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帐号”,还是“账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7 20:5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这事儿,记者较真了!
我在现场 | 这事儿,记者较真了!

互联网,也是新闻现场。
“帐号”,还是“账号”?互联网时代,语言文字差错不是个小问题。澄清谬误、明辩是非,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之一。
去年4月,长江日报刊发报道,披露多家互联网平台的登录页面和相关表述中长期使用的是“帐号”。语言文字专家介绍,“帐号”是旧时用法,“账号”才是现在规范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词》第7版中只有“账号”而无“帐号”。
今年7月,长江日报对这一报道又进行了持续跟进。报道不仅引起国家语委的关注,全国多家媒体也开始关注到这一话题。相关报道引发全网热议,多次登上热搜。目前,相关互联网平台已改“帐号”为“账号”。
今天,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为您邀请到了这次报道的主创人员长江日报特稿中心团队的朱建华、张维纳,为我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本文作者:长江日报朱建华、张维纳

作为媒体人,每次登录微信时看到相关页面上的“帐号”二字,就觉得很疑惑,到底是“帐号”还是“账号”?

请教了报社的资深校对,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帐号”是旧时用法,“账号”才是现在正确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只有“账号”而无“帐号”。

语言文字差错不是个小问题,网络平台也不能任由错别字大行其道。
我们注意到,“账号”错成“帐号”具有普遍性,除了微信,QQ、微博、抖音、百度、今日头条、知乎、豆瓣的用户页面、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等相关表述中多处使用的是“帐号”。
平台越大,责任也越大。如果任由这样的文字差错长期存在,不知多少人无形当中就会以为错的可能就是正确的了。
去年4月28日,《多家网络平台用错字,“账”与“帐”你用对了吗?》《别再混淆“账号”“帐号”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账号”》《“账户”为何频频被误用为“帐户”?》等一组披露多家互联网平台把“账号”错成“帐号”的稿件,在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首发。

发稿前,我们采访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内的多名专家,他们中有的还参与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工作,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权威专家。
报道时,通过专家讲述的方式,介绍了“帐”与“账”的来历与区别,同时也明确了现在“账号”才是正确的用法,起到了澄清谬误的作用。
编辑部认为,互联网平台上“账号”长期错成“帐号”具有普遍性,拥有海量用户的互联网平台有责任也有义务使用规范汉字。
作为媒体,报道多家互联网平台把“账号”错成“帐号”的现状,科普“帐”与“账”的用法有意义,但更重要的是要能推动这些平台把错字早日改成正确的字。
“帐”与“账”,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改一个字,本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让这些互联网平台改一个字,还颇费周折。
报道推出后,我们通过发邮件、打电话、留言等多种方式向相关平台进行了反映,有的有回复,有的没回复。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相关页面和表述中使用的仍是“帐号”。也有网友称,曾留言反映过这个问题,但结果是不了了之。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事情仍毫无进展。今年6月8日,当在网上看到《网络不规范用字用词现象研究报告》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长江日报去年4月刊发的多家网络平台把“账号”错成“帐号”的报道。这个报告提到,互联网平台出错较多的错别字前20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帐(账)号”。
可以说,“账号”错成“帐号”有历史原因,也有个体原因,而互联网平台登录页面和相关表述中长期错误地使用“帐号”,无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能任由互联网平台“帐号”这样的差错长期存在而不改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怎么通过报道持续去推动?如何督促这些平台改正文字差错?不能让我们的报道这样“烂尾”下去。
“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真要推动网络平台改错字,恐怕还要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我们想到了国家语委,并通过网上留言的方式,向国家语委反映了这一问题。
留言20多天后,也就是7月4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外采访时,接到了国家语委一名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
对方介绍,经过核实,确认了多家网络平台用的仍是“帐号”,正确的用法是“账号”。国家语委方面已拟函请相关单位指导这些平台进行纠正。
事情至此才算有了重大进展。等待中,我们在前期报道的基础上,于7月8日在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推出了《“帐号”应为“账号”!国家语委回应多家网络平台长期用错字》的独家报道,并通过受访专家表明了态度:网络平台在用词上如果将错就错,这是对历史文化的不负责。
青少年还处于学习阶段,长期受到错误的影响,就会以为错误的就是正确的。长江日报发起的微博话题“#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登上了全国热搜,越来越多的媒体、同行及网友也开始关注到多家互联网平台长期把“账号”错成“帐号”的问题。
此后,我们每天不停地刷手机,查看这些网络平台是否改“帐号”为“账号”,当看到微博、豆瓣等改相关页面和表述中的“帐号”为“账号”时,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并及时推出了《“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微博、豆瓣已改“帐号”为“账号”》的追踪报道。

后来,我们又推出了《错将“账号”用为“帐号”,今日头条、知乎、百度、QQ等相关表述改了》的报道。
微信改过来后,我们接着又推出了《微信改了!》的报道,这条内容在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量为“10万+”。其间,长江日报长江评论说热点栏目还推出了《错别字不会因流量大就变对》的评论。

7月28日,“#微信已把帐号改为账号#”的微博话题一度登上热搜第一,话题总阅读量达7亿人次,而长江日报一年多来对多家互联网平台错将“账号”用为“帐号”的报道也被更多读者和网友知晓。
其间,长江日报的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亦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或通过刊发评论的方式,共同推进互联网平台正视差错的问题。
前后历时一年多,才推动多家互联网平台改了一个字,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在最终在相关部门介入之后,才算改了,善莫大焉!
网络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但也要认识到,互联网平台上的差错何止是把“账号”错成“帐号”,一方面无论是平台还是个人都应使用规范汉字,尽可能减少文字差错,另一方面也应建立高效的纠错机制,面对差错应尽快改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环境。



来源:中国记协

编辑:洪韵
迁移:李梦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