按设奖数额评选。如因评选特别奖而突破设奖总额,则减少相关获奖作品所在项目相应设奖数额。如达到规定获奖票数的各项目各等级作品多于该项目该等级设奖数额,按得票顺序从高向低依次取齐。如最后1个获奖名额出现并列,须经全体评委对这些并列作品再票决,过半数的获奖。
如各项目各等级获奖作品数少于该项目该等级设奖数额的90%(如有小数点则四舍五入),可按该项目该等级设奖数缺额加1的数量,在该项目该等级落选作品中按得票顺序从高向低依次取齐后,对选取的作品再票决。

4.为调动更多新闻单位的积极性,每个刊播单位(发布端、账号)的作品在消息、评论、通讯、新闻专题、系列报道5个评选项目中,获一等奖不超过1个。广播、电视机构合并的单位按两类分别统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按原三台分别统计。如同一刊播单位有2个(含2个)以上一等奖候选作品达到规定票数,取得票多的1个;如得票相同则需再票决,得票多者入选,落选的可自动进入二等奖并排在获奖作品前列。由此产生的一等奖缺额,取该项目一等奖落选作品中排在第一的作品再票决,达到实到评委2/3赞成票即入选,如未达到规定票数,则缺额不补。
每个报送单位的参评作品在融合报道和应用创新奖项中,获一等奖不超过2个(含2个)、获奖总数不超过3个(含3个),对自荐作品按其原创单位所属报送单位计。
5.在全部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中,超长作品不得超过10个,每个项目不超过2个。如达到规定票数的作品超过设定数额,得票多者入选。
6.各项目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名单按投票轮次、得票数从高到低排序。

六、后续工作
(一)评选结束后,评选结果同《评选细则》、评委名单一并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中国记协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
(二)评奖办公室对公示期间收到的事实性举报进行核查,并按照《评选办法》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告评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评议意见转相关报送单位工作参考。
(三)评选结果将在公示及相关工作结束、报经中宣部审定后揭晓。
(四)评委和工作人员严格履行所签署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保密协议》,在评选结果揭晓前,未经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授权,不得公开中国新闻奖评选有关情况,不得泄露有关评选工作信息。如违反,撤销评委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评委存在接受评选相关单位和参评人员宴请、财物等行为的,撤销评委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单位,撤销所涉人员、作品的参评或获奖资格,相关人员今后不得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涉嫌违纪违法行为的,报纪检监察部门。

七、本《评选细则》经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研究通过后施行。《评选细则》未尽事宜,委托评委会主任会议讨论决定。

来源:中国记协
编辑:何璇祺

454#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审核委员名单公布(73人)

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在公示,评委名单、评选细则都公布了。同时公布的还有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审核委员名单,数了数一共73人。
对参评作品进行审核,是中国新闻奖评选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新闻奖评选细则明确:定评评委会听取并审议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关于参评作品的公示核查处理情况报告;听取审核委员会关于参评作品的审核情况报告,确认参评作品资格;各小组参考审核意见和作品得分,充分讨论、评议后,投票选出入围作品。
审核的基本原则是“一字一句、一分一秒,只辨是非、不论优劣”。评选细则还明确,对存在差错的作品实行获奖等级限制。如何限制,摘录如下:
存在以下情形的作品,不得获一等奖:错字、标点符号误用造成语法错误或影响文意;多字、落字,主持人、记者表达有误;成语使用不规范,词语使用或搭配不当、缩略不当,生造词语;指代不统一、数量单位缺失,前后表述不一致;除对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外,音视频作品的现场音响、画面质量存在明显缺陷。
存在以下情形的作品,不得获一、二等奖:表述有歧义;词序错乱、成分缺失、指代不明、语句杂糅、归类有误等。
存在以下情形的作品,不得获奖:事实性错误,或事实交代不清,表述存在重大歧义的;同一件作品中出现3次(个)以上不同类型差错。

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审核委员名单(73人) 
唐绪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副主任
曹焕荣 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组长
贾奋勇 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副主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日报社高级记者
王同英 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
杨立新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校检二室主任
文松辉 人民网总编室副主任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高级编辑
新华网编委
耿志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特别产品制作部主任编辑
陈俊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广播节目协调部副主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环球资讯广播部高级编辑
刘桂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高级编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高级编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文化节目部主编
张晓辉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原政委
陈建栋 光明网副总裁
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高级编辑
科技日报社读者服务与信息部双微编辑室主任
于晶波 中国新闻社国际传播部主任
许宝健 学习时报社高级编辑
工人日报社融媒新闻中心记者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
李光明 法治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
人民铁道报高级记者
北京广播电视台节目研发中心副主任
侯津淼 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
杨正犁 河北日报社高级编辑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辽宁广播电视集团编审中心副主任
焦春溪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
乔争月 上海日报社Qiao Shanghai工作室负责人
文汇报副总编辑
易保山 新华报业集团交汇点新闻高级编辑
徐龙砂 浙江广电集团高级记者
朱海华 福建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上官海宾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
江西省宜春市融媒体中心高级记者
顾海红 河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编委办公室主任
湖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
孙爱群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高级编辑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
夏海澄 广西日报社高级编辑
重庆广电第1眼TV编委
张婷婷 成都日报社编委
李盼盼 贵州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
青海石油报社高级编辑
泽仁拉姆 西藏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
李晓红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总编室副主任
钱莲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审
黄楚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田维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
阴卫芝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王天铮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郑一卉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张洪伟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主任
徐江善 黑龙江大学东北亚文化传媒研究院院长
庄永志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章玉政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
王文利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廖志坤 吉首大学党委书记
曾一果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刘海明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与新媒体系主任
西北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执行院长
刘晓程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李世举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院长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何璇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