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13-3-7 20:21: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夏骏
BBC 纪录片《植物的秘密》。

@Discovery纪录片
【BBC纪录片《植物的秘密》】探索植物的奥秘,探寻世界各地的植物如何成为人类生活的伙伴!荨麻:http://t.cn/zWz0RiA
紫杉:http://t.cn/zYCTNSo
阿拉伯芥:http://t.cn/zYCT0w8
莲花:http://t.cn/zjIwXS5
不断探索未知,请关注@Discovery纪录片




| 轉發(14) | 評論(1)
14分鐘前來自云中小鸟


| 轉發| 收藏| 評論
1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222#
发表于 2013-3-10 11:53: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科学网
【雪花里的数学:一,雪花研究史】蒋迅:专家们估计,每年有10^24个雪片飘落下来,从统计学的角度说,当然很可能有相同的雪了。不过笔者更感兴趣的是,人们能否用数学作为工具彻底解决雪花形成的奥秘:它们有多少种?它们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它们能否在计算机上模拟?http://t.cn/zYuyXct



| 轉發(10) | 評論(5)
10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223#
发表于 2013-3-10 18:21: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经济参考报
【荷航开通“地沟油”飞美航班】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开通了从首都阿姆斯特丹到美国纽约的生物燃油航班。据悉,荷航使用的生物燃料是以餐厨废油即俗称的“地沟油”为原料提炼、加工而来的。荷航从2009年开始探索生物燃油替代航空煤油的可能性。2012年开始,以“地沟油”制成的生物燃料正式启用。(新华网)



| 轉發(14) | 評論(7)
今天16:26來自皮皮时光机


224#
发表于 2013-3-16 21:37: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成都商报
【眼睛太大,所以灭绝】曾生活在欧洲的一支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在2.8万年前灭绝了。原因何在?眼睛太大(图左,图右为现代人),其上下距离比智人大6毫米。最新研究称,这使得尼安德特人用更多脑部空间来处理视觉信息,从而限制其发展出更高的认知能力,因而进化过程中处于劣势,最终灭绝。中国企业家杂志



(2)| 轉發(111) | 評論(43)
今天20:30來自皮皮时光机


225#
发表于 2013-3-28 19:11: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3年 3月 26日
宇宙童年期面孔图出世




欧洲宇航局根据普朗克拍摄的资料绘制的宇宙诞生初期的平面图(局部) 路透社




作者 安德烈
光波的化石,一种在宇宙发生大爆炸仅仅38万年之后出现的宇宙原始光波被成功隔离,然后根据欧洲宇航局太空探测卫星普朗克传回数据精确绘制出来。这一宇宙微波背景图应该是宇宙童年期的面孔。



许多研究项目都和生命的起源有关。生命和物质的起源是科学家们穷其一生追究不已的主题,从人的生命追溯到地球的诞生,从地球追溯到太阳系,从太阳系追溯到银河系,再从银河系追索到整个宇宙。现在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宇宙大爆炸,这一大爆炸之后,开启了宇宙的童年。
现在,借助2009年发射的普朗克探测器的“眼睛”,欧洲宇航局根据它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一幅最古老而又最精确的古老宇宙的图像。这一平面球形图见证了宇宙诞生只有38万年的时候,也就是幼儿时期发出的微弱光波的温度变化。这一成果修正了人们此前的认识,更精确地确定了宇宙的年龄,结果发现,宇宙一下子老了8000万岁,它已经诞生了138亿零8千1百万年。
欧洲宇航局2010年展示了普朗克拍下的第一张图片,那是一幅散布于银河系中的冷尘埃画面。那些超冷的红外线,平均气温零下270度。但它们仍然被淹没在许多寄生的征象中,也就是银河系的光芒以及围绕我们的几十亿个星系发出的光波。要把这些宇宙的最初脚步从这些难以计数的光芒和声音中隔离出来,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就好比要在一盘录制的爵士音乐会中专门要把一句丢失在人群中的窃窃私语寻找出来一样困难。天文学家用了整整两年,圆满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重新创造出那种极端寒冷并且失重的条件构成了真正的技术上的壮举。普朗克探测器的敏感度比美国航天局此前发射的威尔金森各向异性探测器 (WMAP) 超出十倍到二十倍以上,2003年,WMAP披露的第一幅图像就构成一个事件。但普朗克的分辨能力比前者要好五倍。
如果说,这一宇宙童年期的图像是如此惊人,绘制这一图像的工程对天文学产生的影响的深度更是难以估量。目前已经有29份与这幅图片相关的学术报告在『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杂志发表。
化石光线的波动是能够使我们描绘出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最初诞生瞬间轨迹的唯一的标志。巴黎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负责分析普朗克拍摄资料的弗朗索瓦布帅解释说,“这是能解释究竟在这一刻发生了什么的唯一征象,然后再对化石光块进行分析”。“我们在研究,究竟什么样的物理理论模型能够忠实地反映出我们的观察”。
科学家们最后发现,最简单的模型结果是最好的模型。这就是要有一个“平面的”宇宙,也就是放大到宇宙层面的欧几里德的几何模式。不过,根据普朗克探测器收集的数据,这幅图还对有些最基础的参数进行了修正,比如把描述宇宙膨胀率的哈勃常数调低了10℅,对宇宙的组成部分也进行了调整,暗能量由原来的72.8℅,调低到69.4℅。暗物质由原来的23℅,调高到25.8℅。普通物质从原来的4.3℅调为4.8℅。
唯一没有弄清的疑团是,大范围的波动比预想的要小,这就有了一个很大的理论问题:
布帅认为,“这等于是一颗小型炸弹”。“未来,我们会看到有很多新的模型产生,自称能够解释这一令人惊讶的结果。但真正的预言,就要看是否能有真正的用处”。一场新的赛跑开始了!


http://www.chinese.rfi.fr/%E7%94%9F%E6%80%81/20130326-%E5%AE%87%E5%AE%99%E7%AB%A5%E5%B9%B4%E6%9C%9F%E9%9D%A2%E5%AD%94%E5%9B%BE%E5%87%BA%E4%B8%96




226#
发表于 2013-3-28 19:15: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研究:新冠状病毒比萨斯更致命
更新时间 2013年3月2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2:24


新冠状病毒比萨斯病毒更为致命


香港大学最新研究显示,去年以来已经造成11人死亡的新冠状病毒比2003年曾造成全球疫情的萨斯病毒更可怕。
世界卫生组织星期三(3月27日)发布通报称,星期二在德国去世的一名73岁阿联酋老翁是新冠状病毒造成的第11名死者。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话题


世界卫生组织去年9月就新冠状病毒发布全球警告以来,各国已经确诊了17个病例。
这意味着新冠状病毒的死亡率逼近65%,而萨斯病毒虽然在全球造成775人死亡,但死亡率却只有11%。
港大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类体内不同类型细胞,并迅速将其杀死。
感染新冠状病毒可以感染的人类器官包括下呼吸道、肝脏、肾脏、肠道,甚至可以感染负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巨吞噬细胞。
而萨斯病毒与其相比,可感染的细胞类型则极为有限。
港大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状病毒在传染人类前可能已经在猴子、猪、果子狸以及兔子等物种中传播,很难确定究竟是那种动物将其传染给人类。
此前欧洲有研究认为新冠状病毒是由蝙蝠传染给人类的。
港大研究人员指出,由于新冠状病毒目前对呼吸系统的感染集中在下呼吸道而非上呼吸道,因此其传染率仍比较低。
但他们警告说,一旦此病毒经过变异具备高传播能力,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3/03/130328_coronavirus_deadly.shtml



227#
发表于 2013-3-29 11:52: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科技史话
夏骏
【古今尴尬】西洋人的军舰使用中国人祖先发明的罗盘驶入中国内海;用中国人祖先发明的火药制造的火炮,轰塌虎门海关;在南京,中西官员们用中国人祖先发明的纸,签署了第一个屈辱条约,从此,中国江河日下。

@夏骏
【黄仁宇:中国的发明】由于过早的处于中央集权体制下,那些中国人自己惊天动地的发明能够对欧洲产生重大影响,但中国却不为所动。火药在欧洲摧毁了封建城堡,指南针使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印刷术在西方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和文艺复兴,但在中国除了保管书籍之外,就是可以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征募官僚。



| 轉發(551) | 評論(114)
2012-9-18 20:57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228#
发表于 2013-3-31 10:32: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TV哇哇
→_→//@潘欣怡:最右//@金融八卦女:最右 //@麦兜Style:最右 //@专业财经公关:→ →//@小冂口尚: → →//@码字的都是神: → →//@流水小空灵: → →//@上善若希: → → //@沉佥: 海豹:“这是我的QQ。”

@围脖画报
《每日邮报》3月23日消息,加拿大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在南极洲水下遇到一只体型巨大的海豹。该海豹如若张嘴,可将摄影师的相机及脑袋一起吞下。但令摄影师意想不到的是,这只海豹竟友好地送企鹅给摄影师,似乎想与他交朋友。



(1919)| 轉發(99060) | 評論(11233)
3月27日 15:40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30秒前 來自HTC One X


229#
发表于 2013-4-2 21:09: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京报
【盘点人类史上十大致命病毒】幻想人类遭遇大规模致命性病毒袭击的电影数不胜数,这是人类害怕病毒袭击致物种灭亡的自我警戒吗?事实上,去年英国科学家就发现,未来5年全球正面临爆发新疫潮的威胁,而这些源自动物的人类和牲畜"共通病"或成为影响生存的"末日病毒"。http://t.cn/zT2I35g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44)
|
評論(10)

31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230#
发表于 2013-4-7 09:27: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拟启动“抓捕”小行星 人类将首尝移动天体

2013年04月07日06:5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休斯敦4月6日电 (记者 王欢)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一位高级官员6日向媒体证实,美国宇航局(NASA)将加速对接近地球的小行星的勘测,在十年之内派遣宇航员登上小行星带回样品,最终目标是火星登陆计划。这一表态或标志着“捕捉”小行星计划即将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6日报道,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该任务是为了加快“完成总统交办的任务”,奥巴马总统曾下达目标,在2025年之前,将宇航员送到一颗小行星上。

  其表态证实了美国参议院科学和太空委员会主席比尔·尼尔森(Bill Nelson)5日的公开发言,后者表示,美国宇航局准备实施小行星捕捉和登陆计划,有可能提前4年实现宇航员登上小行星的目标。

  科学家们认为,与其让宇航员到遥远的地方冒险,还不如把小行星捕捉回来再登陆,既安全又能完成任务,带入近月轨道后的小行星还可作为绕月空间站或太空基地,未来登陆火星时还可作为一个空间中转站。

  今年年初,美国宇航局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捕捉小行星方案”,总投资超过26.5亿美元,本月3日已就这一计划向国会提出了1亿美元的启动资金申请,标志着这项史无前例的方案或即将进入实操阶段。

  “这真是一个聪明的概念,”尼尔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找到一个理想的候选小行星,用机器捕获并把它带回来。”

  根据“捕捉小行星”计划,NASA将发射一艘特制捕捉舱,其在接近直径约25英尺、重约500吨的目标时会释放出一个大袋子,利用束带包裹小行星,最终在太阳能的推进下,将小行星拖至近月轨道。

  显然这趟使命是一个空间技术的试验场,NASA的未来火箭系统将派上用场。此外,多家私人航天机构也表示要执行类似计划。俄罗斯遭受突如其来的流星雨袭击事件,使得科学家将目光更多地转移到危险级近地小行星上来。

  尼尔森表示,小行星捕捉计划能帮助美国开发出“扭转”危险小行星轨道的技术,也为2030年左右将宇航员送往火星做准备。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项目主管约曼斯(Donald Yeomans)认为,这项计划不会威胁地球安全,因为如果这种大小的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会被烧毁。

  美国媒体评论,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将是人类首次“操控”天体,是人类第一次为了生存而修改太空。政府文件描述这是一项鼓舞人心的任务,因为它“将人类送到比以往更远的地方”。(完)

(原标题:美国拟启动“抓捕”小行星 人类将首尝移动天体)

http://news.sina.com.cn/w/2013-04-07/065926749360.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