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女王》大热,在香港当记者是什么体验? 近期,香港TVB剧集《新闻女王》大热。在新闻富矿的香港,当记者是怎样一种体验?本期小牛特邀中新社香港分社总编室主任索有为,讲述驻港三年的点点滴滴。 没有座位的会议采访 我刚到香港时还是第四波疫情暴发初期。有次接到一个会议通知,沿着媒体通道走入会场,媒体区的布置让初来乍到的我瞬间不适应了,媒体区除了一个供摄影摄像拍摄的台子外,一张板凳也没有,如果只是简短的发布会倒也无可挑剔,但这是有三个小时议程的会议,也未设记者座位。 索有为前往国家医护团队援港抗疫驻地采访 三个小时下来,在场的文字记者或靠在墙上、或蹲在地上、或坐在摄影台上,也没见有人发牢骚,看来是习以为常了。三小时站下来我的腿着实有点受不了,再加上现场也没有瓶装水提供,让这次完全没有准备的我长了记性。 后来发现,也不是所有的会议都不提供座位和水,只是这样的“待遇”在香港实属正常。 一群喊“超哥”看镜头的摄影记者 在香港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或庆典仪式上,主礼嘉宾合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有次出席一个开幕仪式,在主礼嘉宾合影时,前排出席活动的不少来宾也站起来举起手机拍照,因而挡住了多家媒体的摄影记者的镜头,惹来这一群记者高喊:“前排的,放下手机!”。 香港特首李家超履新一个月之际接受中新社独家专访 等来宾坐下后,这一群记者也在各自的站位上发出“口令”:“超哥,看这边”,就像喊他们同事一样自然随意,特首也不以为唐突,依旧满面笑容地配合大家。 其实,特首在每周二的行政会议前见记者在香港早成惯例,特首在那个场合需要回应多路媒体现场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他对时下香港乃至国际上发生的和香港关联的大小事件必须了然于胸,才能在媒体的追问下游刃有余地作出得体的回应。 慢慢读懂香港 香港是一本很耐读的书。中西交融的文化底色、“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需要身处其中的媒体人深刻理解。 索有为专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邝美云 驻港三年来,我逐渐摆脱了靠导航找采访地点时在天桥下面打转几十分钟的陌生感,逐渐结识了众多政商界人士、社团、港青而有了丰富的采访资源,逐渐写就了上千篇涉及方方面面的香港新闻,但我依然觉得香港还有很多个面向和角落需要去继续品读。 记者(左一)随香港史专家刘蜀永(左三)、原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之女尹小平(右三)等探访港九大队交通总站 联想起最近在内地和香港热播的近年“最热港剧”《新闻女王》,还是不禁感慨于港媒记者的快速抵达现场能力、在突发事件面前的突破能力等等,但电视剧毕竟和现实还有不少距离,不少观众感兴趣的可能是剧中的“内卷”,一些剧情中的冲突和矛盾亦显得夸张。真实的业态,也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真正明白。 香港有很多好的故事值得讲述。香港不仅是政治的香港,更是经济的香港、文化的香港、充满人间烟火味的香港,让我们用家国情怀、用专业素养、用刻苦勤奋、用良知真诚,去慢慢读懂、娓娓道来。 来源:庖丁解News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WKNF94lw3B_aD0FwX0N2Q 编辑:程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