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记者如何成为文章高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建华长江朱建华

2025年09月10日

2025年9月,《跟名记者学写作:经典新闻作品背后的故事》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精选中国新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20余篇作品,包括《谁是最可爱的人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英雄登上地球之巅》等。相关阅读:献给所有心怀理想的新闻人,10位长江韬奋奖得主联袂推荐

前面的几本书《好新闻的样子》《好新闻的味道》《好新闻的气质》《好新闻的魅力》,都与中国新闻奖有关,但又各有侧重。“样子”相当于是一本综合卷,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味道”主打消息,“气质”主攻融合作品,“魅力”选的是通讯作品,4本书中的200多个案例,虽然涉及的都是新闻工作者日常接触最多的体裁和形式,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好新闻,一些经典作品诞生于中国新闻奖设立之前,而一些值得称道的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也并没有出现在“好新闻”系列丛书中,有些遗憾。

2024年3月29日下午,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思扬一行赴上海报业集团调研,并主持召开交流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主题很有意思——“如何培养新时代文章高手”。这让我陷入了思考,放眼全国新闻界,曾经诞生过一批又一批的文章高手。那些今天读来仍堪称经典的新闻作品,到底是如何诞生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对今天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和培养新时代文章高手又有什么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这也促使我又一次开启了跋涉和求索之路,于是也就有了现在的这本书。

时代在变,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方法、手段在变,新闻业务的评价标准和指挥棒也在变。但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守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今天,新闻工作者要成为新时代文章高手,要能拿出既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又能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的流量爆款,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温故而知新。重温那些被载入史册的新闻经典名篇,探寻新闻经典名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不禁想问的是:是时代造就了经典作品,还是作品因为精彩记录时代而成为经典?是记者所在的媒体平台成就了个人,还是个人用作品为媒体平台不断增色?为什么现在一些作品在互联网平台上流量不算低,但很难让人记得住,没什么生命力?

那些至今仍闪耀着思想光芒的新闻经典名篇,不少都是文字作品,这是时代的一种必然。在“无视频不传播”的当下,是不是意味着新闻工作者可以荒废文字功夫?是不是意味着有了视频,就可以不重视甚至轻视文字表达和传播?

成为新时代文章高手,文字仍是基本功。没有过硬的文字功夫,很难成为文章高手,这与新闻工作者“四力”中对笔力的要求是一致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时间在记录着一切,时间也在验证着一切。学习和阅读是对抗焦虑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何锤炼过硬的文字功夫?如何成为写出新闻经典名篇的文章高手?愿这本书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书定稿之际,恰逢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分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要培养一批文章高手、视频能手和善于开展数据分析、产品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为媒体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今天,记者如何成为文章高手,媒体如何培养文章高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作答。

最后,感谢为本书顺利出版提供关心、帮助和支持的所有人,感谢前人留下的大量资料,为研读和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奠定了基础,而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系统地整理、消化和吸收,最后分享给更多的人。学习永远在路上。对书中的疏漏、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多提意见、建议,多批评指正。(本文系《跟名记者学写作》一书的后记,封面图由AI生成)




来源:长江朱建华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sPeIyfNvLdO2nRa0pcL9A

编辑:梅镕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