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斌 [url=]王小杨评论笔记 [/url] 2025年09月10日 红网青椒训练营导师、南方周末原评论部副主任陈斌 媒体人,做调查报道也好,写评论也好,在动手之前,首先得考虑选题的公共性或曰公共价值。 公共性与专业性不是一回事。 所谓公共性,是说这个选题有没有、有多大公共意义、公共价值,是否关乎、多大程度上关乎共同利益,或/及公众对此的关注度等。所谓专业性,对媒体人来说,大致是:你是怎么组织整合事实的、选取何种看待问题的角度,你的整体图景是什么,在叙事或阐释上往哪个方向用力。两个维度综合起来,协同反映作者对问题的了解程度,及认知系统、判断力与价值观。 第一,一个新闻事件,涉及政府部门或官员对权力的滥用,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或财产权利,自然关乎公共利益,具备公共性或公共价值,满足了评论的一个必要条件。我想,大家对此应该是有共识的。 在涉及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之时,有位法学教师多年前提出“恶猜公权,善待私权”,原则上这符合古典自由主义“政府是必要的恶”之设定。不过也应看到,这一说法在舆论场上被极大地滥用了: 一则人性皆恶,权力并不限于公权力,有公权力的加持自然会诱导、放大人性之恶,有舆论与话语权的加持又何尝不会诱导、放大人性之恶?不能因此进而假设与公权力发生冲突的私权利必善必正义; 二则涉及私权利与私权利之间的冲突之时或个人行为是否合乎道德之时,也就是不牵涉公权力之时,不能据此说因为要“善待私权”,所以我们不应该关注事情的是非曲直,这是一种道德上的虚伪、矫情与乡愿。 譬如,姜萍得阿里全球数学大奖,曾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与讨论。就公共关注度而言,其公共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号称全球大赛,参加者众多,规则的严肃性与评判的公正性关乎公共利益,因而有公共性也不应有争议。迄今,大家对姜萍是否是数学天才、有无作弊想必已经没有疑问了。但是,在姜萍的数学天才人设被戳破之后,有人为她辩护的一个理由是此事没有关乎公权力,对“姜萍这样的小姑娘”应该心怀善意,以“善待私权”,否则就是“不善良”,大有“我蠢,但是我善良”之自况。 第二,立法、司法与公共政策,从制度与激励上对全体社会成员皆有良或不良的影响,有公共性或公共价值。 第三,就算涉及私权利与私权利之间的冲突之时或纯个人行为,原则上只要涉及到价值观或道德维度,就有公共性或公共价值。 有人认为,道德分两种,私德(私人道德)与公德(公共道德),前者主要涉及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私人生活,包括自己、家庭、亲友等较小范围内的人际关系,一般不会受到公众的监督与评价;后者主要涉及公共生活、社会关系和公共空间,会受到公众的监督与评价。客观地讲,尽管两者之间并没有清晰的分界线,这样的分别是存在的。公共空间的使用规则,如买票是否要排队、婴幼儿在高铁、飞机上哭闹是否应视为一种自然权利,这些问题当然有公共性或公共价值。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所谓私德就没有公共性了吗? 上述姜萍的例子,规则有漏洞、谈不上有严肃的监考,这就给作弊打开了方便之门,那姜萍取得与自己数学能力不符的好成绩,只是私德或私权利问题,因而没有公共性吗?诚信、不作弊真的只是所谓私德吗?这对凭自己能力做题的人公平吗?这对被作弊者挤下去的人公平吗? 还有,最近爆炒的“最快女护士”,今年就在跑了十几次马拉松,都是使用周末时间,每次跑之前,还要大量时间的赛前训练,这是建立在同事与她调休、牺牲周末休息基础之上的。这种同事的支持是情分而不是本分,一个正常人应该对此应该有感恩之心。不过,她通过镜头公开对单位喊话,要求领导对给自己调休提供便利。这难道不应该跟同事友好协商吗?公开喊话,要求领导强迫同事与自己调休,这不是一个善良的举动。难道这些同事周末不需要陪家人或从事自己的爱好吗?就你的爱好高级,所有人都得为你让步? 可笑的是,因为网友不好忽悠了,没有受到预期的施压领导之目的,反而收获了很多很多的批评,居然她又变成受害者了,说被“网暴”了。这岂止是双标,简直是颠倒黑白,不就是企图道德绑架领导与同事未果被反噬了吗?她把自己置于公共舆论场,企图挟得胜之势,以公共舆论的火烧领导与同事,结果发现公共舆论的火烧到了自己身上,觉得疼了,此时再以私德、私权利为她辩护,试图使她免于公共批评,不是很可笑吗?公德发生作用的机制不就是通过公共舆论吗?不能说公共舆论对你不利时就污称这是“网暴”吧? 由此可见,此事的公共性至少有两个方面:一则“最快女护士”主动将事情置于公共舆论场,诉诸公共舆论,因而收获了极大的公众关注度;二则此事的本质,到底是单位有义务为个人爱好提供便利,还是个人“既要又要”,既要本职工作与工资奖金,又要副业名利双收,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候希望单位施压同事为自己继续做出牺牲,个中是非曲直不可不辩。有人觉得此事没有公共性可以闭嘴不说话,去关注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但跳出来说法称此事没有公共性,企图扑杀烧到她身上的公共舆论之火,就显得很违和。 扼要说一下,即便所谓的私德,基本上也有公共性或公共价值,关乎公共利益。订婚强奸案、四孩非亲生案如何离婚与分割财产,会对社会道德,会对婚姻家庭价值观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维护社会资本,维护婚姻家庭价值观,所牵涉的公共利益大了去了。婚嫁家庭是人类文明的两个根基之一,岂能以私德、私权利为由纵容其溃烂? 一切道德的基础是自然权利,在一个共同体内,每个人都拥有与其他人同等的生命、自由与财产等自然权利。并不是说你是所谓的弱势群体,就可以超越于道德之外,有免于被道德评判的特权。道德的有效性,就在于其平等及于共同体内的每一个人。人的同情心可贵,但要警惕魔鬼会利用你的同情心,所有通往地狱之路往往都是用善意铺就的。在这个意义上,基本道德或价值观是维系社会绵延、文明存续的基石,拥有最大最强的公共性或公共价值。
来源:王小杨评论笔记 编辑:梅镕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