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评论写作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13-8-20 11:24: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较真《新闻联播》语病关乎公众利益

2013年08月19日14:42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11人参与)

马鞍山市当涂县退休语文老师夏传寿就在8月16日晚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中找到了两处“疑似”文字错误。第一,“达到近两亿人”是一个病句,“达到”和“近”自相矛盾,“达到”是已经够上,“近”是接近。第二,“抚养人”用词不当。“抚养”在法律上是专业名词,特指长辈将晚辈培养成人的行为,且只用于长辈对晚辈,所以老年人是不可能被“抚养”的(8月18日《金陵晚报》)。

  《新闻联播》代表了一种权威。既是新闻领域的权威,也代表了语言学科运用的权威。因此,给《新闻联播》找语病,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极高的语文造诣。另外,多数电视观众对《新闻联播》这档新闻类节目,不过是从中获取新闻信息,看电视的过程中很少有脑力和精力去找语病。因此,对于这位退休语文老师较真《新闻联播》语法运用的问题,我们应当给予肯定。

  在语文学科层面,跟《新闻联播》挑语病,是在跟不严谨的语言运用习惯较真,是属于学科、学术内的业务探讨。只有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挑错别字和病句,我们对于语言的运用才会有进步。比如,这一期的《新闻联播》涉及我国养老体制改革的问题,作为我国最官方的新闻平台《新闻联播》就应该给予所有电视观众一个准确无误的信息。虽然节目说“达到近两亿人”表面上看来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但是,在学科内进行讨论,也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站在新闻报道的层面,这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电视是大众媒体,无论是做什么节目都应该要对电视观众负责。所有的电视节目,无论是严谨的新闻类节目,还是娱乐性节目,都要有一个底线——专业。除此之外的所有意义,比如帮助他人获取信息、娱乐他人,都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站在官方媒体、官方语言运用的角度,则有另外一番意义。官方话语系统,往往关乎公众利益的表达,尤其是在涉及利益诉求的时候,我们就更应当较真下去。到底是“已经达到两亿人”还是“近两亿人”,到底是“抚养谁”、“谁抚养”,官方媒体包括政府文件,都应该没减少模糊概念。因为现实社会之中因为语言中的“一字之谬”波及成千上万的民众利益受损失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因此,给《新闻联播》挑语病,也是在表达公民立场。

  对于一位普通电视观众的挑语病之举,《新闻联播》应该给予回应。令人失望的是,《新闻联播》的接线员告诉记者,《新闻联播》节目组的电话并不对外公开,她将记录下观众对于错别字的质疑并转达给《新闻联播》节目组,再由节目组与记者联系。

  《新闻联播》最不应该成为胡适笔下的那名“差不多先生”——凡事都讲究个差不多就行,而从来没有准确无误的信息。《新闻联播》代表了一个话语系统——官方话语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政府文件、会议纪要、调研报告都要以严谨为标准,切不可拿百姓的利益开玩笑。

http://news.sina.com.cn/zl/zatan/2013-08-19/1442268.shtml


132#
发表于 2013-8-24 11:44: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听风者:从薄熙来案首日庭审 看反腐斗争之复杂艰巨

发布时间:                                                                2013年08月22日 20: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网民来论 | 手机看新闻

    今天,抱着凑热闹的心情,也围观了一下薄熙来案的庭审情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作为一个守法良民,没想到一个腐败分子站在被告席上能够如此淡定,一个犯罪分子面对自己的种种罪行能够如此诡辩,经此一审,不得不对我国反腐败形势的严峻性、斗争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的决心和力度是有目共睹的。从李春城、刘志军,到今日的薄熙来,一个个彪形“老虎”被揪出来,一宗宗令人震惊的腐败案件浮出水面。薄熙来案并不是第一案,但薄熙来在庭审上的表现确是腐败分子异常狡诈、不轻易放弃、不轻易投降的一个极致典型。他在法庭上是多么地狡猾,一到关键地方就说“记不清了”,一遇重要证据就说“违心承认”,足见薄熙来早有心理准备、早有一套说辞、早有一出脚本。面对庄严的法庭和严肃的法律,面对铁证如山的犯罪事实和证据,薄熙来毫无敬畏之心,毫无悔改之意!如果这次庭审没有微博实时直播,很难想象法庭之外的老百姓也许又会听到什么版本的故事和传说。
      反腐说易行难,对于腐败分子,在罪行暴露的那一刻,从心理上就已经豁出去了,有的撕破脸,有的就使劲演,总之就是做最后的挣扎。打击腐败要花百倍千倍的努力,不仅要收集他们的罪证,还要揭穿他们的假面,与他们斗智斗勇。我们老百姓也得擦亮双眼,对于腐败分子我们是深恶痛绝的,我们绝不能做腐败分子利用舆论械斗之剑,绝不能为腐败分子的表演买单,要用群众的力量让腐败之人无处遁形!
http://opinion.cntv.cn/2013/08/22/ARTI1377176182993284.shtml
133#
发表于 2013-8-24 11:45: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庭审首日昭示天下:薄熙来犯罪证据确凿

【字体:                                     
2013年08月23日
来源: 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2日一审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薄熙来出庭受审。庭审期间,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实时播报庭审情况。22日上午和下午休庭后,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向媒体通报了庭审有关情况。        公开审理,微博播报,传递的信号很明确,司法正义要实现,更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薄熙来案关注度高,既在于薄熙来曾经的显赫身份,也在于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贪污公款,数额巨大;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正因如此,公审薄熙来并实时播报体现了法治公开、透明,也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
        纵观庭审现场,公诉人从容不迫,义正词严,公诉的内容翔实而可靠,当庭出示的书证、证人证言、询问证人同步录音录像等有关证据,充分展示出薄熙来受贿、贪污的犯罪事实。还可看到,法庭对薄熙来当庭提出的所有发言申请均予以准许,这是对被告人权利的充分尊重。遗憾的是,面对公诉人的指控,薄熙来极力狡辩、避重就轻、几近全盘否认自己的犯罪事实。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苍白的辩解,敌不过确凿的证据;玩弄文字游戏,更推翻不了违法犯罪的事实。一味否认,只会把自己埋进陷阱之中。我们不会忘记,去年3月9日,薄熙来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其子在国外读书开法拉利的传言,连用两个“一派胡言”,并“感到非常气愤”,称儿子在国外读书的资金问题,“全额奖学金!”这真是弥天大谎,不仅境外媒体很快做了否定回应,薄谷开来在受审时已经坦白了。
        观看今天庭审的一位著名媒体人称,“薄熙来在法庭上所表现出来的‘义正辞严’与‘言之凿凿’,不由人不感叹他的演技如此之神。撒谎的境界如此之高”。但纵观薄熙来在法庭上的诸多言辞,面对检方缜密、严谨的举证、证人证词的确证,无论薄如何表演、如何撒谎,都是色厉内荏的表现。面对严肃指控时的“记不清了”、“违心承认”等各种狡辩、耍滑头,都只能再次证明他“人品极差”,丝毫不能有助于他逃脱法律的惩罚。
        当然,薄熙来有替自己辩解的权利,也有全盘翻供的“自由”,但是如果缺乏真诚,辩解就成了笑谈;如果蔑视事实,翻供就会翻倒自己。
        证据确凿,狡辩就是徒劳。明天还将继续开庭,薄熙来犯下什么样的罪行,事实和证据会说话;该承担什么样的刑罚,法律会公正裁决。
http://www.qh.xinhuanet.com/2013-08/23/c_117059501.htm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20:31: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彭晓芸
宋志标观点更接近于立场,而不是讲理,偏偏包装成一副分析说理的样子,这样,与之讲理就得首先面对逻辑一致性的问题。宋志标的立场,简单说来,就是:「我不喜欢你们理中客求真的言论产生做了暴政帮凶的非意图效果,尽管你们不是五毛,但你们维稳了,我讨厌!」而我可以说不求真才是助了专制一大把。

@彭晓芸
譬如胡锡进总编直接表达一个立场:我见多了乱,我怕乱。这个我可以与之讲理,首先,怕乱之心人皆有之,除了记者故意自嘲他们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好事之徒,承认怕乱不是价值上的反动;其次,可以辩论,有形之乱与无形之乱,当前法治缺位,人治导致决策儿戏,精英因无安全感移民,这难道不是乱?

(3)| 轉發(15) | 評論(15)
18分鐘前來自WeicoPro.HD


| 轉發| 收藏| 評論(1



135#
发表于 2013-10-23 10:09: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快报头版就记者陈永洲被跨省刑拘事件发声明

敝报虽小,穷骨头,还是有那么两根的!

各位读者,我们的记者陈永洲报道了中联重科财务问题,然后他就被长沙警方跨省抓走了,罪名是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对此,我们要呐喊——

请放人

敝报虽小,穷骨头,还是有那么两根的

本报评论员

假如,你是个记者,写了些批评某公司的报道。有一天,警察叔叔把你抓了。

请你不要激动。人家是有理由的——“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关你几天、几十天,查查总可以吧?

现在,我们新快报的记者陈永洲,不幸成为了那个倒霉的家伙。

我们很想抽自己两耳光。

因为我们一直以为,只要负责任地去做报道,就不会有问题;万一出现问题,我们登报更正,致歉;实在严重,对簿公堂,输了官司,该怎么赔就怎么赔,该关门就关门,那也是活该。

但事实证明,我们太天真了。

陈永洲在熬过三天三夜,终于见到律师时说,他可以熬个三十天,多了,就不敢说了。

欲哭无泪。

应该说,我们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上周五上午,人被带走了,我们没有吭声;上周六,我们没有吭声;星期天,我们没有吭声;星期一,我们没有吭声;昨天,我们还是没有吭声。

因为,我们总是想,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台底下的隐忍和努力能换回来一个活泼泼的同事,是值得的——请读者诸君尤其是同行们原谅,我们这样做,没有顾及公义,没有为革命而牺牲而献身的勇气,真的很懦弱,真的很自私,真的很可耻。

但是,我们不后悔。

因为警察叔叔虽然别着枪,很威武,中联重科虽然给长沙交了很多税,很强大,但毕竟都还是阶级弟兄,有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嘛。

如果上天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还是会说:警察叔叔,中联大哥,求求你,放了陈永洲吧!

如果上天只给我们一个说话的机会,我们会说:

我们认真核查过陈永洲对中联重科的所有的15篇批评报道中,仅有的谬误在于将“广告费及招待费5.13亿”错写成了“广告费5.13亿”。如果警察叔叔发现了敝报虽力尽而不能发掘之证据,敬请公示,我们一定脱帽致敬。因为我们仍然相信——至少会有那么几天吧——你们和我们一样,对法律具有完整之尊重。

我们要谢谢长沙来的四个警察叔叔,是你们闭起一只眼,昨天夜里陈永洲瑟瑟发抖的幼妻才能从自己家里平安出走了。

我们还要谢谢你们,没有动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秘密武器,把你们认定的可疑分子、经济中心主任一举抓获。顺便说一句,他真的不在家里,早几天就不敢回家了。真的。

哦,还有高辉,敬爱的中联重科董事长助理,我们几个月前已经起诉你侵权了,希望你给点面子,应个诉啥的,我们不会突然把你拿下的——我们每年交的税很少的,营业额也远远没有几百亿。

你们的老乡,湖南人曾国藩写过一个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二根穷骨头”。敝报虽小,穷骨头,还是有那么两根的。

http://news.qq.com/a/20131023/00 ... 0&ADPUBNO=26248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5:40: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张剑_zj
山东商报评论员今日评论员王磊署名《“配平板开会”如何断绝“福利遐想” 》的文章,几乎全文抄袭我的自由投稿。这样的评论员太无耻!!!!抄袭文章链接:http://t.cn/8kzIpTX
,本人投稿所发链接:http://t.cn/8kzIpTa
@刘海明8888@李松林的微博
@山东商报
|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6:52: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萧锐
人民日报:官员是"人民公仆"在中共这里变为现实 (分享自
@网易新闻)【嗯,有一种公仆是作威作福的,有一种公仆是脑满肠肥的,有一种公仆是没得选的,有一种公仆是永永尊戴的】
http://t.cn/8kbENiC
(1)|
轉發(6)|
收藏|
評論(3)

23分鐘前
來自网易新闻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3:03: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江松-PHILOSOPHY
剥皮抽筋帖。//@叶恭默: 陈的英文名片印着Most Influential Person of China,China Moral Leader,国家最具影响力人物+国家道德领袖。证实了他是被默许的国家道德接班人,享受舆论资源等配套便利,但不会正式册封。他此行带了一对严重烧伤的母女去整容,高调出席记者会,谴责某大法。显系政治任务。

@叶恭默
随着雷锋神话被不断揭露濒临破产,他的守灵人鞍钢工人形象太木讷愚昧,已不适应时代,这给有关部门带来了尴尬。正在不知所措之际,深谙后脑残时代(实惠+娱乐无底线)游戏规则的阿标,适时跳了出来,以底层立场+土豪+爱国主义为雷锋刷上了新的道德油漆,一切故事都在此背景下展开,当代首伪遂横空出世




(13)| 轉發(142) | 評論(32)
1月8日22 : 32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2)| 收藏| 評論(7)
39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还有1条对原微博的转发




兔子老愚
到位!//@叶恭默: 刚看到陈的英文名片印着Most Influential Person of China,China Moral Leader,国家最具影响力人物+国家道德领袖。证实了他是被默许的国家道德接班人,享受舆论资源等配套便利,但不会正式册封。他此行带了一对严重烧伤的母女去整容,高调出席记者会,谴责某大法。显系政治任务。

@叶恭默 随着雷锋神话被不断揭露濒临破产,他的守灵人鞍钢工人形象太木讷愚昧,已不适应时代,这给有关部门带来了尴尬。正在不知所措之际,深谙后脑残时代(实惠+娱乐无底线)游戏规则的阿标,适时跳了出来,以底层立场+土豪+爱国主义为雷锋刷上了新的道德油漆,一切故事都在此背景下展开,当代首伪遂横空出世


(3)| 轉發(24)| 收藏| 評論(7)
今天 11:52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139#
发表于 2014-2-15 10:56: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宪阁微观
//@刘义昆: //@古哥在线://@范以锦: //@拖拉机手HU://@读报微园:新闻评论是一张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评论代表的是一份报纸向读者传递的价值取向和办报人的精神。有了这个灵魂,读者才有可能去信仰它、追随它。有了评论,才会凝聚稳定、忠诚的读者群。

@读报微园
【新闻评论在报纸中唱主角是大势所趋】有人说,10年以后,很可能人们已经不知报纸为何物了。这话虽有些偏激,但所言也是一种发展趋势。随着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报纸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冲击。2009年,美国有150家报纸倒闭,1万人失业。我国的报业目前也出现萎缩之势http://t.cn/8FO3K5Z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3)|
轉發(63)
|
評論(4)

2月14日21 : 25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
收藏|
評論

36分鐘前
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140#
发表于 2014-2-22 11:39: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党报刊文驳中国护照含金量低:不能只看免签数量(全文)
2014-02-22 08:01: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1662人参与分享到
网易微博 0 易信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网 有道云笔记 ..如何看待中国护照的“含金量”(领事服务)

一段时间以来,护照“含金量”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词汇。有些人抱怨,中国大陆护照的“含金量”低,免签的都是些穷国,想去发达国家旅游,办签证要看人脸色,有时比工作面试还紧张。远的不说,与香港、澳门地区的特区护照相比,似乎也有不小的差距。

那么,中国护照的“含金量”真的那么低,真如有些人所言“差远了”吗?笔者认为,仅从免签国家数量来衡量一国护照的“含金量”恐有些片面。中国护照的“含金量”到底在哪儿,如何提高中国护照的“含金量”?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一找答案。

中国护照

普及度提高

中国护照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但那时候,护照仅为外交官常驻外国或是领导人出访时所使用,与老百姓的生活基本上关系不大。改革开放之前,出国还是件令人艳羡的事,中国护照的使用者大多是因公出国的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人员。

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开始持普通护照因私出境。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自助游已经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许多人休闲度假的一种方式,人们“吃惊”地发现,中国游客的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间,中国内地居民累计出境人数只有约28万人次,而2013年一年时间,内地居民出境已达9800万人次。

中国护照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促进者,从过去的庙堂之高到今天飞入寻常百姓家,被上亿人次使用,惠及人民大众。

中国护照

便利性更强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低迷,复苏乏力,而中国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搭乘中国经济的“顺风车”,也十分看重中国庞大的旅游市场。当消费实力强大的中国游客成为各国眼中的“香饽饽”时,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


外交部长王毅曾表示,要尽可能与更多国家签订相互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直至签署互免普通护照签证协议。目前,中国已与81个国家签署了有关互免签证的协定,其中与圣马力诺、塞舌尔、毛里求斯、巴哈马等国的互免签证协定适用于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除此之外,有35个国家和地区允许持普通护照在抵达入境口岸时办理落地签证。部分发达国家近年来也在不断简化中国公民申办签证的手续,也给中国公民颁发有效期更长、入境次数更多的签证。

当然,提高中国护照便利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预见,中国护照会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熟悉和欢迎,它也一定会给持照人带来更多的“惊喜”。此外,去年10月,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台了包括调整护照等旅行证件收费标准,简化护照申办材料等8项利民举措,获得海外中国公民的欢迎。而中国政府这些改进护照服务水平的工作,不也是在有力地提高着中国护照的便利指数吗?

中国护照

安全系数很高

护照不仅是旅行证件,而且是国籍身份的证明。也就是说,评判一个国家护照的“含金量”,不光要看持护照出境方便不方便,还要看持照人在境外遇到麻烦和危险时,能不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和协助。

近年来,外交部协调、指导各驻外使领馆每年处置数以万计的领保案件,为海外中国公民排忧解难,为海外中国利益保驾护航。中国政府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在调动各方资源救助包括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在内中国公民的决心和成效上,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例如:2011年,在利比亚大撤离行动中,中国政府用12天时间,海陆空三路出击,动员40余国资源,将35860名同胞无一伤亡地撤离和转运回祖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还帮助其他国家撤离了2000多名难民。在那种危难关头,中国护照就是平安的保证,就其安全指数而言,中国护照的“含金量”可谓成色十足。

“含金量”

靠你我增色

过去,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一些内地居民通过偷渡等非法渠道前往发达国家谋生,或者合法出境后在接受国非法滞留,成为不受人待见的“非法移民”。至今仍有一些国家在给中国公民颁签证时设置较高的门槛,就是因为上述不愉快的记忆和偏见作祟。

今天的中国强大了,更多的同胞走出国门。然而,一些人把摆阔露富、不讲文明、不拘小节的陋习也带到国外,极少数人在国外甚至从事违法乱纪的活动。这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国人的整体形象,也人为地降低了中国护照的“含金量”。

笔者最近听说,一名中国游客在日本东京旅行,好几次在地铁里听到有人大声喧哗,竟然说的都是中国话。笔者也曾在南非开普敦某景点的观光缆车上,赫然发现用中文写的提示语:请保持安静。类似令人汗颜的例子说明,国人在海外的形象并不完美。


当您抱怨中国护照“含金量”不高的时候,可否先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在呼吁“说走就走的旅行”时,有没有为维护中国人的海外形象,为提高中国护照的声誉,多尽一份心,多加一点分呢?

因此,所谓的护照“含金量”并不仅是简单的出行便利问题,更不仅是免签国家的数量问题。护照的“含金量”,其实是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含金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含金量”,更是国民整体素质的“含金量”。只要中国继续深化改革,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人以更加开放、文明、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护照就会成为沉甸甸、响当当、“含金量”十足的国际旅行“硬通货”。

(原标题:党报刊文驳中国护照含金量低:不能只看免签数量)

本文来源:人民网 作者:岭谈

http://comment.news.163.com/news3_bbs/9LM6I6DC00014JB6.html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我去年买了根棒 [网易山东省临沂市网友]: 2014-02-22 09:53:52 发表 作者,你想表达什么呢?想告诉我们护照的含金量高?顶[310]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北京市网友 ip:118.187.*.* 2014-02-22 09:55:58 发表 说了这么多,也没看出中国护照含金量在哪?我就认准一条,是不是出国便利顶[262]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江苏省徐州市网友 ip:112.84.*.* 2014-02-22 10:12:34 发表 哈 哈 哈,没看懂作者想说什么,只发现作者只想着拍马屁,又不知怎样去拍。顶[228]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河南省郑州市网友 ip:61.52.*.* 2014-02-22 09:58:14 发表 中国护照的含金量在于,去非洲淘金非常方便!顶[159]回复收藏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zwping20032003 [网易美国网友]: 2014-02-22 10:12:10 发表 消费实力强大的中国游客成为各国眼中的“香饽饽”,我买奶粉,我买奶粉,我买呀买呀买奶粉!我是香饽饽,我是香饽饽,我是黄祸祸水香饽饽!顶[87]回复收藏复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