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2-12-24 10:40: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美航天局解除2040年1颗小行星可能撞地球警报
2012年12月24日02:19  北京日报


小行星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假想图。东方IC供图

当地时间12月21日,英国民众在“巨石阵”前狂欢,迎接冬至的到来。东方IC供图

  12月22日,太阳照常升起,一些人依据玛雅历法得出的“世界末日”预言不攻自破。同一天,美国媒体报道另一则“好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解除2040年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警报。

  一度推断有撞击可能

  这颗小行星代号为2011 AG5,直径大约140米,2011年1月由美国航天局资助的卡塔利娜巡天系统发现。随后,研究人员对它实施9个月跟踪观测,一度推断它有在2040年2月撞击地球的可能。

  只不过,这颗小行星与地球撞击的可能性不大,低于百分之一。

  一些研究人员说,经过测算,在地球周边的太空空间中有一处宽大约363公里的区域,称为“锁眼”。如果小行星2011 AG5在2040年2月经过这一区域,地球的引力会把它“捕获”,使它飞向地球。

  这颗小行星体形不大,但一旦与地球相撞,威力不小,会释放1亿吨三硝基甲苯(TNT)爆炸的能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所投放原子弹当量的数千倍。

  美航天局撤警报

  美国航天局研究人员本周说,先前观测结果显示,2011 AG5飞行轨道的不确定性较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2日援引航天局人员的话报道,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研究人员今年10月通过多日观测,成功缩小这颗小行星今后可能的飞行范围。

  美国航天局说:“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的全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这颗小行星2040年没有与地球相撞的风险。”

  研究人员认定,这颗小行星2040年2月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会小于89万公里,即超过地球与月球距离的两倍。

  确定轨道不容易

  夏威夷大学天文学学院学者戴维·托伦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确定2011 AG5的飞行轨道不容易。

  这颗小行星距离太阳非常近,因此,研究人员只能在天空亮度较小的情况下观测。从小行星升高到望远镜能够观测的高度至阳光变得太亮,之间只有大约半个小时。

  另外,地球大气层会对观测造成负面影响。由于阳光散射作用,小行星的形状会显得模糊。“大气层中的气流会使东西模糊,”托伦说,“我们必须不断尝试,等待那些大气活动平静的夜晚。”

  托伦与同事发现,这颗小行星呈细长形,因而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亮度变化,从而对地面人员的观测构成另一个挑战。“有时你能抓到它,有时它会失去踪影,这取决于你在哪一晚观测。”

  蒋骢骁(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延伸阅读


  现代玛雅人渴望融入新纪元

  2012年12月21日,玛雅历法中为期5125年的“长历纪元”结束,进入新纪元。当所谓的“末日论”让古代玛雅人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时,生活在墨西哥的现代玛雅人则对这一天寄予希望——玛雅文明得到拯救,玛雅人走出被社会排斥的阴影、融入新纪元。

  玛雅后裔的希望不是没有根据。墨西哥作家胡安·比略罗在《改革报》专栏中写道:“经典时代的玛雅人已成为历史,如今的玛雅后裔没有历史。”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墨西哥国内现有文盲550万人,其中34%是土著人,土著人的文盲率是墨西哥平均水平的3倍。具体到玛雅人,仅有5.59%的玛雅人完成高中教育,2.94%的玛雅人拥有硕士学位。“社会对玛雅人不公。玛雅人的机遇比普通人少得多,”墨西哥国内屈指可数的玛雅裔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胡里奥说。对于一个普通玛雅人,离开村庄去上大学不是一件易事。

  在经济收入方面,玛雅人的现状也不容乐观。统计数据显示:每10名玛雅人中就有2人没有经济收入,5人日均收入在3至7美元之间,仅有1人日均收入超过17美元。此外,“除面临墨西哥穷人的普遍困境外,土著人还面临一定程度的民族歧视,经常受到社会排挤,”胡里奥说。

  所谓的“末日论”使得远离尘嚣的玛雅人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中国的游客纷至沓来,参观访问这些散落在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伯利兹的玛雅文化遗址,感受玛雅文化氛围,欣赏几千年前玛雅人创建的计年历法和天文体系。“玛雅人现在红遍全球了,”参观奇琴伊察遗址的美国游客约翰说,“我也来这里吸收点玛雅能量。”

  不过,奇琴伊察的工艺品小贩圣地亚哥不认为这股热潮会持续很久。“多数游客都是一日游,他们再也不会返回这里。他们在这里购买传统手工艺品,和我们这些玛雅后裔合影留念,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我们,只是把我们当做历史的一部分来欣赏,事实上他们对现代玛雅人的生活一无所知。”

  “目前有80万名玛雅后裔居住在墨西哥,仅有60%会说玛雅语。这一古老的语言在逐渐消失,很多年轻人因为害羞而不肯学,还有一些移民海外再也没有回来,”导游迭戈说。不过,迭戈也称赞近几年来墨西哥政府帮助玛雅人融入社会的做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双语学校(西班牙语和玛雅语),这绝对是保存玛雅语言和文化的好方法。”

  胡里奥认为,了解过去有助于看清未来,“如果人们关注玛雅文化,就不会对12月21日产生‘世界末日’的误解。世人也会更加宽容地接纳玛雅人。我们玛雅人希望在新纪元里更好地融入世界。”(据新华社电)

  链接


  “末日避难地”赚了一笔

  尽管玛雅人从未预言世界在12月21日终结,但这个日子对不少人而言仍不同寻常,至少是个聚会借口。一些“避难地”聚集相当人气,如法国比利牛斯山脉和俄罗斯地下碉堡。此情此景,不少人或可赚上一笔。

  ●墨西哥梅里达

  大约1000人聚集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梅里达市一个会展中心,相距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他们自称萨满教巫师、预言家、占星师、哲学家和瑜伽行者。他们不相信末日说,认为当地时间21日5时是“新纪元”的开始,为此,选择在梅里达迎接新时代。聚会持续至23日。

  ●法国比加拉什村

  法国有传言,位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的比加拉什峰是唯一能逃离毁灭的地点。一个巨大的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藏匿山下,只待破土而出,把周围的人带到安全所在。法国政府并不这样认为,事先派出宪兵封锁通往比加拉什峰的道路,以防外人上山“骚扰”200多人的村庄比加拉什村。这个小村庄风景宜人,由于有传言称这里是躲过“世界末日”的风水宝地,因此该村庄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避难。

  ●塞尔维亚勒塔尼山

  塞尔维亚人选择相信本国金字塔形的勒塔尼山。当地传说,勒塔尼山曾吞噬一名邪恶巫师。末日降临时,巫师将在一团火球中重获自由,火球吞没山顶,令勒塔尼山打开,成为安全庇护所。勒塔尼山一些古老煤矿通道对外开放,数十人进入。当地村民弗拉达·米尼奇说:“有人甚至从遥远的荷兰打来电话,寻求庇护。他们要求越靠近勒塔尼山越好。”

  ●俄罗斯地下碉堡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心有一座地下碉堡,位于地下65米处,最初设计目的是为防止核武器攻击,现在是小型博物馆所在。博物馆有独立供电、供水和食物供应,但空间有限。博物馆推出1000张门票,向每位“避难者”收费1500美元。博物馆承诺,如果末日没有到来,“避难者”能得到50%费用退还。

  ●英国“巨石阵”

  英国人青睐英国威尔特郡“巨石阵”。数以百计民众聚集在这里准备“末日聚会”。英国最为知名的德鲁伊教徒阿瑟·尤瑟·彭德拉根说,聚会规模大于以往。他和其他德鲁伊教同伴一样,相信这不是末日,而是一种轮回。彭德拉根说:“相比终结,我们更倾向把它看成一个新开端。”

  ●意大利奇斯泰尔尼诺

  意大利的传说把南部城市奇斯泰尔尼诺描绘为避难地。这座城市在露天广场举行聚会,用热气球和音乐迎接21日。意大利《新闻报》援引奇斯泰尔尼诺市长多纳托·巴卡洛的话报道:“等待末日来临时,没有人会想睡在别的地方。”巴卡洛先前说,他不相信世界即将终结。不过,众多游客仍要凑个热闹,火热预定当地旅馆。

  (据新华社)


http://news.sina.com.cn/w/2012-12-24/021925876019.shtml


182#
发表于 2012-12-24 10:50: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科学杂志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上帝粒子居首

2012年12月24日 01:42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评论(7人参与)
  姜珊 谢莹

  对于耗资55亿美元方才建成、直到启动日仍麻烦缠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确实是来自“上帝”的一个好消息。这颗在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中被最后发现的粒子,被充满敬畏地称为“上帝粒子”——科学家曾认为,它将能够解释物理学上其他基本粒子何以拥有重量的关键。

  12月20日,希格斯玻色子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本年度最重大科学突破。紧随其后,丹尼索瓦人基因组、基因组的精密工程、“好奇”号火星车的着陆系统等等,同时进入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毫无疑问,“上帝粒子”的发现,是2012年最受关注的科学进展。媒体蜂拥,大众雀跃,“‘上帝粒子’日快乐。”流行乐团黑眼豆豆的主唱will.i.am在推特上写到。

  此前,研究人员一直在观测位于瑞士的世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LHC。就在7月4日,他们宣布发现了一个粒子,可能是研究者梦寐以求的希格斯玻色子。粒子物理学也许是科学领域中最详细和精确的理论,它描述了组成普通物质的粒子,但乍一看,这一标准模型似乎是无质量粒子的理论。这便是希格斯玻色子的来源:物理学家认为真空充满了“希格斯场”,粒子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获得能量。

  假设在40多年前,对希格斯玻色子的观察将使这整个标准模型变得完整。“目前面临的唯一问题,是它是否标志着粒子物理发现的新时代开端,还是该领域顺其自然的最后欢呼。”《科学》杂志在其刊布的文章中说。

  《科学》选择希格斯玻色子,更因为它在知识性、技术性和组织性上获得的胜利。除了耗费巨资制造的27千米长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还为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制造了25米高、45米长的ATLAS粒子探测器,以及重达12500吨的CMS粒子探测器。

  为了测试发现的粒子是否真的是希格斯玻色子,研究人员现在正在计算它衰变为其他粒子组合的比率。物理学家曾在之前做了类似的预测。1970年,当时只有3种夸克是已知的,理论家预言了第四种的存在,4年后即被发现。1967年,他们预言传递弱作用力的粒子存在,1983年W玻色子和Z玻色子被发现。

  “粒子理论家提供了各种预言窍门。”《科学》杂志继续写道,“鉴于没有两个星系是完全相同的,而所有的质子是相同的。所以当碰撞它们时,物理学家无需担心这个质子或那个质子的特性,因为它们根本没有特性。”另一些理论家则认为,标准模型应将其预测能力归功于该理论基于数学对称概念的事实。“简而言之,对称性的观点是预测中强有力的工具。”

  但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标志着标准模型中已无预言可测试。“他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标准模型并不是基础物理的最终结果……理论本身证明,希格斯玻色子和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会使希格斯玻色子变得非常重。所以物理学家怀疑,潜伏在真空中的新粒子可能会抵消这种效果。”

  实际上,科学家无法保证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或其他可以想象的对撞机的工作范围内是否还存在着新的物理成分。“标准模型可能是所有宇宙内部运作中大自然愿意透露的全部。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是一个突破。粒子物理学家未来是否会再一次获得类似的突破呢?”

  其他九大科学突破

  古代DNA研究的全垒打

  两年前,古遗传学家发布了尼安德特人(Neandertal)的完整核基因组,从而成功入选了“年度突破”的榜单;去年,同一个实验室组合出了5万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亚古老人类——丹尼索瓦人(Denisovan)的基因组,因此再度当选。今年,一个执着的博士后——马蒂亚斯·迈耶(Matthias Meyer)摸索出了一个聪明绝顶的新方法,这个方法帮助他的团队重新审视丹尼索瓦人的DNA,并将其重新排序了31次。他们从这个生活在丹尼索瓦山洞的西伯利亚女孩儿身上得到的DNA细节,清晰、丰富的程度已经不逊于从活人身上提取的DNA。很明显,科学家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将会促进古代DNA研究的飞速发展。

  基因组的巡航导弹

  今年,基因工程师开始利用一些十分有利用潜力的强大新工具,以便生物学家在研究从酵母到人类的各种有机体之时,可以轻松修改DNA。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简称TALEN)便是这些工具中的一个,它可以破坏或改变斑马鱼、爪蟾以及其他牲畜的特定基因。TALEN是一种蛋白质,它可以切除特定位置的DNA,并随之修复修改目标基因。一组研究人员利用该技术制造了一只迷你猪,并将其应用到心脏病的研究中去。其他人正在忙于修改老鼠、蟋蟀甚至人类的病变细胞中。仅仅在几年前,这些进展还都是难以想象的。TALEN相对于过去所用的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更加便于使用,成本也更低。而同时,还有另一种利用细菌细胞里的CRISPR效应酶蛋白Cas9因子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如今的工程师们对该项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他们正在对其进行细菌之外的尝试,或许它有一天可以取代锌指蛋白与TALEN,成为核基因组工程技术的新霸主。

  中微子物理学的大门被开启

  有时,结果之所以重要,并不一定是因为它代表着事件的完结。今年,物理学家测量出了中微子在以近乎光速的速度进行变幻莫测的相互转换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参数。结果表明,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微子物理学将会像每一位物理学家所预想过的那样,变得繁复起来。甚至对于解答类似“包含了如此多物质与如此之少的反物质的宇宙是如何演变的”这种问题,它都有可能提供帮助。

  基因之外的基因组

  今年,一项耗时十年之久、耗资288万美元、发表论文30余篇的研究,表明了人类的基因组从生化的角度来看,着实是一个相当繁华之地。这项被称为DNA元素百科全书计划(ENCODE)的工作,以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为基础,旨在标出人类基因组中所有的功能元素。该计划已经进行了9年,获得了迄今最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分析数据,译解了我们DNA碱基的序列,发现只有2%不到的碱基定义着基因。

  驯服恐怖火星

  它看起来像一场有待发生的坠毁事故,但新的“天空起重机”着陆系统专为发送“好奇号”(Curiosity)而设计。好奇号在太平洋夏令时8月5日成功着陆于火星赤道附近的盖尔撞击坑(Gale Crater),尽管火星的条件使得工程师从头至尾都无法检测好奇号的“进入减速着陆系统”(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EDL),但它的表现仍旧堪称完美。

  X射线首次分析蛋白质结构

  一百年前的物理学家发现,通过晶体弹射的X射线可以揭示晶体的原子足度结构(atomic-scale structure)。今年,在科学家使用X射线激光以分析一种蛋白质的结构之时,首次运用了“X射线的衍射”,将X射线使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一进展使得X射线激光在研究蛋白质中的应用史无前例地进入到了传统X射线所不能及的领域。

  赛博人类不再遥远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一名由于一种遗传性神经变性状况而导致高位截瘫的53岁女子,已经学会了通过她的想法操纵一个机器手臂。医生通过手术在她的大脑内植入了两个4×4毫米的网格,细如发丝的电极从负责手部动作的区域捕捉信号。一台计算机将这些信号翻译成控制机器手臂的指令,机器手臂的运用几乎可以媲美真实的手臂。

  马约拉纳费米子,掀起你的盖头来

  纳米科技不只是一个时髦的流行语而已,它已经制造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品,其中包括更优质的电池和棒球棍。今年,在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又赋予了其另一种不同的价值:他们的首个可能是粒子的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Majorana fermions)。

  不过,目前的量子比特技术实在太难计算。温度或其他外界最轻微的影响都会抹掉一个标准的量子比特所存储的信息。理论计算表明,马约拉纳费米子即使在受到外部力量的冲击时,都能够“记住”量子态。所以,现在的荷兰科研团队以及其他的科学家都十分希望证实这个理论,如果该理论被证实的话,纳米科技大概很快就有吹牛的资本了。

  干细胞里造卵子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制造卵细胞的尝试已经超过了10年。今年,他们又朝着这一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实验室里老鼠生下的幼鼠,首次由胚胎干细胞(ES细胞)转化而来的卵子孕育而成。该项技术由日本研究人员开发,目前在育熟卵细胞之时仍旧需要一个老鼠提供母体,因此它还没有达到它的最终目标:完全在体外获得卵细胞。但这项技术确实表明,ES细胞可以转化为可育的卵母细胞,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方法,以了解这些复杂强大的细胞是如何发展的。

http://tech.sina.com.cn/d/2012-12-24/01427914775.shtml
183#
发表于 2012-12-24 11:17: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犹太人智慧启示录
为什么电脑中没有A盘、B盘?

@黑客攻防宝典
【为什么电脑中没有A盘、B盘?】打开电脑,硬盘是从C盘开始的,如果分区的话会按照D、E、F的顺序分下去。那么,A盘、B盘去哪了?(转)╰关注@黑客攻防宝典,玩转电脑世界



(7)| 轉發(403) | 評論(39)
今天09:10來自皮皮时光机


(2)| 轉發(47)| 收藏| 評論(10)
1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84#
发表于 2012-12-26 13:34: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引力传媒
#今日百科#【夫妻为什么越长越像?】镜像神经元是近年来人们发现的一类神经元细胞,当看到其他人动作时,这类神经元像镜子一样记录和模拟这个动作,使人不自觉地模仿。夫妻朝夕相处,学会了对方大量的表情和动作,便越长越像。



185#
发表于 2013-1-6 19:49: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何镇飚
推荐 //@钱绿箭:今天看见果壳上的一篇文章:「关于最近微博流行的南风周末《给我一瓢北京水,清清白白的北京水》文想说的几段话」-http://t.cn/zjnMQNY //@卞小卞Deron: 我也好奇。 //@武大沈阳://@傅玉辉://@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真伪辨别#说得好,明显是选择性报道,虽然我也觉得北京的水质在下降。

@何镇飚
那对最会喝水夫妻,真的是专家吗?他们的学历和经历支撑他们的“科研”吗?水质不够好和水质不能饮用是一回事吗?发改委工作的丈夫并未说话,全文几乎只采访了在NGO的太太一个人,把一对夫妻的态度和恐慌放大到全社会,还出现矿泉水品牌,这符合新闻的客观性吗?北京水质有问题,这篇报道同样有问题。

(1)| 轉發(59) | 評論(13)
今天18:26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3)| 收藏| 評論
22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186#
发表于 2013-1-10 22:22: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闲情偶记
【天朝绝响】乾隆五十五年,80大寿的乾隆帝下令锻造金钟,以显盛世豪富。金编钟共16只,耗万两黄金铸造而成,其声古朴动听,清悠无比。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即由此钟奏出。报载该《东方红》曲曾响彻宇宙——乐声在真空中传播,填补了又一项科学空白……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112)
|
評論(37)

今天07:52來自iPad客户端

187#
发表于 2013-1-12 18:16: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翟华微博
//@傅玉辉: 科普帖,心情沉重。

@央视新闻
很多报道都在说环境污染近乎“爆表”,知道什么算“爆”吗?看图吧!你家今天的环境质量“爆”没?



(1)| 轉發(59) | 評論(23)
7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88#
发表于 2013-1-13 11:01: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联合国
[空气质量]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空气质量准则》第一次为可吸入颗粒物(PM)确定了一项指导值。这些颗粒根据它们的气动直径加以界定,例如PM10(气动直径小于10 洀萀靶銘)或PM2.5(气动直径小于2.5 洀)。后者更具危险性,因为当吸入之后,它们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


(3)| 轉發(59)| 收藏| 評論(28)
18分鐘前 來自联合国


189#
发表于 2013-1-16 12:59: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北川启动电视地震预警 可提前31秒逃生

2013年01月16日03:59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我有话说(7人参与)
  南都讯 15日,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宣布北川电视地震预警正式启用,当地震来袭时,将为16万多北川民众提供地震预警服务。

  大地震发生将弹出窗口预警

  “北川电视地震预警覆盖北川全境的电视网络,在地震时将为16万多北川民众提供地震预警服务。”北川羌族自治县防震减灾局局长陆桂全表示,这是在北川震后烈度(灾情)速报的基础上,又给北川民众多了一道生命财产安全屏障。

  当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的地震发生时,预警信息以滚动字幕的方式在电视屏幕的下方播放;当有影响的地震发生时,会以弹出窗口形式播放地震预警信息,其内容主要包括破坏性地震波到达时间(以倒计时形式播放)和对本地的影响。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向记者演示了电视预警模拟效果。视频中,大地震发生后,电视频道信号被切断,屏幕上弹出醒目的窗口,提示“汶川发生地震,北川将有震感,地震波将在31秒后到达,请尽快避险”并随着刺耳的警报声完成倒计时。

  北川的这套电视地震预警系统原理与日本、墨西哥采用的地震预报系统一致,即通过密集监测预警台网监测,当地震在震中发生后,破坏性地震波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特点,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给出警报。

  王暾举例说,如果甲地发生地震,地震波需要几秒到几十秒才能到达几十公里外的乙地并对乙地造成破坏,而预警系统通过位于甲地的监测预警台在侦测到地震的几秒内就可以通过电视向乙地的民众发出警报,告知地震波将在何时到达;这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就能帮助民众提前避险,减少伤亡。

  北川县防震减灾局局长陆桂全说:“据我的经验,10秒钟就能跑下3楼,时间就是生命。”

  此外,有研究表明,若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

  预警台网覆盖25万平方公里

  据介绍,此次北川应用电视地震预警及该研究所的预警网,经过了超过1000次实际地震检验,已有超过20万人和全国28个省(市)志愿者的应用,系统给出的所有预警警报都由实际地震触发,大于2.7级的地震无漏报。

  据了解,利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技术系统,中国已经建成了覆盖四川、陕西、甘肃、云南部分区域的25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台网,覆盖面积仅小于日本。该所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是中国唯一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地震预警技术。

  此外,据王暾介绍,电视预警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面向公众的第一步,该系统未来还将通过互联网、短信、专用预警接收终端向民众提供预警。在可靠性上,该系统已经过1000余次实际地震的检验,消除了误报和漏报,预测的地震波到达时间误差可控制在2秒以内。

  中新 新华社

(原标题:北川启动电视地震预警 可提供31秒逃生时间)

http://news.sina.com.cn/m/2013-01-16/035926043249.shtml
190#
发表于 2013-1-19 13:13: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Happy张江
【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误解】海豚早就知道地球这颗行星将遭致灭顶之灾,无数次尝试着提醒人类危机将近。但绝大多数的沟通行为却被误读为逗人发噱的顶球表演,又或者是为了求得几口零食而吹口哨……很震撼,推荐给你!!!by网络



(5)| 轉發(914) | 評論(95)
今天08:42來自新浪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