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江湖催人老,谬传何其多 前不久,有朋友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当年首发王护士长出事消息的人。 最近几年,经常有这类误传的消息。我极少公开讲述这些故事,在各类场所讲课时也基本不会提这些事,导致误传越来越多,从不熟悉到熟悉的人,都把一些不太准确的消息当作了事实传播。 时隔多年,江湖仍有不确的消息在流传,若不澄清,恐将来越传越荒诞,故把当时真实的情况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他出事的消息,不是我首曝的。事实上,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间很晚。 大概是另一个消息误导了大家,那就是我曾经在他出事前与他通过一次电话。 2012年2月2日,传出他被调整分工,改为分管教育科技等领域。一时间有很多不同的猜测,有媒体同行找来,希望我打听。 记得很清楚,那天是2012年2月2日,当时我并不比大家知道得多,于是向一个私交比较好的朋友提供了他的手机号码,让其自己去采访他。 2月3日,是一个周四,报社开例会,我到办公室后在网上寻遍不见相关的报道,于是问朋友为什么没发稿。朋友说,王没接电话,没采访到。 是不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情呢?我于是拿出手机,想试一试能不能打通他的手机,结果一打他就接了。 这种背景下,我们聊了一会,聊的大概内容是:我问他,突然被调整分工,外界议论纷纷。他哈哈一笑,问我在哪里看到这些消息的。我现场打开电脑,给他念了微博上的一些相关消息。他又是笑,然后对我说,这一次属于正常调整分工。然后,他客气地邀请我去重庆,然后我们互道保重挂了电话。 2月5日上午,我出门去买菜,与他联系的那个手机没带在身上。当时,我住在朝阳区的北沙滩桥。 买完菜回来,发现有一个重庆的未接电话,但并不是他与我通话的那个号码。回过去,结果发现是空号,先后不过二三十分钟。 2012年2月6日,他出事了。 后来,我把这次电话内容披露出来了,外界迅速传播,传着传着变成了我是最后一个采访他的记者,也是第一个曝出他出事消息的人。 看完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明白了,我当时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给他打电话并没有想采访,只是想试一试他的手机号能不能打通。 江湖上还有传闻,说我跟王是亲戚。传播这个谣言的,不少是当时在媒体工作的人。 这个谣言,也是有由来的。 我曾与王通过三次电话。第一次通电话,是他主动给我打的电话,那是2009年。因我报道李庄案给了他很大压力,他专门打来电话沟通。 老人都应该还记得,我正是因为报道李庄案被评为南方报业集团2009年年度记者的。江艺平老师当年给我的评语是:褚朝新突破重围报道李庄案,掀开了重庆打黑案庭审的内幕,也挽回了被一些同行轻易出卖的新闻的尊严。他的“独守”何其珍贵。 打通电话后,他直呼我为“朝新”,聊着聊着他突然说有个亲戚在我当时工作的报社工作。我问他是谁,他没有告诉我。 挂了电话,我就把通话的内容向报社领导和编辑报告了,随后也和几个比较熟的同行分享了。结果传播出去后,江湖上演绎成了我是王的亲戚。 通完这次电话,我们既没有见面,他也没有给我提供任何实质性的采访帮助。 第二次通电话,是正经采访他。当时文强案开庭审理,我电话采访问他如何评价文强。采访完,在报纸头版发了独家消息。 稿子见报后,我是王亲戚的消息传得更是有鼻子有眼。有些脑子不清白的媒体记者无法想象我是如何能采访到王这种人的,唯有认定我们是亲戚才能让他们稍微觉得心安。 其实这一次电话采访,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很多时候,新闻采访就是这样:试一试可能会成,不试绝对不会成。 总结一下:我不是第一个曝出王出事消息的人,只是跟他通过三次电话,其中只有一次是正经采访他,没见过面,更不是什么亲戚。 这些事,包括后来一些有重大影响的事情,我都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我一直坚持一点:我自己当时就是一个记者,如果能写,自己就写了,如果不能写,自然也不能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江湖往事,时隔太久,难免容易记错,再次简要介绍当年的一些情形,诸君周知。 2023年10月26日 走着走着,很多老读者失去了联系,但因微店的存在有些朋友还一直辗转能联系到,特此再公布一下,希望大家代为传播转告: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微店,在微店后台留言就能随时找到我。
来源: chuzhaoxin 衣者褚
编辑:洪韵 迁移:李梦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