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8月9日12:34,南方周末公众号发了一篇推文:《峨眉山骡队失业:有些善心发错了地方》。浏览一过之后,不由得想反问:发这样文章,是不是你们自己(文章作者和编发者)——借用原文标题后半截——也“有些善心发错了地方”?《峨眉山骡队失业:有些善心发错了地方》一文主要是说,只因“你多看了一眼”,峨眉山的骡子团队便宣告失业。文章提出“随着新型运输的技术——例如无人机运输技术——的普及,骡队运输在一些项目中可能会逐步退场。这个趋势不难觉察。但是否有必要人为干预,急切地让峨眉山的骡队退出,是很值得严肃思考的”(读者可查看原文:https://www.infzm.com/contents/299975?source=134)本人疑点有三:第一,在一个现代化社会,不管以哪种理由推崇生物能使用,都是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相违背的。现代化的指标之一,就是生物能的低占比使用。在有机械可以代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人力的肩挑背磨(所以不要美化某些城市的“棒棒军”形象)和动物驱驰(不要以为“做牛做马”就该给你下苦力)。第二,从效率的角度看,如无人机胜过骡队,应让骡队退出。无限风光在险峰,但险峰的矿泉水,都要5元或6元不等,这可能是很多游客的共同经历。之所以容忍这种零售价仅为2元的东西价格随山势陡涨,那是我们知道背后至少有“挑山工”的辛勤汗水使然。现在既然无人机可以缓解劳动,也足以减少运输成本和提升效率,那就让无人机上,而且“人为干预”。推文提出“是否有必要人为干预”,个人认为“有必要”。事情是人来做的,就需要人来干预,即便寄希望于市场“自生自发”,本质上还是人做行动者,不干预不行。当然,作者同情骡队去向的心情可理解,甚至本人还表示赞赏,但“工具理性”的重要不言而喻。第三,严肃的媒体要把注意力放在报道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上,注重自己的门面。严肃的大媒体,它应该关心天下大事,纵览国际风云,立足时代前沿,体现良知和理性。作为大报来说,不管是新闻还是评论,都应体现主流和前沿。而且,因媒体是探照灯和放大器,还要有导向意识。《南方周末》当然是主流大报,这基本是共识。想必不少南方周末的粉丝(本人也是其一),曾经在2003-2009年那几年,一期不漏地把这份报纸买下来,认真阅读,与人讨论,高藏焉,庋束焉,姑俟异日观云尔。那时节真可谓“一纸风行”啦。但后来的南方周末似乎逐渐“辉煌不在”(每个人看法或有不同),不知原因为何。但现在报纸(公众号)这篇文章,居然在同情“骡队”的感情下,抒发前现代的乡愁,于世界主流经济技术发展趋势于不顾,看似爱心热呼,关心民瘼,实则实缺乏时代精神,格局不够。我们不是不欢迎某些小温柔小情调小怀旧小同情,但这类文章可以到其他相应平台去寻找读者空间,不应发表在《南方周末》这样曾经号称过“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大报上。而且,因媒体的方法和导向作用,读者还真会产生“无人机换骡队是不是错了”的疑问。关系到发展趋势的新闻现象,媒体自需立场鲜明,不宜“善心发错”。很多人以为,新闻行业之所以每下愈况,一是因为掌中宝(手机)抢夺了受众的注意力,传媒后继者又被“张雪峰”冲口一击无情打晕,故风光不再。其实这都是错误看法。只有夕阳操作,没有夕阳产业。媒体把内容做好了,体现出价值和高度,受众就不是傻子。因此,我期待着《南方周末》改天推出大作品来,——就像过去一样,常让人眼前一亮。 来源:李兴亮说亮话 编辑:梅镕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