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拿大政府何以封禁微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10:1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加拿大政府何以封禁微信?


余绍清:制裁力度的加码背后,是技术民族主义倾向的升温。一旦商业问题被政治化了,出海企业自然很难自证清白。
加拿大政府何以封禁微信?

余绍清
■当地时间10月30日,加拿大政府禁止在政府发放的移动设备上使用中国腾讯公司推出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eChat(微信海外版),理由是“隐私和安全风险”。

加拿大不是首个对微信出台限制措施的国家,在中国科技企业的出海平台中,微信海外版也不是第一个遭封禁的。就在今年5月,加拿大政府以同样的理由和手段,对TikTok进行了限制。

从华为、中兴,到TikTok、WeChat;从美国到加拿大、澳大利亚,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被推向大国博弈的最前线,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封禁政策:从美国开始蔓延

2020年9月,特朗普政府发布禁令,宣布在美国境内禁止下载WeChat和TikTok。尽管在拜登政府上台后,这一禁令被联邦法院撤回,但针对中国互联网应用的政策打压,并没有因此而走向终结。

今年1月,美国俄亥俄州州长、威斯康星州州长和北卡罗来纳州州长签署行政令,以“隐私和安全风险”等为由,禁止在州政府发放的设备上使用WeChat。

微信在海外的不公平待遇,是中国科技企业出海遇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瞄准海外市场,收获了大量的消费者。在互联网领域,更是涌现出了TikTok等一批爆款级的应用。这股崛起的科技力量,引发了西方国家的警惕,也触发了更严的封禁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到去年年底,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上,涉及到的中国企业、机构,已经超过了两千家。其中既有华为、中兴等科技企业,也包括哈工大等一批高校。

中国企业的外拓更难,这不仅体现在实体清单的更新越来越快、越来越广上。从加拿大先后封禁TikTok、WeChat来看,越来越多的盟国正紧跟美国步伐,加入到封锁队伍中来。

今年8月,澳大利亚参议院下属的一个社交媒体委员会,发布报告警告微信、TikTok等社交媒体,要求必须满足最低限度的透明度要求,否则将面临罚款甚至被封禁。而在此之前,澳大利亚已经台了针对WeChat和TikTok的禁令。

这些管制禁令,更多是面向政府内部,也即,禁止政府系统的设备使用相关应用。但来自政府的行政指令上行下效,让民间力量也开始警惕起来。

比如美国的一些大学,就明确禁止学生在校园网络、设备上,使用TikTok、QQ、微信等应用。针对中国科技产品、应用的限制,打压面越来越广,深度也越来越深,正在从政府内部向社会、民间扩散。

以安全为名:从硬件到软件

为什么西方国家对WeChat等互联网应用,警惕性越来越高?

我们知道,科技领域较量,早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但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打压,以往更多聚焦在硬件层面。

比较典型的是芯片领域。美国政府依靠对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巨大影响力,限制其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这种出口管制政策,一度让华为元气大伤,面临芯片断供的危险。

在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企业之后,越来越多中国背景的互联网应用,出现在西方国家的限制名单中,针对硬件的技术封锁,变成了硬件和软件的协同打压。

在《美国实体清单政策对我国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中,作者通过梳理发现,在美国的实体清单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的企业、机构,2019年数量是5家,2021年则陡增加到28家。

对于封禁中国的互联网应用,政府给出的理由,无外乎是维护信息安全,但显然,这更多是一种托辞而已,真正的目的在于政治互信的坍塌。

最近,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英国举行,如果不是马斯克力劝英国首相苏克纳,中国的AI巨头大概率会缺席本次论坛。连最基本的技术交流都没有,谈何信息安全上的互信?

当下,软件创新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一环,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公司,在海外建立了广泛的市场,客观上威胁到西方国家的竞争优势。

WeChat和TikTok背后的母公司腾讯与字节跳动,以及百度、阿里、华为等科技公司,过去十年或更久的时间里,在AI、数据、算法领域的探索,正在推动中国在软件创新层面突围,不断冲击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

社交平台恐惧:从广度到深度

应当承认,WeChat和TikTok并不一类应用,但却各自扮演着社交媒体领域的不同重要角色。

TikTok在海外早已已经成为杀手级的爆款应用,目前全球下载量超30亿,月活用户超过11亿,相较于TikTok庞大的用户规模,WeChat的覆盖面则要小不很多,海外用户规模约1亿,主要使用者以海外华人为主。

但是,对海外华人来说,WeChat已经深度介入其日常生活,不仅是一种沟通工具,一种做生意的交流平台,更是一种连接纽带,一个建立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载体。

比如在当时新冠疫情爆发时,WeChat成为全球华人互助的重要桥梁,很多海外留学生、华人,通过它来获取即时信息,并调度资源捐赠和救助,跨越地理空间限制,投入到中国的抗疫中来。

政治学教授郭巍青把微信视为海外华人的“第三空间”,即除中国和海外居住国以外的另一个空间,他指出:“微信的使用已经创造了一个巨大而全新的景观,即大量人群随身携带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文化而全球流动。”

有意思的是, WeChat也成了西方国家各党派的政客通过它来争取华裔选民支持的政治工具。澳大利亚前总理斯科特•莫里森曾在前几年曾专门开通了微信号,其目的恰恰是为了争取华裔选民选票,类似的操作当然还不少。

互联网应用的全球流行,数字技术层面的创新,所带来的改变和冲击不仅是科技和经济意义上的,也是政治和文化意义上的。而在“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的时代背景下,来自政府的担忧几乎是普遍性的,加拿大政府此举更像是顺水推舟,顺势而为,以一种不自觉的心态去强化警惕。

企业窘境:在夹缝中生存

对任何一个科技企业来说,都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产品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不管是Tik Tok背后的字节,还是WeChat背后的腾讯,还是Temu背后的拼多多,它们的出海战略本身是一种商业上的探索,是在商言商,这些企业也在努力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尽管针对WeChat等互联网应用的封禁措施不断出台,但没有任何实锤证据表明,WeChat在海外的运营,构成了所谓的“隐私和安全风险”。

就像此次封禁WeChat,加拿大政府也承认,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政府信息已被泄露”。总之一句话,不是你有问题,而是我觉得你有问题。

所以,制裁力度的加码背后,是技术民族主义倾向的升温。一旦商业问题被政治化了,出海企业自然很难自证清白,甚至沦为博弈的砝码,被迫承担贸易摩擦的代价。对此,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结局大抵是悲情的。■

来源:or新媒体
链接:https://www.oror.vip/?p=226109

编辑:秦克峰
迁移:李梦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