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22 继续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在微信读书划线句如下: ①当你讨论媒介时,永远不能只讨论这个居中的空间,还一定要讨论该空间所连接的两方是什么。媒介天生要把作者/读者、发送者/接收者、表演者/观看者等存在关系的两方联结在一起。甚至可以说,过去中国民间跳大神的,也要通过一定的灵媒,才能从此岸勾连彼岸 ②宽泛地定义,媒介是一种社会实践,比如,书写媒介明确包括作者和读者,绘画媒介包括画家和观众,也许还有画廊、收藏家和博物馆等 ③所有媒介——不论其所传递的讯息如何——都对人类和社会产生了无法忽略的影响。史前的部落人,生存于感官的和谐平衡中,通过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和味觉,同等地感知世界。然而技术创新构成了人类能力和感官的延伸,它们改变了这种感官平衡,这种改变又反过来不可避免地重塑了创造技术的社会。根据麦克卢汉的说法,有三种基本的技术创新:拼音字母的发明,使部落人失去感官平衡,眼睛独占优势;15世纪的活版印刷术,加速了上述过程;以及1844年电报的发明,它预示着电子革命最终通过恢复人的感官平衡来重新部落化。 ④地球村实际确保了所有议题的最大分歧,因为村庄条件的增加创造了更多的不连续性、分裂性和多样性。人人互联使得很多人感觉不堪重负,失去了个人认同。对此的回应是暴力。战争、酷刑、恐怖主义和其他暴力行为都是在地球村里对认同的寻求,导致屠宰对方成为最常见的部落游戏 ⑤人人互联使得很多人感觉不堪重负,失去了个人认同。对此的回应是暴力。战争、酷刑、恐怖主义和其他暴力行为都是在地球村里对认同的寻求,导致屠宰对方成为最常见的部落游戏(这里可以联想到网上各种奇怪无下限的直播) ⑥人的延伸和麦克卢汉所谓的“截除”(amputation)分不开。比如,轮子使人的腿脚延伸,减轻其载荷负担的压力,但又使被延伸的腿脚和躯干分离,从而对人构成新的压力。蹬自行车、在高速公路上飙车时,人只用上了腿脚的一个专用功能,腿脚基本的走路功能反而被剥夺了。媒介延伸人体,赋予它力量,却瘫痪了被延伸的肢体
2025.9.23 继续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在微信读书划线句如下: 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社会的未来及精神生活是否安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传播技术的强度和个人的回应能力之间是否能维持平衡。 ②静态照片的一个结果,是掩盖富人的摆阔气消费;静态照片加速为动态摄影以后,它给全球的穷人提供的是虚幻的富有 ③媒介作为人的延伸,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首先加强或放大了我们的某一种感官,打破我们原有的感官平衡并建立起新的平衡,而个体感官比率的改变叠加积蓄起了可以与现有的社会媒介平衡抗衡的力量。新的媒介同时也会与旧的媒介产生反应和相互作用,打破原有媒介之间的平衡关系,建立起新的比率。 ④一旦拱手将自己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交给别人,让人家操纵——而这些人又想靠租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神经从中渔利,我们实际上就没有留下任何权利了。将我们的眼睛、耳朵和神经借给商业公司,就像是将公众的言论交付给私营公司,就像是把地球的大气送给一家公司作为垄断的商品。 ⑤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生活和著述的思想传统是,无论过去和现在,语言被认为是人的技术,它损害并削弱了集体无意识的价值观念。柏格森认为,如果没有语言,人的智能会全部卷入其注意的客体。语言之于智能犹如轮子之于脚和人体。轮子使人的肢体更轻盈、快速地在事物之间移动,使肢体的卷入越来越少。语言使人延伸和拓展,却又使人的官能割裂。人的集体意识或直觉,由于言语这种意识的技术延伸而被削弱了。 ⑥今天,计算机展示了瞬息之间将一种代码和语言翻译成任何其他代码或语言的前景。简言之,计算机以技术给人展示了世界大识大同的圣灵降临的希望。合乎逻辑的下一步似乎不是翻译,而是绕开语言去支持一种普遍的寰宇意识。它也许很像柏格森梦想的集体无意识。生物学家说,“无重力”状态预示着肉身的不朽。也许,“无重力”状态和无语言的境界会同时出现吧,无语言的状况可能会赋予人永恒的集体和谐与太平。 2025.9.24 继续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在微信读书划线句如下: ①由此可以说,只有拼音字母表才是创造“文明人”的技术手段。这里所谓“文明人”,是在成文法典面前一律平等的所有独立的个体。个体的分离性、时空的连续性和法典的一致性,是有文字的文明社会的首要标志。 ②旅行者转向航空线,并因此而不再觉得是在旅行。过去人们常说,跨越大洋的班船颇像是大都市里的一家旅店。同样,乘坐喷气式飞机的旅行者,无论他是在纽约或东京上空飞行,都颇像是置身于一间鸡尾酒会大厅——就他旅行中的感觉而言是这样的。只有等他下飞机以后,他才开始真正的旅行。 ③数字将抽象的欲望量化,3根棒棒糖或者3个亿,数字使我们感到满足,即便糖在家里、钱只是支付宝里的数字,我们也能切实感受到一种触觉的延伸。 2025.9.25 今天再微信读书中发现了老师的书《混沌与秩序,新闻伦理探微》,想到这学期的伦理课,于是决定把本书读一读 划线句如下: ①代社会的复杂性使人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些困境多与人们的行为选择有关,而行为选择又与伦理关联。常规的职业伦理按照不同的职业各自约定俗成,职业伦理间的各自为政,促使不同职业工作者均以自己的职业伦理为圭臬。而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跨行业的职业伦理彼此协调,否则在一定环境下将造成伦理困境。灾难报道的时间困境,就是媒体伦理无法回避的一个困境 ②在我们所有的行为中,要寻求的目的是善超过恶的最大可能的差额(或恶超过善的最小可能的差额)。[插图用加减法,只要结果为正就意味着善,这使得功利主义者强调结果本身,只要结果能满足欲求,人们对价值实现的过程并不在意多少 ③因为媒体从业者自认为他们有权干预社会问题,有义务把那些正在潜伏期的腐败问题和其他明星的丑闻公之于众。这种权利观将媒体的社会责任抬高到与司法部门平行的地位,抹杀了媒体权利和司法权力的界限,若不以纠正,新闻媒体真的将成为独立的“第四权力”。(可联系媒介审判!) ④宇宙的结构模式是时空模式。人类生活的世界,从哲学的角度说,其结构也是时空结构。现代社会,时空结构发生逆转,这体现在时间呈逐步升值趋势,空间则出现了贬值的趋势。 ⑤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村落,信息一经公开传播就带有世界性,传统媒体风险的区域性特征变得不再明显。地方媒体的失误或者丑闻在网上传播后,不再受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限制,公众通过网络转发就可以让这样的失误、丑闻很快便广为人知。网络信息的交互性,可以通过公众的跟帖评论形成网络舆论。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媒体失误,或者一个社会危害程度不大的媒体丑闻,经过网络舆论的发酵,将会降低涉事新闻机构甚至整个新闻业的社会声誉。 2025.9.26 忙碌中 2025.9.27 娱乐中 2025.9.28 娱乐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