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学案例

[复制链接]
771#
发表于 2024-10-14 20:53: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程正元
772#
发表于 2024-10-19 23:11: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亲爱的粉丝,我们被批评了!


亲爱的粉丝们
看到这熟悉的开头
你是不是以为
我们又要抽奖了?

今早领导发来微信的时候
小编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


共情力不够
连接点没找准
……

谎言不会伤人
真相才是快刀

于是
小编们开始回顾反思——

7月10日
我们首次推出
文末标题投票
邀请各位读者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标题

每一个标题
都是编辑部小编
绞尽脑汁的心血


这是继“开放互动评论区”
“亲爱的粉丝”
“征集献词”后
我们找到的
又一个和读者密切互动的方式



题好一半文
对标题的把握
没有人比读者更懂

因此
我们的本意
是向读者学习
倾听读者声音
从中找准共情点和连接点
让传播更走心

后来
我们进一步优化标题投票

将编辑部审定标题纳入投票
并精简标题选项
改单选为多选
↓↓↓


大部分时候
读者们的选择和我们相一致
但偶尔我们也会“翻车”
比如今天这篇


“战火之下,何以为家?”
这个标题
以压倒性优势位居前列

起初我们不以为意
直到领导发来微信
我们才有所警醒

或许有人觉得
我们是在小题大做

“不就一次不一样
这也要专门发一篇稿子?”
但做传播、干新闻
哪一次不重要?
每一次都关键!

兼听则明
向读者学习
是内容提供者的修养
闭门造车、忽视反馈
消耗的是读者
失掉的是人心

新媒体时代
我们坚定奉行
以用户为中心
努力找到连接点提高共情力
在此,我们向亲爱的粉丝
发出诚挚邀请
期待您
多提宝贵意见
多多参与互动
帮助我们做得更好

来,在评论区聊聊吧

这篇稿件,小编们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标题,你喜欢哪个呢?

来源:中国记协
编辑:程正元


773#
发表于 2024-10-20 20:40: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一周创意版面(10月14日—20日)









来源:编前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7JOOaVpJGX7dXUjOXVXOQ
编辑:程正元


774#
发表于 2024-10-27 20:45:35 | 只看该作者
一周创意版面(10月21日—27日)


四川日报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来源:编前会(公众号)


编辑:李梦瑶




10011.jpeg (288.79 KB, 下载次数: 5)

10011.jpeg

10010.jpeg (298.5 KB, 下载次数: 4)

10010.jpeg
775#
发表于 2024-10-28 15:55: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看新华日报编辑如何在标题上锦上添花
制作和修改标题是采编业务互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新华夜归人近日发布《每月一得 | 识璞玉精雕细琢,细推敲锦上添花》一文,展示了编辑如何在标题上下功夫,精雕细琢,既充分尊重作者的风格和思路,又继续放大其中的闪光点,以较少的改动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现转发,供交流分享。
《新华日报》9月标题修改摘录
来稿标题
今年初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全省监管一图览”“一网管科技穿针数据引线,织密城市安全网(主)
见报标题
江苏聚焦“1+7”建设场景聚力打造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大脑一图览一网管,做实城市里子(主)
来稿标题对智慧监管系统一图览”“一网管的特性作了概括,主题以穿针引线作比,但二者相似性不是很高,理解起来还是比较抽象。编辑改造来稿标题,将全省监管一图览”“一网管的范围,即“1+7”建设场景在肩题中予以呈现,增添了有效信息。同时,肩题还以智慧大脑点明监管系统的智能属性和对全局工作的价值。见报主题直截了当,城市里子的比喻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智慧监管系统在城市建设、运转中的定位。
来稿标题
兴化80户低收入农民这样完成危房改造——一砖一瓦,凝结深情(主)
见报标题
兜实民生底线,兴化完成80户低收入农民危房改造——百姓安居无小事 一砖一瓦总关情(主)
一砖一瓦,凝结深情,来稿标题已对新闻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提炼和深化。见报标题承接这一表述,进一步给出凝结深情的背景,即百姓安居无小事。这样一来,稿件以小见大、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的价值在标题中得以全面显现,内涵也有所拓展。
来稿标题
从不信任到铁杆粉丝”  土里刨食地里掘金”—— 戴庄农户的追史(主)
见报标题
从不信任赵亚夫到成为他的铁杆粉丝”——戴庄老杜追记(主)
来稿标题看得出已有设计,见报标题在原题基础上缩小概念范围,将农户具体为老杜,让视线聚焦到从不信任到成为铁杆粉丝的故事上。此外,主题的用词进一步推敲,将改为,让稿件的表达取向从相对严肃的梳理记录转为活泼生动的故事讲述。这样一来,一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在报纸上有了更具亲和力的呈现。
来稿标题
江苏多地探索短剧题材创新、政策赋能布局产业链”——微短剧:风口浪尖中,如何乘势高飞?(主)
见报标题
江苏多地探索短剧题材创新,政策赋能产业链布局——微短剧市场,觅新路者得先机(主)
来稿标题交代了微短剧行业发展的现状,并在主题以问句的形式阐明稿件的主要内容,即分析微短剧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对于正在起步发展的行业,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察者,都会对行业前景有各种疑问,也都渴望得到指引,但来稿主题之稍显空泛。见报标题围绕读者所思,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出觅新路者得先机这一破局者们的特点,用实在的表述直接公布答案,引导读者更好认识这一行业。
来稿标题
扬州广陵把乡村好产品变为好产业”“周末农事点燃城乡融合发展新引擎(主)
见报标题
一套农家风味宴、一处田园栖息地、一条果蔬采摘线、一个鲜享优选地……广陵周末农市邀你下乡(主)
原标题提到广陵把乡村好产品变为好产业,好产业究竟是什么模样?见报标题在肩题中一一罗列展示,有意通过看似繁复的列举式表达,凸显相关产业的丰富多彩。主题则以广陵人的口吻发出邀请。肩主题搭配,像是与读者进行一场即时对话,赋予广陵热情好客的性格,营造了轻快的阅读氛围,更好地突出了当地特色。
来稿标题
先考研还是先求职?2025届高校毕业生招聘高峰来临(主)
见报标题
有的毕业生一对多分身乏术,有的企业苦盼求职者看过来校招季,他们的心事咋解(主)
原标题肩题关注到了先高考还是先求职这一毕业生的心事,但主题未作回答,肩主题之间缺乏逻辑联系。见报标题丰富了原肩题的内容,概括了毕业生和招聘企业各自的困惑,将解题范畴从毕业生的心事拓展为毕业生和招聘者两方面的心事。主题则以设问的形式承接肩题,引导读者在文中找答案。
来稿标题
泰州探索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为企业减负 为发展赋能(主)
见报标题
泰州探索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检查少了指导多了,发展更好了(主)
原标题用了减负”“赋能等概念化表述,这样的表达方式时下在各类场景用得比较多,但总体较为空洞生硬,并不读者友好,有时可能还会起到阻碍阅读的反面效果。编辑对原稿主题进行修改,直接以大白话的形式叙述相关工作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和效果,生动平实、一目了然,传播效果大为改善。
来稿标题
苏州东隧道已盾构掘进1950米,万众瞩目的地下高铁将带来什么——穿城入心,为城市心脏接上超级动脉(主)
见报标题
被誉为中国城市高铁第一隧的苏州东隧道掘进工作顺利推进——“超级大动脉穿城入心奔未来(主)
原稿肩题试图点明新闻由头,但地下隧道掘进进度每天都有变化,这样的由头过于勉强,编辑在肩题上对掘进进度作相应的模糊化处理,并增加了中国城市高铁第一隧这一新闻亮点。来稿主题已对这一重大工程的现实意义作了较为生动的阐释,编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并赋予奔未来的动感,读来朗朗上口充满激情。
来稿标题
泗洪优化整合村民房前屋后土地,村庄变靓村民挣钱 宅基地变身宅金田(主)
见报标题
泗洪创新整合村民房前屋后宅基田发展特色农业昔日边角地 今朝宅金田(主)
标题修改前后,肩题的内容和表述基本未变,主题紧扣来稿标题中变身这一关键词,从文中觅得这片宅金田曾为边角地的过去,以对仗的形式让今昔两者在标题中形成直接对比,虽不说变身,却更显变身
来稿标题
高等院校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发布,多所在苏高校连续5年进入前50名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主)
见报标题
高等院校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发布,多所在苏高校连续5年进入前50名绽放科研繁花结出产业硕果(主)
原标题中,记者运用两个的比喻,联系起科技成果与相关产业,编辑进一步丰富这两者的意象,在主题中使用繁花”“硕果形容成果转化的基础深厚、前景广阔。来稿肩题新闻事实呈现到位,编辑未作修改。肩主搭配,既有硬核的数据信息,也有灵动的意义阐释。
来稿标题
二胡之乡,见证民乐点燃国风热潮
见报标题
一场民族音乐盛典在江苏引发民乐热浪二胡之乡集雅韵 弦外知音唱国风(主)
来稿标题只有一行主题,对文化类的稿件来说,较难表达出文章内容的特色和魅力。见报标题肩主搭配,肩题写文章何处来,主题写内容有何意。一文一白,讲清楚了活动的由来和意义,让文章既闻其声,又见其人
来稿标题
多家月饼厂商直呼卖不动,促销打折不断——月饼行业是否迎来了中年危机?(主)
见报标题
有的打折促销仍然卖不动,有的销售额同比翻一番——“浓抹不敌淡妆,月饼迎来健康风(主)
来稿标题的肩题只写了销售遇冷的月饼品类的情况,漏掉了俏销市场的一类,相对于稿件内容来说显得以偏概全。见报标题在补足后者的基础上,于主题用淡妆”“浓抹作比喻,生动阐述月饼产业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点明月饼迎来健康风。肩主题搭配,既全面展现了月饼行业的现状,更清晰指出了行业发展的未来。
来稿标题
节前最忙一天要做1000多只,腾师傅的手工老月饼火了几十年
见报标题
小巷月宫饼留住老味道
月宫饼,本就是一个有趣的食物名,编辑将其从文中拎出做进标题。同时,编辑将来稿较为平铺直叙的标题改为简练直白的对仗式短句,以适应版面空间,贴合稿件特写的体例。从此例可以看出,有时候,对部分新闻信息的留白也能让标题也更具韵味。
来稿标题
战风斗浪18
见报标题
风浪中,凝神屏息的18
来稿标题符合特写体裁的要求,捕捉某一瞬间画面,具有动感,但文章中这18秒实际是指引航员从舷梯到拖船上的时间,并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战斗状态,因此,原标题并不完全符合文章内容。见报标题准确描绘这个特定场景,将人的凝神屏息与周边风浪中的恶劣环境形成对比,一静一动,营造出千钧一发的紧张氛围,凸显引航员相关工作的不易。
来稿标题
浦口公安创新破题安置房小区治理每月一场议事会,物业费收缴率翻了30倍(主)
见报标题
浦口公安创新安置房小区治理,试点居民议事会制度以前到处搬救兵,现在组团送服务(主)
原标题的肩题和主题都是实际的内容,表述上没有问题,但从传播和阅读的角度看,少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兴奋点。编辑在肩题中进一步补充信息,点明安置房小区治理取得进展的突破点所在。主题则总结了全文内容,提炼出居民议事会试点前后的变化,而且,像到处搬救兵”“组团送服务这样的表述更接地气,契合稿件的背景和意义。
来稿标题
持续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张家港引得活水润心田 (主)
见报标题
彰显时代价值,2024长江文化节在张家港启幕——万里风貌汇于此,长掘新意润今田(主)
原标题的构成和内容比较简单,见报标题将新闻由头“2024长江文化节在张家港启幕做进肩题,说明稿件采写的新闻由头。主题对来稿标题加以改造,将长江文化节之于长江文化带、张家港的意义和未来影响凝练为14个字。肩主搭配,形成互有逻辑、互相照应的组合。
他山之石
94 《江西日报》5版车映碧波里 人在画中游(主)——2024环鄱赛永修站侧记
稿件报道的是在江西永修举行的第十二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首站比赛,赛地永修风景如画,标题抓住两个主体精细描摹,既对仗工巧、富有诗情画意,又贴合报道的主题。
910 《浙江日报》4版金华户外露营装备制造占浙江半壁江山野外过家家玩出大产业(主)
这篇稿件的主要内容讲的是金华户外运动产业的企业家们学会讲故事,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文化,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比如通过组建品牌玩家群,根据玩家痛点改进和创新产品等。稿件标题将户外露营装备制造业跟野外过家家巧妙勾连,将企业和用户联系在一起,点出了金华的户外运动产业紧密联系市场、强化转型升级的新闻亮点。
912 《浙江日报》4版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风驰电掣上天去 轻若羽毛落地来(主)
这则标题充满诗意和画面感,一是胜在准确生动,风驰电掣”“轻若羽毛形象地描绘了火箭起飞和回收的状态,尤其是轻若羽毛凸显了火箭回收的稳定,反映了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二是对仗工整,上天对应落地对应,点明了火箭起降回收的新闻事实,呼应了肩题。
924 《湖北日报》3顺风耳听音辨鸟  “千里眼拍照识禽(主)
人工智能在沉湖湿地大显神通主题用千里眼”“顺风耳做比喻,形象描绘最新科技在鸟类观测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副题则将主题进一步落地,点明新闻事实。整体标题传递的信息高度凝练,又形象生动。编辑显然熟悉语言韵脚,听音辨鸟拍照识禽既对仗工整,也符合平仄要求,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自然。
标题制作,应克服长、空、假,力求短、实、新。这既看记者采写功力,更考编辑业务水平。
来源:采访编辑圈(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776#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前首富钟睒睒对电商与产业的批评反思,跟经济观察报本期头题文章异曲同工:很多企业老板困在平台游戏里,低价、高质、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不可能三角。这跟爽爽的微短剧颇为相似:霸总有钱,漂亮帅气,还要死心塌地爱上我,这也是一个不可能三角。正因为不可能三角的存在,我才觉得,任何引发反思的声音,都是可贵的:经过检省后沉淀下来的东西,才可能成为靠谱的进步力量。
编辑:刘诗扬

777#
发表于 前天 15: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民国时期报纸的标题党!给跪了!

导读:现在新闻媒体标题党盛行,尤其是网络媒体,可以说已登风造极。唯恐读者眼球瞪得不够大。好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但要真的是好,和内容的相关性紧密,又浓缩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作用。但仅为吸人眼球“标题党”读完会令人唾弃!但当今有个怪现象,很多文章一看标题就大概能判断出是标题党文章,可是很多读者还是要点开去看。呈现出见了标题党就打开,看完就骂,这样的状况,实际很值得研究的有趣现象。
下面这篇文章是写的民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范例,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其功力之深厚绝对甩出当今的标题党好几条街。
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上世纪30年代,何健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有一年清明节曾去岳麓山扫墓。当时据官方要求,各报必须及时配发新闻,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不料,翌日某报却把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虽然字数、题意与原标题毫无二致,且更加通俗易懂,但“他妈的”三个字却又是一句国骂,因此,这一语双关的妙题令当事人啼笑皆非,而广大读者也忍俊不禁。

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素来与人无冤无仇,何以对他这样破口大骂?因而怒不可遏。待他看完全文,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有人在针对丰先生的《乡村学校的音乐课》一画进行评论,画中的孩子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跟着拉二胡的先生唱歌。
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和鼻子,但读者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仍能体会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于全身心地投入唱歌而带来的欢乐之中。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这样称赞过丰子恺的这种画法:“用寥寥几笔,写出人物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所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丰子恺《乡村学校的音乐课》
这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说出了丰子恺画画的特点:人物脸部虽然没有眼睛鼻子,却维妙维肖。丰老很赏识这篇品评他画作的文章。事过三十多年,他还清楚记得文章发表的年月和作者的名字。

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物价暴涨、产品偷工减料,连烧饼、油条也纷纷涨价。《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将一条物价飞涨的新闻框了一个花边,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拟了一条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见报后,读者纷纷叫绝。


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离甫
抗战时期,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广东省主席吴铁城,广州市长曾养甫,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均不战而逃,广州沦陷。香港某报愤慨地将失地事件与三人名字巧妙地嵌在标题之中,即成:“余汉无谋 吴铁失城 曾养离甫” 此嵌名标题讽刺辛辣。


公教人员不是东西——是东西也应当涨价!
1947年,金元劵大贬值,民不聊生,工薪阶层苦不堪言。武汉《大刚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出大字标题:
公教人员不是东西(主)
是东西也应当涨价(副)
标题以诙谐幽默的口气,为广大公教人员的生存发出了一声呐喊。
“匪首贺龙昨又被活捉枪毙”
解放战争时期,湖南、湖北一带的国民党报纸常刊登贺龙已被活捉枪毙的消息。一次,某日报纸又受命刊登这一“新闻”。原标题为“匪首贺龙昨被活捉枪毙”。一位编辑实在无奈,便在编排时有意在“被”字的前面加了个“又”字,出报时,变成“匪首贺龙昨又被活捉枪毙”。仅仅一个“又”字,使谣言不攻自破。


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
1948年,美国驻中国特使马歇尔奉命回国,被派到南京接替马歇尔职务的是华莱士。当时南京某大报纸以《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作标题报道了这条新闻。此标题运用“回文”手法,正读反读都一样,巧妙至极,至今为报界称道。


标题党祖师爷张友鸾
在标题制作方面最有成就的当属老报人张友鸾。张友鸾生于1904年,安徽安庆人,历任北平《世界日报》、上海《立报》、南京《民生报》、《新民报》《南京人报》总编辑。

张友鸾在近30年的报界从业经历中,设计标题历来是以用心、精致著称。即使一则普通气象新闻,他所取标题也别有趣味。一次,南京连日阴雨,张友鸾听完气象预报,提笔写出新闻标题:“潇潇雨,犹未歇,说不定,落一月。”令许多人过目难忘。
1943年,张友鸾在成都《新民报》主编社会新闻,当时成都各大、中学校毕业生大都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青年学子们深感出路问题严重,怨声载道。《新民报》社会新闻版“学府风光”一栏登载了四川大学通讯员写的一则消息,说该校厕所管道堵塞,不能使用。张友鸾当即挥笔制作了耐人寻味的标题:川大出路成问题。一语双关,警策动人,犀利无比,大为读者称赞。川大校长系国民党省党部主任黄季陆,阅报大怒,但又无法发作,只能悻悻作罢。
《新民报》抗战期间刊发了一则讽刺国民党官员生活腐化的新闻,张友鸾拟标题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因其构思奇巧,语意生动,一针见血,以至于轰动了整个山城,迄今仍使人记忆犹新。
在《新民报》任总编辑时,张友鸾对社会新闻、大小消息都十分在意。“九一八”事变后,群众要求政府抗日,他拟标题为“国府门前钟声鸣,声声请出兵”。政府为士兵募集冬衣,他题为“西风紧,战袍单,征人身上寒”。而报道贫富差距,他又取标题叫“难民不能求一饱,银耳参茸大畅销”。
南京解放后,张友鸾继任《南京人报》总经理。他不仅编出高质量的报纸,而且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与张恨水、张慧剑、赵超构并称为“三张一赵”,名重报界、文坛。
自1952 年《南京人报》停刊,张友鸾自此与报纸无缘。
这位力求报纸“有风趣”的总编辑,渐淡渐远,即使新闻专业学生,也不再知晓他的名字。直到即将辞世,家人回忆,他已失明的眼睛忽然显得明亮起来,“时而喃喃自语,时而拈须大笑,似乎在同老友倾谈”。离开报业已近40 年的这位“办报全才”,嘴里依稀说着“新闻”、“发稿”、“出版”等词语,却已讲不出连贯的句子。
1953年奉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整理及编著工作。80年代中后期回南京定居,直至逝世。著有小说《白门秋柳记》、《秦淮粉墨图》等,编注有《史记选》、《不怕鬼的故事》等,与人合译有朝鲜名著《春香传》。
为坚持报纸应该“有趣”,张友鸾被扣了右派的帽子。其时他本已脱离报界,安心摆弄着古典文学研究,然而1957 年的一次谈话上,他终于坐不住。他批评当时新闻写得公式化,“好像有一个套子”。而更令他恼火的是,报纸的标题刻板僵化,“今年是五一盛况几十万人游行,明年还是五一盛况几十万人游行,年年都是五一盛况几十万人游行”。这番言论显然不是凭空而发。
同时代人把他称为“最有风趣的报人”。时人评价,张友鸾“熟知民国史事及掌故轶闻,夜间编务之暇,一烟在手,濡笔为文”,“情韵连绵”,“妙语如珠”。他记事怀人,文章虽小,却“令人忍俊不禁,于笑声中每有所得”。

来源:重返80年代
编辑:程正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