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的舆论监督,和《京报》创办者邵飘萍烈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15:4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历史上的舆论监督,和《京报》创办者邵飘萍烈士

1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也没有记者这个行业,但是政府有舆论监督岗位。
皇帝权力很大,皇帝知道自己权力很大,于是就设了一些统称为“言官”或“谏官”的职位,他们的工作就是说话,专门提意见甚至唱反调。
注意,这个唱反调是皇帝赋予的职责,不唱反调反倒是失职,是尸位素餐。唐玄宗年轻的时候,还没有昏聩的时候,大骂身边的言官:我把你们摆在身边,你们一条意见不提,我要你们干啥?
这就形成了职业风险,在皇帝身边专门捋虎须,逆龙鳞,你说多危险!
这些官有的叫“拾遗”,东西掉了,给捡起来,比如杜甫,就当过左拾遗,他正是因为跟皇帝唱反调丢了官;有的叫“补阙”,有过失,得帮我弥补;有的叫“正言”,说真话说老实话说心里话,驳斥那些混蛋逻辑;还有的叫“司谏”,就是负责讽喻规谏。总之都是说话。
这个危险的岗位上死过很多人,比如商纣王的比干,有了他的死,比干就是千古楷模,纣王就是千古混蛋。皇帝,都怕成为纣王;言官呢,都以成为比干为荣。
古代什么天人感应等等胡说八道的事很多,但是由谏诤而产生的敬畏之心,竟然对权力有所制衡,真是一个奇迹。
皇帝最怕的就是谏官以及动辄谏诤的大臣,因为这些人不怕死。光武帝刘秀,这可是明君,有一次要出去玩,大臣申屠刚劝他不要去,天下还没有平定,你出去玩乐,合适吗?刘秀不听,命令开车。申屠刚把脑袋伸进车轮子中间:好,你开车,你轧死我算了,开车呀你!刘秀没辙,算了,旅游取消了。
唐太宗李世民最怕魏征,这个就不必细说了。魏征死了,李世民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宋徽宗治国不行,文艺方面是一流高手。一个叫陈禾的大臣来汇报,宋徽宗听烦了,站起来就走。陈禾跑过去拉住皇帝的袖子,不行,你得听我讲完。宋徽宗不听,甩袖子非要走,陈禾不撒手,结果哧啦一声,皇帝的龙袍被撕破了。宋徽宗大骂,你把我衣服都给撕破了!陈禾说,你不听我说话,不在乎自己的衣服,那我也不在乎自己的脑袋!
宋徽宗听了很感动,告诉太监宫女,这件衣服原样保存起来,作为提醒自己的纪念物。
元朝英宗问大臣: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像魏征那样敢说话的人吗?大臣回答说:有什么样的皇帝,才有什么样的大臣。唐太宗有纳谏的度量,所以魏征才敢说真话!

2
言官除了劝谏皇帝,还有一个职能,就是掌控舆论,监督百官,实际上是作为皇帝的耳目,监督宰相的行政系统。
到宋代,言官和御史监察系统逐渐合二为一,统称“台谏官”。这个权力很大,因为他们独立于宰相权力之外,又都不怕死,所以苏轼说,“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但是这个权力越到后来越扭曲,独立性越差。
比如王安石变法,台谏官没人同意,全都反对。宋神宗不听,最后15个台谏官或辞职或外任。
然后宋神宗任用的都是听话的,不唱反调的。苏轼在民间叽叽歪歪写诗,结果被台谏官抓紧监狱130天。至此台谏官已经不是在规劝皇帝、监督行政,而是成了权力的帮凶,。
明朝的文官制度是世界一流的,但是皇权不受任何制约,言论完全被压制,所以一流的行政制度也无法阻止中国陷入文化酱缸。万历三十年,皇帝病重,以为自己要死了,忽然良心发现,下令把自己发明的苛捐杂税全都取消,结果下旨第二天,病好了,他又后悔了,要求到内阁追回圣旨。身边的大太监拼命磕头:“皇上开恩,那些钱还是留给小老百姓吧!”万历大怒,抓起刀子就捅。最后二十多个太监到了内阁追回圣旨,首辅大臣不给,这些太监就下跪磕头,磕得血流满面,当然了,最后以首辅的屈服结束。
可见谏诤不止局限于言官,一点意见都不敢表达的,其人格,其胆色,还不如个太监。身体的残缺还不可怕,可怕的精神的阉割。

3
中国古代有“报”,叫“邸报”,唐代就有了,那是政府内部的情况通报,不是现代意义的报纸。邸报的内容老百姓一概不知道,正因为啥都不知道,小道消息才满天飞。
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国有识之士发现,要想强国,必须开启民智,世界潮流是公开发行报纸,让老百姓都能知道全世界的事。于是维新派就办了一种报纸,叫《中外纪闻》,主办人叫梁启超。这是中国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
赞助这份民间报纸的人,叫袁世凯。
官方仍然是那种邸报形式,他们一看,民间竟然这样搞,这还了得。一个御史大人说它“诽谤朝政”,于是西太后下令,封。
直到1906年,八国联军进北京,这是又挨了一次揍,清政府这回下令,民间可以办报,只要不是精神病、没有犯过罪的成年人,都可以办!

4
近代最著名的报刊是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他的《新民说》是一代中国人的启蒙,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甚至更重要的人物,都受过它的滋养。
待陈独秀、胡适走上历史舞台,中国民间出现了400多种报刊。《湘江评论》被胡适称为“好兄弟”,称赞连载三期的《民众的大联合》是“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很痛快”。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
这时期有一份著名报纸,是邵飘萍创办于1918年10月的《京报》。创办不到一年,就因屡屡揭露政府腐败,被北洋政府查封,邵飘萍逃亡日本。
《京报》于1920年9月复刊,支持中苏建交,支持孙中山,支持国共合作,还出版过马克思纪念专刊。它的副刊也相当厉害,孙伏园主办的《京报副刊》、鲁迅主办的《莽原》,影响全国。
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被张作霖杀害。张作霖曾经给他30万元封口费,被他退了回去。
邵飘萍于1925年经李大钊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古代杀害诤臣的,都是昏君暴君;到了民国时期,尤其是国民党训政,报刊被查封屡见不鲜,但是杀害记者这种事,杀害大学教授的事,也只有张作霖干得出来。
你说他不是土匪是个啥玩意?
人们都记住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他还有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我以为后面八个字是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心忧天下又何从体现?岂不是一句空话?!
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不平则鸣就是;什么是民族魂魄,不默而生就是,所以鲁迅才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这是中国的脊梁。


来源:书写者(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quNL0ECwBtSwTLPdKs1jA
编辑:李梦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